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春节的随笔

时间:2024-07-09 10:57:20 对联 我要投稿

春节的随笔15篇(热门)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看到过不少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随笔吧?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想要学习写随笔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节的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春节的随笔15篇(热门)

春节的随笔1

  新年降临了,人们都喜气洋洋的,乐得合不拢嘴,瞧!一大清早,妈妈就已经忙的不可开交了。我好奇的问妈妈:“妈妈你在干什么呀?“过年了,要除尘迎新嘛。”我说:“除尘迎新,这词真有趣!”原来,还有一个除尘迎新的习俗啊!

  到了新年的晚上,爸爸急急忙忙的打开了电视,开始欣赏春节联欢晚会带来的节目,正在吃饭的爷爷、奶奶、妈妈和姑姑都把头向后转去,对着电视机。我家春节必做的事,就是看春节联欢晚会,奶奶说:春节联欢晚会代表着国家的强大,所以必看。

  除了以上习俗外,我还知道一个绕口令:初一的汤圆,初二的面,初三的.饺子。初四之后的初五、初六、初七什么都可以随便吃。我们重庆有一个比较奇怪的习俗,就是初一不准花钱,至于为什么,我也不知道。估计是想要发财吧!

  其实,要说过年的习俗,我家乡还有个习俗还有初一不能扫地和倒垃圾。初二开始要在亲戚家轮流拜年等等。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习俗,就是到了元宵节正月十五这天晚上。灯一定要亮,家家要吃汤圆,寓意团圆。

  上面的三大习俗,都是重庆人必做的,如果你不是重庆人,你也可以学习一下以上三大习俗。

  元宵节一过也就意味着春节结束了,人们开始新的一年的工作。

春节的随笔2

  明天就是春节了,我高兴的想着:明天就能穿新衣服了,拿许多压岁钱,吃很多的菜当天晚上我兴奋的几乎一夜都没睡,满脑子的衣服,压岁钱

  第二天一早,我第一个从床上爬起来,穿上新衣服,拉开窗帘一看,哇!白银般的世界展现在我的眼前。我手舞足蹈地喊道:下雪啦!下雪啦!好美啊!在隔壁放床上睡觉的爸爸、妈妈被我的喊声从梦中惊醒,他们忍不住也起床了,两人站在窗前欣赏起美丽的雪景来,都陶醉了,这真是老天赐给我们的最美好的新年礼物啊!

  大年初一去拜年是我家历来的.习惯,爸爸妈妈和我都穿着崭新的衣服去爷爷奶奶家拜年了。我一到奶奶家就对爷爷奶奶说:祝爷爷奶奶新年快乐!说完爷爷奶奶就给我两个大大的红包。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眼睛变成了月牙,嘴巴笑得合都合不拢了,想着哈哈买什么买什么呢?中午,我吃着奶奶特地为我们做的丰盛大餐,哇!全都是我爱吃的有:糖醋排骨,猪蹄,虾好好吃啊!我擦了擦油亮油亮的小嘴,拍了拍快撑破了的肚皮,对着爷爷奶奶伸出了大拇指,好,好,好吃啊!

  啊!过年可真好呀!我爱这快乐的春节!

春节的随笔3

  对于从小生长在城市里的孩子,很难体会乡村节日气氛的浓厚:那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或者谈论家长里短,夹菜、碰杯、猜拳……

  我长在市井中,算不上地地道道的“城里人”。我出生在郑州的西边,这里曾是纺织工业繁荣时期人人引以为傲的地方。往昔有满目皆翠的树,是名副其实的“绿城”。一到夏天,就有绵绵无绝期的蝉声;冬至未至,就已然大雪封门。

  这里被称为“西郊”,被划分到“中原区”的范围。听祖辈讲我的`“老家”是一个叫做“赵村”的地方。然而,“赵村不姓赵,十里八乡都姓刘”,如今被圈进了“高新区”。祖屋已经不在,拔地而起的是千篇一律的楼房。那座村子有一道被荒废的铁轨,爷爷说他当年曾在那儿从日本鬼子的魔爪中幸免于难。

  后来,家道中落、穷困潦倒的爷爷从乡下来城里当学徒,同行的还有他的同胞兄弟。他们一起逃到城里,一把跪倒在他的“老泰山”脚下。爷爷勤学苦干,娶了长他一岁、订了“娃娃亲”并和他磕磕绊绊相守一生的女子,就是我的奶奶。

  自此,奶奶迁就了爷爷一生,爷爷照顾了奶奶一辈子!

