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过年的散文

时间:2024-06-29 11:28:05 对联 我要投稿

过年的散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散文吧?散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写散文,多数时候都离不开事件。你有了解过散文的写作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过年的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过年的散文

过年的散文1

  “年年难过年年过”,这是穷人过年的境况。一到年关,该还的帐得还,该送的礼得送,家中儿女也得添几件新衣服,卧室客厅还得换两件新物件,七老八太的慰问也得问,七甥八侄的红包还得包;人家轰轰烈烈过年,自家也不能太寒酸,鸡鸭鱼肉糖果水果,油盐柴米干粉湿面,样样少不得,一圈买回来,一年的积蓄又差不多没了,还得愁明年儿女开学的学费。你说这个年愁这愁那的,过得还有滋味吗?嘿,这人穷呵就怕过年,但你不想过年年就不来了吗?所以“年年难过年年过”这话就是如此说来的。

  “处处无家处处家”,这是游子过年的无奈。家是温暖的,它是一个立体:里面含有亲人的情感、熟悉的住宅、温馨的乡情和一应俱全的生活设施。游子们在外能感受到这家的气息吗?不能也。他们有的只是孤单和冷清,在别人的鞭炮声中思念着自己的'亲人,在他人万家团圆之际凑合着一年一次的年夜饭。此时的游子(不论是打工或其它原因)不管身处何地何种条件下(好或坏)都难有家的感受。所以处处无家啊!但是无家的日子就不过了吗?总得过下去,把能够睡觉吃饭的地方权叫“家”吧,但此家非彼家也!

  “芝麻开花节节高”,这是有权人如今过年的写照。下级、商界、建筑界、百姓、等等,但凡可能有求于他的人,过年可是个“烧香”的好机会,不然临时“抱佛脚”时恐怕有冷脸看。去年过年你如果送了一万元的红包,今年还是一万元,你拿得出手吗?只有与时俱进年年涨了。一朝大权在握,年关日进斗金。好酒好烟大红包习以为常,鱼肉鸡鸭堆成山呲之以鼻。你想想,我们中国个个争当官,你以为真的是想“为人民服务”?非也!投机钻营还不是“千里做官,为了吃穿”。只是老百姓苦也!

  有钱人我们就不议论了,自古为富不仁,为仁不富。“有钱非君子,无权不丈夫”,是这个时代的特征。我们既无权又无钱,说多了会被人说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适可而止吧。但穷有穷的欢乐,富有富的担忧。该欢乐时且欢乐吧,幸福虽有相同之处,但感受各有不同,人穷容易满足,幸福可能相对要多一些。本文的原意并非眼红有权有钱人,只是同情一下比我们还穷的穷人和不能归家团圆的游子而已,以显人间还有怜悯穷人的人,不然这世界也太残酷了点。

过年的散文2

  以前总是渴望过年,因为只有在过年的时候一家人才有机会聚在一起,爸爸常年在外务工,在我很小的时候,因为生活所迫。我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没到初一的时候,总是庆幸离开学还早着哪,毎多过一天都是一种侥幸,因为每一天都像是用珍珠穿起来的手链,晶莹剔透。等到过了初一之后的每一天就像滚雪球似的,任凭我怎么抓也抓不住,只有万般无奈地等待着开学的钟声,等待着堆积如山的书本,作业缓慢地整理起我飘落的心情,等待着小小的书包沉沉地装载起我飘飞的想念。元宵的炮竹声声声入耳,只可惜今夜月圆人未圆。

  后来结了婚,却怎么也找不到那时的感觉,甚是落寞,想念。我不会招待客人,为了避免尴尬,我只得跟随着你来我往的摩托车队伍,串亲访友,即使外面下着大雪,寒风刺骨。那时候的每一天似乎都过得很慢,很慢,特别是初一,每分每秒就像天上飘落的雪花那样,缓缓慢慢的飘着,没有目的,没有方向,却紧紧地包裹着大地上的一切,包裹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谁也逃脱不掉。这些飞舞的雪花不小心飘进了我的心里,于是我的心里也开始飘落起漫天的大雪,直到眼泪夺眶而出。可是,初一是不能掉眼泪的,因为掉眼泪意味着不吉祥,所以只能招来无意的斥责。我知道,过去在自己家里的时候,我即使过年的时候把满屋的客人轰出门外,大家也都不会怪我,妈妈也只是埋怨,万不会有意无意的斥责我。他们都知道我喜欢安静,后来不知怎么得脾气变得古怪,暴躁,大概是求学的道路上遇到了不小的打击。

  现在,有了孩子,万般无奈,万般思念在心头,可是现在离过年很早的时候,我便悄悄地泛起忧愁。也许只有在城市落了根,才算有真正的家,才可以随时来随时回,不用在意房东的脸色,不用憋在家里犯愁,不用想着怎么去应酬那些自己并不喜欢的邻居,陌生的客人。也许,或者,永远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家,永远。

  而后爸爸妈妈在一起上班,哥哥也在附近干活,偶尔一家人又聚在一起,妈妈还是像以前一样在厨房忙着做好吃的改善生活,爸爸高兴地在院子里忙这忙那,哥哥无聊的`一边拨弄着手机,一边看着电视,声音还像以前一样放得很大,站在门外都听得清清楚楚。哥哥的手机换了一个又一个,一个比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还像以前那样霸气,土豪。哥哥的房间里还是陈列着那个搞活动送的破电脑,与我的电脑桌,凳子搭配在一起,还不是多么地相得益彰。唯一不同的是床头多了个烟灰缸。数不尽的烟头塞满了烟灰缸,只能向床头,电脑桌蔓延,甚至挥洒到了地上,就像数不尽的叹息,数不尽的无奈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肆虐,终于阻挡不住,无可遏制地在偌大的房间里弥漫。生活的心酸恐怕只有烟头最为懂得吧。哥哥再也不用为妈妈偏爱我而生闷气了,反而是一年年的岁月彻底颠覆了他过去的生活模式。

  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其乐融融,我不在家的那些数不清的日子就像是眨眼的功夫,就像是大家一觉醒来睁开眼,我还在那里,一切都没变,不过是做了一个梦。大家好像都瞬间忘记了那些分开的记忆,那些落寞伤感,似乎又回到了小时候,从前,很久很久以前。

  不是过年,胜似过年。不想流泪却还是逃脱不了岁月无情的变迁。属于我们自己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可在那个时代又会发生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爸爸妈妈会慢慢变老,过去的那个小家庭会离我越来越远,直到也像滚雪球一样,我怎么抓也抓不住。

  如今,天天都有假期,天天都在过年,却怎么也找不到最初的感觉。

过年的散文3

  踏进腊月,每个人的心好似都开始恍恍的期盼春节的到来,但心里又好似都明白期待的并不是过年,多是因为不用上班吧,出去旅游或者纯粹的放松。小时候那种期待的劲儿似乎早已消散殆尽,反而是圣诞节、情人节等倍受欢迎,到了过节那天约上关系好的朋友一起吃饭、唱歌,再看电影,大概这才算是个愉快的节日。

  我钟情于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因为它存有我们小时候的美好回忆。印象中,腊月一到人们便开始掰扯着手指头数日子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张罗年货,每到这时候都有一次大扫除,把家里里里外外全部扫一遍,完了再用抹布擦一遍,这样可以扫走一年的旧气,迎接崭新的一年,早早的都能闻到浓厚的年味。虽说年前将近需要忙碌一个月时间,但人们心里都是喜悦、期待的,因为在外生活,工作的亲人们都会为那特殊的一天从东南西北不远万里赶回来。

