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散文[热]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散文吗?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那么你真的知道要怎么写散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过年的散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年的散文1
红窗月
燕归花谢,早因循、过了清明。
是一般心事,两样心情。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
乌丝阑纸娇红篆,历历春星。
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语罢一丝清露、湿银屏。
容若在这一首词中提到一件广为人知的事:“誓三生。”“三生石上证前缘”是属于中国式的誓盟,从古到今,从帝王到贵族平民,无论是神话还是现实,安顺和婉的中国人用行动和言语演绎出东方千年的深细情感。
这样柔韧鉴定的表达像烟雨江南,很多人不喜欢它太过风花雪月。我们不相信别人不变,如同别人不相信我们不变一样。即使现代人已经对誓言淡漠,对承诺怀疑,然而无论男女,在经意和不经意间仍会被触动。
“三生石”典出唐代袁郊的《甘泽谣》。《甘泽谣》中有一篇《圆观》,写圆观和朋友李源三世相交的故事,颇有禅意。袁郊借圆观之口吟出禅诗——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此身虽异性长存”一句精辟切。袁郊导人向善,放下执念的用意明显。在佛家却有“三生”之说,意指前生,今生,来生。佛家相信灵魂没有特定形态,没有实质,也就不存在死亡的问题。灵魂于不同的生命中流转,如同一盏灯的火。这盏灯点亮第二盏灯,第二盏灯又点亮第三盏灯,一直延续下去,直到这个锁链的终点,其火焰即使同一个火焰,又是不同的火焰。这原是佛教的用语和精深教义,流传到民间来的时候却衍生了更为浪漫世俗的传说,比如有人说夫妻是三世姻缘,而有人说是九世。三生石的位置也有争论,然而不论结论怎样,这一切都已深切地影响了后世人的思想和情感。
滴水穿石。而滔滔流年,却洗不薄冥冥中对某人的一点坚心。如果不是失望,如果不是害怕伤害,谁又是真的铁血无情?
容若也是陷入爱情的人,所以免会遵循爱情的惯例,誓言盟约一样不少。在碧桃影深处,幽香初动时,他看着眼前的佳人心中情意涌动,萌生要表达爱意的想法。
执起她的手,看着她的眼,许下誓言,是说给她听,其实更是说给自己听。乌丝纸上写下的鲜红的篆文,如夜空的星斗一样清晰。叠好深藏的`是——你跟我共同的心愿。
那时不会相信,誓约会有无法实现的一天,那时不会想到,日后回忆起你我之间的情事,会忍不住泪如夜露,打湿了银屏。
因为有了轮回,我们原先微薄短暂的生命有了希望,今生难了的夙愿,可以寄望于下世,对你难解的纠缠,也可以自解为:是我上辈子欠了你的。
三生,与迷信无关,与信仰无关,我只是需要一个理由,需自己一个期限,可以在等待时更坚定。
过年的散文2
初二的清晨静悄悄
2月11日,今天是大年的初二。
按照多年的习惯,每当清晨的6、7点左右,我照例是要起床的。初一这样,今天是大年的初二,我也依然。
起床后,我总感到少了些什么,像是一种很熟悉的声音。此时,脑子里一片空白,一时竟想不起来。那是什么呢?原来耳边没再听到前两日那种“噼啪”近似轰鸣作响的鞭炮声。今天和昨天相比,简直冰火两重天。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我蹑手蹑脚的起了床,洗漱完毕,牵着自家的小狗“笨笨”到外面溜溜弯。
天都大亮了,到门口一看,能见到的人们极少。但见地面上到处是燃放过的炮屑碎纸,正随着清凉的.微风随意飘荡,四周冷清清的。路上的汽车也极少。细细听来,极远极远的地方,还有稀稀落落闷闷的炮响。除此以外,到处都显得格外寂静。
于是我想,或许这两天的人们忙着过年太劳累,太辛苦了。大年三十,有的家忙活着包饺子,有的要弄些丰盛的菜,一大家亲人一起吃个团圆饭,有的还要喝点酒助兴。好多人都喜欢看春晚,有的就早早地坐在了电视机前。有的看春晚,一看就是大半夜,累了困了也不愿钻被窝里去舒服的睡觉,就是想看期盼已久好看好玩的节目。尽管春晚还要重播。
昨天是个大年初一,人们应酬自然也比较多。人们忙着拜年,忙着中午的盛宴。过节了,好多人心情一下子放松了许多,喝起酒来也无所顾及。大家偎在一起说天拉地,谈笑风生,其乐融融。老年人看着自己的孩子们健康、快乐,生活美满,孙辈又长了一岁显得可爱有佳,心情自然也好开心,乐呵呵地发着压岁钱,饭吃的较平时多了,那酒量也见长了。
不知不觉我回到家里,爱人还在睡觉,女儿屋里也静悄悄的,她们都还沉侵在甜美的梦乡里。
没有了昨日鞭炮的咆哮和喧闹声,四周静静的。霎时,我觉得这样也挺好。
我坐在自己的电脑桌前,打开了电脑,手指轻轻地敲打起来,随心所欲,心里咋想就咋说呗!话语随着键盘一字字、一句句,一行行、一排排流淌着……
不知不觉就有了这篇短文,感觉还行,想发给大家看看。一想,我不禁哑然失笑。你想呀!现在好多人都还躺在被窝里睡大头觉,你写的这些东西又有谁会有空去瞧呢?
