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的散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春节的散文集锦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写散文,多数时候都离不开事件。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的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的散文1
今天的日子特殊是因为这是20xx年的最后一天,明天的日子特殊是因为那是20xx年的第一天。两个特殊的日子给了我们许许多多个回忆和遐想。告别这个日子和迎盼那个日子之间,我们应当有一种仪式来庆贺,于是,我同妻商量,我在家准备,她去市场买菜,买肉,我还特意的瞩咐她;别忘了买酒,没有酒的晚餐是没有味道的。
这是一个不能不让人心潮起浮的等待,毕竟是走过去的和将要走去的之间的衔接。衔接中的感慨与期待是那样的令人向往,因为这其中是许多的意味深长。
一个小时后,妻回来了。该有的欢愉没有,有的却是一脸的无奈。我不解的目光中更多的是疑问,长长叹气的妻那双失神的眸子里闪着委曲的泪花。
这肉啊,菜啊,真的是没办法买了,那价涨的吓人,该涨的和不该涨的都涨到了让人心颤的程度。平时清虾也就20元一斤,现在25,平时2.5元一斤的波菜,今天6元,肉就更别提了。我就弄不明白了,节日的物价凭什么要比平时高出那么多?不就是这一天都要吃肉吃鱼吃菜的过节吗?过节就要多付出这么多?
妻确实什么也没买回来,手上是空空的'进的屋。我理解妻的不理解,但是,又没能力说服她理解。妻就是一个家庭妇女,她知道手里有多少钱,更知道钱该怎样的花。我不能责怪妻,妻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是一个非常会操持家的人,她什么也没买回来,说明她面对的是无法理解的,不能承受的,她怎能不知道今天是过节?她怎能不知道我在家等她买回我需要的一切?她肯定是在万般无奈下才这样空着双手回来的。
家里的冰箱里还有几天前她包的饺子,这成了我俩今夜的晚餐。酒却没喝。妻一直对那些不能理解的嘟嘟囔囔个不停。我劝妻:也不是针对你一个人,用不着生那么大的气,看电视吧,电视上都是好节目。
妻没看,早早的躺下了,但我知道她一直没睡着,她还在生气?
春节的散文2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喜庆、最令人向往的一个传统节日,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着对春节的美好记忆。在春节,无论一个人身在何方,无论一个人经历如何,年关将至之时,都要收拾行装,风尘仆仆的踏上回家的归途。人们赶着回家,让家更温暖,让情更深厚。春节散发出的浓浓亲情,让这个节日倍感人情味,让每一个人倍感幸福。
春节,能够抽时间和家人在一起,这就是幸福;能够缓解压力,调整心态,这也是幸福;能够感受亲情的意义,理解人生的真谛,这更是幸福。春节给了我们幸福,让我们有时间,和家人聚在一起,忘掉压力,忘掉烦恼,忘掉功利。春节的幸福在于让心灵的停歇,对生命的顿悟,不再为了整日的忙碌,而错过一生的风景,不再为了追求功名利禄的虚幻,而丢失了心底的快乐,不再为了承载超负荷的压力,而忘记了幸福的本真。那种自然纯真的生活状态,其实就是一种幸福,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慰藉和栖息。
我眼中的春节是一个充满幸福吉祥日子。年少时,春节就是一年中最让人期盼的节日,因为有新衣穿,有压岁钱,还有好多好吃的,春节是梦寐以求的幸福。春节的喜庆和吉祥,表达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祝福与期盼。过年是人们最快乐的节日,在这喜庆的节日里,享受新年的沐浴,充满着希望、得到了快乐、拥抱着幸福。
大年三十那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门前贴着春联,阳台挂着红灯笼,温馨而幸福。四面八方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烟花点缀了夜空,演奏出新年美妙的旋律,更描绘着一种幸福的符号。面对五颜六色的礼花,许下来年的心愿,那一刻是幸福的,接到一条条新年的短信问候,爱便会充满心中。有爱和温暖包围我们,这是最大的幸福,幸福就是春节的一个符号,在这样的传统节日,幸福是唯一需要表达的词。
春节里,全家围坐在大大的餐桌旁时,幸福被酝酿着、感染着,一年中不见的亲人总会有说不完的嘘寒问暖。大家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举杯敬酒,相互祝福:“工作顺利、学习进步、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一句句真诚的问候,被春节的幸福和美满包围着。
春节,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的幸福表情,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幸福就是春节的符号。亲情在,幸福便在,春节将幸福的瞬间,凝固成永恒。幸福是春节的符号,幸福惊喜的每一刻,点亮又一个新年。
春节的散文3
又是春节,而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几乎所有的人还是习惯这个节日叫“过年”。这个习俗的伊始无法给以一个确定的时间,但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应该有的。
如今的过年氛围似乎没有儿时那么浓烈了,虽然现在的物质是那个年代无法比拟的,但有些记忆,无论过了多久,都已经刻在心墙上,触景生情的时候,有甜蜜,也有隐痛。
小时候过年,是在腊月的时候就及早盼望的,都说小孩巴过年,大人怕花钱这话很适应那个年代。虽然天气是寒冷的,而年味儿早早的在孩子渴望的眼神中流露。大人们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总是想尽办法让全家能吃上肉,买几挂鞭炮,在迎春的节日,有个好兆头,给孩子们解馋。
我的记忆中的春节是和外婆一直的过到八岁,懂事起,每到寒假校园就更冷清了。唯一的一个校工也回了老家,偌大的一个校园,只有我和外婆守着。
外婆总是在三十的那天便在学校和我们住的小院子门上贴上亲手写的春联。字体我是想不起来了,但从我保存的外婆唯一的一份亲笔手稿里,依稀记得她纤弱的字体里带着的奔放,那是她祭奠唯一的侄儿留下的七律长诗,至今和那块玉保存在我的家中,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祭灶过了,离过年就不远了,三元钱的猪肉(那时候的肉价是071左右)和大白菜外婆早早的就买了回来。甚至还从乡下偷偷杀羊的人手里买到了羊肉。而她总是能用一些简单的菜做出丰盛的菜肴。最起码在别人的眼中,我们的年夜饭是丰盛的,长大了我才知道,她的工资比文教助理都高出很多……
年三十,外婆给我穿了件自己缝的新棉袄,鞭炮响起的时候,我捂着耳朵看那一朵朵闪耀的火花,忘了孤独,忘记了父母。捡完没炸的鞭炮,蹦蹦跳跳的拉着外婆的手走进屋里,桌子边一盆木炭火暖暖的,吃饭的时候,外婆夹起一块茄子说;“尝尝这是什么”?吃到嘴里,那种味道到现在也难以忘记,一直到我十二岁和母亲回山东老家的时候,又一次品尝到那个熟悉的味道;土豆片和茄子剖开,里面夹上肉糊,然后用花生油炸。可惜的是,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吃过那样好吃的菜了。