  真正到了三十这天,人们就更忙碌了,大抵心也会更加欢喜,女的都在厨房里准备着年夜饭。家乡的习俗是每逢红白喜事或者过节做臊子面来招待客人,过年更是少不了,所以母亲会提前把肉哨子炒好,还需切好多葱花,炸豆腐片,肉是为了增加哨子汤的香味,葱花与炸豆腐都是做漂汤用的,还有搭汤用的底菜,炝好的香醋等这些都得备好备足了,而那细长、滑溜又劲道的面条必须得几天以前就压好晾着。

  母亲们在厨房进进出出有说有笑的忙着,而父辈们都在张贴从前门到后门以及家里大大小小门上的对联,包括贴门神、土地神、财神等各路神仙的年画,寓意是请神来家过年并保佑全家老少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小孩子充当的角色一般就是打下手,偶尔帮忙拿个年画,还必须得小心翼翼的,生怕弄破了,神仙爷爷会生气。什么都不懂的我们还爱跟在大人屁股后边,把一幅幅贴好的对联读出声来,却总是分不清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因为年龄,跑腿儿的小事都是我们干的,一会向隔壁婶婶家借个凳子,一会又给对面爷爷家送个东西,觉得自己忙的不亦乐乎。贴完对联后,家中男的无论年长年少都得去给祖先上坟,女的不允许去,这是历来的习俗,那时候的我还总是抱怨为什么不带我去。要去祭祖必须得端上要敬的烟、酒、茶;烧的蜡烛、香、纸,我想是要给祖先也送去过年用的东西吧,当然这不过是人们对已逝亲人的思念,也是精神上的一种寄托而已,但也是每年必不可少的一种仪式,现在想想这便是我们的根,有了它即使生在何处也不会忘记寻根。等到祭祖回来后,臊子面也差不多做好了,捞上一小筷头到碗里,再浇上一大勺子滚烫的臊子汤,冒着热气,香味扑鼻而来。孩子们之间还有一个乐趣,那就是比谁吃的多,有时候一人能吃十几碗,最少的也要吃个七八碗,到现在我都在怀疑自己当初那惊人的饭量。这让我也想起了莫言《过去的年》中一句话,没有美食的诱惑,没有神秘的气氛,没有纯洁的童心,就没有过年的乐趣。

  吃完饭后,会备些瓜子、花生、糖果,长辈们都围着桌子烤着火炉,一边看着春节晚会,

  一遍喝酒聊天,偶尔会听到他们谈起孩子以及他们的学业,年轻人都另外围起一桌玩起了扑克牌,对于小孩子来说任何时间都会是游戏时间,任何场所都可能会变作游乐场,在他们的脑海里过年就意味着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收,有零嘴吃就十分满足了。这样便可以甜腻腻的`度过整个寒假。就这样几代人各自为营热闹的守着年夜,直到凌晨十二点大家都一起到大门口放炮竹,那时候不比现在,放的是烟花,每家几乎就是三两捆鞭炮,几个大炮竹已经算是好的了,几乎同时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让深夜的村庄又热闹起来,再来几个冲天炮沉重的轰隆隆接连响起,这便是春雷的声音。孩子们会在放完的鞭炮灰中去找还未放燃的炮竹,有的断捻子的俗称“瞎跑”。从中间折断露出里面的药硝灰,几个围城一圈或者各种图形,用香烟去点燃,胆小的孩子捂住耳朵远远地躲起来,药硝灰遇香火点燃瞬间燃烧,有的还炸响到处乱蹦,自然添了不少童趣,放完鞭炮之后母亲还会带着孩子们跪拜神灵祈福保佑,到这里一个年便是过去了,但是那时正月里走亲戚也是照样热闹。

  现在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慢慢提高,每天过日子就如过年一样再也见不到像《腊月歌》中唱到的那种景象,所以过年就跟过日子一般了。虽然一切都在改变但是在中国人传统骨子里永恒不变的是这样的日子中的牵挂和匆忙奔家的念头,这样的节日终究是温暖幸福的。

过年的散文4

  在我的记忆里,儿时的年节给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

  那时候,我们农村还很清贫。由于家乡每年只能种一茬庄稼。所以农人们每年忙完了秋收,就是赋闲的日子。虽然农忙闲了下来,但村里男人女人的双手还是时时不得消停。

  进入冬季日子,男人们或是肩扛铁锨去自家的田地里翻土,加固田埂,为来年春耕做准备;或是挑着担子,拿着刀具去树林里折些干枯的树枝,拾大把大把柴火;或是在天降落一场大雪之后,去野地里捉几只野鸡,野兔;亦或是去村边河里捕捞些肥鱼带回家。女人们则坐在家里开始纳鞋底、做新鞋、拆洗被褥,织毛衣。有时候,她们会在纳鞋底的过程中互相串着门儿,几个女人聚集一起,相互唠唠嗑,闲话家常。

  等到了腊月,随着年节越来越近,年的气息愈加浓厚了。特别是下完了一场大雪过后,白茫茫地雪花覆盖在田地间,孩子们出来又蹦又跳,在田间地头奔跑嬉戏,堆雪人,打雪仗,嘻嘻哈哈的笑声荡漾在雪的世界里。所谓“瑞雪兆丰年”,这时候,农村呈现出最为热闹的景象。

  村里上上下下十六七户,八十余口人,每一个老少男女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像在上演一场年前大戏。

  粉刷房屋、除尘、备用年货。腊月的日子,家家户户门前大小树枝或铁丝上都会挂上腌制的鸡鸭鱼肉香肠缠蹄腊味,还有地上晾晒的芋头片,萝卜干,红辣子,菜坛里的咸姜蒜,咸豆,咸鸭蛋等,让平日看起来空寂的村庄充满了生活气息。等到了腊月廿三,大家就更忙活起来,新年眨眼就要到了啊!这时候,村里的妇女们都成为了置办年货的主力军。且看她们在自家的灶屋里围着灶台忙碌的情景。一把一把的柴草被塞进了灶膛,一团团熊熊的火焰添着黑呼呼的铁锅,锅里被炒熟了的花生、瓜子、米糖、圆子、大豆,各种香气散发出来,并与着袅袅炊烟,融入了村子的上头。那些在村外田地中劳作的男人们或在自家院儿里晒太阳的老人们,人人脸上都充盈着喜气。此时,一家两三个孩子纷纷围着灶台,大眼瞪着小眼好像要望穿锅盖,把铁锅里的年味勾到馋嘴里,来个大快朵颐。眼下,村庄更闹了,炊烟更密了,年味更浓了。

  腊月廿七,是我们乡一年中最后一个赶集日。这一天,乡街上是最热闹的了,人们称为“赶年集”。

  这天,乡十里八村的男女老少都穿的整整齐齐,跟赶场子似的去参加一场盛大隆重的“乡会”。

  远远近近的村道上,人群熙来攘往。有用牛拉着板车的老人们;有开拖拉机的中年汉子们;有骑着摩托,自行车的青年们;有挎着竹篮一路闲聊的三五成群妇女们。我们这些孩子尾在她们身后,虽然小脸冻得通红,跺脚哈手,也少不了互相蹦蹦跳跳,追跑闹腾。所有小道,一改平日里的寂寥。人们相互说着,唱着,虽冰冻三尺,但人们在这样的日子里赶着年集,心情却是热乎乎的。

