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时间:2022-11-06 09:33:56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通用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通用15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

  《小引》“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中国的做文章有轨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

  “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编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了。”

  读到这段文字时脑海中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先生穿着长衫,点燃一支烟,编着文稿,偶尔摆弄一下桌边的花草,过得充满“生机”。绿色是希望,折一段的美丽便是一种生命力的展现。

  《狗 猫 鼠》,这篇文章读起来比较烧脑,一定要参考注释来看,对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人情小背景,都需要有所了解。

  “所以,目下的办法,是凡遇到猫们捣乱,至于有人讨厌时,我便站出去,在门口大声叱曰:‘嘘!滚!’小小平静,即回书房,这样,就长保着御侮保家的资格。其实这方法,中国的官兵就常在实做的,他们总不肯扫清土匪或扑灭敌人,因为这么一来,就要不被重视,甚至于因失其用处而被裁汰。”先生这段话短小,但容量很大。真真的“杀人不见血,骂人不带脏字。”

  《阿长与》:“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实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人是具有多面性的,人跟人的感情也会发生变化,这变化可能是一个眼神,一次轻抚,一个微笑……

  《朝花夕拾》其实已经读过三四遍了,很多文章在读书期间都学过,但这一次读却明显感觉到自己更认真,因为多了一份责任。希望能跟孩子们一起分享我浅薄的见解。先生的文章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是文言文和白话文的一个过渡阶段,所以在字词的使用和语法结构方面不是完全跟现在的字词语法通用的,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太纠结于字词和句式,要注重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手法。先生的文章像一杯酒,尝一口觉得辣,觉得难,觉得涩,但是细细品来,醇香无比,回味无穷,妙不可言……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2

  《朝花夕拾》这本书很好,单题目就透露出对时光的惋惜,早上的鲜花待到夕阳西下再去拾起,时光如此匆匆。

  《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认为写得比其他文章更好一些,首先鲁迅告诉大家他家后院有一个小乐园。然后在下面的写作中用上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用上了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继续描述了长妈妈给鲁迅讲故事和在雪地里无味但快乐的游戏,又回忆起闰土的父亲捕鸟多,自己捕鸟少,记叙鲁迅小时候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展现鲁迅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的,我从中摘抄几段:“翻开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班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还有“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比桑葚要好得远”。以及“扫开一片雪来,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筛网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等等都能看出鲁迅儿时的欢乐,更用这些来反衬出鲁迅为何不想到三味书屋去上课,为下文乏味的生活作下了铺垫。

  接着写鲁迅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学习。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刚刚入三味书屋,看到三味书屋的模样,又记叙了在三味书屋的几件事:我问先生问题,都到后院去玩,开喉咙大声读书,百草园反衬了三味书屋极其乏味的生活,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端矛盾,孩子们只能在当时乏味无趣的书塾里偷偷地去寻找乐趣,就是现在我们老百姓所说的“偷着乐”,鲁迅也从该文章中表达了应该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静悄悄地没有声音”。这段足以展示当时社会儿童的生活是多么乏味,“偷着乐”的儿童不快乐!

  今天的学生在我们国家全面发展的教学教育下,能在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中快乐成长,再也用不着像作者当时那样偷偷去寻找乐趣,过乏味无趣的生活。

  我们要珍视我们现在的这种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报答父母的良苦用心,可我们现在有些学生还不满足,要父母做这做那的,别的孩子有的,他都要有,还要穿名牌、讲时髦,不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只注重外表,不注重素质,我们父母的钱赚来多不容易,因此我们要节约,我们比起鲁迅那一代人已经很幸福了,何必要如此“贪婪”呢?

