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的文章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春节的文章15篇[热门]
春节的文章1
过年(又称春节)是我国最传统的民俗节日。古往今来,在过年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给了许多文人墨客发挥了想象的空间,也留下了许多美文佳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遥闻爆竹知更岁,偶见梅花觉已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如今读起仍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购年货、准备年节器具等等,这些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辞旧迎新”。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守岁,待第一声鸡啼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新年就来到了。翌日,男女老少无论贫富,都穿上平时舍不得穿戴的节日盛装,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恭喜发财。在各家各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满街游人,热闹非凡,一直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罢休。
过年,在我国不同的区域,习俗也各不相同。老舍曾在回忆中说过:北京那地方的小孩子喜欢三件事,一是买杂拌儿,二是买爆竹,三是买诸如风筝之类的小玩艺儿。第一种买杂拌儿,其他地方的孩子们恐怕只能望之而兴叹了。到了河南,阎连科曾在文中说:走亲戚的礼肉,一条条挂在半空,这真是一种奇观。浙江要吃酱肉粽子、鱼干,还有喷香的煮芋艿(张抗抗《故乡在远方》),福建则要做白糖年糕、红糖年糕,还有“炸枣”和“五香肠”(斯妤《除夕》)。虽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终究年味儿没有变,这都能让人产生悠长深远的回味之情。
唐代的高适有一首《除夜作》中写道:“旅馆寒冷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一个“愁”字把诗人不能欲归、对亲人和 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当然这不能与王安石的《元日》所能比拟的。苏轼被宋哲宗贬谪到惠州,他在那里度过第一个春节时悲感交集,赋诗一首,记下了他感伤的情怀,写道:“前年侍王辇,端门万枝灯。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亦复举膏火,松间见层层。”今昔对比,一盛一衰,一荣一枯,人生感慨,全寄寓在漂泊江海独处禅房的心境之中。
据说春联起源于桃符,贴春联也是表达一种喜庆之意。相传后蜀主孟昶曾写过“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也可算我国最早的春联之一。说到春联,还流传着许多趣闻轶事。当年暂居于浙江绍兴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夫人的劝说下,写了一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的对联,张贴于门外,半盏茶工夫不到就被人揭走。他只好再写“莺啼北星,燕语南郊”,还是不能留住。这下急坏了夫人,王羲之急中生智,又写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样一副不吉利的对联没有人再揭。第二天,大年初一他又在上下联各加三字,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这真令人拍案叫绝不止。如今的`春节,虽然年味越来越淡,但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来说,天南地北的亲人,汇聚到一起过一个团圆年,这无疑成了一件很幸福快乐的事情。每到年节,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这种美好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古时祭灶神仪式也是十分隆重的,中堂摆起一大桌“福礼”,每家人都要向灶神行拜礼,以示灶神上天向天宫汇报这一年来的好事,灶神的任务是“上天呈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职责。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民间叫做“迎春日”,也称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新”。在春节前扫尘,是人们素有的传统习惯。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总有贴门神的习俗,这种习俗大约可追溯到隋唐时期。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得了种怪病,梦中常闻鬼哭神嚎,弄得他夜不成寐,焦虑万分。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闻知此事,全身披挂,分站在门的两旁为之守护,这种方法果然灵验,不久,李世民就大病痊愈。为感激这两位将军,他令人画影图形,张贴宫中大门的两侧。从此,民间“贴门神”开始大行其道。这只不过是一种传说,也能很好地表达人们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其实,年节对我来说,既是浅浅的划痕,又是重重的一笔。年节怎样过纯是一种心境,来不得半点强求。钱钟书过年,谢绝来客,潜心读书。冯骥才过年,“闭关”与笔墨独家对话,这不都是一种情致吗?你也可以与家人独处,尽享天伦之乐;也可以云游四海,浪迹天涯;更可以围炉煮茗,捧书夜读。只要你觉得一个人心中有年过,不管表示他是否还年轻,感觉生活还很有滋味。
年轻时读封神演义,喜欢神仙道士的生活,也很爱读那些描写神仙生活的诗词。“烟霞深处运元功,睡醒茅庐日巳红”;“脱尘缘,万事轻”。这些诗词的意境,这几年时时泛上心头来,让我给自己减压的同时,也产生了逃世的倾向。虽然生活的地方如同当下的空气,也难免雾霭天,我却有意识地栖居起来。过了不惑之年,岁月变得急促而没有节奏,稍不留神,那流水般的日子很快
春节的文章2
一道道晨曦划破夜空;一个个灯笼飞上屋檐;一幅幅对联贴上墙壁;一件件新衣奔离衣柜;一声声爆竹响彻天地;一片片彩霞空中飞舞;一阵阵欢呼请出红日;一句句祝福口耳相传——过年啦!