过年的散文3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突然怀念起儿时的春节,许多的情景都历历在目。
记得从姥姥、姥爷家转学,回到我的出生地,那个偏远的坝上小城,是在1973年。那时的我刚九岁,正在上三年级。与姥爷家相距150公里,但口音却有着较大的区别,一时难以改口,以至转学后时常被同学们学舌调笑,大约一个月后才慢慢改变了口音和同学们一样了。
儿时的我,同许多的孩子们一样,最盼望的就是过春节了,至今也有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普遍的家庭生活都比较拮据。市民的粮食都有定量,买米面油要粮本,买布要布票,肉要肉票,糖要糖票……副食供应很紧张。所以,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到相对比较多点的肉和其它一些平日吃不到的美味。
我接触的富裕家庭不多,那时也没有太大的贫富差距。春节前,每家都要彻底打扫屋子,拆洗被褥,洗许多衣物。那是个样板戏的年代,清楚地记得家里墙上挂着《龙江颂》中江水英和《红灯记》中铁梅的剧照。随后,家里要做的就是要准备新年的食物了,当时几乎每个家庭必有的三样就是:压粉条、炸点心、炖猪头。也买点糖块,炒制一些花生、瓜子,油炸一些蚕豆,也叫兰花豆,还有中秋节时储存在地窖的水果,这已是不错的条件了。
白天父母上班,这些准备工作都是在晚上进行。粉条是用纯土豆粉做成的,坝上盛产土豆,比玉米粉、红薯粉要筋道、好吃,做粉条工序比较复杂,还有一些小技巧,以至我一直也没有学会。每次做很多,做好后,一团一团的直接放到院子里冻起来了,这样也便于保存,做菜时也方便取用。我的家乡地处坝上,冬季最低气温常常达到零下40度,院内的东、西厢房也便是天然的大冰箱了。
炸点心主要是糖枣、麻花和江米条,这可是个技术活,不是每个家庭都会做的。我家每年都要请人来做。和面很关键,发面、搭碱、软硬、糖量等等。搓麻花很有意思,把和好的面切成条搓几下,折成三折,提起来就自动扭转成麻花了,我也在旁边认真的看和学,也试着搓了几个,没想到也成功了,受到父母的夸奖,心里还颇得意呢。搓好的麻花摆在一起,最后用北方特有的胡麻油(也称亚麻籽油)炸熟,金黄色的麻花便出锅了,一定要控制好火候和油温,点心可不需要外焦里嫩哦。
再就是炖猪头了。因为,当时肉价虽然只有八毛多一斤,却也要凭票供应的,而且也很有限,价格还是比猪头要贵得多且不用凭票,每家都要买三四个猪头。那时的家庭双职工每月收入大概也就四、五十元,养活五六口人,生活都不易。
炖猪头事先要用在炉膛烧红的铁钎子把猪头上的毛烫掉,弄的满屋子都是燎猪毛的味道。最后洗净,每个猪头分为两瓣,便于炖熟。那时,家里都用的是灶膛、铁锅,锅也比较大,满满一锅猪头要炖两三个小时才能炖熟。渐渐的铁锅里的肉香就飘满房间的每个角落,也飘到了窗外,左邻右舍都能闻的到,令人垂涎。我最盼望的就是三十晚上吃炖好的猪头肉了,最爱吃猪鼻子的部位,也只有今晚才可以足吃一顿,平日节俭的生活吃肉是很少的,剩余的就要挂在厢房,冷藏起来,留作以后慢慢吃了。
晚饭后,天色已黑下来,每家院子里都要挂起红灯笼。我们这些孩子,则每个人提一个里面点着小蜡烛的纸灯笼,有圆的'也有长的,也有家长们自己做的,形态各异。兜里揣着着不多的鞭炮就跑去街里玩了。那时的炮竹很小,也很便宜,二毛钱一挂,只100响。这也不舍得一下子放完,而是逐个的摘开,单个的去放,为的是玩的时间更长些,点燃后没响的那些,也要拣回来掰断,用香头点燃火药看喷出的火花。有些调皮的孩子把点燃的炮竹扔到其他孩子的灯笼里,随着一声炸响,他得意的笑了,而被炸坏灯笼的孩子,委屈地提着破灯笼哭着回家向父母告状去了。
那时的家庭都没有电视机,只有在外面和同龄的孩子们一起玩才是最开心的时刻。偶尔也和父母玩玩扑克,听父母讲讲他们小时候过年的故事。许多人在年三十晚上是不睡觉的,这叫熬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守岁,我熬不住,却也睡得很晚,就这样其乐融融的度过除夕之夜。
那个年代的生活是艰苦的,但年味却是浓浓的,四十多年过去了,太多的回忆至今仍记忆犹新,令人怀念,每每想起儿时的春节,也是那么的温馨、甜蜜和幸福!
过年的散文4
一转眼,年过完了。真是“年年过年年过一年年年过,岁岁添岁岁添一岁岁岁新”,年龄随着过年而不断增长,转眼自己已年逾四十并有七。有时总觉得自己还象个孩子,不谙世事,可一回头想想自己的儿子都二十岁了,才发觉原来自己早已是个大人了。
想起小时候过年的情景,总觉得那么开心,那么快乐。记得很小的时候在家过年,一过腊月二十三大人们就忙着准备年货,做年糕,蒸馒头,杀猪宰羊之类的。小孩子们则欢天喜地无忧无虑的玩耍,尽情的享受着过年带来的喜悦,穿新衣,放鞭炮,吃好的,还能不劳而获的得到压岁钱……每到大年三十下午,母亲总要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的,然后在擦净玻璃的窗户上贴上她自己剪的窗花。我是最喜欢这些个窗花了,不仅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还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动物的,花草的,人物的,吉祥如意的。透过窗户纸从外往里看,更有一种朦胧感,如同少女般风姿绰约,甚是漂亮美观。
正月里最让村里男女老少开心的事就是看秧歌了,有时正在吃饭时,只要听到锣鼓点儿,人们就会放下碗筷,跑到院外去看秧歌。秧歌队来到谁家,这家的主人就会拿出瓜子糖果之类的.招待扭秧歌的队伍,而这些扭秧歌的人也会即兴创作,唱一些和这个家庭相符的歌词,祝愿这一家人吉祥如意,健康发财之类的曲子,直唱得这家的主人眉开眼笑。我们这些小孩子有时也会跟在秧歌队后面学着扭,可惜我到现在也没有真正的学过秧歌,只是会扭几下,跟着锣鼓煽扇子,以后有机会一定要跟着我们这的老年秧歌队学学,以了却儿时的心愿。
到了正月十五,院子里挂上了红灯笼,一晚上都不能熄灭,我们小孩子们也成群结队的打着灯笼,感受着黑夜里那火红的灯笼发出的迷人的光线,当然也会比较谁的灯笼漂亮。记得那时的灯笼大都是用纸做的,有时不小心被烧了,我们就会自己动手,用罐头瓶代替,在里面放上蜡烛,找一根小棍挑着,虽然样子没有买来的灯笼漂亮,光线却是很好,也不容易被烧。看到现在的孩子们打的灯笼都是造型漂亮,而且带着音乐,不会被烧着的电子灯笼,心里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一年一年又一年,转眼自己已为人父,可每每过年,总会回想儿时过年的情景。人不长大该多好,不长大就不会有那么多烦心的事。每当看到儿子灿烂的笑容,才发觉,年原来就是一个生命的延续与传承。年年过年年过一年年年过,明年不知还会有什么样的收获?还会有什么样的感悟……
过年的散文5
我的家乡在河南滑县,是全国有名的产粮大县。上小学时我们的老师就告诉我们,我们县的小麦是直供北京人民食用的,虽然这是不是事实至今都未得到验证,但我们还是非常为此自豪。
小麦太过普通,但也正是这普通的小麦滋养了家乡的人民。
一直有点怕收麦季,虽然是收获的季节,但天气实在太热,毒辣辣的太阳简直要把黄土点燃。而田间的农活儿又必须得做,收麦时节,常常是忙碌而充实,辛苦又快乐。
还记得小时候,没有大型收割机,每逢收麦子只能用镰刀,一镰一镰地割,家里七八亩田往往要割上五六天,我虽然不用干什么重活儿,但也要在田间呆上一天又一天。割下麦子,还要用车拉到麦场里,一遍遍地翻晒,一遍遍地碾压,然后还要一层层地去秸秆,再趁着风把麦糠扬出去,然后才能收获到干净的小麦。但这还不算罢,扬干净的麦子还得继续晾晒干,再装入口袋,一袋袋扛到车上运回家,再从车下卸下来,搬到粮囤里……整个流程下来少说也要半月……后来,有了拖拉机上带的小型收割机,终于不必挥着镰刀割麦子了。可是,有一年,我们家的麦子全被大风吹趴在地上了,根本没法儿用收割机收,连用镰刀都很困难,于是,爸爸、妈妈、我,每人一把带着长柄的小铲子,一点点地铲那五六亩小麦,天再热也舍不得歇一会儿,因为那麦子是我们一家人一年的口粮呀……
渐渐地,有了大型收割机,机器越来越先进,如今,大型收割机一过,小麦就可直拉到收粮站卖了,实在是方便得很,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现在的麦收,一两天就能完成。
但是今年,故乡的小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先是一场又一场的大火,把数百亩已经成熟的小麦化为乌有,而后,又是一场冰雹把已经成熟尚未收到家里的那些小麦打倒了……天灾人祸,让人心痛。更可惜的是,这其中还有部分人失去了生命……
看到那样的场景,你会明白,为何那么多农民以及农村的孩子拼了命的逃离家乡……
如果,收割机足够多,也许很小麦都已入仓了;如果可以灌溉的机井足够多,也许大家就不用昼夜不停地浇灌下一茬庄稼而致使线路出问题引起火灾;如果河流没有干涸,也许着火的'面积会少一些;如果防火安全教育宣传做到位,也许有些火灾可以避免;如果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庄都配备足够的消防人员及工具,也许……
没有如果,所有的一切都皆是因果。
前天,是无情的火灾,熊熊烈火让多少乡亲大半年的辛苦瞬间灰飞烟灭!昨天是雨灾,狂风暴雨又让多少乡亲痛失田间残存的希望!今天,艳阳高照,却晒不干乡亲们心中的泪痕……
真希望,有那么一天,所有的农民,都不必再靠天吃饭,靠运气生活,可又有谁能许他们一份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保障?