  集市上,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非常热闹。那牲畜的叫声、车轮声、拖拉机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一个个摊位沿乡大菜市口道路两侧展开,商品琳琅满目,有卖年画对联的、有卖烟花爆竹的、有卖年历玩具的,有卖灯笼窗花的、有卖蜡烛佛香的……,所望之处,皆是满眼色彩。此时,不管贫富如何,人们都会把一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花在这最后一个年集上,购买着各自所需的年货。除此之外,我们这些孩子是最知趣的,我们跟随大人来赶年集,纯粹就是看看热闹。孩子们的`淳朴,天真,可爱,让年集的日子充满了越多的朝气与活力。

  过了年集,是腊月二十八九,此时,村里的男人们会带着自家的男孩子前去村外三里地的坟茔给老人上坟。那些事先准备好的香烛、鲜花、爆竹、纸钱、糕点都是村里人上坟祭奠先人少不了的贡品。

  这期间,坟茔地不再如平常那般的寂寞了。一家家的祖坟这当儿都会被新土覆盖,然后在每座祖坟头上戴一顶用土制作成的“帽子”,让其慢慢的变高变大。有些家的祖坟边上还会栽上几棵松树,一方面是让先人精神万古长青,一方面是对先人缅怀和对灵魂的敬意。然而,无论如何,这会儿每家的坟头都会青烟缭绕,鞭炮声阵阵。给先人烧纸钱,放鞭炮,让先人也红红火火的过新年,这已经成为了我们这里的习俗。

  终于盼到了除夕。早晨天不亮,大人们起床开始收拾屋子,打扫院落,然后把腊月里腌制的各种肉食品搬进灶房,赶做年菜。小孩子是最热闹的,大家穿起了新衣,各自拿起新买的玩具,出门在村道口一起玩闹一阵。早晨,家家熬一锅红薯薏米粥,预示着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贴窗花,贴对联,这是我们少年的孩子们常喜欢做的事情。父亲是一位文化爱好者,因而,家中张贴的对联都是由父亲来撰写。

  铺纸,磨墨,提笔,只见父亲微弓身腰,运足力气,饱含墨汁的笔锋在红纸上沙沙移动,点横撇捺,一提一顿,落地有声,刚劲有力,黑墨在红纸上慢慢洇开,散发出一缕缕淡淡清香。父亲撰写的春联语言通俗、简洁、贴切,却饱含着农人们对美好事物以及来年丰收的期望。我站在一边,望着父亲写好的一张张红纸黑字对联,虽然看不太明白,但还是乐此不倦地拿着对联和浆糊跑前跑后的张贴在自家一道道房门上。

  晌午时分,村里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户户正堂的方桌上已摆满了各种美味佳肴,有八大碗和九大碗之说,荤素搭配,真可称得上是浓缩版的满汉全席。这一天,谁家有在外边做工的人,无论多远,都会赶回家来,团团圆圆地吃一顿年夜饭,感受团圆的那一份温馨与快乐,增进骨肉亲情。

  下午,男人们在家泡上一杯茶,拿上一包烟,出门互约几个朋友一起搓搓麻将,顺便聊聊开春的农事。女人们则在灶房调制饺馅,擀饺皮,包饺子。那些未出阁的姑娘们心灵手巧,她们会把饺子包成各种花样儿,有蝴蝶形的,有花瓣形的,有月牙形的……,看上去,玲珑剔透,各具特色。饺子象征团圆红火和美的幸福生活。除夕之夜,各家各户灯火通明,爆竹焰火,花攒绮簇。伴着春晚,一家人吃着饺子,亲情尽在饺子中融化。

  大年初一拂晓,方圆十里的鞭炮声已经零星地响起,及至清晨,哔哔叭叭的爆竹声接连不断。按照年俗的说法,年初一开门燃放炮竹,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早饭吃过,村里的左邻右舍开始登门拜年,互道“新年快乐”、“健康长寿”、“四季如春”等吉祥话语。

  大年初二,是招财神的日子,清晨每家每户都会燃放一挂鞭炮,以招财进宝。这一天,家中晚辈亲戚要向长辈磕头拜年,外甥拜舅舅,侄子拜姑姑;如果谁家有出嫁的女儿,这一天定要回趟娘家,且夫婿要同行,所以又俗称迎婿日。

  大年初三初四日,人们一般不出门,家里全家人会把春节这几日剩下的饭菜合在一块组成大杂烩,打扫年货。等初四日过完,村里在外做工的人开始收拾行李,陆续出行。春节家里那些没吃完剩下的鸡鸭鱼肉香肠缠蹄等腊味,这时通通用塑料袋装好被放进了箱子。

  此时此刻,一个个漂泊的游子,无论走向何处谋生,总是忘不了这家乡的年味。伴随着春节渐渐的远去,人们走在四处奔波的路上。村庄又静了。

过年的散文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的风俗都各不相同,想知道我家乡的春节期间是怎样过的么?那就听我慢慢到来吧?我的家乡坐落于山东莱芜一个小村庄,也算是美丽的小城。

  在我的家乡,春节期间,方言俗称过年。照莱芜的老规矩,春节期间在腊月的初旬家家户户就开始忙活了。一年最寒冷的时候就数腊月七八这两天了,“腊七腊八,冻死叫化”这是莱芜人的说法。在这一天还要熬腊八粥,所以早早的就要去超市或者集市去买米买豆什么的,准备过腊八节。

  除了熬粥之外,还要泡腊八蒜。把蒜一瓣一瓣剥好,放在坛子里,把醋倒入,密封起来。过年时蒜变绿了,醋也有了辣味,吃饺子就着,别有一番风味。

  鞭炮一上市,小孩们变着戏法和家长要钱买,大街上鞭炮的声音啪啪作响,好像是预告着新年快要到来了。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每家每户都要买糖瓜,糖瓜是用麦芽糖做成的瓜形。糖瓜要祭灶,先让厨房的灶王爷先吃,然后大人们在给砸开,小孩们就开始疯抢。孩子们最爱吃这玩意了,因为每到这个时候才会有糖瓜。在我们莱芜有一句俗话叫“陈家楼。燕家庄,谁家没个破糖筐”这句话的意思是它们的村庄每家每户都会制作糖瓜,我们莱芜吃的糖瓜就是那儿产的,特别好吃。

  二十四扫房子。在二十四的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打扫房子,打扫得一尘不染。二十五出(做)豆腐,我们这都做好几包豆腐,自己吃的'少,大部分都分给亲戚朋友吃。二十六去买肉。每户人家都买很多肉,大部分都是“扛个猪个子回家”(方言)。二十七宰公鸡。在这一天呢?是要杀鸡准备过年的,寓意着新的一年吉祥。二十八把面发。大家发上面准备做馒头或者做豆沙类的包子等。二十九蒸馒头。把昨天做的馒头包子放在锅里蒸熟。