整个神州大地在欢腾,全球各地的华人欢度春节。期待春的信息。一缕缕春风送来泥土的芳香,消融的冰雪在阳光下分外灿烂。放眼望去,处处都是一片耀眼的大红,充满了欢乐和喜庆!披挂上新装,漫步在宽阔的街道上,两边的店铺几乎都关了门,只有寥寥几家大张旗鼓,一件件包装精美的货物在门口堆积如山,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街上空荡荡的,干净而整洁,抛弃了腊月的喧嚣吵闹,人山人海的忙碌场面,任人漫步踏春。一辆辆摩的、小汽车载着欢乐的人们,还有那大包小包丰富的年货,奔向翘首期盼儿女团圆的父母家,过个和谐幸福年!
通向细长深邃的`巷道,一对对春联喜气十足,趣味横生;一个个“福”字遁劲有力,金光灿灿。这大多都是“老年晚阁”,是“年”中最欢乐热闹的地方。一辆辆机动车到此,车上走出了满面春风的儿女;一扇扇大门前大都站着神采奕奕的爹娘。车空了,一栋栋房中飘出欢声笑语;路窄了,占道的是丝丝缕缕扯不断的亲情。年味浓,最浓是子夜。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吃一年一顿的特殊大餐——年夜饭。我们河套的年夜饭,特别有风味。什么河套硬四盘,猪肉烩酸菜,各种时令小菜摆满饭桌。一家人开怀畅饮,共叙亲情。既有了口福,又填抱了肚子,还温暖了心坎。红灯笼发出火红柔和的光,是那样美丽!在这个美好的团圆之夜里,那万家美丽的灯火,会是多么灿烂的景象啊!,客厅里早就摆好了另一桌。干净透亮的茶几上,被一盘盘干果、水果、糖果占得严严实实,电视机里的主持人也都穿上了漂亮的节日红装,说着喜庆吉祥的话语,一些往日严肃冷冰的节目也变成了人们喜爱的春节奇闻趣事,逗得众人乐开花。但是,只要八点一到,千家万户的视听会变为同一个节目,那面容会便变成同一种模样。
我觉得,这次春节联欢晚会气势宏大,节目繁多,气氛和谐热闹,十分精彩。既有诙谐幽默的小品,也有激情飞扬的歌舞;既有南方的典雅秀丽,诗情画意;又有北方的激情四射,热情豪放。真是让我大饱眼福!春晚的众多节目中,我唯独喜爱两个节目。《民工进城》、《心里话》。《进城》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勃勃的生气和创新创造能力,让人眼前一亮,把城市中民工这个特殊群体的精神风貌,给人以动感、积极、向上、努力不懈的感受,让人在眼花缭乱的动作之中,对民工有了一种更崇高的敬意。我想《心里话》定是震动最大的节目,一群乡村娃,一身身土里土气的衣服,一张张质朴的面孔,足以打动人们。也许没有歌舞的热情四射、婉转动听;也许没有相声小品的风趣幽默、妙趣横生;也许没有明星大腕的霸气十足、风风火火的表演,但是一句句话语之后,掌声浪浪、如水如潮,许多人当即洒下了晶莹的泪水。天然弃雕饰,清水出芙蓉。最无邪的面孔和最真挚的话语是最威猛的催泪弹,这种威力和轰动使人们铭记心间。
春节的文章3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古文、诗、词、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等。传统文化还包括传统节日,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
在这众多节日里我最喜欢春节,因为在春节里我可以穿新衣服、吃喜欢吃的东西。让我来介绍一下它。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称农历年、旧历年,俗称"过年"。春节从小范围来说是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从大范围来说是指腊月初八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到正月十五为止,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当时间滑过农历十二月三十晚上十二点的时候,农历新年开始了。
在春节期间,我国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其中包括扫尘、拜年、吃饺子、贴春联、长辈给压岁钱等,处处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氛围。在这些节日习俗中,我最喜欢是吃饺子、长辈给压岁钱,因为饺子里面有肉有菜,用面皮包着既漂亮又好吃。包出来像元宝一样,又表示团圆和一年兴旺发达。还有每年我都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不管多少都代表着长辈对我们新一年的期盼。
