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本课是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而传承千百年的中国传统风俗文化节日“春节”在老舍先生的字里行间朴素而生动的表达出了人们过新年时的温馨和美好,是帮助学生了解传统风俗拓展有关只是的很有用的素材。
学情分析
进入六年级以来,感觉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高了一个层次,拥有了比较强的语感,对文章的理解也不再局限于一个段落,学会了前后贯通的方法。因此在《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然后细读课文,了解详写的几个日子,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的方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思,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在读书讨论中,师生共同参与评价,融入其中,感悟腊八的风俗、除夕的热闹、大年初一与除夕景象的截然不同和正月十五的高潮。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看看表现了什么时候的情景?(春节),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这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老舍先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那现在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老舍?
二、初读感知
(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完成以下三个题目:
1、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作者依次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的日子?
3、作者详写的是哪几个日子,略写的是哪几个日子?
(二)交流
1、检查生字词
2、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3、作者依次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的日子?(腊八节、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从这道练习题中,你发现作者在写这篇课文时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4、作者详写的是哪几个日子,略写的'是哪几个日子?从这道题的回答中,你发现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手法啊?
三、研读赏析
请你从作者详写的四个日子中任选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好好研读相关段落,看看这个日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并且还要划出其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想想好在哪里?并简单的做一下批注。
(一)腊八
腊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重点句交流: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引号里面是个什么句子?文章当中引用这样的句子有什么好处呢?(可以使文章意思通俗易懂)
师小结:老舍先生很喜欢在文章中引用俗语,使自己的文章显得通俗易懂。后来“通俗易懂”也就成了老舍先生文章的一大语言特色了。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你们认为这个句子写得好吗?好在哪里?通过老舍说的这句话,你感觉老舍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幽默风趣)带着这种风趣幽默,再读这句话。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1、你对这个句子怎么做的批注?(抓色如翡翠色味双全)腊八蒜既好看又好吃,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读到这里时,你眼前似乎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我似乎看到了大家吃了一个又一个饺子,吃得很香很美味)你想不想吃?那让我们把这两个词送入句子中美美的品一品这腊八蒜吧。(读到年底……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指名读,齐读)
作者运用了两个词,就使腊八蒜这么馋人,那你觉得作者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啊?(简练准确)
(二)除夕
除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守夜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意义呢?
看来除夕留给大家的总体印象是热闹。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到“除夕真热闹!”这句话,你你会发现这一句是个什么句子?除了以上同学谈到的那一些,你还能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热闹?看来字里行间都在写热闹,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热闹。
再看一下这段文字,在结构上特点?
(三)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重点句: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对比)
那这一天人们有哪些活动呢?请结合男人们、女人们、小孩们这类提示性的词语来说。
(四)元宵节
春节的高潮是一个接着一个,过完了除夕、过初一,那春节的第三个高潮是什么?(元宵节)你怎么知道的?(重点句: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品读“又”字)
那请同学们同位合作学习元宵节部分,看看元宵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一部分在写法上又有什么特点呢?可从从表达手法和结构特点两方面考虑。
(1)说说元宵节的风俗习惯。(观花灯吃元宵)
(2)作者着重写了哪部分?那你现在知道表达特点这个空该填什么了么?
(3)作者把花灯描写得这么详细是为了突出什么呢?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从文中找出这个句子,你会发现元宵节时,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四、总结提升
(一)学完这节课,你在课文内容或写作方法上有哪些收获呢?
(二)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1梁实秋的《过年》,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2、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书写好的对联
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趣导入。
1、课件播放歌曲《恭喜》,回顾过年情景。
师:从这首喜庆的歌曲中,你想起了什么?生:(过年的有关事)
这首歌是我们常在过年时唱到的一首歌。
2、课件出示关于北京春节的图片。
师:瞧,这是哪在过春节呢?生:北京。板书:北京
3、引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在语言大师老舍的引领下,去细细品味北京的春节。板书:的春节
[意图:通过歌曲的导入,感受快乐喜庆的气氛,虽说是课堂刚出发,但希望学生能从歌曲图片中能有热流在沸腾了。]
二、复习课文,用童谣来回顾北京过年前的准备。
1、回顾课文1—7自然段。
师:北京人过春节都会做些什么呢?
2、出示童谣,用韵律表现童谣。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我们学过的一首歌谣来回答吗?
[意图:练习与游戏结合,童谣是基础训练上的诵读题,韵律是下课自编的,在课堂上演练,体会成功的喜悦,也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也是快乐的。]
三、深入片段,品读课文
<1>除夕
1、自学9—11自然段。
师:领略了热闹的除夕,还有哪些日子吸引你?
