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读书笔记(精选41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草原》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草原》读书笔记 篇1
草原上的小木屋主要是讲劳拉一家从威斯康星州搬迁到西部大草原堪萨斯州定居生活所发生的故事。
这本书由一个个小故事串联,构成了劳拉一家丰富多彩的草原生活状况。劳拉一家准备好所有家当,套上马车,拉上蓬车,一路上跋山涉水,历经艰辛。经过了重重困难后来到了美丽的大草原。劳拉的爸爸为了尽快让全家住上舒适的房子。每天都早早的前往森林砍伐树木,准备木材。经过长时间的辛苦准备,他们开始建造小木屋。但是家里人少,只有爸爸和妈妈两人慢慢的盖着。小木屋渐渐地盖了起来,越来越高。可是,意外发生了,一根木料掉下来砸到了妈妈的脚,爸爸十分自责。但为了尽快盖好房子,让全家过的舒适点。爸爸就去请邻居爱德华来帮忙。爱德华先生非常爽快地就答应了。他们齐心协力,很快就把小木屋盖好了。虽然不大,但是能遮风避雨,温暖舒适。他们在草原上欢快的唱啊跳啊。从此他们就在草原上定居了下来。也发生了许许多多快乐的生活故事。
通过这些一个个感人的小故事,我们认识了勤劳聪明的爸爸,细心坚强的妈妈,风趣善良的爱德华,活泼开朗的劳拉,文静乖巧的玛丽……通过这些人这些事我们感受到他们在困难面前都没轻言放弃。因为有爱,他们坚定信念,相互帮助,克服重重障碍,所有事情都能坚持到底。
《草原》读书笔记 篇2
《草原上的小屋》是一位美国女作家劳拉·英格尔斯·怀尔德写的一篇著作,这是她童年的亲身经历,令人忐忑却又心旷神怡,很合我们的胃口。
他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团结一心、十分和谐。最好的例子就是那栋房子。那样浩大的工程,不是一个人说完成就能完成的,这其中,有爸爸不懈的努力,还有妈妈给予的鼓励,每天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一丝不苟,每天都做好香甜可口的饭菜在家里等着爸爸,有时还会给他帮忙,三个孩子乖乖的自己玩,不去打扰爸爸工作。克雷洛夫说过:一燕不能成春。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一件事,哪怕你只付出一点点,也终将会有回报。
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别人就像一面镜子,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以相同的方式“回报”你。就像印第安人一样,你对他们不友好,他们就会慢慢的折磨你。记得这样一个故事:有两只狗,分别被镜子包围了。一只狗看到许多狗在看着他,就对镜子里的狗呲牙咧嘴,一阵乱叫;而另一只狗,发现有这么多同伴陪着自己,开心地笑了,嘴咧成了月牙,周围的狗也都友好地笑着,使这只狗不再孤独、害怕。
遇事要冷静、乐观,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比如说罗拉一家要搬走时,大家虽然都很惋惜,不过,大家总是这样想:这栋房子可以为路人避雨用,他们种的蔬菜可以使饥饿的动物填饱肚子。种种乐观的想法,都来自于他们这颗平和善良的心。
这本书是我一生的营养餐,那香甜的味道,我永远不会忘怀!
《草原》读书笔记 篇3
在暑假里,我看了《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书的作者是美国的劳拉·英格斯·怀德。书里主要介绍了劳拉的一家子,他们从美国东部大森林搬到西部大草原,然后在那里定居下来的生活。在那段时间里,他们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都被他们一一顶过来了。他们过着快乐的生活。
我最喜欢的是他们被狼群包围的那段情节:有一次,劳拉的爸爸和朋友出门去打猎,不幸被狼群给包围了,他们很镇定,没有慌张,也没有表现出害怕,虽然他们心里很害怕,但是他们知道,如果害怕了,将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危险,最后凭着他们的勇敢和机智,终于逃脱了狼群的包围,安全地回到了家。
读到这段惊险的场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遇到困难一定不要害怕,要镇定地面对困难,努力想办法解决困难。勇敢地面对困难。
我很喜欢这本书。
《草原》读书笔记 篇4
今天,我花了一天的时间看《世界古代史》,看完之后深有感触。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这段历史让我知道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
看了这本书,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在我所知道的知识基础上增强了新的知识。
看了这本书,我看到了战争的灾难,我真渴望和平。但是,再仔细想一想,没有战争,没有统一,哪来的和平?
这些历史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故事,使我目不暇接,这本书实在深奥,不但增进了知识,又能让人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真喜欢这本书。
《草原》读书笔记 篇5
我读了《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后,知道了这本书的作者是罗兰.英格斯.怀德,他冒着生命危险,体验生活写下了九本书,现在均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在开拓新生活的期望鼓舞下,父母带着不满七岁的玛丽、洛兰、小宝宝琳琳,驾着大篷车离开了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他们经过明尼苏达州、艾奥瓦州和密苏里州,驶过结冰的湖面、渡过激流、攀登悬崖,到达堪萨斯州大草原。他们建起小木屋,在独立镇附近定居下来。爸爸为了维持生活,带领他们开垦荒地、打猎,一家人抵御过狼群的袭击,躲过草原上的大火,熬过热病的生死关头,烟囱着火的紧要关头,妈妈被木头压住……因为当时印第安人保留区不能向定居移民开发,所以他们只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他们最大的收获是交了两个很好的朋友。
读完这本书后,我要向玛丽的爸爸学习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向他们家的小孩子学习勤劳、勇敢的优点,向他们的妈妈学习不管夏天多热、冬天多冷都要出去采黑莓。我以后要乖乖听爸爸、妈妈的话,长大后做祖国的栋梁。另外,我还非常喜欢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增加想象力,让我们更好的发挥和利用所学的知识。
《草原》读书笔记 篇6
在阅读的海洋中,我体验过鲁滨逊的荒岛求生,品尝过狼王梦中母狼的坚韧与无助,也曾为费恩对韦伯的爱护而感动落泪。而最让我感到有收获的,是我最近看的《草原上的小木屋》。
