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读书笔记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好好学习》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好好学习》读书笔记1
整本书简单易读,很佩服作者把简单的道理能写一整本书,每一章节读起来还都觉得“是啊,很有道理啊”,当下还备受启发,想起来这就“道理我们都懂,可是就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因为经常忘,没执行,所以当你再次看到他时觉得说得很有道理,且好像都是我知道的事。
整本书在说什么?在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说“要从根本出发,从源头思考问题“,在说“吾日三省吾身”,在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总结规律应用解决问题呢?
首先是心态上:需要接纳新的观点,将80%的时间花在20%的主要问题上,仔细的想,想通了才是读懂了,对自己的行为和认知发生了变化,才是知识
其次,需要用更合理的假设代替不合理的假设,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自己的假设之中,只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实时,当用新的假设来面对时,兴许会有不一样的思路。
那么如何获得更合理的假设呢?—A面:复盘。
每日日记,一开始,可以记录下让自己自己开心的事和没处理好的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如果我没这么做会怎样?有没有更合适的方法?
这样从小事做起,深入突破,把生活中的作为书本上的案例,自己是作者,看会有怎样的分析呢?
进阶一点,可以设定目标,每天对比这个目前自己做得怎么样,有哪些需要优化的?对着目标会不断的有正反馈看到进步,也是自我催眠
那么如何获得更合理的假设呢?—B面:从感兴趣的,可信度高的基本规律着手,训练训练。
获得后如何应用呢?应该知晓运用的边界,系统性的思考问题。
提到的理论(一句话总结):
复利效应:一开始差距不大,后续每一次增长都很惊人。
概率论:概率思想。
黄金思维圈:最核心的,原点出发。
进化论:与时俱进的思想,变化。
二八法则:20%主要需要花费80%的资源。
安全空间:99个成功可能毁于一个失败,失败备份,对立面需求转机。
《好好学习》读书笔记2
一、记录
有句话叫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生动说明了记录的重要性。但是这里要澄清一个概念,我们现在说的记录并不是简单的将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而是要经过思考、整理,形成一个有组织的记录。在你的记录过程中,应该学会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比如,这件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我的目标是什么?达到了没有?为什么?还可以怎样改进?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这其实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哦~
二、定期回顾
这个技巧与前面提到的记录是一脉相承的。当你的记录积累越来越多,你就有了可供定期回顾的资源。回顾是一个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回顾过去能够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看到更多事件后面的本质。比如“吃亏是福”,当前看可能是不合算的,但是过一段时间,当你再回首,就会发现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
回顾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进行,比如每周回顾,每月回顾,每年回顾,多年回顾等等。短期回顾让你看到微观层面的问题,长期回顾则更能够直达事情的本质和根源。
已经介绍了两个技巧,这里插入一个软件推荐——印象笔记(为知笔记、有道云笔记等工具均可)。这些APP可以帮助你实时记录声音、图片、微信、文字等等,而且自带各种记录模板可供选择。所有数据随时随地汇聚一处,这简直是太棒了!
三、付费购买
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一点不缺少信息,缺少的`是高质量、有针对性的信息。通常这样的信息都是需要付费的。可能大部分人习惯了免费的午餐,愿意耗费大量时间去寻找免费资源,但是我们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宝贵的。要想在短时间内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源,不论是购买图书、网络资源、在线课程,付费将是未来的趋势。
总结一下
三个实用的技巧操作起来其实并不难,难就难在长期坚持。就我个人而言,虽然刚刚起步,但是正在从这三个技巧中逐渐获益。相信我,一旦你形成了类似这样的能力,它带来的长期收益一定比“技巧”要更多!
《好好学习》读书笔记3
说实话,“深度认知”这个词我以前真的没有听说过,我长久以来的感受就是:“知识我学会了,会用了就行了呗!”原来不是这样,要想让你的学习更有效,发挥的威力更大,你就要好好进行深度认知的学习。
1.“海量信息获取的时代,我们拼什么?”
你思考过这个问题吗?以前我没有想过,现在我每天都在琢磨!成甲从认知建构的角度做了三个阶段的划分:
第一阶段:认知数量构建认知优势。好像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是在告诉我们,知道的越多,就越有优势!但是这个阶段到了20xx年,发生了变化!
