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读书笔记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心》读书笔记1
《父母心》这篇文章体现出了孩子永远是不能割舍,不能放弃,不能伤害的。
有一艘轮船从神户开往北海道,乘客中有位将近四十岁的贵妇人。她穿着华丽的衣裳,有一个老女佣和一个侍女陪在她身边。
有一对穷夫妻同样引人注目,他们带着三个孩子,看上去聪明可爱。贵妇人让女佣走到穷夫妇身旁,说:“孩子多真好!”穷夫妇说:“有钱人是这样感觉,但我们却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那你看,我们夫人很有钱,可一直没有孩子,你们能送夫人一个孩子吗?我们会给你们一定的费用。”于是他们同意了。
首先,穷夫妇把大儿子送给了他,晚上又用五岁的二儿子换回了大儿子,第二天早晨又用三岁的女儿换回了二儿子。傍晚,那对夫妇哭着说:“太对不起了,您能把孩子还给我们吗?我们把钱还给您。把孩子送给别人,倒不如全家一起挨饿。”贵妇人听了十分感动,她把孩子还给了穷夫妇,并且没有让他们还钱。
读到这里,你们也一定很感动吧。
父母心中奔涌的是最真最纯的爱,最简单最深刻的爱,永远是最无怨无悔的爱!
早上,爸爸妈妈早早起床给我们做早饭,用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为我们交学费,为我们买最好的衣服,最好的食物,最好的玩具,最好的鞋。
下班回家后,他们带着疲惫给我们做好吃的,吃完后又要陪我们玩耍,给我们洗衣服。双休日,他们本来可以休息一下,放松一下,可又要陪我们玩,又要打扫被我们弄得乱七八糟的房间。
我们上学时,爸爸妈妈还早早起床送我们去上学。
总之,只要满足我们的,他们都尽量满足。所有的同学们,小朋友们,大哥哥大姐姐们,一定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心》读书笔记2
决定从今日起开始打卡,以督促自己读完手头的书,以免出现要将它们原封不动带走的窘境。
今日将漱石先生的《心》收了尾。说是收尾,然在我看来倒不失为全书最精彩的部分。就像观赏一出魔术,正处在最后扣人心弦的揭秘环节。
直到最后,“先生”、“小姐”或是“妻”的身份依旧隐藏在这些简单宽泛的代号背后,但先生之秉性却远比某些有名有姓的人物鲜活得多。
先生坚持认为自己与友人K是全然不同的两类人,从长信的前半部分来看此言不虚,但从结果来看,两人无疑是共处一个维度的。先生评价K是一位苦行僧,愿意在自己所信仰的“道”上甘愿牺牲一切,先生在对这种精神予以“赞同”的同时,也怀有对方实则“不像个人样”的鄙夷。然而,先生自己也是位不择不扣的“苦行僧”,只是他牺牲的是自己的心。他对世人的敏感、对自己的厌恶,想要拥他人入怀同时不得不怀揣着谨慎的小心翼翼,无时不刻置他的精神于修行者的境地。曾经他对于这些浑然不晓,甚至加以置喙,但当他渐渐领悟到这一点时,便欣然选择了与K同样的解脱方式。
好的文学作品常常会让读者在其中看见自己的影子。先生是位出身娇贵的少爷,后虽遭遇了些不测,但也活得十分“随心”。这些条件使得他自认为的“美好的道德”透出些高高在上的意味。先生早先接K来同住时,积极地为其谋划、建立他与周遭的联系,然这些联系超出他的预计时,却丝毫没有欣慰之感,而代之以嫉妒之情。这样的先生让人有些不快,但真实得可怕。同时反观先生一直认同的K,他的形象在文中看来的确是十分有气节、刚正不阿的。然他最终选择的自尽方式却给他人留下了一辈子的阴影,且不论他是无心之举还是有意为之,总归有悖于他平素的姿态。
这样的两个人,嫌弃挑刺儿之余,却让人讨厌不起来,同时真实地令人心疼。不是因为他们最终都选择了一条非自然的不归路,而是他们对于生活、他人、包括自身爱而不得的处境令人不禁悲辛。
下一本是《草枕》。《我是猫》以及三岛的《镜子之家》都还在带着读,就是不清楚待读完之时已是何日了(笑。
《心》读书笔记3
今天我读完了《进取心故事》这本书,这本书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故事《与死神打交道的人》。 我刚看了这个题目 ,就觉得很好奇,那个与死神打交道的人是谁?他为什么要去和死神打交道呢?我读了这个故事才知道,原来那个与死神打交道的人就是著名化学家莫瓦桑。 要知道,许多化学家都是因为研究氟的性质,给后人留下了一段及其悲壮的历史。他们都像莫瓦桑一样,不惜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甚至还被氟化物夺取了宝贵的生命。 在1870年的一天,巴黎一家老药店的门忽然被撞开了,一个男子冲了进来,他面色焦黄,汗流满面。原来这个人误服了少量的砒霜。就在众人表示无能为力是,一个年轻的学徒来到跟前,看了看病人,回身从架子上取来了些酒石酸睇钾、三氯化铁给病人吃,然后又让病人吃了一些其他的药,两天后病人的病很快就好了。巴黎的一家小报以《起死回生的药店学徒》为题报道了这件事,这个学徒就是法国著名化学家莫瓦桑。 莫瓦桑曾经得知许多有名的科学家制取单质氟都失败了,没海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就决定向“死亡元素”氟发起挑战。但每次实验却都以失败告终。 可是,莫瓦桑却不放弃,他又做了一个实验,就用电解法来做实验。他首先制出有毒的氟化砷和氟化钾,然后安装好电解装置。