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读书笔记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原则》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原则》读书笔记1
“我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一种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是它帮助我发现真相是什么,并据此行动。”——瑞?达利欧
读这本书,想起了上大学那会儿读哲学,尤其是形而上学的终极追问——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原则,也是这个意思,换句话说,就是指导我们行为的底层准则是什么。有些人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原则,比如瑞?达利欧,甚至能将自己的原则成体系的总结出来;有些人的原则比较模糊,甚至不讲原则,其实不讲原则也是一种原则(哲学就是这么拗口)。
厘清并审查自己的原则有用吗?毫无疑问,原则是有优劣之分的,审查原则的目的是为了进化。无论是瑞?达利欧的生活原则还是工作原则,除了书中罗列的一系列具体原则外,更底层的还是“明确目标-找出问题-诊断问题-规划方案-执行方案”这一循环,在循环中不断进化。
得益于曾经的工作经历,PDCA戴明环一直深入我心,和瑞?达利欧底层逻辑几乎一致,再一次说明世界运行的底层原理还是相通的,一通百通。《基业长青》那本书里也说,企业的管理思想还是那一套,换个新名词,也还是那一套。当然了,这本书下次再推荐。
《原则》读书笔记2
最近读了《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我对新闻工作者身上的责任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读完这本书真实,独立,公众这三个词在我脑海中盘旋。
正如书中所言,希望得到真实信息是人的基本欲求,而新闻所追求的真实是一种操作性的或实用的真实。就像老师曾说过的"永远要保持怀疑的态度",对事件所呈现的真实,对被采访者所提供的信息,以及对已掌握的信息,都要时刻保持怀疑。但在我们追求真实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事情。因此我们应当把新闻真实理解为一个过程,或者说是一个目标。虽然难以把握但我们仍信奉它。
新闻工作者应当保持客观看待事物的态度,不受任何人或事的影响,独立于报道对象,并成为独立的权利监督者,要按良心行事。
新闻工作者要为公众服务。要对公众负责,更要学会如何吸引公众。要有产品意识,就像书中写的"新闻就是有目的地讲故事"要知道公众喜欢看什么,什么会吸引公众,要使"大事"接地气,与读者息息相关,同时也要保证报道的新闻全面均衡。
但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心,要提高新闻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做有道德的新闻人。但我想不管从事什么职业,良心都应当放在首位,当然新闻不仅有良心,但它绝对不能丢弃。不论是在采访过程中,还是在新闻写作中都应该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
《原则》读书笔记3
近日终于看完了这本刷爆朋友圈的书——《原则》。诗人告诉我们:“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而这本书,则是在告诉我们,为什么这种预言可以相信以及到底该怎么做。
一、《原则》是什么?
本书的作者瑞?达利欧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的创始人。桥水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1600亿美元,瑞?达利欧本人也被媒体称为投资界的史蒂夫?乔布斯。这种力挽狂澜、跌宕起伏的英雄传说,在资本市场其实并不罕见,为什么是瑞?达利欧做成了全球第一?答案还是在书中找吧。
这位传奇人士的书由三个部分组成:人生历程、生活原则和工作原则。他将自己的人生经验浓缩成五百多条标题,分享给世人。但这并不是一本“走向成功指南”。一如作者在书里反复强调的:“我的目的不是推销这些原则,而是与你分享在我4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吸取的宝贵经验。我的目标是让你认真思索,在很多情况下如何进行艰难取舍。在思考原则背后的取舍时,你就能得出自己的结论,究竟哪些原则最适合你。”非常有趣,一个符合普世价值观的成功者,将凝结自己智慧和人生经验的思考结果分享于众,却不会说,“这就是真理,听我的!”这个投资教父似乎没有当意见领袖的野心;他的野心更大,他说,要辅助他人发掘真相。福勒说:“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而不在乎真相”。
二、真相,百转千回
在看书过程中,我总是一直想到我的一个朋友。我们小到日常为人处事,大到时政热点新闻,都会讨论。我们可以说是互相帮助打造各自的原则指南。有一次,我们在旅游回程的车站候车室,由于对当时一个热点新闻聊得太过慷慨激昂,引得旁边一对老年夫妻也加入探讨。老两口拿着退休工资炒炒股,手拉手到处旅游,出发前买的股票,回家后涨了就卖、跌了就持有。最后聊得开心了,大爷还给我们推荐代码。最后我们谁也没有说服谁,却理解了对方的思考逻辑,开心挥手道别。
这也是《原则》这本书最令我喜欢的地方,达利欧没有说“跟我学你就能成功”。他说,“找到适合你的”。
在看似复杂的现实情境里:历史总会重演,不同事件背后发生的逻辑可能相同。在这些重复类似的事件中,不论是个人、企业还是社会,整体进化的脚步从未停止——这是作者揭示的真相。在踽踽独行的一路,从年少时见山是山,到现在见山有时不是山,追求意义和进步似乎是唯一能抚平焦虑的方法。因而,作者推崇这种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将复杂问题分类,读书笔记在这些原则的警醒下,做出理性思考并让决策更高效,避开走过的失败选择,最终实现人生快速的进化。投资教父在书里树立的感觉也是一副教父的形象,我仿佛看见他字里行间平静的隐藏代码在说:“不要纠结,要进化。”
世间的成功有各种定义,达成事业成就和拥有积极的人际关系,都是令人艳羡的成功。浪漫如艾米丽狄金森也说,“如果我能让一颗心免于破碎,我的一生就不算白活。”这些人生成就都很迷人,但最重要的是,想清楚自己要的是哪一种。
最后分享书里作者反复提倡的五步流程实现愿望法,希望大家都能实现求仁得仁、梦想成真的一生:“有明确目标;找到阻碍你实现这些目标的问题,并且不容忍;准确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规划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做一切必要的事来践行这些方案,实现成果。”
《原则》读书笔记4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及儿童教育专家。他怀着热爱祖国、振兴中华民族之志,以培养民族幼苗为己任,认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提出了“热爱儿童、了解儿童、尊重儿童”、“一切为儿童”。他一贯重视儿童和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并认为“对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小孩子,我们应当用很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使他们体德智三育都能从小好好学起。”经过长期的探讨实践,并提出了一套“活教育”的训育原则,体现了“活教育”理论的全新的教育观念。他把“活教育”训育原则作为实施“活教育”德育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基本原则,在孩子品德教育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读了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的教学原则》,深受启发。