我相信你们的学习能力一定很强,自学9—11自然段,做好自学笔记。
2、交流体会。
(1)学生做好笔记后交流。
(2)教师做小结词。
师:这些活动可以看出北京人在这几天十分休闲,真是高高兴兴迎新年。板书:(板书:休闲)贴下联:高高兴兴迎新年
3、 小结:同学们你们用精美的语言把我和在座的老师带进了热闹的元旦,谢谢你们。
[意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了,老师牵线去学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所以自学、交流是不必少的,这也需要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做。]
<3>元宵节
1、师: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春节结束了。
2、师:过了一年,你们又将长大一岁,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
3、贴横联:新年快乐。
[意图:让学生活生生的了解春联的特点。]
四、领悟写法
1、课文:从腊八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课文却只记叙了六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你从课文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意图: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老舍的写作方法,再加以实践指导,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师:昨天,同学们写了一篇日记《我的春节》,如果此时再让你重写,你打算怎样写?
五、自主小结,自主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意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你认为这堂课应做什么作业。
[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特色进行巩固或延伸,真正做到尊重学生,让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
六、结束语:老北京的春节结束了,同学们可别遗憾,再过两过月,2009年的春节就要来到了,同学们到那时一定要好好感受一下我们资兴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潜力
1、掌握本课生字词,积累词语“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色”、“各形各色”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
感情朗读法、读议结合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礼貌和传统文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难点:引导学生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突破:透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场景的描述,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真切感受北京的春节不一样的民风民俗,理解课文所展示的民俗的内涵――春节代表的亲情、乡情、祝愿、期盼等,以及由此反映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教学准备:
1、有关老舍的资料。
2、描述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畅谈春节,导入课文
1、同学们,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我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呢?谁能说一说,在春节里,我们都要做些什么呢?
2、童谣一: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童谣二: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舞龙灯,踩高跷,迎财神;合家欢,乐淘淘,大家齐迎新年到,新年到!
诗歌: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同学们,这天,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老北京的春节,感受一下京味十足的、独特的民风民俗的年文化。我们已经学习了老舍先生的一些作品,谁能说一说?
介绍老舍: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代表作有:《骆驼样貌》,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貌》、《四世同堂》便是描述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资料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布置先生自读课文。
要求:
(1)、借助课文注音和工具书解决课文生字词,将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作者写了春节期间哪些重要的日子?
2、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机正音)
(1)读下列词语:
初旬腊八粥蒜瓣翡翠醋腊月杂拌儿榛子蜜饯麦芽糖鞭炮通宵
守岁水浒传小贩除夕黏娴熟走马灯宫灯分外逛街元宵天桥
(2)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初旬
腊月
除夕
守岁
天桥
3、读完课文,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是怎样的?
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祥和等
4、讨论交流:课文描述了春节中哪些重要的日子?
三、再读课文,感受过年的味道。
1、北京人的春节过得又热闹又喜庆。此刻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能不能找到年的味道,能找到哪些年的味道?
2、从描述爆竹的文字中感受年的味道。
儿童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天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
3、从空气中到处飘荡着食品的香味感受过年的味道。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买杂拌儿;吃又甜又粘的糖;腊月二十三那天,还要把肉、鱼、鸡、青菜、年糕什么的准备充足;除夕夜,家家做年菜,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家家都要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
4、人们过年的时候快乐吗?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来?
春节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大事,对于大人们来说也是大事。家家忙过年,人人都欢喜。孩子们能够尽情地吃、玩、乐,大人们也是忙着准备过年吃的、穿的、用的,还有逛天桥、逛庙会、听戏、做灯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由此能够看出人们过年时的情绪是多么快乐。
四、展示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优美的部分读出来与大家共赏。
五、布置作业
1、文中有许多描述春节热闹、喜庆的场面,找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
2、抄写下列词语。(积累词语)
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象更新男女老少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各形各色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3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理解自然段,找出各段讲的什么。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
散文。
教学方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完成“初显身手”。
学生讲自己查资料了解的情况。
2、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顺序。
⑵、出示13个生字,学生分组认读。
矩蒜醋假夕鞭戚逛驴恰盏预吉
(请每组2、4号同学起立教读)
⑶、出示生词,同桌读。
规矩大蒜香醋放假除夕鞭炮亲戚逛街恰好几百盏灯预示吉祥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老北京的春节怎样”用一个词来概括。
⑵、指名接读。
⑶、齐读课文,分组讨论:
老北京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哪些日子是最热闹的?勾出这些日子来。
⑷、齐读课文4—6自然段,谁用一名话概括这部分内容。
⑸、接读1—3自然段,谁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部分讲了什么?
