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时间:2022-11-04 13:38:05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世说新语》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

  先说“介绍”。“介绍”是指对所评的书的内容作言简意赅的概括叙述,让读者对该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书评《难忘南京情调》是这样介绍的:“《南京情调》收入64篇*,20世纪上半叶社会各界名流笔底的南京昔日景观,风土人情,大多风流倜傥见性情;80帧照片,让50年前的古都旧影清晰再现,金陵旧时影像,幅幅沧海桑田显趣味。”

  再说“评价”。“评价”可以是总括全书作鸟瞰式的评述,如书评《展现“另一个”爱因斯坦》是这样评价《爱因斯坦晚年文集》的:“每篇*都体现了作者的睿知和科学预见性。全书蕴涵着科学家与知识分子的良知,浸透着他对整个20世纪全人类的极大的人文关怀。”也可以聚焦于作品的细部作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如金圣叹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中鲁达打店小二一段描写:“一路鲁达文中,皆用‘只一掌’、‘只一拳’、

  ‘只一脚’,写鲁达阔绰,打人亦打得阔绰。”

  三言二语就点出了《水浒》对鲁达的动作描写是充分个性化的。

  “评价”是书评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最见功力的部分,从这里可以见出一个人的思想水平、艺术素养、鉴赏能力、语言功夫等等。评价作品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注意评价的科学性。要以科学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论,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②要注意见解的独创性。要反复阅读、分析、研究、揣摩、品味,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读,分析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篇小说:“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宗白华先生是这样评析的:“这是何等严肃的责己精神!然而不是出于畏人言,畏于礼法的责备,而是由于对自己人格美的重视和伟大同情心的流露。”宗先生的评析见解独到,深刻精辟,所谓“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

  (《古文观止·序》)③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再说“推荐”。这是书评的结尾,有好书与读者共享的意思。如《难忘南京情调》是这样写的:“南京文化渊源流长,底蕴深厚,值得特别关注。钟情于南京文化的人,即便不到南京,也能从《南京情调》中体味一番南京情调。”

  俗话说文无定法,写书评当然也无一定的格式,可以因人而异,因书而异。比如偏于谈感受的书评就可以直接从述感开头:“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高考报告》是一部具有强烈震撼力的作品。不读则罢,越读越使人感到,高考的分量实在太重太重,它重得使许多中国人的腰背都压弯,连中华民族的脊梁也被压得出现了严重的畸型。高考啊!何时才能走出怪圈?”(《走出高考的怪圈》)想要带点文学色彩又要给读者一点悬念的也可以抒情开头:“若你走进普鲁斯特的世界,我想你不会不惊叹于那美妙的符号所产生的神奇魅力,不会不沉醉于玛德莱娜小点心的绵长回味,不会不震悸于人类内心的隐秘世界的强烈曝光。作为《追忆似水年华》的译者之一,我也不可能不更真切地感受到普鲁斯特开启的感觉世界对我的灵魂与感官的诱惑、冲击、洗涤、丰富、与净化。”(《全新而永恒的感觉世界》)当然书评的结尾也不一定都要推荐式的。可以表达某种愿望,如“愿借苇岸的亲切诚实的语言,生动盎然的诗意和宁静柔韧的美感铺就的小径,引领我们走向诗意栖居之地。”(《读太阳升起以后》)表达愿望之中有推荐作品的诚意。也可以批评某种现象或做法,如“他们认为如果儿童画能与范例完全相同,那么这种训练就是成功的。然而他们不明白,儿童有他们自己的世界,儿童有他们自己的艺术,他们与成人不一样!种种人为的限制对儿童艺术潜能都可能是一种扼杀。”(《生动有趣的图画书》)批评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推荐。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2

  这只几天我在看一本古书——《世说新语》这本书,内容精彩有趣,用漫画的形式将书里的内容表达的活灵活现,很好理解。你也和我一起在这本书里畅游一番吧!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是一本记录自汉末到南朝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的笔记小说。成书时间为我国南朝宋时期,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按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治、文学等三十六类,共有一千二百余故事。

  故事一:

  其中德行类的一个“荀巨伯探友”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天、荀巨伯去探望生病的朋友,没想到外族敌寇正在攻打朋友住的城,朋友说:“我快病死了,你来干什么?快走吧!”荀巨伯坚持还要照顾病友,敌军攻进城了,他对敌军说情愿用自己的性命换病友的命,敌军被他们的友情感动了,最后撤出了城,全城的生命和财产都给保住了。这个故事让我感到荀巨伯是一个重友情的人,把朋友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人,让我看出来荀巨伯与朋友的深厚友谊,这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让人赞叹和羡慕……

