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我的读书笔记

时间:2024-05-28 13:24:01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我的读书笔记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读书笔记

我的读书笔记1

  读了《我的“长生果”》,我感觉到了书有哪些好处。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叶文玲阿姨童年年代爱读“烟人”小画片,之后又喜欢上了连环画,日渐地又读了文静书本,然后,又迷上了古今中外小说的事,不断地阅读使她的记忆力增强,作文水平大大提高。

  作者痴迷看书的经历,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想:叶文玲阿姨需要没时间玩耍,而是把所有课余空闲的时间都用来看书,把看书当成了娱乐。

  我联想到了我的看书情景,我有时会坚持看书,但时间非常短。大部分时间都我用来玩耍的,我跟作者有着天壤之别。作者爱看书,我不喜欢看书,作者有做笔记的习惯,可我没。假如我跟作者一样,我的作文水平需要会大大提升的.。

  我又想到了莎士比亚的一句话“书本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暗下决心,以后要好好看书,用“全世界的营养品”来滋养自我,从而我也就拥有了“长生果”。

我的读书笔记2

  “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而缠绵时而悲凉,或许这几个词都不足以形容它,我清清醒醒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响在未来,回旋飘转自古不散...”这是《我与地坛》中作者对深夜唢呐声的描写。

  史铁生的文章大多悲凉,讨论的都是有关生,死,与爱等高大,遥远的问题,其语言优美,舒缓,言辞中蕴含许多十分高深的哲理,看似遥远实则亲近,给人以“看透红尘”的感觉。

  爱

  亲人给予的爱是无穷的,人人亦如此。我一直认为,亲人的离去会带给我们与众不同的认识与体验:许多人在刚刚失去亲人后会悲痛欲绝,而时隔一些时间后,情绪便会慢慢平缓下来——这种感觉是平时体悟不到的。史铁生残废了双腿,情绪十分不稳定,他母亲去世后,才会静下心来慢慢体悟近些年来母亲对他小心的,默默的爱与关怀...

  文中提到的那条“母亲盼我找到的路,”其实在文中并没有给出答案:母亲顺着我的车辙细细寻找,慢慢寻找,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认为,她是想让我在她不在的时候,好好地活下去,快乐地活下去。

  幸与不幸

  每个人都有不幸与幸运,作者在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可他又是幸运的:他有地坛。比起母亲无微而至的关爱,地坛更像是一个博物馆,教会了他许多道理。一对十五年来与作者一同散步的夫妻,个热爱唱歌的小伙子,一个爱喝酒的老头,一个素朴优雅的中年女工程师。从形形色色的人中,史铁生体悟到了生命的美好与绚烂。

  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一个多年前遇到的弱智小姑娘,上帝把漂亮和弱智这两样东西都给了她:世界上必然存在差别,所以并没有幸与不幸之分,全部听凭偶然。

  那如何拯救不幸的命运呢?文中同样没有给出答案。其实不幸的人不仅是用来衬托那些幸运之人的,他们自己还有的无穷的精神价值。

  生与死

  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活着,就好比一场演出,那些在演出中激情四射的人,像是被演出控制的人质;那些懂得欣赏的人,是因为他们看透了激情的人卖力演出的原因。作者懂得这点后,像看穿生死后,变得轻松。人真正的'名字是欲望,我们即是在舞台上被控制的人质,也是台下那看透红尘的观众。

  如何在保留欲望的同时保留人生?不要做离舞台太近的倒霉观众——不要把自己全身心投入进那项你为了活着而做的事情。重了,就变成人质,轻了,就变成观众,就像作者写作是为了活着一样。

  地坛

  太阳,即是夕阳,也是旭日。作者也一样:曾经,他是一个欢蹦的孩子;如今,他是“不要命”的情人,漫长的时光从指尖稍纵即逝;未来,他是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不舍,却依旧无可置疑地熄灭着走下山去。

  地坛,是他童年的玩伴;地坛,是他对母亲的牵挂;地坛,是时光流逝的见证;地坛,是生与死之间的留存。

  这世间,他已经呆了很久了;这世间,他已经一个人跑出来玩很久了。他思念在大山另一边的母亲;终有一天,她会喊他回去。

  生死,就像一座大山,横在眼前,正如文中所说:“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我的读书笔记3

  记得第一次看史铁生的作品是很小的时候了。我爬上椅子,看到一本极旧的初中语文课本摆在桌上,便不禁翻开,一下子翻到了《秋天的怀念》。读完后,不受控制得哭了出来。那时,我并不知什么是史铁生,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什么是生与死的思考。单觉得,一儿子失去了母亲,一母亲诀别了儿子,是多么痛苦啊,那孩子真可怜,还摇轮椅生活呢。也许那时的哭就是怜悯吧,我没体会到生命,也没体会到死亡。

