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读书笔记作文合集五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书笔记作文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书笔记作文 篇1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白夜行》
我所理解“结合的文学历程”不是从小到大学习文学的经历,因为小时候我不是很懂什么是所谓的文学。现在也顶多算个初生牛犊。如果阅读文学作品算是自己的文学经历的话,我的收获还是蛮多的。比如我接下来想讲的从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白夜行》里思考的对爱情的看法。
记得那英有首歌叫《白天不懂夜的黑》,里面有句词是这样的:白天和黑夜,只交替没交汇。也有本书叫《白夜行》,作者是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里边的男女主角唐泽雪穗和桐原亮司的角色设定就是白天天使和黑夜恶魔,但是是有交汇的。并不是想质疑和反驳什么,从文学的角度看我只是想从两者之中探索点什么。如果广而概之,《白夜行》也属推理小说,也属爱情小说,被成为东野笔下的“最绝望的念想、最悲恸的守望”。可是我认为单放长线谈收获的话,需要涉及的问题很多且每一个问题都是主要的,比如泡沫经济时期的日本社会;政府的敷衍无作为;关于恋童癖以及对孩子的保护;还有坚守的凄凉爱情等等。方方面面都兼备到是不可能,但是简略盖过又显得很糙,并且语言会很空洞。所以我想从小方面入手单纯的讨论一下互利爱情——白夜的灵魂和肉体。
起初对爱情的想象是美好,阅读了许多文学大家的情话便更加坚定。梁实秋的《送行》:“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的风雨,我要去接你。”沈从文的:“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形状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顾城的:“我们是怎么开始谈话的,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你用清楚的北京话回答,眼睛又大又美、深深地像是幻梦的鱼群,鼻线和嘴角都有一种金属的光辉。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就给你念起诗来,又说起电影又说起遥远的小时候的事情。你看着我,回答我,每走一步都有回音。”那时候认为琼瑶的爱情就是最值得推崇的,那种只有灵没有肉的,澎湃汹涌一发不可收拾的;唯美浪漫、纯情而带着毁灭性的爱情才是最高境界的爱情。
可是现在我有个疑问:爱情的产生是基于什么?
我想如果把答案设置成“心动”是最婉约感性的,但是不现实。然后我的脑子里就浮现出这样一个词——互利爱情。就是恋爱双方都拥有主体自身所需要的某种东西,无论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在这种互利的情况下产生了异性相吸,我们把它称之为“爱情”。爱情能持久多半也是因为两人有一种“互利”的基础。我对自己的想法感到可怕,第一次想到这个词是再看龙应台的《目送》时《爱情》一篇中,她与孩子因德文课上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老师发表关于爱情的看法从而产生的.讨论。当时没有思考太多,但是看过《白夜行》后我猛然发现,这本书中坚守的凄凉爱情故事恰好可以印证爱情的互利基础。
曾与同学讨论桐原亮司跟唐泽雪穗之间的爱情。第一种观点是:对亮司来说,雪穗就是白夜中唯一的光,这来源于爱;对雪穗来说,亮司是太阳的替代者,或许知识共生的亮司给了她希望,这种爱情,让人不敢相信也不愿否认。第二种观点是:也许依赖过,但是不曾爱过。唐泽是为了达到自己目的而不顾一切的人,桐原只是她唯一可以放心依附的对象,相比别人来说的确是比较特别的存在,但绝对不是爱,唐泽的心里只有自己。但是每一种观点都存在一个共同点即互利共生。跻身上流社会的雪穗需要一个幕后的人帮助自己铲除异己,而亮司是她最能够相信的人。她是一个有野心也相当自私的人。童年的经历让她过早成熟,经历社会种种罪恶后,她自身也成为一个心狠手辣的披着羊皮的狼。相反桐原亮司是个没有野心的人。除了想”在白天走路”之外,他都在为雪穗忙碌着,不惜一切。除了爱情,支持桐原亮司如此付出的还有其他东西,比如赎罪。幼年时,亲眼见到父亲与雪穗最不堪的一幕,对雪穗的负罪感便重重的压在他的心上。为了赎罪,任何事情都可以做,任何人都可以伤害,雪穗的愿望就是自己的愿望,雪穗的要求就是自己的要求,雪穗的灵魂变成了桐原亮司的灵魂。在一次次满足雪穗要求的同时,实现了对自己灵魂的确认。这种互利共生的延续至案件事发,真相大白。亮司用剪刀结束自己的生命,唐泽雪穗没有掉一点眼泪,一次都没有回头。那是因为雪穗的灵魂同时死去,做为人的本质完全消失了。