听了我的介绍你们也喜欢上春节了吧!
春节的文章4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
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
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历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
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
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多少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们,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与听戏。
春节的文章5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过年
中国人把过春节称作过年,“过年”是什么意思呢?
传说,“年”是一种头生独角、凶猛异常的野兽,每到腊月最后一天,便出来掠食吃人,威胁人类生命的安全。但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这种野兽有“三怕”——怕声、怕光、怕红颜色。为了驱赶它,人们用红颜色的桃木做成牌子,挂在门口,称为“桃符”。还有人燃烧砍伐来的青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和光,这就是爆竹的来历。“年”见了桃符,听到爆竹响,吓得赶快逃跑,这样大家就安然无恙了。第二天一早(也就是大年初一)人们互相拱手祝贺,“拜年”也就由此而来。
1.“年”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野兽,每到________最后一天,便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怕声、怕________、怕________,所以过年时人们在门口上挂____________,燃烧砍伐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年”吓跑。
参考答案:
1.头生独角 凶猛异常 腊月 掠食吃人、威胁人类生命的安全
2.光 红颜色 桃符 青竹子
春节的文章6
春节的传统习俗
宋朝诗人王安石写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啊,在响彻云霄的爆竹声中,为这个年画上圆满的句号让春风冲刷一切的不愉快,这就是春节,我们中华民族历久而不衰的传统节日,也有许多习俗,跟我来看看吧。
习俗一:贴对联,放鞭炮
春节将近,人们总喜欢去买对联,回来贴在门上。除夕那天,又喜欢放鞭炮,这是为什么?因为传说有一只凶兽叫“夕”,它每年正月三十都会出做恶,可它最害怕红色的东西和鞭炮声。所以,人们每年就会贴对联,放鞭炮来预防“夕”出来做恶。
习俗二:吃年夜饭,守年
年夜饭,年夜饭,一听就知道是过年那天夜里吃的饭。一般人会吃饺子。饺子里要包上钱、枣、年糕与豆腐。吃到钱就说明明年财运连连;吃到枣就说明明年蜜蜜甜甜;吃到年糕就说明明年步步升高;吃到豆腐就说明明年福气冲天。每年除夕,我们都会吃着饺子,一直到深夜十二点。因为守年,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习俗三:拜年,要压岁钱
在大年初一那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带着一家老小走亲访友,成为“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其实我很喜欢过年,因为我能收到一张接着一张的压岁钱!说起压岁钱,在我国古代,压岁钱是给孩子们压惊的,可现在的压岁钱是表达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的!
