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精选
以下是中国人才网小编提供的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精选,希望你喜欢!!
篇【一】
一如从前般,还是历经了数月终于看完了这本在案头堆放了很久的《穆斯林的葬礼》,说它是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学作品确不为过。
掩卷,久久沉思,虽然穆斯林文化是我从未涉足过的陌生领域,可文中那些人物的形象却那般丰满的跃立心中,那个将玉视为一生的执着的梁亦清,是不是也是穆斯林文化中的一份象征?
师傅梁亦清在毕生钟爱的事业里倒下了,那么韩子奇呢?他只能忍辱负重的去挑起那一切,还有师母,还有师妹梁君壁和梁冰玉等着他去保护。特定的条件下韩子奇与君壁相濡以沫一起挑起了梁家”玉“的事业。而至最后繁衍出来的纠纠葛葛却又不知在穆斯林的文化中代表着什么?
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韩子奇因为战乱而带着他视若生命的那些”玉“逃到英国,和冰玉似是有意又似是无意的结合在了一起,而又因为终是思乡心切,在动荡平息过后而带着两岁的女儿新月回到北京的老宅“博雅居”的时候的那些情景。
韩子奇向妻子坦白着他和冰玉的一切,坦白在英国的战乱中以为再见不到亲人下的那种相惜,坦白着他和冰玉间产生的爱情,而这个普通的穆斯林女人向所有脆弱的女性一样,当她十年间坚守着自己的情感和领域,守着家等着一个人的归来时,看到的却是如此沉重的打击,而这伤害却是她在这世上最爱的两个人,一个是丈夫,一个是妹妹,她的心痛可想而知。较之于君壁,梁冰玉却是一个接受了新文化教育的女性,一直追寻着自己个性的爱情,她敢于挣脱亲情与世俗的牵绊,爱着自己想爱的人,可为她为之付出一切的男人呢?在现实与道德的挤压下,韩子奇无所抉择,而恰恰冰玉却怎么也忍受不了这带着瑕疵的爱情,她选择了毅然的离去,过着对爱情与故土的炽热而归,她以为可以和韩子奇一起到老,却终是迈不过梁君壁的坎,而又裹着一身的寒冷而去。我倒是佩服梁冰玉的这份绝决,正如那句“不能完美一生,何不壮烈来去”,也佩服她的纯粹。
终究,韩子奇的一生在缺憾与愧疚和无尽的思念里穿梭着,终究,他用悲剧的方式将自己与冰玉的女儿送进了穆斯林的葬礼中。所谓的母亲,其实是她的大姨的梁君壁的刻薄,冷漠无情让美丽纯洁的新月总是在笼罩在阴郁与害怕之中。她常常看着两岁前的那张照片一个人发呆,彷徨,为什么相片中的母亲与生活里的母亲判若两人?一个慈祥,一个冷峻,然而她哪里知道那本是两个同时深深爱着她父亲的亲生姐妹?
尽管韩子奇爱女如命,可月儿心中对母亲的那份陌生与敬畏总是想着她能早日长出坚实的翅膀,早早飞出那个外合内乱的家中,她很顺利的考进了理想的北大英语系,她想着从此以后就可以自由翱翔在广阔的蓝天下了,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儿啊!带着哥哥和同学的羡慕还有父亲的殷殷期盼,带着母亲梁君壁的极不情愿,她还是踏上了光彩夺目的人生列车。
梦,在飞,心中有万千的憧憬在涌动,一切才刚刚开始,可是风湿性心脏病,心脏二尖瓣闭锁不全像一支无情的大手般生生扼住房了她的喉咙,任她哭喊任她撕扯,终于,这美丽的生命没有完成她梦想的学业,也没有走上她理想的事业,她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永远的沉睡了。
我感叹着她的悲苦,才十八岁的生命,花一样的年龄,然而当脑中出现了那个较之于她大了六七岁的男人的时候,那个给了她短暂生命至极美丽的男人,又感觉她这一生也算值了,真的值了,虽然她没有得到的太多太多,可是她却拥有了最世间最永恒的爱情。