就开始做实验,这次试验差点让莫瓦桑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虽然一次次的实验失败了,但是莫瓦桑没有放弃,经过他四天的努力,被称为死亡元素的单质氟终于被制取出来了。 因为和氟接触,莫瓦桑年仅55岁死于心脏病,是氟夺走了他十年的生命。 读过了这篇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莫瓦桑那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次次失败,最后换来了成功。大家都不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吗! 这本书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难忘,每一个故事都告诉我,要有进取的精神,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心》读书笔记4
感恩的心?这不是一首歌的名字吗?不对不对。没错,的确有一首歌叫做“感恩的心”但这回不是,这是我的一位朋友——卜梦云写得作文。呵呵,很期待吧,一起看看吧。
文章讲述了“我”在九月十号,第二十四个教师节的时候在学校里发生的一件事情。“我”有一个字不会,自己没带字典,同学也不会,于是“我”想到了问老师。我问语文吴老师:“吴老师,“喀”这个字怎么读啊?”吴老师说:“好象是读“ka”吧,我也不太清楚。”“我”本以为这件事情从这里就打住的时候,吴老师对我说:“你到我办公室来查一下。”“我”先是一愣,随后,快步跟着吴老师去了办公室,一查,果然是读“ka”,是拟声词,组词为“喀嚓”,查好后,吴老师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是作者的原文。从那时起“我”终于明白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锯成灰泪始干”是什么意思。
有人说这篇文章描写很细腻,表露出你真挚的感情,也有人说这篇文章写得还行。我认为,这篇文章表露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体现出了作者的文学功底。很成功的一篇文章。
《心》读书笔记5
《文心》是我国著名教育大师夏丏遵和叶圣陶先生合著的一本指导中学生阅读写作的书。这本书采用故事体裁,以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为背景,把方方面面的阅读写作知识融入到故事中,语言通俗易懂,举例形象生动,读起来兴趣盎然,丝毫不觉枯燥。
《文心》一书共有三十二章,每章讲解一个读写的知识点。
第一章 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
这一章是讲阅读理解的。作者用鲁迅的《秋夜》为例,告诉读者要想更好地理解一篇文章,就要明白外部经验和内部经验的关系。要多从作者描写的外部经验(即具体的事物),去感受作者的内部经验(即抽象的心境)。通俗地说,就是要明白作者是怎样寄情于景的,同时也指出阅读者本身要具备一定的人生经验和思考力才能更好地与作者产生共鸣。
第二章 方块字
这一章是讲“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变化。作者以《秋夜》中的“梦”字和《登泰山记》中的“居”字为例,说明每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词性会发生变化,字的含义也会随之改变,这种情形在文言文中最常见。所以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加以辨别,否则就很容易把意思弄错。
第三章 题目与内容
这一章是讲解“写”的知识。作者认为,一篇文章有充实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写文章要写自己有亲身感受的事和熟悉的事,而不是取了一个夺人眼球的标题,却胡拼乱凑一堆空洞的内容。
“练习的人,应该知道作文不是遇见了题目,随便花言巧语写几句就算对付过去了的事情,更应该知道在实际应用上,一篇文字的题目,往往是完篇之后才确定的,题目的大部分的作用在于便于称说,并没什么了不起的关系。”
对于最后一句话我不是特别赞同,虽然我自己写作并不是标题党,也赞同内容最重要,但不可否认,给一篇有干货有质量的好文配上一个与内容贴切的好标题,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一篇好文没有一个好标题,很容易瞬间就会淹没在信息的洪流中。
第四章 一封信
这一章也是关于“写”的,讲的是我们在写作中要慎用转折词。如果一篇文章,承接和转折的地方用错了,很容易导致一整段的意思都被搞糊涂。所以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弄清楚前后的意思,用上准确的连接词。
第五章 小小的书柜
这一章是指导中学生如何选书的。不过时代不同了,我们不必照搬书里的推荐,而是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书。值得称赞的是,作者不但在书中教学生读写的方法,还注意引导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本章就用枚叔教大文整理书橱的故事来告诉中学生,养成整洁有序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第六章 知与情与意