现在,我正对着一桌好菜,不由得想起了奶奶说的'话:“在我小时候,那是盼年;现在生活好了,那时天天过年。记得以前,每天能吃上野菜算好的了,穿破的衣服用布条儿贴贴继续穿。只有过年才能吃上鱼肉,穿上新衣服,以前怎么能与盼年?现在,每天吃大鱼大肉,穿旧了的衣服就扔,真是时代不同了呀!”是呀,如果没有劳动者的辛勤,哪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贫富贵贱,我们都不能忘记这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啊!好好珍惜现在吧!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马到成功!
春节的文章7
过年,是喜庆的,是令人欢悦的:大大的红“福”,倒贴在各家各户的门上,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过年,是吉祥的红色。瞧,那鲜红的太阳,在东方冉冉升起,预示着人们的喜悦与希望;那沉甸甸的红包,承载着长辈们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亲切关爱。
过年,是酸的,是甜的,是苦的,是辣的,是咸的??下面,就让我带大家来看一下我的“过年味道调查表“吧。
品尝人群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味道:甜+苦=香味四溢的咖啡
品尝者感受:过年了,儿孙绕膝,喜庆满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自然乐得合不拢嘴。他们早早地就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把该准备的年货都准备充足。等到儿女们回家吃年夜饭,作为父母的他们自然要展示一下自己的手艺,让儿女们美美的吃上一顿。结果等到吃完年夜饭,自己就累得不行了。
品尝者感想:下次不能这么累了,为儿女奔波这么多年,到老了还要这么忙碌,何苦呢?
我的感想:过年对于老人来说或许是件很快乐的事,因为可以看到自己的儿女。可是,老人们年龄大了,为了儿女操劳了一生,也该享受一下天伦之乐了,所以,做儿女的要懂得老人们的心,不要只想着回家吃顿年夜饭,而是要多关心老人,多体贴老人。在这里,我想告诉叔叔阿姨们一句话:常回家看看!
品尝人群二:叔叔阿姨
味道:微苦+醇香=浓浓的绿茶
品尝者感受:一到过年,他们就忙得不亦乐乎。不光要准备年货、打扫家里,还要照顾孩子、看望老人、拜访亲人??有些在重要地方工作的人,还要坚守岗位,就不能回家过年了。因为他们是整个世界的顶梁柱,是承接老人和孩子们的纽带。
品尝者感想:上有老下有小,还要每天奔波劳碌,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真的很辛苦啊。
我的感想:人到中年的叔叔阿姨都是有家庭有事业,上有老下有小,所以我们要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不要嫌弃他们爱唠叨,也不要动不动就来个“青春期逆反”,我们要努力学习,长大了好好孝顺他们报答他们。
品尝人群三:少年儿童
味道:甜+甜=香甜可口的大蛋糕
品尝者感受:也就是孩子过节最快乐了。他们可以暂时把繁重的学业放开,尽情地玩耍。他们穿着新衣服,吃着平时不让吃的零食糖果,放着五彩缤纷的烟花,最重要的是还可以收到长辈们给的压岁钱!
品尝者感想:过年真好,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喝什么和什么,想玩什么玩什么,真是太高兴了!
我的感想:过年的确很快乐很幸福,不过也要学会珍惜快乐和幸福。
总结:过年就是这样,有许许多多的味道。如果你想感受的更深刻一些,那就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亲自去品尝去领悟一下吧。
春节的文章8
今年春节我准备回老家过年!
切指算来,我离开老家已经快十五年了!然而,对家乡的思念与牵挂时常让我感到很不安。想起小时候每次回家,随着年龄的增加,我的心情都不同。这次回家过年,再一次让我的心情感到一种迷茫,特别是对生命的困惑!
