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

时间:2021-04-30 08:21:23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浮生六记》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

  世界上,最完美的女子莫过于《芙蓉女儿诔》所言:“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然而,这个世界不可能是完美的,当然也就不会有完美的产物,所谓的十全十美,只是一个人所追求,所向往的罢了。

  大体而言,世间有两种女子,一种是初见时美貌惊人,风情万种,相处久了才发现艳而不丽,丽而不雅,泯然俗人矣;一种是初见时相貌平平,相处久了却发现举手投足皆有法度,一颦一笑正显风韵,值得一个人用一生去品读。她,无疑属于后者。

  她,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却具兰花的清新淡雅;她,没有桃花的美艳逼人,却具梅花的清纯彻骨。她,静默时,如一朵睡莲;行动处,似款款和风。她,垂泪时,梨花带雨;她,欢笑时,玉珠落盘。

  她,对自己,毫不宽恕;她,对别人,宽容大度。她,慕富贵,但不苛求;她,憎贫贱,但能接受。她,“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在生活窘困时依然有闲情雅趣,有浓情蜜意;她,“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在宽裕时不改淡雅如兰,虚怀若谷。

  她,可爱,既不因为美貌;她,可贵,也不因为贤良。她,血肉俱全,平淡中真情依依;她,笑泪兼有,简约处丹心昭昭。她,似清泉,给人以纯洁淡雅之情;她,如流水,让人有缠绵悱恻之意。她,恼而不怒,有似月闭微明;她,柔而不娇,恰如花开含笑。

  她,多情只为真情;她,大爱只因真爱。她,一个心照不宣的微笑,穿越彼此岁月的郁结;她,一次若有所思的凝眸,留给世间最美的侧影。她,轻如风,淡若云;她,柔似水,洁比玉。

  她,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她,脱俗,因而可遇而不可求;她,不凡,注定可望而不可即。人生本就如此,事事难为伤身伤心,事事顺遂又伤情伤意。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漂泊,遇到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2

  我最初读到浮生六记是在上海福州路上的一家古旧书店内,从一本上海世界书局三十年代出版的旧书中无意间浏览到的。那是在1978年的夏天,我刚参加了‘文革’后恢复的首次高考,所以虽然落榜,但古文基础已初具。因此,在一番夹生半熟地啃读后,我决定买下这本书。然而,当我设法凑足书资再次赶回到书店时,此书已被他人淘走。当时,我那种遗憾懊恼的感受可比高考失利。由此,可见我对浮生六记的喜爱之情。

  当我能够再次读到浮生六记,时间已是在1996年的晚秋了。这是一个由湖北辞书出版社在1995年出的版本,书名取为闲书四种,集中选入了明朝冒襄的‘影梅庵忆语’、清朝陈裴之的‘香畹楼忆语’、蒋坦的‘秋灯琐忆’以及沈复的‘浮生六记’,这几个名篇均是出自四位明清文人之手来追忆记叙家庭生活的精彩文章。而在此中,我格外赞赏的就是清代沈复所写的‘浮生六记’。

  可以说浮生六记是沈复用率真自然的文字,细腻生动地记录了自己的婚姻爱情与日常家庭生活、抒发自己对人生、对艺术、对自然、对传统习俗赋予独特见解的自叙传。他的文采很像与他差不多同时代的英国十八、十九世纪的随笔作家查理.兰姆那样的风格,文字质朴天成、毫无矫揉造作之语。读来倍感亲切,如同倾听自己的内心独白。

  坦率地说,我也不止一次地读过与沈复同时代的曹雪芹的红楼梦,并将红楼梦与浮生六记作比照。 相比之下,我觉得红楼梦似乎更适宜于让达官贵人、巨贾富商的家族去品读。在我看来,无论是林黛玉、贾宝玉,还是王熙凤、薛宝钗等等一系列人物的喜怒哀乐,都与我们普通百姓阶层存在着一种隔阂,毕竟我们不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与思想心境,因此,他们的一切演绎也就很难感动于我。而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所真实叙述的他与芸娘之间的夫妻恩爱之情、他俩间生离死别的催泪情景、以及刻画夫妇俩所难忘的闺房之情、交友之乐,与品味大自然和艺术品的审美之趣等等的细节,无一不让我为之激动和认同。

  浮生六记如有些学者所论述的那样,我也赞同前四记的艺术魅力‘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俞平伯评语)。而且,我还认为,沈复和芸娘都是属于普通百姓阶层的人物,因此,我们也应用同样普通人物的坦诚要求与质朴的文字来欣赏赞美这篇中国古代文化史中珍贵的作品与作品中栩栩如生的可爱人物。

  就说芸娘吧,她不愧为林语堂所赞美的‘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不是吗?当读了浮生六记 中的第一记‘闺房记乐’之后,有谁不会深深地喜爱上如此可爱的女性?我觉得有必要摘录一段散文诗般的文字如下;…七月望,俗谓鬼节,芸备小酌,拟邀月畅饮。夜忽阴云如晦,芸愀然曰:“妾能与君白头偕老,月轮当出。”余亦索然。但见隔岸萤光,明灭万点,梳织于柳堤蓼渚间。余与芸联句以遣闷怀,而两韵之后,逾联逾纵,想入非夷,随口乱道。芸已漱涎涕泪,笑倒余怀,不能成声矣。觉其鬃边茉莉浓香扑鼻,因拍其背,以他词解之曰:“想古人以茉莉形色如珠,故供助妆压鬓,不知此花必沾油头粉面之气,其香更可爱,所供佛手当退三舍矣。”芸乃止笑曰:“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无意间;莱莉是香中小人,故须借人之势,其香也如胁肩谄笑。”余曰:“卿何远君子而近小人?”芸曰:“我笑君子爱小人耳。”… 简洁的语句、新鲜生动的描述,沈复将这位天性聪颖活泼、知书达理、情意绵绵的可爱女性-芸娘,深深地刻画在每一个读过浮生六记的读者心中。芸娘,也永远地成了我心中的‘红粉知己’!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3

  《浮生六记》或许有我、有很多人想要的东西,特别是男人。芸娘不易做来,来世的事,会不会有人提前拒绝?这也没什么不好。

  一、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坦诚直爽,体恤关爱的夫妻真情。

  二、勤俭淳朴,善处忧患;布衣菜食,可乐终身的简朴生活。

  三、淡薄名利,与世无争;恬淡自适,知足常乐的旷达胸怀。

  四、逆境逢生,善解人意;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

  所谓情投意合,所谓举案齐眉,闺房里的旧事,果真如文字渲染中的美好?

