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随笔[推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别人写的随笔吧?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的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节的随笔1
第一则
今年春节前夕爆发了疫情,春节上海,一直格外喧闹的城市变得格外安静。路上几乎没有行人,街边的店铺几乎都是歇业状态。对于从小在上海长大的我,这是第一次的经历。
但我特别喜欢安静的上海,有种小时候的味道。记得小时侯,晚上从外婆家或爷爷奶奶家回家的路上就是这样的感觉。渐渐长大,上海也变得越来越喧闹。工作后,有段时间,自己还挺投入这样的喧闹。
但随着年纪增长,生活的变化,觉得安静是一种享受。喜欢练习瑜伽,练习钢琴。这样毫无负担的练习,会让自己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越来越清晰。
在生命面前,其他事似乎都是小事。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对自己对别人负责,这是每天都要做的'功课。
第二则
今天是初三,心中觉得很惭愧,前几日因为一个突然的打击,难过伤心。自我反思,首先要在震卦上下功夫,主动去做。问题是不能逃避遮盖,或抱有任何侥幸心里。很多需要做的事情,要踏踏实实去做。自己想啊,没有踏踏实实去做,很大原因是由于自己没有分析到位,或者想清楚。很多事如果提前自己能好好分析,那么每一个决定都会很清晰,且有意义的。
艮卦上,下功夫。要止,遇到突然事情,要尽快调整自己的节奏。
事情爆发前会提醒,但可能自己没有完全接收到,觉得没那么要紧,而对方却已经很焦急 很焦虑了。这时候又是一个选择时刻,尽快地跳离出自己本打算要做的事或情绪,全身心投入到当下应该解决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去化解可能出现的矛盾,而不是又存在任何侥幸心理。
止于至善。
当然有情绪,也不要把情绪压制下去,情绪的表达也是对自己一个澄清。真实地情绪表达后,对自己和别人会更清晰。
第三则
新春前,还去了北京一所书苑访学,期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分享会上,有老师说,要有勇气穿越黑暗。穿越的过程很难受,但这一切都是来帮助你成长的。
很有幸,几乎生命中每一次挫折都会让我遇到新的契机。2020关键词 成长,快乐!
春节的随笔2
放出行鞭炮
大年初一清晨,中国人各家都要放鞭炮。这就是所谓的出行鞭炮。在新年的第一天,希望有个好的开始。于是放一挂鞭,为自己壮个胆。鞭炮放得越响越好,如果鞭响中断了,心里就不高兴。似乎预示今年的运气不好。
中国人壮胆总是制造一些声音。其实,人在胆怯时往往发出声音。这是动物的本能,先用声音把对方吓住。告诉周围一切生命“我不怕你们”!小时候,我们单身走夜路,走到害怕时或是吹口哨,或是唱歌。其实我们心里直打啰嗦!但也有声音起来作用的,三国的张飞一声吼叫就吓得曹操的一将领从马上掉下来。
岁月流逝,放出行鞭炮再不是壮胆了,而是一种期盼。每家每户的中国人都期盼每年有个好年份——这种期盼是不变的。但随着岁月的.变迁,放出行鞭炮的心态也在变化。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家家一样穷。出行的鞭炮大小差不多,放鞭炮的时间也差不多,大约在天刚刚亮时放鞭炮。但不同家庭的权势不一样。于是各家的心境也不一样。有权势的家庭总会说“我家的鞭炮放的最响”。似乎告诉别人“我家的运气最好”。出身不好的家庭,所谓地,富,反,坏,右。放出行鞭炮是不能伸张的。其实,那时各家的鞭炮声是差不多的,只是心态而已!
但也有将鞭炮放断的,那将认为不吉利。以至于一年的任何不顺利都会联系到出行鞭炮上!其实是因为那时的鞭炮质量太差而已!
那时放鞭炮还要防止顽童们抢鞭炮。我们小时候就做这种事。那时家里穷,春节时很少有家庭给小孩子买鞭炮。于是,我们就捡没有放燃的鞭炮,红了眼睛就去抢。只要大人们把鞭炮点燃走开了,我们就冲上去用脚把鞭炮踩灭,然后就用手抓地上的鞭炮。有时抓在手上的鞭炮炸响,那十指穿心的疼痛至今还记忆犹新!由于大人们防得厉害,我们只能等出行鞭炮放完了再去捡。用从家里偷出来的手电筒照着,捡那些没有炸燃的鞭炮。如果等天亮了,那些鞭炮就会被别的孩子捡去。
后来,中国搞改革开放。少数人富裕了,放出行鞭炮就不一样了。有钱人家买响数多的鞭炮,没钱人家只能意思意思了。毫无疑问,那时的有钱人家会理直气壮地说“咱家的鞭炮最响”!没办法,这是事实。那时的穷人买不起大鞭炮呀!
如今的中国,穷人更穷了,富人更富了!但放出行鞭炮却分不清谁是穷人谁是富人!因为响数最多的鞭炮也不过几十元,穷人也买得起。于是,放出行鞭炮又有了变化。有的初一没有到就开始放出行鞭炮,有的初一两点放,有的四点放,有的......一夜都在放出行鞭炮。人们似乎想把自家的鞭炮声和别人家的区别开来!总想用鞭炮声显示自己的不同!当然,更多的是随大流。既然中国有这个习俗,自己也不妨放一挂出行鞭炮。
春节的随笔3
每年春节来临之际,学校都会组织书法社团骨干成员去社区开展“写春联,送祝福”活动。要知道,我可是头一次有资格参加,心里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我的书写技艺受到了老师的肯定,可以有机会用亲手书写的大红春联为“父老乡亲”们捎去新春祝福,忐忑的是众目睽睽之下,我能发挥出色吗?万一写不好出丑怎么办?
