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春节的随笔

时间:2023-06-15 15:35:47 对联 我要投稿

春节的随笔(合集15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听说过随笔吧?有的可能还经常写随笔?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的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节的随笔(合集15篇)

春节的随笔1

  成片的红色,里面包含着节日的喜庆。

  震耳的声音,其中跳跃着节日的欢愉。

  浓郁的香味,充满着团圆的幸福。

  家庭主妇们将对年的喜悦融入到了忙碌之中。勤劳的她们,为了让一家过上一个好年,一入腊月就开始忙乎了。扫家除尘、购置年货、张罗饭菜……一年到头所有辛苦,全都化成了满满的`幸福。她们将对家的亲情,全部都融进了三十晚上满满一桌年夜饭的味道中了。

  春节是孩子们最期盼的节日。在他们眼中,春节是美味的饭菜、绚丽的烟花、炸开的鞭炮,以及一笔不菲的压岁钱。兴奋的孩子们一大早就玩起了花炮,把宁静的空气一下子炸开了。大街小巷中那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更是为春节平添了一份热闹与欢愉。一天下来,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鞭炮一样红彤彤的色泽。他们将过年的喜悦,倾注在了那“噼里啪啦”的声响里。

  春节是老人享受天伦之乐的日子。三十晚上,全家人欢聚一堂,围着桌子互相举杯、道贺着,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祝老人身体健康、中年人事业有成、年轻人学业进步、孩子们快乐成长……无非就是这些简单的祝福,但老人们看到这样欢聚的场景,依然会露出如花的笑容,他们在春节里要的快乐很简单,只是图全家人的一个团团圆圆。

  春节是上班一族难得轻松的时候。放下烦忙的工作,和妻儿走访亲戚,向父母敬一敬孝心,把思念和祝福传递给父母长辈、兄弟姊妹、挚爱亲朋……他们在春节需要的是一种闲适的感觉和一份舒畅的心情。

  春节是游子们对亲人深深的思念。当千家万户团圆之时,一些人却因职业特殊性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们虽然默默无闻,却一直在无私奉献,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自己却只能通过悠悠电波把爱和祝福传递给千里之外的父母亲朋!

  春节是什么?它是快活的忙碌,是欢快的玩耍,是相互的祝福,是美满的团圆,也是默默的奉献……它承载着每个人都无法割舍的感情和幸福。

春节的随笔2

  大年三十晚上,春节联欢晚会还没有开始,远在丹麦的女儿就早早打开了视频问我:“饺子包好了吗?你们年夜饭吃了吗?我笑嘻嘻地说:都吃好了,饺子还是你爸爱吃的羊肉罗卜。现在已经是茶和咖啡都沏好,准备提神守岁看春晚。

  女儿是大年三十考试完,因路途遥远未能回家过年。我又和她聊起了考试的相关事宜,未敢提起和思念有关的只言片语,唯恐触及姑娘在外思乡的绵绵情意。她在电话那头,我在电话这端,我给他讲述着春晚的节目画面,一一介绍着明星阵容,她耐心地听着,给我补充着,好像做了攻略,比我了解的都详细。突然他爸就过来说:恐怕以后过年我们都成了这样的空巢老人,我好紧张,真怕姑娘听到后难过,你说我这感情不细腻的老公怎么不能设身处地的替女儿想想呢?我们年龄又不大,空巢老人这样的称呼只不过是用来打趣的,我连忙转移话题,可此时女儿那颗敏感的心已经有所碰撞,眼圈有些发红说:明年她就回家过年。看到孩子这样,我是极力掩饰自己的内心,控制自己的泪点高一些高一些,无泪无泪。我又笑容满面的给女儿说:没什么,我们都挺好的。我已不敢再提不用挂心之类的扯心话语。恐怕泪眼朦胧,打破这过年的喜庆场面。

  下一时段是女儿直播她在哥本哈根的场景,只听她和他爸介绍着当地的建筑特色和人情风俗。只听老公问女儿:你怎么过年?女儿说准备包芹菜饺子,炒麻辣香菇。她爸提醒说,不喝点酒吗?她说喝点啤酒。就这样,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的隔着屏幕边喝边聊。或许男人的情感比较含蓄,只听见她们父女俩热火朝天的聊着,我只顾抢学校群里的红包了。