  故事二:

  从前有一个叫杨修的人,曹操任丞相时,命杨修为主簿,他聪慧过人,善于揣测他人的内心。一次他带人修好了相国的大门,曹操见了不说话,让人拿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甩袖离开。众人都很担心,怕活不成了。杨修让人把门拆了,说道:“门中写一个‘活’字,合起来看“不就是一个‘阔’字吗?丞相嫌门太大了啊!”众人这才恍然大悟。杨修用自己的智慧很多次猜测出曹操的心思,还有许多关于他思维敏捷的小故事。从这些故事中让我知道了,杨修是那么的聪明,真是一位人才啊!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许多古代时的经典故事,还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你也来看看《世说新语》这本书吧!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3

  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人,伧耳!”便驱其左右出门。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箸门外,怡然不屑。

  子敬之行为确实太过简傲,我想来想去,此种行为只能是出自真正的贵族,从小衣食无忧,任性放达,骨子里有一种血统、身份和学识的优越感。评点他人时,毫无顾忌;面对他人批评时,也毫不在乎。独来独往,天地四方,惟我惟大!想我辈出身贫寒之人,自是望尘莫及。从小都是按照别人要求的样子而活,一直以来都在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奔波忙碌,为人处世情愿辱没了自己也不能委屈别人。此种境遇即使要放达也只能装装样子而已。

  元帝皇子生,普赐群臣。殷洪乔谢曰:“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而猥颁厚赉。”中宗笑曰:“此事岂可使卿有勋邪?”

  看到这则故事,我不免忍俊不禁,惠心一笑。我们当代人经常也是开类似玩笑的,尤其是朋友之间,此类戏虐之词时常有之。不过这则故事能够看出君臣间少有的和谐气氛,估计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吧,皇帝也是人,难免和臣僚们偶尔也乐一乐,何必每天正襟危坐,一板一眼呢?

  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调之。僧渊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4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世说新语》一书,刻画了无数魏晋名士。他们有各自出彩的地方,但我颇为钟意在“任诞”中频频露脸的阮籍。乍看,他只是行为怪诞的荒唐之人,再看,其实他的内心比谁都清明。

  阮籍,是三国时期的诗人。他一生所作的咏怀诗不下八十首,他在文学上的贡献更是无法否定的。他与他的儿子阮咸等人并称“竹林七贤”,而其同样会作诗吟赋的父亲阮瑀,则是“建安七子”之一。这不只是个有趣的巧合,而是家风的传承。他出身如此不凡,却只当过步兵校尉。但这并非是他能力不足、或是怀才不遇——这点就与同样浪漫李白不同了。相反,司马昭曾多次试探他,想他为晋出谋划策,却都没有如愿以偿。最终,他安息于景元四年的冬天。

  民间流传十分广泛的,莫过于“阮籍三哭”的故事。阮籍在母亲死后,大吃酒肉,哭泣到吐血。这样的做法实在不符合当时的礼教与风俗,但他却在自己挚爱的母亲面前“放荡”,毫不收敛。不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对死人一事还是抱有畏惧与好奇的心理的。按当时的传统,阮籍本应守法守节,使老母亲的在天之灵能得到安息。但他这样的破坏规矩,不仅是自己真性情的体现,也是他对死亡一事看法的流露。他认为,“人生若尘露”,这与西方《圣经》的观点不谋而合:人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所以对母亲肉体的消亡,他没有守礼节,而是遵循本心,做一些对自己的心灵能起抚慰作用的事。

  除了他揣于心间的“孝”,他的孤僻、怪异也不是什么可争议之事了。他假装不明白司马昭的心思,直言不讳地跟王戎说出自己对他的不满,每日尽兴地喝酒,从来不把当时那些规矩条例当成自己的行事准则。