这本书主要讲了劳拉一家,从威斯康辛州的大森林,搬到堪萨斯州草原上的故事。一路上他们遭遇了暴风雨,马车轮上沾满了泥,停留了一个星期;之后又惊险万分地渡过水流湍急的小河;到达草原时,他们还遇到了狼群包围,草原大火,来势汹汹的草原热命,然而面对这种种困难,他们依然不屈不挠地盖起了小木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看完这本书,我的内心因为劳拉一家的奋斗,而久久不能平静。当渡河时,河水差点把马车推翻,但在爸爸的努力下,马车被拉上了岸;当家人被狼群包围时,爸爸并没有冒然开枪,而是从容不迫地看守着这个家和狼群周旋至天亮;当发生草原大火时,爸爸妈妈在周围挖了一圈战壕,并且在坑里放进湿麻袋,以防大火蔓延。爸爸不惧困难,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精神令我深深感动。这使我不禁想起我的爸爸,在他刚学游泳的时候,总是不能前进,还不断下沉,但他不知疲倦的练习着,终于能慢慢地游了,现在都能游几十米了,我为我也有这样的爸爸而骄傲。
知难而进无坚不摧,知难而退碌碌无为。我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也要向这两位爸爸学习,面对困难千万不能畏缩,而是迎难而上,只有坚韧不拔,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强者。
《草原》读书笔记 篇7
我用三天时间读完了《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这本书是美国作家劳。英格斯。维尔德的经典之作,她六十多岁才开始写小说,但她的一系列的小说,都非常有意思。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劳拉一家人离开维斯康星大森林,驾着马车,经历了重重困难搬家到大草原的故事。劳拉一家是当时第一代西部拓荒者的缩影,他们一家人生活在风景秀丽的草原上,虽然衣食无忧,但也时时存在着危险和威胁,他们也不怕重建屋子,也不怕狼群的围击……他们用智慧一一克服了。
他们个个都对彼此充满了爱。
我欣赏劳拉爸爸的勇敢冷静,他心灵手巧,有责任任感。
我很欣赏玛丽的乖巧可爱,听话沉稳、乐于分享……
他们经历了许多挫折,他们坦然的面对了相当多的困难。可是当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有爷爷奶奶的呵护和爸爸妈妈的关心。可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我们缺少了劳拉他们的信念、坚定,少了他们那种不放弃的精神。
这本书让我知道只要心中有爱,有坚定的信念,有坚持的决心,相信这件事一定能成功,你就一定能成功。
《草原》读书笔记 篇8
学了《草原》这篇课文,我认为草原是一个十分好的旅游胜地,既可以观赏草原的美景,又可以感受当地的民族风情。
在天并未亮,朦朦胧胧的凌晨,坐在小丘,看着太阳从地平线溢出来,看着沾满露珠的小草在阳光下变得更可爱,看着牛羊出门吃草,看着人们起床忙碌的背影,看着美好的一天开始。或是在吃完可口的手抓羊肉喝完香醇的奶茶坐在柔软的绿毯上,与好友聊天,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着天空,满天繁星,众星拱月,一闪一闪,一定能引起你无限的遐想。
来到草原,你一定会受到热情款待。坐在蒙古包外,几十个人围坐在一起,生起一堆火,在火上烤羊肉,羊肉的阵阵飘香一定会让你垂涎三尺。大家吃着烤羊肉,喝着羊奶酒,一定会把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转天早晨,当你睁开眼睛,主人们肯定已经起床。他们会对你微笑,还会说一些话,虽然你听不懂,但从他们的神态与表情中已经懂得差不多了吧!他人把你当成自家的人,在他们眼中,你并不是外人,而是兄弟姐妹。
草原呀,你是那么美丽,那么辽阔,而蒙古族同胞们的民族风情让你锦上添花!
《草原》读书笔记 篇9
历史上在中国的北方草原,西方戈壁,分布着数不清的游牧民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冷兵器时代,这些天生的马上弓箭手,拥有无可匹敌的强大军事力量,那像雨一样从天而降的箭镞,足以抵挡任何企图追击的敌人。
每逢草原大旱,水源枯竭,这些游牧民便像狼一样来到定居部落的门口,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是这些游牧民经常光顾的地方。匈奴人建立了前赵,前秦;拓跋人建立了北魏;鲜卑人建立了前燕;后来契丹人建立了辽;女真人建立了金;蒙古人建立了元;满洲人建立了清。
跨越几个世纪的草原帝国建立者,都一再重复一种模式:承续华夏国祚,被先进文明吸引,再逐渐被削弱、淡化和淹没于中国主体之中,其中佛教功不可没。这些凶猛的武士们一接触到菩萨的优雅姿态就易于受到沙门们博爱教条的感动,以致于他们不仅忘记了他们好战的本性,甚至还忽视了自卫。
佛教与这些未开化的游牧民族一结合,便产生出一种神奇的化学反应,没有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的功利性宗教崇拜,就像一个赤子拥抱母亲一样,张开自己的怀抱,以无比剧烈的热情,投身于彼岸世界的梦幻之中。
他们开凿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巴米扬(月氏人建立的贵霜帝国)大佛,绘制精美的壁画,建造宏伟的寺院,请来印度的高僧翻译佛教经书,他们将自己的国王称为转轮法王,甚至为了保卫黄教的神圣地位,翻越荒芜的昆仑山,对红教徒展开一场圣战。
佛教,把唐朝的可怕的吐蕃人改造成了宗喀巴的梦想者和创造奇迹者,它使成吉思汗以后的蒙古人更加衰落,他们逐渐遗忘了世界征服者的光荣,他们放下刀箭,在毡蓬里供奉起佛祖的金像,转动佛珠,口诵佛经,他们只梦想征服灵魂。
《草原》读书笔记 篇10
老舍的大量写景让我积累了不少词语,又让我见识到了大地方写景的方法。这就是读名作家作品的好处之一。
草原一课,先是草原风光图,描写了草原之美。展示了草原不知是小丘和绿草地,都是绿的。那样平庸,而是写出了草原的别具一格的风光然后,是一个喜迎远客图。描写了主人的热情,还写都换上了五彩缤纷的衣服。可见主人们对客人的热情和尊重。后来,又是一个主客连欢图,描写了蒙古人民擅长载歌载舞的形象。到了内蒙古不光有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好听的。都有。蒙古马更是必不可少的,骑着蒙古马奔驰在大草原上。这是爽快。因为不用担心车辆,那更不会因为修路二绕道而行。恰当的修辞更是让这篇文章更加丰富多彩。
我感到草原辽阔,草色的欲流,一碧千里。那些小山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是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一样,到处苍翠欲滴,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即叫人惊叹连连,又叫人舒心惬意。河流清澈见底,如一条迂回的明亮玻璃的带子,又似草原的白玉腰带,缠绕在草原上。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诗形容草原上的牛羊再好不过了,草原上这里是似云如雪的白羊;那里是驰骋辽原的骏马;山脚下是体壮毛厚的牦牛;小河边是站立向天的野驴。草原有着无法形容的辽阔、远大、柔美。
作者用几幅图就写成了这样一篇好文章,真是绝呀!这篇文章既有直抒胸臆,又有精笔细描。
总之,草原一课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值得我们深入去了解,去学习的好文章。
《草原》读书笔记 篇11
在这寒冷无比的寒假里,我读了一篇草原的故事。
有一天,老舍爷爷去了无边无际的大草原,那里有清澈见底的湖水,有碧绿无比的大草原,有晴朗的天气和碧蓝的天空。
老舍爷爷看见了热情好客的蒙古人把老舍爷爷带去有牛羊的地方,强壮的牛和洁白的羊变成了两条迂回的带子。蒙古人把老舍爷爷带进了蒙古包,一便让老舍爷爷品尝美味无比美食,一边让老舍爷爷欣赏美丽的舞姿。
火热的太阳快落山了,谁也不想回去,因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我何时才能观赏蒙古啊!