本章也是关于写的,作者用抗战宣传标语为例,告诉读者,写作中“知情意”的相关性和重要性。具体的知识和方法是“知”的范畴,想要表达的感情是“情”的范畴,想要达到的目的是“意”的范畴。“情”要建立在正确的“知”上,“意”要建立在理智的“情”上,三者之间要紧密配合,写出的文章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第七章 日记
这一章主要在讲写日记的好处。养成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不但可以练笔,还可以为以后写作积累很多有用的素材。
第八章 诗
这一篇讲的是读古诗和新诗的方法,不论是古诗还是新体诗,我们都要注意其时代的特色,对于古诗,不要错误地把古人的想法和做法用于这个完全不同的时代,对于新体诗,要善于从中去感受当今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第九章 文章病院
这一章是讲写作时容易犯的三种错误:
1,用词用语不适当——源于认识词与意的意义不确切,或不曾仔细思量,只顾随笔乱写。
2,意义的缺略和累赘——源于平时惯说那些支离的累赘的话语。
三,意义不连贯,欠照应——源于思想不精密。
看完这章后我对照自己的作文,好像三种错误都有犯过,以后写作时可得注意了,不但写作时要注意思维的缜密性,平时说话也要注意语言的完整和精炼。
第十章 印象
这一章是讲解怎样用印象法写出更有感染力的文章。文中用游记举例“仅仅记叙,结果犹如画一张路程图,如果能把印象写出,却同画一幅风景画了”,指出平板的记叙法和生动的印像法的不同。并告诉读者,要写出有感染力的文章,不是无谓的堆砌一些空洞的形容词,而是要随时随地细心观察,多积累一些真实的印象。文中还用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和《敕勒歌》举例,这两个例子都能让人很好的理解什么才是好的印象描写。
回顾自己写的文字,少年时代爱用印象的写法,但也是喜欢堆砌一堆华丽的辞藻,为赋新词强说愁。现在偏爱简洁朴素的文风,但是别人的文字能做到简单生动,自己的却总是苍白无力。看来想要写出有感染力的文字,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非得有长久之功不可,除了多看多学,还得多练多写,其路漫漫呀!
《心》读书笔记6
前一段时间,我看一本《用感恩的心去工作》的书。我很认真的看这本书,发现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励志书,书中讲述了人们如何面对现在所拥有的工作,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不要过分计较薪水,得失要注重工作带来的自己乐趣,带给自己的发展机会。人只要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真诚起来,就会包容别人的错误,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以企业的利益为重,多为企业着想,为企业奉献自己的才智;在工作中把细节做好,注重细节带来的成功机会;只有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常怀感恩之心,常做有益之事,才能感受工作带给我们快乐,带给我们成功。书中从多方面详细阐述了感恩与工作的关系,以及如何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读后真的受益匪浅。看了这本书,使我感触很深。看过后使我对工作态度有了新的认识,使我认知感恩,学会工作。知道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是世界众多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形式体现,也是员工不断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通过看这本书,我懂得了感恩之心在工作中所体现的价值,懂得只有怀着感恩的心去工作,才能更好地培养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才能达到工作中的默契;一个团队只有默契,才会少了尔虞我诈,才会有真诚的合作关系;如果拥有感恩的胸怀,即使一个邪恶的人就此会变得善良,在工作中也就会包容别人的错误,我们也就不会过多的计较人生的成败得失;也就不会产生抱怨,在工作中就不会感到乏味,就不会在困难面前退缩;就会懂得工作是为了自己,就不会在工作中出现错误受到批评不再那么委屈。
《心》读书笔记7
生活可以很自在,并非每天需要大鱼大肉。我们的快乐和享受,可以来自很微小的事物。
“醉庐”是杭州一家餐厅,操作方式跟普通餐厅不同,不对外公开营业,只接受预定。掌勺大厨刘汉林,四十余岁,身形清瘦,人很有精神。他做应季的菜肴;酿酒技巧来自家传,有自己的酒窖;也画国画,颇有心得。