那是记忆中最清晰的年夜饭,肉圆,羊肉炖酸菜,茄子夹肉,还有一下小碗猪肉炖粉条。外婆喝着酒,看着柜子上父母寄来的照片说;“你爸妈和哥哥也在过年呢,他们问你了,说大点啊就可以带你去北京一起过年了,也可能明年一起回来喝我们过”。说完,眼中似乎潮湿起来,我懵懂的看着外婆,嘴里嚼着喷香的饭菜,那时候,是不知道思念父母的感觉的。
初一的时候,外婆把我抱在怀中,拿出崭新的五张两角钱的纸钞说,孙儿长大了这是外婆给你第一次压岁钱,可惜早被花完了……
知道几年后,我终究没有和父母一起过上一个春节。那几年中,直到我上了小学,过年的滋味都是在寂寞和冷清中度过。
初中后,外婆因为年龄和身体的原因已经离开了工作岗位,一家人团圆的`快乐,加重了春节带来的气氛,而残忍的是,那样的日子也只是几年,在我当兵的第二年,外婆离我而去,儿时所有的快乐和过年的记忆,就此封存在我的记忆当中……
几十年过去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外婆的忌日是在元月,当思念的悲伤汹汹而来的时候,所有的春节的快乐离我都那么遥远,这个春节前,我偷偷的在家做好她喜欢吃的一些菜肴,没有惊动父母,在寒风凛冽的旷野上,陪她提前的度过20xx年的春节。
风很大,而阳光却毫不吝啬的照耀着,摆好所有的祭品,坐在她的墓碑前喃喃低语,外婆,这个新年,我来陪你……
春节的散文4
在零星的爆竹声中,过年的序曲开始奏响了。年味越来越浓,不由得让我翻捡起远逝的岁月,寻找着有关“年”的记忆,我突然感到久违了的童年又回到了身边,那些似乎消失了的童年记忆又纷至沓来。
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的生活相当困难,物资非常匮乏,日常生活用品都要排队凭票购买。特别是过年要吃上肉更不容易,很早妈妈就要计划留点肉票过年,但有了肉票不提前排队也买不到肉。我在家比较“猴”,熬夜排队的光荣任务就当之无愧的落在我肩上。我也乐意去干这样的事,因为那个晚上我可以和小伙伴自由自在地玩。有一年过年,前一天晚上天刚黑,我们左右邻居的小伙伴就呼朋唤友,各自端一张小板凳,在肉店门口依着先后秩序用板凳排好队,然后我们就在街上疯狂的玩耍。捉迷藏、讲故事、传手绢、唱歌儿。好长一条街都是我们的尖叫声、笑声。
快半夜了,大家玩得筋疲力尽,就各自在自己的板凳上坐着打盹,大冬天的也不怕冷,一会就睡得东倒西歪的。那时家家都孩子多,大人也顾不过来,只是在半夜拿件棉袄来给我们盖上就是了。我玩得实在太累睡得很沉,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坐在地上,板凳不见了,谁的恶作剧把我的板凳拿走了?板凳没有了,排的位子也就没有了。怎么办?还要买肉过年啊!我急得哭起来。还好小伙伴瘦猴看我哭的可怜,又怕我妈妈骂我,就把小板凳还给了我。伙伴们齐声谴责他,为了弥补他的错,他硬要跟我调换位子。天亮后妈妈来了,才让我回家睡觉去。但惦记着过年的热闹,睡了一会又起来,兴奋的跟着大人一起做年夜饭,小时候那穷并快乐着的年让我们记住了太多的欢乐。
小姑娘一年盼到头,就是想过年有花衣服穿。当时大家都穷,家家都是衣服大的穿了小的接着穿。所以我就年年捡姐姐的旧衣服,大年初一当新衣服穿。那时就盼着自己快长大,挣钱买新衣服过年。终于等到13岁那年,因为我们小镇搞武斗,学校停了3年课,我们没书读的一群孩子就去做小工。在我们小镇有个电站,要从这里拉一根专用电线到一个兵工厂去。这条电线是部队一个连的战士来安装,人手不够就到我们小镇来招零时工。我妈妈报了名,等正式干活时,妈妈生病了,我就替妈妈去干。可连长看我又瘦又小不要我,我苦苦哀求,连长才勉强同意让我试试看。我在零工队里看见了我的`好朋友万凤也在里面,为了留下来和好朋友一起挣钱,我拼命的多干活,比大人还勤快,连长看我是个不偷懒的人,才同意我一直干下去了。
干了两个月,电线拉好了,挣了110多元钱,那时的一百多元钱在我们的眼中简直是笔巨款。我把钱拿回去全部交给了妈妈,捧着那么多钱,妈妈激动得直夸我乖,很慷慨的奖励了我5元钱。我拿着钱心花怒放,急忙跑去找同样得到奖励的万凤,商量怎么花这笔我们有生以来最多的钱。我想买书又想买花布做衣服,后来我们买了5尺花布,花去3块多钱,剩下的买了一本书。没有做衣服的工钱了,怎么办呢?最后决定我们自己做。现在想想当时胆子也真大,好不容易挣的钱,万一没做好怎么办?但初生牛犊不怕虎,说干就干。我们把自己穿着合适的衣服拿来当样子,先在纸上比着反复画,画得差不多了,才在布上画。然后小心翼翼的裁,裁剪好后,我们用心的一针一线的逢,逢了几天,新衣服终于做成了。咬断最后一针线,我们迫不及待的试穿起来,刚好合适,我们那个高兴劲啊,简直无法形容。连妈妈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连声问我是自己做的吗?那年的大年初一,我穿上了自己挣钱自己逢制的新衣服,虽然比不上缝纫师傅的手艺,但这是我自己的杰作,穿得格外得意。直到现在,我还会时时想起我亲手做的那件新衣服。
如今年年过年,年年都有新衣服穿,可年年都有我抹不去对童年过年的思念。
春节的散文5
年近了,气氛浓烈了。今天是腊月二十七,万宁这个海边小城街上的人流摩托车流明显稠密起来,似乎是在一夜间,行道上搭起的年货棚一家挤着一家,卖灯笼的卖对联的卖花炮的,染红了两条街。海南这边人过春节似乎比内地要执著。
昨晚,去车站接女儿,她从西安赶过来过年,见到沿路一棚一棚卖盆栽的金橘树的摊位,从我们居住的椰林湾一直排到动车站前的路口,密密匝匝的金橘树摆在行道上大概有三四里路长吧,怎么这么多哦?我诧异,虽有好几年在海南过冬,但从未进过当地居民家,我想必是这里的人家节日里厅堂上喜庆的陈设,满枝累累的金黄色的橘果或是为讨一个发财的彩头。问了当地人他们说:大橘(吉)大利,过年,家家要挂的。年,是个坎更是个心结。
海南是不禁炮的。
已经好多天了,傍晚开始,嗵嗵的响声传来,我们便趴在凉台看,楼的四周冲天的礼花在夜空绽放出五彩的缤纷,璀璨,如星雨从天散落。噼噼啪啪燃放鞭炮声也是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炮声,直至深夜,才会稀落下去,但,通宵里零星的炮声仍是有的。
靠海吃海,入乡随俗,北方人到此,一日三餐海鲜是免不了的,比如今天的午饭,红烧一条海鳇,清蒸一条海鲳,海蛤蜊清水拔过,放上冬瓜豆腐和姜丝,煲一盆热汤出来,我戏称之“三白”,白的小贝壳白的冬瓜片白的豆腐块,大海的腥鲜味就都有了。
海风很厉,阴冷得仍感到寒潮的余威,看看海南的天气预报,今天15度,8号,也就是年初一,23度,欣慰的是,春节期间气温会不断转暖。往年并不这样,冬天的海南岛有着灼阳的热烤和海风吹来的凉爽,椰树下砍开一个椰子倒出一碗清凉的椰水,望着云卷云舒,悠悠哉哉地喝,消汗。而今年,倒是冷得下不了海。
工作太忙,女婿明天才能飞过来过节,今天还来电话问我带怎样的衣服?我告诉他我穿着秋裤呢。
电话那头,女婿叮咛着让买点菠菜买点鲅鱼,年三十他给大家包菠菜面的`鲅鱼饺子吃。他讲究吃,常有些古怪的提议。女婿是个吃家,在家时,夏天,烟熏火燎得在露台上做烧烤,烧羊肉串烧自己钓的鱼……我常给人回忆女婿给我吃生蚝的感觉,吸溜吸溜得,一嘴的生腥味。这对我来说是平生的第一次,也恐怕是最后的一次。
依着女婿的提议,今天一大早我去了菜市场,鲅鱼竟然卖到六十块一斤!菠菜十块一斤,大葱,七块。和乐蟹200元一斤,茄子论根卖,15元一对,年根下,价格眼瞅着涨。似乎,有一种趁火打劫的味道。
顺路,给外孙麦稻买了一大堆杂花炮。昨晚他随我和姥姥去车站接他的妈妈,坐在蹦蹦车(海南的三角猫)上他数了一路的炮摊,他喊:“姥爷!有八个卖炮的!”