⑹、齐读1—3自然段。
⑺、齐读7自然段。
⑻、朗读全文。
⑼、分小组学生谈自己家乡过年的`情景。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12、过年
开始(腊月初)
除夕
老北京的春节初一高潮
元宵
结束(正月初十九)
五、教学后记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生词。
2、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礼貌和传统文化。
2、学习按必须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会场景描述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各地的春节习俗。
教学过程:
上课的前一天,布置预习课文资料,开展以下阅读实践:
1、默读课文两遍,诵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2、识记字词,给生字和多音字注音,并在文中圈出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搜集有关作者老舍和有关春节的资料。
4、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5、透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或收获,请写在书上。
一、学习“单元导读”导入新课
1、组织学习“单元导读”,了解本组主题、学习目标。
2、师谈话导入:“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但是了。那么,关于春节的来历、传说、习俗,你又明白多少呢
3、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春节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效果、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一)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纲自由地朗读课文,看一看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出示自学提纲(课件)。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交流。
2、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二)交流汇报。
1、认读生字新词
腊八粥蜜饯掺和黏稠通宵小贩蒜瓣
水浒传娴熟毛驴翡翠熬粥榛子栗子
指导书写:熬榛
2、读准字音
蒜suàn)瓣栗(lì)子风筝(zhēmg)
3、读准多音字。
当铺(pù铺(pū)路
4、这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热闹、喜庆、祥和、团圆)
5、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看来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已经初步感受到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这么热闹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了什么时候,春节就结束了
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然后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填表。(课件出示表格)时间风俗习惯
(二)生汇报填表资料,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这么热闹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了什么时候,春节就结束了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
学生回答。
教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师:过完十五,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春节就结束了。
师:可见,北京的春节长达一个多月,那么多的风俗习惯。一会儿功夫就让我们全都看明白了,很有条理,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生答。(板书:时间顺序)
四、品读课文,升华感受
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老北京人过春节过得这样丰富多彩,我们就就应透过有感情的朗读来细细品味这热闹、祥和、喜庆又团圆的春节。品读自己喜欢的日子,试背。
1、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学生自我展示诵读状况。
3、师生共同评议朗读状况。
五、美读课文,加深体会
北京的春节在老舍先生笔下就像一幅幅画面展此刻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再一次走到课文中去,去感受热闹、喜庆的春节吧!
学生美读全文,播放音乐。
六、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老舍先生写的这篇课文,我们也能够把它编成一首童谣。我们一起拍着手,来读一读这首童谣。(出示课件)
老北京,过春节,腊月初旬就开忙。腊八粥,家家香。腊八蒜,色味双,二十三,要吃糖,家家户户过小年。除夕夜,真热闹,做菜守岁放鞭炮。年初一,拜年忙,大人小孩儿逛庙会。初六户户新开张,店里伙计并不忙。正月十五闹元宵,张灯结彩喜洋洋。正月十九年一过,大家做事又照常。
七、作业
课后搜集不同地区的人过春节的不同习俗,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风俗,试着也写一写。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时间顺序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录像再现现在人过春节的情景,激发兴趣。
1、喜欢过春节吗?谈谈自身的想法。
2、老北京的春节是怎样的?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意。
1、自身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圈出来。
2、检查生字读音情况:出示课件
(1)放鞭炮检查。
(2)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解决重点难点。
3、解决遇到的困难或问题。
你在读文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提出来。
4、小结。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自身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
快速读一读课文,看春节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板书:腊月正月十九
(二)学习过年这一节。
1、默读课文,找出喜欢的一个段,划出表示热闹的句子,谈谈为什么说这些句子能表示出热闹。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同一个段落先交流。交流时注意抓住重点的词句说。
3、指导学生读出热闹来。读完之后,师生评议。
(三)学习元宵节这一节。
1、默读这一节,过元宵节热闹表示在哪些方面?