过年的散文6
越到过年越孤单,所以,我怕过年!
20xx年,我家盖了新红砖瓦房,高兴劲儿还没过,老公突然高烧,当时就以为是感冒,找村医打针吃药。可是,一个星期过去了,他不但没好,反而起不来炕了,我真的吓蒙了,带他到县医院检查,查不出病因,又去的海拉尔,结果是布病……
盖房子,借了不少外债,他又病了,真的很无奈。转眼来到年关,看着这空荡荡的房间,炕头上躺着病秧秧的老公,再看看年少儿子稚嫩的脸,我没有理由不坚强。
腊月二十九,村里来个卖肥肉膘的老乡,我怯生生的问:“赊点行吗?”声音小的可怜。那人说:“没事儿,我给你称点吧。”我只是想在大年夜给我的老公和儿子包一顿饺子……下午,我瞒着老公去邻居家借钱,我说借100,过几天就还,可是她说没有,我转身回家,泪水就这样不争气的流满脸颊……我的要求不高,只想给儿子压岁!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我只做了一个菜,小鸡炖蘑菇,吃饭的时候,老公给儿子夹肉,儿子却说:“爸,你也吃啊,你都是营养不良。”听到他们爷俩的对话,我的心都碎了……
儿子十七岁的时候,不顾父母反对,退学出去打工了,在饭店做服务生,过年的时候,老板说不回家可以给加200块钱的奖金,单纯的孩子没回来,我和他爸在大年夜,端起碗来,又放下,饭桌上,缺儿子啊,虽然摆好了儿子的碗筷……可是,孩子没有回家过年!我们等,我们盼,儿子不在家的年,真的好孤单!
儿子十八岁的年,是在部队过的,儿子从早到晚打个四次电话,虽然孩子笑着和我说:“妈,不用惦记我,在这里挺好的,年夜饭,大会餐,十几个菜呢……”可我看到儿子空间的留言是:“过年了,妈,我也想家!”
从那以后,儿子在再也没回来过一个年,从那以后,我就害怕过年,越到过年越孤单,每到腊月二十九,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赊肥肉,借钱的难堪……
又到年关,看到在外打工的人,都回来过年,看到别人家团聚,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我想说的是,儿子,你啥时候能回来过个年?
不在部队的孩子们,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爸爸妈妈等你们回家吃团圆饭!哪怕饭桌上只有一个菜,还会吃得那么香甜,家人们在一起,就有年的味道!过年,就是大团圆!?
?
过年的散文7
又要过年了,现在过年咋觉得没意思了呢,许多人这样说,我也常常有一种同样的感觉。
记得小的时候,只有过六一.,清明才能吃上几个煮的鸡蛋。记得我娘说过:看你那么爱吃鸡蛋,啥时给你多煮几个,让你吃个够呢!可这句话一说就是二十来年也没兑现。我知道娘也就是说说,那时鸡蛋要是卖了,买油.盐.酱.醋.火柴的钱还不够呢,更谈不上多吃几个了。 只有过年才能从里到外的换上新衣服,吃上糖块,吃上白面馍馍等好吃的。那时是真想过年,一天天掐着手指头的盼呀。
一进三九,各家是先忙着杀猪,以备过年。村子里杀猪也很热闹,一家杀猪要请差不多所有的乡亲来家吃肉,有的还送一碗给人家。 蜡月二十三是小年要扫房子,是要扫去过去一年是霉气,来干干净净的迎接大年的到来。小年还在外屋地上摆上灶台请灶王爷到家。
过年前后最忙的就是母亲了,要蒸干粮,干粮的花样可多了,有馒头.,带枣的花糕,.糖三角,.豆包,.菜包。还要炸丸子.炸焦叶子.麻花.等,都整好了。姐姐就该带着我开始串亲亲了,拎着一篮子的干粮能换回来一篮子的不一样的好吃的。 那时只有过年才能吃到冻柿子,花红.,花盖梨,.真好吃,还没吃够就没了,没了就得等再过年才能吃上。那个年代,只有到过年时才能多吃上几顿饺子。要过年了,各家都要包一些冻饺子,好为十五之前都吃现成的做准备。包冻饺子都要请乡亲帮忙的。一家一般要用一,二晚上就能包够。人多就有分工,有包的;有擀皮的.;有专人冻饺子的.。冻的饺子总会有人偷的,可这个偷是人们不用去防的.他偷不会多偷,一家拿几个尝尝,到了白天就该品头论足了。晚上活动都是拎着扎的纸灯笼,灯笼是用铁丝维的,中间点上根蜡烛或煤油灯,扭秧歌时也用它。过年能活跃村子里气氛的还就数秧歌了,扭秧歌是不分男女老少谁愿上都上,踩高跷是最好看的,一个个还都带上花冠让你认不出谁是谁了。初一,初三,初五,十五,全村的`人都集中到大街上看热闹,虽然道道很窄,高低不平,可人们还是一排排挤在路的俩旁看个够。
到了三十晚上就开始拜年了。一般都是小辈的孩子们到亲戚,好朋友家磕头,磕头是要给钱的,那些年给俩元是最多的,一般都是一元.还有给五角的。三十晚上爹娘就把新衣服叠好放在脚底下,到了初一早上放完鞭炮.饭桌摆好后,还要给爹娘磕头,爹娘也给压岁钱的。那年头过年虽然没有钱,可人们活很充实,当时都是很开心,很满足的。那时人们那种精神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值得我们留恋。有趣的事也是难以忘怀的,其实我们留恋的只是那种感觉。
记得在师范上学的时候还分粗粮,细粮票呢。我一顿要吃俩样六个干粮,.一饭盒白菜汤里面就俩.三根白菜,我的妈呀,现在想起来那六个干粮咋吃进去的。
自改革开放以后,过年就一年比一年好。我们都住进了楼房,过年时是成箱成箱的苹果,梨,橘子,饮料,酒往家搬。到了过年大街小巷都装饰好多的花束,宽敞的油漆路俩旁的路灯杆上都挂上了灯笼,五彩缤纷的彩树,不光亮堂还好看极了。扭秧歌看秧歌的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平时鸡,猪,牛,羊肉想啥时吃啥时就能吃。以前过年有的现在平时都有,以前没有的现在要啥有啥。吃,穿,住,行比以前提高了多少倍。说过年没意思了也是,年岁大了过的多了,平时就像过年,这到了过年, 自然就没新鲜感了。其实真正好的还是现在的年。
