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春节的随笔

时间:2024-05-15 13:39:08 对联 我要投稿

春节的随笔[必备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随笔吧?有的可能还经常写随笔?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的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节的随笔[必备15篇]

春节的随笔1

  农历正月初一是新年,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小孩子最最盼望的日子,俗话说得好:“大人望种田啊,小孩望过年啊。”过年最主要的是能吃饺子、放鞭炮、还有更实惠的就是可以得到压岁钱了。

  今年过年我就学习包饺子了,我跟着妈妈到了姑妈家。妈妈首先走进厨房兴致勃勃的帮姑妈包饺子,我闲着没事干也来到厨房学着包起了饺子。我看见妈妈把包面皮摊开放上瘦肉料然后卷起皮子,做成了一个弯弯的大饺子,我也学着她的样子做了起来,可是我包了一个歪歪扭扭的饺子。

  妈悄悄的在我的饺子里放了一枚硬币,我也乘着妈不注意也在她的饺子里放了硬币。不一会我们就在说笑中将饺子包完了。过了一会我听见姑妈叫着:“吃饺子了”。我的姐妹妹们都等不及的跑过来。妈笑着说:“今天我要尝尝我儿子的饺子”。我也高声叫起来:“我也要尝尝我自己的饺子”。妈“笑里藏刀”地笑起来了。我也咪咪地笑着。妈一口咬下去,我两眼看着妈也一口咬下去,“哎呀”。我和妈异口同声地说:“我的`饺子里怎么也有硬币啊?”这时可把大家都给乐坏了。

  到了晚上,姑妈说:“给压岁钱了哦”我一听,第一个冲了上去。姑妈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个红包,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个纸条。我看了一看,条子上面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哎!”还是二爹豪爽地给了我们一个大红包,我打开看了看,“啊!一千元!”可把我乐坏了。我一蹦三尺高。妹妹们最淘气了,她们三个可在我家里是出了名的“淘气三剑客”啊!她们对我说:“哥哥我们也送给你一个红包”,我想今天她们给我送红包,可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啊!这里面肯定有鬼,于是我想了想就把红包对着她们一打开,突然一只只虫子向她们面前跳过去。她们吓得落荒而逃了,我在后边哈哈大笑。

  你们看,这个新年够有趣味的吧!放鞭炮、猜谜语等等活动都是在我们家里开展的,房间里一直充满着欢声笑语。

春节的随笔2

  随着年下越来愈近,无论贫穷与富有,无论你是否做足了准备,无论地位高低,处于社会哪个阶层,哪个阶级,是官是民,无论你是谁,都得过年,不过也不行,你也不能停在年的这边,不到年的哪边!时光荏苒,必须进入下一个年头。

  还有什么事情还没有处理完,还有什么布局没有伸展,还有欠谁的债没有归还,雨止云收,赶紧处理,没剩下几天,很快就要放假了,很多事情,都得慢慢地放下,大家都该歇一歇啦,该整理整理,有什么梦想,今年还没有实现,就把它放入下一个年度学习工作计划。

  过一个好年,盘点总结一下,过去的一年,计划设计一下来年,把自己能够做到的做到,主观上的需要做到的,尽力完善,客观上不能的我们逐步转换求变,我们要进化出适应这个世界的能力,每一个逝去的一年,都值得留恋,我们有得到的相逢相遇,我们有失去的.分离远去,我们有见,有不见,有过欢笑有过泪水,统统都随着年下的临近,慢慢的消逝于身后,成为历史,成为经历,感恩感谢感激去年,坎坷痛苦也罢,快乐幸福也罢,都将湮没成为过去。

  快乐的心情可以延续,年前保持健康的身体,轻松愉快你的心情,岁月有不变的留下,你日渐苍桑的容颜,逾越万世的世界,依然默看着你的成长,这里仅是细小的一个标记,无论有无感伤,都得过年,年的哪边,每次都有新的希望,新的期待,新的世界,所以新年快乐,如是这样,保证会新的一年,绝对快乐!

春节的随笔3

  又过年了,时光流失的真快啊,不知不觉就到了年关!不知道是我的年龄大了,还是自己身体原因,今年这个年,我显得是那么样的懒散,懒懒的呆在家里哪都不爱动,春联都是当天中午才出去买的,所有年货也都是老人张罗的,我似乎把自己架空了。

  当夜幕降临,我走在家乡街道上,看着家家户户门前窗口挂着的彩灯,闪烁着炫丽的色彩,自己恍然间,在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哦……过年了!我们中华民族最盛大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除夕来到了!千家万户灯火阑珊,大红灯笼高高的挂在大门前,把街道照的格外漂亮,又充满着喜庆!在这样的冰天雪地中,在这样霓虹闪烁的夜里,这个小城市就像仙境一样,是那么无与伦比的美丽!