一、“做”是教学的基本原则。
陈老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应特别强调儿童的“做”,所谓“做”也就是活动。在园里的一切活动,“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不仅要重视儿童的动手操作,同样重视儿童积极思想品质的培养,主张“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一切教学,不仅仅在做上打基础,也应当在思想上做工夫。”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思想就是动作,是一种内化的动作。
“好动”是儿童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没有一个儿童不好动,也没有一个儿童不喜欢自己做的,因为儿童的感觉与动作是连通的,他只要想到了或是接受了什么外来的刺激,就立刻要去做,因此,作为教师,要去了解和研究儿童好动的特点,不但不因儿童的正常活动,去责罚他,而且要给儿童充分的机会,使他多与事物、与人接触,以促使儿童身体、道德、智力的增进。“做”,也是儿童获得练习,培养兴趣,锻炼能力的好机会。陈鹤琴先生曾说:“儿童若自己动手,自己吃饭,可以得到肌肉运动的快感,嘴里也有着相当的滋味,即使汤勺拿不稳,饭菜装得不牢掉在桌上身上,但这是一种练习的好机会。”的确,不让儿童“做”,儿童就得不到练习的机会,任何事情也就学不会了。儿童做事,能够锻炼他们的能力。另外,丰富儿童直接感性经验成为幼儿园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儿童的操作活动即 “做”正是获得直接经验的最佳途径。我们教师不应用自己的头脑代替儿童去思想,剥夺他们思考的机会,是不利于发展儿童智力的。
二、活动性与主体性是紧密相连的。
儿童在陆地上学游泳,在教室里学煮饭,都是不能成功的,教师应当给儿童相当的机会,自己动手学习,不要把现成的结果灌输给学生。陈鹤琴先生指出了:“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的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的世界。”只有使儿童自己具体的和自发的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形成他们自己的假设,给予证实或否定。教师应当重视引导儿童自我发现的学习,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要注意突出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参与活动,做活动的主人,充分强调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教师要利用活教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原则。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这是陈鹤琴先生的`教育原则之一。实现“活教育”的重要手段,,就是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小孩子的知识是由经验得来的,所接触的环境愈广,所得的知识愈多。儿童生活在大自然、大社会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活的环境,对儿童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外界环境的刺激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读书笔记。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比其它年龄阶段更为重要,因为儿童最初是从环境中受到自发教育的。所以,教师要常带幼儿走出幼儿园,到工厂、街道、田间、野外去学习。大自然、大社会为儿童活动和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就要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中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可以变成很好的教材,很好的教具,比如:民歌、民谣、儿歌、故事等,许多都富有教育意义。有待于教师们做有心人,发挥想象力,随时发觉这种活教具、活教材。从尊重儿童的愿望、兴趣、要求等身心特点出发提出了替代教学法和暗示法。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游戏,那么幼儿园的教学应该游戏化,并增加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交往的机会。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求知欲,必须要做到陈老提出的教学方法。
四、积极鼓励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儿童喜欢受称赞,容易受暗示,所以对儿童消极的制裁不仅不能收到实效,而且会伤害到儿童的心灵。所以积极的鼓励、暗示是软性的教育,虽然比较难做,但收效很大。消极的制裁、命令是硬性的教育,很容易做,但它不彻底的、暂时的。积极的鼓励可以增加儿童学习的兴趣,促进儿童求知欲。积极鼓励对于培养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积极性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我们教师并要注意不要对有不良行为的儿童任意申斥、挖苦、单纯的禁止,甚至体罚。可见,“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的原则,对于儿童教育来说是很重要的。
陈老提倡“教师教教师”、“儿童教儿童”。我认为这样的相互学习,教者和被教者都会受益。同时可以看出这种教学相长的方式具有民主性的特点。任何教师,任何儿童随时都可能成为教者,又随时都可以成为被教者、学者。民主性是陈老“活教育”理论的一大特色,正是当代教育理论的一个趋势。
读了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教育原则》,觉得里面闪光的思想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让我对幼儿园教育有了新的思路、新的改观,并从中汲取了许多知识,促使我在教育理念上更上一层楼。我会秉着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坚持《活教育的教学原则》,完善自我,不断提高。
【《原则》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立春养生原则03-18
清明养生原则09-26
成功就业的原则02-19
职场政治10原则01-15
领导修炼八原则12-22
处事原则有哪些06-03
论文提纲重要原则11-18
创业应该坚持怎样的原则-俞敏洪的创业原则05-22
职场厚黑学的相关原则07-03
起诉离婚债务处理原则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