为什么我会产生这样的心情呢?这得从我这次回家听到事情说起。
在我们老家过年时,有一种习俗,就是在春节的时候,年轻的人要到长辈那里串门拜年.多少年过去了,这个习俗依然很浓厚。早上大家吃过饭,小孩们就开始串门拜年了!在出门的时候,家里的长辈就嘱咐我们,你们要好好跑跑。现在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好多年没有在村里走走了,很怀念过年的气氛啊。也许村里人对我这个在外的游子有些遗忘了,我理解他们的心情,特别是我已经是一个25岁的男人了,回家看看,也是应该的.!
回想过去,在以往过年的时候,我总是和儿时的伙伴一起串门,这样就有可说的话!现在却不一样了,都成了大男人了,都变成熟了,都有着自己的生活。今年我只能自己去拜访相亲,因为对于我来说,我出了家门,长辈们还在家里支应着,不像别的伙伴那样,几乎就腾不出空。想到这,我脑子里浮现出了过年的情节:我走出了门,走在村子的小路上,看到一些来来往往的人群,有小孩,有大人,也有老人。他们都穿着崭新的衣服,有说有笑,相互的祝福,以及对新年的追求与想望,都写在一张张幸福的脸上。可他们碰到我与孩子的时候,都是点点头,特别是比我小的年轻的妇女与孩子们,似乎就不认识我,甚至还把我当作外乡人看待。面对他们新年的微笑......
老家现在已经翻天覆地了,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黄土变成了绿洲,荒地里开采出了资源,石油,煤,天然气,盐......都为乡亲们带来了财富,改革开放30年,政府为老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支持开垦,鼓励投资,建立新型农村,村里人的生活是甜蜜的。想到这,我开心的笑了,是该回老家看看了,准确的说,我要带着感恩的心,在老家很长辈们一起过年。
回家过年了,可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自己家乡人的亲切,我感到荣幸,感到骄傲。
过年过的是一种心情,我把这种心情写出来,写给在外工作与生活的游子,无论你们在他乡怎么样,都要常回去看看自己的家,哪里是你们的根!只有那里才有人牵挂你!
春节的文章9
就像盼星盼月亮一样,我终于盼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节!每年春节都要做一件事:那就是看中央春节晚会。
一家人一边吃年夜饭,一边津津有味地看着今年的春晚。
今年的春节晚会非常好:有美丽的歌曲;有趣的素描;有有趣的相声;有节奏的诗……节目丰富多彩,让我眼花缭乱。看着精彩的节目,我想到了这么多精彩的节目背后,有多少人担心疲劳,甚至在除夕夜无法与家人团聚!我不禁被他们感动了。这时,我看节目的味道就不一样了。
里面的一些节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个家庭唱自己的歌曲《我爱我的家人》,他们的家庭是多么的温暖和幸福!听着这首歌,我不禁想起我们这一代人是多么幸福。生活在新中国,我的'父母把我们当作掌上明珠,非常关心我们。有时我们会和父母顶嘴。现在想想的不应该!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好好学习!另一种是:十二闹新年。精彩的杂技表演赢得了观众的掌声……他们熟练轻巧的动作和欢快的音乐将新年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这时,我感到非常兴奋,过年!
当然,这个春节晚会并不完美,也有很多缺点。例如:派对节目太少,歌曲太多,有很多节目的中心不能反映新年。而且这个节目的穿插也不是很合适,很多歌曲连接在一起,让一个人看起来很无聊。这些都是我完后的感觉。
如果我来安排这个春节晚会,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让节目更耐用、更有趣、更有创意;节目穿插得当,选择节目快乐,突出新年气氛;根据个人喜好和年龄安排一些节目,让观众锁定频道,不要一步一步走开。
随着新年倒计时,迎来了新的一年。我喜欢今年的春节晚会,它让我们在笑声中看到了新年的到来。然而,今年的春节晚会也有很多缺点,我希望春节晚会的导演能改善这些缺点,我等着看明年的春节晚会越来越精彩,越来越精彩!