如今,餐饮环境随社会风气一起变形。人们往往觉得用鸡鸭鱼肉招待朋友很重要,却极少有人在合适的季节做一盘清爽新鲜的毛豆款待对方。尽管后者实际上给人以更多的心之愉悦。应该返璞归真,不必每天大鱼大肉。吃菜带点苦味,少点油,对身体更有好处。油腻口味就像甜言蜜语,会让人依赖。就像人与人的交流,别人恭维你,你觉得很开心,实话难听。做菜也是一种交往,人世间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变味的俗世中有如此的人,守住内心的平静,没有太多奢望,用理性去处理问题,是多么难得的事情。不急切,亦不回避,顺其自然,拾花春酿。
还乡记
内心宁静的活,守着几棵树,一样可以过一辈子,它们可以成为你永久的知己。
魏壁,在大城市生活多年,后来决定回去故乡,在农村生活。自然有很多人不理解且不赞成,然而他自己,只是感觉与土地接触的幸福感远远大于做一个所谓的艺术家。
信仰来自于自身的热爱,如果真的热爱,就无所谓苦难,无所谓离开大众的价值观。选择回归本土,也是选择了一条苦行路,但其实也是一条幸福的路,不用去管别人就好。
城市生活压力大,使人感觉活得毫无意义,失去自我,不能把有限的生命荒废在这些事情上,于是选择离开。城市那几十平方不是家,安放不了灵魂。人有一点野气是好的,这个时代也许恰好需要这种原始的野性,孩子不应在城市的尾气中度过童年和少年,而应去触摸自然。
渡过轮回梦海
生活在佛陀的觉悟里,行走在自己的梦里。我想用这些贝叶经书,做一只船,离开轮回苦海。
桑济嘉措,在拉卜楞寺学习的藏族僧人。对佛法,对禅有一定的造诣。对死亡,对欲望有深彻的通透。
人的恐惧大多是由未知产生的。出生和死亡不受自己控制,一个人就这么凭空消失,而讲经可以让人清楚死亡,减少对未知的恐惧。许多人活着的时候,从未想过自己会死去。当他们死去的时候,如同从来没有活过。人如果只关心当下的满足,一旦到死亡之际,就会表现得非常软弱。
欲望产生习性,习性会变成生活的状态。佛陀比喻,人好像活在火宅之中,在火宅当中游戏,以为是快乐和享受,不知道自己身陷险境。人如果感知不到自己贪欲的毁坏性,就容易在世俗中自我满足。
真正的智者,在世俗中同样活得自在,不受死亡与欲望的驱使。
素琴古音
岁月冉冉,而人的心可以做到平稳从容,大抵是有怎样的心,才能有怎样的音。
叶名珮先生是居于苏州的一个热爱古琴的老太太,现已八十高龄。
古琴的弹奏在古代中国的文人雅士之中,并不是单纯的用来表演,用音色去取悦他人,而是于山林清庭,寺庙道场中,感受基尘外之趣。而即使是这样一种立意高远的乐器,历经时代变迁,貌似很少再有人提,也没有在社会上普及,却引起很多人的向往,它仍牵动许多人的情思。美的事物生命力刚强,不会无故消亡于这个世间,其雅韵深意,令人生发幽情,缅想长存。
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
《心》读书笔记8
《活法》中有句话叫:心不唤物,则物不至。
只有我们自己内心渴望一件事情时,我们才能将它呼唤到可能实现的射程之内。也就是说“心不想,事不成,心想则事可成”。
如果你内心不予呼唤,方法也不会来,成功也不会来。因此!首先得具备强烈而切实的愿望,这一点很重要。然后事先考虑事情的每一个细节,让它们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那么事情就能成功。如果你能够描绘成功的过程和情景,那么成功的概率会极高。
如果真的想要做成一件新的事情,不可或缺的首先是“强烈的愿望”,要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要达到“痴狂”程度的强烈愿望,坚信目标实现并付出不懈的努力。
当你对于一件事持续地思考、透彻地思考、你就会在事情还未发生前,就已经“看见了”它的结果。思考推敲、反反复复、孜孜不倦,在这个过程中通往成功的道路变得清晰,仿佛你已经走过一遍。
想要办成一件事,你必须要有强烈的愿望,才能更好地促使你自己去实现这件事。你的愿望越强烈,你实现这个愿望的动力也会越大。
比如你如果想去改变自己拖延、懒、怂等一些坏习惯,你就会想尽办法去实践,比如参加一些社团,让自己的社团中获得力量和改变的勇气,去挑战你不敢的事情,你就能慢慢改变你的怂样。
如果你希望成为简书签约作者,你的内心就会呼唤你朝着写作的这个方向走,你也会鞭策自己好好写作,好好输入并且好好输出。
你会把写作当成一种爱好,甚至是一种习惯,而当你日积月累地去写作时,你的写作能力肯定会得到提升,那么你离你渴望的目标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如果你希望成为演讲家,你的内心就会呼唤你朝着演讲的这个方向走。你也会不断地督促自己,鼓励甚至是逼迫自己放下对公众演讲的恐惧,大胆地去尝试在很多人面前讲话或演讲。
当你尝试用各种方法去说服自己,开始尝试模仿别人的演讲,开始每天练习开口演讲,脱口演讲时,终有一天你心心念想的演讲之梦就会慢慢地照进你的现实。
如果你希望自己能画出漂亮的简笔画,你的内心就会呼唤你好好学习简笔画,每一天都认真对待练习简笔画。
因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每天的刻意练习会让我们不断积累,不断打磨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如果你不予呼唤,你就不会坚持去画,就不会看到未来的成功。
心不唤物,则物不至。所以想要成功,就去呼唤你内心真正渴望做的事情吧!
