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海漫记》读书笔记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海漫记》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海漫记》读书笔记1
暑假,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说实话最初拿到这本书,只是想随便翻翻而已,哪知开卷一读,竟不忍释手。这本书是于老师几十年教育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书中的每篇文章篇幅虽然不长,但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着一个大中心。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一位老教师跟你娓娓谈心,又像是讲故事;许多生动的实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让我忍不住笑出声来。一口气读完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不自觉的拿起笔来抒发一下心中的感慨。
于老师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让我更喜欢教师这个行业。我很欣赏于老师的“翘起大拇指”的做法,原来教育的魅力也就在这些小的细节上。
本书中写道,于老师在上中学的时候,他的语文老师在他的一篇作文的后面批了这样的两句话“有老舍风格,此文可以试投《中国青年报》”就为了这两句话,他把作文在怀里揣了两天。如果老师写上四五句,他非把作文揣烂了不可。虽然于老师把作文投寄过去。直到今天也没发表,但那句话却启发了他对作文的兴趣,激励了他一辈子。
在本书中还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说的是有个叫张斌的小朋友,作文成绩不好,有一次,张斌终于写出了一篇较通顺的文章,于老师想写上几句鼓励的话语,可他考虑到二年级的小朋友思维靠的是形象,于是就把话变成了一幅画,他在作文本上画了一只翘起的大拇指,并在旁边写了一个“棒”字,没想到就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让张斌来了劲,从此,他的作文都写得很认真。是啊!在于老师的教学生涯中,从不吝啬他的表扬,象春不吝啬他的风,不吝啬他的雨。他用表扬扬起了学生理想的帆,并把它鼓的饱饱的,不容你松弛。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表扬和鼓励确实能给孩子以动力,表扬和鼓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因小时侯成功了某一件事情而受到表扬使其立下志向并最终成为专家学者的,不乏其人。所以,我们做为教师,也应该为孩子的成功而感到高兴,也应为他的努力而翘起大拇指。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有时候他们甚至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去年教的是一年级,他们刚刚踏进学校这个大门时,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甚至什么也不会,不知道上课的时候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于是我就从零开始,一点一点地教他们。在教的过程中,我发现表扬对于教育这些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真是一件法宝。比如说,在上数学课的过程中,由于一年级孩子的自制能力差,难免会有些小朋友会开小差或做小动作什么的,这个时候我只要说:“表扬某某同学,能端正地坐着认真听课”,那么刚刚做小动作的同学立刻坐得端端正正,好像在等待我的表扬,那我就顺势表扬他一下,这一节课他就能认真地听讲了,还能动脑筋,举手发言呢。这样的表扬,其实是很容易就能给学生的,所以我想我们做老师的一定不要吝啬这样的表扬,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却能扬起学生学习的风帆,是很值得的。
我在教学中,除了不吝啬这样的口头表扬,也会像于老师那样,奖给学生有“你真棒”字样的小纸片,上课认真听讲的,,作业做的好的,发言积极的,都有的奖。小朋友们都以能拿到“你真棒”为荣,我经常能看到孩子们小心地把自己奖到的“你真棒”收集起来,把它们当宝似的。特别是后进生,都非常渴望得到。这样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于老师的书中有许多这样的小故事,每个故事都能给我们一些启发,读来真是让人受益匪浅啊!
《教海漫记》读书笔记2
今天我读了于永正老师写的《教海漫记》一书,读完之后,不禁为于老师的智慧、诙谐、冷静、镇定和宽容所折服。于老师所接触的学生,和我们所教的学生差不多,也有非常闹心的。但无论多么难缠的角儿,到了于老师手里,过上一段时间,他就脱胎换骨,令人刮目相看了。你不得不佩服于老师的教学艺术。他的语言风趣、幽默,且含着无尽的智慧。没有极其沉着、冷静的头脑岂能自如的驾驭这些“难缠的角儿”?我觉得于老师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还是因为他能忍耐自己的怒火,能宽容学生的错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所以他的一切教育手段、教育行为、教育语言都能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基,从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的奇迹。
于老师说:教师这门职业要求于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就是要求自制。在你叫喊以前,先忍耐几秒钟,想一下:你是教师。这样会帮助你压抑一下当时就要发作的脾气,转而心平气和地跟你的学生谈话。因为:发脾气很容易,忍耐却很难,虽然只需要几秒钟。再看看我们的教师队伍中,又有多少教师能像于老师一样“退一步”处理学生犯错和学习落后呢?说实话,谁都不想发生这样的事,但就因为学生犯了一些错误,或没完成作业,我们教师就真的有必要如此大动干戈,怒不可遏的致学生于“死地”吗?难道除了打骂、侮辱、嘲笑,就再也没有别的好法了吗?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我们教师为什么非得选择“体罚”这一条路呢?如果体罚真能解决孩子的一切问题,那家长还要我们教师做什么?社会还要我们学校做什么?教师,确切的说,现在应该称为“导师”。
在学生成长的路上,我们只是一个引导者、一个协助者。千姿百态的孩子,需要我们用万紫千红的眼光去看他们。他开花了,我们为他鼓掌;他只有绿叶,我们再为他施肥;他干枯了,我们为他浇水;他生病了,我们为他驱虫……纵使他还埋在土里没有发芽,我们也不要放弃,说不定你松松土,他就钻出来了呢!所以,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孩子,其实就等于给了孩子成长的机会。要相信,只要你给他机会,他就一定会还你一个惊喜!