  “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林语堂说芸娘是文学史上第一可爱的女人,也难怪有人对我说“芸娘不好当”。

  不好当,感染气息总是好的。人的一生,会遇见多少不期的人和事。比如某个人,起初对他的了解是空白的,如今,隔岸观火,只见得烟雾,近不得身。探多了,还被染指“好奇”。好奇有什么不好呢,又不是专为觅你隐私而去,不准,我也不会兴叹,懊恼、惆怅之后,不作罢又能如何?

  当时,遇见他,却是每日一点一点的收紧,又一点一点的诱惑,终成为其囊中之物。若是锦囊也罢,就怕是一塑料袋,毫无透气性,窒息而亡。亡也无畏惧,就是时间一长,不亡,大脑因缺氧,真真地成了整神经。

  这已然消磨掉的四十年华年,都积攒了些什么?都沉淀下了一些什么?

  那日的工作没有如期完成。好似学生交卷一般,不到最后一刻,绝不直面。读书、听音乐可以让人安静。前日下载的歌胡乱的,看来要重新来过。其实我的耳朵不能塞耳机,长时间的听音乐,听力已经严重不行了。电脑播放上班时间是要顾及的,只能委屈自己的耳朵。读书却是随时都可以的,心又焦着事情,也没读几个字进去。敲打键盘估计是最安全的,身边的同事已经习惯我敲打键盘都不来搅我,否则,会遭辣脾气。

  宝玉和黛玉在花树下读《西厢记》,两个人的相约,无声,其香也是久远的。斯人想必欢喜这样的性情。芸娘与君亦如此,读书议文忆事怀情。好景总是不长。好歹也有过。

  “与君不曾半日赋闲,纵然安排那样的时刻,想听君一席言,想与君谈古,君却移情别意,不予理睬我的缠绵。其实,女人的想念不全是肌肤之间的相亲,两情,默默,或言,或什么都不做,静下来的安逸,才是最宝贵的珍藏。”那日的日志,如今读来,依然动己心弦。

  被人忽视的细节,又或许是他人刻意湮灭的细节,只能说明我与君心未能息息相通。又如何的相惜,相亲,相爱呢?

  读六记作什么呢?囫囵留下的痕迹,惹得疑惑团团生。芸娘为何与君生离死别?死别是命运里的事情。生离,该是宿命了。世有才情的女子多是坎坷的命运,如此,我还是做个不读书不识字不作文的女人的好,平淡的肉身,至少苟且的时间长些。长些又有何为?心灵的枯萎和灵魂的走失,空留肉身,有何意?横竖左右,一个“难”,何以了得?

  芸娘是一切男人梦想的女人。也难怪君之前说那话了。我不是君梦想的女子,梦得太迟也没什么,就怕不曾梦过。也不会去刻意努力做芸娘式样的女子,我本是我,为了人,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也不是我的作为,君怕更是不喜欢的了。

  “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果真有这样的闲情,那真是只有人间桃源有。十丈红尘,哪许人心如此得闲。纵然半日,若真能放下世间事,与君同看花也不失来人世一遭。

  小闲情,小矫情的心致偶尔歇在眉间心上,如品茶般,万般赋闲之后方解其中味。何况,同与佳人往?不多,不多,时日不多也。

  沈复是一个喜小饮之人。诚然,梅花盒的发明尽显芸娘灵心巧手,只要动了情用了心,任何一个女人都可以对心爱的男人做出绝色的美味,腾出浪漫的氛围。

  我是喜花的。入冬以来,只有铜钱草还在努力地为我绿着。秋时采回来的野菊早已枯萎,花粉落在玻璃桌上,并不去擦,那是野香之骨呢。每每受夫责备,指责我不擦去,脏了桌子,我并不理会,一意孤行让那些黄色的花粉留在那里。再晚些日,我是要搬回水仙过冬的。再说,去年的风信子已经发芽了,春来,想必会开出紫色的花。养了三年的风信子,大蒜一样的,花谢之后留得蒜果,入冬之后植入土种,还是年年复活,春来开会。我的小闲情,不精致,这些许年一直在续着。

  芸娘收集断简残编。每日,我写闲字断章。不过,芸娘有君相佐。我是孤单一人的。

  芸对名利看得很淡,生活无论富足落魄,都从未鼓励沈复读书做官。这么地,我突然明白了那日君为何莫名的吼我了。君想做理想中人,无奈身在红尘中。但“理想”是关不住的,很幸运,我愿意做君“理想”的桑田。不晓得,我又多情了没有。

  “沈复何其有幸,娶了这样一位贤惠体贴又兰质蕙心的妻子。同样,陈芸也何其有幸,嫁给了沈复,从此拥有一位志趣相投又患难与共的丈夫。”

  于厮,我错过今生。余下的日子,也只能隔着江水、隔着屏幕相望。时间长了,还不晓得谁先厌了谁——君,终是不欢喜我接近你、探究你,好奇你的。

  芸娘之夫是真大夫。比起陆游和唐婉,我情愿不要那“红酥手”,纵然长年卧病,也要不离不弃。所谓相濡以沫,就是这个样子的吧。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4

  《浮生六记》这本书初为伍智红所推荐,是在聊《金瓶梅》时她说这本书据说也略有香艳文字,但当我打开这本书之后却被它感动到数次落泪。

  《浮生六记》为清代沈复所作。沈复字三白,苏州人,少时家境尚富足,后面没落,生活颇为贫苦,职业为幕僚,文人一枚。此书共分为6卷,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之所以将“闺房记乐”放在卷首,作者坦言是因《关雎》这首爱情诗为《诗经》第一篇,这也是我最为欣赏的一卷。

