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读书笔记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父与子》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父与子》读书笔记1
有一天中午,该吃饭了。香喷喷饭上来了。可还是不见儿子。妈妈就着急了。妈妈就让爸爸去找儿子。爸爸在房间里发现了儿子。原先儿子在看书。
爸爸就让儿子去吃饭,儿子极不情愿的离开了。爸爸看了下书,就感觉这本是很好看。就趴下来看了。妈妈问儿子:“爸爸去呢了?”儿子摇摇头的说:“不明白。”儿子就去找爸爸了。儿子看到爸爸和自我一样在看书。儿子就生气了。就叫爸爸吃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父子心永远在一齐。就像这幅画一样。
《父与子》读书笔记2
今年暑假我读了《父与子》,一打开书,我就被这对幽默父子给吸引住了。他们的一举一动真有趣、真好玩,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父与子》每一篇都由几幅简单幽默的漫画构成。腆着大肚子的父亲和调皮可爱的儿子,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搞恶作剧,一起犯傻,一起出门……生活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了各种温暖、感人的故事,父子之情就在这些小事之间一天天逐步加深。这些故事在逗人发笑之余,也让我们想起自己和爸爸相处的美好时光。
我有一个温暖体贴的爸爸,虽然他很忙,但是他很爱我。《儿子的礼物》这一则漫画让我想起了大班时的一件事。记得那天是父亲节,老师告诉我们,父亲节这一天每个小朋友要送一件礼物给自己的爸爸。听到老师的话,我急忙拿出彩纸,折了一把扇子,当做父亲节礼物。爸爸下班回家,看到我做的礼物,很高兴地收下,直夸我做得好看。虽然我做得不是很好看,但是爸爸说他感受到了我对他的爱。
《父与子》里的每个小故事,可能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但是在儿子眼里,那确是独一无二的记忆,他的爸爸也是独一无二的。看完《父与子》,我懂得了父爱是伟大的,父亲永远是为孩子遮风挡雨的大树。从今以后,我会好好听爸爸的话,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父与子》读书笔记3
读完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特别是在父与子相见时,他们的伟大,儿子伟大在能信任父亲和能安慰同学;父亲伟大在能为了儿子不惜一切,舍命相救。
在文中结尾前5。6段的地方有写父子的对话,“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儿子说过这句话说明了儿子深深的记着父亲说过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可见,父亲和儿子的情感和信任不是一天两天的,这真是一个伟大的父与子啊。
在文中有一句:“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能够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这样的句子,说明了儿子7岁就养成了能安慰别人,能鼓舞士气的好习惯,这也离不开父亲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让儿子有信心继续等待。安慰同学。
《父与子》读书笔记4
这篇文章是美国作家马克.汉林写的,这篇文章写了一位父亲伟大的爱。
文章讲的是:美国洛杉矶发生地震后的一件事,一位父亲安顿好自己的妻子后,去学校找自己的儿子,当她想放弃时,突然想起自己曾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地向那片废墟走去。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地有别的孩子的父母匆匆赶来,看到一片废墟,变绝望的离开了。只有这位父亲还在不断的挖掘,再挖到第38小时的时候,他终于发现了自己的儿子,并且救了14名同学。最后,他们父子俩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了一起。
当我读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泪水盈满了我的眼睛,这位父亲的这种坚韧执着的精神多么崇高!从这里可以感受到这位父亲多么伟大,不顾自己的安危,来就自己的孩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让我读懂了亲情的真谛,血浓于水的亲情无私而伟大,它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荡漾在我们心中。让我们珍惜世间最珍贵的亲情吧
《父与子》读书笔记5
每一年,父与子都要到海边投放许愿瓶,希望他们的愿望能实现。今年,父与子和以前一样,虔诚地早早来到海边,他们拿出笔和纸,趴在沙滩上,开始写他们的愿望。突然,儿子说:“我们每年都写许愿瓶,我想见到许愿瓶的发明人。”父亲一听,拍着光脑袋,说:“是呀,我们就写这个愿望。”
他们认认真真写下愿望:我们想和许愿瓶的发明人尽快见面!落款父与子父亲小心翼翼卷好纸条,塞上瓶塞,做了一个标准的投掷实心球的动作,许愿瓶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只听“咚”的一声,恰好砸在一个晨泳的男子的头上,这男子一下没反应过来,一看水里的瓶子,再看沙滩上的父子俩,知道怎么回事了。
他拿起瓶子,气势汹汹,向父子俩奔去。父与子一看一位膘肥体壮,手拿瓶子男子朝他们跑来,本能拉起手就跑。“聪明”的父亲心里盘算道:手拿瓶子,莫非是发明人!迅速满足的愿望!牛,牛,牛!