还是现在过年好,儿女有时间来陪我们,给我们调着样的做好吃的,有空跟我们说说家常话,有时间一家老老少少坐着车去商店逛逛,看看那些玲琅满目的商品,真让人眼花缭乱。到了夜晚在逛逛美丽的黑河夜景,让我们能尽情的享受着天伦之乐。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晚会,听着新年的钟声,再时不时的来到电脑上,看看有没有朋友发来祝福。和亲属,老同学,同事,朋友能说上句话拜年的话,那真的美如天仙了呀,哈哈!多少年人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现在是有钱就去南方过年,去南方过年更别有一番趣味,在我们北方过年大多时间还是在室内,在海南过年女的都还穿裙子呢。在家过也好,在外过也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过个年,就是过的最好的年了。
过年的散文8
传统的普天同乐的节日—春节,乃是最最公众的休闲日子,个个都尽量找项目玩。不去玩玩乐乐的话,就会显得太叛逆。因此,我们早好多天之前就商量停当:出去游一游,趁着大家都有空。日期择于大年初二。我们怕初一没有车。
大清早就起来,骑上自行车一块儿出发。到了泽国,找了个地方把自行车停放好,我们开始在马路上拦车。马路上花花色色来来往往的人多得不得了,已到了无复可加的地步,却车辆少得十分夸张,我们干巴巴地喝了二十多分钟的西北风,方才来了一辆摇摇晃晃的三轮卡。只一眨眼工夫,就挤上去八九个人,差点把车厢挤破。与我们同乘的全是新鲜得犹如刚上柜台的靓妹,个个一身盛装,散发着香水味,艳丽娇媚。反衬锈得污渍斑斑的车厢,小三卡显得破旧不堪。它一路上拖拖拉拉提不起劲头,到路桥的不足十公里路,整整坐了半个小时。
路桥是我们台州著名的商业重镇,车不象泽国那么少。我们算是有了选择车种的权利,换乘面包车去黄岩,一人一个座位,当然,比坐三卡舒服了很多。遗憾的是,与我紧挨屁股的靓妹留在路桥,相邻的座位里是个中年男人。没有了可餐的秀色,二十公里左右的路程被弄得枯乏,并且,连肚子都觉得饿。
到了黄岩,我们直奔第一个目的地,九峰。
黄岩县城的东郊,文笔、华盖、灵台、灵鹫、接引、宝鼎、双阙、卧龙、翠屏九座山峰相拥如簇,环抱着幽长深邃的峡谷,溪涧涓涓,林木蔚然。北宋初年,始建寺院,寺旁有塔,塔和寺皆以“瑞隆感应”为名。寺院早已废掉,塔还存在,正在重修。清朝中期,寺址成为书院。一九五七年,在书院的旧址上改建为公园。八七年,添置游乐设施,增辟儿童公园,成为台州地区最大的儿童游乐场。
我们夹在磨肩擦踵的人潮中慢慢地进入已被喧嘈闹翻了天的森林中,因为是公园,再加上春节的缘故,九峰内外人山人海,连山腰和峰巅都充塞了红红绿绿的游客。儿童很少,基本上都是青年。我在人群中看到了一位同乡的'妙龄女郎(她因为很美,所以我认得),脸色苍白,满是疲惫,眼睛已被沉重的倦乏弄得无力旁顾,麻麻木木地从山上下来往外走。我顿时受了她的影响,对公园产生了不满情绪。于是,索然无趣地被人潮牵制的跟随着东而东、西而西。转了好长时间,到了半山腰,才稍稍看出些概念:九峰构峙而环立,峡谷很深,公园挺大的,亭台池沼宛转,有古树丛,有盆景园。山上是烈士陵园,下视山岙,里面有派出所和看守所。
我们只在山上停了停就下来,走得双腿发软了的出来。在车站前的十字路口被相向纵横的大马路一岔,九峰公园的整体面貌便全模糊了,就好象派出所与公园交接之处搭着脚手架的瑞隆感应塔,面目不清地画上重重叠叠的十字叉叉。
吃了午饭之后,我们指向第二个目的地,临海广文祠。
早在孩提时,我就知道临海有所广文祠,是我们祝家洋村郑姓子民的祖宗—大唐画家郑广文先生的祠堂。我的爷爷每逢清明、冬至都会向我叙说我们村子宗祠里祭祖时的场面,然后补充说:临海的广文祠才是我们最宗最宗的宗祠。爷爷很向往广文祠,但那时交通不发达,临海显得远不可及。爷爷一辈子连温岭县都没走出过一步。我也很向往,因此,这次出来主要就是为了拜谒广文祠。九峰公园只是顺路而游。
唐朝中叶,安史之乱后,广文馆博士郑虔涉嫌接受伪职,被贬到台州来做司户。郑虔到了临海后,有感于当时的台州还很接近蛮荒,未被开化,因而开馆教学,成了台州的文化启蒙人。后来,涉嫌之冤平反,郑虔在临海安居下来,使我们台州有了郑姓子民。
雇了黄包车,我们在人生地不熟的市区里瞎撞,错走了二个地方,方才踏上广文路,找到了八仙崖前的郑广文纪念馆。仿古的祠堂在原址上于八八年重建,门墙轩昂,庭院新新。我们的老祖宗以青铜为身,手里拿着一卷书,站在厅堂中央。铜像前,“石压笋斜出,谷阴花后开”这副对联赫然挂在正柱上。唐肃宗上元年间,朝廷下诏赦免安史之乱受累之官,广文先生惊喜之下,启程返京,学馆的生员们赶到郊外(今留贤村)追上先生,苦苦相留,先生与生员对上了这副对联后,广文先生被生员们的情意所感动,不忍离别,就此放弃回京之念。那个郊外之地以此典故而名留贤。我们在厅堂里徘徊着,不由察觉:没带相机。不能和老祖宗及对联合影留个纪念。祠堂内外仔细地看了又看,无可奈何地空手而出。
看到八仙崖上有一所小庙,点香的人颇多,青烟缭缭似乎要把山崖腾袅起来。乃上去,然后,顺古道走到了古城墙的遗址。幽静的山坡古木成丛,有一株巨樟只剩着一小半的树干立在路旁仿佛是堵断墙,颇能引人怀想。午后的阳光有些懒洋洋。且坐下来,抽支香烟休息休息,权充一个吊古式的流连。
回到临海站,因为一时间没有回温岭方向的车,而到天台的共有好几辆正在叫嚷着到国清寺去。于是,我们临时改变主意,多出了国清寺的游览项目。反正出来就是为了玩,一年常忙,聚在一起消闲诚为难得,不妨多走走,走得稍微远一些吧。
国清寺是我们台州最大的寺院,历史悠久,门墙上辉煌地标着“隋代古刹”四个大字。山门和门前的石拱桥十分古朴。围墙里面,院子一个套着一个,楼阁连环,殿堂参差。我们因为入寺时天色已晚,和尚们已在吃饭了,不由有点慌,了了草草地转了转就仓促地出来。
吃晚饭时,发现都忘了带身份证。寺前的停车场被暮色罩上,开始冷清清。我们有点怕兮兮地跟着一个在饭摊前兜生意的老农去他家里办成的旅馆投宿。他家在寺院外面约一里路的山村里,几间矮矮的乱石墙的木板屋,让我们同挤在一个房间里,每人付二元钱。
第二天,天还没亮,就被鸡叫醒。坐起来等着老农也起床了,他只一下楼我们立即告辞,顶着鱼肚白的晨光走出山村。在国清寺前转悠着,等山门开了,再次买票进去游览一遍。看看有八点多了,坐上返程的车。
过年的散文9
新年,即将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的心里,已经充满了感动与自豪。当年夜的钟声又一次敲响,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个崭新的怀抱。
