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春节的随笔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别人写的随笔吧?随笔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语言灵动,婉而多讽。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的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的随笔1
今年快要过年时,爸爸突发了急性阑尾炎,所以,我整个年全是在奶奶家度过的。虽然玩的也很开心,但是,我的'心里总是希望爸爸早日好起来。
我盼着盼着,除夕总算到了。我心想:爷爷奶奶的过年方式肯定跟我们不一样。果然不出我所料,他们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贴春联。先贴的是两条对联,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最后再贴横批。贴完春联肯定还得贴“《福》”字啊!于是,我便拿起透明胶,把“《福》”字正正规规的贴在了窗上,我刚贴完,爷爷就说:“《福》字应该倒着贴。”我问:“好好的《福》字干嘛要倒着贴啊?”爷爷说:“人们常说的福到了!福到了!就是这个意思。”我点了点头,心想:原来,什么事情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贴完春联,我们就搞起了卫生。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
原本,我们要出去吃年夜饭的,可是现在只好在家里吃。吃完了,爷爷奶奶就包起了饺子我当然不能闲着,卷起袖子,洗了个手,跟他们一起包了起来。我一边包,一边问:“为什么你们除夕要包饺子呢?”奶奶说:“我们老家把这个饺子叫“万万顺”,大年初一第一顿饭就要吃饺子,这代表来年万事都顺利。”
这个年过的很特别,我也希望爸爸能早日康复。
春节的随笔2
按照我国的风俗,过春节就要贴春联、包饺子、吃年夜饭、放烟花爆竹、看春晚等,长辈们还要给小孩压岁钱。我们家过春节也是如此。
除夕那天,我们一早来到奶奶家,大人们开始忙着准备中午的过年饭了。我却乐悠悠地看起了电视节目。中午,我们邀请了大妈妈一家一起吃团圆饭。
吃到一半时,大妈妈就要给我压岁钱,我和爸爸妈妈都说不用给,但大妈妈还是把压岁钱硬塞进了我的.口袋。爷爷奶奶也给了我压岁钱,说是对我努力学习的奖励。
下午,我们去外婆家过年了。一下车,我就跟刚从深圳回来的哥哥玩起来。后来,舅舅带上我们去买了两个特大的烟花。我兴奋得盼着天能马上黑下来。甚至在饭店吃丰盛的年夜饭都有点心不在焉了,满脑子想着快去放烟花。
回到家,在我地催促下,舅舅和外公抱出花放在一个安全的位置。舅舅迅速点燃了导火线,又马上跑到一边。只听一声巨响,绚烂的烟花在空中绽开了。
我捂着耳朵、仰起头,贪婪地看着一朵接一朵绽放的烟花。它们五颜六色,一会儿像孔雀开屏,一会儿像百花齐放,一会儿又像群星闪烁,美丽得让人陶醉!
春节的随笔3
春节到,春节到,穿新衣,放鞭炮,走访亲友真热闹;压岁钱,装口袋,包饺子,贴春联,小孩盼望春节到。
这一首顺口溜说的是小孩盼望春节的来临。小孩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是我们汉族人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过得开心、轻松、欢快,而且充满想象。
春节里,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有很多亲朋好友来到我家,还来了很多小朋友,我也可以到他们家里玩,我们互相串门,跟他们一起上街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一起去公园玩跷跷板,在草坪上打滚、踢皮球,玩得忘乎所以,乐得留连忘返。
春节里,还可以放烟花。到了除夕,我们三五成群相约在户外放烟花,我手拿礼花棒,大胆的女生过来点燃了信子,一朵一朵的烟花腾空而起,随风落下,化作了云烟。我最喜欢看“仙女散花”,点燃引信后的烟花呼啸着直射天空,化成千朵万朵五彩缤纷灿烂夺目的火花,把天空装点得艳丽迷人。呼啸声惊天动地,欢呼声此起彼伏。多么令人开心的春节啊!
因为要过春节,老师总会大发慈悲,没有布置多少作业,我就不用老是被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几天时间就把作业完成了,还有许多时间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可以做许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画画、折纸、到江滨路上骑自行车,一身轻松,爽极了!