  我特别怀念他们最初退休在家的那些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是我无忧无虑的童年进行式。在我真正的“老家”,遥远的“赵村”只能算作我的祖籍。“祖籍”有黄澄澄的玉米、有淘气的伙伴、有香喷喷的手工面条,而“老家”却有着升起的炊烟、有着不灭的炉火、有着让人牵肠挂肚的味觉。

  奶奶做的菜精细,含在口中、咀嚼片刻,不仅是为了填饱肚子。爷爷熬过了饥荒的年代,总担心我们这些晚辈不够吃,反倒张罗了一大桌热气腾腾的饭菜。

  当河虾肚子里的那道“黑色”忘记剃掉,我们都不敢吭声,爷爷还在隐隐地自责,我暗自思忖:“爷爷真的老了!”

  去年除夕,爷爷还能为我们烹制一大桌菜肴。当春天过去,夏天伊始,他住进了医院。一次次挣扎着和时间赛跑,我也在争分夺秒为抓住回忆去记录。

  能留下来的记忆,都是美不胜收的!

  当爷爷躺在病榻上,数着时针和秒针回顾他走南闯北、平凡却壮烈的一生,我来不及陪伴左右,唯有期盼他当下少受些疾病的苦扰。

  我已然能够平静地接受任何可以预知或者渴望奇迹的发生,而人与人的相逢、相伴和告别,一个循环往复、无法颠倒的命题,或者你可以理智地称它为“自然规律”。

  只是,我们再不会吃到爷爷亲手烹制的那一大桌饭菜。他再也不会尝一口香甜的麻糖,提醒着这个依然清醒的小年。

  他怎么会不记得:“过了小年就是年啊?!”

春节的随笔4

  今天是大年三十,x年的春节来到了。

  早上,我按捺不住兴奋,早早的就爬了起来。看到爸爸在贴春联,就过去帮忙。我边贴边念:“吉祥如意全家福,恭贺新禧满堂春”。正巧,对门家也出来贴春联了,我又摇头晃脑的念了起来:“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我发现这些春联里都是一些祝福和吉祥的话,真有意思。我兴趣更大了,又跑到楼下去看其他邻居家门上的`春联,哇,真是对仗工整,各有千秋埃看这幅,“春风春雨春光好,新岁新年新事多”,读起来就好像天真的已经就在身边了——春风轻柔的吹着,春雨轻轻的飘着,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直扑心头。

  我问爸爸:“为什么过年家家都要贴春联呢?”爸爸说,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古代挂在大门两旁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的名字,用以驱鬼辟邪,每逢春节的时候,人们就总要用新桃符来替换旧桃符,后来,就慢慢演变成贴春联了。

  爸爸说到这里,我不禁喊了起来:“我知道了,王安石的著名诗句,‘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就是这个吧?!”

  我真是喜欢这传统的风俗文化,喜欢这浓浓的“年味”!

春节的随笔5

  老家湾子的中央是祖辈留下的老祠堂,那时已成为生产队里的仓库,门口几级大青石的台阶下一方空地,成了天然的“文化”广场。是我们儿时玩耍的场所。大人们一有空暇则会坐在石阶上拉家常、谈传闻、讲从古戏里知道的历史中的人和事。诸如铡美案、程咬金、薜仁贵征东……激动时会冲我们嚷道:“小子,听着,小湾读书赶不上大湾听话”。直到生产队长用那裂卷的锤子把水塘埂边苦楝树上悬挂的铁板敲得当当响,人们才不情愿地拎起大海碗回家找工具。