  我正式读《我与地坛》时,是两三年前的时候了,我有了一点思想,也在思考生与死。我问妈妈为什么活呢?人生既苦又短有那么多烦心事。妈妈却告诉我,她的生命负有职责,她要照顾姥姥、姥爷,还要抚养我长大。她此刻因这两件事活着,若死了,便没尽到职责。我不解了,一个生命活着的信念竟像马套在车上一样毫无自由,但却无法反驳这看似“无道理”的理由。于是,我开始读《我与地坛》了,读了一段便哭了,一向哭到读完文章。残疾史铁生的失魂落魄缓缓埋入我心中。他的母亲出现了,儿子走后,她仍呆呆地站着,想着儿子,想他的明天,又想他的今日,担心着在病中痛苦挣扎的儿子。她不愿儿子得病,更不愿看到儿子放弃生命。作为母亲,她真的能改变什么吗?她仍然做着该做的所有事,没放弃,努力着。实在等不下去了,儿子究竟怎样样,他到地坛了没?情绪是否恶化?于是偌大的园子里,不知母亲走过多少焦灼的路。这就是一个平凡的母亲,可母亲永远不平凡。

  在一次谈话中,聊到了《我与地坛》。我说:“我有一次在家哭了,是因为我看到了史铁生所说的’有过车辙的地方,就有母亲的'脚印……’我感到我在一些事上不听母亲的话,给母亲带来了麻烦……”说着我又哭了,我真的哭了出来,好像心中什么东西被点燃了,那火扑不灭,火苗在大脑里一蹦一蹦的,泪水不住地涌出来。

  那时,我不小了,不是孩子那样说哭就哭,也能勉强控制情绪,可是《我与地坛》总有一种让我哭的东西,也许就是母亲吧。史铁生冲母亲喊:“我可活什么劲”是有原因的,原因不在他。而我和母亲的争吵,无一不是我的过错,而我总喜欢苍白地狡辩。

  很是奇怪,为什么《我与地坛》成为了我的泪点。是对生命的感悟吗?可这需要冷静地思考,哭的情绪波动是极大的,并不冷静。那又是为什么?此刻,我猜应当是对母亲的愧疚。我看到史铁生在明白母亲时的追悔莫及,便觉得我和母亲在一齐的时光有一种紧迫感。再看到母爱的珍贵、无私、包容和呵护时,不禁反思自我的行为给母亲带来了怎样的担心、悲伤、和心灰意冷。

  也许我已长大,可哭的时候仍是个犯错的孩子。如今我明白哭是没用的,我该去做一些事情,别让等待,成为遗憾。

  随着年龄的增长,继续思考生存、死亡和生命。

我的读书笔记4

  这本书主要讲了:小男孩扇贝非常喜欢小动物。一天早上醒来就有四只小鸟在他的被子上踱步+撒尿,还有一对小兔子比较黑和比较白,可是后来这些小生命都离开了他,他的妈妈又给他买了一只据说永远都不会长大的迷你猪――荷包蛋。可没想到荷包蛋在扇贝的“关照”下越长越胖,家里已经容不下它了,扇贝在众多的压力下带着荷包蛋离家出走了,想要为荷包蛋找一个适合它生活的地方,却意外地碰到了他在网上认识的波鲁克先生,为荷包蛋找到了一个理想的,非常适合荷包蛋生活地方……

  荷包蛋使扇贝懂得了享受食物和爱,更拥有了新的理想:吃好一点,睡好一点,每天都过得开心一点,最好一直做小孩。每个小动物都有一颗纯洁的'灵魂,对于小动物来说,长大就是歇尽全力活下去!扇贝因为学习和家长的的压力而离家出走了,学习是我们都无法避免的,然而如果大人们多给我们小孩子一点空间的话,如果大人们对我们小孩子们喜欢的事多支持一点的话,或者对我们小孩子的想法支持一点的话,那么扇贝就不会离家出走了。

  但是世界上每一件事每一个东西都有他们存在的道理就像扇贝最后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荷包蛋生活的地方一样。

  暑假,我买了本《我不想不想长大》,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扇贝与荷包蛋,大家听了一定觉得这不可能,荷包蛋不是吃的吗?其实大家的猜想只对了一半,荷包蛋既是扇贝最爱吃的,也是一头使扇贝长大的小猪。

  扇贝很喜欢小动物,也养过许多如:小青蛙、几只小文鸟、小兔子比较黑和比较白与小猪荷包蛋。它们有过许多美好的回忆,接连的阵阵心碎几次的打击小青蛙被扇贝送回池塘文鸟们远走高飞比较黑和比较白都不幸夭折,这才使扇贝有了迷你猪荷包蛋。

  他曾和荷包蛋一起洗澡,一起裸奔,一起偷偷吃夜宵,一起绝望的减肥,一起逃亡,小猪在一天天的长大越来越肥连门槛的走不过去,每次看到荷包蛋被擦得通红的身子扇贝都会感到心疼扇贝非常喜爱荷包蛋,蒜泥妈妈要荷包蛋减肥扇贝都会和荷包蛋一起偷吃夜宵。