外孙麦稻放了寒假,我和他姥姥就带他来海南,待了快一个月了。
晚上闲,在门上贴了个大大的“福”字。再过两天就大年初一,“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姥姥给外孙唱民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熬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 二满街走……”这歌一代传了一代。
说着说着,这年就到了。
春节的散文6
“三十日夜的吃,正月初一的穿。”不但大鱼大肉的饭菜好,粽子年糕的点心多,还有橘子荸荠,甘蔗金蛋,又有橘子花生可以消闲;穿着红红绿绿的新衣服,小孩子过年,本来高高兴兴,是可以快乐的。但我自幼,每到过年,总感觉到遗恨,就因为是言论不自由。在做小孩子的时候,生着嘴巴,常是弄些吃吃固然要紧,随便谈谈,也是非常需要的。一到过年时节,说话就时刻受人干涉:平常说惯的话不能照样再说,什么杀,什么死,这一类字样不能提到,连声音相像的也要避忌。还要说起好听的话来,什么长生果,什么八宝菜;藕要叫做偶偶凑凑,熟的叫做有富。明明是一个人死了,在平常是说得非常痛快的,死了,说死了就是;到了过年时节,像《彷徨》中的《祝福》上所写,要改口说作“老了”。这实在是虚伪,我不佩服;何况不惯。因此随时存戒心,不敢随便发言,故意做哑子。
可是生着嘴巴总要活动,被人干涉不免懊恼。肚子饱了以后,有得吃不再感觉到怎样;说话不能自由,这可要不得。所以,以前一到将要过年的时候,现在回想到幼时过年的情形,于高兴觉得快活之中,也是觉得有点可恨的。
于言论不自由以外,幼时过年,我还有觉得可恨的,就是照例去拜干娘的岁。我怕拜岁,元旦可以故意起身得迟,一起身就跑到街上去看花纸,拨糖。要我向人伏地跪拜固然不甘心,人家向我伏地跪拜也不愿意接受;当时年纪虽然还小,可是成人的侄子侄媳妇得向我伏地跪拜,觉得受不了。拜干娘的岁是我一个人的事,挑选日子,特地雇得船摇到十里路远的城里去,是躲避不了的。送去两坛小京庄的老酒,一担四盒,一对提盒,莲子白糖,桂圆全鸡。干娘白面团团的非常和气,总给我预备着花炮,糖菩萨。糖菩萨我所爱;但拜一拜是不来的。到了干娘的面前,我照例躲到带我去的大姊的老奶母的布裙后面。叫声干娘更不愿意,我总这样想着,既然和我的父亲没有关系,何必叫她做娘呢。
实在她并没有到我家来过;无非因为我的大哥夭亡,怕得我也养不大,所以结下这一份干亲,因为干娘是儿女成行的。迷信和虚伪的礼节,成了我幼时过年可恨的第二点。 辛亥光复,民国成立,改用阳历过年,当时我在城里的中等学校读书;学校里依照阳历放假,家庭中仍照阴历过年。为着提倡阳历的过年,学校里于阴历过年时严格维持上课。青年心理维新,对于社会习俗的守旧觉得可恨,记得有一年的阴历元旦适值星期日;星期六的下午回家还有埠船,第二天没有开行的埠船,我和一个同学一直步行到校。人在学校里上课,家中的年货吃不着,也觉得可恨。 晚婚的我,初在中等学校里教书时,寒暑假仍然住学校里。
尝见寺院中和尚贴着“念佛过年”的字条,以为“做小说过年”也是一法。可是一般亲戚朋友,有家眷的,以为无家过年太冷静,争来邀约过年,我竟被认作可怜人,弄得连做小说过年也不成,这就使我觉得过年的另一可恨了。 抗战时避难闽西闽北;福建的永安虽然新建了省会,却保守着过年的旧俗。这并非只是依然注重阴历的过年;所谓旧俗是到了除夕这一天,街上冷清清,连猪脚爪都买不到一只。有些人家,先生阳历过年,太太阴历过年。
我家照例阳历也不过年,阴历也不过年。可是日常的菜蔬总得备一点;过阴历年要好几天买不到东西,要多预备一点;怕得不新鲜,照故乡的习惯,打算到除夕去买。那里知道太迟了;这一年接连好些日子,没有荤菜进口。人家过年,我家过了难;岂不可恨? 后来转到深山的乡间;农村的风气朴厚,左邻右居要好;一到年底;有的送大蒜来,有的.送糕粽来,有的送自做的豆腐来;房东送鱼来;无虑没得吃。可是到了元旦,自然是阴历的,为难的事就来到;许多女邻居,三寸金莲穿着绣花鞋,提着锡茶壶,拿着茶盆来敬一杯冰糖茶,算是要好,盛意难违,却之不恭;当初我托故预先避开,结果要她们多走几趟,或者老是坐着等候,只好勉强喝几杯,我名之曰恨茶。为着在深山的村庄过年,我已喝了不少的恨茶。 如今孩子已经有点大了,社会的习俗依然,也正如《彷徨》的《祝福》上所写,“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不管战事怎样激烈,一到年边,照例随时可以听到爆竹声;因此孩子也要玩弄些花炮。过年的花炮火药气应该是香的,战场上火药气可非常臭。战争中的过年的花炮火药气不知是臭是香。不能说是不臭不香;即使认作亦臭亦香,也非常要不到;总是一种可恨之气呀!