  最热闹的还是过年的时候。一进入阴历年,特别是吃过腊八饭后,队里农活安排逐渐稀少,家境好些的人家开始准备年货,年的气氛渐浓,偶尔有爱热闹的乐手敲响锣鼓。

  初一至初三的几天里,锣鼓几乎是不停的,那套锣鼓和谱是祖传的不象以往搭台戏开演前单调而急促的“打闹台”,只是为了吸引观众和镇定一下嚣嚷的演出环境。也不像扭秧歌那缓和舒展的节奏。

  乐队在小锣四声半拍的'引导下齐响,节奏感强而起伏多变,旋律优美而富于感染,大锣的技巧在于干脆准确的切音;大镲则是乐队的指挥与灵魂,难度也最大,它的力度与响声直接传染影响其它乐手的情绪,当一曲完结是否要循环演奏时,都要看大镲手表情暗示;最潇洒的是小马锣手,不时把锣敲击后抛向空中,动作敏捷,一般是青年充当;小镲和鼓则容易掌握。当演奏进入高潮时,乐手们会为自己默契的配合而会心的一笑。虽然那时还不懂什么乐理,只知道“听”热闹,看乐手潇洒的动作,心里随之击拍中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那时,人们都聚集在“广场”上看热闹,大人们都穿上整洁而没有补丁的衣服,小姑娘们穿着花洋布的新衣兴奋的串来串去,点缀在人群中。在这洋溢着年的氛围里,在热闹的锣鼓声中,人们品味出宁静与祥和,幸福与满足,暂时忘却了生活的艰辛。

  正月十五以后,便算是年过月尽,又恢复以往的忙碌,开始一年辛勤的劳作,大苦楝树上的铁板,又有规律的“当当”响彻宁静的湾子。

  后来我通过自学而初通乐理,识得几根“豆芽”,成为一个业余乐队的首席小号,是否能与之附会出一点关联来,很难说得清。倒是一直有心回老家整理记录那伴随我童年以及给了我乡人愉悦和充实的打击乐谱。遗憾的是当年的乐手大多已作古,几件乐器也不知所终,就连那一方空地也因人口的增加而不复存在。

  年仍然象轮回的四季不时碾过生活的空间,已习以为常。惟有那锣鼓声时常响在耳际,那景象闪现眼前,那热闹的年的氛围融融于心。

春节的随笔6

  花一年比一年少,年味一年比一年淡。

  一群朋友在一起,说起春节,记忆里埋得最深的便是吃。儿时春节的吃食,或许没有现在这样丰富,却绝对比现在更讲究,并且因有平日里的粗茶淡饭作比较,而滋生了一种宗教仪式似的隆重。

  往往在春节前的一周,父母便忙碌起来。即使平日里最急躁、最怕麻烦的父母,在年夜饭上,也会端出几道做工精细的菜。一切的情与爱,皆幻化为舌头上那一缕香甜麻辣,每个人皆自觉地回避任何不快的话题,无论这一年是忙碌的还是充实的,压抑的还是满足的。

  年龄渐长,与父母兄妹一日日疏远,年夜饭的味道似乎也一日比一日淡了。对于离家的游子来说,年夜饭有时倒成了一种沉重的'期待。在跨越千山万水去赶一场团圆的年夜饭,与自己随便弄几个小菜或去饭馆吃一顿,只有形式没有回忆的年夜饭之间选择,我们竟然常常会选择后者。

  只是,霜花已经染白了父母的头顶,接到儿女告知“过年不回家”的电话时,他们甚至羞涩懦弱得无法说出一句:回来吧,我做了你小时候最爱吃的菜。落寞地放下电话后,他们默默地拿起那张写了年夜饭菜谱的格子信笺,用墨色的笔删减菜名。那一道又一道的笔迹,像冷酷的风,吹过往年的岁月,直杀到了眼前。

  永远不要被父母“无所谓”的说辞迷惑,那是他们对于这个世界已经不再属于他们,不再属于过去那些热闹的团圆夜的妥协。对于年夜饭,始终是父母一年中最大的期盼。

  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越来越多的痕迹,花白的发,不灵便的腿,坚强而又敏感的心,回忆越来越远,便越嚼越苦。对于后辈,他们是不忍心提哪怕一丁点要求的,包括回家吃顿年夜饭,不仅仅因为他们明白年轻人生活不易,更因为害怕被拒绝后的雪落南山的落寞。