带上笔墨纸砚,我们师生一行10人步行来到西新桥三村附近的银丝面馆门前空地上,摆好桌椅,铺好红纸,大家开始挥毫泼墨。
隆冬清晨的风透着刺骨的寒意,我们的周围却暖意融融。过往的大妈、大爷、叔叔阿姨把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边看边啧啧称赞着。那位上了点年纪的大妈对着她旁边的叔叔说:“哟,芦墅小学的孩子毛笔字写的不错呀!”站在我前面的老奶奶对着我竖起了大拇指:“不得了,这么点大的小女孩字写得这么好,我可要拿一幅回家贴起来!”附近店里的营业员阿姨也跑了过来,“给我来一幅,我要带回去给老家的孩子看看,常州教育水平高,孩子有出息……”听着这些称赞的话语,我的担心和紧张缓解了,反倒不好意思起来。同时心里也有了些窃喜,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哪里还顾得上已经冻红的手指,一心只想着要写漂亮一点。
再看我对面那位六年级的学姐,她面对眼前的两条红纸,沉思片刻,大笔一挥,“得意春风催快马,解人新岁献灵羊”几个飘逸潇洒的隶字像变魔术似的出现了。她身旁的男同学呢,一副镇定自若,久经沙场的模样,好像正指挥着汉字组成的千军万马驰骋疆场呢。和我同班的赵艳正在写“福”字,她写完一张,细细端详一番,摇了摇头,又拿起笔在练习纸上仔细揣摩,可真是个完美主义者啊!
我们边写边送,一并说着吉祥的话语。看到年纪大的'就祝他们寿比南山,碰到中年人就说身体健康,阖家幸福,遇上年轻人就愿他们事业有成,节节高……社区居民们回应着感谢的话,表扬着学校活动搞得好。大红春联和张张笑脸交相辉映,衬托出即将到来的新年的味道。人们轻声念着联上的文字,念完便像中了大奖一般眉开眼笑着。他们的心中这时一定充盈着幸福的滋味!
春联是中国年的象征,是中国人心中无法忘怀的年味,它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许。此时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中“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我在心里默默地说: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家家户户生活更加美满幸福,还有我的书法水平也节节攀升,明年我还要参加这项活动!
春节的随笔4
这一天是初一,我与家人来到老家。我穿上新衣服,就跟爸爸妈妈去村口那边,那是我的第一个家。那虽然没城市好,但在我心中早已定了位置。来到家我就跟表姐、爸爸、三伯父去拜年。因为我的这家在一个村,所以压岁钱不多,只是一元和五元、十元、五十元。这我就非常满足了。表姐找我去广场玩,我说:“行呀!”我们就去了,但是怕家人担心,我们就提前回家了。谁知爸妈找我找的非常心急。
第二天就是初二,我的哥哥与二伯父一起回来了,我的姐姐也回来了。姐姐与哥哥都回来了,他们都来齐了我就说:“明天是我的生日。”他们就让我上姐夫的车去买礼物,我挺高兴。就和他们去县城,我想买小熊猫,怀表,文具袋。
他们和我去超市,给我买了一个一对小熊猫与这文具袋,真不巧,卖怀表的没有来,就买了存钱罐。我高兴极了,回家以后,大姑和小姑来了,过了一个小时,大姑和小姑走了。大哥也走了,三表姐也回家了。家里空荡荡的,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的时候你不珍惜,失去了才懂的珍惜。在的时候热热闹闹,走了就变的冷冷清清。我去找表姐玩,她比我大几个月,她黑黑的,是我姐又是要好的朋友。我记得去年过生日非常冷清,今年的生日对我说是非常好。都是我想要的,我的喜悦在礼物上,心思却不在家,我想另一个地方,那也是我的家。小时候在那里生活。那里有我两个好朋友。不过我非常开心,生日蛋糕上有我喜欢的'向日葵,非常漂亮!吃玩蛋糕我就看电视。
初五,我们就一直待在家,我非常想堆雪人,打雪仗。初六,去二舅家半年了,我们在那待的时间不长就回家了。初七,就回城市了,这里下了一场雪,家人不让我下去,爸爸带了一些雪我存在了冰箱里。
初八,雪快化完了,也让我下去了。可就一点雪,我就分成两份,把一份堆的圆圆的,下半身长圆,我用彩纸做成帽子,眼睛,扣子。雪人化了,我好伤心。不过我想让天再下一次雪,那就好了。初九,我们家来了客人就一起到饭店去吃火锅。我吃了肉片与肉干,等家人都吃玩。我们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春节这几天让我品尝了许多美食,让我享受到了快乐。真希望能过的慢一点!
春节的随笔5
这个年过得,挺合心意的。一段时间连绵的阴雨,腊月二十七那天却阳光灿烂。白天,手忙脚乱,两台洗衣机连轴转,洗掉所有的床上用品。晚上,吻着一堆有着阳光味道的床单、被罩,很舒服。其实,这些被子洗过也就10来天吧,可是,不忙碌,不腰酸背疼,似乎就不像过年似的,嘿嘿!
第二天,在姐姐、姐夫的帮助下,擦了所有的玻璃窗,打扫了房子卫生。然后,晚上照例去买了郁金香、康乃馨、小雏菊。精心地修剪,再一束束插在瓶子里。像过年啦!至于年货什么的,老公在大包小包地往家搬。我就不操心啦!
腊月二十八。去娘家婆家送年货。递给我妈妈一叠钱时,她老人家堂而皇之地数一数。我们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估计这时候,老的小的,心情都是极愉快的。当然,婆婆就不同啦,推过来推过去,似乎不经过这样的程序,就很过意不去似的。
回家的时候,拿了妈妈家的青菜、萝卜、自做的豆腐。婆婆家拿了腌菜、腌萝卜、粽子、番薯干……恨不得把家里好吃的都翻出来给我们带上。 吃饭时,老公一句“这芋饺好吃!”更是让婆婆把一小篮准备过年的芋饺全都倒给了我们。我还因此得到了公公的表扬:“你真好!家里的东西总是什么都喜欢。”哈,傻老头,拿了他家东西,还要表扬人家。
天气预报说晚上有中到大雪。期待!“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欢欢喜喜过个年”半夜里醒过来,还瞅瞅对面房顶——呵,雪影子都没见到,被骗啦!