  过年,要过的是什么呢?其实过的就是亲人们团团圆圆,外出的游子都漂洋过海,乘坐飞机轮船的往家赶。过年,过的`就是,家家户户红红火火的氛围,每家每户都忙着贴对联,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除夕夜做出一桌子丰盛的饭菜,伴随着亲人之间的欢声笑语,大家推杯换盏,肺腑之言尽情述说着……于是出外工作了一年的艰辛,这都随着快乐的氛围而烟消云散了。过年,过的就是,孩子们那颗童心的欢乐,那一张张天真的笑脸,看着小家伙们一个个拿着鞭炮,不顾寒冷的在外面玩耍,看着他们贪吃的小嘴不停的吃着年货,家长们的心情也是非常开心的。一年以极其喜悦的氛围结束,新的一年又以极其喜悦的氛围拉开了帷幕。

  寒冷的冬季,白茫茫的大地上,小城镇上家家户户那亲人们团聚时的快乐的氛围,就像一股暖流,给这里带来了春天般的温暖。小城镇夜晚的灯光,就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花,雍容华贵的绽放着。

  今年这个春节,我似乎真的长大了,成熟了,不再是以前那个幼稚天真爱玩的我了。

春节的随笔4

  年前女儿就问我和她爸过年能给她多少红包,因为她今年期末考的奖金泡汤了,考到年级前60有奖,这一次又考了个吉利数字:108名,上次考了88名,所以奖金没了。

  年前买了女儿喜欢的衣服,那是她与同学一起逛街看好的,然后我们两位老妈去付钱的。说实话,女儿就最近两年多买了一点衣服,小时候几乎没买什么特别漂亮的衣服,每个季节就两套衣服换着穿,我几乎不帮她打扮(关键是我也不会打扮),穿得干净整洁就行,我不想把孩子打扮成公主似的,那样,可能心思就不全在学习上了。

  关于红包,家里长辈给女儿的红包回家后都是要上交的,然后只给女儿一点零花钱,小时候女儿也不问我要。自从读高一,所有红包才归女儿自己保管。女儿同学好多都有手机,还有的手机价格不菲,我就是坚持不给女儿买手机,但我承诺高考结束后就买。去年女儿到外地学习,没有手机联系不方便,我们才给女儿买个几百元的二手手机,学习回来后立即上交。放假时会给她玩玩,上学期间坚决不给。

  儿子由于还小,每年的红包都是回家后上交的,他就对1元的硬币感兴趣,可以买东西,对于10元以上的人家完全没兴趣。可是今年不一样了,舅奶与舅爹给的红包,回家后谁也不给了,无论我们怎么哄,他就是不给,非要自己收着,说那是自己的'钱,还在我耳边悄悄地告诉我他把钱藏哪里了(其实,他爸爸坐在边上听得一清二楚,在那偷笑呢!)。孩子到底还是小,说小秘密时那个保密劲,好可爱的。

  我也忆起我小时候的红包了,每年去给爷爷奶奶拜年,都会收到10元钱,我那时是很高兴的,因为当时能拥有10元钱感觉是很多的。我记得我们村里有一位老太家卖小黑枣,1角钱买10个,我只要有1角、2角钱都会去她家买小黑枣吃,我觉得那是很美味的东西,很想一次吃个够,可总是余额不足。所以我觉得10元钱对我来说已经很多了,当时是很兴奋和欣喜的!然后就去老太家买我最爱的黑枣了,那次是吃个够的,买了好多,装在口袋里,慢慢吃着、品着、回味着。

春节的随笔5

  回忆往事,每年过年都是儿时的我最开心的时候,联系现在谁又能说哪个孩子又不是翘首盼望新年的到来呢!曾记得有一天一大早,我到班级,说起现在已经是十二月份了,有孩子马上说:“老师,我还知道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他的话刚说完孩子们就接着他的话题谈论开了,有孩子说:“过年时我又可以穿新衣服了。”

  有孩子说:“过年可以包饺子了。”有孩子说:“过年的时候,我上街时还看到很多很多的'灯笼呢!”……随着谈话时间的延长,孩子们对过新年越来越向往了。我想:过年是我国的喜庆日子,大人小孩哪个不想呢!既然孩子们这么向往,何不抓住这一机会,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开展一次关于“喜迎新年”的主题活动,让孩子更多地了解感受一些我国的传统文化,民间习俗。及时生成了本次主题活动《欢欢喜喜迎新年》。

  本主题是以“迎新年”为核心加以组织和安排的活动,通过观看人们的庆祝活动,让幼儿知道春节是新年的开始,感受节日的快乐。使幼儿懂得新的一年自己又长大了,应该更好地学习,更能干。新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新的一年的开端。为了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孩子们体验到过新年的快乐,知道自己又大一岁了,特选择这一活动主题。为了给孩子们的探究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从“认识新年——迎接新年——庆祝新年”三个环节入手,通过组织谈话、欣赏歌曲、韵律活动和儿歌来加深幼儿对新年的认识与了解;通过韵律活动、儿歌歌曲表演活动体验新年到来的喜庆气氛。孩子们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深深体验到了新年的热闹与快乐。