《父与子》读书笔记6
《父与子》是一本漫画书,书中讲述了一个父亲陪他的儿子一起玩的故事,通过一个个普通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些为人做事的道理,也让我更加懂得了作为父亲对儿子的爱。
这本书中讲述的故事我都很喜欢,其中最喜欢的故事是《大小都是礼物》:父亲过生日时,儿子为父亲准备了一个雕刻——扔镖枪的人,要送给父亲做为生日礼物。儿子做好礼物后,急着送给父亲,由于心情急切,跑着跑着,一不小心被绊倒在父亲面前,雕刻被摔坏了,儿子看着破碎的雕像,伤心极了。这时父亲拉起来儿子,并捡起了雕刻小人手中的镖枪,用镖枪捅了捅自己被堵住的烟斗,烟斗通气了,父亲激动地抱起儿子,感谢儿子送给他的礼物,并对他说“大小都是礼物!”
读了《父与子》过程中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也让我想起了爸爸平时对我的爱,我要时刻牢记爸爸妈妈对我的关心爱护,像《父与子》中的儿子一样,做一个聪明、勇敢、诚实、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父与子》读书笔记7
听说父与子很好看,我就去买了一本父与子。我看到了那个书的封面,就感觉里面的内容应该会很搞笑,就翻开来一页一页的开始看。
我大概了解了一下书的作者的简介和主要内容,原来书的作者是埃。奥。卜劳恩,里面主要讲了父亲和儿子搞笑的生活故事,里面虽然只有图画没有文字,但是我一下子就可以看出里面的内容,图画画的很简陋,但是有很多浓浓的情谊和一些搞笑感在里面,我如果读完了一遍,我还会再读一遍,因为这本书实在是太好看了!
读完这本书,我心里有很多很多想要表达,我非常羡慕他们的父子情深,也很喜欢里面的内容,里面儿子和父亲一样,喜欢搞怪,儿子学习成绩不好,不过他很重情义。父亲呢,他很尊敬她的儿子,也时时刻刻陪伴他,他们互相尊敬,他们也互相玩耍,有时儿子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父亲就是他的顶梁柱,时时刻刻帮儿子解决问题。也会有一些搞笑,儿子有时候会配合父亲,也有时候不听父亲的话。父亲呢,他有时候输不起,也有时候不听儿子的话。他们无论遇到多少困难,都会有方法解决。父亲这么做就要让儿子受到教训,也希望能让儿子得到幸福、快乐的童年。
读完这本书,我悟出了一些道理:大家要互相尊重,也要要像父与子那样高尚的品质,只要你这些做好了,你的人生也会很精彩。
《父与子》读书笔记8
手中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嚼着,眼睛已湿润了,泪花不停地在眼眶里打转,此时我不禁想吟诵一首小诗:“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伟大的父亲,这种爱就叫父爱!”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感动无比,是爱创造出奇迹,而这种奇迹是来自伟大的父爱!文中讲的是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最终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感人故事。读着读着,我被文中的父亲这种伟大的父爱感动得流下眼泪。
“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的父亲,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在废墟不停地坚持挖掘38个小时。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伟大的父爱啊!“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齐!”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这句话是父亲对儿子郑重的承诺,是凝聚着深沉的父爱和一份沉甸甸的职责哪!父亲,他成为一座大山,伟岸、坚强、执着!