当然了,压岁钱是少不了的',去亲戚家,七大姑八大姨,一人给一包,每次总是满载而归;亲戚来了,这个献上一百,那个塞上两百,没有不喜获丰收的。父亲说,压岁钱要存起来,积攒多了,做有意义的事。我问,哪些是有意义的事。父亲说,比如,帮助贫困地区小朋友上学、向灾区捐款、自己上大学等等都算有意义的事。我总是听父亲的,不乱花压岁钱,都会把钱存起来。每年都如此。今年春节一定又能收到压岁钱,我又会把它存起来,攒多了,将来取出来做几件有意义的事情。
春节年年有,我年年盼,又一个春节即将来临,我想,今年的春节过得一定还是那样开心、轻松、充实,充满想象,也许过得比往年更有意义呢!
春节的随笔4
我们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 夜 放烟花和拜年。
在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不过,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在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入席了。我们吃罢年夜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这时候外公外婆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在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不过,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到了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看一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等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而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 夜 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春节真快乐!还让我们知道了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随笔5
今年春节来得格外晚些,立春过了两周才过年;春节又因为铁道部提前开始购票来得有些早,那些没有私车可以自驾,舍不得坐飞机的人们为了火车票栖栖遑遑,不断买票、退票再找“黄牛”花高价才能登上回家的列车,这么麻烦我只好不回家过年了。
说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袁世凯总统笑了,春节是他以民国总统的身份批准的节日,与来自西方的公历元旦同时成为中国人的节日。春节在民间叫过年,旧体的年字上面一个禾,下面一个干,与季字相近,禾结子了为一季,禾干了为一年。中国历代所用纪年的日历不一样,周历以十月为岁首,差不多是秋收后,这时“过年”可以大吃大喝,狂欢一下,这种“过年”方式应当是很愉快的,如古诗中“家家扶得醉人归”。关于过年的来历,现在常说的是放鞭炮驱逐年兽的故事,这种谣言式的传说无法让现代人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过年的时间各地并不一样,过小年北方基本是腊月23,南方大体是24,江西的抚州却是25,海南人最沉得住气,他们的小年放到正月十五过。我老家的大年则更加凌乱,从腊月24开始,每天都有过年的,有的半夜关起门偷偷的过,有的在凌晨匆匆忙忙过,有的在早上过,有的在中午过,有的在晚上过,一个村庄不同的姓过年的时间也不一样,即便同一个姓的两个村子也不一样,一个在正中午大大方方过,另一个晚上悄悄过的。传说是祖辈在秦始皇时修完长城陆续回到家,何时时候到就什么时候过年,要饭回来的,怕丢人就半夜偷偷过,这种传说经不起后人的质疑,秦以来当地发生过许多次人口大迁移,现在居民的祖先已不是秦代的了……连具体的时间都不一致,这种年过得很没心气。
中国很大,各地的习俗相差极大,去我老家过年可不要轻易相信老人嘴上的客套,有的家族欢迎客人一起过年,有的姓要赶走“野鬼”过年,即便是出嫁的女儿也不能留下过年。相互拜年似乎是汉族都通用习俗,可是老家拜年的规矩我现在也没有弄明白,我所在的乡初三不能随便拜年,只有家里当年有老人过世了才能去,而我爷爷所在的镇里初三拜年是很隆重的。初三要不要去拜年很焦虑,不知道他们家爷爷奶奶、父亲母亲是不是同一个乡镇的?他们的禁忌是否一样?同一个县的过年风俗都弄不清楚,中国之大,各地的风俗和禁忌更加凌乱,过年总有些纠结,总担心触及禁忌,让人家不高兴。