  为什么这样怪诞的人能成为魏晋名士的典型,被后人铭记?因为他的生活,实在是太令人向往了。像我这般年少轻狂的人,也单纯而肤浅地喜欢李白,喜欢阮籍,而不喜欢老师口中忧国忧民的杜甫。何人不想仗剑走天涯,看遍世间的名山大川呢?但我们做不到,也没有勇气去冲破自己为自己设立的枷锁。读后感·阮籍看似装疯卖傻,可他的内心却认清了自己想要什么,并付诸实践去实现,尽管这个过程被太多人误解。“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界,大抵就是如此吧。他明白当时朝廷的黑暗,也明白那些礼教制度的不人道。他不愿浑浑噩噩在官场的泥潭中愈陷愈深,他要做一个真正的自己。他看似毫无牵挂,但他内心的彷徨与纠结也还是存在的,否则他又怎么会有“第三次大哭”?王勃道:“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说到底,他再怎么看破红尘,也终究是那个时代的宠儿。看透世道,于他而言,是促他随性,还是加增了同常人一般的折磨与苦楚?

  旖旎阳光,深深竹林,隐约可见一个醉倒在自然间的身影。阮籍已远,但他的品格、追寻,深烙在一代又一代的狂人中。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5

  勤于学习才能乐于施教。每当我们看到一本好书的时候,内心总是会忍不住记录内心的启发和感想,那些从著作中所冥思震撼人心的话语,那些从著作中所触摸感动灵魂的文字,我们都能通读后感传递出来。爱学习,爱分享,

  刘墉的《世说新语2》之教育秘笈,在我的闲暇空余终于读完了,但久久地让我回味其间。娓娓道来的教育秘笈就像与读者对话,许多的困惑也随之渐渐明朗。书中对“新新人类”的理解,我亦颇有感慨。“他们可能动作不快,起床也不快,但他们的观念灵活、转变得快、适应得快。”一点没错,就拿我女儿来说,看似动作很慢,起床时叫来喊去的,但是对社会的进步事物说起来让人又另一种看她的眼光。她学了法语后,了解了一些法国风情,就餐时,便侃侃道来;去了趟日本,就会告诉你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没有一点点的不适应;有时还时不时地评论一下某些社会现象。这就是“新新人类”。

  我对德行方面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举例来说,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 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一块金子管宁毫不动心,把黄金当作平常的瓦石一样的挥锄耕耘。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丢弃。后来有一次,两人曾经共同读书,一位做官的人乘车而过,十分热闹。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心慕虚荣,搁下书本,跑到门外去观看。于是管宁拿刀割断草席,分开而坐,向他说:「你并不是我的朋友啊!」华歆为了一时的名和利,而失去他原有的德行,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

  这本书将对我的为人处世有一定的帮助,我现在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是还是要学习这些道理的。《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篇小说:“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宗白华先生是这样评析的:“这是何等严肃的责己精神!然而不是出于畏人言,畏于礼法的责备,而是由于对自己人格美的重视和伟大同情心的流露。”宗先生的评析见解独到,深刻精辟,所谓“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

  (《古文观止·序》)③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再说“推荐”。这是书评的结尾,有好书与读者共享的意思。如《难忘<南京情调>》是这样写的:“南京文化渊源流长,底蕴深厚,值得特别关注。钟情于南京文化的人,即便不到南京,也能从《南京情调》中体味一番南京情调。”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6

  郗愔信道甚精勤,常患腹内恶,诸医不可疗。闻于法开有名,往迎之。既来,便脉云:“君侯所患,正是精进太过所致耳。”合一剂汤与之。一服,即大下,去数段许纸如拳大;剖看,乃先所服符也。

  读书笔记:郗愔再次登场,每次登场都是负面形象,这次因为迷恋天师道,吃符箓太多,导致肠胃不畅而得病,由此可见,当时一大批士大夫迷恋道教炼丹之术。魏晋南北朝的名士们主要做三件事:饮酒,服药,清谈。当时的人服用一种药石叫:五石散,也称寒食散。据说服用后可以娇美姿容,延年益寿,其实却使人脾气暴躁,过早衰亡。可惜!可叹!可悲啊!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7

  正欲合上《世说新语》,却又忍不住多看了几篇。这时,我正在读贤媛篇十九中的第二十四篇,不由感慨万千。

  故事其实很简单,说的是车骑将军恒冲平时不喜欢穿新衣服。一次洗澡后,恒冲夫人送新衣服给他穿。恒冲大为恼火,催仆人快把新衣服拿走。夫人再一次送回来,并传话:“衣服不经过新的这一阶段,怎么能变旧呢?”恒冲听了大笑,才穿上新衣服。这故事虽然简单,但却蕴藏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经历挫折,就像衣服要经过新的阶段,才会变成旧衣服。就像一首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读完这个故事,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学游泳的经历。