文中父亲这种深沉的爱一次次深深地感动我,使我思绪万千……
一向以来,母爱为人们所赞颂。可父爱,又何尝不值得赞颂呢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要歌颂父爱的伟大更为强烈了。在我的成长的过程中,我的父亲对我的爱像一盏明灯,在我碰到困难时,为我照亮前进的路程;它的爱更像一轮红日,在我笼罩迷茫时,为我撑起一片蓝天!曾一段时间里,我的数学成绩有所下降,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不像其他家长一样一味地批评、责打,而是耐心地分析、找原因,想方设法针对存在的问题为我讲解,画线段图,举一反三,不厌其烦地分析着,在父亲耐心地辅导下,我提高了。当我满心喜悦向他报喜时,父亲告诫我要继续努力。
我从小体质瘦弱,父亲总是为我做可口的饭菜,还不时变换菜式,使我每餐都吃得津津有味。为了我的身体健康,他每一天还抽出时间陪我运动,我明白父亲为我的成长付出太多太多。然而,生活在甜蜜中的我,总是那样理所当然的享受着父母的爱,从未想到“感激”二字,甚至有时还会因为父母的一两句批评的话
而跟父母顶嘴赌气,此刻想起来,真是后悔,觉得我们作为儿女太自私了。
父亲的爱已融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或许只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或是冲你痴痴地傻笑,给你一个满怀的拥抱,却流露出不尽的爱。读完《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震撼人心、催人泪下的文章,我感慨万千!父亲的爱无怨无悔、崇高而又伟大!
千言万语难以表达父爱的伟大,我要献上一首诗献给父亲,并祝愿天下所有的父亲都永远健康、欢乐长寿!“父亲是一座山,胸怀宽广,容纳百川;父亲是一把伞,为儿女遮挡风雨,使儿女远离灾难;父亲是一艘船,载着儿女们,乘风破浪,驶向爱的彼岸……”我决定要好好学习,用我的成绩,用我的行动来报答父亲对我的爱!
让我们永远记住,在这世界上,有一种爱同母爱一样最值得珍惜,最值得回味,它就是——伟大的父爱!
《父与子》读书笔记9
你听说过《父与子》这本书吗?它是德国的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作品。卜劳恩对自己的父亲和孩子那真挚的爱是他创作《父与子》的源泉,这种爱是伟大的。
最近一段时间,我阅读了节选自《父与子》中的一篇漫画。在有趣之余,我还感受到一种父子俩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一天,父与子悠闲地在广场上散步,儿子边走边津津有味地吃着点心。突然,耳边传来咕咕的叫声,他抬起头,看到几只雪白雪白的鸽子,他想:鸽子一定是饿了吧!于是儿子毫不犹豫地就将手中的食物一点点分给鸽子吃。瞧,鸽子快乐地啄着食,儿子脸上也溢满了满意的笑容。这时,从远方走来了一位穿着华丽的贵妇人和一位穿西装的先生,贵妇人手上抱着一些鸽子的食物,另一个人则捧着照相机。趁着鸽子簇拥在食物周围时,这位先生拍了一张照片。做完了这些事之后,他们挥挥手将鸽子赶走,便得意地走了。儿子看到贵妇人走了,继续细心地给鸽子喂食。这时,一个善良的天使飞过来吻了他一下,他快乐地露出了笑容。
看完这幅漫画,我对那些装腔作势的人十分厌恶。如果他们对鸽子施舍只是为了炫耀或是为了达到某种自私的目的,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而儿子为了给饥饿的鸽子们喂食,把自己美味的食物让给了鸽子,这是多么可贵!也就是因为这样,他才会受到天使的赞美。我要多学习他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奉献。我想我们的社会上如果少一些为了某种目的而“奉献”的人,多一些像父与子这样无私奉献、善良的人,那世界将多么美好啊!