春节的随笔6

  提到过年,曾几何时我们也是期待和兴奋的。可是随着岁月的年轮一点点滑过,却觉得过年是一种负担。当20xx年的钟声从耳畔响过,20xx就不知不觉拉上了帷幕。去年伊始,还在憧憬着种种美好,要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爱情甜蜜……20xx都过去这么久了,这些愿望又实现了多少。原来在想,今年过年该带个朋友回家,让父母放心,自己也可以过个舒心年。谁知这么快又到过年了,我依旧单着。

  今天,单位仅剩的80后单身剩女也脱单了,急了的就只剩下我和另一位90后剩女。是啊,整个单位,也只剩下我俩单着了。今天我俩聊天,好好的感叹了一番,岁月真是催人老啊!刚参加工作时,我们还是那么年轻,一眨眼的功夫,就快成了大龄剩女。所谓剩女,也就只有别人挑自己的份了。更可悲的是,想相个亲都苦于无资源。其实我们都是内心排斥相亲的人,可又不得不去,想着也许就对上眼了。我知道,我们都害怕回去上班时,对方相亲成功,到时只剩自己一个人单着,总是不好的。可缘分这种东西,谁又说得准呢?

  害怕的并不是谁没找到对象,而是过年亲朋好友奇怪的话语和眼神。“嫁到哪了?”“孩子多大了”“要求不要这么高”“还没找对象啊,该找了”……一系列奇葩的话不绝于耳,自己尴尬的无地自容。这就是剩女的`过年公式。唉,真是心累。你说,有哪个女孩到了一定年龄不想找对象?自己喜欢的人家未必看得上,人家看上的自己未必喜欢,真正要找到相看两不厌也是极难的,更何况两情相悦。为什么一定要落窠臼的嫁人?要嫁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家庭,过上一辈子,总觉得是件恐怖的事,我仍然没有做好准备。真想就这样单着,可又怕各种唾沫星子,或者父母焦急的眼神。

  新年快来了,祈求上天让我的爱情順一点,遇上那个生命中注定的那个人,不用等待,不用害怕,就这么舒服的过一辈子。这个愿望在20xx年会实现吗?

春节的随笔7

  新年又称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为重要的节日,也是我国最红火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人民最看重的节日。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过年的基本习俗吧!

  春节里,家家户户必然装扮得红红的。挂红灯笼、春联,贴“福”字等等。总之是用红的,穿红的,戴红的,可以说“红色”成为人们春节时最亲密的`朋友。传说在古时候,由一个叫“年”的怪物,经常在春节这个节日里跑出来害人,后来得知,它很怕红彤彤的东西和很大的响声,比如一个熟透了的红苹果就足以吓跑它了。后来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过春节的时候把家里扮得红红的,还经常放鞭炮。

  在除夕夜里,大家都要熬夜守岁,古时候,有个人曾以吟诗、打麻将来打发时光,可是现在不同了,科技发达了,一家人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看看春节联欢晚会,小孩子也喜欢看呢!不过为什么要熬夜守岁呢?相传在古时候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做“岁”的怪物喜欢吃成年人与老年人,不喜欢吃小孩子。可是,它特别坏,每当遇到小孩子时,就会施法把小孩子变笨。直到有一年新年的时候,一个财主给了他儿子一点钱,并给他系在锦囊里,结果当他儿子遇上“岁”时,“岁”见了这个金光闪闪的东西竟掉头就跑。此后大家不仅夜里守“岁”,谨防“岁”的偷袭,而且也会适当地给自己的孩子一些零花钱,命名为“压岁钱”。

  新年就快到了,有那么多有趣的传统习俗,好期待啊!

春节的随笔8

  放寒假喽!本以为这个寒假,舅舅会兑现诺言,带我去合肥。没想到他打电话来说:“今年没时间,下次吧。”又是下次,唉,没办法,只能呆在家里度过这个漫长的寒假了。为了不使寒假过于无聊,定个计划吧。上午写语文,下午写数学,其余时间看课外书、玩电脑,开学前几天复习一下。恩,还不错,就这么定了。高兴之余,我猛然想起已经电脑坏了。badluck!这件事彻底打破了我不想寒假无聊的希望。唉,只能靠课外书来打发时间了。还好,舅舅给我买了好的书。

  一天下午,我拿了一本《神奇的太阳花女孩》看了起来。一看题目就令我爱不释手。这本书主要讲了:女生李最最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引起了男生雷子浩和邓小未的不满及嫉妒。雷子浩便带领全班男生和李最最PK数学、英语、扳手腕……统统大败而归。正当雷子浩和邓小未接受李最最,愿意和她做朋友时,李最最却消失了。当两个男生找到李最最时,发现她已经从原来的`太阳花小女王变成了一个自闭的女孩。为什么会这样呢?经过两个男生不屈不挠的追查,终于明白了真相:李最最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竟是为了弥补先天性失明的缺陷。两个男生在“壁虎老师”和糖果店店长小路陈子哥哥的帮助下解开李最最所有的心结,陪她走过生命中看得见的最后几天。读前半段,我笑得打滚;读后半段,我哭的灿烂。这个曲折又完美的友情故事让我震撼。它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世间充满珍贵的友情,只有宽广而又勇敢的胸怀才能真正拥有它。

  时光飞逝,转眼寒假结束了。回首那段时光,想起那个故事,那一波三折的情节依然令我记忆犹新。

春节的随笔9

  明天就是新年了,距离传统节日里最隆重的春节,也不过一个月不到的光景;说的是把“二十三”过小年的话。“年”清晰着模糊着记忆,搭上了“随想”那根神经,是川流不息不舍昼夜的流淌……

  一年又一年,岁月不会就此变老,所谓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仅是人对时光易逝的遥寄与怀想。那么关于年的随想,也仅仅是随便的思绪,游走不定的思想,盛在年的甜酒里发酵醉人!岂有她哉?