《草原》读书笔记 篇12
在放寒假前,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草原上的小木屋》,我对它很感兴趣,便去书店买了一本。
这本书是《大森林里的小木屋》的继续,主要讲了原本可爱的大森林被人砍伐了不少树,罗拉一家因为忍受不了这种生活而来到西部。在去西部的路上,他们遇到了不少困难,最大的一次困难时渡溪,当他们渡到一半的时候,溪水突然上涨,十分可怕,经过许多困难后,他们终于到达了大草原,在那里修建了一座小木屋,故事就这样开始。罗拉一家逃过狼群的围攻,挨过热病的袭击,躲过草原的大火,经历印第安人的战争……而最后却不得不选择离开。这本书再现了19世纪后半期美国西部的拓荒生活,刻画了移民质朴、勤劳、善良的品格和勇敢的精神。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玛丽,因为玛丽大方、乖巧,在《印第安人的营地》这一章中,罗拉和玛丽捡回许多漂亮的珠子,玛丽想都没想地说要把珠子给卡丽,而罗拉却想自己留着。我要学习玛丽那种大方的'品质,好的东西要与大家一起分享,而不能独占。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一本好书,如果有时间,你也去读一读吧。
《草原》读书笔记 篇13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在妈妈把火堆了的土炭拨动了一下时,罗兰问妈妈:“小狗阿吉怎么了?”阿吉不安地走来走去,好像有心事。它脖子上的毛一下子竖了起来,一下子又倒下去。可是妈妈看了看四周,并没有发现不对劲。过了会儿,安安驮着爸爸用尽力气跑过来,它全身发抖,口吐白沫,黑色的毛皮上淌着汗水。爸爸跳下来,也是喘个不停,原来有一群狼。
爸爸向家人描述了狼群的样子。但是奇怪的是狼群却没有伤害人类。睡觉时,他们听到了狼噑,那声音近得就在耳边,那些狼各个都很大。一家人睡着时,就罗兰和爸爸没有睡着。爸爸把罗兰抱到窗口看外面的狼群,罗兰心里真害怕啊!
我从没有看过真正的狼,更没看过那么大的狼,也没想过狼不伤害人。在我所听过的故事里,狼是吃人的,是凶狠的。而在这本书里,我认识到了真正的狼,人类不伤害它,它也不会主动去伤害人。
我多么想走进《草原上的小木屋》里去看看呀!看看那群各个都很大的狼,看看它们到底是不是真的不吃人。我想和故事里的人交朋友,和他们聊聊天,听他们说说草原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如果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那该多好啊!
我还想养一只与阿吉一样可爱、忠实的狗,做它们最好的朋友。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跟动物交朋友是一件好事,我们都要与所有的动物互相信赖,以后我会多交一些这样的“朋友”的。
让我们一起行动吧,让我们成为所有动物的好朋友!
《草原》读书笔记 篇14
《草原》是老舍第一次来内蒙古的所见所闻。它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水的无限热爱,讴歌了蒙中两国人民之间深厚的友谊。
清澈的河水,蔚蓝的天空,绿色的山丘,如雪般的羊群,飞奔的马匹。画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带我们去呼伦贝尔辽阔的草原。用了很长的一段话来形容草原的美景。抓着天空、丘陵、平地、河流、各种牲畜来形容,动静结合,把草原的美景展现的淋漓尽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尤其是青山绿水,五彩缤纷,与天空相连,一望无际,进一步体现了草原的美丽和广阔。如此美丽的草原给人无限遐想。蓝天,绿草,谁不想静静品味这神奇的风景?谁不想把自己融入这美丽的风景里?
草原的风景令人神往,令人心旷神怡,而蒙古朋友的热情又把我们带到了另一个境界。主人盛装迎接几十里外的客人,走进蒙古包,又握手又握手,又笑又笑。虽然语言不通,但心连心。敬酒,唱歌,蒙汉联欢,蒙古朋友的盛情款待,给我们一种亲切感,一种家的感觉。嘉宾和主持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无声胜有声。一只眼睛,一个动作,可以代替一切。为什么不承担蒙汉之间的爱情?地平线绿了,太阳就要落山了!蒙汉友谊超越了一切种族和语言的局限,两国人民的心是相通的。
草原之美让我们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蒙古人的热情让我们感受到浓于水,高于山的友情。
《草原》读书笔记 篇15
读完老舍先生的《草原》后,让我觉得草原不仅有美若仙境的自然环境,也对蒙古人民浓厚的民族风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舍先生用可爱来描写天空很恰当,仿佛躺在天底下,天空格外高,蓝地让人舒服。一团团的大白云挂在天空,白地让你忍不住摸一..摸再舔一舔。有了它,天空不再那么空虚。老舍写到:“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的确,在这种环境下,谁都会不由自主地忘掉一切烦恼,只剩下天空一样纯洁而又明净的心,只有粗犷和豪放的歌声才能表达出回归自然的愉悦。
就像一道被风吹来的彩虹,蒙古人穿着五彩缤纷的民族服饰骑马出现在了草原的山丘上。那些好客的蒙古人大方、诚实待人,这些感染了访客们,好像回到了自己家,一点儿都不拘束。人们都那么亲切,如同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不知不觉就进了蒙古包。蒙古的特产都摆上了,大家边吃边聊,好似一家人 。
《草原》这篇文章放到现在也是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因为牧人无限扩张动物的数量和不停地开垦草原,蓝天碧草的景色已经不多了。我们一定不能让环境再恶化下去,必须保护这美丽的大草原!
《草原》读书笔记 篇16
在这寒冷无比的寒假里,我读了一篇草原的故事。
有一天,老舍爷爷去了无边无际的大草原,那里有清澈见底的湖水,有碧绿无比的大草原,有晴朗的天气和碧蓝的天空。
老舍爷爷看见了热情好客的蒙古人把老舍爷爷带去有牛羊的地方,强壮的牛和洁白的羊变成了两条迂回的带子。蒙古人把老舍爷爷带进了蒙古包,一便让老舍爷爷品尝美味无比美食,一边让老舍爷爷欣赏美丽的舞姿。
火热的太阳快落山了,谁也不想回去,因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我何时才能观赏蒙古啊!
《草原》读书笔记 篇17
这几天,我们学习了第1课《草原》。在大作家老舍的笔下,草原简直是一个人间仙境,把蒙古人民的热情写得淋漓尽致。
《草原》这篇文章主要写得是:“我们”乘车来到草原,“我”对草原的第一印象以及蒙古人民马上迎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以及依依话别。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语言值得我们学习,可有一句令我感受最深—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蒙古族与汉族情谊十分深厚,不舍得马上分别!大家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舍难分。这更说明蒙汉两族情深似海。我深深地为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和能歌善舞所折服读着读着,我仿佛亲身来到了辽阔的大草原,听着悠悠的马头琴,喝着香喷喷的奶茶。我简直陶醉了。老舍先生不愧为语言大师。《草原》的文字、文笔、文风太优美了。我要学习大师的优美语言,这样才会使我的文章如虎添翼。
总之,读过《草原》,我被草原的景色所吸引了,所以这个暑假,我一定要亲眼目睹草原的美丽景色!
《草原》读书笔记 篇18
今天,我们学了《草原》这篇课文,我觉得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真是美不胜收。我被这草原美景深深的陶醉了,“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我们怎能不在美丽的草原上做些奇妙的事呢?我想躺在草原上,望着漂浮的白云,棉花糖似的白云让我忍不住想摸一摸再舔一舔;我还想和草原上的小朋友一起骑上飞驰的骏马,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策马扬鞭;我想和热情好客的主人一起围着篝火唱歌跳舞。草原上的美景怎能不叫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草原上不但风景美,草原上人们的热情更感人。“不知怎么得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还端来了最出名的手抓羊肉。鄂温克姑娘们唱的唱,跳得跳,表达着他们对汉族人民的友好和欢迎。”“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一首歌曲:《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怪不得老舍先生在文章最后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假如我是歌唱家,我要让最美的歌声回荡在辽阔的草原;假如我是摄影师,我要用最高超的技术来拍摄这如诗如画的草原;假如……
啊!我真爱草原呀!