《教海漫记》读书笔记3
这几天,我再次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著作——《教海漫记》。读着读着,竟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书中每篇文章不长,在每一个字里行间,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爱"。
无论是露一手,还是对学生的忍耐宽容;无论是借他山石,还是要做到堵截和疏导;无论是翘起大拇指,还是纸条的魔力;无论是批评的艺术,还是尽在不言中;无论是蹲下来看学生,还是教育,有时候很简单……无不渗透着于老师的智慧、于老师的力量、于老师对学生的爱……读着这本书,我除了佩服于老师,还是佩服于老师,同时,也更加知道了应该怎样用平等的心去爱孩子,怎样爱才算是真正的爱。
一、尊重学生,把握批评的技巧
于老师认为批评有"说服"和"看服"之分,倘若能把握好时机,讲究点方法,效果会更佳。确实如此,记得有一次上课,我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课。猛然间,我却发现小W正在用手捋着飘在胸前的长发,还傻乎乎地笑着,不用说,她走神了。仔细一看小W,才发觉,今天,她特意梳了一个少女头型:头上部的头发扎成一束,混同其余的头发披散在肩上,再配上她那件漂亮的裙式上衣,简直就是一位美超女。此时,她正在欣赏那飘在胸前的调皮长发。这怎么能行?这可是在上课啊,在我的潜意识里:绝不允许任何一个同学在课堂上走神!我生气极了,大声训斥,让小W站起来……一连串的想法在我的脑中闪过。可是,我知道,我不能这样做,怎么办?怎么办?猛然间,我想起了于老师的批评艺术——批评有时候也需要默默无声,事不宜迟,我借范读的机会在教室里巡走。在走到小W的身边时,我故意将她的手放在课本上,当我不经意地看她时,却发现她的脸红了。接着,我又富有激情地讲起课来……
后来,我想起这件事,还真的感谢于老师。假如对于小W因梳了新发型而走神的现象,我在课堂上大声地训斥、严厉地批评,肯定会伤小W的自尊心,使她在同学之间抬不起头来,而且,她可能还会以为我是故意跟她过不去,产生逆反心理,也许,她还会大胆地号召爱美的长发女生"效仿"她……那样的后果,我们是难以收拾的。相反,在于老师的启发下,我用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善意地提醒了小W不该走神,维护了她的自尊心,使小W在我默默无声的批评中改正了错误。
二、宽容学生,善待学生。
有人说,爱是一种能宽容别人的感情。于老师认为,宽容更是一种美德,更能使学生取得进步。在这一方面,我深有体会。我教的学生中有一个叫L的,他从来不写家庭作业,要么完成也是敷衍了事。刚一开始,我对他可真是绞尽脑汁,严厉批评,他一脸虔诚;让他课下补作业,他忙得不亦乐乎;请家长来,更是无济于事。别的老师都戏称他是不折不扣的不完成作业的老顽固。怎么办?难道让他继续"逍遥"?这可不行!晚上,空闲的时候,我又翻阅《教海漫记》,深深地被于老师那种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感动不已,他谈到了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宽容,我恍然大悟,要不我也试着宽容滕琳一回?一次课堂我发现他在课后记录笔记时,抄写的很认真,书写也有很大的进步,我要以此为契机,试着"改变"他。第二天,我把他叫进了办公室,只字不提他不写作业的事,一改往日对他的严厉像,对他说:"L,你看,你的书写多有进步啊,这说明你是一个上进心很强的学生。如果,你的各方面都像写字一样,你必成大器。好,你回去吧。"只见L一脸疑惑地看着我,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我依旧笑着,拍拍她的肩膀让她回去。
这一招果然奏效,第二天,L竟然按时、按量、按质地完成了作业。虽然在后来的日子里,L也有过不完成作业的反复,但是,相比以前确实进步多了。
仔细想想,面对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我们的严厉换来的是敬而远之,我们的苛刻换来的是冷漠敌视,我们的批评换来的可能是自暴自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的学生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希冀他们不犯一点错误,希冀他们完全按照我们的意愿发展,那永远只是一种理想。生命需要提醒,也需要呵护与尊重,正如于老师那样,当我们用一种宽容乃至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有失误的学生时,我们会发现每个学生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发现每个学生生命的亮点。