  扇贝在微博上认识了波鲁克先生,后来也是波鲁克先生为长到浴缸大的荷包蛋找到了住处,扇贝最终发现自己长大了,因为他知道了:

  听了名字,想到了是一本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吧?那你就错了,虽然有人,但是里面的内容会让你大吃一惊。

  书里讲了:一个叫“扇贝”的小男孩,他很喜欢小动物。但在他家的动物全都远走高飞了,因此他很伤心。后来,他的妈妈“蒜泥”给他买了一只“装在茶杯里的小猪”,扇贝为了不再让那些小生命不翼而飞,仔细的看护着小小猪。因为他特别爱吃荷包蛋,所以给迷你小猪起了个名,叫做“荷包蛋”!但是,“荷包蛋”不知为什么想吹起一样越长越胖,家里最后终于装不下巨型小猪啦,扇贝带着“荷包蛋”悄悄开拔啦!扇贝找到了网上神秘的波鲁克先生,但最后还是惨败。在城市里,他最终还是没有找到适合他的家。但是,波鲁克先生说,每个动物都有一颗纯洁的灵魂,所以,胖胖的荷包蛋一定会变成小小的天上的星星吧!

  最后,这个故事特别感人,扇贝哭着,但还是愿意和荷包蛋在一起,可是他知道,任何一个生命都无法挽回了。

我的读书笔记5

  书名:我和我的狗朋友

  作者:KIKI

  大意:从一个清寒的家庭说起,有一天,这家的长女经过馊水旁时,无意间听到流浪狗的哀嚎声!她就好奇的跑过去,才发现原来是一只小狗被附近的小孩欺负,不忍心的她瞒着家里的人将它带回家,他们家连三餐都有问题了,哪能再养一只狗?到妈妈答应的过程中‥真的是十分辛苦,最后她的努力也没有白费,而这只狗也为他们全家带来欢乐,也曾再遇到危难时帮助他们,它的出现温暖家中每个人的心!

  心得:人类最忠心的朋友莫过于小狗了,它可以听我们说心里面的事,不管是难过的、开心的、有趣的都可以和它分享,虽然它只会静静的听着你诉说,即使如此说完后你也会觉得快活多!它可以陪我们渡过快乐的时光,用它逗趣可爱的`小动作来丰富我们的生活,为生活创下许多美好的回忆。在世界上也有小狗来当优秀的导盲犬,为那些残障人士带来方便。不仅如此,电视节目中也常以小狗为主题,尤其卡通里出现的次数最多,由此可知它与人类之间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

  尽管我们知道小狗对我们有多么重要,在这个世界上还是有致多被抛弃的流浪狗,想想它们被主人抛弃后是多么可怜,想想它们在被抛弃后环境的卫生习惯,想想它们因为曾被殴打过后所留下的阴影,而对人类做出攻击的行为‥只能说是我们人类太不懂得去珍惜,才会让流浪狗数量暴增的情形出现。

  爱狗的人很爱狗、不爱狗的人也避支唯恐不及!只希望这个世界的这种情形能减少,毕竟,"狗"是人类最忠实的好朋友!

我的读书笔记6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名字叫《我是正能量小孩》。整个假期里,我每天都津津有味的阅读这本书,简直是爱不释手。

  这本书里讲的是一个胆小害羞、不善表达、没有朋友、对自己也没有信心的小男生-永哲。他每天为自己身上这些“负能量”感到苦恼却又无法改掉这些缺点。这时,来自霹雳霹雳正能量星球的钟点工,许诺可以每天帮他三个忙。永哲因为有了钟点工的鼓励和帮助,变得自信起来。

  不久,钟点工要暂时离开去补充能量,他和永哲约定如果每天能独自完成三件事情,他就会在两个星期后回来。永哲努力地遵守着约定,上课积极发言,主动和同学打招呼,坚持跳绳练习。他的优秀表现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表扬。永哲身边的朋友多了起来,他也越来越感到快乐。后来,永哲发现自己不依靠钟点工,也能做得很好。他终于认识到:只要有梦想,有信心,以及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敢于挑战的勇气,这些正能量就会驱散负能量的黑暗,给他带来成功的喜悦和开朗的性情,他终于变成一个正能量十足的帅气小孩。

  看完这本书我被主人公身上的“正能量”深深感动了。我在想自己是不是也有“负能量”需要改正呢?我要在新的学期里改掉我上课不认真听讲,好动爱玩的缺点。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制定学习计划并努力实现它,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充满正能量的人!

