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对联的种类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对联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你所见过的对联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对联的种类,欢迎阅读与收藏。
对联的种类1
什么是对联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别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对联典故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对联的发展阶段
1、对偶阶段
2、骈偶阶段
3、律偶阶段
对联的种类
按用途
1、通用联——春联,例如;''堂绕紫气臻福禄,庭盈春光添寿禧''
2、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3、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4、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
5、挽联:哀悼死者用。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6、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8、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旅店)
9、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按字数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
按修辞技巧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按联语来源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古代著名对联
1、寂寞寒窗空守寡
俊俏佳人伴伶仃
2、独立小桥人影不流河水去
孤眠旅馆梦魂曾逐故乡来
3、红面关 黑面张 白面子龙 面面护着刘先生
奸心曹 雄心瑜 阴心董卓 心心夺取汉江山
4、调琴调新调调调调来调调妙
种花种好种种种种成种种香
5、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
长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流
6、绿水本无忧, 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 为雪白头
7、烟锁池塘柳(至今仍是绝对)
8、我俄人,骑奇马,张长弓,单戈成战,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尔人你,伪为人,裘求衣,合手即拿,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在边
9、鸡犬过霜桥 一路梅花竹叶
燕莺穿绣幕 半窗玉剪金枝
10、人说之人 被人说之人说 人人被说 不如不说
官管之管 被官管之管管 管管被管 不如不管
11、冰冻兵船 兵打冰 冰开兵出
尼姑泥鞋 尼洗泥 泥落尼归
12、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13、游西湖 提锡壶 锡壶掉西湖 惜乎锡湖
过南平 卖蓝瓶 蓝瓶得南平 难得蓝瓶
14、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15、烟沿艳檐烟燕眼
雾捂鸟屋雾物无
16、水有虫则浊,水有鱼则渔,水水水,江河湖淼淼。
木之下为本,木之上为末,木木木,松柏樟森森。
17、少水沙即现
是土堤方成
18、蚕为天下虫
鸿是江边鸟
19、乔女自然娇 深恶胭脂胶肖脸
止戈才是武 何劳铜铁铸镖锋
20、寸土为寺,寺旁言诗, 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双木为林,林下示禁, 禁云:斧斤以时入山。
对联的种类2
一、什么是对联。
对联是中国文化中的特有现象,对联又称“对子”、“楹联”、“楹帖”,是对偶的语句。对联是指用字数相等,对仗工整的文字组成的、意义关联而又书写在其它实用物上的两个句子,一个上联,一个下联。
一般构思巧妙,形式多样,既可抒情写意,绘景叙事,也可贺喜、庆功或题于亭榭楼台、庙宇碑祠、客厅书斋。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文体形式,是集书法、文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对联具有鲜明的阶级和时代特征,其内容往往是有很强的针对性,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样的对联基本是一定的。同时由于对联本身含有美的'属性,所以人们也可将其作为艺术品来欣赏和回味。
我国对联的历史悠久,是传统的实用文体。从古至今,无论是个人家庭或机关单位,每逢喜庆日子或重大节日,都有写对联的习惯。词堂庙宇,名山大川,旅游胜地也雕刻悬挂,张贴不少对联。
对联专题
二、对联写作格式
(1)上联和下联必须字数相等,句法相似,才能对得起来。它有四字对,五字对,六字对,七字对,最多有几百个字的对子。
(2)上下对联要对仗。
古人讲对仗的花样很多,什么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等等。如“天”对“地”就是实字对,“无情”对“有意”就是虚字对。还有什么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数字对数字等。
我们现在做对联可以学习古人的对仗技巧,但不要过于受它的约束,甚至为了将就字数与对仗,硬把词语拆开或生造词语。