  盘点有点生气的生活,说明自己在过去的一年干了些自己想干的事儿,也干成了自己相对完美的事儿——属兔的人,都是追求唯美的。实在觉得“生气”扎眼,是想着生气还有另外的意义;和同别人较劲儿惹得自己心烦意乱无妈联系!活自己的日子,就是加上活“我自己”的日子,在语法上也并没有多少毛病,不值得在“解说中生生去掉的!任何语言离开了语境,有啥意思能品出啥味道?不得而知。

  幸福不是一种感觉,其实过的生活已经很幸福了!感觉到幸福已经不太准确了,那应该是享受幸福。现在要和过去“小时候“相比,真的'是”天天在过年“。

  因为昨晚睡得早,梦也多,一个连一个过电影,纯粹的意识流组接,完全的生活小片段,不连贯没主题,大脑那左半边歇了另一边还不停止!不知道是睡的好还是不好?没有瞌睡自然醒,早上五点起床。清冷月光,清爽的风,冬月还是凉了……敲着键盘的手,木木的,捧起茶杯暖暖手,连起“关于年的随想”念想。

  不去说“年”是一种妖怪,是很传统的说法,谁说的已无从考证了,带着深深的图腾崇拜印痕,算一种年的随想。还有与此相关联的除夕,爆竹声中一岁除,那“除”也是要除掉“夕”这个怪物;用鞭炮用桃符用人们可以想见的任何东西;毕竟年久日深,过年的习俗可说是五花八门,林林总总。想想阴历年的最后一天“除夕”,人有多么依恋,又有多少憧憬?是说不清的,惜时如金吧!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寸金丢了有处找,光阴丢了无处寻!把时光当成“怪”是永远都除不去的……

  总有自己不懂的东西,总有自己要努力学的东西。新年说来就来了,这是“洋历”年!不知道和“阳历”对应与否?很多这一年没干完或者没干成的事儿,都要等过完年再说了……

  明年是本命年,自然还是顺其自然,该干嘛还干嘛,无它哉岂有她哉?走在路上,希望在路上;生命的细节也都在路上,芳草萋萋,古道新绿,不经意的回首一不小心就是风景。人其实就在风景中打理满意或是不满意的日子,如此简单,如此现实。

  泡一壶“春酒”,兑上甜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花生、麦冬,用蜀黍高粱稻谷酒浸泡一个月,喝出“八宝酒”的味道——为来到的春节,万紫千红的节日,干杯!祈福!祝贺!

春节的随笔10

  亲爱的妈妈,您好!

  学校组织我们留守小学生向远在他乡的父母写封信。这个消息既令我振奋,又让我不安。振奋的是,我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表达我对你们的思念,倾诉自己在家乡学做“小大人”的甘苦;不安的是,提起笔又不知从何说起。

  妈,您常说我们海原是宁南山区苦甲天下的穷地方,今年春季以来,这里又遭遇历史不遇的干旱,苦守这方贫瘠的`土地是没有出路的,就因这,您和妈妈春节刚过,就又一次踏上了打工的路。

  说实话,看着周围同龄人在爸妈关爱备至的目光里撒娇时,我打心眼儿里羡慕,那时,我多想长出一双翅膀飞越千山万水,扑到您的怀里呀!但此刻我不能,家里有需要照顾的爷爷、奶奶,更有我耽误不得的学业。 您时常教育我,人穷不怕,但志万不能短。我现在已经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了,老师说,我们都应该学会自立。我想,在家悉心照顾爷爷奶奶,做他们的贴心小棉袄;在校刻苦学习,关心同学,做老师的好学生,这样才能算作自立。

  妈,好长时间没听到您的唠叨声了,尽管您以前在家时细致入微的呵护常让我“不知好歹”,心生不快,此刻您的唠叨声犹在耳际,但对我来说,它们却似优美的旋律。此刻,我多想听听您的唠叨,哪怕是给我一通严厉的责备。妈妈,您知道吗?您的声音是孩子无尽的思念里心灵的抚慰。古人孟郊一首《游子吟》曾让无数远离他乡的游子清泪沾巾,久难释怀,但如今留守在家的我又何尝不是在“意恐迟迟归”中守望您的归期。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以前的无知和淘气在留守的日子里已经淡出,为家庭付出、让在外打工的父母放心,妈,这是您以前对我的教诲,现在在您不在的日子里我已一一担当。

  妈妈,还要告诉你您一个好消息,海原老城区的叔叔阿姨们专门为我们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开展了“小手拉大手”结对帮扶,县上的职工叔叔们还为我们捐赠了图书。妈请您放心在外打工吧!