  学习语文阅读常怎样作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笔头勤。勤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读书的效果,克服边读边忘的毛病,避免重蹈熊瞎 子掰苞米的覆辙。

  1、体会式

  读书之后,有自己的收获、心得、体会或认识、感想等,再联系自己实际写下来,这叫读书体会或读后感。这种体会式的笔记,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适当地引用原文作例证,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写出真情实感来。如有位同学读了《少年毛泽东》一文,感受最深的是毛泽东放牛,把一份草送给穷孩子的事,从中总结出毛泽东从小同情、关心穷人的好思想。联系到我与小伙伴一次偷西瓜的事,损害了别人的利益,同少年毛泽东一比,心里很惭愧、内疚,这样联系实际合情合理,真实感人。又如李贺的《史纲评要》,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皆是这样的著作。体会也可以是札记。札记多为旁征博引,辩证考订;体会多为引申阐发,借题发挥。沈括的《梦溪笔谈》,茅盾的《读书札记》,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就是用的这种方式。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要求有更多的个人创见,难度也较大。但它却是创造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制短篇,一旦需要时,就可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作品。

  2、摘录式

  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断摘抄下来。摘录时要注意,不能全抄,而要把书中的优美词语按人物类、景物类、状物类、警句类等摘抄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写作文需要时,就可以从词语仓库里搬出来,参考使用。

  3、提纲式

  盖房子要按图纸搭好框架,框架搞好,再进行房子装修;写文章也一样,要先想好文章的主要内容、层次结构,这叫做列提纲。我们读一篇文章,要逐段地把作者隐含的提纲找出来,记下来,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编提纲可以采用文中语句和自己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写,提纲的语言要简洁扼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提纲式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中心,记住要点,理清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如读了《妈妈的病》一文,可按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路编列提纲:(1)妈妈犯了一种怪病,既不上医院,也不让人说;(2)妈妈给奶奶送年礼是一只又瘦又小的鸡;(3)妈妈给外婆送年礼是四只又大又肥的鸡和一大包的年礼;(4)作者抨击少数妇女对母亲和婆婆的两种不同态度孝敬与不孝顺。这样列提纲,对文章内容了如指掌,印象深刻。如《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等著作。而且他对摘录内容,还往往写出自己的意见、批评或注释,以及自己独创的符号和评注。比如注意说得对辩证的精华等提示性简明字样。明确地表明了列宁对某段论述的意见或批评。提要应力求简明扼要、脉络分明,最好以某一主线展开。如,提要可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作用.重大事件及其影响。也可用列表法使其内容一目了然。

  4、书签式

  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以记在书签上。把书签夹在课本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房间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念一念、背一背,直到背得滚瓜烂熟,记得牢为止,再把它存放起来。这种书签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如此反复,脑子里积累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了。

  5、批注式

  在阅读自己订阅的报刊和购买的书籍时,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边读边在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写写画画,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划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意见,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是一种最简易的笔记作法。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就常用这种笔记方法在书头批注。拉法第在回忆马克思读书时说:他常折迭书角、画线、用铅笔在页边上作满记号,他不在书上写批语,但当他发现作者有错误的时候,他就常常忍不住打一个问号或一个惊叹号。(《回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读书时常在字里行间画着五颜六色的记号,在书的空白处,往往还有评语。毛泽东在读《伦理学原理》一书时,全文逐字、逐句用朱墨两种色笔圈圈点点,遇到他认为观点正确、文字优美的地方,就批上此论颇精、此言甚合我意,认为不对的地方就画,或批上不通、荒谬之类词句。

  6、卡片式

  就是用厚纸剪成大小一样的卡片。读书时,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地摘记下来,再按书卡分类存放。存放的位置还要按类别,编上号码,写出标题,以便使用时查找。卡片还有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每天拿出几张卡片读一读,背一背,日积月累,脑子积累的词汇材料就越来越丰富。写作时,就可以从脑子的储蓄库里搬出来用,就不愁写不好作文了。做卡片时有四点小的要求:一是每张卡片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这样既灵活,又不乱,便于分类整理装订成册。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本、卷首、页等,便于查找。三是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应注意积累卡片向某些方面集中,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深化。四是一定要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按性质或需要把卡片编上页码,分类插放。既为查找使用提供方便,又可在整理过程中使自己平时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条理起来。

  7、索引式

  即写下有关的论文题目或书名等。在阵习中可能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看到某些东西感到十分有用,但内容却太多,上述三种笔记法又都不易采用.或者是这个内容,你本身就有这本书,所以也不必采用上述方法。但是往往到要用这个内容时,你却忘记了或找不到了。诸如此类问题,只要搞好素引,便可顺手拈来。自学成名的史学家陈垣曾说:教学和研究要从目录学入手,目录学就好象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所以,平时应把所有的资料,按照内容本身的性质搞出一个索引来,以备查用之便。索引笔记只需要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

我的读书笔记7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批改作文是不可避免的。而改作文这项工作,是比较繁重、累人的。如何批改作文,让教师头疼。很多时候我们批改作文,教师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和拥有的语文知识去改,把学生作文中明显的错误改出来。但是有的时候改了还会有疑问,并不确定自己改的对不对。