愿望是像种子,是一切事物的开始。是获取成功的重要因素。
当你开始呼唤你的愿望时,你就会朝着你想要去的方向前行!这条路会风雨无阻,因为那是你内心真正的呼唤!
《心》读书笔记9
在这本书里,先提出问题,心在哪里?心有多重要?最后回答什么是稻盛心学,以及如何提高心性。其实所有的问题最后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扪心自问,不断进步”。
我也认可“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更多的时候,我们的烦恼就是来自内心不够冷静,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切都来自感性的烦恼,所以告诫大家,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从根本上来说,无论是人类个体,还是整体,生活状态都是两大因素决定,一是外部的客观环境,二是内在的主观意识,外部环境可能无法改变,但内在是可以通过读书来提高的,提高心性,就是向成功更近了一步。
那么如何提高心性,最重要的,应该就是书中的六个观点了
如何提高心性,只要坚持这六项修行,心性就能提升,事业就能成功,人生就能幸福。
①“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全身心投入工作,精益求精,从中获得乐趣,就能抑制怠惰之心。同时,聚精会神,专注于工作,私心杂念自然就会消退。这是最有效的修行。
②“要谦虚,不要骄傲。”
努力工作获得了成就,特别是掌握权力以后,人就会傲慢起来,这简直是历史规律,连伟人也很难免俗。因此,抑制傲慢心、保持谦虚就是一项很重要的修行。
③“要每天反省。”即使很勤奋,
但人有时还是会偷懒;即使告诚自己要谦虚,但因为有小人奉承,人还是禁不住傲慢,有时还会发脾气。坚持每天反省,就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坏。这条修行必不可缺。
④“活着,就要感谢。”
人若认真反省,意识到自己的成就和进步得益于周围人的支持与帮助,就会生出感谢之心。另外,如果把挫折和灾难看成磨炼心志、增益能耐的机会,因而由衷地说一-声“谢谢”并更加努力的话,就是非常卓越的修行。
⑤“积善行,思利他。”
这项修行中要注意的是,“大善似无情,小善是大恶”。分清大善和小善,真正为他人好,正利他,才是有效的修行。
⑥“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实践上述五项,烦恼就会大大减少。但人毕竟是烦恼的动物,特别是遭遇失败、打击和委屈时,难免痛苦烦恼。这时候,以理性抑制烦恼,把精力投向新的工作,就是很好的修行。
只要坚持这六项修行,心性就能提升,事业就能成功,人生就能幸福。
那么人的幸福感来源又是在哪儿呢,我觉得就是不论何种情况,都怀抱强烈的信念。把“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执行到底
本书总共有五个章节
我觉得都是围绕以上六点的阐释
第一章构筑人生的基础
阐释的是要努力拥有一颗具备感谢,谦虚,勤奋等要素的美好心灵,因为只有这样,利他之心就会慢慢锻炼出来,事业也会进一步取得成功。最终人生走向幸福
第二章动机善良
阐释的是善良的动机和愿望符合宇宙的利他意志,是持续成功的条件。人不能太过自私,只有拥有利他之心的人,人生之路才会走的更长,不然就会日渐没落
第三章以强大心灵成就未来
阐释的是强大心灵首先要有强烈愿望,符合宇宙成长发展的意志,同时,愿望要足够纯粹,以符合宇宙保持和谐的意志。
第四章贯彻正道
阐释的是如何贯彻正道,才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持续的良性发展。同时要太过自我以自己的过度欲望,带来的阻力。
第五章培育美好心根
阐释的是如何成为合格的领导,以及如何培育这样一颗心。
读完此书,成长还是蛮多的,比如如何在以后为人处世,才能长久。
《心》读书笔记10
假期里读了毛蓓蕾老师的作品《心之育》。“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这是用生命铸成的育人诗篇。”翻开书本第一页,赫然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句话。这到底是首怎样的诗篇,带着好奇,带着疑虑开始了阅读。