春节的文章10
“三十日夜的吃,正月初一的穿。”不但大鱼大肉的饭菜好,粽子年糕的点心多,还有橘子荸荠,甘蔗金蛋,又有橘子花生可以消闲;穿着红红绿绿的新衣服,小孩子过年,本来高高兴兴,是可以快乐的。但是我自幼,每到过年,总感觉到遗恨,就因为是言论不自由。在做小孩子的时候,生着嘴巴,常是弄些吃吃固然要紧,随便谈谈,也是很需要的。一到过年时节,说话就时刻受人干涉:平常说惯的话不能照样再说,什么杀,什么死,这一类字样不能提到,连声音相像的也要避忌。还要说起好听的话来,什么长生果,什么八宝菜;藕要叫做偶偶凑凑,熟的叫做有富。明明是一个人死了,在平常是说得很痛快的,死了,说死了就是;到了过年时节,像《彷徨》中的《祝福》上所写,要改口说作“老了”。这实在是虚伪,我不佩服;何况不惯。因此随时存戒心,不敢随便发言,故意做哑子。可是生着嘴巴总要活动,被人干涉不免懊恼。肚子饱了以后,有得吃不再感觉到怎样;说话不能自由,这可要不得。所以,以前一到将要过年的时候,现在回想到幼时过年的情形,于高兴觉得快活之中,也是觉得有点可恨的。
于言论不自由以外,幼时过年,我还有觉得可恨的,就是照例去拜干娘的岁。我怕拜岁,元旦可以故意起身得迟,一起身就跑到街上去看花纸,拨糖。要我向人伏地跪拜固然不甘心,人家向我伏地跪拜也不愿意接受;当时年纪虽然还小,可是成人的侄子侄媳妇得向我伏地跪拜,觉得受不了。拜干娘的岁是我一个人的事,挑选日子,特地雇得船摇到十里路远的城里去,是躲避不了的。送去两坛小京庄的老酒,一担四盒,一对提盒,莲子白糖,桂圆全鸡。干娘白面团团的`很和气,总给我预备着花炮,糖菩萨。糖菩萨我所爱;但是拜一拜是不来的。到了干娘的面前,我照例躲到带我去的大姊的老奶母的布裙后面。叫声干娘更不愿意,我总这样想着,既然和我的父亲没有关系,何必叫她做娘呢。实在她并没有到我家来过;无非因为我的大哥夭亡,怕得我也养不大,所以结下这一份干亲,因为干娘是儿女成行的。迷信和虚伪的礼节,成了我幼时过年可恨的第二点。
辛亥光复,民国成立,改用阳历过年,当时我在城里的中等学校读书;学校里依照阳历放假,家庭中仍照阴历过年。为着提倡阳历的过年,学校里于阴历过年时严格维持上课。青年心理维新,对于社会习俗的守旧觉得可恨,记得有一年的阴历元旦适值星期日;星期六的下午回家还有埠船,第二天没有开行的埠船,我和一个同学一直步行到校。人在学校里上课,家中的年货吃不着,也觉得可恨。
晚婚的我,初在中等学校里教书时,寒暑假仍然住学校里。尝见寺院中和尚贴着“念佛过年”的字条,以为“做小说过年”也是一法。可是一般亲戚朋友,有家眷的,以为无家过年太冷静,争来邀约过年,我竟被认作可怜人,弄得连做小说过年也不成,这就使我觉得过年的另一可恨了。
抗战时避难闽西闽北;福建的永安虽然新建了省会,却保守着过年的旧俗。这并非只是依然注重阴历的过年;所谓旧俗是到了除夕这一天,街上冷清清,连猪脚爪都买不到一只。有些人家,先生阳历过年,太太阴历过年。我家照例阳历也不过年,阴历也不过年。可是日常的菜蔬总得备一点;过阴历年要好几天买不到东西,要多预备一点;怕得不新鲜,照故乡的习惯,打算到除夕去买。那里知道太迟了;这一年接连好些日子,没有荤菜进口。人家过年,我家过了难;岂不可恨?