《草原》读书笔记 篇19
今天我读了草原这篇课文,感到受益匪浅。
夕阳、草原、毡包、羊群……一切显得那么静谧。倏然,一曲古老的蒙古长调,悠悠响起。歌声中,一行人从一座最大的蒙古包中走出。他们先是互相拥抱,继而又是握手。走了没几步,却又再次拥抱,显得很是不舍。这些人中大都是身着民族服饰的蒙古人,另一些则明显是汉人。他们互相说着道别,又说着来年再见的话语。蒙古族的老人颤颤巍巍,却坚持拄着拐杖,来送远行的客人。小孩们围在那些汉人叔叔和阿姨的身边,一个劲问道他们何时再来?
这篇课文不仅让我们感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象,更让我们感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 草原那里的小山丘是那么美丽,只用绿色渲染却像一幅名贵的中国画。走到哪里都是无边的绿色,如同一幅绿色的大地毯绣了几朵白色的花朵。
草原不仅景美,人也美。草原人民的语言和我们不同,可是,他们依旧和我们热情的打招呼。直到太阳偏西,人们依然不肯离开。他们就像一家人一样,他们在一起没有一点拘束,反而非常亲热。
草原人民的习俗我们可能不懂,可是他们的热情却让我们成为了一家人。
《草原》读书笔记 篇20
《草原》是老舍爷爷的著作,他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草原奇丽的自然风光,还让我感受到蒙汉人民的情深·
这篇课文讲了老舍爷爷一行人乘车去草原访问,一路的奇丽风光及蒙古族的民族风情他们难舍难分的故事。读着这篇文章,心中充满憧憬和希望。我遐想着如果我能在草原上借着东风放纸鸢,看它在蓝天之下翩翩起舞,自己在茫茫碧海之中奔跑,玩累了,躺在草地上,仿佛蓝天轻易地就能够摸一摸,看白羊嚼着青草,牛马摔跤,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啊!到了正午,和蒙古族人民吃着美味佳肴,那热情的招待,那浓浓的情谊,使草原又多添了一种人情美。这时候,我不得不想唱一首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如此美的环境怎能不让人驻足长留。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蒙汉两族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分别,夕阳下,在草原上我们各自话别·这样的场景真是人激动不已。
但是,现如今的草原已失去了当初的辉煌,由于牧民不断开垦,牛羊不断增多,草原上已·已·唉!难道我们要让这样的事发生吗?不,绝不,一旦这样,我们未来会多么渺茫,必须要停止这类事情的发生,所以请保护环境,珍惜资源!(闻羽君)
《草原》读书笔记 篇21
当人们把自己想成狼时,人性莫非只好让狗替我们珍惜?这群比人类更珍惜人性的藏獒的快乐和悲伤、尊严和耻辱、责任和忠诚。这本书凝聚了青藏高原的情怀、藏传佛教的神秘、人道作家的悲悯、和武侠名片的酣畅。
狼与狗,两种祖先相同的物种,如今却各为其主,穷追猛打,在风景秀丽的草原上,展开了一场生死攸关的追逐与搏击。其实,狼与狗的战术、劲头、气质都值得人们去采纳与实践。
先说狼,读了《走进草原》这本书,我觉得狼的许多难以置信的战法很值得借鉴。其一: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其二:最佳时机出击,保存实力,麻痹对方,并在其最不易跑动时,突然出击,置对方于死地;其三:最值得称道的战斗中的团队精神,协同作战,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为了胜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职。商战中这种战法令对手最恐惧,也是最具杀伤力的。
再说称霸草原的狗----藏獒,每当狼群对曾杀害它们的人类进行疯狂报复时,势单力薄的藏獒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忠勇和生命保卫牛羊、保卫人类……与疯狂的狼群展开惊心动魄的搏击,甚至更惨烈,更英勇无畏………。
在气质上狼和藏獒就又有着不同的态度。一只藏獒,一旦被打败,就会隐居深山,孤独地度过残余的后半生。可狼就不一样了,一旦被同类或异类打倒,就会养精蓄锐,摆出一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气势,一次又一次地向对方复仇,直到对方置自己于死地。
读了这本书之后,真有石破天惊的感觉,如此酣畅痛快的阅读,不仅今年,多年以来,都久违了。心头又油然弥漫起对狼和藏獒崇拜的滚滚热情。
《草原》读书笔记 篇22
前几天,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篇老舍的作文:文章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
说到这里使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诗词:“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是呀!蒙汉两族人民情深似海,不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里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篇课文还抒发了老舍先生对祖国河山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读了这篇课文,我还学到了动静结合法。老舍先生用静态描写展现了草原的 景美,用动态描写突出了草原的人亲,有静有动,这就是动静结合法。这让我想到:平时我们所观察到的景物中,有些景物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如:山峦、田野 、建筑物等,写好景物的静态要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表达出来。有些景物处于变化状态,如:鸟在飞,鱼在游,云在变化。有时同一事物,既静又动,如写:湖水,又是水平如镜,有时微波粼粼,有时波浪层层,一浪推一浪;写树木,有时高高挺立,不动也不摇,有时随风摇曳,微微点头。恰当地写出景物的变化,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读了这篇文章收获还真不小啊!
《草原》读书笔记 篇23
夕阳、草原、毡包、羊群……一切显得那么静谧。倏然,一曲古老的蒙古长调,悠悠响起。歌声中,一行人从一座最大的蒙古包中走出。他们先是互相拥抱,继而又是握手。走不几步,却又再次拥抱,显得很是不舍。这些人中大都是身着民族服饰的蒙古人,另一些则明显是汉人。他们互相说着道别,又说着来年再见的话语。蒙古族的老人颤颤巍巍,却坚持拄着拐杖,来送远行的客人。小孩们围在那些汉人叔叔和阿姨的脚边,一个劲问道他们何时再来?