春节的散文7
岁月的列车穿越景色迥异的四季,没有一刻的停留,但在我们的内心里,春节是一个甜蜜温情的驿站。无论你怎样繁忙,也无论你怎样沦落,在这一刻,你匆忙的脚步可以放慢,你失落的心可以回归。
可是,当你驻足时,当你回归时,如果没有亲人的目光和笑泪,没有朋友的私语,纵然这个世界华灯融融,燕语盈盈,你依然劳顿,你依然孤独。而实际上,这是一个缺乏集体意识的时代,也是一个缺乏对痛苦记忆的时代。一方面,世界日益繁华,物质日益丰腴;另一方面,人们的内心却越来越寂寥,越来越无助。不是我们很独立,是我们无靠可依,因为我们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春节是个契机,借此可以矫正我们不安的心。
人类的情感是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生命的孕育和成长因为有她而富有朝气,更具有灵动的诗意。而别离的情感,是我们必须领受的。应该感谢上苍,让我们煎熬别离的.痛苦,也同时让我们心怀思念和感恩的温情。为了那期待已久的拥吻,所有的苦痛都成了生命的点缀!幸福是什么?你在,我在,大家都在;你健康,我健康,大家都健康!也许是愿望,但这很重要,有愿望就有奔头。记住春节,便记住了所有有关自己和自己熟悉人的事,连同遥远的往昔!因为春节,我们承载了一种文化。因为这种文化,我们永远不忘故土。
春节的散文8
一大早,噼哩啪啦的鞭炮声把我从睡梦中吵醒了,原来,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临了,家家户户的拜年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谱成了一首好听的交响曲。大街上,大家帮穿着新衣服,红、黄,蓝、绿,鲜艳又漂亮,把马路点缀得五彩缤纷,真是美极了!
空地上,许多小孩子拿着烟火在燃放着,嘭的一声,烟火冲上天,把天空彩画得五颜六色,真是亮眼,我换上新衣服,觉得自己焕一新,并且成长了,不再是以前那个顽皮又无知的黄毛丫头。下午,全家一起去逛街,街上真热闹,许多摊贩,为了招揽顾客,在摊位上,我们使出奇思异想,吸引客人来观看,引起购买动机,所以,每个地方都人挤人,争先恐后地购买,所以,每个老板的脸上都是笑着的,没办法,大賺钱嘛。
连我们全家也不例外,大包小包提回家,大丰收。晚上,亲戚朋友登门拜访,免不了的一顿盛情款待,妈妈使出看家本领,各种名菜纷纷出炉,盘盘都是色、香、味俱全啊!所以,在开饭后,我食欲大动,嘴巴猛咬,肚子就像气球似的一直膨胀起来了。后来,我同大家一起游玩,玩得开心极了,简直不想休息了呢!最后,在大人的催促下,大家只好各自去找周公,结束了快乐的一天。
隔天,我不须母亲大费周章地“拖”我起来,因为我早已准备就绪,就等着出发上路去奶奶家了。母亲还以为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呢!一路上,全家人东西南北、有说有笑地聊了起来,就在笑声中,奶奶家已不知不觉的出现在大家眼前了。一下车,大家就拉着我到附近的百货公司逛,百货公司里人山人海,挤得真的是水泄不通,里面商品干种万样,令我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们出店门后,就像历经了一场大战,累得受不了。
开饭后,我们几个小萝卜头以秋风扫落叶的方式来解决午餐,不久,个个盘子都底朝天了,下午,精力旺盛,干脆来运动。跳绳、排球、溜冰鞋、羽毛球……花样百出,不过,倒也惹出了一大箩筐的笑料,笑得大家的`腰都直不起来了。夜晚,观看电视新年特别节目,节目生动有趣,精彩好看。隔天,家人到庙里进香,祈求新的一年平安无事,健康快乐。
这一次春节给了我深刻的印象,种种愉快的回忆。我小学的最后一次新年画上了美好的休止符。
春节的散文9
大家常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时光如水,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地自己就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品味着人生,对这句话慢慢有了更深的理解:一年到头,大家在外忙于工作,年关的时候,做父母的总是盼望子女回家过年团聚,其实真的跟有没有钱,跟钱多钱少没有关系。今年,我又回家陪养母过了年。
每年快过春节的时候,我总有许些纠结。讨生活,我和老婆常年在外地打工,儿子放在老家念书,老婆和我工作性质又不一样,年年春运大迁徙,火车票一票难求,两人假期又短,想同一时间赶回去很困难,叫养母到外面来过春节不现实,她住惯了乡下大房子,就连我在县城的房子她都住不习惯,更不用说在外租住的房子了,曾经跟她有过商量,她认为在外过年更加不方便,后来也就打消了这念头。
有一年,我把养母接到县城里过春节,刚过完春节,她就吵着要回乡下,说放不心乡下的鸡和猪,说城里的蔬菜太硬,煮都煮不烂,地板太滑,走不稳……我养母算是习惯了勤劳生活的那代人,虽年事已高,国家对农村老年人有补贴加上我对她的照顾,但她至今仍不辍劳作,在院子里种些时令蔬菜。我权当她这是在适量的运动,也就没有阻拦和干涉她,平时,只叫她在高处要注意安全,要多留心身体的健康状况。
今年我用了折中法,一天过两个年,不,一天过了三个年。先在上海跟老婆儿子吃完早饭,下车后到县城斌弟过了年,然后赶回乡下又陪养母吃年夜饭。
我记事起,老家就有早晨过年的习俗,并且越早越好,甚至有的人家天没有亮就过完年了。听长辈讲,早晨过年,没有人打扰,这样来年家里一切顺利,种田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做生意的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小孩健康成长,少病痛。我把这习俗加以一些杜撰,让老婆听起来高兴,儿子感觉好奇。这些年,不管在乡下,县城,还是在外地过春节,我家都沿用这习俗。
年三十,一大早,老婆就做好年饭,我们一起过完年,我就匆匆地往老家赶。
傍晚时,我就回到了乡下,养母早就烧好一桌饭菜等着我。她怕自己烧得慢,怕烧得不合我的口味,叫她的姨侄女(嫁到我一个村)过来帮忙烧菜。养母!无论何时,我其实都喜欢吃您烧的饭菜,也忘记不了家乡年的味道。我们吃饭的时候,她还把我当未长大的孩儿,一直往我碗里夹着菜,说自己牙齿不好,这些她都嚼不动,叫我们快点吃,不然菜又凉了。
吃完晚饭,养母安排我初一要去哪些亲戚家去拜年,她说她日常生活目前还能完全自理,叫我在外要安心工作,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写文章要用脑筋,晚上不要写得太晚,也不要睡得太晚了,不然会影响到第二天的正常工作。
我回县城的时候,养母送我到了村口,叫我路上开车一定要慢点,她还让我把装着大包小包的南瓜子、红豆、干笋带上,说带到外面吃,这些家里有,不用花钱买。听邻居说,去年老家天气不好,老下雨。南瓜子是养母用锅慢慢烘干的,她知道我最爱吃南瓜子,平时自己啥不得吃,舍不得拿南瓜子招待客人,把所有的南瓜子都要留给我。
元宵节过了就算年过了。元宵节那天,我跟同事发祝福,他回我:大家疯狂过完这个年的最后一天吧。其实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但是我却还一直沉浸在年的气氛里,陶醉于亲情的温暖中。
斌弟听说我年三十要回乡下过年,年前就说好到时会去火车站接我。我是临时买的票,我只告诉他我上车的时间,半路他问我到哪里了,我说还有两站就到了,按我说的,他预计我快到时,又打来了电话,我说还有四十分钟到。其实还有三站,只是春运期间,我不知道中间有站没有停。接到我时,斌弟已经在火车站等我足足一个多小时了。
斌弟是我初中同学,这么多年我们亲如兄弟。斌弟豁达,广结善缘,在一家公司拿年薪;弟媳贤惠能干,在县城开了一家公司,去年就卖了六七十辆矿车。但是从来没有嫌弃过这么个穷兄弟,家里大小事都是斌弟和弟媳帮忙。
回到家,弟媳烧了一大桌子全是我爱吃的菜。吃饭的时候,弟媳说:“您先尝尝今年肉糕,应该不错的,听你弟说您要回,也帮您用真空包装留了一块,放在冰箱里,这样可以多保存一段时间。”