《心之育》一书是她在病中完成的作品,有“我以我心育新苗”和“我与青年教师一起成长”这两个部分。书中毛老师介绍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在这其中我看到了毛老师对孩子的爱心,责任心,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爱护。看到最后不尽然有些妒忌,为什么我不是那个幸运儿,不能成为毛老师的学生。
“爱孩子就是爱祖国”“教育就是爱的事业”这是毛老师的信念。在书中毛老师说到“在几十年与孩子们相处中,我也发现一些孩子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有的明显地表现出心理上的缺陷。他们有的存在骄、娇二气,表现为自私、任性、偏执;有的性格孤僻、冷漠、抑郁,不合群;有的生性胆小,懦弱,多愁善感,经不起一点委屈和挫折;有的自卑、自负,妒忌心强;也有的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诚实,盲从等等”。作为一个老师她知道一个微笑,一个赞赏的目光、一个信任的点头,在孩子眼里那就是爱。在毛老师爱的感悟下华华、侯英、杨眉……许许多多的孩子走出困境,走向光明。在毛老师爱的帮助下更多的孩子从小树立了优良的品质,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活得了信心,为他们对终身发展奠定课基础。
毛老师对青年教师也是真心诚意的'关怀。她教育青年教师,要热爱负责,树立崇高的师德;她教育青年教师,要倾听,发现,关注孩子的心灵;她教育青年教师,要继承,创新,走自己成长之路;她教育青年教师,要尊重,理解,架起沟通的桥梁;她教育青年教师,学习,实践,做个研究型的教师。
字字句句映在心间,毛老师说过“教师的成长同样需要爱”。我们生活在启英这同一片天空下,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用爱心互相关怀,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最为老教师我们要用爱去包容青年教师,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进取心,多给予他们帮助,让他们健康的成长。
在这里把这本书推荐给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对照它,反思自己的工作,寻找差距。
最后写出书中毛老师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每位老师都要热爱教育事业,每位教师都要热爱我们的学生。千万不要把小朋友估计错误了,估计少了,估计小了。学生们的事没有一件是小事,他们的事在老师的心中都应该是大事、要是。把学生的是做好,就是我们老师的责任,做好了,我们会感觉活得很有意义。
《心》读书笔记11
小说的伟大之处在于将人的欲望不做任何道德审判,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存有一丝敬意,为其诚实面对内心的勇气,这点勇气在人类社会太稀缺。这不是说完成人生的意义必须要有一次不顾一切的激情或是别的什么,而是假设一生中遇到一个不同于往时的异常,不必惊慌、愧疚。这是自然的,心之所向不受理智掌控才更显现出它的初始纯粹,而这往往成为生命的驱动。正视它,无论要不要兑现;原谅它,无论结果如何。
C太太不会后悔,良心受谴责的过程中也收获回味的满足。麦克勒斯在《伤心咖啡馆之歌》中提到,被爱者“仅仅是爱者心底平静地蕴积了好久的那种爱情的触发剂”,他或她可能是任何类型的人。被爱者被投射了恋爱者最渴望的特质,于C太太而言就是直抒胸臆的激情,辅之以“体贴入微的柔情”。一场恋爱结束后,可能对象无所谓好劣,起因无所谓真伪,只有真实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人生来有安逸的追求,也有打破甚至毁灭束缚的欲望,从来都是两方此消彼长,生生不息。逃避与探寻,只有指向对象的不同,本质上是一回事。社会规则已在遏制无边的欲望,越是文明越多边框,时间久了必然会活在套子里。我心里很清楚我离不开套子,我做不到完全挣脱现有、追求未知,可是不代表不可以偶尔逃到外面喘口气。
我想真实、诚实地面对自己,倘若一生中基本如此,也不算委屈自己了。
《心》读书笔记12
至从把公众号名字改为《写作与跑步》,并且承诺我要坚持每天写作后,我时常会有一些忧虑:你改了公众号名字为写作与跑步,难道你以后就要以“写作与跑步”为你公众号的标签了吗?