《父与子》读书笔记10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的感人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这种爱,没有华丽的词可以形容,但是发自内心的感触,那就是父亲的爱,一种源自他心间永驻在心田的爱。
虽然我有时会和父母吵起来,也会不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但爸爸妈妈却用自己的真诚和无言的爱,使我最后能真切地体会到父母的爱。
那是,我喜欢向爸爸讲述班里发生的趣事,喜欢听爸爸的絮絮叨叨,觉得是爸爸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有一天,我考试考砸了,怕爸爸会生气,会批评,会絮叨,会打骂。后来,我告诉了妈妈,结果爸爸也知道了,说了许多刺耳的话,我强忍着泪水。吃饭时我没有吃,很早就睡了。之后,爸爸回老家了,剩下妈妈、我和弟弟。就在这段时间,我总是不习惯,感觉生活中缺了什么,生活变得寂寞、冷清。
学完这篇文章,感到十分内疚。我只记得他不好的一面,怎样惩罚我,怎样批评我,骂我,他无微不至的关爱,我却无动于衷。不管父爱、母爱都是伟大的,只要想起这个故事我很感动,我每一天慢慢品味着它,总是令我浮想联翩,心潮起伏。
妈妈的爱挂在脸上,可父亲的爱藏在心里、行动上。
《父与子》读书笔记11
我们学习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我被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感动了,父亲对儿子说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久久萦绕在我的耳边。
课文写的是有一年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儿子被埋在废墟下,父亲非常伤心。他想到曾经对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知道儿子在等着自己,不顾一切要把儿子挖出来。有很多好心人劝他不要挖了,太危险,没有希望了。但他只是问:“你是不是帮助我?”人们都认为他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终于听到了儿子的声音,并救出了儿子和其他的孩子们。
文中的这位父亲太伟大了!他不怕受伤,不怕受累,人们都劝他,他也不听。因为由伟大的父爱产生的力量充满着这位父亲的全身。
我的家人也像文中的父亲一样爱我,一到冬天,奶奶就会给我做暖和的棉袄;爸爸总是接我上学、放学,给我检查作业;妈妈不辞辛苦地给我洗衣服、做饭……,我也曾让他们操心生气,但他们依旧很爱我。
有一次,我在学校里生病了,妈妈知道后马上赶过来,带我看医生,给我吃药、调理饮食,我问她累不累,她却说:“为了你能尽快好起来,我不怕累!”
文中的父亲对儿子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我们也天天被父母家人的爱包围着。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帮父母做家务,不让他们操心,让他们天天开心,让爱永远与我们在一起。
参一个又一个。幽默搞笑的故事看得我每次都捂着肚子笑得前俯后仰,但看过之后,也深深体会他们父子间暖暖的爱。
书中的父亲童心未泯,不但行为举止让人捧腹大笑,而且外貌形象也很滑稽可爱。你看光秃秃的脑袋贼亮贼亮,一双小而圆的眼睛,留着一大把黑胡子,挺着一个特别肥大的肚子。特搞笑吧!
《引人入胜的书》这个故事尤其经典。晚饭时间到了,爸爸妈妈都已在餐桌前坐下来了,可儿子上哪去了呢?“你去看看,你家宝贝儿子在做什么,怎么还不来吃饭?”于是,妈妈让爸爸——去房间找儿子!这时,儿子正趴在自己房间的地上看有趣的幽默漫画书呢!见爸爸来叫吃饭,儿子一骨碌爬起来去客厅吃饭。“咦?你爸爸呢?他不是去喊你吃饭了吗?”妈妈看看餐桌上还是少一个人,肚子已经“咕噜咕噜”直叫,很生气!“我去”。儿子起身又出去了。原来爸爸正趴在儿子房间的地上看儿子刚才看得幽默漫画书呢。这时候的爸爸就是一个不折不扣老顽童,早已忘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一个人沉浸在书里,双手托着腮帮子看上去就是一个长不大的老小孩。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好玩有趣的漫画故事,每个故事都是那么精彩和幽默。父亲和儿子之间像一对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他们热爱生活,充满温情,他们善良正直又真诚。看了这本书,好希望我的爸爸也能和书里的父亲一样可爱好玩,少一些威严和火气,多一些幽默和温情。
《父与子》读书笔记12
那是一个发生在1988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
一位父亲来到他7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欢笑的学校已变成一片废墟。那位父亲想挖出他的儿子。他一直挖着,没有人去帮他,十分凄凉。
读到这儿,我鼻子酸酸的,感到他真可怜。他一直挖着,白天、黑夜……他挖到36个小时时,满脸灰尘,双眼布满了血丝,手上到处都是血迹。可他一直坚忍不拔,继续挖。
这篇故事真深深的感动着我,我感到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有一棵伟大的心。当他们孩子受害时,他们体内会发身剧烈的反应。他们这时肾上腺素急增,肝里储存的糖分流到血液里。反馈给受到极度刺激的大脑,脂肪被融到神经中去,为剧烈的生理现象提供能量,肺居然能比以前多呼出10倍的空气。这重能量是超出常人想像的,是普通人难以做到的。这让我感到父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这篇文章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感到父爱也不逊与爱,他们结合在一起,保护着我们。
《父与子》读书笔记13
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让我感触颇深的课。课文讲述了一九九四年美国洛杉机一位父亲在大地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把自己的儿子以及14名同学救出来的传奇故事。
课文是这样描述的:”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试问一下,一个人在不吃不喝不睡的情况下徒手在废墟中挖了38小时,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课文始终围绕着父亲”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这样一句话,让父亲坚定地挖下去,让儿子乐观地等待。当我读到”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时,我不由地流下了眼泪。
原来,世界上不仅有伟大的母爱,更有父爱的无私。《地震中的父与子》让我感到的不仅是浓浓的父子情,更让我敬佩的是父亲身上的责任。是的,做人应该有责任感。这个世界赋予我们生存、求知、工作的权利,也赋予了我们一定的责任。生命原本是脆弱的,是责任给了它丰富多彩的色调,责任谱写了父与子情深的颂歌。人类因为有了责任而生生不息,社会因为有了责任而日新月异。所以做人就应该有责任!