大年三十晚上,照例我烧年夜饭,爷儿俩收拾厨房。然后三个都窝到床上看春晚。快12点,该放烟花爆竹啦。才发现,不抽烟的老公今年居然没准备好打火机。向人家借吧,大过年的,借人家东西,多不好!亏得办法总比困难多。情急之中,居然在抽屉里让他翻出了一包香烟。璀璨的烟花在空中散开,地上的鞭炮噼噼啪啪炸响。小区里的烟花爆竹此起彼伏,震耳欲聋。我家狗狗小咩被这大场面吓坏啦,着大红唐装的狗身子趴在女儿肩膀上发抖,像极了一个小孩子。
大年初一,和朋友家一起去大佛寺拜菩萨。呵,一路上,熙熙攘攘,总是会遇到好多熟人。互道新年好,寒暄,都乐呵呵的。到了大雄宝殿,简直就挤不进去插香,放蜡烛啦。这儿香烟弥漫,一堆堆红蜡烛闪耀着活泼的火焰。那情景,真叫一个“红红火火”,“热火朝天”。人们在这里许下新年的愿望,每个人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初二晚上,和朋友去“天上人间”k歌。呵呵,学会了三首新歌。《月满西楼》、《荷塘月色》、《心雨》。似乎生下女儿后,就没学会过一首新歌。每次去唱歌,总是那么几首老歌。哈,这也算是新年新收获吧!
12点钟,出来。惊呼一声。漫天的雪花,在空中轻盈地跳着欢快的舞。马路边,树上,屋顶上,已经一片雪白。哇,这些可爱的小精灵,给这欢乐祥和的年添上了最精彩的'一笔。满怀喜悦地“打的”回家,不去打扰就在对面打牌的老公。然后,在小区门口下来。好好赏赏雪景吧,在这样一个诗意甚至有些梦幻的夜晚。
走在那条小石子路上。茶树上,灌木上,开满了一团团白“棉花”。杉树像一个慈祥的圣诞老人,披散着满身的“白胡子”,稳稳地立在那里。银杏树呢,顶着几根疏疏的、洁白的枝条,亭亭地立着,高贵得像个小公主。冬青,石头,小草,篱笆边的灌木,车库门前,远处的房顶,一切的一切,都变白啦!这个世界变得如此明亮,如此纯美。在黄晕晕的路灯下,像童话。
走到院子门口,呵,那白色栅栏门,也变得如此美丽。那蓬松松的镶在上面的美丽的“花边”,真不忍心破坏。轻轻地,柔柔地推进去。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夜,喜悦和温暖溢满心间。睡吧睡吧,今夜一定会有一个美丽的梦。
一觉睡到8点多。窗外已是阳光灿烂。惦记着美丽的雪景,赶紧起来,拿着相机,在周围转了一圈。那么灿烂的阳光下,雪似乎在“呼呼”地融化。匆匆拍下几幅美丽的雪景。到中午,那么厚的雪居然已经化得差不多啦!翻出已经几年没穿的红羊绒大衣去妈妈家拍照吧。那里海拔高,雪还厚着呢。
因为有雪的装点,其实哪儿都是美景。因为有雪的映衬,“徐娘”似乎也美了许多。嘿嘿!
最后,不能不提的是初六的初中同学会。32年哦,见面的那一刻,名字在嘴边嗫嚅,脑海中,当年的小小子、小姑娘,却已模糊。呵,那个坐我后面的男同学,还记得吗?你曾经隔三岔五往我头发上吹口气,我不理。你就踢踢凳子的腿。我转过身来白你一眼,你就叫“你的大眼睛!”(其实,我的眼睛并不大啊!“呵,还记得有一次和同桌吵架。她大声叫:”我家什么都比你多!“旁边的一男同学接口:”那你家的爹一定也比她多吧!“哄堂大笑。
似乎彼此之间,已经陌生了。可是,看着你们的一颦一笑,听着你们说话的声音、腔调,似乎又很熟悉。32年了,同学们,你们都好吗?每个人脸上,都有了风霜的痕迹。岁月是个无情的小偷,偷走了少女如花的笑靥,偷走了小伙子浓密的黑发……我们,”80年代的新一辈“快要变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辈啦!可是,那颗热爱生活的心不会变。瞧,开始的时候,大家还矜持着,忸怩着。班长先来带个头吧,唱一曲《驿动的心》;我也来献个丑吧,唱一曲《甜蜜蜜》;还没人唱啊,再和班长合唱一曲我刚学会的《心雨》。气氛很快就活跃起来了,点歌那儿的人慢慢多起来。”手心手背都是肉,我老太婆舍不得那两块肉“这小时候会唱的越剧合不上节奏,干脆拿着话筒清唱。我后面的男同学走上去,拉过唱歌的一男一女,”颤巍巍“地说”看到你们夫妻和睦,我……也就安心啦!“顿时哄堂大笑。哈,小时候的调皮,暴露无遗……
春节的随笔6
随着日历一页页的翻过,20xx年转眼已来到到,原本还没有春节的概念,可今天早上在公交车上,邻座一位大妈正在电话里说到:“知道了,你回来的时候什么也不要带,只要你能早点回来过年就行了,现在过年和以前不一样了,不用储存那么多东西,想吃什么到超市里转一圈就行了,特别的方便……”,听着大妈在电话里的叮嘱,不经意间想起了我小时候过春节的情形。
记得小时候,已进入腊月,村里的年味就慢慢的开始了。从腊月初八开始,家家户户都要腌制腊八菜,据说只有这天腌制的腊八菜味道纯正,吃起来脆嫩清爽。
在村子里只要进入腊月二十三后,就相当于进入了春节,大人们从二十三就开始扫房子、磨豆腐、杀猪肉、蒸馒头、购年货,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而我们小孩子,自放了寒假后,在家长的催促下早早的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就是玩。
那时候村子里比较冷,不像现在,屋里有空调、暖气,那时候的孩子也就不知道个冷。每天吃过早饭后,把四角(用废书纸叠成的)往棉裤兜里一装,一上午不再着家的,一直玩到大中午让家里人在大街上喊半天后才恋恋不舍的回家吃饭。虽然,手和脸被冻得红彤彤的,甚至手都被冻的裂了口,但还是喜欢在空旷的野外疯耍,一点也不觉得冷。