承诺坚持每天写,以后每天写不出怎么办?又或者是写了太多的口水文,会不会关注与阅读的人越来越少?写的太多,让别人了解你太多内心的想法,会不会以后就给人一副文艺青年的书呆子形象?
今天看了《写出我心》这本书,算是某种程度的舒缓压力。早就听说过这本书,前段时间买过来之后详细地看了前面几章,后面基本也就翻了个大概。对于书中的一些观点很是认同,好像自己在某个时间就感悟到的,只是没有写出来或者没有作者这么流畅的表达出来罢了。我想,这又是记录的一个意义吧,也许你的一些文字会在某一个时间与某一个人的文字一字不差的重复,这也是一件比较奇妙的事情。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读书的,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精力关注的不同,读过的书真正能够为自己所用的并不多,也许在当时读的时候会给自己一些认同感,但如若不自己写写,很多东西也就一闪而过了。
所以,如果是自己很认同的东西,不妨自己写一遍,不要觉得别人讲的东西你都懂,但真正让你自己写出一二却未必可行。《写出我心》这本书是一名美国作家写的,出版于1986年。应该说这本书读起来还是很轻松,这也是美国作者写作的风格,比较随意和口语化。
作为读书笔记,我试着写一些让我感触的东西如下:
胸中感知何处安?秋色月明何时来?蓝莓颗颗知何味?车马行行何人盼?何人恋恋有佳人?何人所思何人看?写作造就了你胸中之自信,让你的精神觉醒。读后感·这一段话非常有韵律,也道出了很多日常常态。写作的过程中,当你能够感受到一种操纵文字的感觉,你仿佛有一种心流的东西在你的身上流淌。这种心流来自于你表达的顺畅,以及沉浸其中的专注。
作者说,当她向佛学大师请教学佛的疑惑时,大师跟她说:?“你为什么来学打坐?为什么不用写作来修行?只要你钻研写作够深入透彻,便可随心所欲。”
用写作来修行,帮助自己洞察生活,使自己心神清澄,这是我在这本书中看到的,无论我看作者还说到当她跟一个做生意的朋友讲有关写作的事情,她的朋友惊讶的说:怎么搞的,娜塔莉,你是在谈生意嘛,做生意也是这样,没有什么不同。书中提到写作的一些方法,亦可转而应该在跑步、绘画,或任何你所喜爱并决心在生活中从事的事物上。
练习写作意味着最终你得全面探讨自己的生命。
《心》读书笔记13
我平时喜欢看长篇小说,总觉得长篇小说故事曲折,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对于诗歌,总觉得语言太过简练,没啥好看的,知道这个暑假学校组织的读书行动,其中有一本冰心的《繁星?春水》。抱着试试看,换换口味的想法,我开始了研读这本冰心的诗集,当我一页页地往下看,每首短诗的每一个篇章,虽然只有寥寥几句,既勾勒出了优美的景色,其中却又包含着无穷的含义。
“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天空,何曾听得见它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它们深深的互相赞颂了。”这描述的画面幽静、美丽,平和,是我们每日可见,却被诗人简单的词语描述的每个人都心向神往,期待与这美景朝夕相伴才好。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小小的花儿,也想拾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吗?”渺渺几语,意简言骇。淡淡之中,抒发了儿女对母亲的眷眷依恋之情,让我感受到了无私、崇高的母爱,感人至深。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是伟大的。这不由得我想起我自己的母亲——我小的时候住在外婆家,后来才搬过来跟爸爸妈妈一起住。但平常还是外婆在照顾我。妈妈平常工作特别忙,晚上也很晚回家,放学了也见不到妈妈。有时我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其实是在怪妈妈没有时间陪我。尽管我有的时候大吵大闹,可妈妈却总是细声细气跟我讲话。暑假如果有时间妈妈也会和我一起去国外旅游,但我总觉得跟妈妈在一起的时间太少太少。有一天无意中听见外婆说:最近妈妈因为工作量大,连续三四天都没有睡觉。原来妈妈为了我们一家的生计,这么辛苦,却从来不说,对于我的要求,只要能办到,总是尽量满足我。哦,母亲,作者笔下无私而伟大的母爱,不就是我亲爱的妈妈的写照么。
还有那“菊花开着田也高了,庭院也开朗了。”咋一看,是一幅多么清净的秋色图画,当你再往下细读,“看他大刀阔斧,造出了海阔天空的世界”,哦,原来作者希望我们青少年,能有开天辟地的勇气,有锐意进取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执着,以推动我们人类的进步呵。
读了《繁星·春水》的我,受益匪浅。此时,心潮澎湃,无法平静,万千感受,无法溢于言表。
《心》读书笔记14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我们受恩于人时,切勿忘了感恩。唐晓龙先生说: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命中的每一位有缘人!