  “如今的年夜饭不如过往了。”几乎每个人都这样感叹。当我们的味蕾被太多味道浓厚的食物刺激得越来越懒惰,年夜饭的滋味,无论如何都无法如儿时那样惊艳。

  然而,年夜饭的意义不是美食而是记忆。除夕那顿饭,吃的不是味道,而是感情。留在味蕾深处的,不是某位大厨的技艺,而是亲人淋漓尽致的挂念。

  一点点一滴滴,由味蕾所感受,却由大脑来记忆。在某个你以为已经忘记的时刻,它们却忽然一股脑儿地涌上舌尖,令人措手不及,令人泪如泉涌。

  纵然世界冰冷,我们终究还拥有一些可以一同吃年夜饭的人,拥有几个愿意给我们做年夜饭的人。即使再不容易的人生中,也有一些唾手可得的幸福。只是,我们常常因为轻易得到而态度轻漫;因为错觉再也回不到从前,而忽略亲人始终如一的等待。

  舌尖上的爱,值得你跨越万水千山而来,值得你停下脚步而来,值得你留一段安静的时光,留一个空置的胃,留一张温暖的笑脸,留一句爱的表达——撒娇亦可,赞美也行。

  我们的一生,究竟能与亲人吃多少次年夜饭?那样残忍而冷酷的一个小小、小小的数字,伫立在浩渺宇宙尽头,看一眼就会让人想落泪。

春节的随笔7

  我的家乡在江苏,虽然离开家乡已经多年。但对家乡过春节的情景可是记忆犹新。

  “酸溜溜,甜丝丝。蘸着饺子真好吃!”照我们那儿的习俗,过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用上得“醋蒜”,这醋蒜是四五月份就要开始泡制了,先是把一些没剥皮的蒜放进坛子里,再加上有一定比例的醋和糖,封上,留着过年吃饺子用。到了年底,醋蒜泡成米黄色,醋汁酸酸甜甜的,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孩子们最喜欢过春节,从一放寒假就开始准备,头一件大事就是由父母带着去买一身新衣服,连袜子也要是新的,而且一定要等到大年初一才能穿。我们这些爱美的女孩子总会忍不住拿出来摸一摸,看一看。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怎么能少得了鞭炮呢。男孩子们跑在大街小巷,“噼里啪啦”响声,响彻云霄,吓得那些胆小的女生直捂耳朵。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过小年,其实就是相当于春节的“彩排”。夜幕一降临,就会有鞭炮声,这便有浓浓的年味。,但家乡有个习俗,就是这一天不可以倒垃圾,象征财气不外流。小年前后的几天,家家户户都得大扫除,必须干干净净得迎接春节。

  除夕夜很热闹,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走在街市上,就像在看花灯似的。门外贴着红红的对联,屋里贴着年画,鞭炮声不间断。年夜饭也是少不了的.,家家户户的都围着大桌子,这时封存了半年多的醋蒜可要粉墨登场了。一打开塞子,一声酸甜味扑鼻而来,一会功夫,几大盆饺子就见底了。晚上后,孩子到院子了放烟花,美丽的烟花带着一家人的祝福,飞上天空,整个镇子都沉浸在了喜悦的气氛中国。这一夜,除了小孩子,其他人都必须守岁。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夜迥然不同,家家户户门前堆积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碎纸片,全镇都休息了。

  元宵节又是一个高潮,镇子沿河的街道挂上的一排大红灯笼。孩子提着各色的花灯出门了,有兔子灯,龙灯、猴子灯……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比较着谁的花灯漂亮。

  十五一过,这春节就结束了。年轻人们带着新的希望又离开了家乡,老人又翘首期盼着下一次的团圆。

春节的随笔8

  今天是一月二十九日,因为离家相对远,阵阵鞭炮声把和我同室的同事急急忙忙催回了家。同事临走时对我说:“姐,你辛苦一下,我家远,想早一点见到我的爹爹妈妈,先走一步了。”我理解,之前,每临近过年,我的爹爹妈妈也会一边愉快地和左邻右舍说着儿女们回家过年的事情,一边焦急地站在村头,急切地等着我们回家。