  大年三十终于等到了。早晨,大人们和小孩早早的起了床。穿起新衣就开始忙活起来了。到处飘着酒香肉香的味道。门外贴上了对联,你看“福倒了”。红彤彤的灯笼也挂了起来,寓意着在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开始照厅了(放鞭炮),大人们点燃了一千的鞭炮,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到了晚上,桌上摆上了年夜饭鸡鸭排骨,年糕水饺等等:一家老小全围在一起吃团圆饭。

  在这一天,在外地工作的儿女今天必须赶回来,因为今天是中华民族最传统的节日,也是老人最期盼的一天。打开电视机,春晚拉开了帷幕,老人们说“你看这个主持人长滴真俊那”,小孩说“朱军长得更帅了”。一家老小边吃边说:吃完年夜饭,除了很小的孩子外,其他小孩都要守岁。好困,春晚倒计时,十九八七六…新年的钟声终于敲响,困得倒头就睡。不知东方既白。

  初一初二满街走。大人们去家族长辈家拜年,小孩是不许跟的,要不然长辈是给压岁钱的。初三开始走亲戚了,走亲戚小孩可以跟着,还可以收到压岁钱。家长不让要,小孩却执意要,因为小子要了买鞭炮,小姑娘要了买花戴。亲戚走着走着,也就到了正月十五了。

  元宵一上市,春节期间又一个高潮到了。在这一天必须吃元宵的,元宵有各种馅的,豆沙馅。芝麻馅等等:集市上各种各样的花灯上市了,各种各样的造型。大部分灯笼都是按照每年的属相制造的。例如说羊年,就有各种小羊儿,还有喜羊羊等。到了晚上,小孩们就放各种颜色的孔明灯,据说把心愿写在上面,点燃蜡烛,灯笼随风飘向天空,心愿肯定会实现的。还有各种烟花,点燃后多姿多彩。这一天,的确是大快人心的一天。

  一眨眼,残灯末庙,春节期间在正月十九这一天就结束了。学生们开始上学,在远方工作的人们也踏上了回到工作岗位的路。在农村的腊月和正月,使农民最闲的时候,忙了一年终于可以休息了。过了灯节,天气渐渐暖和了,大家又要下地干活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子就这样过着。我家乡虽然是农村,但是农村的春节期间也是多姿多彩。分外热闹的,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山东莱芜做客。

过年的散文6

  孩提时代,年轮一转到腊月,我就扳着指头数日子,每天总是缠着妈妈问个不停:“怎么还不过年,年怎么来得这么慢呀!”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别急,年会来的。”

  那时,我盼望过春节是想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看好的。

  过春节,我们故乡吃的东西可多了。日子进九,便开始杀年猪,妈妈便忙着腌肉、熏肉、灌香肠。一入腊月,妈妈就更忙了。杀鸡、宰鹅、腌鱼、做盘龙菜、打豆腐、熬麦芽糖、捏糖果子、切麻叶糖,炒蚕豆、南瓜籽、葵花籽,爆米花、炸薯片……

  团圆饭,是一年中做得最丰盛的。我们老家都讲究十盘八碗,菜肴有空中飞的、地上行的、园里长的,好吃的东西应有尽有。吃前,还须叫祖宗。有一年,我趁奶奶不注意时,偷食了“祖宗的饭菜”。奶奶知道后训斥了我:“祖宗的饭菜,是不能吃的,你会肚子痛的。”可是之后,我的肚子一点都不痛。

  我最爱吃的还要数烤糍粑。打糍粑挺费力的。糯米蒸好后,倒进厚实的木桶里,由一个人按着,俩人用木棍一上一下地捣,直到把糯米饭捣成糊状为止,然后再倒在案上做成一个椭圆形的大饽饽,这样糍粑就做好了。往往两三块糍粑打下来,会累得人大汗淋漓。那时,没有冰箱,为了保鲜、存放时间长,农家常把做好的糍粑放进灌满腊水的缸里泡着,可管到第二年的阳春三月。吃烤糍粑,是一种享受。整个春节,我老家的气温都比较低,一般在零下1~3摄氏度。因此,每家每户都烤火取暖,这可是烤糍粑的“大好时机。”随便把火钳往火堆火一横,把切好的糍粑放在火钳上烤。二、三分钟便烤好一面,再翻过来烤另一面,待糍粑烤到“肚子”鼓起呈金黄色时便可吃了。咬上一口,香喷喷的,准让你成“馋猫”,吃了还想吃。糍粑还可煎、炸、炒、蒸食,味道也挺不错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经济条件不好,可孩子们不花钱的玩法也挺多。如踩高跷、传花灯、堆雪人、掷雪球等。那时过年我唯一的奢望是想得到一把父亲用木板锯成的枪。得到父亲的赏赐后,我还在“枪托”上系上红绸带,然后别在腰间,神气十足地指挥双喜、金喜、火旺、大亮等小朋友拔河、打雪仗,欢乐的叫喊声震得山摇地动。

  大年初一出门拜年是要穿新衣、戴新帽、穿新鞋的。一大早,妈妈便教我们兄妹二人唱“拜年歌”:拜年、拜年,客气上前;糖果子、炒米都不要,只要压岁钱……给伯父、叔父、七姑八姨们拜年,是可以得到一些压岁钱的',尽管是些五角、一元的“角票”,一正月下来,加起来也有10多元。得到压岁钱的我,自然是高兴得不亦乐乎。

  我爱看老家的地方戏——梁山调。那时,我们每个大队都有业余宣传队。从大年三十一直演到正月来,每个生产小队演两场。剧目有《铡美案》、《站花墙》、《木兰充军》、《穆桂英挂帅》等。我还有一次当“群众演员”的经历。那是1972年正月初五,戏台搭在我家门前的大禾场上,当晚演《铡美案》。正准备开演时,一位小演员(饰秦香莲之子)突然肚子痛得厉害上不了场,宣传队负责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正在这时,冒失的我跑到幕后看热闹,导演看到我打量片刻,喜出望外,一把拉住我:“小朋友,给我们当个配角,演场戏。”“不会……不会……”我连声说。“我看你行!不要怕,小朋友,站在妈妈身旁(指秦香莲)小声哭泣就行。”就这样,我被他们打上了“红脸巴”,连拉带推上了台。演出时,我很投入,还真的掉泪了。演出结束,我得到了宣传队和乡亲们的好评。那次“赶鸭子上架”的演出,让我终生难忘。

  转眼又是一年春节到。新年是新的、是美好的、是充满朝气的。朋友,让我们站在新年这一雪白的起跑线上,向着东方那轮冉冉升起的红日、向着明天、向着未来,放飞心中的理想,满怀豪情地去迎接春节的到来吧!

过年的散文7

  来了近一个月,感觉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环境,这里气温变化很大,冷天白天4、6度,热天25度以上。冷天穿绒衣绒裤感觉还是冷,热天穿背心在外面溜达。工作以安评为主,现场维护工作并不不是很多,每天都是忙忙碌碌,没有闲暇的时间。

  这个地方离最近的贵港市并不远,贵港也比较繁华,但交通不便。下班了也去不了,电厂的业余生活非常枯燥,乏味,每天下班吃完晚饭,大部分人都是打麻将、斗地主,再有就是喝酒、玩电脑以此消麽时间。

  这里是个集体生活的地方,没有个人隐私,大家在一起吃饭,一起睡觉,连我带的笔记本电脑也是公用的。

  这里的风俗和北方不一样,快要过年了,可这里连一点点过年的`气氛都没有,不像家里,这时候已经挂灯笼、贴对联、买年货,家家都是热热闹闹的包饺子,真想家里的年味儿。

  快要过年了,我在遥远的广西贵港电厂祝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同事,还有和我一样在外过年的好友们,新年好,我想你们!!!