老人们常说现在天天是过年,在他们眼里过年就是吃,过年前村里家家户户都要早早准备米花糖、炒瓜子花生、腌腊肉、灌香肠,储备很多年货。小时候还是穷困的年代,家里一年只能在端午节和过年吃两次肉,有一次过年家里煮了五斤肉,据说一顿吃个精光,人们再穷也要在过年这天大吃一顿。现在过年回去总是胡吃海喝,亲戚、同学、朋友哪家都得去,酒肉一顿都不能少,想到这些不能推脱、不能不去的吃喝,回家过年有些让人畏惧。
母亲总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每年回家大军像候鸟一样用尽一切办法往家里赶,对他们来说当然不是为了吃。对于长年在外的'人来说过年还有团圆的冲动,他们远离家乡讨生活,只能将孩子和老人留守在老家,过年回家是他们看望孩子和父母的唯一的机会。旧时的大家庭被分割成父母家,孩子家等小家庭,对儿女来讲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在独子的政策下不少父母随儿女一起居住,父母的家和儿女的家已经合二为一了。故乡只是内心深处的一个情结而已,当父母也不在老家,回家过年就没有了动力。
其实传统的东西也有个进化的过程,中国的过年习俗一定经历过许多的变革。中国的年感受不到快乐,无厘头的习俗和禁忌繁多又凌乱,如果不改变,我现在不回家过年,以后恐怕孩子们连年都不想过了。
春节的随笔6
新年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远去了,但它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腊月二十三去商店买年货,首先就是给孩童们买糖果吃,有巧克力糖、硬糖······各色各样,样子好看,吃起来很甜,让人吃了还想吃。第二样就是买鞭炮,有孩童玩的红蜘蛛、还有冲天炮······孩童们特别喜欢玩烟花,一摇一摇的.,好看极了。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都是一大早起来放鞭炮,大人们忙乱,孩童们跟在屁股后面,非常高兴。
除夕那天非常热闹,家家户户把糖果、香烟、瓜子、花生摆在果盘上。大家都去洗澡,穿起了新衣,门外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还在大门前挂上了门神。到了晚上,家家都开了灯,看春节联欢晚会,一直看到12点,因为他们都要守岁。12点过去,就开始放鞭炮、放烟花,然后关上大门,睡觉。因为,这代表着一年过去了,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正月初一店铺关门。家家户户都把大门打开,迎接新来的客人,每来一个人,都要发烟、发糖,还可以得红包呢!男人们出去拜年,女人们在家招呼客人,女人们出去拜年,男人们在家招呼客人,孩童们出去玩,有时候,还要到远方亲戚家去拜年。
元宵节到了,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灯笼,晚上的时候,家家户户的灯都开着,不许间断,睡觉的时候也得点着灯,孩童这时候就在家里看电视、放烟花。这一天,大家晚上都会吃汤圆。
过完元宵节,年就结束了。
春节的随笔7
窗外的烟花依旧升腾、绽放、消失、再次直冲天际……一簇挨着一簇,在天空中流光溢彩、翩迁起舞,与漆黑的夜色相映成辉,浪潮般的烟花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就像是一位位走上舞台的.超模,自信地像台下的所有观众展示着属于她们不一样的美,可固定路线却都是台上与台下,上场的时刻也代表着下场的即将来临。烟花的升空也必然伴随着陨落……
烟花盛宴美不胜收,但是时间一到也就闭幕了,等听不到那些绽放的声音,这元宵节也就终于给春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可是奶奶还是会时不时地望向窗外,窗外的阳光很暖,窗外的天空很蓝,窗外的花草树木也会慢慢抽出新芽像奶奶展示他们婀娜多姿的美丽……
春节的随笔8
走在月光洒下的林荫路上,一阵秋风吹来,树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抬起头仰望夜空,圆月正挂在乌黑的枝头上,犹如新妆的少女正在梳理她美丽的长发,含情脉脉,几分羞涩,嘴角泛起一丝淡淡的笑意。不知不觉中走到了河边,流动的河水和月光交织在一起,编织着一件金色的外衣,做好着过冬的准备。
轻轻地坐下来,凉爽的风儿把冰凉的水浪吹上了脸颊,似乎又回到了童年,天是那么蓝,风是那么柔,妈妈拉着我的`手,在河边奔跑,这是我童年永恒的回忆。
多美的月夜啊!