到1988年左右,电视机刚刚普及到平常的百姓家,大多数都是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一共有3个频道,电视节目少的可怜,即便如此,也是每天晚上围在电视机前把电视看的没有台了再睡觉,反正第二天不用上课。每次看完精彩的电视节目后,小孩子们第二天就会聚到一起讨论剧情中谁是好的,谁的功夫有多厉害,甚至还会痴迷的去崇拜。
稍大一点的孩子,有时也会帮助家里人干点活。那时候家里用电还不是很方便,过年村里人要做年糕,小孩子为了能早点吃上一口年糕,都要被“征用”来推石碾子。
石碾子就是在一块大圆形的石磨盘上竖着一根木桩子,桩子上套着一个木框,框内框着一块石磙子,框着石磙子的木框上有一根长长的横杠子,人们就推着横杠子让石磙子在磨盘上生硬的转动。空推石磙子还容易,可在磨盘上放上要推的食物后,推起来要有一个劲。
小孩子为了吃上年糕也是蛮拼的,大人将黍子倒在磨盘后,小孩子用力推着石磙子转圈,大人拿着扫帚和铲子跟着石磙子一边扫,一边从石磙子上向下清理粘在上面的面饼。经过多次的反复碾压,黍子慢慢的变成粉状后才算完成。
做完年糕后,大人们一系列的炸丸子、请神圣(年画)、炒花生、写对联等事项就按部就班的开始了,而小孩子们则每天围着电视看个不停,大人们有时不高兴了就把电视给关了不让看。于是,小孩子们就每天东家串、西家跑的无所事事。
到了小年那天,小孩子们是玩的最高兴了。大人们要包中午的饺子外,就剩下午把院子彻底清扫一遍后挂灯笼、贴对联,这时大人们把家里藏的过年时要用的鞭炮拿出来晾晒。然后给小孩子们一些“大地红”小鞭或者是用纸包装的“甩炮”。女孩子们则比较乖巧一些,呆在家里跟着奶奶学剪窗花。
有了玩的“大地红”小鞭和“甩炮”后,小孩子们就更加的`疯狂了,把家人给的小鞭拆撒了,装在棉裤兜里,一个一个的用火柴点燃小鞭放,胆子大的孩子会用手拿着小鞭的底端部分燃放,但也有被小鞭炸伤手的。胆小的孩子一般都会将小鞭插在墙的缝隙里用长长的香(供奉神圣用的)来点燃小鞭,点着小鞭的引线后赶紧的远离,并用手捂着耳朵等小鞭炸响。调皮的孩子为了玩出花样是变着法的放小鞭,有时他们将小鞭插在过街的拐弯处,等有人经过时,将准备好的小鞭点燃,快速的跑到隐蔽处观看小鞭炸响后吓得路人一大跳的样子。更甚者会将“摔炮”装在裤兜里,跟随在骑自行车人后面,趁其不备将“甩炮”掏出用力的向脚下一甩,吓得骑自行车的人赶紧下来查看自行车那个轱辘爆胎了,这时小孩子怕挨揍,就赶快的向相反的方向逃离。还有调皮的孩子会将小鞭插在路边的牛粪上或雪堆里,路人从此经过时,小鞭也正好炸响,结果是被炸开的牛粪和雪堆弄得行人一身脏兮兮的东西。然后,这些孩子就会跑到没有人的角落里大笑老半天。
要说过年最开心、最热闹的莫过于大年初一,那时候大街上还没有路灯,小孩子们早早的起床后,点上大人们给糊的小灯笼,去找本家的长辈们去拜年,只要是到了长辈家里,嘴上都会说一句给您磕头了,其实磕头不磕头,长辈们都会给上几块钱或者是一些瓜子、糖,哄得小孩子们特别的高兴。
过了大年初一,都开始去拜年走亲戚,一般初二那天要去姥姥家,到了姥姥家,舅舅、姨姨们都会给压岁钱,不管多少,躲到角落里偷偷的去数钱,然后和小伙伴炫耀。回家后舍不得花,交给大人们替自己保存着。
过了初六基本上亲戚也都走完了,大人们没事干就会聚到一起打打扑克,喝喝茶。而小孩子们还有没写完作业的,就被困在家里磨洋工。一吃过中午饭,村里大队部的锣鼓就会“咚咚呛”的响起来,那场景既热闹有壮观,一直会持续到正月十五。
正月十六晚上,家家户户都有烤百灵火的风俗(也叫去杂病),吃过晚饭后人们会把家里用旧了、坏了的低价值可燃杂物,比如锅帽、炕席、簸箕、篦子等物品拿在自家的门前,用柏树上叶子(柏灵)引燃。一家人围着火堆在旁边伸手或伸脚烤一下,然后向里面放一块馒头,等火熄了再找出来分着吃,寓意着去除身上的各种疾病,杂物燃烧完后,家人们在睡觉前用工具将燃烧完的灰围着门口撒成半圆形,把家门封住。
正月十七的早上,家家户户还要从家里往外拉蝎子、蚰蜒,拉蝎子、蚰蜒就是用黄草纸捆绑在一根芝麻秸秆上,点着后从家里的角角落落转一圈,一边转一边嘴里念叨着“蝎子、蚰蜒跟我走”,然后从家里一直念叨着走到村外边,把燃着的黄草纸扔出去,这寓意着家里一年没有蝎子和蚰蜒。
过了正月十七,这个年也就算结束了,小孩子们也就该开学上课了,而大人们则又要为一家子人的生计忙活开来。
现如今村子里的孩子和以前我小时候完全不同了,过去的年味随着现在的生活水平发展变淡了许多。有些传统的年文化伴着时代的变迁已成为了历史,留给我们这些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度初的人来说,春节已成为童年记忆里最有乐趣的往事了。
春节的随笔7
临近过年,却没有一点新年的感觉。不知是自己整日生活在匆匆与忙碌间,忘记了今昔是何年,还是对短少的休息日已经麻木;或是,自己离开家乡已有多年,对故乡的情结日渐淡薄,还是怕尘世的烦恼,琐碎而累赘。
过年了,我不回家每天在这个城市里穿梭,慢慢便看到些许的变化。新春的气氛越来越浓烈:沿街的彩灯、大红的中国结、热闹的商厦、置办年货的人群、精美的礼物盒,以及那贺岁的音乐等等,越来越让人感觉到春节的幸福与祥和。我的心慢悠悠地感觉着,仿佛新年的钟声就要在耳边响起,仿佛那满头白发的老母亲满脸的笑容,仿佛那热气腾腾的年饭已准备好……只是,仍旧无法放下一大堆的事物,需要总结今年,准备来年的工作。
到单位,同事们都在提醒,过年了,回家了,和亲人团聚了!并不时有人问我,你回家吗?坐什么车?