总之,再次拜读《教海漫记》,我再次被于老师对教育的热爱之情所感动,也被他对于问题处理方式的精妙所折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的教学道路还很长,我会一如既往地吸取于老师的教育教学精华,做一位时刻为学生着想、爱学生一切的教师。
《教海漫记》读书笔记4
前段时间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深有感触。
这本书全部是于老师用一个个小故事,讲述了他对教育,对人生的感悟,处处折射出理性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其中对于《微笑教学》,我印象尤其深刻。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老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可亲的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乳浆。
有人说:“于永正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功于他的微笑。”
于永正,真不愧是特级教师啊!“课堂上我努力保持着欢愉的心境,用微笑和诙谐去化解班级里偶尔出现的令人不快的事。须知,惊蛰的是春雷,化雨的才是春风。”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课堂上,面对反复读错的孩子,面对摆弄“橡皮汽车”的孩子,面对玩弄蟋蟀的孩子,面对开小差至画画的孩子……他始终抱有一颗宽容之心,微笑以待,诙谐处置。这份微笑,这份诙谐,折射出了怎样的理性,怎样的人格魅力啊?不禁想起了另一个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过的一句话:“人,有人品;课,有课品。一个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奠定了他的语文课堂的品位,课品如人品。”
读完于永正《微笑教学》一文,我真切地涌起了相形见绌之感,不由深思自己的教育状况,深思自己的内在品质……也许,我不仅仅遇事缺乏耐心,还缺乏宽容心,无法容忍我的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无法容忍他们犯我观念中的“原则性错误”,也许,这正是我欠缺耐心与宽容心的表现啊!今后,我将调整自己的心态,用微笑面对学生,包括那些经常惹老师生气的孩子。
同时于老师眼里的学生,不仅有共性,而且有鲜明的个性。就某一个学生而言,在教学活动中的每个阶段的心理特点都不尽相同,时而高兴,时而焦虑,时而困惑,时而顿悟。教师的任务是伺机诱导,巧于点拨,学生思维堵塞时疏导之,心理困惑时开导之,精神倦怠时激励之。上课时,于老师或注目,或颔首,或微笑,或抚摸学生的头,或给学生讲悄悄话……总之,言语的,非言语的,明示的,暗示的,都是在准确地传达某种信息,给学生注入兴奋。于老师说:“教学中,最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往往不是整体构思与设计,而是对细节的处理,是一句机敏的话,一个得体的动作。”学会“用眼睛说话,可以少费口舌,使课堂干净。”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既有活泼的心灵飞跃,又有凝神寄照的内心体验。他认为,什么艺术都在一个“心”字上。教学作为一种艺术,对学生情感的催发,心弦的拨动,教学节奏的调控以及对学生及时反馈的变通处理等等,全都“乎存一心”。于老师说,教师也是一本教科书。我认为,他更值得我们所有的老师去读。
《教海漫记》读书笔记5
“谁也说不准哪块云彩会下雨”。于永正老师不论到哪儿去,带的第一件东西就是书。看书之余,习京胡,唱京戏,练书法,弹月琴,研丹青,弄诗文……学什么,都很投入,用心去悟,尽力朝着悟出的感觉靠拢。(扪心自问,我们做得到吗?我们想过这样去做吗?)
艺多不压身,即使用不上也无妨。其实,岂有用不上之理?