  读了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评改举隅》,我受益匪浅,也收获了很多意外的惊喜,才明白作文要这么改啊!有很多问题是我以前没有注意到的。读了此书,启发颇多。

  管老师让我懂得批改作文要注意文字前后相顾,批改心思要细腻。在《我不想和他一起坐》有这样一段批改:

  “结果姚先玥又要换座位”,这话给人以错觉,姚先玥斗不过邱克雷,才要求换座位。第一节说“邱克雷从此衰落”,受不了的应该发是邱克雷。改为“结果邱克雷要求换同桌”,道出了姚先玥的厉害,与前文呼应了,也为下文的'故事,做了铺垫。

  读罢,不由感叹管老师的心细和考虑的周全。很多时候我们改作文都没有考虑得那么深入,更不会如此斟酌和度量。

  管老师让我更深切体会到作文行文字句要简练。这样读起来的文章更加舒服、通顺。很多学生为了凑字数,会啰啰嗦嗦地写,大段的文字,包含的信息量却不多。这样的问题是很多学生写作中会犯的通病。我们也会跟学生说写作要注意语言简洁,不要啰嗦等等,但并没有具体教学生怎么去提炼语言,也许是因为我们本身也没有形成这样字斟句酌的好习惯。而管老师做到了,他说的不要犯“今天病”“我爸爸病”,只要不改变原文意思,能删就删。这给我很大启发,也告诉我教师要教好学生,首先必须扎实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并且不断提升自己。

  管老师还告诉我要尊重学生,批改学生的作文要以学生文本,尽量少改动。如果把学生的文章改得面目全非,必定会降低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剥夺了他们的成就感。所以教师要站在学生立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读管老师的书,我也在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成长。我相信再慢慢地体会,肯定能学到更多。

我的读书笔记8

  我,一个外星人,沃那多星人,遇见了人类,然后,我成为了一个人类。

  以上,是我对故事情节的概括。

  一本蛮有意思的书。在我以为正常生活的时候突然科幻起来,以为科幻下去的时候其实还是生活。

  有一个不俗的开头,波折的情节故事,和一个早已预料到了的结尾。人类尽管有诸多缺点,最后外星人还是爱上了人类。

  大抵是人生。

  “有一个悖论。书、艺术、电影、葡萄酒等事物虽然没有也不会死,但离开了它们还不如去死。”

  是的是的`,有音乐有美食有动画有小说可听可吃可看可读,让我觉得这个世界没那么糟糕。也会觉得,能够看见自己喜欢的cp安定发粮,多么让人开心!

  “这种爱也许只存在于两种人身上,第一种是未来某一时刻将归于死亡的人,第二种是活得够久够丰富的人,他们深知爱与被爱很难正好合拍,因此一旦找到真爱,便能看到永恒。”

  爱不会永恒,因为人类的生命尽管短暂,变心的速度却更快。然而人们是多么地期望被爱啊,又是何等小心地付出爱意。期待永恒的事物,是不变的能够充实自己的内心,而非日复一日的重复厌倦和空虚。但是所有期望永恒或让你看到永恒的事物,总会在不经意间慢慢磨损,以至于不再永恒。一旦不永恒,便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你不需要成绩好,你不需要处处优秀。不要强求,不妨摸索着前进,在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之前不要停止摸索。也许最后你什么也找不到,也许你只是一条没有目的地的路,这没关系,不过要确保自己是一条有风景、能够供人从车窗外欣赏的路。”

  如果真的能做到就好了,只是很可惜,但我仍然觉得很感动,有人真诚地对我说,你不需要成绩优秀。

我的读书笔记9

  关于作者

  丹尼尔·史密斯,他曾经在《大西洋月刊》当编辑,后来辞职在大学教书,现在是一位职业作家,并担任著名杂志《大西洋月刊》《纽约》《纽约时报》《岩石》的网络作者,出版过《缪斯女神》等书。

  关于本书

  在本书里,丹尼尔以自己的成长过程为线索,完整呈现了一个人焦虑症的发病,恶化和缓解的过程。作者反思了自己患上焦虑症的各种可能,是家族的遗传吗?他的父母和哥哥都有焦虑症。跟小时候掉进水里差点淹死的心理创伤有关吗?还是由于自己性格的缺陷?还是说这是人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作者还亲测了包括揭露创伤、呼吸放松、满贯疗法以及传统的倾诉和释放情绪等在内的治疗方法,最后发现对自己比较有效的是认知疗法。

  核心内容

  一个人是如何患上焦虑症,又如何与之周旋,最后又如何缓解的。焦虑症是一种会对生活造成巨大影响的可怕疾病,病因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虽然这种疾病很可怕,但是并非不可治疗,本身作者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 ?