第二阶段:知识获取速度构建认知优势。新千年,互联网高速发展,知识的数量不再是问题,动动鼠标,还有什么是你查不到的?那么这个时候,快人一步的获取到知识就成为了构建优势的重要途径。但是不要忘记,世界是不断发展的……
第三阶段:知识深度构建认知优势。我们现在所处的正是这个阶段,而且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持续下去。当知识获取的数量和速度都不再受到限制,所有人接受的信息同质化会越来越严重,那么这个时候,谁思考的更深刻,谁就构建了自己的优势。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你再细细品味一下,改变自己命运的是知识的数量还是认知的深度?
2.如何提升认知深度?
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才算深度认知?举个例子,我们做数学应用题,比如行程问题,这里面是有公式的,你知道路程=速度*时间,很多问题就可以直接套公式计算。但是当题目没有直接把速度、时间告诉你的时候,不能套公式了,怎么办?我女儿在学到这个模块的时候,就会告诉我她不会,因为老师没有教过。但是作为成年人,我们知道可以通过给出的条件,绕几个弯先把速度或者时间求出来,然后再去解题。这里面就涉及到认知深度的问题,小朋友没有理解行程问题的底层含义,她只看到表面的那个公式,但是我们知道,所以类似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做出来。
那么你发现没有,深度认知有什么特点?它更关注具体现象后面的规律,而这个规律可以帮助你解决普遍的类似性问题。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
好好回忆一下,如果你的学习是不断掌握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那你是在提高“技术效率”;如果你的学习是在了解问题本质,读书笔记·了解解决问题的底层规律,那你就是在提升“认知效率”。打个比方,作为老师,我们是更重视“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现在,仔细回忆一下,是不是你一直在想办法提高“技术效率”,而忽略了更重要的“认知效率”?
说到这里,我想你已经明白了,学习底层规律和方法是提高认知深度的有效途径!
3.到底哪些知识值得学?
现在比较流行一个词:“跨界”。学习要跨界,这是学科融合;工作要跨界,这是能力锻炼。这是没有问题的,多元的社会需要跨界人才,但是我们要看到,跨界是结果,不是原因!想一想今天这个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竞争愈加激烈,你必须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对它认识得足够深刻,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优势。成甲在这里建议每个人学习三个级别的课程:
一是公共基础课程:比如时间管理、商务礼仪、沟通谈判等每天都要用到的执行能力。
二是专业必修课程:即在某个领域内能够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作为教师应该具备TPACK(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能力。
三是通用必修课程:即掌握通用知识,认识事物底层结构与规律的能力。也就是前面说的深度认知。
二八定律告诉我们:20%的知识决定80%的结果!你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深度学习上!
《好好学习》读书笔记4
今天因为看一个视频的时候,又提到了“复盘”这个词,所以就又把《好好学习》这本书找出来,读了读和“反思”有关的一个章节。
1.关于“重读”
这一阵,都会有意识地去重读一些书。以前,我总觉得读完了也就读完了,好像一个任务终于完成了,但现在的心态不是这样了。
读完了,只是彼时彼刻的一个动作。但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读完”,而是收获新知。我们在某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认知理解局限。同样一本书,同样一句话,不同的阶段读,收获自然也是不同的。
读完不是重点,读完,只是帮助你下一次重读的起点。尤其是那些经典的好书,值得在需要的时候重新去读。
2.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书中一个小标题,写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学习的本质是什么”,之前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怎样去回答。
看了书中的解释之后,觉得很有道理。“学习本质上是一个可以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因为我们的所有决策都是在自己的假设下做出的”。
由此,就引出了“复盘”。我们假设可以怎样怎样,但结果并没有怎样怎样。这中间有怎样的问题,下次我们可以怎样去回避等等。也可以把这个过程看作是不断调整修正的过程。
3.怎样去反思?