过年的散文8

  我的童年快乐是与过年分不开的。回想起来,储存在大脑中的童年记忆大多是儿时过年时的印记。

  腊月初八的“糊心”米饭吃过,村子里家家户户的杀年猪声此伏彼起,贫瘠的山区变得异常热闹起来。每天,我和我的伙伴们精力充沛、兴奋异常地穿梭于各家的杀猪场所中。渴望也可能获得如此的满足:如果是同伴好友家杀年猪,或许能抢拔几撮猪鬃,以后等秦安货郎来换上一个小吹响什么的;或者运气好抢到一个猪尿脬也未可知;最差情况是和抢到猪尿脬的小伙伴一起来研,吹胀了当球玩,其乐也无穷。再者,即使上述这些一无所获,但自己亲临热闹的杀猪现场,感受这种氛围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满足啊!

  轮到自家杀年猪的这天,我自然更是兴奋不已,跟在大人身后,看他们忙活。猪鬃自然要多分给我一些,因为大人照顾我,哥哥也迁就我。猪尿脬自然归哥哥所有,但他承担的工作量大,要把猪尿脬在地上或土墙上研大,找来一截竹筒将它吹胀,用细绳绑紧口子,这样就可以既当篮球又当足球玩。有时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哥哥会给我参与往大研或吹猪尿脬的机会,这是一种信任和抬举。当用两个手掌心轻重缓急地研猪尿脬时,那种软乎乎的手感是何等的享受!尤其是衔着竹筒对着尿脬口涨红脸不断往里吹气、看着猪尿脬慢慢变大时,那种成就感真是难以言说!

  有了猪鬃,就意味着有了换鞭炮、小玩具的筹码。拿了自己积攒的猪鬃,和伙伴们相约,不惜跑上五里远的山路,到大队唯一的`商店换取自己喜爱的小东西或水果糖或鞭炮等。将它们装在自己贴身的口袋里返回时,当时的富足感简直无与伦比!剩下的,便是立等大年的来临。

  我的鞭炮总是少之又少,不经放就没有了。主要是那时家里困难,除了用猪鬃猪毛换一点,没有闲钱买那么多。好在我在小伙伴中的“威信”高,正旺、健旺等朋友他们都能给我支援些。每当他们在高院子上喊我,我会以最快的速度冲到院埂子下,顾不得母亲布置的活儿,去捡拾他们扔下的一个个鞭炮。我如获至宝,拿回家要么置于热炕上,要么放在母亲刚做完饭的还有热度的灶台上再烘干一些,点燃时会更加清脆、响亮。

  年咋就来得这么慢呀!鞭炮已烘得不能再干了。听着村子里不断响起的鞭炮声,年的脚步感觉也近了。口袋里的鞭炮在不断减少,我总是忍不住隔三差五一个一个地放上几个,也过过瘾。年确实来得慢——母亲给我做的新衣服我试了又试,年不到绝对舍不得穿。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掐指算算还有几天过年,在切切的期盼中睡过了一夜又一夜。

  呀,终于等到大年三十了!按规矩,大年初一早晨才能正式穿新衣、放鞭炮,小孩子哪有那么久的耐心。大年三十下午还有一系列繁文缛节的事要做:给牲口铡草、大扫除院落、上祖先的坟、接灶爷、贴对联等等,心里着急很是不情愿。等太阳还未落山,不管大人劝阻,新衣服先穿上身再说。穿上新衣服,既要爱惜怕弄脏,又要跑来跑去干母亲布置的家务活,动作僵硬,肢体受了拘束不能自如地舒展,往往遭到母亲和姐姐的笑话。

  大年三十,母亲要为全家过年期间的吃食忙活一整天。先是蒸花卷和馒头,出笼后要我蘸红蓝颜料点上梅花状的花点,然后是炸油饼:由于白面少,还要炸一些荞面的。等晾凉了将馒头、油饼都会屈在一个大黄缸里,这样既不会风干也不易发霉。之后是切菜、炸菜,尽可能将过三天年的吃食备足,讲究的是正月初一不动切刀。

  我们会宁过年的习俗是大年三十晚上不吃饺子,晚上要吃两顿:天黑时先吃浆水长面,一是清肠,二是吃长面意在拴住大人小孩的魂;之后便是剁好的猪骨头下锅开煮,到十点以后差不多煮好了,就开始坐夜,吃猪骨头,喝着酒,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年夜饭。我从小养成过年夜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心理和习惯,等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兰州工作,大年三十晚上兰州人兴吃饺子,我怎么吃都有种饥饿感,没有大口吃上排骨,感觉肠子里缺少油水,觉得这年过得,哈哈,劲不大,不太美气。三十晚上吃饱后,就得坐夜,守夜,看谁能守得最长,看谁鸡叫头遍时到庙上抢上头炷香,据说是谁家抢上头柱香就有平安好运。

  初一早晨早早起床,洗漱完毕,这一次真的要穿上新衣服。吃早饭毕,给自家长辈拜年,父母亲会准备些新钱,发我们年钱,这是一年中我最富有的时候。早上九点以后,是出行。我和哥哥吆喝上自家的头顶挂上红的牲口,汇合于全村牲口大队伍中浩浩荡荡地向喜神方向奔去。假如遇上刮风天气或跟在牲口群后面奔跑,卷起了路上的尘土,头脸浸上土不打紧,主要是心痛我的新衣服。有时一趟出行回来新衣服已面目全非,我得收掇半天。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先到亲房家拜年,之后是邻居家。初二也是边玩边拜年,按下不表。一般初三晚上村里有社火开耍。

  在走亲串户中、在社火的演唱声中,家里大黄缸里的馍馍在迅速地减少,我们过年肚子里有油水,先吃花卷,后来好吃的渐渐少了,肚子里的油水也少了,我们就抢着吃白面油饼,等白面油饼吃完,已快到了正月十五,荞面油饼吃起来也觉得越来越香,可惜越来越少了。

  眼看到了正月十五,在可能是正月的最后一场社火中农人们操心起稼穑的大事了。将猪头肉一吃,准备好农具,收拾好种子,看看今年的墒情,怀揣着收获的希冀,准备在生我养我的土地上出力流汗去了。

过年的散文9

  掀开新春的第一页日历,就如打开一张崭新的图画,岁月的车轮在春的脚步中增长,生命也在风的呼吸中升华。

  在我的体验里,新春不仅是季节的回声,更是一场力与智、健与美的创造。君不见,隆冬经燕子几回剪辑后,便成了隔年的记忆,大地开始了歌与诗的孕育。

  草醒了,蘸着尖尖的翠绿,在春的封面上写下第一笔。给寻春者做了个索引。绿叶跟来了,像浪涌,像潮奔,漫山遍野追赶荒坡、秃岭,那身影摇曳着蓬勃的气息,那脚步印着的是一行严肃的文字,宣告生命对衰亡的永恒战胜。

  想来,昔日的时光即使再美好,也只能储存在记忆的光盘中。而未来的'时光就如一条无声的河流,在浩浩荡荡的、义无反顾的向后延伸。呵!岁月如歌,新春如苍穹的云朵那般轻盈,又如春天的原野那般美丽而恬静……谁说时光的飞速流逝总让人由衷的感叹青春的短暂?其实,人生之中的许多困难乃至失败,只能算是岁月之歌中一串不协调的音符。