2、小组合作讨论。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灯的数量多、种类多、亮等特点。数量多可引导学生抓住处处、整条街、几百街上有灯,家中有灯等;种类多可引导学生抓住玻璃的、牛角的'、纱灯、冰灯、长龙、走马灯、宫灯、纸灯等等。
3、合班交流。出示录像看灯,让学生感受灯的世界灯的美丽。
4、读出喜欢的心情。指名读。
5、合作读。
(四)感受咱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1、学生联系自身过春节的情况谈一谈。
2、交流自身搜集的与春节有关的不同资料。(图片、文字资料、录像、幻灯片等都可以)
教师小结。
四、作业超市(自选一个)
1、写一写自身过春节时最有意思的情景。
2、搜集不同地方的人过春节的不同习俗,办一期手抄报。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7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批改预习纸的抄写部分,找出学生容易出错的生字。
板块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1、复习单元学习目标。
2、谈话导入新课。
3、简介老舍,了解其作品特点。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春节话题引入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关注本地过春节的传统习俗。】
板块二:检测预习,整体感知
1、字词检测,纠正易错字。
(1)讲解课前批改时发现的易错的字词,读一读。
(2)范写:麦
2、提取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对照预习表格,四人小组讨论、修改,要做到语言简练、不缺漏。(出示表格)
(1)学生汇报,集体校对,对的打“√”,错的改正。
3、读表格。
这张表格告诉了我们一些信息,你能读出来吗?
【设计意图:六年级学生已完全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包括独立识字、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有效地设计预习能使得课堂效益翻倍。课堂上,以小组讨论修改、集体校对等方法检查预习,既体现了学生的能动性,也体现了年段目标。引导学生读表格,提升其概括、分析能力。】
板块三:把握文章结构,学习详略有致的写作方法
1、把握写作顺序,学习表达时间的方法。
(1)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语句呢?快读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2)PPT出示,你们都找齐了吗?一齐读读这些介绍时间的语句,看看老舍是怎样巧妙介绍的?
(3)学生汇报: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4)小结:老舍这样巧妙地运用不同的方式过渡,避免了重复,过渡自然,层次分明,值得我们学习运用。
2、把握文章整体的详略,学习详略有致的写作方法。
(1)如果让你来写春节,从腊八写到正月十九,这么长的时间你会每个日子都写吗?
(2)小结:要选择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特殊的、影响深刻的节日详写。请大家找一找:老舍先生对哪些日子进行了详写?请在表格中打上“Δ”(引导学生看表格)。
(3)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本文叙述的时间跨度很大,内容详略得当地安排十分重要,学生在五年级已经习得按篇章长短来区分详略,而本文出现了“一句一场景”这样的按内容区分详略的文段,所以在这一板块,学生更重要的任务,是揣摩作者整体详略安排的意图。】
板块四:品读文段,进一步学习详略有致的写作方法
腊八
作者是怎么详写腊八的呢?默读第一、二自然段,看看课文介绍了腊八的哪些习俗?是怎样介绍的?把你的发现批注下来。
1、腊八粥
学生朗读句子、汇报,老师点拨。
重点写了煮粥的材料,感受材料的丰富。
品读比喻,体会感情。
2、腊八蒜
学生朗读句子、汇报、体会。
色味——喜爱之情;作用——特殊作用,为年夜饭的'饺子特别准备。
除夕
1、除夕可是个大日子的。如果让你来写,你会写什么?为什么?
2、老舍先生是怎么写的?齐读第七自然段,说体会。
3、这是怎样的热闹呢?一句一句出示,师生合作读。发现有什么特点了吗?
4、学生汇报:一句一场景。
5、师生合作有感情朗读。
6、对比阅读
(1)快速默读第28页的首篇“阅读链接”,看看同样是写除夕,梁实秋和老舍笔下的除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小结:他们都写出了当地特有的过节风俗,都写出了自己的情感。但是两位作家对除夕的情感态度截然不同,写作的角度也不同。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选自己印象最深的风俗内容来写,也要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文章越真实,越能打动人。
【设计意图:本文的语用目标是引导学生从关注文章整体结构的详略安排,到关注文章片段描写的详略安排,学习详略有致的学习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在品读文段的同时思考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这三个问题,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在片段中怎样详略得当地描写。并通过“阅读链接”的文本对比,让学生明确写作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选择不同内容、不同角度进行。】
板块五小练笔:我家的除夕
1、想一想:写什么,怎样写?写出真情实感,注意详略安排。
2、说一说。
3、写一写。
作业:1、阅读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原文。
2、搜集广州过春节的资料,了解广州过春节的风俗。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2、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童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童谣,自己读读: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这首童谣写的是什么内容?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认真默读全文,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学生可能弄不懂的词语:腊月、初旬、麦芽糖、江米糖、空竹、逛天桥、逛庙会)
指名交流,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北京人过春节哪些地方你最感兴趣?