  祝平安

  想您的孩子

春节的随笔11

  过年,在中国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观念的更新,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年的气氛大不如前了。

  自小至今,每年过春节,我都在农村老家,在外多年,也必须回去和父母一起过年,感受那份亲情,那份乡情,那份对家乡的人事物的敬重。

  每年的年根儿底下,母亲是最辛苦的,过年的准备工作必须要周到细致,一切要母亲亲自安排才放心。

  母亲很勤劳也很传统,对风俗习惯极为尊重,冬季是农闲的季节,我们家在白洋淀边,冬季往往要整理秋后收割的芦苇,整理好卖掉,贴补家用,因此,也只有半个冬天是闲暇的。进入腊月,各家各户逐渐闲在了,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

  我们家也在母亲的安排下,着手年前的准备。

  腊月二十三,是糖瓜祭灶的日子,小孩子们也放假了,也是正式开启过年模式的开始。

  二十四,是大部分家庭扫房的日子。农村大都是平房,屋里能搬出去的都搬出去,搬不出去的,就用大块的布或塑料布苫盖上,防止灰尘粘上。屋里的墙壁、屋顶、窗台都要清扫干净。农村住的里屋有传统的土炕,我们家在母亲的指挥下,把上面的炕被、毡条和炕席弄到院子里,用棍子敲打,土和脏东西满院子飞,然后搭在绳子上晾着。这一天也往往是母亲最累最忙碌的一天,虽然父亲搭手,我也有时候赶上,也只能是搬搬运运,干的力气活儿,东西的摆放和顺序,必须要母亲观察考虑后才能动,摆放的不适当,母亲要亲自动手。各种物件重新摆放,屋里焕然一新,然而,换下来的窗帘、床单、被罩、门帘等,是要洗涮的,一般在次日进行,原来都是母亲用手洗,现在有洗衣机了,着实方便了不少。

  腊月二十六,父亲开始按照母亲的列的清单,开始了年货采购,割肉、买鱼是必须的,小时候条件所限,干鲜果品几乎没有,水果无非苹果鸭梨,但那也是奢侈品,常见的大枣、花生、瓜子大都自家的,购买的也不多,至于新鲜的蔬菜,没有,只有大白菜,偶尔集市上会有卖蒜黄、蒜苗和韭菜茴香的,也是菜农自家产的,可惜太少了,不像现在这么丰富。二十七八,年货基本就准备齐了,这期间,母亲会把买来的肉,切成小方子,炖出来,那时候的猪肉,是不喂饲料的自家养的,香啊,离着很远就能闻到,吃在嘴里美啊。

  这时候,顶数高兴的就是孩子们,喜爱的鞭炮、钻天猴、二踢脚、灯炮(一种比二踢脚略小在上面点燃,像蜡烛的火苗,延时爆炸,比较安全)等也买的差不多了,于是每天大街小巷都是孩子们叮叮当当放鞭炮的声音。

  这几天母亲要蒸几锅馒头,这是整个正月的主食,我小时候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但看到母亲蒸的各种造型的馒头很有食欲。

  大年三十,早晨要蒸包子,猪肉白菜的,和面、拌馅、洗搌布,都是母亲一手操办,小时候我所做的就是很老实的烧火,不单单是等着吃肉包子还要放鞭炮呢!老家管上锅蒸馒头或包子叫“装zhuang(四声)锅”,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是哪个字。(那时候蒸包子蒸馒头用的锅盖很大,是草编的,虽然原料是草,但做工很精致,名“拍子”,透气性好,蒸出的馒头和包子要好过现在金属锅盖)。

  第一锅包子出锅,母亲掀开拍(音)盖,蒸汽掺杂着包子的香味弥漫整个屋子,这时候,我要跑到外面点燃早就预备好的鞭炮,随着鞭炮的噼里啪啦,包子出锅了!母亲拿着盘子,先拿三个,摆放好,放到灶台旁碗柜上的一个香炉前,这是敬天地诸神的,第二盘子,是给祖先上坟的,母亲用干净的搌布把盘子和包子包好,父亲拿着,并带上纸钱,去祖坟给去世的先人上坟,自打我记事起,每年如此,父母告诉我,人活着,不能忘了祖先,这是孝道。

  接下来,母亲顾不上吃一口,就要准备蒸第二锅,我们要大饱口福了!大口大口的.吃着,回想起来,现在难以找到那种味道和感觉了,也许现在食品餐饮很丰富的缘故。

  三十早晨,一听到有鞭炮的响动(不是二踢脚,是一挂鞭),就知道有蒸熟包子的了。今天还要扫院子,贴春联,贴福签。

  下午,母亲要准备大年初一的饺子了。再次的拌馅、和面,我们家大年初一的饺子是素馅的,不能放肉,老祖宗传下来的,虽然是素馅的,但里面放了煎豆腐、粉条、长寿菜和白菜,味道远胜过肉馅的。因为大年初一不能动刀不能劳作家务,所以要提前准备,在盖帘上撒上薄面,再放包好的饺子,防止放的时间长了沾在盖帘上。饺子要包满一整盖帘,不能有空隙,饺子是传统的半圆边饺子,不能捏有花边或双手挤,寓意圆满。包完初一的饺子,剩下的再包一些肉馅的或素馅的,留着三十晚上吃。