楚雁潮是她的老师,更是一个痴爱她的男人,要不是因为她的生命垂危,要不是因为她的颓废,他怎么舍得过早的去表白?他是希望她顺利完成她的学业,希望她走上她辉煌的事业的,在他的眼里她是那么的优秀,他相信着她的人生一定会繁花锦簇。然而一切来得太太突然,他有什么理由去顾忌那些道德与世俗,他心中唯一想着的便是挽救她,不惜一切代价。“我扶着你,背着你,拖着你也要朝前走,走出“阿拉斯加”,我们有会有美好的明天“,是他燃起了新月生命的火苗,她勇敢的与她一起与病魔抗争着,因为他,她对未来依然充满了憧憬。
要不是因为梁君壁用穆斯林的教条去打击她,告诉她回回不能与身为外族“卡斐尔”的梦雁潮结合,她也许不会那么快倒下,她那比玻璃还脆弱的心怎么经得起那般的打击?楚雁潮是她活在这个世界的生命之源,有时爱情就是奇迹。
她倒下了,他疯狂了,看着死去的新月,“他不可遏制地扑上去,吻着她的脸,她的.眼睛,她的嘴唇,这和着泪水的吻,是他们的第一次吻,也是最后一次,是初恋的吻,也是诀别的吻”以至所有在场的人也会在这震憾人心的痛苦中僵死。
新月死去了,所有的穆斯林都来参加她的葬礼,她头朝正北,脸朝着西方,那是世代穆斯林崇奉的地方阿拉伯的的圣地麦加,朝着有穆罕默德的方向,愿死去的灵魂再没了苦难。
而最为揪心的最数楚雁潮亲手安放新月遗体的时候,穆斯林有亲人为死者试墓的规矩,那时,楚雁潮跳下了墓穴,“泪水洒在黄土上,他不能自持,倒了下来躺在新月将长眠的地方,没有力气再起来了,不愿意再离开这里了”,“楚雁潮僵立墓穴当中,默默地痴痴的脸上毫无表情,仿佛他的生命已经结束,他的灵魂和肉体都留在新月身边了,人们中,把黄土倾泻下来吧,把我们一起掩埋吧!”那一刻,我想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想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想到了泰坦尼克号,那时,我疼了,哭了,心被揪扯得支离破碎。
一个穆斯林家族,随着新月的死亡也几近衰败,曾经红极北京一时的“玉王”,已没了当年在玉器行的叱咤风云,而今不过是一个垂垂暮年的老人,几十年从繁华到落败,几十年,几代人的爱恨情愁,满纸的沧桑满纸的沉思,那字那句无一不透彻着灵魂的撞击。穆斯林的葬礼,埋葬的何止是一个年轻的生命?殒落的又何止是一个韩新月?
依然,在沉思,那些鲜活的人物,灵魂……。。。
篇【二】
“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升起来,虚虚的,淡淡的,朦朦胧胧,若有若无……”
“淡淡的的月光下,幽幽的树影旁,响起了轻柔徐缓的小提琴声,如泣如诉,如梦如烟。琴弓亲吻着琴弦,述说着一个流传在世界的东方,家喻户晓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冰玉在琴声中久久的伫立,她的心被琴声征服,揉碎了,像点点泪珠,在这片土地上洒落。”
“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缥缈;”
“天地之间,久久在回荡着这琴声,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哺,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
这是我很喜欢的故事的最后那段文字,来自《穆斯林的葬礼》。美贯穿了整个故事,留给人四字印象“铭心的美”。
首先是凄美。读完时,我已是泪流满面了,我抱怨作者为什么如此残忍,要赋予一位完美的妙龄少女如此苦难并短暂的一生,要拆散一对真正相爱的人,让他们明明相爱却又无法逾越这阴阳两地的隔阂呢?