后来转到深山的乡间;农村的风气朴厚,左邻右居要好;一到年底;有的送大蒜来,有的送糕粽来,有的送自做的豆腐来;房东送鱼来;无虑没得吃。可是到了元旦,自然是阴历的,为难的事就来到;许多女邻居,三寸金莲穿着绣花鞋,提着锡茶壶,拿着茶盆来敬一杯冰糖茶,算是要好,盛意难违,却之不恭;当初我托故预先避开,结果要她们多走几趟,或者老是坐着等候,只好勉强喝几杯,我名之曰恨茶。为着在深山的村庄过年,我已喝了不少的恨茶。
如今孩子已经有点大了,社会的习俗依然,也正如《彷徨》的《祝福》上所写,“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不管战事怎样激烈,一到年边,照例随时可以听到爆竹声;因此孩子也要玩弄些花炮。过年的花炮火药气应该是香的,战场上火药气可很臭。战争中的过年的花炮火药气不知是臭是香。不能说是不臭不香;即使认作亦臭亦香,也很要不到;总是一种可恨之气呀!
春节的文章11
我非常喜欢过年,因为过年可以放鞭炮、看晚会,这不,又过年了!
过年我最开心的莫过于放鞭炮了。大年晚上,我和爸爸拿着鞭炮,来到楼下。鞭炮有各式各样的,有喷火花的,有烟花,还有1000响的鞭炮。我们先放喷火花的,我用打火机点着引线,当我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火花就喷出来了,吓得我赶紧把手缩回来。心想,真是太险了,幸亏我戴着手套,不然,我的手就烫伤了!接着我们放了烟花。这一回,我吃一堑,长一智,我一点燃引线,立刻往回跑。只听见身后“嘭”的一声,烟花飞入了空中。我转身一看,情不自禁地“啊”了一声。那一个个烟花有的正向我眨眼睛;有的'象柳树,那一个个火花象流星一样潇洒地划过天空,那婀娜的姿态使我驻足痴望;有的象一个彩色的大圆饼,让我垂涎三尺。接着,1000响的鞭炮也“噼哩啪啦”地叫了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似孩子们的欢笑声,似酒杯的碰撞声,又似大人们的寒喧声。
看晚会也是过大年最高兴的事。我最喜欢小品和相声节目。每当有小品或相声节目,我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演员们幽默的语言,滑稽的动作和神态,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常常使我们笑得前仰后合。我们一家一边吃着瓜子,一边谈论着晚会的节目,好不快乐。11点多了,我仍然期待着更精彩的节目,但是我太困了,只好先睡了。可是躺在床上却兴奋得久久不能入睡。
我喜欢过年,我希望明年的这一日还会这么开心、热闹。梁家铭
春节的文章12
今天,街上十分热闹,由于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春节。
中午吃完午饭,大家没事干。于是爸爸提议去武松公园玩,咱们满口允许。到了武松公园,首先看到的就是黑压压一片的“人海”。咱们倒吸了一口吻,冲进了“人海”里。公园里有许多好玩的,有套圈的'、有钓鱼的、有打枪的、有过山车、旋转木马、……咱们看到了一个前面有龙头的过山车,咱们就决定先玩这个。老板说:“10元1张票!”于是爸爸就付了20元,让我和哥哥一起坐。我和哥哥争先恐后的坐了上去,系好安全带、手扶好,就出发了。坐在过山车上,就象坐在龙的身上,在天空上自由翱翔。这条“龙”时而快,时而慢。刺激极了。下来时,我总感觉站不稳。接下来,我看见了一个桶斜着放在那里,有许多球往里边投,于是,我就走了过去,看见地上地上摆了一张纸,上面写着:投进一个球奖纪念品一个,投进两个球奖一个牙刷,投进三个球奖任选一样玩具或100元现金。老板说:“10元3个球!”爸爸给了他10元钱,让我投,我向桶投去,太近了没投中,我又向桶扔去,砸到了桶里又反弹出来,第三次,我向桶里扔去,球终于掉进了里边。老板给了我一个纪念品。我发现原来那个桶有弹性,所以才那么难投的。
今天,真兴奋啊!不仅十分快乐,又发现了课本外的知识。
春节的文章13