这些汉人明显来自大都市。他们衣着时髦,举止得体,处处显得大方而又自信。但在此分离时刻,也忍不住红了眼睛。在这荡漾着古老风情的草原上,面对着这一群豪爽诚朴的蒙古主人。作为客人的那一段记忆将浓浓的,深深的镌刻在他们的脑海里,回味一生。
最终汉人们走上他们的座驾。那是一辆线条流畅的“陆虎”越野车。车子鸣着汽笛,在可爱的羊群之间缓缓穿行。面对这一庞然怪物,羊儿们丝毫不觉诧异。依旧闲适地吃着草,安详地望着怪物的远去。显然,在它们心中,已视怪物为同伴。
便在这时,有几个年轻的蒙古汉子忽然跃上马背,追向远去的车子。他们一边驰骋,一边扯着脖子大声歌唱。与此同时,老人们、女人们拿起马头琴,拉奏起来。这会儿,虽然天地不再静谧,但他们原先难过的心情,却随着歌声和琴声渐渐明朗起来。与此同时,天涯、碧草、斜阳,三者间似乎也渐渐浑然一体,融为一幅永镌的画面。
是啊!暂时的离别,只是为了更为欢喜的重聚。
《草原》读书笔记 篇24
这篇《二草原》是周作人先生翻译的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作品。作者借用印度教神话的三大主教梵天、毗湿奴和显婆李讲述一个类似于《创世纪》的故事,描绘了一个初生的世界:毗湿奴的“生之原”和湿婆的“死之原”。
文中生的过度和死的过度之间只有一条河相隔,而这两个世界截然不同,生的过度经过毗湿奴的创造而逐渐完善,人类在这里生存发展;而死的国度则近乎一片荒芜,一切都是虚无的,只有纯粹的安息。但是本文不是在单纯地介绍印度神话,作者在文中表现了自己对于一些深奥问题的见解和思辨,例如他歌颂爱,认为爱支撑了这个世界;他赞美睡眠,认为睡眠让人们得以延续生命和活力;他宣扬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感受,认为这些事维系人生存下去的信心和希望。作者甚至也歌颂死亡,认为死亡的国度里充满了“寂静与光明”,是美好的世界,所有许多在毗湿奴的世界里的人们都到湿婆的世界去寻找永恒的睡眠,以此解脱。但同时,作者又不宣扬这种自我毁灭的思想立场,故而他在文中结尾说造物主梵天在通往死之国度的道路上创造了“苦难”和“恐怖”,来防止人们自愿去往死亡的世界。
全文的宗教含义和哲学思想浓厚,文笔精湛,富有史诗性和启迪性,是一篇引人深思的优秀文章。
《草原》读书笔记 篇25
今天,我学习了老舍笔下的《草原》。我知道老舍原名舒庆春,生卒日是1899年2月3日至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满族人。通过记叙访问草原的情景,反映民族友爱的主题。
刚读时,我最喜欢第一句“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悦。”从这句话中,我发现了两点,第一,作者运用了排比句式抒发出第一次去草原的感受,很值得我们学习。第二,我发现作者写出的作品与众不同,老舍用可爱体现出对蓝天的赞美,能让人感觉到蓝天好像是一个人一样,可以表现出可爱。
《草原》读书笔记 篇26
四面都有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就是老舍笔下的草原。我读了后,让我更加了解了美丽宽广、富饶肥沃的大草原,还有那勤劳淳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他们粗犷
爽朗,如一碧千里的草原一样畅快坦然。草原人民那种热情好客,身姿曼妙的舞姿、风味独特的美食,令远方的客人流连忘返,更在浓郁的民族风情中演绎出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的动人画面。
在三年前的时候,我去过青藏高原,从远处望去,就像《敕勒歌》中说的一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现在回想起来,正如诗中说的一样,那种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清新的空气,草原人民的热情、洁白的哈达、美味可口的食物,常常使人念念不忘。草原是牛羊的饭店,也是人们的家;是小牛小马小羊的乐园;也是地球的绿毯。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本来就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所以,我们要一起携起手来为祖国明天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草原》读书笔记 篇27
学了《草原》这一课,我仿佛亲身来到了草原,看到了小丘、一碧千里的平地、漂亮的羊群、清新的空气、明朗的天空——美丽的草原,遇见了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看见他们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看见他们襟飘带舞的样子真美。经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他们敬我们酒,请我们吃手抓羊肉,看鄂温克姑娘唱民歌,此时的心情应该很愉快的。所以我更能体会老舍先生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外,我还学到了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修辞手法,并在今后的作文中加以应用。
《草原》读书笔记 篇28
一首时代的颂歌,一支青春的壮曲,在一个战士英勇献身中谱写了一首首赞扬的歌曲。今天,我读了一篇关于战士们英勇救人而牺牲的故事,题目为:《壮丽的草原》。我不明白,为什么题目要叫作《壮丽的草原》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这一个故事吧!
课文主要讲了:“1968年11月18日的那天,欧阳海带领战士们去到草原,他们走着走着,看见了一只马快要被一列火车撞死了,他们看见后不顾一切用刘翔奔跑的速度向马儿跑去,心中只想着去救马儿,。最后他们就到了那只可爱的小马儿,但是他们的生命去无法得救了。他们以自己的年轻与生命换的了马儿的生命,这样的精神与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与敬佩啊!战士们无论是救人还是就动物们,他们也是随时随地不管自己,心中只想着就他人,他们常常帮助生存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每一只动物,我们敬佩他们,也要在生活中发挥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
像在上年广州有好多的志愿者,他们不求金钱与物质,他们只想帮助有需要的人做事,天天助人为乐,帮助生存在地球上的人们。我们也一起学习这种乐于助人的好精神,一同创建文明幸福的广州吧!
《草原》读书笔记 篇29
大家知道,老舍写的文章像沙滩上的贝壳,数也数不清,而且篇篇都精彩绝伦。其中《内蒙风光·草原》给我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象。
“‘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的词句……”如此细腻的词句仿佛一条小河,缓缓地流淌在我的心中。明朗的天空,清鲜的空气,内蒙的景色如同一幅美丽的画面在我眼前呈现;旖旎的风光,内蒙人的豪爽,让我无比向往。这一碧千里的景象,换成谁都会被深深迷住。远离城市的喧嚣,过几天宁静安宁的生活,有谁会不乐意呢?与内蒙人干上一杯奶酒,一同欣赏内蒙特有的风光,真是“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啊!饭后,小伙子表演套马……我眼前似乎能看到小伙子在马上英姿飒爽的身影,能看见内蒙姑娘载歌载舞。天色暗了,但你肯定不想回去,心里还在回味着刚才热闹的情景,真可谓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表达草话斜阳”啊!时移世易,我想今天的内蒙一定更加繁荣!
在书香中呼吸,让生命充满书的气息。它会像一匹骏马,带领我们奔向远方。
《草原》读书笔记 篇30
《树林与草原》是俄罗斯巅峰级文学家屠格涅夫《猎人日记》的压卷之作。浏览学术专著、期刊论文和互联网文,无不对其赞誉有加,曰广博,曰深情,曰生动,曰细腻……笔者在此不愿赘述。笔者也曾亲自朗诵此篇,随着文字的渐进,也不禁心血潮涌。或许我们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屠格涅夫对俄罗斯、对大自然发自肺腑的热爱,也不妨可以归结为屠格涅夫俄罗斯艺术和西方文化双重熏陶背景下的扎实文学功底……不过通过近来与维谷通识读书会各位学友的切磋研讨,笔者逐渐认识到:《树林与草原》的情怀出自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屠格涅夫青年时期所学的黑格尔哲学的底蕴。
黑格尔哲学弘扬人类理性,指出人类的历史是一部对真理不懈追求,不断深入认识自我本性,也不断前行认识和传播真理,开创未来的历史,历史与真理是密不可分的。黑格尔哲学在笔者看来,不啻于人类文明史的一幅恢宏画卷。有人说屠格涅夫后来彻底转向了别林斯基的唯物主义,但这不排除黑格尔哲学对屠格涅夫文风的孕育。在《树林与草原》的开篇就着手写春天,也结尾于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天出发,在春天远行,昭示着当时尚出于青年阶段的作者对世界的热忱,对美好未来的衷心向往,也构建了本文深厚的思想基础。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树林与草原》的几乎每个段落,都会出现太阳。在树林与草原四季的太阳中,鲜有骄阳似火,绝大多数都是那么温柔亲切,显得十分可爱,笔者也十分乐意拿出来以飨读者:
“沉重的,金黄色的……”
“徐徐地浮现出深红色的太阳来……”
“太阳很快地升起来,天空明净……”
“在阳光底下发出闪闪的红光,天气还凉爽……”
“太阳又出来了……四周一切多么愉快地发出光辉,空气多么清新澄澈,草莓和蘑菇多么芬芳!”