人都是自私的,或许我的这个观点不会得到附和。可是的的确确是存在着的。或许你想象;的爱情是杨绛和钱钟书的势均力敌,;是徐志摩跟陆小曼的相爱相杀;是王小波和李银河的缠绵悱恻;是席慕容和刘海北的平平淡淡.......这不过是我们在爱情互利的基础上所美化的现象。我想说的是,不要单纯的把“互利”这个词理解成一个贬义词。现实就是这样,追求精神的独立跟升华总是要立足实际的。可能现实中的爱情做不到桐原亮司和唐泽雪穗的互利共生。我们也不必特意去追求。大多人的爱情起源于感性,被理性支配的因素是比不过感性的,这也是现实中的爱情与小说中爱情的最大区别。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每一份爱情都被一定程度的感性支配着。若是过度便会适得其反。我不是很提倡为了爱情付出所有的做法,其实也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人是自私的,爱情是互利的,这点自己知道就好,说出来反而会引起一水的道德婊。所以,在爱情的感性面前,我希望广大同胞能及时保持理性的头脑。
我并不是不赞成感性,这也不是一篇讲爱情道德论的文章,只是我从看一篇小说里得到的收获而已。个人观点,请尊重原创。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诗:
我是个俗气至顶的人
见山是山,见海是海
见花便是花
唯独见了你
云海开始翻涌
江潮开始澎湃
昆虫的小触须挠着全世界的痒
你无需开口
我和天地万物便通通奔向你
读书笔记作文 篇2
今天,我读了《小公主》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萨拉那种从内心透露出的真正的公主表现是让人敬佩无比的。
这本书具体描写了萨拉·克鲁生长于一个富有的英国驻印度青年**家庭,从小虽过着丰衣足食的富贵生活,但年纪小小,不但心底善良,有一颗爱心,且少年老成,通达人情。11岁时,面对着父亲的死亡、家道中落的命运重大变故,从一位在学校享受“特殊生”优越地地位沦落为干杂活的“小苦力”的惨境,受尽**和苦难,她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凭着自己生动的想象力和宽广的胸襟积极面对惨淡的人生,始终保持一颗纯真、仁慈的公主之心。
在萨拉接受自己的父亲去世的惨痛时间后还没来得及哭又一个惨痛的消息向她扑面而来,那就是她要从在学校中公主般的待遇中变为小苦力,以前属于她的一切都没有了,她住到了破旧的阁楼,天天与老鼠为伴,但萨拉没有向困难屈服,她凭借着自己的想象力,竟帮老鼠取了一个名字:梅尔切赛德。萨拉每天都要要被厨娘使唤去买东西,她穿的连衣裙只到膝盖,衣服布满补丁,大冬天,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在风中、雪中穿梭。
有一次大冬天,萨拉有被厨娘差遣去买东西,此时的萨拉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可以说是饥寒交迫,她看到一家面包店刚烤出一大盆面包,她假设自己可以捡到6便士,去买6个面包填饱肚子,这奇怪的事真让她碰上了,她看到在泥水沟里有4便士,换做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去买面包,而萨拉却,问了问是谁丢的?确定找不到失主之后,才去买面包,面包店的老板娘看她可怜便给了她6个面包,她刚像吃,却看到角落里面蹲这一个小孩,她一番询问后才知道,她也饿了很多天了,于是给了她3个面包,那孩子吃的狼吞虎咽,好心的萨拉又给了她2个面包,问她这下饿不饿了,听到孩子说不饿,才放心的走了,自己慢慢享受属于她的1个面包……上帝为人们关上一扇门是,同时又会为他们打开一扇窗户,萨拉的父亲是因为钻石矿的问题,劳累过度而去世的,和他一起去挖钻石矿的朋友却侥幸活了下来,他觉得对不起萨拉了父亲——克鲁上尉,就想找到他唯一的小女儿,经过长时间的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萨拉竟然就在他隔壁的学校里面,萨拉和他相认,从此她又变回了——小公主。
换个角度想想,要是我们就是萨拉,我们的表现又是什么?萨拉这种表现实在让我敬佩!我要向她学习,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抱着平常心,都要始终保持一颗纯真、仁慈的心。这才是真正的公主。
读书笔记作文 篇3
虽然在读这本书时,已经有很多地方都反复看了几遍,但是读完之时,依旧久久不能平静。
书中的三个故事很简单:
1904年,里斯本博物馆工作人员托马斯为了寻找一件圣物,而踏上前往葡萄牙高山区的公路旅行,穿插于期间的,是各种黑色幽默;
1938年12月31日的夜晚,布拉干萨病理医生欧塞比奥邂逅了自己的妻子,解剖了从葡萄牙高山区而来的玛丽亚的丈夫拉斐尔的尸体;
1980年,加拿大参议员彼得为了寻根和避世,带着猩猩奥多,回到了葡萄牙高山区,并最终得归平静。
三个简单的故事,却在马特尔的笔下相互关联,并且有了奇幻的色彩。平凡加上奇幻,让整本书有了多种角度解读的可能。信仰、家园、自然、归宿......