  同学们啊!珍视我们现在的这种生活吧!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3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

  鲁迅先生的晚年,也是重病在身,不知在那样的时刻,回忆是怎样的一番滋味。《朝花夕拾》,正如它的名字,超凡脱俗。

  看了这本书后,童年的点点滴滴浮现在心头。儿时的所有,远去后再次品尝,似乎也只是“不过如此”。沉淀在那个名叫“岁月”的时间里,一切都会像陈年老酒般甘甜。鲁迅先生的儿时丰富多彩。百草园中的老树、小草、野花便是他的朋友。他还坐在枝头吃野果,虽然启蒙老师对他严厉,但也改变不了他的幼稚天真。

  鲁迅先生儿时是长妈妈一手带大的。长妈妈是个不完美的人,出生在农村,身上带着迷信、无知、粗鲁等种种缺点,但长妈妈对鲁迅先生的关爱,让我们体会到她的朴实诚挚。鲁迅先生对她无言的感激、敬佩和思念,究其原因,无非是一个“真”字。写真事,表真性,诉真情罢了。

  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天真烂漫,令人回味,引起了我们的共鸣,才会让我们觉得鲁迅先生儿时的生活充满真意。

  童年已然远去,一去不复返了,不如在生活中乘风破浪,让往事在回忆里波涛汹涌吧。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4

  1.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绚丽多资;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2.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

  3.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4.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5.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6.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7.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弹奏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飞马牌大钟,上紧发条,便会使人获得浓缩的生命。

  8.人生似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赏出真味道。我们应该从失败中、从成功中、从生活品味出人生的哲理。

  9.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绚丽多资;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10.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

  11.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12.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13.人生是美好的,又是短暂的。有的人生寂寞,有的人生多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所有时光前行。

  14.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活,就是用心灵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叶绿的枝头;生活,就是面对困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且微笑的灯展。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5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6

  印象中鲁迅先生所写的文章,读后感往往是晦涩难懂这四字,而我也经常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可自从读过他的《朝花夕拾》,却给我一番别样的美,也改变了先生刻板的印象。平平无奇却别有洞天的百草园,勾人兴趣的五猖会是小鲁迅童年生活不可磨灭的一部分也是那时最为浓厚的回忆。当然,这别样的有趣之中,定然掺和着一些意难平,美女蛇的故事使其忐忑不安,心情急切地去看五猖会却无奈地被父亲拦阻。如头顶泼来一盆冷水,在使人莞尔一笑之余,更能感受鲁迅那颗充满妙趣向往新奇世界的童心。

  《朝花夕拾》中更深层的方面,是引发了人们对人性之美的思考,原本因害死隐鼠被小鲁迅仇视的长妈妈,却费尽心思地买来了《山海经》。尽管她迷信愚昧,守旧粗俗……可她却有鲁迅认为的“伟大的神力”,实属难能可贵。那位留着八字须,戴着眼镜的藤野先生,在那个国人被随意欺凌的时代,却践行了崇高的师德,关怀学生平等待人;最为离奇的莫过于《无常》,地狱勾魂的使者白无常,因怜悯自己的寡妇阿姨,竟偷偷放她死去的儿子还魂半刻。这种圣人具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却出现在铁石心肠的白无常身上,不禁让人感到一种温情,一股人情味儿。

  最触动人心的《二十四孝图》和《父亲的病》,童年的鲁迅看完《二十四孝图》后,立志要像故事里的孝子一样报答父母,这颗无私的孝心,是无价之宝。最能给我震撼的,是鲁迅先生父亲即将逝去,鲁迅希望父亲快点离去以免受痛苦纠结的心理,但却听从衍太太的指令,后悔不已。那一刻,我似乎跨越了百年时空,感受鲁迅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每一份喜怒哀乐。

  鲁迅先生,似乎永远紧绷着一张拘束而古板的脸,用犀利的笔锋刺下一个个直抵人们灵魂的尖锐文字,严肃得令人生畏。

  朝花夕拾,旧事重提,批判、讽刺了旧中国的败坏、丑恶,也向读者展现了稚气的小鲁迅。

  深情的感情,回忆;巧妙的批判,抨击。

  勇于面对这世界,敢于创新,敢于反抗。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7

  《朝花夕拾》所收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的文章,比较完整的记录了鲁迅幼年到年轻时期三十年道路和经历。

  生动描绘了他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各种生活画面和人物场景,生动描绘未民初时期的社会现象。

  其中有一篇《藤野先生》让我读来十分地感动,让我懂得了知识是没有国界的。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学医学时的老师,对作者非常关心。藤野先生在生活上不大讲究,但为人却诚恳、公正,对学生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他一一纠正作者笔记上的错误,“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他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在知道中国人很敬重鬼时,还担心作者不肯解剖尸体。藤野先生真挚的爱给了在异国的鲁迅极大的鼓舞,是十分无私和伟大。

  读了这本书,我读懂了鲁迅的童年生活,也思考着自己的童年生活。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8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电学堂求学时,校长出了个《华盛顿论》的文题,国文老师竟不知华盛顿是什么。这也足见当时人们头脑之古旧、思想之老化,人们对新思想的不接受与排斥。这样的老师,岂不是要耽误学生的学业吗?