无数个祝福,在心海里涌起浪潮;真诚的问候,在歌声中冲上云霄。
北方,晶莹的冰花,挂在了树梢;北风尽吹,梅花暗香,大地一片银白,素裹妖娆。南方,海还是那么深,水还是那么清,白云蓝天,燕子飞得那么高。
我们就要放假了,一颗漂泊的心,一半惦记着工作学习,一半飞回故乡的城堡,悠悠思念的心吆,就像天上的风筝,飘呀飘。
无论路途有多遥远,也要排队买车票;不管风雪有多大,我们也不会动摇。请点燃红红的鞭炮;快把团圆的饺子包好;小村头,大路边,有多少望眼欲穿;餐桌上,小院里,一壶老酒烧啊烧。
我们也是一只候鸟;早想飞回家乡的一角。请把大江南北的喜讯,捎给故乡的父老;快把世界各地的精彩,让亲人一起倾听微笑。
过年真好!大人不用上班,不会天天操劳;过年真好!孩子不用上课,不会去上学校;过年真好!老人儿孙绕膝,家里喜庆喧闹;过年真好!因为儿时一过年就有红包;过年真好!因为孩子又长大一岁了;过年真好!最想见的人儿回来了;过年真好!见面可以问个好。
网上订了车票,心里感觉奇妙,一张张亲切的面孔,开始在脑海里跳跃;坐上熟悉的火车,慢慢向家乡摇;路边的树木花草,都在向我把手招;听着动听的歌曲,和着家乡的歌谣,爱和思念像火苗。
回家真好!那里有儿女的关心,父母的操劳;回家真好!那里有爷爷的挂念,奶奶的唠叨;回家真好!母亲的活总也干不完,我们是她的`甜蜜和骄傲;回家真好!父亲的皱纹又增加几条,我们是他掌心里的宝;过年,是亲戚穿梭不停的脚步;过年,是满桌的美味佳肴;过年,是你我谈笑风生,过年,是朋友握手和好。
回家真好!也请我们挽起胳膊,去帮父母分担家务;回家真好!就让我们拿出孝心,陪他们散步聊聊。
是啊,我知道,你知道,在过去的一年里,为了生活,我们背起行囊,奔波打拼,有过泪水,有过彷徨,有过忧郁,也有过烦恼。
那么,就让所有的一切,像秋天的落叶随风飘,然后再让岁月把它掩埋掉。在来年里,祝愿我们大家好运传捷报,财运逃不掉,幸运连连到,桃运开口笑。
其实,我也知道,你也知道,在过去的一年里,为了工作学习,我们打起精神,拼命奔跑,吃过苦,受过累,有过幸福,也有过欢笑。
那么,就让所有的一切,像破土的种子,在来年里,继续发芽生长,雨水勤浇灌,花开更鲜艳,叶子更翠绿,果实更香甜。
世上的路,千条万条,可回家的路,谁也忘不掉;世上的人,千姿百态,但父母的爱和恩情,谁又能忘得了。
过年了!过年了!家乡升起了炊烟,那是故乡一年一度散发的请帖;过年了!过年了!村里亮起灯光,那是儿女捧一枚归乡的船票;过年了!过年了!听一声父母的呼唤,声声亲切;过年了!过年了!情未老,心在跳;身未动,泪已飘。
过年真好!请祝愿我们的孩子,祖国未来的花朵,好好学习,勤于思考;过年真好!希望我们的年轻人,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脚踩霞光万道;过年真好!愿我们的父母,家庭幸福美满,工作事业步步高;过年真好!保佑我们的家乡父老,晚年如夕阳,身体健康自在逍遥。过年真好!更为我们的祖国祈祷,希望祖国繁荣昌盛,前进的脚步,如江海的波涛。
希望我们在新年之夜,面带微笑。当焰火漫天,鞭炮齐鸣,温暖和幸福会将我们紧紧拥抱,我们一起倾听和相互凝视,请感受钟声悠扬,让心灵驰向远方;请说出我们的愿望,让花儿开放,阳光照耀。
也是在这一刻,我们终于走进了一个新的季节,并同时拥有了自己新的故事和美好。
过年的散文10
今天是x月29日,是中国的春节,别问我看春节联欢晚会时的心情怎么样。光是晚会前的“烟花展”就让我激动不已。
瞧,金尾怪旦和银尾怪旦一同发射,好似一条金龙和一条银龙在空中互相缠绕,蜿蜒盘旋在城市上空。再看那边的平房上一个孩子高举着烟花对着空中,说时迟,那时快,一颗烟花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花瓣。再看那边有一颗烟花升到空中,“嗵”爆炸了,之后只见那颗烟花瞬间变成了星形,又在周围分布了几颗很小的星星,那几颗星星又分出了上粗下细的“枝杈”,好漂亮啊!这彩色的大光环是为一年一度的春节燃放的啊!看着这美丽的烟花,我也情不自禁地想放一束。
该做饭了,这时守在窗前看烟花的我,鼻子一抽,一股香气飘进我的鼻子,我便乐颠颠地钻进了厨房,对父亲说:“爸,今天什么饭?这么香啊!”父亲却说:“你的鼻子真灵啊。”“我的鼻子谁不知道啊?我的鼻子是世界一流的,领导鼻子新潮流。”父亲笑了,母亲笑了,全家都笑了。我说:“我说爸,今天的晚饭到底是什么?”父亲说:“据统计,今晚的`饭菜十分丰富,有饺子、红烧狮子头、白菜炒酥肉……”老爸还没说完,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心想:今儿晚上的饭菜这么丰富,不吃对不住母亲啊,今天晚上一定大开吃戒。哎呀,大事不妙了,一提红烧狮子头,肚子就开始唱“空城计”了,不行,还是先补两口吧!刚想伸手抓点心吃,却听见老爸用他的冒牌每声喊了一嗓子:“开饭啦!”我想今天的饭菜这么好吃,又做得这么快,真是太好了!我正浮想联翩,一阵炮声把我给震醒了,我脖子一扭,只见老爸用一根棍子挑着鞭炮,站在窗口放。“爆竹声中一岁除,只把心桃换旧符。”父亲放完鞭炮,就拿着新春联,揪着我到门外,我们把旧春联一揭扔了,再把新春联往墙上一贴,“好嘞,完工!”我一进门只见红烧狮子头摆在桌子正中央,一大批美味佳肴围在它周围。一家人围着桌子坐下。“来,吃饭!”母亲说道,说着她夹起丸子送到我前面,我正准备去接,谁知那丸子一滑,“溜”到了父亲碗里,父亲给母亲回敬了一个。我装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说:“哎!看来只有我自己夹了。”说罢,我的碗里便多了两个丸子,我笑了,我们大家都笑了。当晚宴接近尾声,我说:“祝我们大家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我们干了!”父亲说:“没酒,怎么干?”他正在疑惑之下,母亲指了指饺子汤,说着三碗饺子汤碰到了一起……
“哈哈哈”我们一家三口笑了起来,这笑声被晚风吹到很远的地方,这笑声饱含着激情和对祖国的春节祝福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久久地回荡着!