我回到乡下还有近一百多公里路,不是随时都有班车。斌弟去接我,主要是让我把车开回乡下,他说我在家待的时间短,拜年的地方多,乡下交通不便,没有车就跑不了那么多地方。我说:“最后一天,您们要到处收账的。”他说自己要用车的话再想办法,车的后备箱里有帮我卖好了带回乡下的礼物。
初二,他到岳丈家拜完年,马上就打电话我,让我一个人不烧晚饭,到他家里吃饭。走的时候,弟媳装了自己做的糖果,家乡特产鱼面,肉糕等满满一大袋,还送上亲人的祝福:今年挣一百万……靠拿薪水过日子的人,其实挣不到一百万的,在我们当地,这是对外出打工的最好的祝福语,意思是在外平安、顺利、多挣一些钱。
在车上,斌弟跟我说,我写的文章素材都是身边之事,有的文章很朴实感人,这样的业余爱好一定要好好坚持下去;k歌尽量改改当地普通话。每次送我到家,尽管停车场到我家还有五十米远,哪怕我家没有打扫干净,哪怕他家里还有客人等着他,哪怕他还有事情没有处理完,他总是要进我家看一眼再走。
年过月尽。大家又投入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了。四天三夜的回家过年,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我带着父母情,兄弟情,浓浓的亲情又外出打工了,这份情如春日阳光般温暖,这份情又是我日后工作的新动力。大家有钱没钱一定要回家过年。
春节的散文10
离开家乡的人们,对家乡总一种别人不能理解的眷恋。只有过年,即使天涯海角,也要回家团聚。回家过年,享受那一份亲情的温暖,享受那一份传统与温馨。那些传统是放飞出去的风筝那根长长的细线,每年的除夕牵引浪迹天涯的游子们回家过年。
小的时候,每天都掐着手指头盼望的一件事就是过年。
进入了腊月门,学校也放了假,大街小巷传出了那支熟悉的歌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二;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伴随着动人的童谣,年的脚步不觉已经悄悄走近了。
“腊七腊八冻死猪鸭”,这天是腊月最冷的一天,家家户户熬“腊八粥”。粗茶淡饭的年代,家里没有粳米、糯米之类的,就用面粉代替,放上自家地里产的黄豆、绿豆、豌豆、小枣再加上点粉条,切上细细的葱花姜丝,等熬熟了后点上点香油,满屋子的芬香扑鼻而来,看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母亲总是笑着说,慢点,慢点,别烫着了。
吃了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日子不富裕,蒜和醋都不是敞开儿的,但一定得泡。蒜,是你早留起来的,红皮蒜,大蒜头儿,拨开,一瓣又一瓣,白胖白胖的,一窝小胖娃,有的已经悄悄拱出黄绿的蒜芽,像童子头顶的小抓髻。腊八蒜泡够二十天,就是大年了。泡在瓶子里的蒜,一天一个模样,到了年下,就变成一枚又一枚剔透的绿玉。泡过蒜的醋汁蘸饺子,又辣又酸又香。
在我的家乡鲁西北农村,过年的气氛可向前延伸到小年二十三。腊月二十三,新媳妇必须回婆家,据说这天灶王爷清查户口,到玉皇大帝那里汇报一年来的事情,买糖瓜祭灶君,目的是粘住他的嘴,不让他在玉帝面前说坏话。二十五日打扫房屋,把一年来的`尘土、垃圾、秽气统统扫出去。腊月三十下午,家家包饺子、贴年画、贴春联、挂灯笼,太阳还未落山,鞭炮声便此起彼伏响成一片。要是在旧社会,人们还会在自家院内搭神棚、供奉天地神、宅神,烧香上供,三十晚上请神,正月十五送神。除夕之夜,全家人围桌而坐,饮酒取乐,辞旧迎新,祝福来年风调雨顺,阖家幸福。晚辈向长辈敬酒,祝福长辈福寿年长,一直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名曰“守岁。
小的时候,二十四那天是年集,我们都称这一天为“花花街”,因为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孩子们都回去张习桥赶花花街,年少的我们簇拥在街道的两旁,买心仪已久的花朵,有塑料的、硬纸壳的、还有绸子的、软布的,五颜六色姹紫嫣红,挑选了精美的花朵,又跑到买年画的小摊上去找寻自己喜爱的年画,鲤鱼跳龙门啦富贵有余了,挑着吉庆的拎回家,还忘不了买上一支冰糖葫芦,然后喜洋洋地回家。
腊月里二十五六,找个晴朗的日子,母亲便找出些树枝和树根让我劈。因为过年蒸馍、煮肉、炸鱼是要用大火烧的,麦秸火不行,木柴耐烧,最合适,整个村子也氤氲在草木灰味中。
那阵阵的芬香早就让贪吃的我们垂涎欲滴了,脱掉棉袄,在院子里找片空地,捋捋袖子,往手心里吐上一口唾沫,来回搓两下,双腿站开,双手抡起板斧,向地上的树枝、树根劈去。随着木屑四溅,一根根木柴就分崩离析,被劈成一堆碎柴,不一会儿就浑身是汗。劈柴不仅是力气活,还是技术活。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不照木柴的纹理劈,不仅劈不开,板斧还容易反弹回来,震得虎口生疼,胳膊发麻。所以劈柴之前要先观察纹路,一般要顺着纹路竖劈,省时省力,事半功倍。劈出来的柴大小也有讲究,大了烧不透,火不旺,小了中间空气不流通,也烧不旺。干木柴填进灶膛,中间架空,风箱一拉,看着大火呼呼地舔着锅底,听着锅里的肉咕嘟咕嘟地响,闻着满屋子的肉香味和草木灰味,抽动鼻翼,深吸一口气,舒坦。
除夕那天下午,母亲早早地便开始在厨房里忙活起来,和面,擀皮,切肉,忙得不亦乐乎。我们也挽起袖子打下手,拿几棵大葱、白菜,洗净,切碎,和猪肉一起剁饺子馅。此时,村里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是“咚咚咚”剁馅的协奏曲。
盼望着,盼望着,除夕的夜晚终于来临了。
村子东头率先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仿佛受了感染,家家户户的门前的鞭炮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家家户户门前生起了篝火,红色的火苗跳跃着,一家老老少少都要走到篝火前烤手,意味着来年一年不会受冻。
天空中出现了姹紫嫣红的礼花,璀璨夺目五光十色,把天空打扮得格外艳丽。大街上火树银花不夜天,礼炮、闪光雷、两响、还有孩子们喜欢的“飞老鼠”尖叫着窜上天空,整个世界沉浸在隆隆的鞭炮声中……
过了除夕,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一年又开始了。
春节的散文11
照例是大年三十才到乡村的老家。阳光明媚,如春天般温暖。微风吹过满是油菜花的田野,云雀在碧蓝的天空下高唱。很想静静觅一个角落,面对一间老屋,或者一株花树,然后闭上眼睛,感受这乡村的宁静,让心绪像童年时一样远远地飞走。
事实上,这已经不可能。在真实而非回忆和想象的故乡风物面前,我的心中空无一物,没有像意料中那样思如泉涌,却有点像从黑暗中突然走进阳光时的短暂失明。我在城市里被忙碌、被琐碎所分割,被物化所板结的身心,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恢复它的柔软和完整性,才能重新尝试走进一朵云、一棵树、一声鸟鸣的世界。
走进另一个世界,需要时间。对漂泊感强烈的人而言,世界是异己的。
被分割的痛感,让我相信,人们的原初都是完整的,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被不断分割。在某个瞬间,有的人会蓦然发现这个事实,然后惊叹这个世界不再令我着迷。有的人开始不断寻找,寻找失落的部分,希望拼凑出完整的灵魂,这是否就是一个人怀念过往的根由呢?换句话说,怀念,只是追回那部分失去的自己。
春节的散文12
今天回租住的房子,刚进巷子,“砰”的一声给了我些许惊吓!随后一群孩子熙熙攘攘,手里拿着花子、摔炮嘻哈的笑着、叫着,好不愉快!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不禁让我回想起曾经自己也有这般美好的童年,在有关过年的记忆中,最深最忘不掉的就是鞭炮声声。除了参加工作以后癸巳年春节是在单位值班,在之前若干个春节,都是我在守着春晚倒计时,然后准点放炮的,这是一项神圣的义务和权利,零点的鞭炮意味着为全家轰轰烈烈揭开新的一年,开始新的征程,有关过年放鞭炮的趣事,是我成长中必不可抹去的童年记忆!