  文中最有趣之处当数要去日本留学之前的那两条所谓的“经验”,简直是一堆废话,没有一点可用之处,也由此可见中国人当时对一些外国事物的误解。

  后面的几段中,也写出了当时一些新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和老一辈对学习新知识的不支持。

  想必鲁迅先生从未考虑过,在未来的时日自己会成为近乎图腾一类的存在吧。就算是学校里最不学无术的学生,一定也是知晓鲁迅先生大名的。细想起来,我对鲁迅先生的最初认知,恐怕就是课本里那少年闰土口中的“迅哥儿”了。真要数起来,中小学课本里还曾见识与体会过不少次鲁迅先生的笔力,不少内容或许现在才能读懂些许罢,亦或是现在都未曾明了的。不过除此之外,我似乎也未主动阅读过鲁迅先生的作品,想来一定是年少的时候觉得晦涩难懂,不如简单易懂的小故事来得让人心情愉悦。所以从小时候起,我想我对鲁迅先生的态度都是敬而远之的,仅仅只知道那是一代伟人,一位优秀的执笔者,于我这样的凡俗而言,难以企及。不过我想也不仅仅是我自己抱着这样畏怯的态度,随着年岁渐长,也逐渐了解到人们对于鲁迅先生作品的众多探讨,随之对于鲁迅先的认知也有了些许新的东西,不过脑海中鲁迅先生的形象的构建很快也在完成了初步的工程后停止了,或许是觉得日后也不会有太多的机会去理解和感受这位有特别的胡子造型的前辈的事迹和精神了吧。

  在投票时其实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朝花夕拾》,想来是因为对于这本散文集的印象还是语文课本上的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起来一点特别的记忆都搜寻不到,故此推想一定是索然无味的吧。看到《朝花夕拾》的目录时,发现竟然还有多篇都是学过的,顿时觉得更加乏味,除了可以快一点结束所谓的读书活动外都提不起半点和文学文字打交道的欲望。带着消极怠工的态度,我正式意义上的踏上了重新阅读鲁迅先生作品的道路。

  其实对于内容背后所投射的深意,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被众多的鲁迅先生作品研究报告和争得热火朝天的探讨剧透了个遍。是的,还是那个熟悉的封建时期,还是那个腐朽的政府,还是那么愚昧的中国人,还是那些有毒的传统礼教,还是那些牺牲在挣扎过程中的不幸的先行者。所以真正吸引我的,让我觉得十分有趣的,还是鲁迅先生的招牌文笔,读起来有一种莫名的韵道,戏谑地说便是粗略读过几行黑字,便能让人点头,“可以,这很鲁迅。”突然想到先前一位教授所说的“鲁迅先生首先是一个作家”,顿时噫吁嚱为何以前不曾简单地去感受鲁迅先生的文字,而非要去强求那血腥惨痛的社会问题,每每忆起,都是被“请谈谈鲁迅先生想表达什么”之类的问题所支配的恐惧。当然“鲁迅”就像是一个标签而不止是一个历史上的人物,似乎不谈作品的意义就不像是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免不了俗也就在文后谈一点罢。