其次是结构美。这是一本关于穆斯林家庭的书,作家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用了回忆交叉的方式写出三代人的故事。每一章的名字都很特别。全是两个字,而且第一个字都是“月”、“玉”交替出现。“月”与“玉”都会发出一种淡淡的的光。朦朦胧胧,如雾如烟,如云如纱。只看题目就感觉很美。“月”与“玉”在我的意识里,都会发出一种淡淡的,丝丝缕缕的光。如雾如烟,如云如纱。两者都是难以得到的。“月”只属于天空,惟有深蓝的天空才能衬出月光的冷与美,才有高处不胜寒的境界。有“月”字的章节都是写小主人公新月的。
而“玉”则是适合欣赏,而不适合拥有,像玉王韩子奇,拥有了玉,成了玉王,到最后还是失去了玉。可以说,我是带着这种朦胧的美读下去的。读了一大半,那种美还是附丽着,它挥之不去。序曲中的“月梦”就像梦中一样朦胧,“晨曦熹微,小巷清幽”,“天和地是灰色的”,“砖和瓦是灰色的”,那个她,“夜夜沉醉在梦中”“不愿醒来”的她,是一个谜,它仿佛是从梦中走来,全身还带着梦一样的水汽,眼神朦胧而忧伤,她引发了我对这个穆斯林的好奇,“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怎样的两个世界,答案得自己找。
那两个世界,一章章地轮番出现,那个答案难找。其中一个世界是上一代的,是新月的爸爸那一代的世界,另一个世界时下一代的,是新月这一代的。刚刚在这一个世界发现动情处,这一章却完了,轮到另一章中的另一个世界,调整好自己的心情,深深地吸一口气,重新投入另一个世界,也带着上一章的感情读,因此,这两个世界不是分开的,不着边际的。后来,我知道了单数(一,三,五……)章节是讲玉王的,而双数(二,四,六……)是讲新月的。若是以前我肯定会把两个世界分开来理解,或者说把两个世界的情感分开来感受,但看《穆斯林的葬礼》时,我从来都不想破坏这种悬念美。
再次是自然美。书中大部分人物的美不是用丑的形象衬托出来的,因此是很自然的,看不出刻意的雕凿。琢玉高手梁亦清在沙沙的磨玉声中的那种“心中只有玉”的专注很美;两姐妹壁儿和玉儿拿着绿茸茸的盛着玛瑙似的樱桃的鲜荷叶,很美;易卜拉欣捧着清凉的滑腻的玉婉,失了魂的陶醉很美;新月在北大的未名湖畔上的石阶上坐着凝神阅读很美。
小主人公新月有一种“不必特别地打扮自己,便有种天然去雕饰的朴素的美”,这种美含有简爱的刚强,非林黛玉式的凄美,袭人式的柔美,宝钗的刚美,。喜欢新月是因为她的自信。高考时,新月自信地只填了第一志愿,没有填第二志愿,她不愿意给自己退路,当时我就为她拍掌叫好。新月凭着她的努力及自信考上了北大,当新月毕竟不成熟,她也有不自信的时候,面对对手会感到不安,担心被打败,同时又不甘心落后,这样新月这个形象才丰满,真实。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花季少女,却又心脏病,但病魔带来了爱情。新月的老师楚雁潮深深地爱上了新月,并默默地为她做这一切,他们之间的爱没有轰轰烈烈,海誓山盟,但却真挚感人,这也增加了主人公的美。
刚合上书,我曾疑惑:《穆斯林的葬礼》仅仅是想告诉世人在回族里发生过这样一个凄美的故事?还是像霍达所说的“无意在作品中阐发什么主题”?书中,时时提到种族的不同。在奥立佛·亨特向梁玉冰求婚时,梁玉冰以种族的不同为借口拒绝了。韩太太以种族不同,宗教不同反对楚雁潮与新月相爱;在穆斯林的葬礼上,不能有汉人参加。就像楚雁潮所说的“我尊重你们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主张和平和仁爱,这其实也是人类的一个共同的美好的愿望;信仰使人高尚,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虔诚的信徒是令人尊重的;我并且尊重你们的生活习惯。我想,我们之间并不存在什么障碍……”
是的,天下一家亲,为什么要分种族,有所歧视呢?也许,这也是作者霍达所想要问的吧!开篇上的“穆斯林的葬礼上的祈祷”所说的“宽恕我们这些人”中的“我们”是指全世界吧!穆斯林为着全世界祈福。通过穆斯林的葬礼,我们希望那条界限可以抹掉。我明白这本书为什么起名叫“穆斯林的葬礼”了。让存在着民族歧视的都埋葬了吧!这一场葬礼后,全世界的人没有了障碍,天下一家亲。在新月的葬礼上,不是有汉人(楚雁潮)参加了吗?而且他还为新月试坑(试坑—穆斯林向亡人最好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这一规定的打破,不正是作者心中的呼声?
在美的背后,是作者敏锐的眼睛,是读者畅意的感受。霍达所挖掘的不仅仅是美,是世界要求的呼声;读者所感受的不仅仅是美,是来自心灵被诠释了的畅快的感受。爱,没有国界的。
人们本能地而并非理智地向往纯美纯情的意境,追求美是人的本性。美不必强迫人接受,不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样的名句也不会这样传之久远,深入人心。当然并不是人间处处都有这样的意境,所以人们才需要这样的意境。人是本能的追求美的。如果我们用爱、自由和美来抗拒暴雨、抗拒狂风、抗拒霜刀雪剑,我们就有了必胜的信心。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08-24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2-02
《穆斯林的葬礼》优秀读书笔记05-05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800字08-24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600字05-04
穆斯林的葬礼800字读书笔记03-03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500字05-24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5篇01-26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5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