  初次下泳池,因为我个子矮,只有踮着脚才能在游泳池内勉强露出个头。因为心里的恐惧和凶巴巴的教练我一度打消了学游泳的念头。经过妈妈的教导,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终于重新拾起勇气踏入泳池,在呛了无数次水和教练劈头盖脸的教训声中,坚持不懈最终学会了游泳。

  那些经不起挫折的人是可悲的。他们不知道在挫折背后是怎样的光明。他们说挫折是魔鬼,会吞噬他们的光明,于是他们在挫折面前也就只会一味地退缩。就像那新衣服,不经历新的这一阶段,怎么会变成你所喜欢的旧衣服?

  没有风浪就显示不出帆的威力,没有严寒就没有梅花的香味,同样,如果生活中没有了挫折将显示不出生命真正的价值!

  夜深了,我慢慢合上了《世说新语》,闻着书香,沉思着,回味着......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8

  最近我看了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在此过程中,让我感悟颇深的是“德行”一词。其中管宁与华歆的故事让我最为记忆犹新。

  一次他们俩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不被金子所打动,视金子如瓦片和石头没有两样,而是照常挥锄完成锄菜的任务。而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扔在一旁。

  还有一次,他们俩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当有官员乘坐华丽的马车从门外经过,管宁专注读书,不为车马所动,而华歆却被车仗所吸引,扔下书跑去观看。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俩德行的不同,最终使得他们割席断义,不再成为朋友。

  今天我想管宁和华歆的故事,仍旧无时不刻的发生在生活中。管宁那不为外界之物而分心,把专注力放在自己所做事情上的德行和精神是我欠缺而必须学习的。但在努力将自己培育成一个有毅力,有专注力的人的同时,学会帮助自己身边的人做出同样的改变,那我想我就比管宁更出色了。

  读完《世说新语》后和爸爸聊天,爸爸说华歆后来成了曹操的三公,做了大官,而管宁成为一名知名学者。这样的结果让我觉得,其实他们俩都拥有一颗执着的心。管宁一直致力于成为一个学者,而华歆同样也执着于权势,他们读书的目的本就不同,但都拥有一颗鉴定而执着的心,为着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努力的精神才是自己真正值得学习的。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人一定有他自己的优点,就算他在一件事情上成了反面教材,但,在另一件事情上就可能是一个好的榜样,只要努力去做了。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9

  近来在读《世说新语》,一开始觉得没什么意思,因为许多词句看不懂,看着看着,却觉得好看起来了,里边每一个小故事都有着自己的道理,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比死读书好,不是吗?与此同时,一个问题在脑海里盘旋起来:“书中所讲的魏晋文人倒底是干什么呢?”

  其实,这一个问题,书中的序里已有解释——书中大部分讲的'都是关于“清谈”的内容,即魏晋的名士们谈论的政事和玄理,但不管谈论的事有无依据,魏晋时期的文人名士们对于清谈的热情显然很高,好像不善于清谈就算不上是名士贵人了似的。从许多篇目中都可以看出来,比如言语篇的第二十八篇和第三十一篇,都有趣极了。

  第二十八篇讲的是谢尚年轻的时候去拜访殷浩,听他谈论玄理的事,殷浩讲得很生动,谢尚直听得“注神倾意,不觉得流汗交面”,殷浩却从容地叫人取来手巾帮谢尚擦脸。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让人忍俊不禁,又觉得很钦佩。

  第三十一篇讲的则是殷浩与孙盛一起清谈,不知两有多激动,都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甚至有些针锋相对起来,“卿莫作强吗,我当穿卿鼻”、“卿不见决鼻牛,人当穿卿颊”,这样的话也无伤大雅,由此可见他俩对于清谈辩论的热情有多高了。

  魏晋也许是政治上最混乱的时代了,但它一定是精神上最富有、自由的时代。当时的文人志士们无一不好学、好辩,在现代,恐怕很少有人了解他们。但我觉得他们与名垂青史的那些古人一样值得尊敬,他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仍保持着对道理、文学的热爱,这正是现代许多学生所没有的。