  就《朝花夕拾》里面的文章来说,其实不少篇都有指名道姓地抨击,并非都是用各种隐晦的比喻,比如《狗猫鼠》里写的“实这方法,中国的官兵就常在实做的,他们总不肯扫清土匪或扑灭敌人,因为这么一来,就要不被重视,甚至于因失其用处而被裁汰。我想,如果能将这方法推广应用,我大概也总可望成为所谓“指导青年”的“前辈”的罢,但现下也还未决心实践,正在研究而且推敲”,亦有《二十四孝图》里的“在中国的天地间,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此类语句,其实到谈不上有多犀利,顶多是在当时言论自由的代价比较低时能这么说几句罢,不过到底还是触到了痛处,所以我斗胆把这类语句算作“鲁迅式笔调”最简单的一种表现。进阶一些的则是十足的隐喻,如“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这是《狗猫鼠》中的一句话,可以代表绝大多数这类隐喻的表达,而这一类的表述则是鲁迅先生最常用的用来表达主要思想的途径,当然也是后世语文问答题的出题重点。而在一些没有那么尖锐内涵的语句上,有一些更让人觉得有味道的表述,比如《藤野先生》的“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亦有《五猖会》中的一段“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鲁迅先生的作品里,有不少看似“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语段,乍一看似乎就是一些繁琐的记叙,有时甚至有流水账的意味,其实正是这些散碎的文字,形成了鲁迅先生的作品的比较独特的阅读体验,冰冷的流畅,整体的自然,就像是面对面的娓娓道来,似乎当初那个执笔墨济天下的长褂身影就在你的眼前将这些肺腑之言和心痛之血一遍遍压制和收敛,最后诉诸到了白纸之上。我想好的作品,定是在一读到它的时候便能忆起作者的形象吧。抛却这些沉重地不说,鲁迅先生的作品里其实有不少幽默风趣的地方,可谓脑洞大开,十分新奇,更准确地说,就像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我想这大概也和不同于他一直以来被塑造的形象所带来的差异感有关罢。“这是侥幸的,我想,幸而老虎很性急,否则从桂树上就会爬下一匹老虎来。然而究竟很怕人,我要进屋子里睡觉去了。”在整篇冰冷的基调中,有诸如此类的诙谐的表达,而且似乎还是很认真地表述,而这种“鲁迅式幽默”,也正是他写作风格的一个亮点和看点,这着实让我惊喜。

  我似有看到部分人认为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终究是远去了,他的文章的价值随时间的推移并不如往日了,更有人质疑鲁迅先生是否过誉。其实就鲁迅先生执笔的本意和结果来看,他并不是解决那时候衰败的中国所具有的问题的人,但他却是为数不多的唤醒沉睡的人们去审视问题的人。他的影响体现在内容的时效性上,为什么他的文章在阅读的时候有一种不同一般的体验,那是因为他所看到的问题,他所经历的一些旧事,时至今日任然是存在的,值得去思索的。他以笔代刀,剖析了人的黑暗面,由人而成的社会的破败点,以及社会所存在的时代的缺陷,他将“病历”以文墨装饰和记录,留给了不论当时还是往后的寻求“病因”的人们。他在时间上游发出的“呐喊”,在黑暗的年代所看到的“彷徨”,都将给后人以警醒,他的价值体现就在于如今的人们再一次遇上这样的问题时,仍然会回想起他所带来的一切。“朝花夕拾”,对于鲁迅先生而言是如此,对我们而言亦是如此。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9

  迎神赛会这一天出巡的神,如果是掌握生杀之权的,——不,这生杀之权四个字不大妥,凡是神,在中国仿佛都有些随意杀人的权柄似的,倒不如说是职掌人民的生死大事的罢,就如城隍和东岳大帝之类。那么,他的卤簿中间就另有一群特别的角色:鬼卒、鬼王,还有活无常。

  凡有一处地方,如果出了文士学者或名流,他将笔头一扭,就很容易变成“模范县”。

  人是大抵自以为衔些冤抑的;活的“正人君子”们只能骗鸟,若问愚民,他就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想到生的乐趣,生固然可以留恋;但想到生的苦趣,无常也不一定是恶客。无论贵贱,无论贫富,其时都是“一双空手见阎王”,有冤的得伸,有罪的就得罚。

  然而那又究竟是阴间,阎罗天子、牛首阿旁,还有中国人自己想出来的马面,都是并不兼差,真正主持公理的脚色,虽然他们并没有在报上发表过什么大文章。当还未做鬼之前,有时先不欺心的人们,遥想着将来,就又不能不想在整块的公理中,来寻一点情面的末屑,这时候,我们的活无常先生便见得可亲爱了,利中取大,害中取小,我们的古哲墨瞿先生谓之“小取”云。

  凡“下等人”,都有一种通病:常喜欢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虽是对于鬼,也不肯给他孤寂,凡有鬼神,大概总要给他们一对一对地配起来。无常也不在例外。