  沈复其妻名陈芸,他叫她“芸娘”,芸娘是大他十个月的表姐,长相娴静,性格温柔,且聪慧,刺绣之暇,渐通吟咏,少时便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佳句。两人从小感情就很好,新婚初期,沈复外出求学,心中却对妻子百般思念,老师看出他的心思后,数月之期便“出十题而遣余归”,他在这段求学期内也是度日如年。“居三月,如十年之隔”。一到家,两人相见,便将周围一切置之度外,双手紧握未通片语。正如秦观的《鹊桥仙》中所言:“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芸娘善烹饪、刺绣女工,也懂诗文,两人相伴时,是爱人也是知己,偶有言语互戏,为生活也增添了不少情趣。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芸娘有一次在沈复的建议下女扮男装,与他一起共逛庙会,因为女子出门不便恐惹非议,但没想到竟然真的无人识出,她无心将手搭在妇女肩上,让妇女怒火中烧,直到她脱帽说“我亦女子耳”,众人才转怒为欢。这一段读起来挺有意思的,电视剧中女扮男装是多么明显,我们常想那些人是有多瞎才看不出,而今看到这原来真有这种识不出的,感到震惊。

  还有一节生活片段是写夫妇两人搬到别处避暑,邻居是一对老夫妇,待人十分友善,两家人相处十分融洽,一起钓鱼观霞,吟诗作对,妇女温酒做饭,晚上月下对酌。附近种满了菊花,虽身着布衣,但心中不忘诗酒,生活充满诗意,好似一对神仙眷侣,令人羡慕不已。但这也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了,贫贱夫妻百事哀,生活的磨难终究还是将他们拆散。

  芸娘还曾给丈夫寻小妾,见憨园喜爱不已,只可惜后被人抢去,这导致芸娘染上血疾,最后也是因这个病去世。其实这一点我是有些不理解的,向这种神仙眷侣般的日子,心得有多大才能容下第三人来分享丈夫的爱啊,为丈夫寻小妾这种事,正宫娘娘都不会去做吧,正常人不都是怕丈夫寻小妾么,因憨园被别人抢去而生病去世,我觉得芸娘死得有点过分啊。

  两人虽然琴瑟和谐,但文人总风流,沈复外出游玩时也和朋友找妓女,一起饮酒赏景。沈复在提到这件事时,写到自己因不逼妓女吃酒,对她们总是温柔以待而受到妓女们的喜爱,那种待遇是多少有钱人都享受不到的而十分得意。晚上,沈复揽妓赏月,心中还想着要是芸娘也在此共享美景该多好。这也是我觉得沈复配不上芸娘的地方。我们中国有个很坏的传统,就是男人就该三妻四妾,女人就该忠贞不二,导致现在男性出轨人们都是劝女性隐忍,“男人么,这很正常的。”

  在《坎坷记愁》这一卷中,作者写到他生活的窘迫,人生百态。父子兄弟不和,友人背叛,妻死子夭,算是很悲惨了。也许跟自己当时的心情有关吧,看到这我好几次都湿了眼眶。芸娘死得很凄惨,两人生活贫苦,她躺在床上最后只留下“来生”二字,便香魂永逝。“当时是,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存心欲碎。”甚悲。

  而后写到儿子逢森、父亲都去世了,让我想到了余华的《活着》,沈复和富贵一样,并没有因亲人的相继离世就也想从人间解脱,当然他有过出家的念头,但女儿说他尚有亲人在世,不应如此。沈复确实没有消极度日,我们可以从卷六《养生记道》中看出,他还是想健康地活着。在这一卷中他提到了不少与现代健康养生相符的观点,如:“醉眠饱卧俱无益,渴饮饥餐尤戒多,食不欲粗并欲速,宁可少餐相继接。”“试听行坐不可久。”还有些虽是说健康,但也有人生哲理的:

  “今欲安心而却病,非将名利两字涤除净尽不可。”此为淡泊名利。

  “将啼饥者比,则得饱自乐;将号寒者比,则得暖者自乐;将劳役者比,则有限自乐;将疾病者比,则康健自乐;将祸患者比,则平安自乐;将死亡者比,则生存者自乐。’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人大言,我小语;人多烦,我少记;人悸怖,我不怒;淡然无为,神气自满,此长生之药。”此为遇事淡然处之,把心放宽。

  “闲时无事之人,整日不观书,则起居出入,身心无所栖泊,耳目无所安顿,势必心意颠倒,妄想生嗔,处逆境不乐,处顺境亦不乐也。”不读书心神无所寄托,容易想多,故杨绛先生说,你不快乐,是因为你想得太多,而读得太少。

  “无论何种处境之中,可以不必郁郁,须从郁郁之中,生出希望和快乐之精神。”英雄所见略同,实习的最后一节课我也跟学生说,不管你今天有多么不快乐,你总得找到快乐的入口,总要有那么点事让自己开心起来。可道理都懂,自己却做不到。

  还有关于读书的。“知强记之心,速欲之心,夸多斗靡之心都必须要剔除,如此方能与圣贤印对,是个纯乎天理之心。”

  沈复的这本《浮生六记》记录了自己的生平、生活、情感,很朴实,言语很清新,令人有感动之处,也有让我不太认可之处。明清时这种平淡清新的文字还是挺多的,日后要阅读张岱的作品,以及《浮生六记》的同类作品《项脊轩志》。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5

  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芸备小酌。准备邀月畅饮。晚上突然阴云弥漫昏暗了,芸担心地说:“妾如果能与君白头到老,月轮应当出来相伴才是。”我也觉得萧索起来。这时忽见隔岸萤光忽闪明灭千万点,穿梭于柳堤长满水草的水中小洲。我便与芸对联句以解心中郁闷。然而对了两韵之后,越联想越放纵,竟然想的离奇玄妙随口乱说起来。

  芸听了已经大笑地涕泪交加,倒在我的怀里不能成声了。这时,我突然觉得她鬓角茉莉花香扑鼻,因此我拍着她的背解释说:“想古人以茉莉花形色比作珍珠,所以可以插在头发上妆锦压鬓,岂不知此花必沾染油头粉面之气,其香味才更加可爱。连所供的佛手果香味也要退避三舍了!”芸即止住笑说:“佛手果乃香中君子,香味只在有意无意间;茉莉花只是香中小人,必须借人之势才能挥发,其香味也像勾肩搭背的献媚之笑呢”。