“鲜红的光辉随着露水落在不久以前还充满淡金色光线的林中草地上……”
“那时候低斜的太阳照在身上不再感到温暖,但是比夏天的太阳更加光辉灿烂……”
“金黄色的阳光突然侵入,照射成一条长长的光带,落到田野上,钻进树林里……被太阳照暖了的最后一阵阵烟雾时而凝聚起来,铺展得平平的,时而盘旋缭绕,消失在散发着柔和的光辉的蔚蓝色的高空中。这一天就变成壮丽无比的晴朗天气了。”
“红澄澄的树林上面的晴天,这一切多么可爱啊!”
“在斜射的太阳光下底下,云雀天真烂漫地歌唱着,急流发出愉快的喧哗声和咆哮声,从一个溪谷奔向另一个溪谷。”
毋庸置疑,太阳就是屠格涅夫心中信念的力量,它照耀四季,催生万物,同时,它又是那样的柔和妩媚。《道德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太阳就是自强不息的君子,但它不强横,不炙热,温柔地照耀在这片广袤的树林与草原,孕育勃勃生机一片——正如君子,不以强力胜于他人,而是以道德化人,温暖人心。君子要不断超越的正是自我,日日新,苟日新,正如这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才好!
还有在倒数第三段,当“你要出发到远离庄园的草原上去行猎了”,行文中虽然没有再出现太阳的意象,“你”却登上了山岭,俯瞰着“一片茫无际涯的草原”和县城、屋子、商店、耕种过的圆圆低低的丘陵、村庄、小河、礼拜堂、堤坝……不仅仅是呈现了《道德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更是从另一个侧面衬托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那就是我们如同柏拉图《理想国》“日喻”所描述的一般,看到了世界上善的本源,并开始了积极向上的自我超越和完善的辉煌历程,“你”已经与善的理念,与太阳融为一体,以你自强不息的精神改造着世界,推动人类文明进程。即便“你”虽然如堂吉诃德一般,独自一人去闯荡,不断自我实现的“你”的存在(Being)也就与真理,与真善美融合长存,壮哉美哉!笔者不能不认为:屠格涅夫的此番自然而然,但又奇妙无比的升华,正是对黑格尔哲学思想至高境界的典型的艺术的呈现。
第二是对美好瞬间的捕捉。
在笔者的印象中,天寒地冻,漫天风雪,应该是俄罗斯的主旋律。但屠格涅夫别具匠心地选择夏季作为《树林与草原》的着重点。在春天昂扬精神的驱策下,读者追随着屠格涅夫信手拈来的矫健文风,触摸到了在俄罗斯可能是很短的夏季。草地上的印记、草叶的苦味和香气、黄蝇的飞旋、林间忽然来临的微风,以及在深林中忽然发现的去年褐色落叶中长出的高草,当然,还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一切都是那样的突然,那样的生机勃勃,激情澎湃,一如屠格涅夫老师普希金的那首代表作《致凯恩》:“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屠格涅夫曾一再声称自己是一个现实主义的作家,但笔者也在《树林与草原》的这些夏季景致的行文中体验到了一种“将生活理想化”的理念。如果没有“将生活理想化”的理念,没有屠格涅夫自幼长期地热爱和观察大自然,全身心投入和亲切大自然,对屠格涅夫的眼睛又如何能捕捉到这些短暂夏季中稍纵即逝的印记,抓住这大自然丰富又多变的神韵,大书特书呢?
第三是行文的音乐美。
首先,可能是当地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树林与草原》以时间转变作为主线索,这不禁也让笔者想起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中似乎更加看重时间这样一种“内感官”、先验直观。最初,笔者对康德这样一种偏好以时间作为主要图型的哲学倾向。而透过《树林与草原》的文学表达,笔者深切感受到了在时间中万物变化的无时不在和丰富多彩,永恒向前,也就是说时间相对于空间,对于人类而言,可能更具有思考的参考价值。时间的推移,就是上苍赐予人类的最华美的乐章。
其次,就《树林与草原》自身的行文而言,特别是夏季的那些段落,从清晨初阳升起的凉爽,到渐渐炎热,到找水喝,是第一小乐章;但它没有如我们想象那样延伸下去,从空间角度延伸到树林深处,而是纵身倒下休憩,乐章戛然而止。骤然间,暴风雨的强音猛然响起,电闪雷鸣的第二小乐章就这样掀开了。就在这狂风暴雨中,也有着旋律的回环,干草棚出现了——似乎不那么强大的干草棚是那样的自然而然,不似高尔基笔下《海燕》的激烈轩昂,但强音中的这些柔缓,同样也能给我们温暖寄托。很快,乐章转入了雨过天晴第三小乐章,空气清新澄澈,晚霞燃烧,月亮升起,灯火闪耀,在人间,也在天堂,在深沉真挚的咏叹中,《树林与草原》的美感再一次升华。
最后,让笔者用《树林与草原》开头最朴实的文字抒发心中的自然情感吧:
“到那地方,到那地方,到那辽阔的原野上,……那是个好地方……”
《草原》读书笔记 篇31
开学了,我学了《草原》这篇课文,使我想起了几年前我去内蒙古那边的情景。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一家三口与红旗叔叔一家二口开着车,经过延庆、大同驶向朝思梦想的草原,四面都是草原与一些小山丘、还有几座敖包。敖包据说是怕在草原上迷路而建的,草原上有一群群的马、牛与羊,给无边的草原添上了生机。走着走着我们发现了一个绿色的国家生态保护基地,一进门,我立刻被眼前的情景吸引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芦苇丛,丛中有一条窄窄的曲折的水道,我们坐上了主人的快艇,进入芦苇丛,一进芦苇丛就听到鸟儿在叫,走了一会儿,鸟的叫声就更多了,天上的鸟也多了起来。我们在一个小小的岛上停下来摘芦苇,突然我发现了一只红色尖嘴的白鹭和一群不知名的鸟,主人一叫,白鹭也跟着叫了起来,那些不知名的小鸟却被叫声吓跑了。我们还看到了几只绿脖子的鸭子在水面上悠然自得的玩耍,它们不时的捕捉水中的鱼,一眨眼的工夫,就见它们嘴里都叼着一条小鱼。接着我们又到了一个大岛,岛上有一户人家和几座空房子,还有一个高高的竹塔,登上高塔整个保护区都看得非常清楚。
我不禁感叹草原的辽阔与美丽,同时惊叹在茫茫无际的草原之中竟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乌梁素海湿地保护区。真希望中国多一些这样的“绿色基地”。
《草原》读书笔记 篇32
一个学期结束了,我突然想起《草原》这一课。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作者第一次来到了草原,经过了长途跋涉,作者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走进了蒙古人的蒙古包,在蒙古包里,蒙古族人给他们表演了节目,还拿出了那里的特产来招待他们。以表示蒙汉情意深。最后不忍分离的事情。
学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我们和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要闹小矛盾。我记得有一次,就因为同桌超出了三八线引起了争吵。还伤了我和同桌的和气,其使我们两个人其中一个让一让,就不会吵起来。我觉得好惭愧。还有一次,我有一片作文没写过关,别的同学嘲笑我,我不服气,就这样顶起了嘴,最后差点还打了起来。我觉得本来我就没把作文写好,别人嘲笑我也是可以的。
通过这篇课文和这两个范例我知道了以后要和朋友互相帮助。
《草原》读书笔记 篇33
上周观摩了市里的讲课比赛,各有特色。对于正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 这次观摩使我产生了很大的思想震动,收获也很多。
现在把听课后的感受整理如下:
一课堂主线分明,主题鲜明。
这次三位老师选择的是草原第二课时的教学,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作用。《草原》一课的选定,无疑是有其深意的。而课堂上“蒙汉情深”主题的确定也体现了这一点。而大主题背景下,老师们又对文本内容进行巧妙整合,确立了课堂的主线索。如响水县罗来旺老师的“离包迎客,包外相见,包中款待”线索,阜宁县李筛梅老师“风光美,人情美”主线,使课堂主线分明,主题突出。