我不回家,我有些不好意思。
我已经有7年没回老家了,不知村子上又有多少人盖上了楼房,不知自家的那三间平方又添了多少沧桑。而大门口那棵枣树也不知开了几回花下了几回枣,可惜种枣树的.父亲早已不在。还有那慈祥的老母亲,60多岁了,自从十年前父亲去世后,孤孤单单一个人生活着,是不是在村口望了又望,几次希望几次失望……母亲,我唯一深深牵挂的人,早已被岁月磨得老眼昏花,白发满头,这些年过来真是不容易,我也真该回家看看那些亲人们。
可是,毕竟生活在偌大的一个城市里已有好些年。从乡下来到上海生活,经历许多时候的辛苦和悲伤,终于娶了媳妇,生了儿子,还买了房子,却过得仍是很拮据。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我真是不敢回家。我属于工薪阶层,在一家杂志社做个小领导,月收入3500元,老婆下岗了,我一个人承担着全家的费用。儿子上学要花前,家里日常开销要花钱,外面应酬还要花钱……每月进帐却要和消费差不多持平,根本没什么积蓄。
但是,倘若回一趟家,虽可解一下几年来的乡愁,却终究是回不起。说起来笑话,我已经7年多没回家,这次回家,弟弟妹妹以及妻的弟妹必然好生相迎,从礼节上来说,礼尚往来,过年了总要捎点礼物给他们,也总要给孩子一人一个红包,这是很正常的事,也是习俗。再则,来回一趟都不容易,车马劳顿不说,还要一笔昂贵的费用。然后,妻儿毕竟在城里呆了好几年了,回老家一趟,生活上未必什么都习惯。此外,年后工作上的事情,还要安排好,精神没半点休息。说这些,仿佛有些不像我了。我并非一个视钱如命的人,也不是一个一点也不讲感情的人,只是,面对生活,面对现实,有些无奈,不得不好好考虑一下。
思前想后,今年,我不回家。过年,也越来越不像以前那么热闹、有一样,不过是找个借口将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图个热闹罢了,吃完了,喝完了,玩完了,大家还要各做各的事,各走各的路。何况,而今人们以过年为“解馋”的说法也早已过去了。平时,人们在生活中就有好吃好喝的,又何况过年呢?
或许,生活在现代的城市里,人人都会感觉到累,人人也都希望追求放松,可是生活中,意想不到的负担和压力全都会压在我们的肩上,我们无法卸重,更无法去挣扎,只能默默承受,并努力使自己的肩膀不被压垮。
今年过年我不回家,也曾想过让年迈的母亲来上海和我们住在一起,长久地生活。只是,城市里不比乡下,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也少了乡下的自由,多了些繁杂和枷锁,所以,母亲坚决不来这里,宁愿一个人在家和邻居打打小牌。
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也不知道这究竟是对还是错。可是,生活在这都市里,真的是太累了!累得让我无法好好回家去见见我的老母亲!我有些无奈!
过年了,你回家吗?
春节的随笔8
一进入腊月,空气中就似乎多了点儿什么味道,那当然是年味儿啦。大街上摆满了红红的春联、灯笼。把大街装点得非常喜庆。
盼啊盼,终于盼来了除夕夜。姐姐一家都从扬州回来了,爷爷奶奶也都到我家来了,家里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除夕这一天是忙碌的,也是快乐的。爸爸和叔叔贴好了春联,挂好了灯笼,家里立刻变得喜气洋洋起来。妈妈中午就开始在厨房里面忙碌,切菜、烧肉、炖汤、演奏着一首精彩而动听的锅碗瓢盆交响曲。
夜色将小镇厚厚的包裹了起来,厨房里透出了明亮又温暖的橘黄色灯光。除夕的压轴大戏——年夜饭正式拉开序幕。妈妈在厨房里喊了一声“吃饭啦!”我们就连忙向厨房走去,只见桌上红的红,绿的绿,令人赏心悦目,都有点儿舍不得伸筷子了。
酒满上了,饮料也满上了。大人们喝着酒,聊着天。我们小孩吃着菜,看着电视,哈哈的笑个不停。我们吃的难道就只是菜吗,当然不是!从这一道道的菜中,我品出了浓浓的.亲情,家人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喜悦,他们也一定尝到了亲情的味道。
外面响起了鞭炮声,声音真大,似乎要把祝福送到每一个人家。我站在门前,看见许多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尽情绽放着,把夜空装点得十分美丽。
新年的阳光洒满了大地,大年初一,以往我都是起床最晚的人,这次也争了个第一。上午,回老家拜年,我们小孩子走在拜年队伍的最前面,看见长辈们,祝他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总能收到红包,我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村子里挂上了五颜六色的旗子,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大红的春联,人们见了面,都互相说着恭喜。人人脸上都闪烁的喜悦的光,彼此之间的隔膜似乎在这一天都消失了,没有争吵,只有祝福与快乐。许多小孩子在街上跑来跑去,放着鞭炮,追逐打闹着,愉快的笑声伴随着鞭炮声,在大街小巷里回荡。
在这新的一年里,处处都透着新的气息,村子里的小汽车越来越多,昔日的砖路也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家家户户都盛开着幸福的花儿!