(3)做对联要讲究的和谐,每个字的读音高低不同,就有了平仄声的差别。
旧社会做对联很讲究这个平仄声,如果上联声调是“仄仄平平仄平”,下联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这个平仄学起来很麻烦,我们现在做对联不必过多讲究这一套,只要做到声调和谐、读起来顺口、响亮、易懂,就可以了。
对联除了上下联以外,还有横联。横联就是贴在两个对联中间上面的,一般是四个字的。它的作用是把上下联的中心思想概括出来。如果横联与上下联联系不紧或无关,就不好了。这是有的写对联的人不懂横联的作用造成的。
三、对联的种类
按照不同的划分方法,可以将对联分为不同的类型。
对联的种类3
(一)按使用的范围分
对联从使用范围上划分,可分为应用联和装饰类两大类。这里装饰联主要指用于美化环境的对联,如装饰亭台、楼阁、名胜古迹的对联;装饰书房卧室、名画宝砚的对联等。装饰联一般富有哲理,回味无穷。
应用联是指有较强针对性的对联。它可以再分为专用于庆祝春节的春联,用于某一具体事项的对联如挽联、寿联、婚联、喜联、行业联等。还可分为人们在各种交往中所用的交际。总之从时间、空间的使用范围看,对联的分法如下表所示:
1、实用联——春联
2、专用联——挽联,寿联,婚联,喜联,行业联,座右铭联等
3、交际联——赠联,题答联
2、装饰联
(二)按写作方法和上下联的关系分
按上下联在内容上的关系分,对联可分为三种,即正对,反对,流水对三种。
1、正对
指对联上下两联的内容相关或相似,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大致相同的道理。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一派春光明四海,万枝桃李艳三江。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夫妇共谱劳动曲,男女同讴致富歌。
2、反对
指上下联内容相反,对比鲜明,这种对联往往从正反两面来说明同一个问题,在对比中突出表达效果。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幸铸佞臣。
莫忘当年创业苦,春看今朝生活甜。
又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铺张浪费损家害国,勤俭节约积少成多。
3、流水对
也叫串对,指一个意思分两句说,两句合起来是一个整体,上下联有承接假设、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如:
江河无止终而为海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又如:
但使人家有遗爱
曾将诗句结风流
(三)从形式字数上分
以对联的字数来划分的话,对联可分为四字联、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八字联、九字联、几十字联、几百字的长联等。如:
昼夜不舍;天地同流。——太原番祠难老泉联
峭石千重立,藤萝百道开。——五台山望海峡联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杭州飞来峰,董其昌联
漓江酒绿招凉去,常侍诗清赏雨来。——桂林叠彩山“元常侍清赏处”
红花并蒂同朝阳比艳;紫燕同飞向浩宇高歌。——婚联
君不见为人百岁谁不死;意难平行世一时志未酬。——挽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对联发展起源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一说起源于桃符。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历史探源
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这种语言文字的平行对称,与哲学中所谓“太极生两仪”。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的阴阳两半,在思维本质上极为相通。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楹联的哲学渊源及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阴阳二元观念。阴阳二元论,是古代中国人世界观的基础。以阴阳二元观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国人思维方法。
这种阴阳二元的思想观念渊源甚远,《易经》中的卦象符号,即由阴阳两爻组成,《易传》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也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42章。)荀子则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合而变化起。”(《荀子·礼论》)《黄老帛书》则称:“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阴有阳。”这种阴阳观念,不仅是一种抽象概念,而且广泛地浸润到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认识和解释中。
《周易·序卦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仪有所措。”《易传》中,分别以各种具体事物象征阴阳二爻。阴代表坤、地、女、妇、子、臣、腹、下、北、风、水、泽、花、黑白、柔顺等;与此相对应,阳则代表乾、天、男、夫、父、君、首、上、南、雷、火、山、果、赤黄、刚健等。
这种无所不在的阴阳观念,深入到了中华民族的潜意识之中,从而成为一种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而阴阳观念表现在民族心理上,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以“两”、“对”的形式特征出现的事物的执着和迷恋。对联格式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语言寻根