春节的随笔9
头一次在南方过春节,孩子又小,大年夜也没什么活动,只有看春晚了。很久没能这么专注的看一个节目了,还好,看得津津有味。据说中国越往南春晚的收视率越低,而且每次春晚之后总是骂声隆隆,尤其今年更有声音说中国南方遭遇雪灾,还有没有必要歌舞升平,我想大可不必:试问,一个人家里有难处,难道就要一直沉沦,连欢乐的.心情都不能有吗?一小部分人受灾,其他人就不过年了吗?一大批演职人员半年的辛苦努力,只换来指责吗?主旋律还是要弘扬,只是个度的问题。众口难调,做什么都会有人说不是,如果不喜欢可以换台或不看。
春晚已经开办了30多年,已成了三十晚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大菜,它承载了太多的记忆,太多的欢乐,中国人离不开春晚。
春节的随笔10
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一大早,奶奶和妈妈准备了一大桌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吃着团圆饭,我们举杯同庆,祝贺新年好!
往年我们过春节都会放烟花爆竹,但是今年我们没有放,因为燃放烟花·爆竹会污染环境,而且很危险,我们要当环保小卫士,一起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丰富多彩,有唱歌、跳舞、小品、相声、杂技,表演非常精彩,我情不自禁地跟着拍手叫好。
同时,今年的春节和往年的.春节不一样,因为来势汹汹的疫情,这时,我在电视机上看到奋战在抗日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放弃了与家人团聚,日夜不停的工作者。我非常感动,我明白了,我们呆在家里是为了自己的健康,也是为了不给医护人员增加负担。
20xx年的春节,有美食带来的满足,有疫情来临时的紧张,更有被医护人员精神的感动!这个春节,有不同寻常的年味!
春节的随笔1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刚刚过去的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视的节日,远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也用自己的方式在异国庆祝这一特殊的日子。
今年过年,在法国已留学三年的许晴第一次包了饺子;在德国留学第二年的周丹,与家人视频时,和去年一样,又哭了;在英国留学李然则是在学习中度过中国年。
在法国包了第一次饺子
“今年是我第一次包饺子,重庆人不是很有包饺子的习惯,我妈妈都不会。”今年是重庆女孩许晴在法国留学的第三年,从没有包过饺子的她,在巴黎第一次尝试了包饺子。
她说,这得益于她留学期间的一位朋友——来自山西大同的包饺子“高手”,自己从她那里学会了包饺子。
除了饺子,许晴春节期间还和朋友一起做了桂花糖红枣年糕,这一结合了中国南北特色的年糕,被他们称为“过年版年糕”。
“看到舞龙舞狮我也很兴奋啊!”巴黎十三区是华人区,很有过节的感觉,在重庆时,许晴并没有特意参加过春节的庆祝活动,反而巴黎十三区的舞龙舞狮让她感觉年味很浓。
在法国3年,每一年的春节,许晴都是和中外朋友一起度过的。因为每年都过得特别热闹,许晴在春节期间并没有特别想家。
孔昊来自山东省济南市,今年是他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的第四年。他说,斯坦福大学每年都有中国学生联谊会组织的“春晚”,人气很旺。
今年大年初一下午,孔昊和他的几个中国同学一起去距离学校30多公里的东圣何塞玩了国内现在也很流行的抓娃娃机,晚上他和几个同学一起包了饺子。