  往事如烟。如今,爹爹不在了,妈妈随二姐住到了小城里,我可以天天见到她老人家。话虽如此,中国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最隆重、最有人情味的。过年的特殊气氛,仍然会时不时地敲打着我的小心脏,让我的心儿禁不住要往外跑。我渴望早点到那些红红火火的商店看看,渴望着到广电局举办的陀螺场,看那些老小孩一样疯癫的陀螺人,再到“大美镇康”的.摄影展厅看看有没有自己的作品展出。当然,就算没有,看摄友的作品也是很惬意的事情!还有,我还可以到广场中,和中老年人跳舞练剑打打球,也可以一个人或约上摄影俱乐部里的三五个摄友,去拍拍哪些即将走进春天的美丽的花儿,可这一切,现在都只有等放假了去做,因为,不放假,就是去了心也不安啊。

  早上,从家门口出来上班,晨起的清洁工人早已经把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一种干干净净过大年的气氛油然而生。默默走在林荫道下,抬头看见小小的月牙儿和一颗小小的星星,用最美的距离相依相伴,它们也在天上值班呢!那几颗星星虽然小,但足以点亮心里的梦想,那一轮弯月虽然冷,但也是黑夜里梦的点缀!不求什么,只求梦里的理想变为现实,回家的路虽然有点距离,但心从来没有距离,回家!回家!跨出轻轻的一步,温暖瞬时裹满全身!于是掏出手机,一路拍下了一组冬日里最温暖最幸福的图片,连同昨天的图片一起,去装点我色彩斑斓的空间。

春节的随笔9

  新的一年,新的追求,新的一年,新的期盼,新的一年,新的气象。时间总是过得太快,转眼间又快过年了,虽已不再年少,可对年味的期盼不由自主的涌进脑海,产生憧憬。

  穿新衣,放鞭炮,这是儿时对过年最大的向往。记得儿时离过年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时,家里的大人小孩就开始准备了。给家里的每个人准备一套新衣服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那时盼望已久的。由于儿时家庭条件不好,平常家里很少给我们买新衣服,也只有过年时,父母才会把一年的`积蓄拿出来一部分给我们买衣服,儿时却有个攀比的心理,看谁的新衣服漂亮帅气。那时过年穿着新衣服会走完这家串那家,一是给长辈们拜年了,二是展示一下新衣服,心里美得很呢。

  年前上街随父母购置年货,是我比较向往的事,这时学校已经放假,母亲就会带上我,把过年所有要准备的东西列个单子,到集会上购买,我就跟在母亲的身边提东西。在这一天,母亲会把鞭炮、糖果、肉等物品一次买好,到中午母亲会带我在街上吃午饭,通常也就是一碗烩面或是一碗凉皮,这已经是儿时最奢侈的事了。因为平时从来不赶会,更别说在街上吃饭了。

  记得儿时过年,家里从腊月二十三就要开始准备了,每天都有安排:扫房子、蒸馍馍、包粽子、煮肉、包饺子等,直到年三十,才算忙完。农村过年有讲究,在正月十五之前不准干活,要吃现成的,用现成的,这才是真正的“休息”。在正月十五之后,年才算过完。年后家家户户就要准备下一年的生产、生活了。

  给长辈拜年是过年时最重要也是最快乐的事情。在大年初一天还不亮时,小伙伴们就相约结伴挨家

  挨户给长辈们拜年。这时长辈们都会给我们压岁钱,祝我们新的一年快乐成长。拜年也不只是嘴上说说,而是见到长辈就要跪下磕头,一般是三个。一个年过下来,收到的压岁钱基本上就够开学的学费了。

  随着现在的生活越开越好,年味也变得越来越淡。现在过年也不用像以前要准备那么多东西,况且现在平日的生活比以前过年的生活还要好很多,新衣服、好吃的也不再是过年时才能得到,所以对新年少了儿时的那种期盼。