记得在矿区的年代,每逢春节,父母亲总要赶着最后镇子上的集会,给家里办年货、给我和妹妹买新衣裳,最不可少的,就是我和妹妹拉着爸爸在鞭炮摊位前的喜悦,我喜欢蜡炮、哨鸟、蜂鸟、大雷子,当然还有一盒盒的火柴炮,妹妹喜欢花子、摔炮、长筒炮,我们各自拿着一个袋子不停的装着、边装边说“多拿些,要放到正月十五哩”,随后换来是妈妈的阻扰,爸爸也喜欢热闹,就说“叫娃拿吧,好容易盼着过年”,就这样,爸妈提着年货、我俩提着各自的衣服和炮,好不开心。特别是在年三十的晚上,在矿区的广场、小区楼下,我们的玩伴随处可见,平日静谧的矿山,因节日的到来,显得热闹非凡。小时候父亲手把手教我们各种炮的放法,因为父亲的热心,在我身上出了一起不小的关于放炮的“安全事故”:
那是我五年级的一个春节,我家还住在矿子校的老教学楼,我家住在二楼,楼中间有一个公用阳台,这个阳台在平时就是晒晒衣服,每逢春节就是我们的炮场。当时新出了一种炮,叫哨鸟,那种炮是一个竹棍上系着一个炮头,引线在竹棍底下,当你点燃引线,它就朝着你手举得方向,发出“吱吱——”一生蜂鸣,然后再空中爆炸!因为之前没有玩过,我不会放,看父亲用手捏着,不紧不慢的点燃引线,然后听着“吱吱——砰”,很是好玩,我学着父亲的样子,把炮拿在手上,对准夜空,拿起燃着的香,对准引线,看着引线燃烧发着耀眼的光芒,期待第一次成功燃放的喜悦,听着“吱吱——砰”一声响,我的手被刀割般的疼痛,然后“哇哇~~”的哭了起来,父亲听见哭声,瞬时明白我被炮打了手,张开我的手一看,大拇指头和食指被炸的'乌青,肿的跟棍一样!晚上父母带我去诊所,人家都过年三十,不营业,害的我妈啖瓜我爸几天,幸好最后没有大碍,几天过后就消肿了,也因为这件事,整个正月我爸妈都是在争吵中度过的!
后来,随着年龄的长大,我放炮的胆子也越来越大!我们的矿区,原本就小,周围的丘陵围着一条川道,当年矿区的职工家属也有几千人,但是和我年龄相当的都在矿上的子弟学校,低头不见抬头见,加之父亲做干部,其朋友的孩子不论年龄都能玩到一块儿,每年春节我们都是拿着各自的烟花爆竹在矿大门口集合,我们见同龄的女子娃,就燃一支火柴炮听听女孩子的尖叫,然后被欺负的女孩追着我们满街跑。或者在有雪的夜里,我们合力堆一个雪人,然后在雪人的嘴里叼一个大雷子,引爆大雷子,看着雪人被炸得五马分尸,激动不已。或者寻些个酒瓶,燃着一个蜡炮,这种炮的威力大的惊人,点燃后甩进酒瓶,“咚”的一声酒瓶炸开了花!或者是拿着五毛钱的一个大雷子,点燃了向空中一扔,“爆”的一声巨响,听着远处的回音,然后炮灰散落一地。在矿区的日子里,我们总觉得,没有鞭炮的春节是无聊的、乏味的。
后来到市里上了高中,母亲给我陪读,父亲每年春节来铜川和我们团聚。有一年的春节,我们在川口亲眼目睹一个鞭炮售卖点儿爆炸,川口桥上烟雾朦胧,呛的人难以呼吸,烟雾散去,鞭炮铺子后的房子被引燃,老板重伤,119灭火,120带走伤者。一个春节无情的让一个家庭陷入恐慌的和无助!而在空中依然能听到广场上轰烈的炮声和人们的欢笑声,我小时候的那种对烟花的热情逐渐降低。
上大学后春节回家也是象征性的放个鞭炮,不再购买其他的烟花爆竹玩耍了。随后几年,因大气污染严重,安全事故频发,有关民间团体呼吁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对这样的行动我是支持的,PM2.5严重的影响人类健康,我们被取笑代替英国的伦敦成为新的“雾都”。
但是关于鞭炮的记忆是清晰的,却怎么也抹不掉。抹不掉的童年,因为有它的存在,让我们才能感觉到一丝丝年味儿......