春节的随笔9
新年又称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为重要的节日,也是我国最红火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人民最看重的节日。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过年的基本习俗吧!
春节里,家家户户必然装扮得红红的。挂红灯笼、春联,贴“福”字等等。总之是用红的,穿红的,戴红的,可以说“红色”成为人们春节时最亲密的朋友。传说在古时候,由一个叫“年”的怪物,经常在春节这个节日里跑出来害人,后来得知,它很怕红彤彤的东西和很大的响声,比如一个熟透了的红苹果就足以吓跑它了。后来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过春节的时候把家里扮得红红的,还经常放鞭炮。
在除夕夜里,大家都要熬夜守岁,古时候,有个人曾以吟诗、打麻将来打发时光,可是现在不同了,科技发达了,一家人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看看春节联欢晚会,小孩子也喜欢看呢!不过为什么要熬夜守岁呢?相传在古时候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做“岁”的怪物喜欢吃成年人与老年人,不喜欢吃小孩子。可是,它特别坏,每当遇到小孩子时,就会施法把小孩子变笨。直到有一年新年的时候,一个财主给了他儿子一点钱,并给他系在锦囊里,结果当他儿子遇上“岁”时,“岁”见了这个金光闪闪的东西竟掉头就跑。此后大家不仅夜里守“岁”,谨防“岁”的偷袭,而且也会适当地给自己的孩子一些零花钱,命名为“压岁钱”。
新年就快到了,有那么多有趣的传统习俗,好期待啊!
春节的随笔10
在每一个孩子心中都希望春节快点到来,我也不例外。怎么都想过年,过年可以穿上新衣裳,过年可以吃到桌上丰富的食品,过年可以熬夜,过年还可以收到许许多多的红包!
今天过年我们和往常不一样,以前都是在东胜过。今天我们一大家全“迁至”康巴什过年。所以我才日日盼望新春的到来。
就在这天,天才刚破晓我就从床上蹦了起来,穿上新衣服,在镜子前这看看,那儿看看,怎么都看不完。不一会儿只见大家都容光焕发了,开始贴对联吧!贴对联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们和邻居叔叔齐心协力把对联贴了上去。
贴完对联打开窗户一瞧,准能感受到那股浓浓的过年味:耳旁鞭炮声接二连三的'传入耳里;在看看大街上张灯结彩,红红的灯笼给过年增添了一丝绚丽。
干完一切的一切,我们来到奶奶家吃午饭。
春节的随笔11
家乡的春节按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就是在除夕那天开始的。到了除夕,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大人们要上街买很多菜和零食回来,还要打扫卫生,而且家家户户都要贴上对联和红艳艳的“福”字。有一些人家帖的是倒“福”,有一些帖的是正“福”。我就问妈妈:“为什么有一些家是倒“福”呢?”妈妈笑眯眯地说:“倒“福”和正“福”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代表福气来到了。”妈妈又对我说:“除夕
要守岁,不到十二点是不能睡的。守岁,就是全家人要在除夕的夜晚用虔诚的心守住平安。”午夜十二点整,家家户户都放起鞭炮和烟花,顿时,整个城镇响声四处,真是震耳欲聋,热闹非凡呀!到了正月初一,爷爷.奶奶会煮我们最喜欢吃的'东西,比如:龙虾.虾菇.螃蟹.海蛰
皮.虾.跳鱼等。吃过了饭,小孩子们都要去给长辈们拜年,拜了年,长辈们会给小孩子们压岁钱,有的孩子会拿钱买玩具,也有的会把钱存起来,将来再买学习用品。拜完了年,大人们就要上寺庙去进香。在我们老家有很多寺庙,每个寺庙都要进香。等大人们进完了香就会带着小孩子去游乐园.公园等。正月初一就这样过了。到了元宵节,是我们家乡最热闹的一天,也是我们小孩子最渴望的。最欢喜的时刻到来了,因为家家户户都摆上了年货,每家都要杀鸡来拜神,桌子上堆满了糖果点心等之类的东西,小孩子都喜欢吃的,有一些嘴馋的孩子会忍
不住偷一个吃呢!让孩子们开心的不止这个,是在公庙上,摆着许多各色的旗子,让人来拿着,干什么呢?对了,就是游村,还有醒师,每逢家节,都有机会的,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风俗习惯。春节过后,小孩子们要上学了,大人们也去做平时该做的事了。我真是难忘家乡的春节呀!
春节的随笔12
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一大早,奶奶和妈妈准备了一大桌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吃着团圆饭,我们举杯同庆,祝贺新年好!
往年我们过春节都会放烟花爆竹,但是今年我们没有放,因为燃放烟花·爆竹会污染环境,而且很危险,我们要当环保小卫士,一起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丰富多彩,有唱歌、跳舞、小品、相声、杂技,表演非常精彩,我情不自禁地跟着拍手叫好。
同时,今年的春节和往年的春节不一样,因为来势汹汹的疫情,这时,我在电视机上看到奋战在抗日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放弃了与家人团聚,日夜不停的工作者。我非常感动,我明白了,我们呆在家里是为了自己的健康,也是为了不给医护人员增加负担。
20xx年的春节,有美食带来的'满足,有疫情来临时的紧张,更有被医护人员精神的感动!这个春节,有不同寻常的年味!