  我说:“那么你为何而远君子而近小人呢?”芸曰:“我笑君子也爱小人啊”正说话间,更漏已经三更了,渐渐地风扫云开,一轮圆月涌出。我们倆都很高兴,倚窗对酌。酒还没喝三杯,忽闻桥下轰然一声,好像有人落水了。就窗细看,波明月镜,不见有什么东西。只听见河滩有只鸭子急忙奔跑声。我知道沧浪亭畔本来就有淹死鬼的传说,害怕芸胆怯,就没敢说出来。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6

  《浮生六记》为清代沈复所著,为自传体散文,全书共分为六篇,文字优美、细腻,恬淡宁静,用语虽是古文,却也浅显易懂,是值得一读的美文。

  本文开篇是《闺房记乐》,记录了沈复和其妻子陈芸的日常生活。叙述以时间为轴,娓娓道来,将古时夫妻生活的点滴用笔墨描绘出一幅精美画卷展现于读者眼前,使人在繁华乱世之中也能感受到一二闲适之情。颇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的韵味。

  弘一大师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而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而沈三白和陈芸便是如此,没有轰轰烈烈,没有狗血剧情,有的只是止于唇齿、掩于岁月的深情。这种生活极富有诗情画意,看似"人人皆有,确为人人所无"。

  其中有篇写到其妻陈芸爱吃腐乳,沈复鄙夷不已,后在芸劝说下尝了一口,然后"真香",正是"余掩鼻咀嚼之,似觉脆美,开鼻再嚼,竟成异味,从此亦喜食。"看到此处,我也不禁莞尔一笑,沈复对生活中小事的描写,真是趣味横生。其情其景仿佛跨越了300年时间隔阂,重现于世人眼中。

  陈芸曾发愿:"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持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

  是的,布衣菜饭,可乐终身。夫妻二人最喜欢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乐趣,安度流年。我喜欢沈复文字里的恬淡如水,也喜欢那温暖的烟火气:守着一屋一院,一人一心,一茶一饭,远胜过看乱世红尘的万千风景。

  "余年一十三,随母归宁,两小无嫌"…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

  十三岁那年的夏天,还是少年的三白邂逅了表姐芸娘,自此情窦初开,一片光风霁月,发誓此生非芸娘不娶。

  三白和芸娘的爱是活生生的,是落实到红尘地面上的,是有情有义的温度,是宜室宜家的。

  "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拨钗沽酒,不动声色,良辰美景,不放轻过。"

  沈复向来好客,芸娘便准备好茶好酒好菜进行招待。有时缺酒钱,芸就拔钗沽酒,不露丝毫声色,良辰美景,不能辜负。

  "街头有鲍姓者,卖馄饨为业,以百钱雇其担街","是时风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

  那日,城外油菜花盛开,芸娘提议大家一起去城外赏花饮酒,还机智地雇佣卖馄钝的小贩,挑着炉火,跟大家一起去,好为大家温酒热饭。

  游人们看到这样一群人在尽情地吃喝,无不羡慕这奇妙的想法。喝到有些小醉,或坐或卧,或歌或啸。

  陈芸,会持家,精刺绣,善烹饪,有雅意,爱看山水,爱花草,爱书画,能吟咏诗歌,才思娟秀,能工善文,德贤兼备,有生活情趣。

  沈复叹其: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记得书中这样写道两个人不动声色的深情。七月初七,是民间乞巧的日子,芸娘也张罗了一番。三白就趁着佳节刻了两枚印章,上面写:"愿生生世世为夫妻。"他的那枚是阳刻,芸娘的是阴刻。每当两个人通信时,便用印章进行落款。

  每次读到这里,都被两个人的心思幽情所打动。我想,古人的很多情思是我们今人所无法企及的。一个人能细细体会并感知另一个人的美,亦能抚琴弹得一手好曲子,闻弦歌而知雅意。见花落泪,拂风有声,看得懂花光灯影。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每日忙碌的我们有多久没有手写一封信件了呢,对着一个科技的工具日夜旋转,万般话语只从嘴出而却未心入,泛滥的情话使人口躁唇干。习惯使用电脑打字的我们是否还能写出娟秀的字呢。这样彼此心心念念的小心意和诗意真是难以寻觅了吧。

  作家庆山说:"《浮生六记》这册薄薄的古人笔记里,引人心动的,不尽然是一对男女之间私自的情感。这样的生活,必然和当时的社会形态,和大众的价值观,和他们对待文化、自然、生命、欢乐的态度息息相通。越过两百年,且看今日的社会,谁还能具有这样的玩心,这样的旷达。灵魂的宴席早已结束,剩下虚妄和空洞的游戏。两百年后的爱情,也已失去彼此欣赏和玩味的从容心境,失却细腻的心思和克制的礼仪。"

  一生一世一双人,有人问你粥可温,有人与你立黄昏。古人的意趣及情思单纯美好,花下对酌,举杯邀月,有千年悠悠之思。抑或丝丝细雨撒落江面,江畔游人寥寥,山水青幽,触目皆是澄澈的静。

  当下时代熙熙攘攘,不见当年的风花与雪月,人群的喧嚣与热闹,但终究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打捞起来只是一片虚幻的影子。

  通读全书,可以发现,沈复是一个极具温度并且积极乐观的人,非热爱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其文透露着美,于细节之处展露生机。我想: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情趣,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人间不值得,一草一木皆失颜色;人间值得,一草一木皆具风致,单看观草观木之人心境如何了。

  《浮生六记》是可读性很强的一本书,其用语虽是古文,但因其以"情"字见长,故特别能够引发人的共鸣,生活中每件小事的描述不见刻意,而能轻松地让我们想到自己身上最近发生的事情,从而觉得通体舒畅、有所感悟。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7

  读完《浮生六记》,感觉像是无意间获得了一枚质量上乘的温凉好玉,放在手里细细摩挲、端详,熨帖踏实的触感便从掌心一直传达到心底。起初,将作者感情慢慢咀嚼,只觉得口齿缠绵生香,到后来竟也有了微苦的味道。方知,这部颠沛流离了两百年,而仍旧散发芬芳书香的珍贵记录,贵在沉重,贵在悲怆,贵在深情。