二 立足文本,语用训练形式多样。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除了朗读之外,组词,写话,造句,写片段等都可以成为课堂上的语言训练形式。三节课,老师们都省去了对文本内容繁琐的分析,把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训练。如:大丰刘坤老师课堂后段“以夕阳西下”为开头写一写他们离别时的情景;响水罗老师“写写‘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所描绘的情景”;响水李老师对“天涯碧草话离别”中“话”的想象,以及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离别”所描绘情景的想象和写作。
三朗读形式多样,朗读指导到位。
作为阅读课,“读”无疑是整节课堂的主旋律,三位老师在课堂上不约而同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不同形式的“读”上,朗读,默读,略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读中欣赏,读中评价。一个个显性和隐形的教学任务在读中不知不觉完成了 ,学生理解了关键词句甚至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感知了文中的语言美,理解了课文所承载的深厚主题, 四提问有效,反馈到位。
有效的教学中的提问应当是有效的,三位老师课堂上问题的设计无疑体现了这一点,三位执教者不再琐碎地围绕课文内容问:“作者来到哪里?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草原的景色怎样?人怎样?”之类的问题,而是在认真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整合问题,巧妙发问。例如,大丰的朱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围绕“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蒙汉情深的?”去读书、思考、说话;响水的罗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是围绕“你是从这一段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的景色美的?”展开学习活动;阜宁的李老师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问:“从哪里读出了美?”。这些发问,问题大,留给学生的思考的空间也大,学生在课上有话说,语文类的活动充分,学得畅快淋漓。
总之,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草原》读书笔记 篇34
美丽的红花姑娘展开了迷人的笑容,她看着自己先鲜艳的衣裳。
红花有意显示自己的美丽,于是她低下头来,轻蔑地看了绿一眼,傲慢地说:“噢,绿叶,我们来比比谁漂亮?”绿叶轻轻地摇了摇头,低声说:“我怎么能比得上你呢?”“你只有绚丽的衣裙,我只一身绿衣裳,当然是你最美了。”红花听了,得意洋洋,哈哈地笑个不停。这时,一直在天空中倾听她们谈话的太阳公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要告诉你,孩子,在生活中,每个人却有他自己的作用与价值,不能光看外表,好像绿叶,如果没有它,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养份输送给你,你又怎么能开出这样美丽的花朵呢?”红花听了,羞愧极了。她心想:我真的不该太骄傲。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别人常说‘红花还需绿叶扶持。’这句话的道理了。
《草原》读书笔记 篇35
草原一碧千里,像神仙把绿墨洒在了地上,茫茫的大草原啊,一望而无际,辽阔而深远。
在老舍先生的笔下,草原的自然风光和蒙古人民热情好客是美丽的风景。
我没有去过草原,但从《草原》这一课中感受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草原真是太美了,有像玻璃带子的河、一群又一群的白羊、美好的天空与大地。多么诗情画意、赏心悦目呀!
最热情好客的是蒙古族人,在那,没有科技,但并不影响蒙族人的生活。他们每天自由自在,有的在马上疾驰;有的在草地嬉戏;有的赶着像白色大花似的羊群一会上小丘,一会又下来……
当有客人时,他们会把最美味可口的食物让我们品尝,会把最精彩的舞蹈展示出来。他们一点也不拘束,就像是久不见面的老朋友。
这像中国画似的美轮美奂的大草原,这像对待自家人一样的蒙古人民,在离别时,真所谓是依依不舍啊!蒙族与汉族情深不舍,难舍难分!
《草原》读书笔记 篇36
当读《草原》这篇课文时,我被文中的描绘的美丽景色给陶醉了。那里的空气是那么的清鲜,天空是那么的明朗。
在草原上,一碧千里,而且不茫茫。羊群在草原上走来走去,走在哪里都是给绿色的地毯添上了白色的大花。
看,上面描绘的草原是多么的绿,一望不到边。这是一个多美丽的景色啊!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别说在富拉尔基里看见草原,就连绿地都看不到,原因有一个:我们人类不好好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不断的砍树,让一块块的树林和绿地都消失了。
我们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但是树林面积是地球上很少的国家。汽车的尾气让我的鼻子不通气,但是每到下雨时,我的鼻子就通气了,是因为雨后的空气非常清新。
在草原的人都非常好客。都像课文上说的,那里都是非常好客的人。
草原是非常的大的,《草原》那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的都是草原很大,因为第二自然段说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草原是多么的大啊!我长大一定要保护我们的家园。
《草原》读书笔记 篇37
我的家乡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那里森林茂密、草场辽阔,饮雅砻江之水、大渡河之甘霖,山川秀丽,江河奔涌。我的童年就是在江河边玩耍,听着哗哗的水声长大。曾几何时,一曲《蓝蓝的天上白云飘》伴我走进了梦一般美丽的草原。从此,我便以为草原是太阳和月亮的故乡;草原是牛和羊的帐篷。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神奇的家园。却不知道今天的草原是哭泣的草原!看了这篇文章,翻开中国地图,惊奇的发现在内蒙古的西部,地图上的图例全部是密密麻麻的小黑点。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占据了整个的阿拉善盟,其境内几乎没有一条河流,一泓湖泊。沙海已逼近黄河北岸,让人震撼,更让人揪心。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草原是生存之本;对于草原来说,水是其存在的根源。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道理很简单,但人类却偏偏要去违背它。在小说《狼图腾》里讲诉了牧民们一个古老的习惯。草原上狼是牲畜的天敌,除了人类的刀枪,它横行无忌,牛羊是它唾手可得的盘中餐。那么人类为什么不将其赶尽杀绝呢?一位老者说:草原上如果没有了狼,牛羊就会增多。而我们的草原不能承受更多牛羊的啃食、残踏,牧民控制狼的数量,用狼来控制牛羊的增长,我们是在保护草原、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在这里,牧民们利用狼来制衡生态环境的理念,无疑是一个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环保措施,实践也曾经证明了这个真理。然而,这一切始终不能够战胜人类的贪婪,利益熏心、目光短浅,为了所谓的“生活水平,经济收入”肆无忌惮的养殖牲畜,把柔弱的青草啃得精光,把脆弱的草皮践踏殆尽。生态的一步一步恶化,沙逼人退,草死沙进,大风一起、黄沙铺天盖地,吞噬了草原,吞噬了牛羊,也正吞噬着人类自己……这一切都是由于鄂尔多斯羊绒厂给内蒙古大草原带来的噩梦!