  年三十下午,往往是我们最迫切的时候,因为傍晚要去祖坟燎星,有的地方叫照厅(音),就是用框背上柴火(从前用谷子的秸秆现在没有了),放到祖坟上,点燃,然后在祖坟周围放鞭炮。一般都是家族统一去,由上岁数的带着大小孩子们去,规矩是女的不能去,而傍晚的鞭炮伴随着夜幕降临,那动静大了去了,远近高下电光闪闪,鞭炮的响动在空中交织回荡,空气中的火药味道很浓。作为爱放鞭炮的孩子们也是兴致最高的时候,燎星结束鞭炮放完了,还是有些恋恋不舍。

  回到家,母亲已经煮好了饺子,吃罢晚饭,孩子们仨一群俩一伙,继续在院子里、大街上燃放鞭炮、追逐打闹,母亲准备好初一招待拜年来的客人的瓜子、花、糖果。

  从央视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三十晚上看春晚就逐渐成为了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一项年事,于是,大街上孩子们欢笑的奔跑少了。

  三十晚上,每个屋子的灯都要开着,农家院里都有厕所,没有灯的,也要点上一根蜡烛。到了夜里零时,鞭炮再次热火朝天,新的一年来到了!

  大年初一早晨,大约五六点钟,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最早起床,先在院子里放一个二踢脚,说明我们家起来了,每家每户都是男主人最先起来,放二踢脚或雷公炮。放完后,父亲开始烧水煮饺子,这是新年的第一顿饭,男的当家,必须要亲自做,或许是母亲操劳了一年,父亲表现一下吧,多少年来家家都如此。

  家人陆续起来,小孩子是要换新衣服的,母亲叠好被褥,便接手煮饺子的活计。饺子下锅后,要右手用勺子逆时针趟饺子,叫做从外往里转(赚)。

  饺子熟了,照例是第一碗敬天地诸神,第二碗放在灶台一边,应该是给灶王爷留着的吧,第三碗留着给祖先上坟用的,剩下的就是全家吃的大年初一饺子,但锅里不能捞完,要剩下三个,寓意锅里常有。在饺子熟了的时候,在院子里要放一挂很长的鞭炮。通过附近的鞭炮响声就可以断定谁们家饺子熟了。

  初一的饺子,要沾腊八醋,腌了将近一个月,醋不止酸,还辣。吃不完的饺子,要用箅子熥在锅里,寓意锅里常有,一个正月都这样,无论什么时候,掀开锅盖,锅里都要有或饺子或包子或馒头,这是老规矩,不过现在很少有人这样了。

  吃罢饺子,就是大拜年了。一般以家族为单位,先到本家最年长的老人家拜年,聚齐,然后浩浩荡荡一大家子开始了对本族、外姓长辈的拜年。

  “过年好!”“恭喜发财!”

  这是在大街上人们碰面的第一句话,每个人脸上洋溢着节日的笑容,偶尔有睡眼惺忪的,“又玩牌了吧,玩了一宿吧?”“没有,喝酒太晚了”“我说呢,痴抹糊(眼屎)还糊着眼呢,拜完年睡会儿吧”,平时调侃惯了的,今天是万万不能说不吉利的话的,更不能骂街。拜年,除了本家本族的长辈,还要到外姓的长辈或老人家里拜年,我们村子小,不足300户人家,却有15个姓氏,每个姓氏之间都或近或远都有亲戚的渊源,大家在同一个村居住、生产、生活,很是和谐,村风淳朴,远近闻名。

  我们家人多,父亲那辈的、我们这辈的,加上两代妯娌们还有下一代的孩子们,几十号人,一般的屋子两间都挤不下,别人家拜年的往往一看到我们这一大家子,就急急忙忙从主家出来,一边和主家道别,一边说于家大部队来了我们腾地方。说是腾地方,主家的卧室、外屋挤满了,院子里还有没进屋的。老家家族观念重,像我们家这样的不少,大年初一的大街上,浩浩荡荡,着实的热闹。

  到每一家拜年,主人都拿出烟(基本都是平时舍不得抽的好烟)、花生瓜子糖果等,招呼大家吃着抽着,嘘寒问暖。口渴了,千万不能在喝凉水,尤其是去别人家,这是犯忌讳的(很多忌讳,这一天不能动剪刀、刀具等利器,不能动笤帚、扫把等)。到身体不太好的老人家,要多待会儿,询问其家人吃了多少,身体状况等,淳朴民风,没有做作,与人之间,平淡而真实。