  通过勤奋和拼搏,仍然能奏出生命乐章中的最美弦音,你仍然会赢得热情的喝彩。

  新春来临,一元复始。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百花竞妍、万木峥嵘的春天,每时每刻,都有崛起的奇景、拓展的宏图、登攀的风光在诱惑着我们,召唤着我们。只有敢于以一腔热血去进取,拼一躯勇力去追求,才能刻画春天的主题。

  失去的已永远失去,能把握的还有今日明朝。生命,给人以春天,松弛拖沓的旋律不宜作春天的交响,昏庸浪漫的败笔不配写青春的诗行。鲜花、赞歌、勋章只垂青于勤于春播的人。

  朋友们,春天的帷幕已经拉开,在新岁托出的这个展示人生的大舞台上,我不知道你将以怎样的表演来叫响自己的角色。但我知道,只有勇敢地去创造,才能证明真正挽住了春天。

过年的散文10

  回来第二天早上,是在睡梦中被母亲叫醒来的。看看时钟,正好是上午十点多,觉得还早,想接着再睡,睡到再自然醒。然而,没睡多一会儿,母亲上楼来,又叫第二遍。

  叫第二遍的时候,便穿好衣服起来了。母亲见起来后,走进房来吩咐道,“今天是我们村某某人家嫁女,你弟开车载我要去集市赶集,等下那边放炮竹,你就跟着他们去上礼……”

  听到有喜事,又听到叫去吃酒宴席,一下来了精神,口里还默默念道,“今天是什么好日子?刚回来就有婚事?”于是,站在自己房屋里,向窗外望了望,只见外面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对面村落一条蜿蜒的白水泥路上,停着长龙送亲车辆队伍。这时,才相信真有婚喜事,还没等炮竹声响起时,便欢欢喜喜跑下楼去到对面村落吃宴席。

  吃完宴席,在一棵老樟树下的地方,刚好遇到赶集而归的母与弟。母亲从弟骑着的车上跳了下来,满脸笑容,又非常神秘悄悄地告诉我,她捡到一个包。我还没反应过来时,她打开了那个很旧的布包,只见包里有两张身份证,五张存单,共计五万元,还有现金一千三百六十元。

  看到这些,简直超级惊呆了!口里又念道,今天道底是什么好日子?母亲捡到一个包,包里居然有这么多钱。母亲捡到包,自然无比欢喜,而我却冷静起来,脑海里突然幻想起失主丢包后着急与伤心,再则又看到男失主身份证上是七十九岁,女身份证上是八十二岁高龄,没丝毫犹豫跟母亲说,我们报警吧!

  母亲一听报警,转身飞快疾走。我怕母亲一时糊涂和想不明白,她走后没多远,我也悄悄地跟了过去,直快到家的时候,她才停了下来。恰好这时,村里赶集的人也陆续回来了,母亲和村里的人说了此事,我又和村里的人一起劝说服母亲,母亲才答应。

  后来母亲和我亲手把包交到了失主手上,父亲从外收废品回来,母亲高兴和炫耀地向父亲说起这件好事的时候,父亲也赞扬了母亲。不过,父亲也有一件更使人开心的事,他返回途中捡到一只小狗狗。看到车上的小狗狗,非常可爱,而家里已经好久没养过小狗狗了,心里更开心与快乐了……

  是啊!没想到这次回来,会遇到这么多好事、喜事、开心的事。这还没完,到了晚上的时候,堂弟的老婆生了一个女儿,这次他们回来排了宴席,村里的人又集合去他家吃姜酒(我们这边的'习俗,即出生,喝喜庆酒)。

  而在宴席上,又见到了从外面回来,及留守的熟悉的乡亲们,真倍儿亲。你看,酒宴席上有我的父母亲、伯伯、伯母、堂伯、堂母、堂哥、堂嫂、堂姑、还有上村、下村左邻右舍的人们,大家欢聚一堂,共同祝贺着堂弟一家喜得千金,此时何尝不是一件极开心与美好的事!

  是啊!今天是什么好日子呀!喜事真多多!

过年的散文11

  住在乡下的二姐电话,邀我们到她家去过元旦,一直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不该去?

  二姐太会过日子了。说她会过日子,是好听的;不好听的,简直可用一个词来根据,那就是“抠”。

  二姐家烀红小豆豆馅,包粘面豆包。豆馅烀好,她儿媳妇拿一包五角钱买的糖精准备放进豆馅锅里,让二姐看到了,硬是倒回来一半。你说二姐抠不抠?

  还有一次蒸馒头,火烧到一半,二姐就让儿媳妇别烧火了,说焐焐就熟了。儿媳妇真的听了二姐的话,住了火,等到揭开锅盖,那馒头一摁一个坑,再也不能复原了。姐夫耷拉着脸子,孩子们也不高兴,造得二姐里外不是人。其实,在农村乱柴禾有得是,苞米秸、豆秸烧不完也烂了,那么会过干啥?可二姐就是这么个人,不让他会过也没办法。

  二姐本不是亲姐姐,年龄又大我们许多,本不想去。可人家来叫了,不去又不好。况且,亲戚的亲疏也不光在血缘上,关键在走动,血缘再近的亲戚,常不来往,也慢慢疏远了。和妻子一商量,决定还是去吧。再说,儿子在外地读书,元旦也不回来,我们俩在城里过年也没什么意思,不如到乡下走走,串个门。于是,放假的第一天,我和妻子乘上了东去的客车。

  二姐家真的不太远,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就到了。下了车,他们一家已在公路边等候了,高高兴兴地迎我们往她家走去。

  村子坐落在一座小山包下,前面是地。田野里的庄稼早已收回来了,平坦坦的大地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雪。这一片洁白,在城里是绝对看不到的。二姐家我曾来过,村里和前些年也不同了,低矮的茅草房已经很少了,取代的是一栋栋砖瓦房。家家户户的大院套,里面停放着一些农机具。只是那些飘浮在村庄上空的袅袅炊烟,烘托出北方农村特有的景色。

  二姐家的日子过的也比前些年好多了,院子里也停着一辆“小四轮”拖拉机,猪栏里养着几头大肥猪。走进屋里,大大的玻璃窗透进满屋阳光,暖熏熏的。当天下午,二姐家杀了一口猪。炖了满满一大锅酸菜,下了五花方肉,大骨头,还有血肠和剁开的`排骨。妻子是关里人,原来只听说过猪肉炖粉条,从没见过这么多东西炖在一起。她悄悄问我:“这是什么菜呀?”我告诉她:“这就是东北农村的杀猪菜。”她喔了一声,夹一筷子放进嘴里,不住地赞叹:“这菜可真好吃。”二姐看妻子爱吃,特意给她盛一大碗,放到她跟前笑着说:“爱吃,就多吃点。”

  妻子也是实在人,把一大碗菜全吃了,饭却一口也没动。

  从农村回来后,妻子也学二姐的样子,买回来骨头,排骨,还有血肠和五花肉,回来炖好了。等我下班,高高兴兴地端上桌,一尝,和二姐炖的杀猪菜差远了。她又把菜倒回锅里,加佐料再炖,可还是没有二姐炖的好吃。妻子叹口气说:“我怎么就炖不出二姐家杀猪菜的那股味来呢?”