  时间过的真快,xxxx年的钟声敲响了,我打通了女儿的微信视频,畅通无阻,我们互问新年快乐,我问女儿:学会包饺子了吗?带的佐料充足吗?并祝福她和小伙伴一起庆祝一下,过个愉快的春节。不知怎么,除夕之夜,我和女儿只说了这几句,透过屏幕我又看见女儿的眼泪夺眶而出。看见女儿这样,我的`心一下柔软到了极点,泪忽然就想溢出来似的。我连忙掩饰着笑对女儿说:过年了,给你发个大红包:祝你在新的一年,勤锻炼,身体健康,学习进步,越来越苗条。我把红包带祝福语一并送出。女儿打出了新年快乐的贺词。我告诉女儿和同学一块庆祝新年吧,明天的阳光更明媚,岁月静好,安心!

  除夕夜,万家团圆之夜,我那身在海外的姑娘也难舍自己的家国情怀,此情此景,心柔软,情更浓,泪点低,她想家了,我懂。

春节的随笔3

  按照我国的风俗,过春节就要贴春联、包饺子、吃年夜饭、放烟花爆竹、看春晚等,长辈们还要给小孩压岁钱。我们家过春节也是如此。

  除夕那天,我们一早来到奶奶家,大人们开始忙着准备中午的过年饭了。我却乐悠悠地看起了电视节目。中午,我们邀请了大妈妈一家一起吃团圆饭。

  吃到一半时,大妈妈就要给我压岁钱,我和爸爸妈妈都说不用给,但大妈妈还是把压岁钱硬塞进了我的口袋。爷爷奶奶也给了我压岁钱,说是对我努力学习的奖励。

  下午,我们去外婆家过年了。一下车,我就跟刚从深圳回来的哥哥玩起来。后来,舅舅带上我们去买了两个特大的`烟花。我兴奋得盼着天能马上黑下来。甚至在饭店吃丰盛的年夜饭都有点心不在焉了,满脑子想着快去放烟花。

  回到家,在我地催促下,舅舅和外公抱出花放在一个安全的位置。舅舅迅速点燃了导火线,又马上跑到一边。只听一声巨响,绚烂的烟花在空中绽开了。

  我捂着耳朵、仰起头,贪婪地看着一朵接一朵绽放的烟花。它们五颜六色,一会儿像孔雀开屏,一会儿像百花齐放,一会儿又像群星闪烁,美丽得让人陶醉!

  