“饺子是一定会包的,我觉得反而在国外可能会更加遵循国内的一些传统,包括腊八节吃腊八粥,冬至吃饺子,小年吃饺子,(大年)三十吃饺子。”在法国留学的'陈尚容说。
“大年初一的时候,我们一帮中国博士学生一起过的年,包的饺子,看的春晚。”同样在法国留学的董正说。
今年是董正在法国的第四个春节,他说往年的春节也会和朋友一起准备年货包饺子,“每次都是和同学一起,每次都是多于6个人,我所在的城市图卢兹,重庆人第一多,其次是山东人,包饺子的习俗还是保存得很好。”
董正说,今年的大年三十过得比较特殊,“因为女朋友的妈妈也来法国,所以我们用了比较特殊的方式。我们去了图卢兹当地比较有滋味的一家西餐厅,西餐厅以前是酒窖,现在改成西餐厅的。西餐厅里有一架钢琴,正好有一桌一起用餐的客人,他们的每个人都会弹钢琴,而且弹得非常优美,所以整个晚餐吃得非常浪漫、非常享受。”
春节和考试撞车
“我没有春节。今年春节我就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周丹说,中国的春节和他在德国的考试月正好撞车,从2月2日到3月3日都是他要考试和准备考试的阶段。
“1月25日要考一场,2月6日又要考一场。”周丹说春节前后他也都在考试,“我们是考试季,德国这一块儿就没有考虑到中国春节的问题。”
“我有一节课是年三十下午,北京时间晚上11点我才下课。”虽然如此,周丹说,过年期间,他还是忙里偷闲和几个中国学生一起吃了顿晚饭。
在法国留学的陈尚容说,虽然自己没有遇到过春节和考试周撞车的情况,但是她有不少同学曾经遇到过,“他们跟我讲的情况是,还在图书馆看书,然后和爸妈在图书馆视频。不能当着父母面哭,又因为想家,所以视频完了自己难过一会儿,然后继续复习。”
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就读的李然春节前后的学习压力也特别大:有论文的问题要单独请教老师,又要到学校上课。
“春节怎么过的,我一句话就说完了,发烧了,作业一堆在宿舍咬着牙做完的。”她说,春节期间没有出门,不知道伦敦的过年气氛怎么样,但是宿舍楼里有挂有中国特色的灯笼,宿舍的食堂里也尽量做了中餐。
虽然足不出户,又生病发烧,但是李然还是和父母通了电话,互道了新年快乐。
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是北方人嘛,我们家族传统的习俗还是比较深的。”在法国留学的董正说他不但会和父母拜年,而且会给父母的每一个兄弟姐妹都打电话拜年。
“虽说国内国外都在说年味淡了,有人说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不过,我觉得春节特别好,这是一种传承,这是一种规矩,虽然(我在法国)放不了鞭炮,但我还是怀念小时候放鞭炮的场景,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去和家里人联系,我觉得这一点特别的好。”董正说。
董正说:“每年买年货,包饺子,吃火锅,我觉得不管人在哪里,每个人都有这种自发的行为和情怀,我觉得这一点是我们作为中国人比较骄傲的一件事情。”
“非常想家。”周丹说,他在德国的两年,每年春节的时候都有和家人视频,“今年好一些了,去年特别难受。(这两年)都哭了,去年的时候和其他中国留学生一起看春晚,大家都好难受。”
周丹听说了国内很多人都在吐槽春晚,他说:“但是我们对春晚的感觉越来越不一样了。”周丹因为时差原因,直播春晚的时候正在上课,是之后看的录播。
“你体会不到这种感觉,当你一个人在国外,距离家乡几千公里的时候,你在电视里面听到‘给海外华人拜年’这种话会很难受的、也很感动的,我们能看
到春晚已经很满足了。”周丹说。
周丹说,虽然他在德国也吃了饺子,但是包饺子的面不一样。他觉得自己所在的德累斯顿并非中国人的聚集地,“完全没有年味”,“当地人也不了解中国春节”。