  本村拜完年,还要到祖坟上坟,有的早晨先去上坟然后再吃饭拜年。我们家族很大,分支很多,通常要集合了所有男的,无论大小,只要身体允许的,都要去,每家都拿上上供的饺子,一般是一碗饺子,两双筷子,还有纸钱,孩子们要带上鞭炮。先要到祖坟,每家要到每家先人的坟前,点燃纸钱,嘴里念叨着“过年了,XXX,给你们送钱来了,拿着花去吧”云云,这和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略有不同,不用在地上划圆。烧完纸钱,打开用干净搌布盖着的饺子,摆好筷子,全体要退后,由族人辈分高的招呼着,一起像先人磕头,毕恭毕敬,头要磕到地上。磕头完毕,收拾碗筷,孩子们开始鸣放鞭炮。然后由辈分高的带领大家,按分出去的分支家的坟远近顺序,逐个上供拜年放鞭炮。

  拜完了先人,回到家,拜年的过程才算告一段落。

  这时候,已经接近中午了,早些年,这一天是不出村到外村的亲戚家拜年的,现在不同了,人们走南闯北的人多了,生活提高不少,或好或差的都有车,人也齐全,大家就开始出村去至紧的亲戚家拜年。于是大街上,村外的道路上,来来往往的车多了起来。

  大年初一的晚上,人们休息的早,睡觉前,要燃放鞭炮,然后再就寝。

  初二,是出外拜年最隆重的日子“女婿日”,就是女婿到岳父岳母家拜年,新女婿初次到女方拜年,要购买好多礼品,到女方家族长辈家挨个拜年,送礼品,当然,长辈要给红包的。女孩出嫁后第一次回家拜年,娘家要拿出大年初一留着的饺子,热好了,给闺女吃,这也是传统。女婿拜年,尤其是闺女多的家庭,格外热闹,推杯换盏,大声小喝,各家的孩子们也凑到一起,好不开心。下午道别,女婿们红头胀脸,女的娇声呵斥,岳父母一再叮嘱“路上慢点”,走路摇晃、唠唠叨叨,形态各异,已是常态。

  初三,有些地方是上坟烧纸的日子,意为送祖宗,年前接到家,今天送回去,不能随便去拜年。我们老家则没有这传统。

  初四一直到十三,都是可以出门拜年的,随着时间,热闹的气氛开始变淡了,路上不再是车水马龙。

  正月十四,是传统的小年开始,和年三十一样,蒸包子;正月十五,元宵节,早晨吃饺子,晚上吃元宵。这是正月里最后一个隆重的日子,晚上小孩子们提着灯笼满大街跑,现在是没有了。这天晚上要放灯,连续放三天。母亲提前用香油和易燃的诸如艾叶末谷糠等,拌好了,捏成窝头状,防止在窗台、厕所、院子、院门口、院子门外,点燃,会燃烧半小时,母亲说,有孤魂野鬼晚上碰到了,会把灯取走,然后投胎做人,不再害人了,否则仍然是四处游荡不能超度,也算是积德行善吧。

  正月十五过了,年的味道更淡了,人们开始了正常的工作生活。

  正月二十五,传统称为“打囤”,早晨起来,要用草木灰,在院子里撒成一个或多个圆圈,中间放一个砖头,如果盼望今年发财,就打一个“钱囤”,放上钱,用砖头压上,如果盼望今年粮食丰收,就打一个“粮食囤”,砖头下放上粮食,总之,盼望什么,就在砖头下放什么,然后放几个鞭炮,早饭过后,时间不长,就要把钱拿走,因为孩子们可惦记着那不多的钱呢。粮食可以喂鸡鸭。

  出了正月,就要过二月二了。

  二月二龙抬头,一早,要在院子正中央放一桶新打的水,寓意要饮(四音)龙,龙喝了水就要开始值班行云布雨应农事了。按照我们老家的传统,早晨要摊片儿,要提前一天把葱花准备好,因为二月二这天早晨是不允许动刀剁葱花的,葱花属于“五荤”之一;摊片,有用葱花的,有的在面粉了掺入鸡蛋,类似于大街上的煎饼,要比煎饼大的多,也比较难掌握,一口很大的锅,底火要用麦秸、苇叶、玉米包子等火力不太爆的柴火烧,火太壮容易糊;锅烧热了,放入少许食用油,不能太少,容易粘锅,太多了则锅底的面片就成了油炸的了,还容易糊,用铲子将锅底的油往四周划匀实,然后倒入一定量的面糊,不能倒在锅底,转着圈倒在四周,然后用铲子划匀实,不能太厚,然后盖上锅盖,三四分钟,再用铲子铲离锅,整个再翻过来,一分钟,出锅,好大的一张片儿(我跟母亲学过,技术还行,只是我们家没有烧柴火的大锅了)。做家长的往往给孩子一根棍子,教给孩子,用棍子敲打,嘴里说着“二月二敲炕墙,蝎子蚰蜒往里藏”“二月二,敲炕头,金子银子往里流”。这天理发的特别多,龙抬头,人也抬头。 过了二月二,新年程序完全结束,天气转暖,农家开始忙碌起来,一年的劳作正式开始。

春节的随笔12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都非常重视。这不,还没到大年三十,春节的气息已经相当浓厚了。

  瞧!大街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大家都忙碌着置办年货。老爸、老妈在忙着贴春联和挂灯笼,爷爷、奶奶忙着杀鸡和杀鸭。