  一、焦虑症的本质特征和它可能造成的影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焦虑症是第三大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大约13.6%到28.8%的成年人曾经在某段时间患上焦虑症。生活中的正常焦虑情绪和被称为疾病的焦虑症有什么不同吗?本书作者亲身示范,以一次平常写作过程中的分心到最后精神崩溃为例,呈现了正常焦虑和病理性焦虑的分界线。

  病理性焦虑的本质特征:患者会难以控制地去想象未来会充满不幸,并为之担心,等待一些可怕的事情发生,并伴随着明显的身体反应。这句话有三个重点,首先是“难以控制”,意思是说,他们控制不住自己的胡思乱想,所以让焦虑的人不要想,就跟让高烧的人不要发烧一样,是不可能的;第二个重点,有“明显的身体反应”,如丹尼尔产生的呼吸急促、出汗等现象;第三个重点,是“对未来危险的担心”,也就是说,这些危险是想出来的,脱离现实的,跟未来有关。

  对未来危险控制不住的过度担心,会对生活造成巨大的伤害,焦虑症因此被称为最昂贵的精神健康问题。丹尼尔的三次焦虑大爆发几乎将他彻底毁灭。第一次大爆发,是他在大学的时候,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引发他关于贫穷、无家可归、疾病、羞耻和死亡的幻想。他紧张到把十个手指头全都咬破了,然后贴上创可贴。第二次焦虑大爆发,是他在美国著名杂志《大西洋月刊》工作的时候,发表了一篇关于抑郁症电休克疗法的文章,这篇文章引起巨大争议,褒贬不一。焦虑使得他汗流浃背,不得不每隔1个小时就要到卫生间处理汗水。第三次焦虑大爆发是和女朋友出去旅行,各种担心和害怕,让他的心理时时刻刻都处在崩溃的边缘,这让他在旅行到威尼斯的时候再也无法忍受,跟女朋友提出了分手,从而结束旅行。

  但是,作者担心的任何一件可怕的事情从来没有变成现实:他大学顺利毕业,分手的女朋友后来成了他的妻子,现在是一位专职作家。这正好说明了焦虑症对未来危险过度担心的本质特征。

  二、丹尼尔对焦虑症根源的分析

  遗传和环境因素。丹尼尔的焦虑症是否有遗传方面的解释呢?丹尼尔的父母和哥哥都有焦虑方面的问题。当然,这并不能作为焦虑遗传的铁证,很可能是充满焦虑症患者这个养育环境造成的。正如丹尼尔所说,虽然母亲在他20岁的时候,才告诉他自己患有焦虑症,但是,小孩子是非常敏感的,虽然家长不说,但是他们紧张的情绪会表现出来,久而久之,就像水滴石穿一样,一定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影响。

  诱发事件。焦虑的基因如果没有遇到特殊的事情,仍然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到底是什么事情,让这种可能变成了现实呢?16岁临近毕业,在一场计划之外的同性恋派对上,喝醉酒以及莫名其妙的难以拒绝,丹尼尔与在打工书店认识的女孩艾斯特发生了关系。这个事情是一个转折点,焦虑症这只猴子正在丹尼尔的体内醒来,悔恨和恐惧让丹尼尔不能学习、不能思考、不敢看别人的眼睛,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成了焦虑的化身。

  性格因素。艾斯特只不过是一个诱发焦虑症的导火索而已,没有艾斯特还会有李斯特。丹尼尔认为自己的焦虑症一定是由更深层次的缺陷导致的。可能是性格上的'缺陷,丹尼尔分析自己性格软弱,就像明明不喜欢艾斯特,但还是无条件地顺从了别人的意志,或许是这个因素把自己推向了焦虑的深渊。

  焦虑症其实不是病吗?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认为焦虑是人成长必须忍受的痛苦,也就是“天将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这种观点并不能给焦虑症患者带来安慰。病理性焦虑并没有伟大的根源,过度的仍然是一种疾病。

  三、丹尼尔尝试了哪些治疗焦虑症的方法

  揭开童年的创伤,就可以让丹尼尔的焦虑症康复吗?丹尼尔的母亲长期受惊恐障碍的折磨,后来成了专门治疗焦虑症的专家,跟很多心理治疗师一样,母亲认为焦虑来源于心灵的创伤,因此,只要找到那个最原始的创伤,焦虑症就会缓解。但丹尼尔发现,即使找到恐惧的童年根源,在知道了这一点之后,焦虑症也没有任何缓解。

  呼吸放松法和“满贯疗法”是丹尼尔的母亲对抗焦虑的强大武器,但是对丹尼尔也没有效果。说出自己焦虑的事情,释放情绪,这是治疗焦虑症最传统的方法,但对丹尼尔来说,倾诉和释放情绪虽然能短暂地让人平静一会儿,但接下来仍然是无穷无尽的担心。