  我告诉她,农村的杀猪菜里面没放什么佐料,只是人家的猪是自己喂的猪,吃的是粮食和菜,肉才香,炖出的菜味也正。

  妻子说:“等到明年元旦,咱们再领上儿子一起去二姐家?”

  我看她一眼:“你是不是馋糊涂啦?元旦儿子还没放假呢。”

  她扑哧笑了:“那,咱们就等春节去。”

  我当然同意了。明年的春节还到乡下去过。

过年的散文12

  曾有的春节的微笑,又勾起我的思念,有如一汪碧水,有如一面明镜,映照常春藤一蓬如盖的绿荫,拥抱洁白而静谧的云天。

  那是我的记忆,它多么遥远,漾着一颗自由,纯朴的灵魂,融入我灰色的记忆……眷眷绸缪的思恋飞向遥远……

  怀恋的春节是在父母的膝前,淡淡的平实飘逸出香,透溢出美。喜欢母亲春节前忙碌的身影,流满小屋的各个角落,洒满温馨,小小的我围在她的左右,听命于她的呼来唤去。时而,母亲柔柔的手摩挲我红红的脸蛋,说着赞美的话语,骄傲的心灵会回报母亲加倍的殷勤。

  喜欢自己小巧的手卧在父亲宽大的手掌里,像只快乐的任意飞翔的鸟儿。畅游在琳琅满目的商海的天空,挑选自己喜爱的物品,父亲的疲惫会因我的欢欣而消融,慢慢流淌的热默默无声。

  喜欢春节穿上新衣,尾随哥姐在大街小巷疯跑,至真至纯的游戏,能痒得让人想笑就笑,从心底奏出悠扬,绵远……

  年夜的欢聚,触动了梦一般的琴弦,和着饺子的.热气,为父母送上美丽的祝福,幼稚的我总说出一大堆令人捧腹大笑的祝语。

  沐浴在父母的笑容里,贪婪地吞吃着可口的饭菜,常常忽略父母因连日的劳累而吃得很少很少的倦容。

  绵绵软软的丝带般的牵挂,缠绕着过往的岁月,悄悄拉起每一朵晶莹剔透的浪花,丝丝缕缕的柔情碧绿了淡泊的心。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同样的春节,迷失了曾有的欢乐。时光飘走了容颜,也飘走了曾有的纯真时代,我们真诚地走出了岁月,却永远走不进岁月的真诚。

  爱人给我出了道选择题,是年前回家?过年回家?还是年后回家?,题目一出,我俩不约而同相视而笑,不言而喻,他猜透了我的心思,答案不是单选,而是多选。

  过年了,真的该回家了。

  多陪陪老人,常回家看看吧。

过年的散文13

  我感到每走进一次春节,就是走进了一次童话世界。

  在我难忘的幼年时期,过年的前几天,妈妈开始打扫屋子。我家在一个淳朴的乡村里,房屋虽然破旧,但被妈妈打扫得干干净净。奶奶坐在炕头上,围着火盆抱着我,两只手分别攥着我的两个食指,让它们一次次碰触,嘴里以喜滋滋的语言哄着我,连声说着“兜兜兜兜飞!”一遍又一遍地给我念着顺口溜式的民歌童谣:“小耗子儿,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吱哇哇叫奶奶,奶奶没听见,叽里咕噜滚下来!”一个以后年年盼望的习俗,就是大年三十,全家人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同时可以吃到一些其他好吃的东西,那种滋味,从小就扎根在了我的心里,形成了挥之不去的年年渴望。那一次次走进春节——就是走进了朦胧甜蜜的童话世界。

  在我难忘的童年少年时期,春节前的一个月左右,村里的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每一个杀年猪的人家,都要请街坊四邻和亲友来吃猪肉,每次吃猪肉,作为小孩子都早早到座,看师傅们给猪放血、吹气、穿梃、煺毛、分解、灌肠,舔着嘴唇,流着涎水,等待着那热乎乎的汇菜和新鲜煮肉、新灌血肠上桌,大人们往往要烫上点烧酒,高高兴兴地就着杀猪菜喝上几盅,有的人还要猜拳行令、闹闹嚷嚷。当天晚上,杀猪的人家就要在雪地里刨一个坑,把剩下的其他猪肉用冰冷冻起来,腊月二十六左右刨出来,准备好了过年这些天吃,那时冷冻猪肉,用的是外面的天然冰箱,冷冻效果要比人工制造的冰箱自然得多。那时候农家基本都是张贴手写的`春联,爸爸是老中专毕业生,文化较高,是写春联的好手,每到腊月二十七八,家里就来很多排号要写春联的人,说说笑笑,使我们家中充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家家户户还要事先买回一些鞭炮,小孩子每人用玻璃或彩纸做成灯笼,三十晚上“发纸”的时候,拎着灯笼各家各户跑,去看热闹、拣没响的鞭炮在嬉笑声中燃放。过年的喜庆每年都要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后半夜才算结束。那一次次走进春节——就是走进了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

  在我难忘的青壮年时期,起初我已为莘莘学子中的一员,最盼望的就是放寒假回家相聚,与爸爸妈妈和两个弟弟共度新春。不知是哪一年,有的人家有电视了,每到春节来临,就要播放一些好看的电视剧,当时自己家里没有电视,就深更半夜挤到别人家里去看,电视剧《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都曾是我的最爱。1983年,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中央电视台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型综合性文艺晚会——“春晚”,直至大年初一凌晨,邀请艺术家出场表演精彩节目,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弥漫在电视观众面前。不知是从哪一年开始,大型花灯焰火成了家乡正月十五晚上的靓丽风景,花灯曾经一度从中央街的这头铺展到那头,焰火晚会由企业家赞助,人山人海,各类大型烟花空中盛放,时间往往持续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那一次次走进春节——就是走进了风华茂盛的童话世界。

  在我难忘的中年时期,我的女儿出生后,相继两个弟弟又添了三个小孩,回家过年的气氛更浓了。那几年,是我们全家最惬意、最难忘的时光。可惜好景不长,20xx年,亲爱的老妈永远离我们而去。曾几何时,过年的鞭炮数量增多了、体积增大了,但随之而来出现了噪音污染、环境污染和人身安全、防火安全等问题。曾几何时,过年的糖果、肉类和其他食品品种和数量逐渐增加了,但鸡肉、猪肉、牛肉、羊肉等肉类中,有的不知道有没有瘦肉精和生长激素,就连水果蔬菜都有农药和速生之嫌。不论多么好吃的东西,吃起来味道不那么香了,心里也不那么踏实了。曾几何时,打麻将成了过春节的必备项目,千家万户一片麻将声,大家从中领略了许多的欲望、期待和欢乐,也体会到了充分的劳累和疲惫不堪。曾几何时,手机短信、微信和微博拜年祝福,成了春节一道壮阔的风景线,以至某年春节出现了《群发的短信我不回》的戏谑,不少人感觉,还是当初的亲身亲历拜年能使亲情更加实在一些。那一次次走进春节——就是走进了无限怀想的童话世界。

  这几年的春节,国家大刹铺张浪费之风,同时提倡减小鞭炮燃放规模,春晚与前几年相比也少了一些火爆小品的烘托,按国家假日办放假规定,春节到正月初八就基本截止了。这似乎有点清淡,但我想来想去,不是年味淡了,而是人们的口味高了,年年在这样的气氛中沉醉,有点“审美疲劳”了。我感到,不管人们怎么样过年,在节日的空气中,总有那么一种祥和、神秘、圣洁、温馨之气在流动、在铺展。别忘了,春节,中华民族千百年的传统,永远是流苏溢彩的童话世界。

过年的散文14

  年是什么?长安人没有谁会纠缠此问题,只知道过年是一种风俗,一种传统,一种春的庆祝,也许还是一种仪式,有神圣的意思,已经深入灵魂,谁能拒绝这样一种精神活动呢!