  谪仙人诗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本书作者沈复,出于此诗及自身经历的感慨,即落笔作文,取书名为“浮生六记”,分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与“养生记道”。其中的闺房记乐,道尽了沈复与妻陈芸间动人的爱情,以及难能可贵的知己一般的默契,让读者欢喜赞叹,暗自钦羡;而坎坷记愁,则诉说了作者生活的艰辛与苦涩,字里行间透出的无奈,更是让人不胜唏嘘。

  伊始,沈复用清丽温柔的笔墨,勾勒出了一个娇憨清秀的女子形象——“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这女子如此平凡,美得恰到好处,举手投足间尽是知书达理的落落大方;她又如此非凡,你的身影落在她水灵的双眸之中,顿觉清爽,仿佛感受到了一股温柔而坚定的力量。是了,她叫陈芸,是长他十月、会照顾人的好姊姊,他儿童伶俐,每每都亲亲热热唤她一声“淑姊”。时光不紧不慢地滑行,天公将她对他的好、他对她的情,悉数看在眼里,于是成全一桩美事,让她顺理成章地成了他的妻。从此,二人饮茶论诗,游山玩水,夫妻间的生活趣事,更是俯拾皆是。

  他是青衫磊落的书生,他邀她畅谈古今。她浅笑,抬首答:“杜(甫)诗锤炼精绝,李(白)诗潇洒落拓;与其学杜之深严,不如学李之活泼。”全然不是平时小女儿的忸怩姿态,而是自信地、坚定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他欢喜不已。

  他是疏朗好玩的夫君,他请她远出郊游。她巧扮男装,见外人便解释说是他的表弟,却哪里藏得住眉间的秀丽风姿?他暗叹,眼前一亮。

  他与友人于外观花,发愁饭菜冷热。她“灵机一动,从城中雇来馄饨担子,推来烹茶暖酒热饭。酒肴俱熟,坐地大嚼,各已陶然。”他的朋友由此对她赞不绝口:“非夫人之礼不及此!”他含笑,毫不谦虚地接纳,心道:“好一个秀外慧中的芸娘!”

  然而,这命中注定的好姻缘,却被早早地收回。芸娘素怀顽疾,加之沈复家境并不十分宽裕,夫妻二人生活得艰辛,却又因心思单纯而几次三番地被人欺侮。沈复的父亲铁石心肠不肯施援手,而芸娘向来不讨婆婆的喜欢,二人跌跌撞撞,终于无法改变这窘迫的境地。最终,陈芸因病逝世,将沈复留在这反复无常的冷漠人世,从此,悲欢都只能独自下咽。酒,只能自酌,身边没了那个脸色酡红的美好女子,周围的一切人事都成了难以忍受的寂寞。

  不禁怆然。

  这时候,便想起简嫃的话。“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读已死来句读。”似乎每一场催断人肠的生离,都只能以死别作为结束。生命脆弱如此,哪堪更别离?在历经沧桑之后,沈复浑浊的眼里,也生出了浮生若梦的辛酸悲苦,忆起当年与陈芸相知相伴的点点滴滴,悲伤一如一场暴烈的雨,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重重地、直直地砸进心里。自此,阴阳两隔,知交零落,黄昏里燃一封永远寄不出的家书,清明时节拥抱冰冷的墓碑聊以慰藉,仿佛灵魂已随她远去。而在梦里,她缓缓归来的倩影,对着他泣不成声。

  他惊觉:用情不胜深。

  原约定要踏遍祖国河山,而如今,人世间哪一条路,他都不能与她同行。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8

  清秋夜雨,灯影映窗红。看完了浮生六记也该写点什么很少看这种言情类的货色,但,我感动于沈复与陈芸的爱情。我赞慕着他们的平常生活的诗情画意,我倾心于他们的诚挚恩爱至逝世不渝,我仰望着他们毕生平常却心怀磊落,心无羁绊,超然脱于尘俗。

  《浮生六记》,分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崎岖记愁》,《浪游记快》,后两记疑是伪作《中山记历》和《摄生记逍》,这个我是百度来的。这是一本自传体散文集,四记交叉相联,所记所叙固然都是日常琐事,平铺直叙,然情真意切,一点不腼腆作态,更无学究之气,惟是灵秀冲淡,读来如一缕嫣然清风渐渐拂面。

  打开《闺房记趣》,沈三白刻画了一个清丽灵妙的女儿形象:“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这是他年少时初见陈芸的情景。那夜,芸给他吃自制的腌菜暖粥,吃的正香时,芸堂兄挤身而入,戏谑笑道:“我要吃粥你不给,本来是专门给你夫婿筹备的!”呵呵,当时沈陈二人就酡颜了。读此处我亦莞尔微笑,圆满姻缘一粥引之。

  尔后便是两人成亲,一段最幸福美妙的时间。我一遍遍地被他们的真爱打动着。他们的恋情并不惊天动地,也非旷世绝恋,更非千古名唱。我只是为他们最平凡最轻微的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而深深激动。

  夫妻饮茶谈诗论词,芸曰:“杜(甫)诗锻炼精绝,李(白)诗洒脱落拓;与其学杜之深严,不如学李之生动。”

  春景,三白欲携芸远出远足,芸巧扮男装,见人问则以表弟对之。呵呵,竟无人识辨。

  夏日,芸头戴茉莉花,三白戏谑说佛手为香之君子,茉莉为香之小人,何以亲小人而远君子,芸亦笑说:“我笑正人爱小人。”夫戏妻谑,笑俗为雅。

  读着读着,我忍不住爱慕沈三白,他有着那么美好高明的妻,更不由自主连声惊叹陈芸,芸于日常细琐之事,也处处流露着灵慧奇妙,体现着匠心专制,诗情画意。这是多么颖慧的可恶的女性啊!