  《世说新语》是通往魏晋时期文学、历史、习俗的一扇窗。对我来说,也是一本关于当时人的学习、生活的故事书。现代的我们学习生活远远没有他们那么艰苦,但他们浅谈仍不亦乐乎,我们读书也乐在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要乐于学、勤于学。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0

  前段时间,我浪费光阴,虚度年华,茫茫然而不知所措。当然,现在的我仍是一只迷茫的小猪仔。

  当然,重点不是迷不迷茫的问题,毕竟我可能会迷茫一辈子。重点是我在与友人情方帅哥和家里有坑的淑惠交流思想之后,我决定多阅读,多多充实自己,提升个人文化素养。

  所谓“言必行,行必果”,我既已说,那便必定会做出行动。于是,在上周末,我与友嘉慧同往广州图书馆。在缘分的指引下,我看见了《品读》这一书,顿感此乃吾之所向。然后,我取下了这本书,并自在地走往借书通道。在志愿者的帮助之下,我借了这本书。

  余虽不称爱书之人,然亦不愿随意便开卷。于是,吾静心两日,于今日辰时开卷。

  本书的序言分了三部分,其中最触动我的竟是”读书使人成熟,讨论使人丰富,写作使人严谨”。读、思、写三者,岂可缺一?于是,我便写了这个,也望借此与诸君相讨。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1

  孝武在西堂会,伏滔预坐。还,下车呼其儿,语之曰:“百人高会,临坐未得他语,先问‘伏滔何在?在此不?’此故未易得。为人作父如此,何如?”

  读书笔记:古代的士大夫,被皇帝宠爱一回,都可以当成炫耀的资本,真是皇恩浩荡啊。这种集权下的恩宠,今日可以赐给你,明日也可以收回来。一切荣辱都系君主之好恶。君主的一点小恩小惠,官僚们如沐天恩,为之赴死。君主的一点小忿小怒,下面就人头落地。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伏滔以此向他的儿子炫耀,真是鼠目寸光啊,可以肯定他不懂老庄之学的奥妙!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2

  ——读《世说新语》中的“薛泳”后的思考

  每年冬天,都会不可避免地有一股雪花飘落在地上。他们用一层厚厚的白大褂包裹着整个世界,似乎害怕我们感冒。每次下雪,我都不禁想起这场白雪是什么样子。

  谢朗在文章中说,白雪就像撒在空的盐。谢道韫把雪比作随风起舞的柳絮。通过“公众笑声”,我们可以看出他更欣赏才女谢道韫的比喻。在我看来,两者的想象力都非常丰富。无论是“撒盐空”还是“风吹柳絮”,都有节奏和原因。

  当雪迅速而有力地落下时,雪花落下的速度就像盐撒在空里一样快。此时,我想表达我的情感:“撒盐空之间的差异是可以模拟的”;

  如果是刮风的一天,雪会随风轻轻起舞。张开的翅膀就像舞者的裙子————旋转、跳跃,最后轻步落地。如果我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下雪天,我会情不自禁地欣赏一场美丽的雪:“如果不是柳絮,那是因为风”。

  可以说,无论是谢朗还是谢道韫,他们的比喻都非常贴近人心;他们的隐喻能给人美感,这让人叹服。

  通过这篇不到100个单词的文章,就足以理解想象力的重要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要有想象力和联想,就会让它“活”下去,使它丰富多彩。可以说,有了想象力,世界就有了明亮的颜色。有了想象力,一切都有它的价值。

  看过别人作文的读者都知道他们是同一篇作文材料,但作文却大相径庭。诚然,这部优秀作品的作者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正因为如此,他的文章才会内容丰富而不枯萎,让人不满意。

  因此,丰富的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

  如今,学习和网络游戏的压力牢牢锁住了我们的大脑。然而,即便如此,我们必须大胆而勤奋地思考。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也是最充满孩子兴趣的。因此,我们更有必要敲开想象的大门。

  ——打开你的想象力,你的生活将充满孩子们的兴趣和亮点。

  ——很难想象,失去了对世界的想象,会是什么样子?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3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主编的志人小说,分为36门,如《德行》、《言语》、《政事》等。其中,我觉得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记录晋人谈话的《言语》。那一句句发言遣词,无不毕肖声口,寥寥数语,却能述说出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口吃的邓艾,自称时便经常重复说“艾,艾……”这样难免被人拿来取笑。有一次晋文帝也和他开玩笑说:“你总是说……艾,……艾,究竟是几个艾啊?”邓艾没生气,也没尴尬,回答说:“凤兮凤兮,本来只是一只凤。”他用楚国陆通比喻孔子的名言,来说明自己虽然常常连连说“艾,艾”,但和孔子那样只有一个“艾”罢了。