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即一个音节对应一个音节。在英语中,单词“car”与“jeep”在数量上是相等的,但音节不相等。而汉语“卡车”与“吉普”,数量相等又音节相等。汉语之所以能实现“音节”相等,是因为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的语言。音节、语素、文字三位一体。
汉语每个音节独立性强,都有确定的长度和音调,音调古有平、上、去、入四声,今有阳平、阴平、上声、去声四声,皆分平仄两大类。平对仄即谓相拗。这样,汉语的语素与语素之间(即字与字之间)就能建立起字数相等、平仄相谐的对仗关系。而英语中,即使事物的名称、概念能够相对,单词的数量和词性能够相对,两个句子的句式能够相对,但其音节长短不一,独立性弱,可自由拼读,又无声调,故无法相对。
楹联大多数是写成文字,并且很多时候还要书写、悬挂或镌刻在其它建筑物或器物上。因此,楹联对仗的第二层即是所谓文字相对。文字相对意味着楹联不仅是语言艺术,又是装饰艺术。作为装饰艺术的一副楹联,要求整齐对称,给人一种和谐对称之美。汉字又恰好具备实现整齐对称的条件,它是以个体方块形式而存在的,方方正正,整整齐齐,在书写中各自占有相等的空间位置。它具有可读性,又具可视性。其方块构形,既有美学的原则,又包含着力学的要求。它无论是横写与竖排,都能显得疏密有致,整齐美观。而英文呢,它是拼音文字,每个单词长短不一,只表音,不表义,更无可视性,只能横排,不能竖排,无法从形体上实现真正的对称。下面试举两个意思相同的中英文对偶句进行比较,以进一步说明为何只有汉语才有真正的对仗,而英文和其他拼音文字则不能。
特征
独特性和普遍性
人们普遍认为楹联是中国最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楹联可称之为“二元结构”文体。一副标准的对联,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所组成,前一部分称为“上联”,又叫“出句”、“对头”、“对公”;后一部分称为“下联”,又叫“对句”、“对尾”、“对母”。两部分成双成对。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只能算是半副对联。当然,许多对联,特别是书写悬挂的对联,除了上联、下联外,还有横批。横批在这种是对联中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是对全联带有总结性、画龙点睛或与对联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个字,也有两个字、三个字、五个字或七个字的。
从语言上看,楹联的语言既不是韵文语言,又不是散文语言,而是一种追求对仗和富有性的特殊语言。楹联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方式,完全取决于汉语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质。这种“语言——结构”的独特性使得楹联创作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迥异于其它文学形式。同样的客观对象和内容,楹样总是设法从两个方面、两个角度去观察和描述事物,并且努力把语言“整形”规范到二元的对称结构之中去。
寄生性和包容性
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哪一样中又没有工整的对偶句呢?但反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
实用性和艺术性
如前所述,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记载;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饭,谈起他一个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恨无下句。王琪应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大喜,于是把这个绝妙对句写进了《浣溪沙》一词。杨慎称这个对句“二语工丽,天然奇偶”。这就是对联的艺术魅力。
楹联的艺术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先生一副对联来概括: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通俗性和高雅性
人们常说对联雅俗共赏,这丝毫不假。试想,还有那一种文学形式,象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呢?这种奇妙的合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在于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诚如前所述,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像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对联。但其他文学则未必然。
诗尚典雅蕴藉,如“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之类,只能称之为“打油诗”。一般人是不敢问津诗词的,怕写成打油诗。而楹联,至若逢年过节,家家写之,户户贴之,实为文学中之最通俗者。但是,楹联俗而能雅,而且是大雅。楹联固规则简单,形式纯粹,但其对道、联艺,却博大精深,没有止境。短小隽永者,一语天然,非俗手能为;长篇巨制者则更是铺锦列绣,千汇万状,如同史诗,非大手笔不能作。那些优秀的风景名胜联,辉映山川古迹,永放异彩;那些著名的哲理格言联,传播四海,流芳百世;那些仁人志士的言志联,慷慨磊落,光耀千秋,岂非大雅乎?