预设一:生在练习纸上完成表格,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
预设二:在交流中,学生贴纸条(黑板条)、作记录,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一种操作策略。)
三、分清详略,合作研读
1、引导找出写得详细的部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四人一小组,自选一个部分展开研究,研究问题如下:
(1)详细写了什么,说给大家听。
(2)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交流研讨:分为“腊八”队、“除夕”队、“正月初一”队、“正月十五”队展开竞赛。
(1)解决第一个问题。
小组派代表复述研讨的部分,组员可以补充。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叙述顺序(“腊八”是用并列的.方式写的;“除夕”是用总分的方式写的;“正月初一”是用对比的方式写的;“正月十五”是用总分总的方式写的);反馈评分。
(2)解决第二个问题。
生生、师生互动,师注意引导学生品出京味语言的特点,必要时作示范;反馈评分。
4、引导学生体会详略处理的好处。
四、拓展延伸,读中学写
1、快速浏览,找出描述小孩过春节的地方,指名读。
2、启发学生谈谈现在北京春节怎么过,其间可让学生采访在座的老师。
3、学生写过春节时有趣的地方(片段),教师巡视。指名交流,教师评价时注意学生是否用上了书上的写法,及时点评、表扬。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复现童谣。
2、作业:写一篇现代《北京的春节》,可以学习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写的方法,注意详略得当。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9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喜庆。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重点:
感受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及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今年的春节你们是怎么过的?(学生自由回答)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走进他童年时代的北京,看看那个时代的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
2、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回答)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精读课文,了解风俗。
1、再次读课文中印象深的有关段落。同位交流,为什么印象深?
2、汇报,师生共同交流。
腊八:
1)怎样描写腊八粥,腊八蒜的?
2)这样写说明什么?
除夕:
1)印象是什么?从哪儿能看出真热闹?
2)除夕有什么风俗?
3)指导朗读。
正月初一:
1)除夕是热闹的,喜庆的,而正月初一与除夕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
2)解释截然不同、
3)了解正月初一的风俗习惯。
正月十五:
1)认真读11、12自然段,从中体会到什么?
2)具体说说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3)说说我们这儿的元宵节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4)指导朗读。
3、除了这些日子,作者还提到了哪些日子的活动?(出示童谣)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1、详略得当的写法。
2、阅读链接《过年》,与本文比较,突出写法。
3、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讲究的是火爆,热闹,祥和,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课后写下来。
教学反思:
要想使学生对一节课感兴趣,教师自己必须有兴趣。我正是带着极大的兴趣来上这节课的。我的情绪也极大地感染了我的学生,大家学得很投入。不足之处是我没重视学生读的训练,学生读的质量不高。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风俗,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3、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浓浓的“年味”。其实,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嚼嚼这一独特的味道。提问:我们知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春节的时期的几个重要日子活动。那么,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在文中详写的四天中,我们已经学习了“腊八”这部分,现在大家来回忆一下: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
二、深入阅读,体会气氛。
1、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3)指导学生感情读文
2、指导品读“正月初一”。
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你们春节拜年吗?说说你拜年的经历。
(4)引导学生了解庙会时怎么回事?
3、指导品读“元宵”。
全班齐读,边读边画:
(1)分别画出表示灯的数量多的词句,说说你表示灯的种类多的词句,体会人们对元宵节的热情。
(2)如果你置身于这灯的海洋,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朗读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语句研读,创设情景读,结合生活体验,深入走进北京人的春节,感受人们的欢乐和浓浓的民俗风情]
二、拓展阅读,领悟表达特点:
1、提问: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2、引导分析:这篇文章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在表达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一是按时间顺序进行有条理的叙述:二是详略得当,详写春节中的高潮部分,略写其它部分;三是语言通俗,简练。)
三、延伸谈话,了解风俗。
1、师:北京的.春节是很吸引人,但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一些不同的风俗吗?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2、启发思考:我们所了解到的这些春节风俗今天是否依然广泛存在?你觉得现在过年的氛围浓吗?说说你的感想。
四、作业
小练笔: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假”的用法,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
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歌谣,激趣导课出示歌谣
同学们,我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歌谣,是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的。你们想读吗?1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读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感受?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题目就叫: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
老舍,(1899~1966),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等。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⑴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⑵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交流汇报,
3、默读课文,合作填表: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时间风俗习惯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⑴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⑵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教师随机板书:腊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开始)(高潮)(结束)
4、你觉得哪些段落写得最有趣?自己找出来读一读、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三、分清详略,练习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⑴⑵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自由练读。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四、深入详写片段
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⑴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⑵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⑴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⑵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谈谈自己的体会: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⑶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五、回顾全文
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七、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开始)(高潮)(结束)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03-09
[优秀]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9-02
《北京的春节》的优秀教学设计03-31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11-03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优秀01-18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4-07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1-18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0-18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热】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