  第六位治疗师桑德拉使用的是认知疗法,这种疗法认为焦虑情绪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客观的危险水平,另一个是人们对危险是怎么想的。焦虑症患者的根本问题在于高估了危险,因此,治疗焦虑症首先要去察觉情绪背后的想法,然后对这些想法进行审查,这些想法变成现实的可能性有多大?丹尼尔听从治疗师的建议,努力去觉察情绪背后的想法,并且对这些想法进行审查。结果证明,这个方法对丹尼尔是有效果的,通过练习,他的焦虑想法越来越少,焦虑持续的时间变短了,发作的频率也有所降低,即使焦虑发生,影响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强烈。

  金句

  1. 时间既是抚慰心灵的良药,同时也是创造危险的温床。

  2. 病理性焦虑的本质特征,就是患者会难以控制地去想象未来会充满不幸,并为之担心,等待一些可怕的事情发生,伴随着明显的身体反应。

  3. 病理性焦虑并没有伟大的根源,过度的焦虑仍然是一种疾病。

  4. 焦虑情绪有助于生物在面对事物时更加警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焦虑就没有人类。

我的读书笔记10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是20xx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这部书里有着作者的亲身经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仿佛是地坛溶入他的生命,与他产生共振,甚至在作者踏入地坛之前,就存在了。

  在命运的无奈面前,地坛是作者豁达乐观的朋友,是作者忘却烦恼的乐土,是作者抚慰心灵的港湾。地坛给了作者一个平台,一个表达自己独特生命体验的平台。

  在《我与地坛》里,我们能读到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亲情的赞美,也能读到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思考。这不仅是一部关于地坛的作品,也是一部具有哲学深度的作品。

我的读书笔记11

  今天,我读了一篇使我回味无穷的散文----<<我的长生果>>。

  叶文玲奶奶娓娓动听的讲述她少年时代读书的故事。

  从叶文玲的笔迹里我终于明白了一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写作文就简单无比了!从作者写的每一个符号。我恍然领悟:"醉心读书,受益无穷呀!"书是一个你身边的朋友呀!一个时时刻刻与你不分离的好朋友。我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深刻的了解到书中蕴含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表面上书是质朴无华的,但是在我们心中它是荣华富贵的!我从作者从内心发出的真情实感的字迹中我能体会到作者是那么"如饥似渴"的读书呀!(当读到作者拼命读书时,我低下了头,惭愧……)她对书的热爱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对"书"也产生了热爱。从作者的.好词,好句中我同样发现读书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一些生动的词语,词句。书就像一个丰富的营养集。无时无刻的帮我们补充能量。同时也证实了那句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从"叶文铃"的讲述使我对书有充满了兴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我的读书笔记12

  这几天我在上《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这是我第二次研读此文,感触也更加不一样。此文是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最著名的小说名篇之一。这篇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一样表现和心理,经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一样态度,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情形。故事不长,却耐人寻味。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文中的菲利普夫妇就是这样的人。他们身上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的悲哀,无奈,挣扎和企盼。他们从没试着去改变命运,而是把一切的期望寄托在一个不切实际的于勒身上,或许,他们只能如此,这也是他们最大的悲哀-------平静的理解命运的安排。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像菲利普夫妇那样的人却也不少见。

  在食品里添加各种色素,添加剂,甚至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工业原料,为了谋取私利,不惜一切手段,“金钱至上”的观念支配着他们的一切行为。这是一种精神的缺失,一种关注内心的缺失,急功近利的物质主义者。

  我想,无论我们身处何时何地,我们更该关注我们的内心世界,以清丽的`双眼凝眸世界,用爱与职责铸造生命的意义,谱写新世纪的辉煌。因为,金钱并不是万能的,正如著名作家龙应台所说:“钱能够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能够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钱能够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能够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钱能够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由此可见,拥有亲情、友情……才是最重要的,也才是最幸福的。

我的读书笔记13

  这本书很有趣很搞笑。书中的我和小姐姐做了很多非常有趣的事情,而且全是我从来没有做过的,还是我想都没想到的事情。一下子想出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来。我觉得小马太好玩了,我走到小马跟前,小马一口吃掉了我的草帽。我把这是告诉了姐姐,姐姐不相信,她也走了过去,小马又一口吃掉了克拉拉的草帽。它还吃掉了妈妈的草帽。

  比如:为了分胜负,把家里搞得比发过大地震后的场景还要乱。还把我的新库子弄湿了。还有让我学 游泳,把卫生间,地板上搞得沸反盈天。克拉拉还说小宝宝是卷心菜里长出来的。还拿剪刀把我的.头发“咔嚓,咔嚓,咔嚓,”的全部剪光了。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该死的谅衣绳》这个故事说她们停止打架的时候,我想出分胜负的方法了。我们拔河的时候,绳子断裂了。我们跌在了花盆上。花盆里的水全洒出来了。