严肃性
一般来说,文学和艺术是严肃的,人们反对文学、语言的那种不严肃的创作态度。但对于楹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楹联有严肃性创作,也有性的。比如,开办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的浙江平阳“益智高等女学校”门联“德张民智开明范;学领女权炳耀风”,其风格是高雅而严肃的。清末有个叫赵藩的人,在成都武侯祠题了一联。此联就属于严肃性的。联云: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副楹联既概括了诸葛亮用兵四川的特点,又总览了诸葛亮治理四川的策略,借此提出自己关于正反、宽严、和战、文武诸方面的政见,极富哲理,蕴含深刻的辩证法,发人深思。和历史任何优秀的哲理诗相比,它都毫不示弱。此联问世以来,好评如潮。人们“看中”的,正是此联深刻性和严肃性。毛泽东1958年参观武侯祠时,对此联看得很细,予以高度评价。
对联的种类4
1. 平仄对联:这种对联根据平仄声调来配对,平平配平平,仄仄配仄仄。例如:“白云深处见青山,夜雨微茫闻石滩。”
2. 绕口令对联:这种对联一般都是用很多的同音字组成,用来考验人们的口语能力。例如:“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3. 偶联:这种对联每个句子都是独立的,没有直接联系。例如:“银花飘落大雪中,瓢虫爬过小山坡。”
4. 对仗对联:这种对联需要两个句子之间有相互呼应的关系,例如: “春风吹,百花香,秋月明,万里霜。”
5. 韵对联:这种对联是根据韵脚来配对的,比如说“东篱种菜南篱草,秋来收获冬来栽。”
6. 反复对联:这种对联要求两个句子相互呼应,而且有很多重复的词语,例如“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7. 典故对联:这种对联是用典故来构成的.,例如: “水落石出,杀鸡儆猴。”
总而言之,对联有很多种类,并且在不同的场合和目的中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联的形式丰富多彩,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历史背景和精神世界也十分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联的种类5
作为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瑰宝之一的对联,它的分类标准很多。今天就从用途上来分,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谐趣联等。
1、春联
明代人们用红纸代替桃木,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春联。至于人们传说的王羲之改春联之事,(“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纯属传说,是人们仰慕其书法而已。春联,顾名思义是春节时人们用来表示喜庆的一种良好祝语,或表示合家团聚生活幸福,或祝愿来年五谷丰登事事如意……。例:运际升平人共乐,气当和淑鸟知春。
2、喜联。
喜联又叫婚联。是人们对结婚者的一种良好祝愿。它起源于何时,无从考证。这种对联有一个特点,就是上下联语中一般都或明或暗的含有一个能表示夫妻意义的名词。例:秋水银堂鸳鸯比翼,天风玉宇鸾凤和声。
3、寿联。
寿联现在一般很少有人再写了。在清朝时极为盛行,是老人过寿时,晚辈或亲朋好友赠送的.表示赞美、祝愿长命百岁的吉祥话。这种联语分男寿联与女寿联两种。例:鹤算千年寿,松龄万古春。
注意事项
春联和其它用途的联语在字数上有着区别,即上下联一般都是单数,取“阳”,尽可能避免双数,因为在我国传统意识中,双数为阴。
明清两代,对联的发展达到全盛,主要表现在它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类对联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家家户户以至各行各业都有了挂贴对联的习惯。寺庙道观、风景名胜地点,用它做楹联;日常交际中,人们用它祝寿、庆婚、哀挽、题赠;文人学士用它写景咏物,言志抒怀。
【对联的种类】相关文章:
粽子的种类06-25
德国的奖学金设置种类08-15
各种年糕的种类盘点08-11
经典的对联01-20
经典的对联02-03
对联06-24
精选经典对联03-15
经典的对联(经典)05-21
经典对联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