春节的散文13
最近,在网上发起了“春节,我们一起回家吧”这个话题,受到了众多网友热捧。回家对于很多漂泊在城市的年轻人来说有一种难以说出的滋味。并不是每一个人过春节都回家,并不是每一个家庭在春节的时候能够与自己想念的亲人团圆。
社会经济越发展,亲人之间团圆的次数逐渐减少。亲人之间聚少离多的日子让很多人都流下了思念亲人的泪水。春节临近,思念亲人的感情愈加浓烈,父母期盼着自己的儿子和儿媳能够早点回来看看他们,年幼的孩子每天都期盼着爸爸妈妈能够回来给自己一个骨肉之情的拥抱。很多父母整日都是以泪洗面地期盼着子女能够早日回到自己身边,哪怕每次回家在家停留的时间只能用分钟计算都很满足。可是,很多老人好几年都没有看到自己孩子回家来看他们了,有些父母的心都快盼碎了,眼泪都快要把眼睛流瞎了,但是仍旧没有把自己的子女盼望回来。他们每天都会站在村头曾经送别孩子的方向瞭望很久,直到夜幕降临才依依不舍地走回去。
小孩子每天偎依在爷爷奶奶身边问:“我爸爸妈妈怎么还不回来看我,我的这学期又得奖状了,我想给他们一个惊喜”爷爷奶奶便哄着孙子孙女说“你爸爸妈妈明年就会回来看你,你要好好学习,不然他们会不高兴的。”说完之后,老人眼泪已经从沧桑的脸上划落。
工作让我们选择离开了养育自己十几年的父母,求学让我们选择了离开含辛茹苦一辈子的父母,婚姻让我们选择了离开把我们从小当心肝宝贝来爱的父母。我们没有带给他们多少快乐,我们带给他们更多的是无尽的思念,让他们思念子女的眼泪流成了海。在我们的一生中,工作没有了可以重新找一份,失去了陪亲人的机会之后,我们就永远无法找回了。有些年轻人为了工作,为了追逐自己想要的物质财富,可悲的连自己父母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回去只能够跪在父母的坟前说:“爸爸妈妈,我对不起你们”那个时候,他们的父母已经离开这个让他们流了一辈子眼泪的人世。可怜的老人连自己含辛茹苦、任劳任怨养育了十几年的子女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他们到死也不甘心,因为他们没有见到自己孩子的最后一面。
金钱虽然可以买来宝马奔驰、豪宅别墅,但是永远换不来亲人的生命。什么都可以等,唯有陪伴和孝顺父母的时间不能等。一旦错过了,就永远无法挽回了,留在我们心中的唯有终生的遗憾。父母活着的时候,不图自己的子女能够给自己买多少好看的衣服,不图子女给他们买什么好吃的。寄给父母再多的金钱,都无法填补父母对儿女那一片思念的.心。
人世间最珍贵莫过于骨肉亲情,人世间最大的遗憾就是错过对父母尽孝。人世间最可悲的莫过于连父母自己一面都没有见到。你有再多的金钱也无法弥补失去尽孝的遗憾。你就是再名声显赫,也无法把父母思念你的泪水收回。你就是再也权势,也无法让时光倒流。
黄金有价,孝心无价。有些事情可以推迟再做,有些事情一旦推迟,就永远都无法找到机会了。让我们的人生不再留下遗憾,让我们父母思念的泪水不再白流。春节,我们一起回家看看他们吧,陪他们看一会儿电视,陪他们诉说一下生活的艰辛,陪他们逛一次街。也许有些人的父母已经离开人世,那就请回家在父母的坟前上一株香,给他们烧几张冥币,让他们死的安息。让他们的来世不再像我们一样为了生计而拼搏,最终错过了给父母尽孝的机会。
春节,回家看看自己年迈的父母,看看他们脸上又增加的沧桑,摸一摸他们因为长年干粗活变得地像榆树皮一样粗糙的手掌。给他们一个亲人间久违的拥抱。回去看看自己留守在家的孩子,看看他们天真可爱的笑容,看看他们努力学习得来的奖状。孩子的每一张奖状,都寄托着对爸爸妈妈无限的思念。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给孩子一个亲人间久违的吻。轻轻地将他们幸福的泪水擦干。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得到安慰,不要让他们再被同学嘲笑是有父母生,没有父母爱的孩子。
让这个春节不再寒冷,让自己的亲人不再被思念煎熬。带上伴侣一起回家过年吧!
春节的散文14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基本主题就是团圆。端午、中秋莫不如是,而以春节为甚。这些年国人的流动性越来越大,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者众。但一到春节临近,每个人心里都像挠子在挠着一般,总觉得远在故乡的父母在催着自己回家,不回去和他们一起过春节,就安静不下来。不管山遥路远,不管旅途艰辛,一心想着要回家。因而每年的春运,就成了中国大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在春节期间蔚为壮观地演绎着。
春节团圆的主持者,大抵是作为长辈的父母。尤其是那些已至耄耋之年的长辈,盼儿回家一起过年的心情,更为迫切。看看春节将至,就一个电话一个电话打给远在他乡谋生的儿孙,或直截了当,或转弯抹角,嘱咐他们早点回家,父母等着他们一起过年呢。儿子答应了,便高兴得什么似的,挪动着并不听话的身体,甜蜜蜜地准备着过春节的物资。到了约定回家的日子,老人家大清早从床上爬起来,在准备着丰盛的饭食的当儿,就几乎一直在倚门而望,直到儿女的身影出现在视线中为止。其实儿女们回来,除了给他们增添许多的麻烦,让他们累一阵之外,剩下的,只是家庭的热闹。而老人们要的,就是这个热闹,就是子孙绕膝所带给他们的天伦之乐。如果儿子们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回家和老人们一起过春节,老人们心中的失落,是不可用言语来表达的。
春节的基本主题是团圆,喜庆的气氛是必然要渲染的。用什么来渲染喜庆的气氛?首先是吃穿。现如今,吃和穿,一般人家都不是个事儿了。“度日如年”,哈哈,每一天都吃得像过年,穿得像过年一般。不过其实呢,真正到了春节期间,吃和穿,还是有些区别的。比方说吃吧。现在的城里人,平常日子,到菜市场去买肉买菜蔬,打发一日三餐;要过春节了,就互相邀约着,到乡村去杀猪宰羊,而且那猪呀羊呀,是早就预订好了的,是喂熟食长大的,绿色,环保。各种各样的年货,到了春节期间,也是销量大增,商家也是要涨些价的。而乡里农家呢,早在半年前,就已经养了一头猪,留着自己过年了。这用来过年的年猪,喂的是熟食,吃起来比喂饲料长大的猪,更甜一些。除了肉食,还有各种各样有特色的小吃。比方我家乡那儿,还得做猪血粑、蒸甜酒、做油豆腐、炸鸭掌,瓜子花生也得整袋整袋的准备。从除夕开始,整个春节期间,摆在桌上的吃食,一律丰盛得像一座座小山。还有穿着。小孩们在春节,一律是穿上新添置的衣裳的。大人们不讲究衣裳是否簇新,但一律是自己最喜欢、最有档次的服装。丰盛的吃食、漂亮的打扮,显示的是富足,是自己一年的辛勤劳作所得到的回报。尽管每个人一年所获得的收成不一样,但赚也一年,赔也一年,总归是过去了。到了春节期间,总归是要喜庆的。当年的杨白劳,那么穷,到了过年,还要给喜儿买上三尺红头绳呢。一年之中的其他日子,可以委屈自己,但春节期间的吃和穿,是不能委屈自己的。过年嘛,团团圆圆的,亲人们聚在一起,不好好地喜庆一下,还要怎样?