  除夕夜是我最喜欢的时刻,我们全家都穿着漂亮的新衣服,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大家一起举杯欢庆新年的到来,脸上都露出开心的笑容。我和弟弟是全家里最开心的人,因为今天每个长辈都会给我们发压岁钱,我们还可以在楼下的空地上放烟花。

  老妈和爷爷、奶奶们一起看春节晚会,晚会上最好看的`是小沈阳的小品,把我们笑得肚子都疼了。刘谦的魔术表演精彩极了,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除夕夜里最期待的是快到十二点的时候,大家都在倒数迎接新年的到来,老爸和叔叔一起点燃花,绚烂多彩的烟花把天空绽放得五颜六色,好看极了!除夕的夜空实在太美了。

  在热闹的爆竹声中我们欢送了牛年迎来了虎年,在新的一年里,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春节的随笔13

  春节——中国最传统的节日,春节是人人都盼望的节日,春节也是合家团聚,共叙美好生活的日子。我天天都盼望春节的到来,终于在无数次焦急等待中把春节给盼来了。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又都长了一岁,我们长得不只是年龄,而且还比往年更加懂事了。

  今天是年三十,这是我和妈妈、奶奶、哥哥正在包饺子,我想了一个主意,我说:“我们就把5个饺子包成花生米的,如果谁吃到谁就有好运。”他们都同意了,不一会儿就包完了,过年的饺子是要比一比看哪家的饺子吃得早,妈妈和奶奶去煮饺子,我和爸爸、哥哥忙着放鞭炮,我拿了一个盘圆形状的大鞭炮,把鞭炮铺在院子里像一条迂回的蛇,然会我用打火机点燃,就听到霹雳啪啦的声音,震耳欲聋,响完,我家院子的地上顿时,就像红地毯。这是妈妈把饺子端到了桌子上,我们大家一起吃饺子,到家吃的是有说有笑,都非常高兴,我用筷子夹了一个包子,咬了一口,居然是花生的,不一会吃饱了,我吃了2个花生的`,哥哥吃了1个,妈妈吃了1个,我爸爸吃了1个。这时,街道上的鞭炮是如雷灌耳,我和哥哥拿出了10个瑞雪——礼花,我们点燃跑到了一边,他喷出了一个个的雪花他们在空中舞蹈,累了的时候就去抱着大地睡觉去了。我听到天上有噼里啪啦的声音,我抬头一看,天上长出了一团花朵,五彩缤纷,五颜六色漂亮极了。

  我回到家看20xx春节联欢晚会,里面有嘹亮的歌声,目瞪口呆的舞蹈,开怀大笑的小品和二人转。

  第二天是除夕,我凌晨3:30就起床了,刚起来就有放鞭炮的,我想大家都起这么早来赶走20xx欢迎20xx,我也拿出了鞭炮,我说:“这个鞭炮太大了,让哥哥来点吧。”不一会儿我吃了饺子就去拜年了。

  20xx走了,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20xx,在这里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不一真讨人喜欢!我又拿出像棍子的烟花出来放,“吱吱吱吱……”一种黄色的小东西飞出来了,“哇,好美啊!简直是神仙放的烟花。我对这烟花刮目相看了,还对它赞叹不已。我一根接着一根放,各种烟花五颜六色的,这种烟花爸爸买得最多,真是心想事成啊!

  在这欢声笑语中,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敲响了新年的钟声,我们迎来了崭新的一年。我爱春节!

  新年祝福。饭桌上充满了欢声笑语,浓浓暖意也充满了大家的心间。

春节的随笔14

  又是一年除夕到,万家灯火齐闪耀,今年我虽没能多感受春节的热闹气纷,但可以谈谈除夕。

  今年我们家除夕没吃饺子,但吃了大餐,很有年味儿。除夕这天,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吃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我们这还有些规矩,比如,吃团圆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也各地的特点,如苏州除夕守岁时,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

  北京人还会在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集合,踩秸称为“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思。

  除夕在台湾叫过年日。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接着就是“围炉”,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火盆。年夜饭后儿媳妇们要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的越久,孝心越多。

  啊!多么有趣,中国的各个角落,中华儿女其声问候“新年好!”

春节的随笔15

  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祭财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路头神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是日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

  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为财神的路头五路神无涉。或又以五路神实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间汤斌毁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间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为路头而祀之。一般以此路头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谓五路乃东西南北中也;财货无不凭路而行,故人们以行神为财神,谨加祭祀,冀求它引财入门,或出行获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为“祖道”之俗;吴俗接路头,祭祀的也是路神,而这路神变成财神。路神变为财神,是因商业的发展,财货流通的加剧。财货往来于陆水之间,人们直观地认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财货。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

  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穷”也是一样。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

  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开市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春节的随笔】相关文章:

春节的随笔06-13

春节的随笔(精选)07-10

春节的随笔【精选】07-14

【精选】春节的随笔07-14

春节随笔高中03-12

春节见闻随笔03-12

有关春节随笔03-12

春节随笔小学03-12

春节生活随笔03-12

随笔:寒假春节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