在美国杜克大学留学第五年的姚睡也说,他的很多同学都会看春晚,“而且很多人设备很高端,会在家里,用投影仪,把春晚放在墙上看。”
姚睡说,当地有一些老的华人华侨更会遵循中国过年的传统过春节,“和在国内可能差别不大。”
已5年没在国内过春节的陈尚容说,她前四年是在法国过年,今年春节则在巴塞罗那做交换生,“在法国的时候,有时也会参加一些领馆和市政府的新年招待会,是针对中国新年的。”
对于春晚,陈尚容说:“虽然可能和国内的时间没有对上,但是重播还是会看的,有的时候吃饭的时候会把春晚的节目作为背景音乐。”
春节的随笔12
春节是一个充满红色的节日。它也是幸福与团圆的日子。最热闹的场面便是吃年夜饭,年夜饭昭示着团圆。大家不论多忙,总在这天聚聚。
大家都围着大圆桌坐着,一个挨着一个,十分紧凑,因为人真的很多。外婆和阿姨在这天下午就开始忙碌起来:洗菜、折菜、洗鱼……过了一个小时,便开始煮。上菜的顺序,好像并没有规定,烧好了一样菜,就端上来。鱼、肉是必不可少的,而海鲜也总是出现在饭桌上。妈妈说,像她们这里的人桌上没有海鲜就不叫吃一顿好饭了。桌子很大,菜也很多。坐在左边的人夹不到右边的菜,而坐在右边的人总是夹不到左边的菜。这时,旁边的'人就帮忙夹一下。也不顾什么卫生不卫生的。大家吃吃喝喝,也不管什么礼节,吃得。男人归男人坐,女人归女人坐,小孩么,就归小孩坐。男人们大多喝酒,大家都在聊天,说到尽兴处,还哈哈大笑起来,真有股把酒言欢的感觉;女人有的小酌一杯,也不多喝,有的就喝些饮料。大家拉拉家常,谈些生活小事;小孩呢?大人不让喝酒,统统都喝饮料,偶尔像大人那样碰一下杯,然后相视一笑,感觉有趣极了。
吃团圆饭时,就是这样,热热闹闹的气氛一直都会弥漫着。
春节的随笔13
一年一度,从不失约的“年”,再一次如期莅临乡村农家。
今年的“年”,似乎来得有点仓促,有点潦草,农家人大多还没有从阳历新年的闲适与散淡中缓过神来,旧历的“年”,便静悄悄地登堂入室了。农家人的年,不像城里的年那般火热,那般豪放。城里人过年,又是赶庙会,又是唱大戏,又是舞龙狮,又是办展览,花样百出。
乡村过年,讲究的是一种平实,一种随意,一种从容,不张扬、不摆谱、不虚荣,自娱自乐。四里八乡透着年味,像纹火熬出的老汤,总是在人们尚未十分留意的时候,静悄悄地透出香来。就连那些准备在大年前后火一把的'农家小店,在进年货的时候,也是悄然不觉中进行。等开始意识到年关将近的时候,那些琳琅满目的年货,大红的喜庆,早就摆满了货架和柜台。
年三十到了,乡村依旧平静如常。农家人过年所有的仪式,都是在一种悄无声息的秩序中进行。红春联是悄悄贴上的,红灯笼是悄悄挂出的,财神爷是悄悄被搬上供桌的......这一切里透出的丝丝喜庆气息,也都是淡淡的,像自家土法酿制的谷酒。只有孩子的追逐,惊慌了村子的狗,不时提醒,真的是过年了。
城里过年讲热闹、讲排场、讲档次,高跷满街踩,扇子满街舞,锣鼓满街敲,彩绸满街耍,彩旗满街飘......要么就是拖家带口,一家老小赶大集般一股水地往那些人满为患的风景名胜区拥挤,说得时尚点是旅游过年,说得粗俗点是凑热闹,受累不说,有时还会凭空惹出一肚子的闲气。
农家人重年俗、重礼仪、重传统。过年忌讳远行,忌讳奔波,连远在万里之外的游子,也得在年前风尘仆仆地往家赶。农家人过年,图的是个团团圆圆,图的是个家人团聚,无论老小都得守在家里,守在父母双亲身边,做年糕、杀年猪、办年货。年关要大扫除,要除旧迎新。除夕夜的饭是团圆饭,得精心准备上八荤八素的一大桌,得一家人围在一块热热乎乎地吃喝。吃年夜饭前,还要由一家之长领着大伙拜祭祖先,敬奉家神。万不能像城里人过除夕,为图方便,图省事,随便找个酒楼饭馆什么的草草了事,让祖先挨饿,让家神冷落。