  过年就寓意着辞旧迎新,在20xx年愿每个人都能有新的发展、新的追求、新的收获。

春节的随笔10

  1965年那年冬天,快过年了,家里没有肉吃,怎么办呢?听朋友说可以到戈壁滩套野兔子吃兔子肉,于是,我就跟朋友学着做了几个套野兔子的夹子,跟着他们去了72公里处的东戈壁滩,500米一个,把夹子下好。

  三天以后的一个下午,我骑着自行车就从一二八团10连去72公里处的东戈壁滩找我提前下好的夹子,看看套了几只野兔子,没想到,到了地方后,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鹅毛大雪,等我找到我下的夹子后,一看5个夹子共套了3只野兔子,满心欢喜,高高兴兴的.带着兔子往家赶,心想,这下家里可以好好过个年了,没想到的是走着走着,尽然迷了路,那天是零下29度,太冷了,我在戈壁滩里饶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回家的路。

  等回家后一看,脚上冻紫了,还起了几个大泡,好痒好痒。虽然脚冻坏了,可是我家却过了个有肉吃的好年,家里的孩子和老人特别的高兴。

春节的随笔11

  20xx年就打算20xx年的春节要回老家陪婆婆过,于是进入腊月乘双休的时间我就开始断断续续打扫屋子了,虽然不在家里过年,我依然把窗花儿贴了,把对联儿贴了,把福字儿也贴了。

  每次过年,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小时候过年的情景。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要在这一天进行一番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寓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一番新的气象辞旧迎新。一家子早早就起来开始打扫了,把屋子里所有东西都搬到院子里,父亲负责粉刷房子,先是用笤帚把所有墙壁整个扫一遍,然后用刷子蘸水刷一遍,接着是把白色的墙粉掺水化成糊状开始刷,先是横着刷一遍最后竖着刷一遍,这样刷出的墙壁就匀称了。我和母亲负责贴窗户纸,首先把旧的窗户纸撕掉,把窗档上的泥土清扫干净,然后把新买的窗户纸用浆糊粘上去。窗户纸都是白纸印的很鲜艳的各种花鸟鱼蝶,最后再把窗户下面的玻璃擦干净。等父亲把屋子都粉刷完毕后,接下来的就是彻底清洗物品了。瓶瓶罐罐,炕上炕下,所有的家什器具都要仔仔细细彻彻底底清洗一遍。一天忙活下来,大扫除彻底完毕,再看整个家白白的、亮亮的,在漂亮的窗户纸映衬下,屋子越发明亮干净、整洁宽敞了,心里就觉得敞亮惬意多了。

  扫完房子就是拆洗被子和褥子了,我们姊妹三个每人负责拆一套被褥,还比赛谁拆得快呢,拆的时候白线不能扯断,因为回头缝被褥的时候还要用。母亲洗第一遍,我洗第二遍,如果太阳正好,通常下午的时候晾晒的被面褥单也就都干了,接下来我和母亲就开始缝,当然手指被针扎是免不了的,通常扎得我浑身一激灵。晚上睡觉盖着带有淡淡肥皂味道的被子特别舒服和惬意,连做的梦都是暖暖的香香的。

  拆洗完被褥就是发面蒸馒头、蒸花馍、蒸包子了。准备粉色的颜料和红枣,馒头蒸熟以后会在顶端用筷子头蘸一下颜料,按上一个粉色的小圆点,雪白的馒头上点一个粉红色的圆点,特别有卖相,平时吃一个现在可以吃两个,家里如果有小孩儿,大人也会在孩子两眉之间和左右鬓角处各点一个粉色的小圆点,特别的可爱漂亮,跟画上的娃娃一样招人稀罕。

  花馍呢,就是把馒头捏成花的样子,点缀上红点,安上红枣,母亲还会捏小白兔、捏小鱼,我也会捏简单的小白兔。这些花馍是要在除夕晚上十二点接神点旺火的时候供神用的。

  蒸完馒头就是炸麻花、炸油果子,这都是技术活,白面用麻油还有白糖或红糖和成面团,面软了不行,面硬了不行,技术好的炸出的麻花酥脆可口,技术差的炸出的麻花又干又硬,油果子也是如此。客人来了,也是会拿出这个招待的。