  至于无常何以没有亲儿女,到今年可很容易解释了;鬼神能前知,他怕儿女一多,爱说闲话的就要旁敲侧击地锻成他拿卢布,所以不但研究,还早已实行了“节育”了。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0

  点一盏灯,沏一杯茶,传一缕书香。

  ——题记

  初识鲁迅,是在三年前,因读到他的名,便跑去问妈妈:“这个人是谁?”“他是大文豪,以后你会学到他的许多文章,自然也就知道他了。”妈妈答,见她无心搭理,我便作罢,不再问了。初读他的书,是在两年后了。那书,就是哥哥寄于我的生日礼物——《朝花夕拾》。

  初读,觉得很有意思,尤其是说到活无常那段,那模样可着实把我逗乐了。而《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等都对鲁迅的童年生活有所记叙或提及。《狗·猫·鼠》写了他仇猫的原因,同时还有对“正人君子”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阿长与山海经》则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把一个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再如《五猖会》写出孩子在父亲毫无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虽然它所反映的生活场景与我们的时代不同,但它对童年经历的精彩呈现,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

  曾几何时,我已远离了童年,不再有蝴蝶环绕,野花遍地,追逐嬉戏的场景,反之是成堆的作业等待我们完成、芜杂的知识点需要我们牢记。精力耗费,难以放松身心尽兴玩耍,常使我颦眉蹙頞,心颜难开。欣赏鲁迅笔下的童年,五彩缤纷,有快乐,有迷惘,有温暖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我仿佛也拾起了逝去的童年的一个个片断,捧读着这样的经典,会丰富我们每个人对童年的收获,对儿时的回忆。

  品读经典,品味《朝花夕拾》的韵味,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1

  这周末我读了鲁迅的《朝花夕拾》,了解到了大文豪鲁迅的童年。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他自己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将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难忘的人和事,用语言真情流露出来。说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时所难忘的经历不是很好,他做的很多事都得不到长辈的认同,这使他感到很难过,但他并没有感到人生的黑暗到来了,他则是将这些长辈的不认同改为动力,写进这部《朝花夕拾》里,这本书向我们描绘了清末明初的生活画卷,封建的社会制度对人民的压迫。

  书中不仅有这些,同样也有只属于孩子们的童年快乐。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儿时的乐园也就是百草园了,在这里,他可以掘土抓虫、采花玩耍,他可以捉蚯蚓、戏蛐蛐,也听着恐怖而又神秘的“赤练蛇”的故事。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姥姥家的快乐生活,我也会像鲁迅一样,挖土、捉蚯蚓,玩一切自认为好玩的游戏,而童年的快乐生活过的就是这么快,转瞬即逝,只留下回忆的背影,像电影一样,只有一幕幕的回放。或许鲁迅也端坐在桌前,凝神回忆童年,动笔写下了这《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读后感。《朝花夕拾》中的故事,都是鲁迅的回忆,回忆那儿时的美好,回忆青年时的意气风发,不管记忆如何,那都是过去的纯真、单纯时期所经历的事。越是经历沉淀、年龄越大,就越喜欢回忆。虽然回忆美好,但不可能重新经历,生活还是要继续,时间还在无情的前进,或许一段美好回忆,就是对现在忙碌自己的一点慰藉吧。

  鲁迅写《朝花夕拾》,我觉得不仅是对封建的多个方面的抨击、不满、指责,也是他自己对自己的一点安慰和过去美好的留存。

  翻翻《朝花夕拾》,你会感慨良多,这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2

  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过:“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可见他的童年多么有味道,即使时光久远,也记忆深刻。就像日出时的桃花,在阳光的照映下绽放出它的美,在清晨中散发出它的香,那美就映在你心中,令人回味无穷。

  每个人的童年就像五味瓶,有苦有甜。我读过鲁迅先生的一篇篇童年回忆画面,一切是那天真烂漫。他很顽皮,在百草园,牵连不断地拔着何首乌根。最让我有印象,是鲁迅先生听故事被教训: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句话使我想起小时候出门上一课,父母常常叮嘱我们不要听陌生人的话,别跟他走。有时却不以为是,很不耐烦,可那是父母对我的关心。