过年的散文11
今天是个特别日子,举国上下,都在等待着这一刻,都在期待着这一刻到来。
“看晚会喽!快来呀,要开始了!”冲进客厅,看着手机上数字,我兴奋地跳起来:哈,要迎接新一年喽!今年春节晚会会有哪些精彩节目呢?真令人期待呀…。想着,春节联欢晚会脚步已越来越近,我心也跳起了“迪斯科”。
八时整,电视中传出悦耳音乐声,伴舞们在舞台上翩翩起舞,主持人们齐齐亮相,一年一度春节联欢晚会在欢声雷动掌声中拉开序幕。
一曲又一曲动听歌儿,一支又一支优美舞蹈,一个又一个风趣小品,看着这些精彩非凡节目,我们有时捧腹大笑,有时沉醉在歌舞中,有时又感动地热泪盈眶,还为那神奇魔术而惊奇…。这么多节目,而我印象最深无非就是“农民工舞团”舞蹈表演了。
这支舞团是由从各地来深圳打工“打工仔”组成,他们有是刷墙工人,有是在汽车维修厂打杂,有在餐厅送外卖……这些自发组织农民工们每天晚上都在广场上练习,他们为了跳街舞,头发被磨掉了,成了秃顶,韧带拉伤了,手、腿摔青了、紫了,破皮了,还遭人斥责,挨了不少白眼。但这一切都没有成为舞团前进道路上绊脚石,坚持不懈让他们登上春晚大舞台,向全国人民展现了他们!
窗外陆陆续续响起烟花“开放”响声,我、小沫都有些迫不及待,拿起烟花,硬拽着哥去了顶楼。
此时已临近十二点了,巫山县原本寂静夜空绽放着五彩缤纷烟花,“嘭嘭”声、欢呼声、笑声溢满了小县城,仰望,大、小、红、绿烟花展现在眼前,我们也舞起了小烟花,庆贺着新一年到来。
最后,以一首《难忘今宵》结束了这次春晚,我也跟着唱着,啊,今天真是难忘,此时此刻,我还是很兴奋,因为新年到了,我又长了一岁。
过年的散文12
城市人叫过春节,乡下人叫过年。过年,应该指从除夕的晚上又过度到了新的第二年的年初了。过年,鞭炮声声辞旧岁,儿童欢笑迎新春!地球又绕着太阳公转了一圈,岁月提醒人们又过去了一年,生命的钟声告诉成人和老人们,你们又向坟墓走近了一步。时间易失,分秒不等人。你若不抓紧时间成就事业,你这一辈子将会碌碌无为!年轻人喜庆自己又成长了一岁;中年人喜庆自己当上了父亲,升了一级,而也感叹时光如此匆匆;老年人应该高兴自己做了爷爷,可同时也沮丧岁月在为自己敲响了暮年的丧钟。老人为了这新春的喜气,为了不打消儿孙们的高兴的情致,也只有勉强壮出欢喜与笑颜。
其实,春节年年都是这样过的。贴春联、贴福字。有的把带根带叶的甘蔗靠在大门边,说什么希望幸福甜蜜的生活像甘蔗一样节节高;也有的在院子里站立一棵树,进行了修饰之后,美其名曰“摇钱树”……糖果、水果成了抢购货。一切摊点和铺子,都在为年货而忙碌。生意再冷的店铺,这几天,都会变得生意红火。出去打工的人,都尽量在年前赶着回家,与亲人团聚。过年的团圆饭,香喷喷的;家人团坐,小酒一杯,有笑有说。
小的时候,我在乡下长大。记得,乡下过年,都杀年猪,请人吃饭。年前的这几天,孩子们是何等欢乐。村里有舞狮子的,到家家户户去舞狮,总说些吉利的话。那时候,咱们当小孩子的,围在舞狮队之后,高兴的跟着走村串户,不亦乐乎。大年初一,还有开财门的孩子,那早已经背得滚瓜烂熟的,被称为“四句”的话语,朗朗上口,句句吉祥,讨得主人的欢喜与赏钱。这些儿童时的记忆,如今仍记忆犹新。
现在,到了城市里生活。这春节,总少了些乡下的`那种气氛。不过,城市人有城市人的过节气氛。家家挂灯笼,张灯结彩;户户放鞭炮,喜气冲天。我女儿爱玩冲天炮竹,总要叫我给她点火;我本来想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好节目常常被她耽误错过。也不怪她,如今的独生孩子,确实也独自感到寂寞!乡下的孩子常常在一起玩,而城市的孩子很难成为一群一伙的。莫说小孩,相邻的大人们也都很少往来。邻居之间,敲门都不应,只闻电视声。城市人,不像乡下人一样,邻里热情,相互串个门。今年的过年,女儿不会再叫我为她点鞭炮了吧?今年,她毕竟又增加一岁了。
今年,除夕之夜的晚上8点开始,我要好好地看一下春节联欢晚会了。我喜欢那些幽默滑稽的小品、相声的逗笑,也会为那些优美动听的歌声所陶醉。说实话,除夕这天晚上是不好睡觉的,鞭炮声震耳欲聋,会一夜通宵。
我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大家要为了自己增加了一岁而高兴?难道他们没有听到那岁月匆匆逝去的脚步之声吗?不过,也许大家都是对的!还是我错了。也许,我不应该在这喜庆之日,还如此悲观。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人,就是应该要把眼光往前看!也许,在新的一年里,咱们又有新的希望了。我虽然不会像年轻的时候再做那斑斓的梦了,但我至少还会编织我的向往。咱们要去为自己新的一年做好打算,或许这一年里会有艰辛、困苦等待着咱们,但咱们一定要勇敢地去面对它,这样才能战胜它!今年是龙年,龙腾四海!《易经》上说:飞龙在天,吉。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所以,希望大家都在这新的一年里,像龙一样勇敢地冲向自己的目标,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最后,祝大家心想事成,大吉大利!