  炸完麻花、油果子就是做烧猪肉、炸肉丸子、炸鸡块、炸鱼了,这个时候,我们姊妹三个就可以提前解解馋了。父亲则会写春联,除了给自家写外,邻居也会拿着红纸来让父亲写,父亲写着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他有一个小本子,里面整整齐齐记着一幅幅春联。父亲写好一副,我就小心翼翼地拿到一边晾着去。看着父亲写的一幅幅春联,听着邻居们的啧啧赞赏声,我就有一种莫大的自豪感。

  这么忙活完后,也就到了大年三十了。三十一大早,小孩子们会吃完早饭换上新衣服出去玩耍,大人们则是忙活着贴对联、扫院子、垒旺火,我会穿上母亲早给准备的新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这时就有同学会来找我出去玩,然后我们再去找其他同学,这样一个一个地找齐;额,大家一路欢声笑语着从村前的马路走到“云冈石窟”前,夸着你的衣服漂亮她的衣服好看,然后在石窟前拍照合影留念。

  溜达一圈也就快到晌午了,各自就回家吃午饭,分手之前约定好下午到谁谁家再聚,晚上吃过饭再聚,但是十二点之前必须要赶回家的,因为十二点要接神,要点旺火,要放炮竹。这时父母亲才会换上新衣服新鞋子,把花馍放在盘子里端到院里的'窗台上供神,这个时候不许说不吉利的话,不许互相喊名字,一家人围着旺火转几圈,母亲会拿一两个花馍放在旺火边上烤着,然后每人必须得吃一点。这时候整个村子就会不约而同地响起炮竹声,漆黑的夜空被绚烂的烟花照得通明,鞭炮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整个晚上一家人都不能睡觉,所有的灯也不能灭的,衣服也是不能脱的。

  初一一大早是迎喜神,村里的老人会赶着自家的牛走出院门,让牛在前随意走着,牛往哪个方向走说明喜神就在哪个方向,也不会走出很远,然后村子里男女老少个个笑逐颜开,手里拿着香和炮竹一起聚集在村子大院里烧香、放炮竹,希望来年喜神庇佑一帆风顺、吉祥如意。

  现在在山西老家这些习俗习惯都一直保留着延续着。今年腊月二十七我们一家人就从北京开车回到山西老家了,要陪婆婆过一个年,老人嘴上说着大老远回来干啥,怪受罪的,其实,我知道她心里是特高兴呢!

  婆婆的村子是很偏僻落后的,手机几乎没信号,也没有电视机,婆婆说是她不爱看,我知道她是怕花电费,所以今年的春节我们没有抢红包,也没有看上春晚,一家四口人陪着婆婆打了会儿扑克牌,九点不到就休息了。

  20xx年的春节,真的仿佛又穿越回了自己七八岁时在内蒙古过的那几个春节,虽然没有大城市过节那么的热闹那么的奢华,但我觉得也挺好的,让两个孩子亲身体验一下艰苦的环境,不也挺有意义的吗?

春节的随笔12

  过年了,过年了,终于过年了!我高兴地喊着:“我又长了一岁,我十一岁了。”

  一大早,全家就开始忙上了,爷爷在一旁监督。我和爸爸贴对联,这对子写得真好“财源滚滚来,年年发大财”。如今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爷爷也年轻了好几岁呢!

  过年了,妈妈要包好多的饺子,有酸菜猪肉馅的,有韭菜鸡蛋馅的,有牛肉萝卜馅的……新年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好吃的,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盼望着零点钟声的.敲响。10点左右,家家户户燃起了烟花炮竹,火熊熊的燃烧起来了,饺子下锅了,我们要围着火堆绕几圈,听爷爷说这样就不会生病,可以去去晦气。

  热乎乎的饺子上桌了,刚刚热好的菜端上来了,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了,爷爷、奶奶乐得合不拢嘴,我们把祝福送给他们。

  和妈妈收拾完以后,我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我希望下一年马上来到,因为我想再长一岁。