  夫妻二人同亲戚扫墓山中,芸捡回一堆峦纹白石,拿回家,在宜兴长方盒中叠成一峰,若临水石矶状。自己着手种植白萍,石上植茑萝。到暮秋,岩间茑萝悬壁,水中白萍大放,好一幅“流水落花之间”,网络创富,却不见斧凿痕迹。

  三白小酌,不喜多菜。她用二寸白磁碟六只,自制“梅花盒”。启盒视之,如菜装於花瓣中,一盒六色,二三良知可随便取食,食完再添。

  书楼夏天太晒,芸用数根黑柱横竖搭错,旁边以旧布条裹缝。既可遮拦饰观,又不费钱。

  三白和朋友于外观花,发愁饭菜冷热。芸心血来潮,从城中雇来馄饨担子,推来烹茶暖酒热饭。酒肴俱熟,坐地大嚼,各已陶然。众曰:“非夫人之力不迭此!”大笑而散。

  瞧,好个秀外慧中的芸娘!她的聪慧贤淑说不尽啊!难怪林语堂先生竭力地夸奖陈芸,“集古今各代女子的贤达美德”,说她是“中国文学中最可恨的女人”。

  然而,我很奇异的是,这样一位见识高超,有自己独到审雅观的芸娘,却匆匆失去了夫家人的爱好。

  细读全书,方自明了。芸虽思维高超,却在处置人事方面,仍有欠缺。大家庭的弊害享誉中外,小夫妻的恩爱往往成为遭妒之由。沈家的家教礼节很严正的,父母,兄弟媳妇都住在一起。初始,芸娘处处胆大妄为,后来慢慢放松了,在公然场所也和三白并起并坐,当然就有人看不悦目,缓缓起了闲话。

  有一年,三白随父亲在外任职,沈父说芸能笔墨,就代沈母写信。后来家中有了些闲言,沈母以为芸写信不明白,就不让她写。沈父怒道:“想汝妇不屑代笔耳!”芸怕沈母不愉快,便不说明。

  三白在真州任职寄住时,弟弟启堂向街坊借钱,叫嫂子芸娘做担保。邻居索要,芸写信告知三白此事,启堂反而怪嫂子多事。沈父也误以为是芸自己借钱却诋毁小叔子,又拆信见信中称姑(沈母)为令堂,翁(沈父)为白叟,更是怒发冲冠,叱责芸大逆不道。芸怕伤启堂感情,竟不作解释。读到此处,我既是同情她,又不免要责备她,或者暗里称说“令堂”、“老人”便罢,于文字信中却切实不该。而对借钱之事不作解释,怕兄弟失和,想忍辱负重,我也不赞成,该解释的就要解释,何必左右顾盼。超然大度的芸娘,独在家事上气宇轩昂!可见封建家教之害人啊!

  三白是个识情重义的人,也正因如斯,反令本人陷入窘迫。他帮友人做保借钱,朋友却卷款而逃,不知所向。债户找上门来,扰攘终日。沈父大发雷霆:“我本衣冠之家,如何欠得君子之债!”此事难以释然,确实无可奈何。如此三五事,终于将三白跟芸娘一起遣出家门,借居于友人家萧爽楼。

  移居萧爽楼两年后,沈父又接他们回家。然而,家道逐步衰败,又加上纳妾憨园之事,芸禁受打击身材虚弱,家人腻烦,她不得不静静随友人去乡下调养。而这一去,她竟病愁难融,终客死他乡!读到《坎坷记愁》中,芸乘夜舟去乡下,与儿子逢森离别,逢森忽大哭叫:“吾母不归矣!”,后竟真成永别!那一幕,直叫人扼腕悲叹,惨然泪下!

  而憨园之事,是我最不可懂得的――芸娘居然要自动给三白纳妾!

  我真的不知道芸娘是怎么想的。岂非是太爱三白,于是尽其所爱以爱之?当她向三白提起纳妾事时,三白先是一脸茫然,而后极力反对。而芸居然兴冲冲地拉着三白跑去探视一个她看好的歌伎,名字叫憨园。重复推却不成,三白只好预备纳憨园妾。可是后来另一有钱势人将憨园纳走。芸痛悔不已,而姑翁尽责:“勾搭娼家,败坏门风!”

  唉,芸为三白纳妾实是杞人忧天,无聊之举,后人未必以为她这是慷慨宽容。何况,她与三白的情感深挚,志趣相投,而三白又不是富豪,个别的伎女懂什么才情风雅呢?

  憨园之事,让我联想到清朝《水云楼词集》作者蒋鹿潭与其妾黄婉君的爱情悲剧。黄婉君也是个歌伎,蒋年近五十时纳为妾,虽然家景贫苦,倒还算协调。惋惜后来蒋借钱未果,愁病交加,投水自残了,一帮诗人朋友也没放过婉君,以“清苦红杏出墙”为理由,逼她自杀徇夫。唉,看来,爱情须要物资基本,穷佳人难以企望完善的爱情。

  中国文坛里,有很多饥寒交迫的文人,如杜甫、柳永等等,则是这群寒士的头人。沈三白终生,坎坷太多。有段时光他甚至已到日暮途穷的状况,腰间挂着干饼,鞋湿泥泞,露宿野庙,到处借钱。而他在贫穷逆境中仍豁达乐观,忍无可忍,卑躬屈膝地看待生活,实是寒士中的佼佼者!

  不论是游幕经商,还是奔走忙碌时,他仍然兴冲冲地,在困顿中保持着乐天,经历了无数山水风光。过绍兴,游西湖,上寒山,阅徽州,登腾王阁,入广东,出函谷关。浪游之愉,不一乐乎!他意兴飞逸地绘画《噗山风木图十二册》,石湖看月弹琴吹笛,与友人指导山水,评议景色,激扬襟怀,于世人惊叹之风光盛处,苏醒地独出已见。

  我满怀惊喜地读着《浪纪行快》,心中一遍遍感慨着,看吧,只管生活崎岖多磨,这照旧是多怡然自得的浪游!古代人的生活是如许地寂寞枯燥,身在困顿中已是疲乏不堪,何可能如三白那般超脱,笑看苦难,不亦快哉!