  小孩图其热闹,早就问爷爷奶奶什么时候过年了?进入腊月,大人便一声紧一声地慨叹过年,并为之准备。做新衣,买新帽,漫墙,擦门,拭窗,拆洗被褥,祭灶,买菜,杀猪,压面,剪窗花,贴楹联,气氛越来越浓。

  除夕到了,天下一片融和与喜悦,各户的主妇都在为正月初一至初五的过年蒸馍并煮肉,蓝烟融天,香气飘空。鞭炮之声零星的响着,不过听起来像东西串联,南北呼应,为一场雷鸣海啸而酝酿。

  往往是在下午,必有家长捧着祖灵的牌位或照片,携其子孙,到坟上去点香,烧纸,请祖灵回家一起过年。迎归祖灵,把牌位或照片置于堂屋方桌的正位,献上水果和糕点。一日三餐,先给祖灵献上,之后自己才吃。当然还要点香,敬烟敬酒。

  除夕是真正的辞旧,守岁是真正的迎新,于是家庭成员就围坐一起,共度此刻的温馨。儿行万里路,女赶千里道,一定要参加这样的团聚,实际上是感谢神给了今年一个平安,并祈求神的保佑,再给来年一个平安。包饺子是除夕的插曲,但看电视却是过年的陋习和恶俗,甚至是守岁的搅局。不过生活是变化的,过年也允许变化吧。

  燃放鞭炮的原始意义在驱鬼。一旦鬼遭驱,便能安宁,也就可以享受欢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此秩序,多是正月初一的凌晨之后燃放鞭炮。唯物主义的大布,基本上粉碎了鬼的观念,然而燃放鞭炮的形式仍得以保留。社会开放以来,有了夜生活,也得意了,遂好在除夕晚上零点零秒的瞬间燃放鞭炮,不过其意义已经转化为追求热闹,心理释放。鞭炮之震,几近狂响。

  一年的第一个月为正月,正月的第一天为元旦,足见正月初一的重要。家庭至贵,于是纯粹属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活动就安排在此日。小孩先给爷爷拜年,再给奶奶拜年,再给父亲拜年,再给母亲拜年,他也会一一得到相应的压岁钱,蹦蹦跳跳,高兴而去。仅仅拜年一举,也折射了家庭的伦理:长者为尊,男性为尊。此日尤要大吃大喝,不过先敬祖灵,之后长者坐上席,幼者坐下席,主妇照例忙于烹饪。

  到初二才有亲戚的往来,不过多是这个家庭嫁出去的姑娘回来看望父母,随之而至的是其子女,要给舅舅拜年的。晚一辈的是姑姑,长一辈的为姑奶奶。也许姑奶奶的父母已经逝世,不过姑奶奶仍会回来,她们终生都切念着自己成长的老屋。姑姑还年轻,然而也常念着,即使有一天她们也变成了姑奶奶,也仍要回来的。初二显然是家庭活动的'扩大与延续,这也表现了家庭的价值。

  初三初四是众水交汇,既有亲戚的走动,也有同学、同僚、同志和朋友之间的相互拜年。城乡之间,阡陌纵横,身影如流,以持各种各样的礼品:包子,糕点,食用油,水果,牛奶,核桃,蜂蜜,茶叶,烟,酒,冬虫夏草,花篮,灯笼。唯过年能抛出花团锦绣,并给天下涂抹一层艳丽的颜色。

  初五也还可以相互看望,不过此日算是过年的结束,习惯于以家庭为单元活动。一般是上午吃臊子面,下午吃米饭,菜有荤有素,满桌为盛。照例先要给祖灵献上,之后自己才提箸动筷。

  用餐结束,家长会捧着祖灵的牌位或照片携其子孙,到祖坟上去,点香烧纸,送归祖灵,并祷告在冥府的生活如愿。接着站起来,展一展棉袄,环视四野,只见冰消雪融,天渲红霞,地有润泽,小草萌发,绿色近察其无,遥望其有,若隐若现的。家长忽然会严肃充脸,告诫子孙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啊!”

  过年为大节,贯注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可惜过年己经为城市化所裹挟,其不得不演变,有的文化元素生成了,有的文化元素消逝了。少陵原上是我曾经过年的地方,那里有哺育我思想与感情的祖居和祖坟,20xx年它被完全夷平了,想起来我就伤感!

过年的散文15

  在不知不觉中,春节到了。

  小区里很热闹,伶俐都换上了新衣服,小树也不例外,人们在它身上挂上了红通通的小灯笼,一阵风吹过,小树和它背上的小灯笼们摇晃着,它们像是在和我们打招呼,把一片喜气洋洋传递给我们,草坪里的小草虽然枯萎了,在节日里却显得那么生机勃勃,地上的黄叶仿佛跳起了舞。远处似乎站着一个人,她弯曲着背,把地上的.垃圾扫进垃圾桶,原来产辛勤的清洁工阿姨啊,在春节,在和家人团聚的时候,她仍坚守在岗位上,为我们清扫小区里的垃圾。

  母亲正在为我们家贴上春联和福字,我先帮她定好春联的位置,她再撕出一条胶布来,把春联的两端固定住,这时,我看了一眼,说:唉呀,不行,贴歪了。之后又把春联撕了下来,贴横幅更不容易,我端了一把椅子,站在上面,才固定住了横幅,这时,负责贴胶布的母亲挤了进来,我快被挤下去了,我把椅子往右移,母亲总算是能贴胶布了。这时,母亲把福字拿了出来,对我说:这福字要倒着贴,表示福到。我们迅速贴好了福,却挡住了猫眼,看来又得重新贴了,我们把福往上移,完工了。我刚想走,母亲又递给我一对灯笼,让我把它们贴在阳台上,又有活了。我把椅子端到阳台放下,占了上去,把手中的灯笼往上举,没想到这灯笼拿在手里挺轻,举在头顶却十分吃力,我好不容易把灯笼举起来,却又过了头,害得我差点从椅子上掉下去,母亲见了,马上跑过来,这才扶住了我。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暗暗在心里骂自己笨:这可是升降衣架啊,何必还要花那么多力气呢。我按下升降衣架的按钮,把灯笼挂了上去。

  望着门上的福字和春联,书房里挂着的中国结,我家似乎也换上了新装,我们要开开心心地去迎接新的一年。

【过年的散文】相关文章:

过年回家优美散文05-27

春节的散文05-24

春节的散文[热门]05-24

春节的散文(实用)05-24

过年回家优美散文精选[8篇]05-29

过年的风俗散文(通用62篇)01-11

春节的散文(精选15篇)05-24

春节的散文精品【15篇】05-24

春节的散文精华(15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