关于信仰,相信很多人都可以发表大段的言论。有的会批评:现在的中国人普遍缺乏信仰;有的人会敬畏:宗教的信仰玄之又玄;有的人会迷茫:我究竟该信仰什么。而马特尔告诉我们,信仰,很平常很普通,甚至很原始很复古,只是对生命本真的爱与守护。而为了阐明这个观点,作者以基督教为主线,设置了几个有意思的等式。
等式一:耶稣=黑猩猩
这一等式,贯穿于整本书之中。故事的开始,托马斯驾驶着“新式”的汽车,千辛万苦的跋涉在葡萄牙的乡间,衣不蔽体、风餐露宿,所追求的的只是乌利塞斯神父所留下的礼物,为了将这个珍宝公之于众,为了抗议上帝夺走了他的妻儿,他最珍视的一切。对于上帝的不公,他有反抗,但却没有质疑。所以,在最终发现苦像上的耶稣,他对于人世幻象的向往,只是一只黑猩猩时,他哭了——我们只是我们,耶稣也是我们,我们都是猿猴的后代。在《归途》,当欧塞比奥医生剖开拉斐尔的腹腔时,看到的是一只黑猩猩拢着一只棕色的小熊崽。黑猩猩不仅仅是拉斐尔父爱的凝结,因为在第三个故事里告诉我们,小熊崽不仅仅是拉斐尔的孩子,更是可敬者,是金童。而怀抱着他的,无疑也是耶稣。此外,出现在三个故事中的黑猩猩,也一样经历了耶稣的路:被钉上十字架、死去、重生;被世人认为异物到启发世人和万物。耶稣也是普通人,我们每个人都是耶稣,这是乌利塞斯神父在目睹了黑人奴隶之后所领悟的众生平等的真相,也是我们。
此外,三个故事设置的时间也非常有意思。《无家可归》和《归途》之间隔了34(33)年,《归途》和《家园》之间隔了43年。而耶稣是上午9时左右被钉上十字架,下午3时左右受难,第三天4、5时左右复活,之间的时间隔了43-44个小时。
并且,故事里各个主角的名字也与《圣经》相关。托马斯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拉斐尔是《圣经》中操治愈术的天使长、彼得是耶稣十二门徒之一。
等式二:福音书=证人证词
这一等式,主要集中在《归途》部分,欧塞比奥医生之妻玛丽亚对于神迹、教义、福音书的解读。福音书不是四名记者的报道,而是对教义的各自解读,就像一场凶杀案的证人,他们见证了事实,但是他们只能从他们自身的角度去解读事实。“每个证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不可靠的。”因为“会遗漏线索,曲解事件关键,无法领会要点。”所以,“四本书,每本都和其他几本略有不同,每本都和其他几本有逻辑冲突,就像同一案件的不同证词常常互相矛盾一样。”而我们所要做的,只是通过这些不同的解读,去摸索事情的真相而已,去领悟真理即可,不可完全相信,也不能完全不信。
等式三:教堂=葡萄牙的高山区
高耸的尖顶、肋拱、飞扶壁,绚丽的壁画、天顶,很多的教堂都成为了富丽堂皇的代名词。但是它们,跟葡萄牙的高山一样,不过是虚荣的产物而已。将贫瘠的荒野作为炫耀的资本,视作掌上明珠,和将教堂打扮地不伦不类一样,是种荒唐。葡萄牙的高山区,就该是“只有一片广袤、起伏的草原,几乎不见树木;这里凉爽、干燥,被明朗沉静的阳光漂得发白”。教堂也本该是“低矮的建筑,朴素、简洁”。唯一重要的,是高山区朴素的百姓和教堂里飞扬的圣歌而已。
读书笔记作文 篇4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从三国统一归西晋的一千年后,在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万里小学五年三班出现了许许多多三国英雄的后人。现由我这慧眼之人来给大家介绍一、二。
首先我来给大家介绍猛张飞的后人——智怡鹏,要说张飞腮胡耸立,如同钢针,身宽体胖,十分威武。那他的后人和他相比,那也应该毫不逊色吧!NO!NO!NO!如果你这么想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此人长的十分帅气,可谓是童年时代的周杰伦啊!身高1。6米左右的他,大耳朵、塌鼻子、圆溜溜的眼睛,和张飞相比那真是天壤之别!但他身上有许多和张飞相像之处。一是宁死不屈的精神。二是随随便便。三是犯错时不脸红。
看来大家还是不太清楚,那我就举个例子吧!一次康志明和智怡鹏打架,那次打架真可以称得上是惊天地泣鬼神,在这场激烈搏斗之后,两人打得两败俱伤,同学们都围了上来,纷纷训斥责怪他俩。康志明脸红得象熟透了的红苹果。再看看智怡鹏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嘴里还嘟囔着,“我俩只是打着玩,你们管那么多干什么?”随后就溜溜达达地进了教室。现在知道他为啥是张飞的后人了吧?可是他也有好的地方,爱劳动,爱帮忙,虽然人无完人,但我希望他能改一改。
接下来我来介绍诸葛亮的后人。如果诸葛亮当时结了婚,而且他的子孙又活了下来,那一定是柴泽华了!柴泽华虽然说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也是对这些略知一,二了。在他那锁着心灵之窗的“大铁门”里有许许多多他所积累的精华,这位看书时可谓是两耳不闻份外事,一心只读份内书啊!唉!他肯定是装的!什么?装的!你告诉我,谁能装的那么像。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他是不是装的了。在开运动会的那段时间里,我想再找他对对相声。
我就喊他,柴!泽!华!!!我将声音扩大到了1000分贝以上,可那位仁兄还是不肯露面,就在我回头的那一霎那。我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就是柴泽华。嘿!老柴原来你小子躲这儿了,别以为你低着头我就认不出你来了,就算你烧成灰我都认得。走咱俩对对相声去,他纹丝不动,还聚精会神的看着他那本“怪人类读物”。“喂!你开玩笑也不要太过分了。”我边说边向他那边走去,我气极败坏一把夺过了书。一动不动的盯着他。这是他才抬起头来问:“你干吗?”