  《浮生六记》文字如珠玉般干净雅致,无论是在安静的顺境,仍是身置坎坷逆境,我读出他们的艰难,也读出他们金石般的意志,更读出了他们高贵超拔的精神品德。

  芸娘对珠宝不在乎,往往大方送人,倒是对破书残画极爱护。收集残书卷为“断简残编”;收集书画破损为“弃余集赏”。读此处,深深叹服芸娘,不爱红妆,只一心爱护文艺,寻求着更高的精神境界。

  拮据陋室,仍旧有着淡泊幽闲,在最平常的柴米油盐中,营造“夜半涛声听烹茶”的小情趣。连一块臭豆腐,竟然也吃出至情至性,便是一种深沉的文明了。经由这种文化的熏陶,连苦难和沧桑都会显出温和的漂亮。只是这种文化,咱们简直已难企及。

  于清贫生涯中,始终坚持陶然其乐之心;于喧嚣尘世中,始终不失开朗安静之心。

  “乡下七月,与芸于柳荫下垂钓。购菊花植遍,玄月花开,陶然其乐。芸喜曰:‘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认为诗酒之需。平民菜饭可乐毕生,不用作远游计也。’”看他的文字,晓得他是真正脱却了名缰利锁的人,记乐记趣真能见到乐从何来,趣由何出。夫妇二人把心力精力悉数放在天然万物、山籁林泉与及对对方兰心慧性、解颐妙语的挖掘上,反而不在意现什物质生活的享受。

  “七月七日永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富丽爱情离我们一般人太遥远,我们只有遥望羡叹。而三白与芸娘的爱情却如此活跃逼真地让我眼眶潮湿。他们对生活的酷爱,对幸福的解悟,于何时何地,都那么污浊晶莹。俞平伯先生说:“《浮生六记》像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的色彩,只见精微,不见制造的痕迹。”沈三白冲淡灵动的文字,娓娓道来人生之趣、乐、愁、快,于最平常的生活中,解悟了平凡幸福的真昧。

  宁静以至远,恬淡以明志。千年来,有多少人可如此?而三白与芸娘,真正到达了如此境界!

  我想,在这尘烟嚣张的俗世之中,依窗点灯,跟着沈三白明澈的书香字迹,去发明点点滴滴的平常幸福,于热烈场中忽开冷眼,于崎岖愁境中恍然大悟,也是一种禅意呢。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9

  《浮生六记》一书大约称得上是玛丽苏小说了,一幕幕都美好细致到像是虚构出来的岁月静好,然而,它都是真的……

  我小时候曾花过很长的时间思考,古代的人都是怎么生活的。没有网络,没有电,世界不大,劳动力少,要干的活多,那除了不停干活便是寒窗苦读,我那么想便得出了结论——古人过得很无聊。而《浮生六记》读下来,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大错误,只要有心,完全可以把日子过成诗。只要有心。也许只顾享受人生算是一种自私,因为现在人们约定俗成,作为收到恩惠的人,我们要报养父母,善待子女,这点没错,但是何必为了积累大量财富而将自己变成一个赚钱机器呢。日子不需要每天轰轰烈烈,只要在平淡中有一丝情趣便是莫大的'幸福了。至于怎样算是平淡,因人而异,有人日花斗金才算是一种平淡哩,而那时他们为自己奋斗时也会获得快乐。

  沈复和陈芸可以说是古时夫妻里的奇葩了,正是这点与众不同给了记录他们生活的《浮生六记》闪光点。复和芸的爱情,坚贞浓烈,十分浪漫,即便放到更为开放的现代,他们都是独特的,这是他们的超前点。我想他们的爱情独特大约得益于沈复的不羁洒脱和芸的保守聪颖知进退,两人缺一不可,否则这样的恋爱便谈不成,否则他们就没有这般的情义深重。

  另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他们的脑洞。巧妙利用身边的平凡事物做出诗意的生活——就和他们的性子一样。沈复提及的插花之法看得我是跃跃欲试,不禁感慨,怎么会有这般精致的人,普普通通的家庭插花也能弄得很有意境很有仪式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于是乎通读下来,书边的空白区便被我密密麻麻填上了这样的批注:“妙哉”“天啊”“nice”。复和芸两人真真是活得开朗有趣了,那许多的前卫思想,难怪有人评到:“并不能用有趣、精致、伤感简单概括这本小书之所以入得经典行列约是手边有此一册,便真如有一妙友相伴。”是了,我每每会发出“知音啊”的赞叹原因便是如此了,沈复的文笔并不如大师般有许多讲究,就像两个朋友间互相交流,平淡叙述,讲些生活的小细节,讲历史洪流宇宙世界中根本看不到的小细节,这是幸福。

  《浮生六记》合该六记现仅余四记,读来觉其似一画卷,一幅市井画卷,没什么国仇家恨,就是日记一般的流水账,而正因如此,它才回味无穷,打动人的是日常里的柴米油盐。现在有很多小说早就失了味,为了吸引读者尽取些超脱现实的材料,这与神话有何异呢。

  就是可惜,复和芸的舒服日子没过多久,后来他们便是在苦中作乐了。坏人很多,但心地真诚善良的亦不少。综上看来,生活其实古往今来差不多,过成怎样由自己说了算,无关钱财,只关于心。

  命理万化,虚诞与否仅由己。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0

  断断续续半个月,算是看完了《浮生六记》前四卷。后两卷因为不是三白原笔,只略翻几页,发现其文字确实与三白风格不尽相像,便没了阅读的兴趣。

  追究起看这本书的原因,是一个朋友的朋友圈封面是《浮生六记》里的一段话。可前四章看完,也没看到那段话,上网查过,才知那段话是第六卷里的。即使翻遍书本,再细细默读,却很难再回到像我第一眼看到这段话时的感觉。

  我必须得承认,其中所涉及的许多情感,我是没有经历过的,可偏偏 【卷三 - 坎坷记愁】中芸娘与沈家矛盾那段看得我心情跌宕不止。读这本书时,恰是我思乡情绪最浓的时候,看书的时候,总会不觉把自己代入,读到情意浓处,我的双眼也因泪水而越加模糊。

  称寝人影瘦,霜染菊花肥

  志趣相同者不谋而合,说的就是他们夫妇俩吧。不管是在沧浪亭畔故居,还是借宿友人萧爽楼,都少不了讨文论字赋酒令,三白玩花弄草时,俩人情趣亦十分相投,羡煞旁人,我也因此越来越喜欢芸娘。芸娘撒手人寰的时候,我想到《水调歌头》中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

  起初我十分抵触看带译文的版本,真正看过后,更觉得是没有存在的必要。文言文本身就给人一种朦胧羞涩,若隐若现的感觉,所营造的气氛是现今白话文无可比拟的。我所看的版本译文是难的照搬不译,简单的反而翻译出来。乍看之下是圈钱的,可当细心品读下去才发现,一些难懂的句子是作者内心感受的直白,因为不翻译,所以才会迫使你停下来思考作者要表达什么。

  忆妾唱随二十三年,蒙君错爱,百凡体恤,不以顽劣见弃。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布衣暖,饭菜饱,一室雍雍,悠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神仙几世才能修到,我辈何人,敢望神仙耶?强而求之,至干造物之忌,既有情魔之扰。总因君太多情,妾生薄命耳!