春节的随笔13
春节到了!阵阵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我循着香气来到了饭厅。饭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饭桌旁充满了欢声笑语。那一对对金黄喷香的油炸鸡翅,一个个肥嫩鲜美的卤水鸡腿,一只只油光闪亮的椒盐草虾,一瓶瓶五彩缤纷的饮料,看得我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开动了。我的嘴里塞得满满的,却还不停地夹菜。家人看见我狼吞虎咽的样子,哈哈大笑。
吃饱了,喝足了,满意的.我打了一个响响的饱嗝,突发奇想,问起了母亲:你小时候怎么过年啊?
母亲望望天花板,好似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羡慕地看了看我,苦笑道:我小时候啊,家里穷,我7岁就自己赚钱了,每天就只能用点咸菜,混着饭吃。只要有个豆腐呀什么的,那简直是‘千载难逢’啊!所以一年到头,就只有春节才能闻到肉的味道,而且我的新衣服都是过年的时候才有的,我穿三年,接着给你三姨穿,哪像你?从来不会因为没有新衣服穿而发愁过,也从来不会因为好不容易有了一件新衣服穿就高兴得活蹦乱跳。
我猛然惊觉:不是吗?在二十、三十年前,我的父母也是坐在饭桌上,也是一家老小,但是,他们没有大鱼大肉,也没有洋酒、饮料,他们只有一点点的肉,些许小菜,但是他们却已经满足了。而我呢?我却在到处挑三拣四,说这个不好吃,又说那个不合自己的胃口,还经常因为伙食不合胃口而浪费。衣服呢?他们只有布衣服、棉布裤、破布鞋,但这些在他们的眼中,却是只有他们在春节里才能得到的享受。而我却从来不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凉风习习,皓月当空,意犹未尽的我正回味着母亲说的话,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吗?
春节的随笔14
每年,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时候,天南地北的游子便开始聚集行动起来,跨越多个城市,赶赴几千年文明流年下来的古老传统节日。只为一场亲情的团聚,一份友情的欢庆,一个家的温暖。
俗语说:过了腊八便是年。人们开始紧锣密鼓的置办年货。菜市场里人声鼎沸,鸡鸭鱼肉贩档前,人们东挑西选大肆砍价;商场里客流如潮,争相选购衣裤鞋帽各式糖果,还有那各式大红对联与红包。走在路上,你可以感受到人们的喜悦之情以及浓浓的年味。
记得儿时家乡过年的情景。腊月二十三这天,父亲说是灶王菩萨的升天之日。父亲一大早起身准备。父亲将一块四方形的肥腻猪肉清水煮熟,就是俗称的刀头肉,整齐的放在碗里,再煮上一只公鸡,把公鸡雄赳赳气昴昴的站立式放在盆里,配以其他各类香喷的肉菜,一碗白酒,摆在灶台前,焚香点蜡,烧上几刀纸钱,父亲口里念念有词,贿赂灶王菩萨吃喝高兴上得天去之后,感念人间对他的恩好,保佑主人家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日子红火安康。仪式过后,我问父亲,这些菜我们可以吃吗?父亲慈爱的说,当然可以,灶王爷吃过的东西,可是高级贡品,吃了以后家里生活富有,顿顿有肉吃,不会挨饿。
祭祀完灶王菩萨,便开始打扫屋子。母亲拿出砍刀,去得竹林砍回一根手腕粗长长的竹子,削去长长竹竿上多余的枝叶,留下竹头枝叶备用,再用麻绳简易绑成扇尾状。母亲用衣服简易的捂住口鼻,再将我赶出屋子,然后用竹竿在屋顶、墙面,家具上细细扫动,蜘蛛网、灰尘便纷纷掉落下来,地上铺满厚厚一层黑色的脏尘。母亲这时便叫我清扫地面。我嘟嘟囔囔的不满,问母亲,为啥用竹竿的时候不让我来?母亲说:那你来试试能不能拿起这竹竿。我兴奋不已,捡起竹竿学着母亲的样子在外屋檐上来回清扫,一会儿便累得一身冒汗,拿竹竿的手也抖动起来。原来,清扫屋子是项体力活,看似简单,实则辛苦。多年以来,每次清扫,母亲从未说过。
家乡的春节,有一道菜是必须,酥肉。酥肉,可零嘴吃,可煮汤,可蒸其他配菜。家乡的做法,将酥肉切小与豌豆尖叶同煮,其汤色泽黄绿,清香四溢。蒸菜,一般蒸芋仔,大的芋仔切小,小的芋仔则整只,放于碗底,铺上酥肉,放入蒸笼大火蒸熟,男女老幼皆爱吃。母亲买回新鲜上好的瘦肉,切成宽度适中的条或片,打上鸡蛋,搅匀,再掺上自己生产的薯粉,让薯粉与肉充分结合。肉发上三五分钟,锅中倒油,油要多,大火至油沸腾,将有薯粉的肉一块块放入油锅内炸,炸至金黄色再捞出。每每此时,我坚定的站在厨房,守候着一块块酥香的肉,这块看看,那块瞅瞅,拿出一块来,趁母亲专心油炸之时,迅速塞进嘴里,香嫩的肉在嘴里翻滚开来,瞬间感觉幸福爆棚,那味道终身难忘。
准备着准备着,春节便来了。