时光匆匆如流水,岁月如流不复返,人生中有很多美好而短暂的时光,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事情也渐渐淡忘,但是有一段时光我记忆犹新,永远无法忘怀。
新的一年到了,我们该跟上一年画上圆满的句号了。在过春节前,我还在细细地回忆着上一年美好的时光。每逢春节快到时,大家都手忙脚乱地做准备,有的买鞭炮,有的买新衣服或红袍,有的买红对联。我的家乡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最有趣的是春节。盼星星,盼月亮,我终于快盼到春节了,为什么?因为春节不仅过年,还要放长假,在我眼里,春节的放假要比暑假好多了,为什么?听我一一道来。
现在我的学习任务之重是可想而知的,整个寒假都处于紧张之中。可不知道怎么回事,是时空错乱还是世界大战,我这几天竟然快乐地度过了。这是我的寒假欢聚系列的莫名其妙的`序幕。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潮州,那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春节更为热闹。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次过春节人们总要贴春联、贴福字、放爆竹。
你瞧,家家户户都一派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景象。大年初一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各家各户不约而同地放起了鞭炮,那声音震耳欲聋,我也起床了。一出门,看见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门庭若市。大街小巷孩子们有的在放鞭炮,有的在玩耍,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各家商店也准备开门营业。月是故乡明,节是家乡亲。在家乡,春节是我们最欢乐的节日,腊月三十的守夜,正月的拜年等都像一个个美妙的音符,永远刻画在我的心里。
翻动着我们曾经的留影,回忆着我们的喜怒哀乐,往日的欢笑历历在目,再次回想起来别有一番风味。我永远珍惜那段美好的时光!
春节的文章14
春节在人们心里是一个喜气洋洋的日子,也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不管身在多远的亲人都要赶回家来和家人团聚。春节期间,大人们团聚在一起聊家常,而小孩子们通常就玩游戏、放鞭炮,而我也不例外。
说起放鞭炮,那是我春节最高兴的事啦!还记得去年春节,吃完元宵后,哥哥建议我们一起去放鞭炮,在征得爸爸的同意后,哥哥拿着买好的`鞭炮带着我和姐姐、弟弟下了楼,到了楼下我们因为先点燃哪种鞭炮而争执的面红耳赤。最后,哥哥决定:从最小的开始挑,先挑的那个就第一个放。我想:哈哈,除了弟弟以外就我最小。弟弟一定会挑坦克炮的,那我就可以挑我想放的摔炮了。果不其然,我真猜中了,弟弟拿着坦克炮高高兴兴地让哥哥替他放。我拿到摔炮后,赶紧打开盒子抽出一颗。我使劲往远处的地上一声。只听见砰的一声,我看看弟弟紧捂着耳朵向哥哥跑去,看他那害怕的样子,我笑得前俯后仰。本来我以为我的摔炮是最好玩的,但是当我看看弟弟玩得津津有味的样子, 才发现貌似坦克炮也很好玩。哥哥把坦克炮放在地上,用打火机把炮须点燃,坦克立马开动起来,等里面的燃料烧尽, 那辆坦克就光荣牺啦!
看!放鞭炮很好玩吧! 我希望每年春节我都可以和哥哥、弟弟一起做这件最令人开心的事情。
春节的文章15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的文章】相关文章:
春节的文章06-26
文章的评语06-02
职场励志文章04-11
经典评论文章08-01
唯美文章02-15
优秀的文章美文05-22
面试礼仪及技巧文章07-28
好的爱情文章说说04-14
文章获奖感言范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