除了吃和穿,春节喜庆气氛的渲染,还有鞭炮和焰火,以及各种各样的风俗活动。鞭炮和焰火,是中国最古老的渲染春节喜庆气氛最好的方式。我小的时候,农村还普遍贫穷,但到了过春节,年三十和正月初一的鞭炮,是必须要燃放的,哪怕只有一百响的小挂子鞭。每家每户放一小挂挂子鞭,那响声在天空中,还是非常嘹亮的,喜庆的气氛也就炸出来了。跟着父亲到外公外婆家拜年,拜年的礼物也许没什么,但必须得朝天空中甩几个大炮仗,放一小挂挂子鞭。现如今,可不得了。年三十的晚上,电视里的春节晚会仿佛就是为了让大家等待新春的钟声敲响似的。到了晚上十一点半,那鞭炮就开始炸了,十二点的钟声一敲响,在中华大地上,随便在哪个角落,只要是有人烟的地方,一律就只有鞭炮炸响的呼啸声,和冲天的红的蓝的黄的五颜六色的焰火。那声音冲击着每个人的耳鼓,那焰火照亮每个人的眸子。持续的时间,足足会有半来个小时。了解中国传统习俗的,知道这是中国人在迎接新年的到来,假如是不了解中国习俗的外星人乍看到这一幕,还以为中国发生了核战争。好些年来,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减少环境污染,酝酿城市禁炮。我觉得,城市要做到彻底禁炮,首先要把春节这个节日给砍了。不砍掉春节,彻底禁炮是不可能的。聪明的做法是,平时禁炮,除夕至正月十五开禁,兴许能够将这一法令执行下去。在普通老百姓的眼里,鞭炮一响,年味就足了,要是过春节不放几挂鞭炮焰火,那这个春节,就过得没有一点味道。春节的趣味,就在于此,大人们依照习俗放鞭炮,放焰火,在那一时刻,每个成人都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代,只管把一年来积存起来的欢乐,在春节期间挥霍掉,再积蓄力量,投入到崭新的一年。
当然过春节还有许多的风俗活动,比如逛城隍庙,比如舞龙舞狮,比如家家户户挨个拜年,比如守岁发押岁红包。但这些,都不是核心,只是围绕春节,衍生出来的节目,其意图,也是为了渲染春节的喜庆气氛。
不过,我觉得,春节最大的趣味,就在于它相当于一个驿站。有了这个驿站,我们的人生,就分了许多的`阶段。人生从上小学的时候算起,就开始起航了,为了学问,为了金钱,为了荣誉,为了地位,为了自己一切伟大的梦想,埋头苦干着。在这个过程中,有顺风顺水者,也有遭遇挫折与失败的。如果没有这个驿站,人生从上学一直到死,就没有个停歇的时候,那么即使再风光,也会在半途中累坏。而那些遭遇挫折者,也没有了调整心理状态的时间。想想吧,如果人生是这样一种状态,该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现在,有了这个驿站,就让我们的人生有了歇息的时候。每年过了春节出发,我们就决计着,这一年,我要做成个什么事,然后为了这个打算,去努力。一年的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顺利的话,能做成很多的事情,如果不顺利,也没关系,不过就是一年的时间哟,人生还长着呢。到了年底,春节又到了,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驿站里,好好地歇息。当然,最好的歇息的方式,就是和最亲近的人在一起。成功者,将取得的成功,与亲人一起分享,舒舒坦坦地,过几天惬意的日子。失意者,也利用这个机会,将一年的挫折,清除掉,认真地反省一下自己,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在亲情的滋润下,满怀信心奔向来年。
春节的趣味,其实就是人生的趣味。人生需要一张一弛,春节就是设在我们人生路上的驿站,是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休憩的地方。
春节的散文15
铭刻在我记忆深处的是儿时在乡下过的新年,那时,还常会听到长辈们说“腊月二十三,除尘扫房间”,寓意是扫除陈旧迎接新年,全家人会一起动手打扫房屋,拆洗被褥、清洗家具、粉刷墙壁、披红挂彩……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春节临近时家家户户还要忙着杀年猪、蒸年糕、炒干货……直到吃上年夜饭时才算忙完。
“杀猪过年,样样齐全。”小时候的故乡,每至年关时节,家家户户就为过春节忙乎开了,做炒米糖、磨豆腐、推糯米、打年糕……农历进入腊月后,过年的忙碌就到了高潮,其中最热闹隆重的就要数“杀年猪”了。
土地承包到户后的岁末腊月,杀猪匠(屠夫)在年前最吃香,杀过年猪要提前给杀猪匠预约排队,杀猪匠依次从村头挨家逐户杀到村尾。杀猪以前,要把长得毛色光亮、头壮膘肥、肉厚浑圆的那头猪挑选留起来,提前一天赶出猪圈,不再给猪喂任何饲料,以便肥猪把吃进肚子里的东西排尽拉空,杀猪匠打整肠肝肚腑时就快捷顺手。
腊八节前后,村前的空地上,每天都能听到人们吆猪、按猪、捆猪、杀猪的`嗷嗷叫唤声。杀猪过年是乡里人的习俗,其实在那生活相对贫嘴薄舌、缺吃少穿、生活拮据的猴年马月,杀-条肥猪过年寄托着全家老小一年的奢求和欲望。
我父亲在世时常常感叹地说:“还是改革开放好啊!联产承包土地下户后,这二三十年我回村上去看了看,猪吃的饲料与五十年代至70年代末相比,以前的人还没有现在的猪吃得好!”那个年代的肥猪要饲养一年半载,猪食主要是米糠、麦肤、酒糟、糠壳和青饲料,家庭生活的残羹剩饭,还有就是山坡上长的野猪草,地里种的红苕藤、卖蔬菜时剩的残枝败叶等就是喂猪养猪的好东西,即便是要喂点精饲料(红苕、玉米、高粱、杂豆类)都是从人的嘴巴里挤出来的,因为这些都是人们一日三餐锅里碗里的主食。喂精饲料也有讲究,母猪下崽、小猪出笼以前、肥猪宰杀前一两个月,而且能挤出点粗粮用红苕(红薯)、玉米、高粱、杂豆类喂猪的家庭是相当殷实的,家里既要没负担,且全家人都能在生产队挣工分,生产队分口粮先按人口分,年终决算后按每家的工分多少来分口粮,所以每户人家要在一年内喂养出栏几条肥猪,那是相当不易的。
要说喂养肥猪在那清贫的年代,喂养到120斤以上的一条肥猪,少则十个月到一年多才够收购达标等级,130斤以上为三等,140斤为二等,150斤为一等,超过160斤为特等。猪喂肥后,就要请人用竹块栏子或背柴架子抬到食品公司收购站,换回那精贵的肉票、油票、宰杀证和近六十元钱。过年杀的肥猪多半要喂上一年多,而且重量也就在150至200斤左右,若那家喂出一两头上200多斤的大肥猪,同一生产队、大队或近村、邻村的乡亲们都要跑起来看稀奇。那时七姑八婆们就要夸谁家的媳妇或婆娘最能干,养出了又肥又壮的大肥猪,总是啧啧称奇:“平常喂了些啥子哟!快把妙招说来听听……”此时的家庭主妇们最出彩,脸上总是绽放着一阵阵红晕和那芙蓉出水的笑靥。若让大队干部知道喂出了大肥猪的消息,准能在当年被推荐为先进个人,在全公社广泛宣传,或许还可能在公社三代会上戴大红花,获得诸如“养猪能手”、“勤劳突击手”、“致富标兵”等等殊荣称号。换到现在科学养猪,200斤以上的肥猪“小儿科”,最多四个月左右,就早超过了那个年代的大肥猪的重量水准。
【春节的散文】相关文章:
春节的散文05-24
过年的风俗散文(通用62篇)01-11
散文—绿叶07-22
秋景散文07-23
《散文家谈散文》教学设计08-21
朱自清散文的句子03-20
感恩母亲散文12-30
写秋雨的散文07-22
朱自清经典散文节选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