  我只迷迷糊糊记得,我的童年大部分被压在学习下,被埋在堆积如山的试卷下,周围的视野被挡在教室中。快乐的时光却在节假日里,能有出去玩耍的时间,然而要好好珍惜,尤其是过年到温州买衣服,甭提有多兴奋了。童年并无多少美好时光。

  童年就像星空中璀璨的明珠,我是多么向往鲁迅的童年,向往鲁迅的百草园无穷无尽的趣味!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3

  书里写出不同人物的特征,深受读者赞扬。

  书中最精彩的就是狂人日记那一篇,它讲的是旧社会上有一群吃人的恶魔,他们吃人,可是他们也被别人吃。作者在这个吃人的社会中存活了下来,但是作者还是在这个社会中看过吃人的。作者是多么希望有一个全新,美好的社会一个不吃人的社会。

  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每个人都勤奋工作,不像旧社会只知道强夺,不工作。新社会的每个人都热爱工作,因为谁都不想要一个抢夺、吃人的社会,所以人人都在守护这一个和平美好的社会,新旧社会大不一样了!新社会中不会有吃人的现象,没有打架的情景,更没有骗取,盗用粮食的情况,一个又一个的可怕的情景都消失不见了。

  新社会多好,我喜欢这个和平的新社会。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4

  《朝花夕拾》这本书,早已是如雷贯耳,只是百闻而不得一见罢了。

  其实我是很喜欢读鲁迅先生的书的。因为他的书中蕴含着许多我们无法在现代所能够寻觅的到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还有那令现代人所向往的童年生活。

  而《朝花夕拾》却正好包容了先生所有的写作特点。

  美好,天真,稚嫩,对爱的领悟,对现实的安慰凝结成了这一代着作。其中,也让我们领悟到了不少文字以外的东西。(短文学网)

  碧绿的菜畦,轻捷的叫天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先生童年的美好。

  相信传说,相信“怪哉”虫的存在,让我们理解了孩儿的天真;长妈妈把心爱的小隐鼠踩死,小鲁迅对长妈妈的不满,也都使我们沉寂在儿童的童言无忌,两小无猜的幸福当中。

  而我们民族的巨人,对于爱,对于现实却又有另一番独特的看法。

  爱,无非就是对朋友的爱,对亲人的爱。朋友,这本书里我是没看到几个先生很好的朋友,只是在日本留学时作为先生老师的藤野先生和被先生“讨厌”的范爱农罢了。但是作为先生的老师和同伴,先生对于他的老师倒是相当的尊重的。因为他们都是与先生奋斗在同一战线的伙伴,战友,都为中国的光复而努力着。

  藤野先生,作为一名日本人,相信了一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并对先生特加关照,着表示着他相信和信任的不仅仅是一个中国人,而是相信和信任整个中国,整个中华民族。所以先生对他侍奉有加。

  范爱农同志,作为先生的同志,也应该算是一位爱国人士,为了一名中国人的尊严而死,先生也对其十分的想念与尊重。

  而对于家人,鲁迅先生又是极其的伤感的。

  伴随他一起长大的长妈妈,给他讲了许多许多的故事,又为了先生的成长买了一本连自己也不知名字的书,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先生,爱护着先生。虽说有时被先生所厌恶,但终究还是有感情的。

  先生以炽热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往事的追忆,对已故亲友的真诚的怀念。

  但“我们的青春年华在我们的面前,而不是在过去”,先生擦干了泪水,为他的青春年华,为中国的未来而惜别过去。

  先生在日本留学中看电影所受到的启发,是无法衡量的。在长妈妈的“教导”下,先生也受益匪浅。

  本书在任何篇章都在抨击着当时社会的黑暗。鲁迅先生的仇猫,对“名教授”,“名人”的抨击也不见少处。

  《朝花夕拾》,饱含对过去的惜别与对未来的奋斗!描画卖掉了,可先生的斗志没有卖掉;长妈妈过世了,可先生的希望没有消失;老朋友死了,可先生没有颓废!仍然为未来而奋斗着!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5

  鲁迅先生在我心目中无外乎是一副“横眉冷对、“冷厉严酷”的形象,他先进的思想,犀利的文笔,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被誉为“民族魂”。鲁迅先生的每一篇文章无不充满着对当时封建腐朽的社会的辛辣讽刺之味,尽管《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对自己儿时往事的追忆,其中也不乏夹杂着对很多“正义之士”讥讽之意。但是细细品读,又可以发现鲁迅先生与众不同的好玩一面。