过年的散文13
好多年没有回老家过年了。脑子里还总是保留着孩童时代过年的美好记忆。尤其近年来城市过年日渐平淡,远离热闹的情况下,更加怀念童年时代过年的情景。
记得小时候,最盼望过年了。因为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新衣穿,才有好吃的,才能够跟小伙伴们无拘无束地玩耍,也才能看到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只有过年才可以看到的节目。在正月里天气渐暖的时候,还可以随大人们一起到几里以外的村子去看皮影戏。
说道这些热闹,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要算看皮影戏了。
皮影戏,在我的故乡是一种广为流行的乡土艺术形式。
皮影戏都是家庭出资承办的。多半是家有喜事,请个皮影戏班子在自家院里唱上三天皮影戏,以示庆祝。或者家里有人生病,许个唱皮影戏的愿,以祈求上苍的保佑。剧目自然是由承办家来点的。一个戏班往往有几十个保留剧目,如象白蛇传、西厢记、杨家将、封神榜等等。
一个皮影戏的班子只需五六个人。农忙时,他们都是普通的农民,农闲时,临时组成戏班,应约出演。他们虽然没有经过任何学校的培训,全靠祖传家授,可是各个都是技艺精湛的多面手,有的吹打弹拉各种乐器样样精通,有的生、旦、净、末、丑的唱腔、对白因人而变,惟妙惟肖。一个人可以同时完成几个人物的皮影操作和唱词、对白。
皮影戏班里是没有女人的。凡是旦角的唱念都是男人掐着脖子完成的,正如男扮女装的梅兰芳。当然,梅兰芳唱戏是无须掐脖子的。
皮影戏的装备十分简单,不过两个木箱而已。一个木箱装各种人物造型的皮影,一个木箱装锣、鼓、镲、唢呐、三弦、琵琶等简单的乐器。
演皮影戏是不需要发请柬。锣鼓声便是通知。
按照当时的说法,当“日头还有一竿子高的时候”,戏班子就开始敲起锣鼓,俗称“打通”(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通”字)。
在农村,不象城市这样有高楼阻挡,锣鼓声传得很远。十里八里之外都可以听到的。于是戏迷们便迫不及待地寻声前往。路程远的,晚饭也来不急吃了,把窝窝头、大饼子揣到怀里,边走边吃。
待到三遍锣鼓敲过以后,观众也基本到齐了。影戏便正式开始。
戏台自然也是因陋就简,几根立柱,几根横梁,几块木板,搭起一个可以容纳五六个人的平台。戏台后面多半依墙,前面则是一个宽两三米,高一米多的白纸制作的影屏。戏台上点亮两三盏油灯。这样,台上一招一式舞动着雕刻精美的驴皮影人,一板一眼地说唱着古老的.故事。台下一片皂衣黑裤的男女老少,翘首望着影屏上驴皮影人晃动的影子,一会儿心舒气爽,笑声不绝,一会儿看到伤心处,各个擦眼抹泪,乃至呜咽声四起。
不知不觉中,东方已经泛白了。这时候,大人们依然没有困意,而孩子们却多半已经蜷缩在戏台前沉沉的睡着了。
老家有句很贴切的话,叫作“驴皮造反,庄稼人熬眼”。就是这样一种“一口说唱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的简单的,但却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乡土艺术形式皮影戏,世世代代流传着,为故乡的人民带来喜悦和欢快。
有许多年不曾看过皮影戏了。好想再寻个机会看一次呀。
春节前,我给留居老家的弟弟打电话,问他家乡唱皮影戏的还多不多?
“哪里还有唱那个的呀,早都没有了,失传了。”弟弟说。
“为什么?”
“家家都有彩电了,有的是好节目看,谁还喜欢去看影(皮影戏)呢!”
挂上电话,我若有所失,许久回不过神来。
我这是怎么了,大过年的!
过年的散文14
今天是腊月十八,再过十二天,猴年的春节就要来到了。人们已经在匆匆忙忙地准备年货,年味越来越浓,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也开始两次彩排了。
下午,我刚从大街上回来,楼下年轻的邻居问我,“叔叔,今年您搁哪过年呀?”,我连忙不加思索地答道:“就在省城里呀?”她接着说:“还是在城里过好,今年的天气冷得要命,俺前几天回乡下可把小孩子冻坏了,这里有暖气,俺也不回老家过年了”,是啊,寒潮尚未完全过去,老天刚露几天笑脸,今天又开始转阴,据天气预报说,“小年”还会降雨雪。假如春节期间天气不好,那么,今年的过年味道又是如何呢?过年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过年的目的是什么?我坐在电视机前,边看迎春节目边引起我无尽的遐思......
有人说,过年的年味在于敬老孝老,阖家团聚,亲朋欢乐。不错,每逢春节,举国上下,大江南北,十几亿国人春运大迁徙,有钱的坐飞机坐高铁开自驾车,钱少的打工族一月前就网上抢购返家的廉价火车票,或者是到火车站汽车站买票,甚至买不上票或为了省钱的“摩托大军”也会拼命日夜兼程,一个目的就是赶在大年三十能和家人亲戚朋友见见面,吃上一顿团圆的饺子和年饭,给过世的父辈祖先坟前烧纸祭奠,给在世年迈的父母祖父母们买些过年的点心衣服之类尽点孝心,给留守儿童一点儿亲情关爱。这些都很有必要,不可或缺。可是,这年前年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大家都挤到一块儿出行,那就给铁路民航交通运输部门造成了人流、物流的极大压力,假如再遇上像20xx年春节前广东贵州一带的冰冻等恶劣天气,交通事故频发,死伤在路上的新闻年年都可看到。为了回家团圆,结果路遇车祸,甚至命丧黄泉,年关摊上这悲情事,谁家还会有心情欢喜过年呢?与其沾亲带故的惊闻后谁不伤心落泪呢?
有人说,过年的意义在于传承民俗,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不错,中华民族有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需要传承,其中节庆文化是老祖先流传下来最为耀眼夺目的`一部分,我们后人有责任有义务来传承,更需要发扬光大。在年关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总结一下过去一年的功过得失,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足,来年怎样发扬成绩纠正缺点以利再战,这些都很重要也很必要,的确不能浑浑噩噩混日子,凑凑合合过日子,无所事事打发日子,迷迷糊糊糟蹋日子。可是,为什麽不能分散在其它节庆里相聚,比如“元宵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中秋节”、“十一国庆节”、“重阳节”、“元旦节”,或者是平时的双休日、生日、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和亲人的祭日。或许有人会强调,除国庆节和春节国家放长假有时间长途跋涉,其余两三天时间太短,路途远的就不行,那么,国家还规定的“休假日”,最短者十天,最长的有两个多月(如教师的寒暑假),为什么人们不错开春节来团聚孝老、来总结以往展望未来?这不是同样在传承民俗吗?为什么非扎堆赶到春节呢?
还有人说,过年的目的在于春节是“驿站”,歇歇脚,放放假。不错,为了生存,为了事业,为了工作,为了自己和家人幸福,迫于压力,人们忙忙活活累一年,红红火火干一年,勤勤恳恳苦一年,兢兢业业做一年,还真没有顾上潇潇洒洒玩几日,快快乐乐耍几夜,是需要给自己放几天假,也必须找个驿站歇歇脚、伸伸臂、翘翘腿、按按摩,舒展舒展筋骨,放松放松心情,更好地加油打气,振奋精神,以利再战。可是,我想强调的是,国家法定假日就有110多天,还可请假调休,长假期每年就有,为什么大家不去科学地利用,好好地休闲享用,反而都像每年的高考一样,都去挤春节这座“独木桥”呢?
依我看,在这举世亘古未见的十几亿人大迁徙的春运期间,有一些人是为了生计迫不得已要赶在此时此刻回家,而有一些人是凑热闹的,完全可以避开春节这一人流物流高峰的。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们很多国人的传统观念陈旧,对过年的目的意义没真正搞明白,好像是只有春节回去看望老人拜见亲朋才是敬老孝老,才是团聚欢乐重视亲情友情;好像只有传承春节才算传承民俗,只有利用春节才能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只有利用春节当驿站才能歇歇脚,错,大错而特错!平时那么多空闲时间你干什么去了?正像20xx年春节后流行的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啦》,你科学谋划时间利用时间了吗?你心中真正有孝心有亲情友情吗?现在通讯工具那么发达,平时你给他们主动联系多少?帮助人家解决多少困难?