作者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出了三种练习“反思”的方式,
①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②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③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
书中说了这样一句话,“生活就是一本书,我们每天经历的事情,都是一个个埋藏着启发的案例,关键是我们必须有能力解读它”。我觉得,这大概就是“以小见大”的能力吧。
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一点,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失败,并不只是某一因素单纯作用的结果,它应该是各项因素的综合反映。
《好好学习》读书笔记5
说来惭愧,想写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已经很久了,一直拖到今天才开始动笔搞完。因为觉得需要好好用心梳理大写特写一番,潜意识里当个浩大的工程去做了。
一开始看到成甲先生的大名是在李笑来老师在其app上的大力推广,抱着好奇心看到成甲先生的个人简单介绍和著作内容。看到书的介绍中写的每个犀利的问题都击中自己学习时的一些问题,意识到这本书应该非常有价值,于是果断上网订购此书回来学习。
结果书一到手就发现有“毒”啊,打开后就根本停不下来。成甲先生对于学习的深入分析和思考,让人惊为天人,果然不负江湖盛名:全国最会学习的人之一。他对于读书方面的深入思考和知识管理的实践运用,让人感觉到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我十年书。故此,自己把此书认真看了三遍。不断思考总结和玩味体会。
首先书中让我觉得最打脸的内容是我以往读书也有多次陷入其所谓的“低水平勤奋陷阱”。自己这几年买书读书不少,却也遗忘不少。每天海量的信息充斥自己的世界,读过的书写过的笔记也无暇去回顾总结和反思。导致很多好书读完以后当时感觉是畅汗淋漓,却时间一久,发现自己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还是会犯书中提及到的一些问题,没有把理论有效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本以为是因为时间长了容易遗忘,需要把读书笔记多温故几遍,加强记忆。却被成甲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是因为那种阅读+划线/摘抄读书方法是把一本书拆分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读书就成了理解和记住这些孤立的知识点罢了。这不是我们大脑所擅长的行为,大脑的记忆,靠的是将信息和旧经验联系起来。
现在我明白了读书不在于读多少,而在于自己有没有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发现有效知识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于是,我也开始读书不再追求速度,而是刻意放慢速度,花时间去描述读书后受启发的内容,让读书的成效显现一种产生复利的效应。
然后我对成甲先生提出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深以为然:反思、以教为学和刻意练习。反思这块作者认为是提升学习认知能力方面最最重要和基础的技能。成甲甚至每天进行1-4小时的晨修反思。这点很厉害,很多时候人与人的差异就是认知水准和思维深度上的差异,要知道巴菲特先生那么大神级别的人物,也甚至每天花近一半的时间进行思考。反思我自己以往也有反思书写的习惯,但没有重视到要及时把每天经历的重要事情进行筛选总结,从中去收获启发有价值的东西。自己之前也会每次反思总结,也无形当中养成了成甲所说的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总结思考。以教为学这方面我记得以往看过一个科学理论,学生去听老师讲课,知识有效收获的比例大概是40%,课堂记笔记课后回顾巩固收获比例大概是60%,而自己把学到的内容讲给别人听,却有效收获至90%以上。可见以教为学的作用是多么强大。自己自打明白这个道理后,就着手一方面在公司里给自己的团队小伙伴们培训或分享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一方面不断写文章,不断将输入进行输出,这样子有效地整合梳理和深化了我自己学到过的知识,很是受益。刻意练习方面作者提出了关键词:心理表征。这个概念有点抽象,类似于现在说的元认知:即对思考的思考。这点是我以往没有意识到的。明白了这点以后,我也开始学着作者那样多站在优秀人士角度去思考,对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和思考,对自己有哪些启发。同时自己也开始在尝试构建属于自己的思考模型框架,不断提升认知能力和深入思考能力。
成甲先生还创造性地借用物理学的临界值概念创造临界知识理念,临界知识是指那些能够广泛、普遍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知识,诸如:复利效应、概率论、系统思考和二八法则等。然后作者对于一些临界知识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介绍和总结:复利效应、概率论、系统思考和二八法则等,并引导启发读者去构建属于自己的临界知识,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自己擅长的有天分的地方入手。我目前受到的启发有:要相信复利的效应,坚持写作、健身和自我成长的投资;要经常反问自己,最重要的20%的事是什么,该如何有效投入80%的精力和时间去收获,要每日反思总结,站在系统格局角度、逆向思维角度以及分版块各个层面顾及······
在此十分感谢感恩成甲先生,不吝分享其智慧和成长成果,自助助人,功德无量。
【《好好学习》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挫折读书笔记04-11
孝经读书笔记04-08
《孔乙己》读书笔记04-03
生命读书笔记04-03
《亡羊补牢》读书笔记04-02
《蝎子》读书笔记04-02
《珍珠》读书笔记03-31
《刺》读书笔记03-28
《宝石》读书笔记03-27
情书读书笔记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