学会和家长相处。“告状”等于宣布老师无能。解决问题最好办法是老师到学生家里走走。和家长相处,也要处“心”。多份了解,多份感情交流,多份体谅和关心,就多份教育的希望和成功。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说:“如果我所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缘故。”少“虚”缺“诚”,是学习的大敌,做人的大敌。“站”的意思,第一是“学”,第二是发展、创新。
以人为镜。这是唐太宗说的。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周围的同事是距离自己最近的镜子,用他们来对照自己,看得更真切。“镜子”是动力,是鞭策,也是警示。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学生有亲有疏,是当老师的大忌。于永正老师说:“热爱所谓的差生吧!我想,大家都会有这种感觉,毕业之后见了老师老远就打招呼的,多数是他们;老师有困难伸出援助之手的,多数是他们;逢年过节进老师家门槛最多的,还是他们。”
童心未泯。巴金爱繁星。于永正老师爱学生。发现美的眼睛至少具备两点:一是要具有孩子的好奇心,二要有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才华的高低,取决于思索的能力。
为了岳母和妻子。我把激动和兴奋藏在心里,然后转化为追求事业的动力。
初读社会。“社会”这本书的第一页,是一首诗,和谐、隽永、美丽、流畅。社会这本书得冷静地读,坦诚地读,超然地读,把自己摆进去读,有时还得和朋友一起读。
“没脑子”。生活中的于永正老师经常忘事,为此,张庆老师为撰了一副联儿。上联:这也忘那也忘惟上课不忘,下联:此亦长彼亦长数语文最长。
爬格子。爬格子磨练了我的注意力,磨练了我的意志。台灯下的这片小天地明亮而温馨。“不要懒惰,不要强调自己忙,一定要拿笔写东西,从一节课写起,从点滴小事写起。”
老师,也是一本教科书。
《教海漫记》读书笔记6
这个月,我读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著的《教海漫记》。在读这本书之前,于老师给我的印象是课上得好,书读得好,是一个教学很实在的名师。当我拿到这本书,翻开一读,竟爱不释手,正如杨再隋教授说的“书中每篇文章不长,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一个大的中心。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跟读者娓娓谈心,又像是讲故事。许多生动的实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能让你忍不住笑出声来。”我越读越喜欢,越读越崇拜于永正老师,发现他不但课上得好,而且班主任工作也做得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他,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真不愧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如果把于老师这本书当作是一席话的话,那我就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
读了于老师的《教海漫记》——教育篇,让我知道了怎样育人:
“本事越大,师德越高尚,赢得学生崇拜的砝码就越有分量。”是的,于老师能弹善唱会画能写,因此很容易得到学生的爱戴,以后在这方面我也要下点功夫练习一下,以增强自己的砝码。
“为什么人们高兴时笑,激动时喊,悲恸时哭?就是因为‘笑’、‘喊’‘哭’属于‘歌’,是最原始的歌。”于老师就是有这样的情,才能育出那样的生。他居然把“笑”“喊”“哭”当作是“歌”,高人啊!
“不能把孩子管‘死’,不要对孩子的好动看不顺眼,动辄斥责。”
“每当我因学生调皮乃至恶作剧而要动肝火的时候,便问自己:‘你这么大的时候又当如何?’这样一问,常常便会有另一种心态出现。这种心态就是理解、宽容。心态变了,处理方法自然也变了,或委婉劝告,或调侃两句,一笑了之。‘笑’的作用往往比‘训斥’的作用大,而且效果好,也不伤老师的身体。”于老师告诉我们,要蹲下来看学生,我们应该不以对大人的要求去要求学生,不要求小孩子去做大人应该做的事。孩子毕竟是孩子。蹲下来看学生,我们就能走进学生,体谅学生,就能和学生融为一体。这样就能理解学生,从而宽容学生,更好地教育了学生。
“人类生活中真正的刺激剂是未来的快乐(马卡连柯)”于老师读到了马卡连柯的这句名言,就把它记在日记簿上,心里经常惦着要为学生带来“未来的快乐”,正因为他有这个理念,所以他每搞一次活动,都会提前跟学生说,让学生提前为活动做准备,让学生处在兴奋状态。这与我自己对比一下,我每次搞活动都不敢提前几天通知学生,总是怕学生分心,影响上课的专注力,现在看了于老师的做法,觉得他这样做不但效果好,原来也有理论依据。
“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记住这样一句话:老师讲课时,你的眼睛如果不看老师,我将认为你是个不专心的人,没有礼貌的人。”要所有学生做到这一点,真的不容易。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做老师的追求,这就是要求我们老师做到“目中有人”,在课堂上真正做到这一点可真不容易,可是于老师就做到了,看——他看到一个同学在摆弄文具,于老师不直接批评他,而是表扬了他的同桌,使用了“敲山震虎”一招;如果碰到个别学习、听讲不专心的学生,就提醒他“我请你思想集中一下,不要心猿意马。”又或者发出这样的警告:“你是不是想考验一下老师的忍耐性?”每讲到重要处,一定提醒全班学生注意。这告诉我们,上课时老师组织教学也很重要,正如我们黎校长经常提到的“如果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不在你身上的,你设计的课最好也没用,他都不听你的。做老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你是在看着他。”做到这一点真不容易啊,要好好练习。
【《教海漫记》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教海漫记》教师读书笔记5篇01-22
《教海漫记》高中读后感精选04-09
《海的女儿》的读书笔记12-30
《海蒂》读书笔记01-17
海的女儿读书笔记02-07
海蒂读书笔记02-02
海蒂的读书笔记12-30
《海的女儿》读书笔记12-19
《西行漫记》读后感精选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