鄂尔多斯,你穿了吗?当人类明白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是自己在毁灭自己的时候,成千上万亩的草原、良田已经被沙化。草原的阳光不在明媚,星辰不再灿烂。这份责任倒底该归咎与谁,这已经不再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唤醒人类的漠不关心。曾看过一位小学生画了一幅中国地图,把黄河画成一条龙,写道:“黄河像一条巨龙,巨龙没有鳞会受伤;黄河没有林会很悲伤。”这样的一句话从一个小学生口里说出,让人羞愧、让人反思。不正是如此吗?就像人的生命不能没有爱情一样,草原也万万不能没有绿野。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们还没有走到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变成人类自己眼泪的这一天。国家实行的“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以及一系列的治水工程,就是为了拯救这些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但是这些长远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个人的援手才能更有效的推进。无论您是种一棵树,捐一角钱,或者少用一根牙签,都是您为环境保护做出的贡献!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草原》读书笔记 篇38
今天,在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本学期第一篇课文《草原》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他以优美、顺畅、通俗易懂的语句,描绘出了一个真实的草原,也赞颂了蒙汉同胞的情谊,让每个读者都明白了:草原景美,人更美。
大家应该都发现了吧,草原旅游一直都是很受人们喜欢的,人们爱草原的广阔,爱弯曲的河流,爱那不分界限的小丘,爱那热腾腾的奶茶,爱那洁白的蒙古包,爱那种站在草原上微风拂过的感觉······只是因为这些吗?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爱草原上人们的热情!
记得那次我和妈妈,还有她单位的同事一起去草原,那次可不像去奶奶家那样(奶奶家就是在草原的),那里没有砖房,没有交通工具,只有洁白的蒙古包、成群的牛羊、飞驰的骏马和穿着蒙古袍的人们,这可是地地道道的草原生活哩!
像老舍先生那样,我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主人向大人们敬酒,给小孩子拿来奶豆腐之类的小甜点。人们在屋子里有说有笑,兴奋和快乐都快把蒙古包撑爆了!
就是这件事,让我和作者老舍先生深有同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化斜阳!
我爱,草原的景,我爱,草原的人。
《草原》读书笔记 篇39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读了老舍先生的草原,我不禁感慨万千,它不仅让我看到了美丽的草原,还让我感受到了蒙古同胞热情的心。
初入草原,清新的空气,明朗的天空给人一种想要高歌一曲的冲动。绿色的小丘,可爱的小羊,像是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与天相接的草原,不禁让我感叹,也让牛羊感动,大家一起在这天地间玩耍。读着读着,我仿佛也来到了草原,美丽的景色让我陶醉,一条明如玻璃的河洁白又清凉。我和蒙古族同胞们用不同的语言愉快地交流着,品尝着那儿的特色美食,欣赏着美妙的歌舞,与他们一起策马奔腾,大家都是那么热情,让我开心到忘了时间,随着夜幕的降临,我们才依依不舍的分别。
过了好久好久,我才从书中清醒过来,我好希望这一切都不是幻想,因为我太想认识蒙古族同胞,太想在美丽的大草原尽情地玩耍了。那无边的碧草,白色的羊群,那好客的同胞,热情的款待我怎能忘怀?这篇文章,真真实实地再现了蒙古族人民独特的民族风俗和热情好客的民族气质,表达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让我对草原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对蒙古同胞有了更深的感情,让我对祖国的秀丽河山充满了期待与热爱,让我对外面的世界更加的向往。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句话说得真没错,我们去到草原,蒙古族同胞们没有把我们当做客人一样毕恭毕敬地待着,而是把我们当做亲人一样欢乐地嬉戏这。开心的我们与美丽的草原融为一体,这不正是自然和谐的体现吗?
《草原》读书笔记 篇40
寒假里,我读了《草原小镇》这本书,书中的罗拉一家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草原小镇》是美国作家罗兰写的著名小说,作者用细腻的文字记录下了自己在放领地、小镇上的生活。从在放领地上干农活,到在镇上找到了份工作,以及玉米地里乌鸦成灾……直到最终拿到教师资格证,得到一份教书的工作。罗拉一家度过了漫长的冬季,迎来了下一个美好的春天。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让我陶醉其中。
罗拉一家人无论是在多么困难的时候,总能笑着去面对。在乌鸦啄食他们辛苦种出来的粮食时,他们能想到把打下来的乌鸦做成美食;在告别姐姐的时候,罗拉姐妹们也能为他们提前完成了秋季大扫除而感到开心。在困难和打击面前,他们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而是微笑着去面对未来,这些都让我为之钦佩。
读完了《草原小镇》,我的内心也充实了起来,我决定以后再也不会因为和同学之间的一些小矛盾而伤心;不会因为老师的批评而耿耿于怀;不会因为写作业而烦恼……我要向罗拉一家人学习,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
《草原》读书笔记 篇41
读了老舍先生的《草原》后,让我觉得草原不仅有美若仙境的自然环境,也对蒙古人民浓厚的民族风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好客的蒙古人大方、诚实待人,这些感染了访客们,好像回到了自己家,一点儿都不拘束。人们都那么亲切,如同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不知不觉就进了蒙古包。蒙古的特产都摆上了,大家边吃边聊,好似一家人。老舍先生用可爱来描写天空很恰当,仿佛躺在天底下,天空格外高,蓝地让人舒服。一团团的大白云挂在天空,白地让你忍不住摸一摸再舔一舔。有了它,天空不再那么空虚。老舍写到:“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的确,在这种环境下,谁都会不由自主地忘掉一切烦恼,只剩下天空一样纯洁而又明净的心,只有粗犷和豪放的歌声才能表达出回归自然的愉悦。
这篇文章放到现在也是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因为牧人无限扩张动物的数量和不停地开垦草原,蓝天碧草的景色已经不多了。我们一定不能让环境再恶化下去,必须保护这美丽的大草原!
老舍先生的优秀作品还有很多,只是我还没有读完,相信早晚会读完的,也许我理解的还是不够透彻,我只能够慢慢的拓宽我的知识面,将我的欣赏作品的能力提高几个档次,才值得也配写老舍先生的作品赏析!
【《草原》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草原上的小屋》读书笔记05-21
草原的读书笔记好词01-09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书笔记04-24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书笔记15篇03-29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书笔记(15篇)03-29
读《草原》有感05-23
描写草原的句子06-01
草原风光的语句12-06
描写草原的经典诗句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