春节的随笔4

  今天看看依旧摆在桌上的日历,可能是我最近没打扫的缘故吧,早已被一成薄薄的灰尘覆盖了,我轻轻拭去上面的灰尘,仔细一看,却发现,年都已过完大半了,马上又要去独自一人,离开家乡,背上行囊,来一个个陌生的城市,开启一段属于自己的“城市”生活,不由,心中感慨万千,眼前还依旧浮现那春节之前即将要回到家乡的喜悦的心情以及那温馨的场景。耳畔,总在一遍遍的回响着火车站广播里工作人员发出的声音,“各位旅客朋友们,你们好,由深圳开往武汉的动车就要进站了??”背上旅行包,拉着行李,满载亲人的期盼,朋友的嘱托,踏上了回家之旅,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心中的激动与喜悦,已不言而喻,望着窗外那还在大雪纷飞中等待的人们,不禁感到深深同情与怜悯。但是,只因那些依旧在寒风中守候的人们,心中永远的燃烧着一团熊熊的火焰,将他们那寒风吹的刺骨的痛,被融化,被分解,被忘却,一点一滴的汇聚成一个最大的信念,那就是回家,吃上一顿年夜饭,享受家人欢聚的天伦之乐。年的地位,从来没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过任何的.改变,年是一个集合的名词,更是一份情感的寄托,他将所有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的心灵在这一刻,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凝聚在一起,用他那强大的驱动力,链接成一为一个特属名词“春节”。他是中国人民一个的传统民俗节日,代表着一年之际新的开始,新的萌芽,新的篇章,他带动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的心,无论你身处哪里,无论你在何方,无论你是天涯还是海角,无论你是成功与否,我们华夏儿女,都会在这一重要的时刻,彼此祝福,彼此望着天上的繁星,共同祝愿新的开始,只因有一个大大的“家”字,引领着千千万万的人,犹如漆黑的天空一颗闪亮的星光,照亮着游子孤寂的心灵。家是什么,家是梦开始的地方,家是心灵的港湾,家是一盏夜行人的明灯,家更是一缕细细的情丝,将亲情紧紧的系在一起,家永远的安放着我们浓浓的亲情和厚重的给予。家使我们感到轻松,快乐,在家里的我们甚至可以像孩子一样的天真烂漫,我们无需顾忌,只需有爱,有情。家可以让我们脱去的虚伪浮华的外表,流露于本真的自我,洗涤繁杂的世事,回归安静的心灵,是家,是我们感动久违地温暖,更是家,让我们感到心灵的归属感。我们倚靠在家的臂弯里,细细诉说来自于心底的秘密与温情。千里迢迢,回家之人,在外打拼多年,多少个日日夜夜都是自己一个望着黯淡的天空默默发呆,思乡之苦,又有谁能够明白啊,又有多少这样的游子,在重复着这样有家而不能回的尴尬局面啊,他们踏上了回家的火车,只为了家里的父母,情意绵绵的亲人,热腾腾的年夜饭,他们的要求竟是如此简单,以至于只是为了一餐和家人团聚的年夜饭,每每想起,总觉有些心酸,为他们这些在外漂泊的人们,送上我满满的新年祝福。年夜饭,承载着无数家庭的美好愿望,承载着每一个在外拼搏奋斗的家国情怀,那除夕之夜,饭菜香味的热气,袅袅升起,余香绕梁,游子们的心酸与苦痛,都在这一刻消失殆尽,饭桌上,家人的欢笑声,将成为他们继续努力奋斗的动力,亲人们的鼓励,将那所有的不快,化为除夕之夜的礼花,升上天空,随云烟一起飘散。春节,将我们在这一刻欢聚一起,感受家的温馨,爱的温暖,有家才有爱,有了情意绵绵,绕膝之欢的家庭,才有我们健全的社会,和谐富强的国家。写以至此,马上又要离开自己的家乡,不觉心生一缕寒凉,望着那寂静的黑夜,一个人暗自叹息啊。

春节的随笔5

  新年又称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为重要的节日,也是我国最红火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人民最看重的节日。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过年的基本习俗吧!

  春节里,家家户户必然装扮得红红的。挂红灯笼、春联,贴“福”字等等。总之是用红的,穿红的,戴红的`,可以说“红色”成为人们春节时最亲密的朋友。传说在古时候,由一个叫“年”的怪物,经常在春节这个节日里跑出来害人,后来得知,它很怕红彤彤的东西和很大的响声,比如一个熟透了的红苹果就足以吓跑它了。后来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过春节的时候把家里扮得红红的,还经常放鞭炮。

  在除夕夜里,大家都要熬夜守岁,古时候,有个人曾以吟诗、打麻将来打发时光,可是现在不同了,科技发达了,一家人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看看春节联欢晚会,小孩子也喜欢看呢!不过为什么要熬夜守岁呢?相传在古时候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做“岁”的怪物喜欢吃成年人与老年人,不喜欢吃小孩子。可是,它特别坏,每当遇到小孩子时,就会施法把小孩子变笨。直到有一年新年的时候,一个财主给了他儿子一点钱,并给他系在锦囊里,结果当他儿子遇上“岁”时,“岁”见了这个金光闪闪的东西竟掉头就跑。此后大家不仅夜里守“岁”,谨防“岁”的偷袭,而且也会适当地给自己的孩子一些零花钱,命名为“压岁钱”。

  新年就快到了,有那么多有趣的传统习俗,好期待啊!