《父与子》读书笔记14
这个学期,我们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感人肺腑,我禁不住热泪盈眶。
这个故事讲的是在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一位父亲冲向他儿子的学习,可他儿子的班级已成了一片废墟,这个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通过了38个小时坚持不懈的挖掘,终于确定了儿子和另外13位同学的生死。而在出口开辟后,儿子又让自己的同学先出去,因为他知道不论发生什么,父亲也一定会跟他在一起。
大家一定在疑惑,这个父亲心中到底是一个什么念头使他一直坚持到最后。告诉大家,是“儿子在等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这位父亲曾经对儿子说过很多遍:“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那么又是什么念头使儿子和这13位同学坚持到最后,而不是在废墟下自暴自弃呢?答案也是父亲说的那句话。显然儿子能如此相信父亲,不仅是因为父亲坚守诺言,这个诺言里还饱含着父亲对儿子满满的爱。
大家都说母亲是爱的代表,可读完这篇课文后,我的感受却不同:父爱和母爱一样伟大。有一次,我爸爸出差半夜才回到家。第二天早上,我到学校后突然发现语文书没带。我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马上冲下楼,给还在睡梦中打呼噜的爸爸打电话。我在校门口来回走动,时不时看看手表:25分,27分,30分,34分,40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爸爸还没有出现。53分了!爸爸疲惫的身影终于出现在我的眼前。他递过语文书,用手擦了擦布满汗珠的额头,说了一声:“还好,来得及!”说吧,甩了甩大汗漓淋的头发,转身回家。我心里愧疚极了:明知爸爸赚钱辛苦,刚回家应该好好休息。却还叫他来送语文书。这件事反映出了爸爸对我深深的爱。真是父爱深似海啊!
父爱如火,温暖了我们幼小的心灵;父爱如山,使我们有了依靠;父爱如伞,让我们不被“大风”刮倒;父爱如水,滋润了我们这群茁壮成长的小苗,让我们健康成长。啊,《地震中的父与子》,你让我知道了“父爱深似海”!
《父与子》读书笔记15
1994年在美国的洛杉矶发生了一次令人心碎的地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一父亲冒着必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从废墟中救出孩子们的故事。
地震发生后,在学校倒塌的废墟上,一位满脸灰尘,双眼充满血丝的男子爬在瓦砾堆上挖着、挖着,挖到第38小时,我有了疑惑,是什么力量促使这位父亲不顾安危和疲劳,去挖掘学校的废墟救儿子?是父爱,是伟大的父爱和他作为父亲对待儿子的责任心。儿子也是非常了不起,他信任父亲,相信父亲对他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然后,他就这样等待着父亲来救他,而且他不断给予同学们鼓励,让同学们有信心活下去。他说,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文章中的主人公阿曼达和他的父亲,面对大自然的灾害,我们似一棵小草,在天灾降临时,也许就会被天灾夺去生命。但是这对父子,在大自然的灾害来临时临危不惧。父亲怀着不放弃一丝救孩子的希望,而儿子阿曼达也怀着相信父亲一定会来救他的心理来接受困难和考验。终于老天不负有心人,让这对父子又团聚了。 7岁的孩子,竟然会在如此危险的关头,让同学先脱离危险,若没有高度责任心和临危不乱的处事态度是不可能做到的。
父爱是伟大的,一个父亲可以用自己最后的生命去救自己的孩子,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他宁可挖38个小时,也要救出孩子。能陪伴孩子一生。使他学会勇敢,学会坚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这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里的一句话。 老天可能会关上一扇门,但也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所以,我们要像那对父子一样,遇到困难勇于面对,不能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