感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离不开感恩,感恩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这是《感恩的心》一书上的一句话。
上个星期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感恩的心》。里面写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生命;感恩失败;感恩幸福。每个人都有父母,然而每个人长大后如何对待父母,感恩父母,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我的理解也就是好好学习,长大后回报父母,有时候妈妈吵我的时候,我也会想为什么妈妈老是袒护弟弟?但是我错了。父母给我们生命、哺育我们长大成人!
感恩老师给我们智慧和修养,给了我们放眼世界的慧眼!感恩同学个我友爱、伴我进步、伴我成长!感恩自然让我们天天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感恩社会丰富了我们多彩的人生!感恩祖国让我们享受安宁的生活......
《心》读书笔记15
1
我有个同学强子,毕业后回到家乡经商创业。很多人都不看好,可他还是决定要试一试。
刚开始,他开过西餐厅,由于经营不善,不到一年时间就关门停业了。当初那些不看好他的人继续冷嘲热讽,说他不是做生意的料,还劝他不要执迷不悟。
但强子并没有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接下来的几年,他卖过衣服,做过蛋糕,卖过手机……终于在不断摸索中,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事——做装修。
因为他的设计做得很好,装修很有品质,价格也很亲民,所以生意一直很不错。不到3年,他就把当初赔掉的本钱全部赚了回来。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可能对有些人而言,之所以一事无成,不是他们不够努力,而是不够坚持。他们害怕失败,害怕被否定,害怕一无所获的付出,于是只要前进的路上出现障碍,他们就容易打退堂鼓。
而那些成功了的人,他们反而不畏惧失败,也不害怕被嘲笑,甚至不怕从头再来。他们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一旦确定目标,便能风雨无阻地走下去。
2
我有个同事,人到中年,却突然想要考专业高级证书。很多人都觉得,完全没必要这么折腾。但他很坚持,他的工作很忙,便利用午休和茶余饭后的时间看书。
他的家人也不太支持,他就在陪完孩子以后,再做一套模拟题才入睡。周末也待在书房,认真研究历年考试真题。
他的努力,并没有虚张声势,也没有急功近利,他甚至很少去想万一失败了岂不是功亏一篑?他只是在点滴时光中日积月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慌不忙地努力。
后来,他用了两年时间,复考了一次,终于考到了他想要的高级证书。老板主动给他升职加薪,可谓是皆大欢喜。
有人说,人类所有的力量,只是耐心加上时间的混合。所谓强者,既有意志,又能等待时机。
我们往往在羡慕别人的好运时,忽略了别人在背后付出的努力。而那些真正心想事成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耐住了寂寞、承担了压力、沉下心来默默耕耘的人。
3
写作群里的牛人L小姐最近又出了本新书,据说销量不错,就连知名作家也给她写了推荐语。
正当大家都对她投以羡慕的目光时,她却非常客气地说,这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离着她想成为大作家的目标还有好远的距离。
群里的作者们有的认为她太过谦虚,可是后来我了解到,这个L小姐还真是不会因为取得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还跟以前一样每天坚持练笔、读书。
我觉得,努力的人通常分为两种:
第一种,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不遗余力地去争取,即便在过程中有些许成绩,也不会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
第二种,就是定了很长远的目标,可当他尝到了一点努力的甜头就会停滞不前,整个人开始膨胀,然后沉浸在辉煌的过往中。
但是,能笑到最后的,一定是那些心中怀揣远大志向还能一直沉下心来努力的人。
4
其实,努力并不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只要你肯,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去奋斗。
只是有些人,特别容易在坚持的路上走偏了方向。成功时经不起考验,失败时经不起磨练,在平时的积累中更是受不了寂寞。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能得到的机会越来越多,我们的选择也就越来越多。于是,有些人三心二意,半途而废,没有恒心。
我一直特别佩服那些能“沉下心来”努力的人,他们不受外界的干扰,他们有自己的目标,他们更能坚定地朝着目标奋进。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有些人走到半路就被困难打败了,被成绩诱惑了,被等待吓住了。而只有那些能够默默去努力的人,才可能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
【《心》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心的菩提读书笔记06-26
《感恩的心》读书笔记02-05
《感恩的心》读书笔记06-08
《心的菩提》读书笔记03-26
兰心的秘密读书笔记06-30
《感恩的心》读书笔记范本02-10
《妈妈心妈妈树》读书笔记01-09
《文心》高中生读书笔记01-17
孤独是心的猎手读书笔记(精选10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