年三十。父亲母亲很早就起床准备。肉,鱼,菜,缺一不可,瓜子、花生、甘蔗、糖果定不能少。鱼:代表年年有余;瓜子:代表呱呱叫;甘蔗:代表节节高;糖果:代表甜甜蜜蜜;苹果:平平安安。父亲母亲在厨房里欢快的`忙碌,时而叫我洗葱蒜,时而让我洗碗碟。我欢喜的将瓜子花生糖果装在新衣服兜里,随时随地摸出来,一颗接一颗的送入嘴里,香味、甜味弥散。高兴啊,一年之中最开心的日子就是这天。中午时分,父亲将做好的饭菜搬到门前空地上,摆上鸡鸭鱼肉、糖果,点心水果,点上香烛,祭拜天地神灵,祭拜祖宗,祈求保佑。这,是年俗。再放上一盘鞭炮,中午饭便开始。午饭吃的越久越好,象征着长长久久。若偶有过路的乡邻,母亲便好言留下吃上一口饭菜,寓意来年人丁兴旺。午饭之后父亲开始贴对联,贴门神。父亲在对联纸上抹上一层浆糊,唤我在门外看着两边是否对称,我一边吃着零食,一边对着父亲指手画脚:上一点,诶,对一点点。
晚上,年夜饭。父亲拿出高梁酒来。自己倒上一杯,再给我们象征性的倒一口。父亲感慨:又是一年啦。我们齐齐站起来向父亲敬酒,祝福父亲身体健康,感谢父亲一年来的付出。母亲在一旁红了眼,泪眼婆娑。是的,一年过了又一年,儿女们自顾自的成长,迟早离开,而双亲早已白发。其中的操劳心酸,岂是酒后言语说得完?母亲起身去了厨房煮汤圆。汤圆里有事先包好的硬币,仅一枚,家乡传统谁若有幸吃到,便来年一切顺利,生意红火工作顺利学业有成。那一年我吃到了,那一年考上大学。饭后,全家人围着一个大盆洗脚,洗脚水里有柏树丫,听父亲说是辟邪驱魔之意。
家乡还有一个奇怪的习俗:偷青。洗完脚之后,家家户户便出动偷青,即:偷人家菜地里的青菜。一般偷豌豆尖,顺利偷得回来,第二天可以利用起来煮汤。偷青这个习俗源自哪里,不得而知,自懂事起便知道父亲一直保持着习俗。偷青之时,不可以被青菜主人家抓住,若是抓住则来年运势不佳。乡邻间都是和善友爱的,对于偷青之事即便明知菜地受损也不会刻意抓人,谁都想顺顺利利不是吗?
守岁。就是旧年的最后一晚上不睡觉,有对如水逝去岁月的惜别留恋,又有对来临新年寄以美好希望的意思。家乡将守岁称之为“照年光”,将家里每一盏灯都打开,整晚照亮。我把照年光这个说法理解为,新的一年里照亮前路。父亲来来回回在屋子里踱步检查,确保每一盏灯明晃晃的照亮各个角落。我在房间里转了一圈,此刻,房间最光亮清晰,书本,衣物,床,心爱的小物件,我触摸它们。心里许下:以后,我的房间要大要宽敞要光亮。
零点时分。屋外噼里啪啦爆竹声响起,震耳欲聋,烟花腾空而起,炸开各色形状。天际红彤彤的,硝烟味弥漫开来,邻居们互道:新年好,孩子们欢快嘻闹,整片大地淹没在喜庆的氛围中。我终于熬不住夜的漫长,欢欢喜喜睡去。再见过去。明年,会更好。
家乡的春节,才是纯正的春节。
离开家乡之后,再也没有过个团聚欢喜的春节。
我在羊城忙碌着生活,奔走于工作与家之间。春节来临之时,我学着父亲母亲的样,准备腊味,准备点心水果还给自己添置新衣。公司工作结束之时,幸得八天假期,我以为可以回到惦念已久的故乡,走一走儿时路过的每一个角落,看一看儿时给我糖果的每一位亲人,约一约儿时一同上学的小伙伴,无奈返程工具迟迟未至,只得作罢。
今年的春节很温暖,穿着轻盈起来,我把新衣从衣柜里拿出来,美美的穿上。我把自己认认真真的打扮喜庆,走出家门,路上空空荡荡,阳光也懒洋洋,商场里单曲循环的放着恭贺新年,我买下一支红酒。辞旧迎新的晚上,我慵懒的坐在沙发上,开着明晃晃的灯,看着央视春晚,喝着醇香的红酒,思念着一些人,守岁。
春节,浓浓的美丽的乡愁。
我是异乡孤独客。
春节的随笔15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到处是红彤彤的灯笼,五颜六色的彩旗在天空翩翩起舞,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色彩,到处都能听到祝福的话语。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窗户上都贴上了大大的福字。
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姥姥家,姨妈、哥哥、姨爸也来了,她们不但给我压岁钱,还给我买我喜欢看的书,让我好好学习,增长更多的知识。
到了晚上,我们全家人一起动手做年夜饭,我择芹菜,那嫩绿色的芹菜像一棵小树,上面有许多芹菜叶,我左手拿来着芹菜,右手把芹菜叶给择下来,我把嫩一点的叶子挑在一边,妈妈说嫩一点的叶子可以拌着吃,我还择了油菜、豆角……,虽然择的时候很累但是我择的'时候非常认真,非常高兴,因为这是为年夜饭准备的,我把择好的菜给了妈妈,妈妈洗菜,爸爸切菜,姨妈炒菜,我们有说有笑,不一会儿我们就做了一桌子的菜有糖醋排骨、红烧带鱼,还有我最爱吃的番茄大虾、水果沙拉等十多个菜,我们围在餐桌旁边津津有味的吃着年夜饭,观看着丰富多彩的春节晚会。
【春节的随笔】相关文章:
春节的随笔06-13
春节的随笔(精选)07-10
春节的随笔【精选】07-14
【精选】春节的随笔07-14
随笔:寒假春节03-05
寒假春节随笔03-05
高中春节随笔03-10
春节见闻随笔03-12
有关春节随笔03-12
春节随笔小学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