  还有一个小故事讲述的是顾悦和简文帝。顾悦和简文帝同岁,但顾悦头发早已白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你的头发比我先白了呢?”顾悦回答说:“蒲柳的资质,临近秋天就凋零了,松柏的资质经过秋霜反而更加茂盛。”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人的资质是有差异的,由此也导致了人生的许多不同。

  另外一个故事讲述的是身在庐山的远公,虽然年老,但仍然不停地给弟子们讲论佛经,他时常告诫弟子,说:“我如黄昏时的落日余辉,自然不会照得久远了,只愿你们像早晨的阳光,越来越明亮!”用自己热切的言辞和神态,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和“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印刻在弟子们的心中。……

  邓艾虽口吃,但却不妨碍他富有智慧和哲理的表达: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应该好好的发挥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才能,做一只凤,做一条龙。晋文帝的一个玩笑,一个调侃,却引出了顾悦如此富有哲理的回答:资质禀赋的不同应活出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远公用桑榆之光来比喻自己,用朝阳之辉来比喻年轻的弟子,告诫我们学习是一刻也不该放松的……

  古人善用比喻,能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把一个个深奥的道理说到透彻,又恰到好处;能把人们熟知的平凡事说得不平凡,说得有趣。这种语言技巧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明代的学者胡应麟评介《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淡,真致不穷,古今之绝唱也。”既是绝唱,定有属于他绝唱的魅力,反复认真诵读这36门学说,定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4

  鲁迅先生说《世说新语》像是一本“名士底(的)教科书”。很多人,包括我,都非常推崇这本书。的确,这本书里每一个小故事,都很有可读性、教育性。我觉得到如今,这本书反而更加重要了,因为作者收集的每一个故事几乎都有前瞻性。刘义庆像超前的“看”到了现在我们的种.种问题,而特意从古代为我们找到了解决方法似的!

  “德行“和“言语“两篇是我最先看的,也是印象最深的。尤其是里面不止一次讲到“孝”。这个话题很古老,但现在人们依然在对什么是“孝”喋喋不休。“德行“第十四篇里,王祥对待后母的做法让我既惊讶于他的想法,又钦佩于他的勇气。这位后母把王祥视为眼中钉,想半夜杀掉他。计划未遂,王祥竟然跑到她那里去请死!回想现今社会,也许是人们的惯性思维罢,后妈这个敏感的问题也是被人不断的炒作,把后母丑化成了冷血魔鬼一般的形象的人大有所在。难道后母真的没有心了么?这么一句“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的事实,可能就让那些人哑口无言。后母和母亲在以前和现在都是一样的,都是有爱,有心灵的人,继子与儿子也无不同之处,皆为有孝心之子也。

  《世说新语》里面切和生活的故事还有很多:荀巨伯的友情和无畏,陈元方和长辈对答的机智,曹操不可挡的英雄气概......现代生活中问题也多如牛毛。我们能不能,不再为钱、权所束缚;我们能不能,让家庭变回和睦;我们能不能,让恶人回心转意;我们能不能,让友谊重回纯洁;我们能不能,让生活充满爱?!古史为今惑之明镜,《世说新语》早已在古代为现代的我们带来了它的答案。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5

  古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而《世说新语》就像无数宝藏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世说新语》叙事简明,精炼生动,为小品文之典范,词汇之丰富,远远超过其他笔记小说,对后代的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刚开始读《世说新语》,总是囫囵吞枣着看,有些字词的意思也不是很了解。后来,作为“小书虫”的我被《世说新语》中的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所吸引,看得越发仔细起来,遇到不懂的词句也会耐心的查《古汉语词典》。大部分文言文不仅有趣,而且也带着许多道理呢。

  其中,“德行”篇中有一篇文章让我记忆犹新: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而华歆则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我们应该向华歆学习,守信用、讲道义,像王朗那样的德行,是应该被人们所鄙弃的。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09-30

《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09-12

世说新语德行读书笔记01-14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5篇)01-01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精选28篇)08-19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200字(精选17篇)06-24

关于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通用7篇)06-24

《世说新语》简介05-20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09-02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