  在阅读《朝花夕拾》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文章都有着讽刺陈西滢和徐志摩等人的话,在我看来,先生更像是与这两位文坛同胞玩了起来。例如《猫·鼠·狗》中:“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万一不慎,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角色是"不好惹"的。”、“我想,如果能将这方法推广应用,我大概也总可望成为所谓"指导青年"的"前辈"的罢,但现下也还未决心实践,正在研究而且推敲。”短短几句话引用陈西滢和徐志摩的话,再加上鲁迅先生特有的幽默语气,就表现出了鲁迅先生直言不讳,敢说敢言的风格做派,讽刺了他人也自嘲了自己,又勾勒出先生的好玩一面,让人读起来有一种想笑却不知从何而笑的感觉。由此,我对鲁迅先生和陈西滢、徐志摩之间的恩怨产生了浓厚兴趣。

  原来,陈西滢与鲁迅先生曾进行过一场“笔上论战”。此论战以学生运动态度发端,特别是1925年发生的“女师大风潮”,在支持和反对学生运动方面,两人之间产生了重大分歧,因而引出了一场“笔墨官司”。除此之外,陈西滢也曾含沙射影的攻击鲁迅先生抄袭他人作品,在《致志摩》中认为鲁迅先生写的《中国小说史略》是根据日本人盐谷温的《支那文学概论讲话》的一部分写的。为了捍卫自己的人格和品德,鲁迅先生发表《不是信》辩驳使陈西滢哑口无言。这样看来,鲁迅先生在文中多次对这位和他针锋相对的进行“游戏”,也是情有可原的。至于徐志摩,只是在陈西滢和鲁迅先生之间的对抗中被波及到的一员而已,如果不是在种。种巧合之下,以鲁迅先生和徐志摩所处的环境和各自的人际交往来说,二人根本不可能会有交集。

  尽管在《朝花夕拾》中对陈西滢和徐志摩的讽刺有很多,但这到底还是一本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其中也处处充满着温馨与自然。其中我最感兴趣的两篇就是《无常》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对于《无常》,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鲁迅先生描述他当时看戏剧看到的有无常出现的曲目,大意是阎罗王叫无常去勾魂,这要被勾魂的人死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给他看病的郎中本事不到家,原本可以救治好的病人硬生生被医死了。无常见这个可怜人的母亲哭的肝肠寸断,于心不忍,心软放了他还阳半刻。但阎罗王却将无常捆住打了四十个大板,“不过这惩罚,却给了我们的活无常以不可磨灭的冤苦的印象,一提起,就使他更加蹙紧双眉,捏定破芭蕉扇,脸向着地,鸭子浮水似的跳舞起来。”看来鲁迅先生对无常还是很关心的,对于无常冤苦形象的描述更有种苦中带笑的滑稽感。这位无常如此与众不同,他心善,有人情味,与这样美好的无常相比较而言,那些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正人君子”就显得虚伪而不堪入目,“人格”连“鬼格”都不如。也许无常的存在能给予鲁迅先生一些温暖安慰吧。

  说完了《无常》就不能不说《朝花夕拾》中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读完这一篇最深的感受就是全篇都明显留存着鲁迅先生儿时的童真童趣,一个爬树摘果子捉虫子捕鸟逃课上课做小动作的顽劣儿童形象跃然纸上。特别是写到逃课的场景:“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写到读书也是饶有兴味:“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写到上课做小动作的更是让人感同身受:“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这样可爱又有趣的“小先生”哪能让人想到是由严肃甚至有些刻板的鲁迅先生描绘出来的呢?

  读一本书,就是读一个人,通过《朝花夕拾》,我认识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内心还是充满欢乐甚至可爱的鲁迅先生。或许不只在《朝花夕拾》中,只要我们细心品味,在先生的其他文章中的细节处应该也能窥探出先生的玩乐内心。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03-07

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11-26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精选02-06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2-29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01-02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06-17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06-09

精选朝花夕拾读书笔记01-26

《朝花夕拾》经典读书笔记01-28

读书笔记朝花夕拾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