  妈妈还以为水管爆裂了呢。我觉得克拉拉是个好孩子。因为他把新衣服捐走了一大半。

我的读书笔记14

  初读史铁生,总是认为他只是海伦.凯勒、司马迁那种不屈不挠的人罢了。然而当我读了《我与地坛》,感受到他的心灵深处最朴实的情感,才知道自己的肤浅。

  一个伟大的灵魂是非常值得人们去细细欣赏与研究的,正如史铁生。他说:“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二十一岁的他便双腿瘫痪,这对于正值青春年华的小伙子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上帝是苦心安排好他的苦难的,正如苦心安排史铁生降临人世一般。多年后,他又患上了尿毒症,每周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晚年,又有多种心脏、肝脏的症状。这是任何一个常人无法做到的,只有史铁生,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了三十八年,并坚持用生命写作。最终,因脑溢血突发抢救无效死亡。

  有人曾经说:“他不仅是生活的勇者,更是生命的智者和仁者。”史铁生想得比我们深入透彻,更坦然地面对生与死。他说:“死是一件不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将死亡看成节日,是何等的超脱。刚刚进入那瘫痪的噩梦时,他也想过死,觉得活着毫无价值,是他感受到了母爱的力量,他宁静的思考生与死的含义,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丰满的思想。这思想超越了生死,超越了世俗,超越了灵魂。

  他不仅是伟大的作家,还是朋友依靠的港湾和心灵的慰籍。当朋友家有什么烦心事时,他似乎从来都没有残疾过,似乎成了别人的解难神器,日日夜夜帮朋友想办法。当朋友心情沮丧,担心自己患癌症时,他安慰道:“把命运交给上帝,把勇气留给自己。”的确,他把命运交给了上帝,但又用生命创造了死的奇迹。

  史铁生无聊时会玩吃豆子的游戏,那股快活劲,无法想象他是一个与死神抗争的勇者。死神追着他,他拼命地往前跑。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他比医生所预料的多活了二十多年。我前段时间听说一个扬大的学生因感情问题自杀,人们为之惋惜。他与史铁生比起来差远了。既然活着,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就算前程险恶,都应坚强地活下去。因为你不是一个人,你是许多人的希望与寄托。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就应拼搏,最终才会像史铁生一样拥有无憾的人生。

  翻开《我与地坛》的前几页,一幅照片映入眼帘,一位绽放着花朵般笑容的`中年男子戴着黑框眼镜安详地坐在轮椅上。这张照片深深震撼了我。在视频上,我看见他拼命地摇着轮椅飞快的“奔”向远方,那大概是生的方向。无人能懂得一个残疾人更渴望站起来,他在作品中写道:“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知道不咳嗽的日子多么安详。”人,无论拥有什么,都应满足并好好珍惜,别在以后失去时后悔。

  史铁生是中国一颗璀璨的明珠。

  我感觉自己很有福,因为我听过史铁生,读过史铁生。我想如果我是那位最后抢救他的医生,当他去世时,我一定会安详地看着他坦然死去,正如他朋友的女儿所说:“铁生叔叔累了,应让他休息。”

  一生短暂易逝,人只有这一生,不能被苦难,嘲讽打败。无论是何种困难,都应想想史铁生,不向命运低头,笑对生活,笑看人生。做人应有一颗善心,感恩父母,感恩社会,以一颗平常的心对待众生,在人生的最后,坦然地死去。

  看,坐在轮椅上的铁生正对着我们笑呢!但他已经死了,他没有死!他永远都不会死,铁一样地活着!

我的读书笔记15

  标题:我与地坛

  阅读《我与地坛》时,我被深深地打动了。这本书是由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作品,他以地坛为背景,讲述了他与地坛的相处、思考和感悟。

  地坛,对于史铁生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他在这个古老的园子里,观察到生命的奇迹和荒诞,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写道:“地坛,就像一个沉默的老人,耐心地听我倾诉。”这让我深感地坛的庄重和深沉。

  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对生命的思考和反省,让我深受启发。他以他的人生经历和痛苦,展示了生命的脆弱和坚韧。他写道:“我曾以为我会活得更好,却没想到生命如此短暂,如此脆弱。”这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我也对史铁生的人生态度有了新的`认识。他写道:“我明白了,人生就像地坛,荒芜而神秘,只有深入其中,才能体验到它的真谛。”这让我深感人生的复杂和丰富。

  此外,我也对书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比如,我对史铁生的母亲有了新的认识。她虽然身患重病,却始终鼓励儿子坚持写作,给了他巨大的精神支持。这让我深感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总的来说,《我与地坛》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它让我对生命和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史铁生的人生经历和他对生命的思考。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对每一个读者都有所启示。

【我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11-28

《我的大学》读书笔记12-06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11-02

《我的母亲》读书笔记11-13

我与地坛的读书笔记01-08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12-11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11-13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09-19

《我就是数学》读书笔记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