  这类书,向来不适合现代人的快速阅读习惯,如果买来只是读过译文,那完全没有买的必要。而稍有点语文功底的人,也不必像我一样骄傲自大,因为译文为你提供了不同的翻译思路。

  三、

  看书确实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的。

  余凡喜事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即论诗品画,莫不存人珍我弃,人弃我取之意,故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而自以为妙者。

  我喜欢早上的宿舍,舍友还在睡觉,校园广播还没响起,周围一切只有我的呼吸声,那时候读书时间过得好慢,可惜我没有毅力在这寒冬早起;我喜欢中午的图书馆,那时只有寥寥几人,可以随便找个偏僻的角落静静地看书。但在那觉得总有人看我似的,我浑身不自觉;

  下午,哪里都很热闹,教室或许是最安静的地方,但和食堂一样,我不愿在最冷清的时候去那;晚上,我哪也去不了,宿舍也无法总是给我我想要的安静,我经常什么都做不下去。这本书,就是在这断断续续的时间里读完的。

  没有完全读懂的书会留遗憾,所以要读第二次第三次。而有些经历没有经历过,就算读再多遍,也只是醒悟原来这种感觉是可以这样形容的,而依旧不懂这种感觉是怎样的。如果强求不得,就等若干年后再读过吧。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1

  《浮生六记》中,有一个人不容忽视,那就是芸娘的丈夫,本书作者沈复。

  他的这本自传体散文集,读起来真实自然,清逸脱俗。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一份他对爱妻的深深怀念与依依不舍。每一句话虽看似漫不经心,却实属匠心独运,浑然天成。

  徜徉于这样的文字里,仿佛陶醉于鸟语花香的清晨,空气里满溢着淡淡的幽香与清新,令人神清气爽、心情怡然。又如漫步于软软的沙滩,和着习习的海风,阵阵的涛声,尘世的所有痛苦纠缠皆烟消云散,转眼无踪。

  观其人,定是风流潇洒,落拓不羁,重情重义,淡泊随性。其一生,犹如闲云野鹤,天马行空,自在逍遥。

  芸娘,本一个普通的贫寒之女,遇见他,生命从此便不再苍白无华,孤寂落寞,而是风生水起,多姿多彩;遇见他,她活成一株香气馥郁的玫瑰,只此一生,都为他释放她的芬芳与活力。

  即使,仅仅二十三载,也终究成全了一个女人心中最美的青春与爱情。她,因他而美丽,更因他而可爱!

  走近《浮生六记》,走近沈复,让我们一起聆听他的陈年往事与切切深情…

  那年他青涩,她纯真。

  闻听她的美丽与颖慧,他的心中便深深印下她的名字——芸娘。

  初见,伊人 “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 , 从此,心有所属,非她不娶!

  青梅竹马的日子,云淡风轻,情意融融。忘不了,她的心灵手巧,一双精美别致的绣鞋,无不透射她的巧思与独特。一粥之赠,暖意萦怀,令他再也无法忘记她的温柔与善良。

  或许,当时他会在心中默默承诺:将用全部的生命,爱她,护她,不离不弃!

  那年,他迎娶,她出嫁。

  她粉面桃花,默默静坐。他挽起她温润的手,深情凝视;她含羞低首,不敢对望。那一刻,一种情愫慢慢滋长,牵动两颗爱慕的心。

  婚后,她中规中矩,对他谦恭有礼。而他,言语调侃间,皆是为逗她开心。慢慢的,她不再胆怯,不再沉默,她开始玩笑,开始滔滔不绝,与他谈诗论赋,与他把酒言欢。

  他是光,是水,是沃土,为她生命注入最基本的养分与滋润。如果,没了他,她定会花颜失色,早早枯萎凋零,化为一粒微尘,终归于沉寂。

  于是,她期盼朝朝暮暮,与之相伴。一枚印章,刻上“愿生生世世为夫妇”;一幅月老图,早晚祈祷,愿来生再续前缘!此情此心,天地可鉴!有了他,她终于美丽绽放!有了他,她活出真正的自我!

  那年,他搜寻名胜,她如影随形。

  沧浪亭旁,赏月观花,吟诗作赋;夜观花照,女扮男装,尽显风流;太湖池畔,三人对饮,人生几何?山野闲居,种菊垂钓,其情怡然。生命里,有了他,她不再孤寂。

  她是女人,很多时候,须操持家务,照顾老少。即使不能随行,他所到之处,所见所感,都会与她一一详述,一一分享。皆因为,他的眼里,都是她的身影。即使偶尔分离,也不会阻隔彼此牵挂的心。

  那年,他赋闲在家,她相依相伴。

  插花叠石,吟诗作画;赌书泼茶,红袖添香。 他细心指点,她心领神会。他以文会友,她以钗当酒。他直爽坦诚,她豪气云天。

  他的爱,把她点化成金。他的温情,如春风化雨,将她点点润泽,盛开成她自己的模样。

  他贫困潦倒,她从未抱怨。即使粗茶淡饭,也甘之如饴;即使命运多舛,也心甘情愿。只因为,这里有他。就算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心心念念的,还是他的生计冷暖。

  人生中,多少悲欢离合,多少前尘往事,都在爱人离去的那一刻,戛然而止。

  那一夜,他不舍,痴痴守候,等着与她的魂魄相聚。只可惜,天人永隔,终不如人愿。

  他,没了她,就真的丢了自己。从此,浪迹天涯,如缥缈孤鸿,形单影只。

  他曾放纵过,只因为那个人太像她。然而,他不会再爱上任何人。他的心,早已追随她的魂魄,一路走远!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浮生六记》读后感精选15篇04-17

挫折读书笔记04-11

孝经读书笔记04-08

《孔乙己》读书笔记04-03

生命读书笔记04-03

《亡羊补牢》读书笔记04-02

《蝎子》读书笔记04-02

《珍珠》读书笔记03-31

《刺》读书笔记03-28

《宝石》读书笔记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