农家人最讲究的是守岁仪式,它充满了一种特别的温馨。窗外是满天的寒星,屋内是温暖的炉火。全家人聚在一起,泡一壶浓茶,温一蛊小酒,喝着、呷着,或总结过去一年的得失,算计未来一年的生计;或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谈心叙旧,一起等待新年的来临。旁边的春节联欢晚会是央视送的年大餐,但一家人谁也不把心思全放在上面,难得聚在一块重温亲情的机会,这远比联欢晚会更有吸引力。年初一要赶早开财门,然后是挨家挨户地拜年。初二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每天不是走亲戚,就是相邀上平日间相处融洽的邻里街坊,轮流做东家。
城里人过年,重形式,重表演,花样迭出,怪招连连。农家人过年,则追求的是一种感悟,注重的是一种心态,讲究对一种民俗文化的传承。
城里人过年,像喝酒,求一个醉字。农家人过年,像品茶,重在一个味字。
春节的随笔14
这几天正是春节喜庆期间,人们还是沉浸于节日的快乐氛围中,然而永康的人才市场是人来人往,就象是人们认为“车水马龙”四个字形容都市里的繁华景象一样的热闹,现在用来形容这个人才市场的热闹场面也是合适的——人才交流市场的情景真是“车水马龙”似的,这里有很多的人,有很多的各式各样大小汽车,场面相当的热闹!许多的招工老板开着车来到人才市场,把这里的几条主要通道堵塞的“水泄不通”,真是车多人也多。出现这种热闹的场面,是永康的`经济基础好,发展的快,让许多的老板由于厂里的订单太多,生意好的火爆,最关键的也就是没有人干活,许多要做的产品就是人手不够,造成不能够及时交货,很耽心会失去好的生意而心痛的,他们着急地去人才市场招聘员工,希望能够招聘到满意的员工,来及时解决厂里的人手不够问题。从人才市场可以看出这些老板是生意兴隆的,生意是越做越大的,而且有的老板是上了档次的,也是上了规模的大厂,如果打工的人在这样的厂里打工,工资待遇是能够得到保障的,大多数的员工在这样的大厂里打工也是会满意的,这一点可以从永康的经济发展速度可以看得出来。在人才市场找工作的人,许多人总想找一份适合自己的满意工作,总会有点儿眼花缭乱的左看右看,不知道什么样的待遇能够让自己满意的,如果说要想找到很满意的工作那是不太现实的眼光,首先应该要知道自己的能力大小,去做适合自己的那份工作,如果说能够得到老板欣赏自己的,并能够得到老板肯定的赞扬,那就是好的一份工作。还有,那就是老板要换个角度为员工着想的厂,关心员工而不能有过多要求员工的厂,不经常过分要求员工超出体力劳动的厂,在这样的好厂里打工就没有必要去跳槽的,这样的厂可以说是老板高兴的——生意兴隆!员工在这样的厂里打工也是满意的,双方为了各自的要求都能够合作的愉快。
春节的随笔15
春节是什么味道?有人说是幸福的味道;有人说是好吃的味道;有人说是热闹的味道。而我觉得是开油锅的味道。
大年初二,我们全家动员看爷爷奶奶开油锅,这可是我们最喜欢的春节习俗了,每年都必不可少,听妈妈说是寓意着富贵。
爷爷用大锅开油锅,放了一大锅油,有荤油也有素油,要“荤素搭配”才营养。首先,爷爷先炸豆腐,“滋啦”锅里冒出白白的烟雾,锅里的油四溅,香气扑来。过了一会儿,白花花的.豆腐就变成了黄色的了,“爷爷,锅里的豆腐都变成金灿灿的了,是不是已经好了?”“真聪明,已经好了。”爷爷把它们放进小篮子里,“你知道什么样子的炸豆腐最好吃吗?”“不知道”“那种最黄的”我按照爷爷说的去拿。吃了一口,嗯,真脆,真好吃。
下面炸的是小圆子,有豆腐肉、儒米肉和南瓜馅的。刚下锅没一会儿,那香气了得,比炸豆腐时至少十倍,在房间里也能清楚得闻到。那味道怎么样呢?我轻轻咬了一口,哇,那是一级棒。
春节是开油锅的味道,我们喜欢开油锅!
【春节的随笔】相关文章:
春节的随笔06-13
【精选】春节的随笔07-14
春节的随笔【精选】07-14
春节的随笔(精选)07-10
春节的随笔07-08
【荐】春节的随笔06-15
【推荐】春节的随笔06-15
【精】春节的随笔06-15
【热】春节的随笔06-15
春节的随笔【荐】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