大文豪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这句话用在此好像说的过于严重,但是,他说明了一个道理,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时间对于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岗位的人,其价值意义是不同的。因工作性质不同,有的人可以在春节期间休假,而特殊岗位的人是不能休假的,比如,边防线上的哨兵、看管监狱的狱警、节日值班的一大批国人,他们都不能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他们肩负着神圣的职责与使命,他们为了大家的幸福与快乐就要做出个人牺牲。不过,节日过后,还要给他们补休,这也是人家应该享受的权利。难道过了春节后平时看望父母就是不孝吗?自古就有忠孝不能两全啊!
尽孝敬老不分时间,关键在平时。工作再忙,经常往家给老人打个电话问个安,身体有病了及时关照甚至请假陪护也是应该的,老人也会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团聚欢乐,畅叙亲情友情,交流感情,总结得失继往开来都需要自己灵活掌握时间,机会是人主动创造的,只要努力,就有希望。所以,对于过年,我的观点是不挤春运这座“独木桥”,把时间留给那些迫不得已必须得回家的人,把亲朋团聚分散在其它节日中,过年的味道和内容还是有,并没有变化,变化的仅仅是形式。就像今年郑州市过年禁放烟花爆竹一样,为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利大于弊,目的是为民幸福。避开春运高峰再探亲,同样是为民幸福,减少了交通压力。自从有春运以来,我家过年基本上是回家探亲访友避开了高峰期,住在城市过年从来不买烟花爆竹,为的是自觉地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每年和亲朋电话拜年,过后再找时间相聚,我觉得都过得有滋有味,高高兴兴,快快乐乐,也并没有疏远亲情友情。
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年关,年关,过年如过关,愿国人在猴年即将到来之际,首先都过好思想关,多为他人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年而考虑,人人都真正体味过年的年味是什么、都真正搞懂过年的意义是什么、都真正明白过年的目的是什么,人人都有个好心情,人人都健康快乐幸福美满地生活!
过年的散文15
甲午马年正月初一,阴霾的天气盖不住过年的喜庆。一大早,率子携孙驾车启程,仍是回到故乡过年。进城22年了,雷打不动,一如既往,每年大年初一必定回故乡度过新的一年的第一天。
我的根深深地扎在故乡的黑土地上。儿子小时,我怕儿子忘记了故乡,每年的大年初一,带着他给乡亲们拜年,教给他认识这是张家二奶奶,那是李家三爷爷;带着他,到我的出生地,到我吃过食堂的旧宅院,到我打过“嘭嘭”的西湾去看看。告诉他故乡的一些陈年旧事。5岁就离开故乡的儿子,如今对家乡的热爱不逊乃父。
今年,带着一周岁的孙子,第一年回故乡过年。我抱着孙子给他98岁的叔曾祖拜年,他的叔曾祖老得已经不认识白天黑夜一刻不离照顾自己的儿女了,更不认识牙牙学语的他的这个曾孙。但是,其意义是他的这个幼小的曾孙在甲午年的春节给他拜过年了。
我抱着孙子到我老胡同去转转。我出生在这条明朝初年建造的老胡同里,在老胡同里生活了11年。老胡同是故乡的风水宝地,弥漫着神秘灵异气息。从老人们的言谈话语里,我们知道了老胡同曾经的辉煌。明朝年间,李姓家族做丝绸买卖发了大财,每年一进腊月,三挂马车从南京往家运送金银财宝,只见进胡同,未见出胡同。李家只用几百只银元宝盖起了一座恢弘的宅院,至今那座厅房已然傲立在胡同最深处,证明着当年的辉煌。一代一代胡同里的人,口口相传,上百车的金银元宝埋在了胡同里。但是并不知道具体位置。故乡的乡亲,能为在李家胡同居住,被看做一种荣耀。1948年,我父亲用3斗高粱,买下了李家一处磨棚,稍作修缮,全家十几口人搬进了风水宝地。我就出生在这处磨棚改造成的小小宅院里。50年前年,老胡同里曾经住过李,孙,王,彭,周五姓十几户人家,全胡同达到过60余口人。仅与我年龄相仿的伙伴就有十几个。我的生命从老胡同起航,它承载着我生命初始阶段的喜怒哀乐,对于我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不无影响。倏忽间,物是人非,老人们一代一代地死去,年轻的搬出了胡同。当年热闹红火的老胡同,如今呈现出的是一幅破败凋敝景象。胡同里只余年逾七旬的李姓老两口居住,而当年他们是胡同里的年轻人。按乡亲辈分,我一直喊他李叔叔,李婶子。1965年国庆节,他们结婚时候闹洞房的'热闹场景历历在目,恍如昨天。他们的孙子已经快20岁了。我每年都要带着儿子给李叔叔老两口拜年。今年抱着孙子,儿子背着相机,一起给他们拜年。一进门便先在他的那口明朝建造的大厅房前面拍照。李婶子每年盼望着我的到来,总是预备下花生、大枣,沏上热茶,等着我。今年来了祖孙三代,71岁的李婶子喜得合不拢嘴,抢过孙子去抱着,亲着,哈哈哈笑着,眼睛里笑出了泪花花。
我和孙子在我出生的老宅门前留影。我告诉并不会说话的孙子:爷爷就出生在这里一盘土炕上的一把谷草里。爷爷出生第7天,肚脐眼里发炎,生了蛆。已经被蛆虫吞噬死了,老爷爷都已经把爷爷放进破粪筐里准备扔到王家湾旁边的乱葬岗子上了喂野狗了。是老奶奶哭着说再看一眼俺的孩,见爷爷还有一口气,擦了擦沾满光腚上的粪便,留下来,按到肚脐眼里几滴香油和门后边的一撮老娘土,把蛆虫们从爷爷的肚脐眼里赶走,爷爷的命比蛆虫们的命硬,又活了过来。否则,你不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我和孙子在我1960年喝过红粘粥的生产队食堂旧址留影。那年,爷爷正是需要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疼爱呵护的年龄。可是爷爷自小就从未见过爷爷奶奶,爷爷也未曾记得爹爹和娘如今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疼爱你一样疼爱过爷爷。记得的是那年秋天,5岁的爷爷因为贪玩,逃脱了一次推煎饼磨子,爷爷被爷爷的爹爹一顿鞋底打得屁滚尿流,皮开肉绽;记得的是,在食堂里喝红粘粥,有定量,喝不饱,而偏偏是5岁的爷爷不懂事,吵着哭着“再喝一碗啊,再喝一碗”。红粘粥没喝到,得到的又是一顿鞋底打臀部。爷爷小时候怨恨过爹,爷爷长大了再不怨恨爹了。当年的苦难,已经成为爷爷今生最大的一笔财富。挨打挨骂,爷爷视作是苦难中的亲情另一种表达方式罢了。
和孙子在故乡过年,很幸福,很浪漫。
【过年的散文】相关文章:
过年的散文06-29
过年的散文【实用】06-29
过年的散文【通用】06-29
(热)过年的散文06-29
过年回家优美散文05-27
春节的散文05-24
春节的散文[热门]05-24
春节的散文(实用)05-24
过年的散文(锦集15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