现在知道这位有多专心了吧!我想如果他生在了三国时期的话就不用打仗了。知道为什么吗?不知道呀!因为都被气死了。我劝你一句话,如果你还想要你的“窗户”的话,请你不要过分看书!我们班的三国人物有很多,以后有机会我会给您们一一奉上。
读书笔记作文 篇5
寒假来临,欣喜万分,因为可以有更多时间读书了。翻开《新课程备课新思维》,心情是急切的,很想从中摄取新知识,以解决课改实践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于是迫不及待地跳过开篇的引言,直接从第一章读起。浏览了几页,感觉却有点茫然。第二天再读,我改变阅读习惯,从《序》到《引子》逐句细读,竟有意外收获,这些收获不仅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后面章节的内容,而且《引子》所讲一位老师的备课故事更让我悟到许多,特别是“教育无痕”这一点。我不禁感慨:抛砖引玉虽然是典故,但抛出来引玉的可不一定都是砖。
关于教育无痕,教育要“润物细无声”,以前在各种理论培训学习中也有所闻,但都没有这次体会深刻。我所教的科目是中学《思想品德》,这次读书悟到:道德教育不是解决“知不知”的问题,主要是解决“信不信”、“行(行动)不行(行动)”的问题,因此品德教育是很需要技巧的。当学生感觉到你在教育他时,就很难让他坚信。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有了一定的发展,逆反心理增强,对成年人的一味说教和唠叨有抵触情绪。所以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多选择感悟教学策略:教师自己少讲或不讲任何道理,让学生自己生成问题,用事实说话,用真实的镜头说话,用现场教学资源说话,让学生感悟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生活,在生活中感悟。“新课程源于生活,新课程为了生活”。
德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她应当是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去撼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去撞击另一个灵魂。德育追寻“真、善、美”的境界,课堂教学可以用多媒体辅助,营造情理交融的美好境界,让学生在美好境界中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从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实现教育无痕的境界。《新课程备课新思维》,我读了很久,认真做了几千字的读书笔记,真的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我要从现在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名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加工能力、课堂组织引导能力以及评价反思能力。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操作,“重视课前预设,关注课堂生成”。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根据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性,采用感悟教学策略,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动静结合、交互性强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感悟社会生活,促进学生德行上的自主构建、自主发展。还要努力优化课堂学习心理,灵活驾驭课堂,掌控好课堂教学环节。作为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教师,想要随着课程改革一起成长,必须要多学习,还要多读书,从自己面临的现实情境和客观条件出发,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习惯、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进行认真而有效的思考和调整。
同时加深对新课程的认识和创新,自觉运用新课程的理论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研究素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实用的读书笔记作文合集五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读书笔记作文合集8篇05-18
实用的读书笔记作文合集6篇05-14
实用的读书笔记作文合集10篇04-17
实用的读书笔记作文合集八篇04-14
实用的读书笔记作文合集9篇04-12
实用的读书笔记作文合集7篇04-04
实用的读书笔记作文合集十篇04-24
实用的读书笔记作文300字合集6篇04-10
实用的读书笔记作文400字合集5篇04-04
【实用】读书笔记作文合集七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