春节的随笔13

  一、串门子

  那时天刚一擦黑,村里的小伙伴们就开始忙碌起来,没有春节晚会办得好还是办得坏的纷争,我们齐齐的聚在村头昏黄的灯光下,每个人手里拎着一个袋子,开使对全村进行“扫荡”。我们每个人拎着一个纸糊的灯笼,虽然做工粗糙却倍加珍惜,里面的蜡烛摇摇曳曳地给我们照着道路。每一家今天都是大门洞开,表现出对我们的坦诚和欢迎。迈进每一家的'门槛,我们的嘴巴都是甜甜的,齐声说着“叔叔大爷过年好”。这家的主人照例是笑脸相迎:“好,好。呵。瞧张家的孩子又长高了,李家的小淘气,今年考试怎么样啊。”没等我们害羞的加以回答,主人早已捧出糖果和瓜子装在我们的兜里。我们也连忙说着谢谢退出屋子。

  有时到了自家门前,也和别人一样嘴里嚷着好听的拜年话,一道长驱直入,家长也不说什么,象对待别人一样往兜里装着糖果,只是戏谑的照自家孩子后脑勺来一个小巴掌,到谁家都一样,出来以后哄堂大笑:“二头,你家的糖不如别家的甜。”“胡说,刚才你爸往我兜里装糖的时候比别人少。”大家一路打打闹闹,不断碰到别的孩子,就一起加入进来。“哎呀,这家我不认识,不知该怎么称呼人家?”“嗨,你就别说话,大家一起进去,一样不会差你的份!”,于是便蜂拥而入。也有个别淘气的孩子,一连三五次跑进一家门口,人家也不指出来,一样给糖吃,一样来去匆匆。

  我们闹到很晚,每个人的兜里都鼓鼓囊囊,每个人脸上都十分兴奋。其实,我们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讨糖吃,现在看来很可笑,但有时想起来觉得很亲切,无论家里的大人有过什么过节,无论各家各户有什么烦心日子,统统在我们的欢笑声中销声匿迹,尽管那时每一家都不是很富有,但我们看到了每一张大人的笑脸,也让每一户乡亲看到了我们的笑脸。

春节的随笔14

  春节到了,人们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难选择!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地。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春节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

  人们杀猪宰羊,忙碌地准备着春节大吃大喝一番。

  春节到了,小朋友们便早早起床,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了。小朋友们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小孩子们高高兴兴。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一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而最高兴的则是我们,可以大把大把地攒取压岁钱,然后就欢天喜地跑到街上去买很多好玩的东西,如小汽车、四驱车、玩具枪、足球等,而我们只要嘴巴甜一点,多说些祝福的话儿,那可就大赚一笔了!

  真的是一个快乐的春节,人们一直玩到深夜,不舍得入眠。

春节的随笔15

  春节,这个富有中华民族气息的节日,就在爆竹声中拉开了帷幕。在我眼中,春节就是一个带有幸福充满希望的日子。

  在春节里也有许多习俗,比如挂灯笼、烧狮子、舞狮子、放鞭炮、挂彩灯,而我们小孩子最希望的就是穿新衣服,收压岁钱 了。不过在古代小孩子过春节收到的就不一定就是压岁钱,有时也会收到压岁物。

  在春节里有很多人都会有希望,例如:出租车司机的希望是有更多的人来乘座他的车,清洁工希望的是大家不再乱扔垃圾,让安康变的更加美好成为园林城市和旅游城市,自己也不用那么忙碌的打扫,也不用整天那么累了。家长的`愿望也就不用猜了,肯定是努力工作为我们挣更多的钱,而我的愿望就不同了,我是希望能考一个好成绩,比今年的要更好。

  春节的颜色为什么是红色的,这个问题许多人都不明白,而我的理解是红色代表团圆、喜庆、希望和幸福还有美好的节日。

  春节是个充满希望的日子,也是一个带有幸福的日子,春节又是一个让全家人团聚的日子,春节是多么的让人感到美好啊!

【春节的随笔】相关文章:

春节的随笔06-13

【精选】春节的随笔07-14

春节的随笔【精选】07-14

春节的随笔(精选)07-10

春节的随笔07-08

【荐】春节的随笔06-15

【推荐】春节的随笔06-15

【精】春节的随笔06-15

【热】春节的随笔06-15

春节的随笔【荐】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