春节的随笔6

  母亲离世后的第一个春节,我原本打算不回老家的,怕触景伤情。妻与女儿不明白我的心事,早早就做好了回去的准备。也难怪,毕竟搬来小镇的时间不长,熟人少;而老家住着我的很多亲朋故旧,在老家过年,更能感受到浓浓乡情包裹下的喜庆氛围。因此,我不得不作出妥协。年三十的晚上,女儿在得知第二天就回老家的讯息后,很是欢欣——她又能跟儿时的伙伴们玩耍了。

  按老家的传统习俗,大年初一是禁忌走亲访友的,所为何故,不太清楚。只是近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一禁忌早被人们摈弃了。当我们一家三口打车回去时,车窗外不时闪现三三两两的路人。每个人都是一身新,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脸上春风荡漾。我受了这种节日的喜庆氛围感染,心底倍感温暖、亲切。

  我的家族成员众多,等我们一家人赶到时,哥哥家已是济济一堂了。牌局早已支起。小姐夫领着我的侄女婿以及二姐家的两个女婿大战正酣;我那最古灵精怪的二外侄女正在走廊的小椅子上翘着二郎腿,边嗑瓜子边对众人的衣着颜色及样式作精彩点评;几个“小不点”在门前的场地上玩“擦炮”,在“嘭叭”声中欢天喜地。一大家子在一起真好。母亲在的时候,面对此番景象,总会看看这个,又望望那个,无声的笑着,脸上的皱纹细密、安祥,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我不知道母亲的一生可曾快乐过,我想,每当此时,她老人家应当是快乐的吧?

  下午三点左右,正席开始,谓之吃年酒。嫂嫂忙前忙后,忙好了一大桌子菜。在侄子引燃的鞭炮声中,大家频频举杯,相互敬酒。我习惯性的望向哥哥家的后门,却没能寻见母亲的身影。往年这个时候,信奉基督的母亲 总会在聚会过后赶回来,在我们酒酣耳热之际,不厌其烦的劝我们少喝。当然,一般情况下,大家是不会因母亲善意的唠叨而有所收敛的。也难怪,毕竟一年之中能聚齐这么多人的机会不是太多,除非家族中谁家做大事,再有就是过年了。大家利用这一契机喝喝酒,拉拉家常,其间还有可能打打酒官司,其乐融融的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助推了酒兴,自然对母亲的劝告置之不理了。而今,往日情景重现,唯独不见母亲,微醺的我顿时生出“遍插茱萸少一人”落寞情绪来。

  酒席散后,各人打道回府。为方便第二天 的行程,我决定留宿在哥哥家。妻跟女儿到村子里玩去了。我想,我应该到母亲曾经住过的房子里去看看。

  大门虚掩着,若在往日,这一现象表明母亲并未走远。我望向门前池塘边的小路,期盼在不经意间,能看见母亲像从前那样,挎着一只菜篮子,顶着满头白发,从菜园里蹒跚而回。在听到我喊她后用家乡土话回一句:小俺妮(小儿子)啊,你嘎来(回家)啦……然而,大门上的黄纸对联使我明白,母亲是再也不会为她的幺儿来开门了。

  堂屋早已被哥哥家杂七杂八的物件沾满了。母亲的房间陈设依旧。床边的桌子上摆放着一些药盒以及药瓶,还有母亲尚未吃完的半瓶蜂蜜。甚至,连母亲几乎用了半辈子的米缸,也照老样子静立在墙角,仿佛随时等着母亲去揭开它的盖子。一切凌乱而又真实。只是桌子上落了一层尘灰,表明母亲曾经用过的这些东西,处在静态中已经很久了。面对此番物是人非的景象,我的心像是被谁的手揪了一下,隐隐的疼痛起来。然后,我不顾床沿的灰尘,坐了下去,伏在母亲曾经靠过 床头,回忆起有关母亲的种。种,眼泪无声无息的涌了出来……

  母亲刚刚离世的那几天,我是最应该悲伤的,可我并没有感到悲伤,居然一滴泪也没流,心里木木的。只是在一段时日过后,那种绵长、细腻的'疼痛感才悄悄袭来,侵扰我心,让我常常从梦里哭醒。

  我想,我这辈子所欠的最大一笔债,当属母爱。这份债务是耗尽我一生都难以偿清的。与千千万万个农村妇女一样,母亲是平凡的,平凡的有些卑微。但是,无论母亲是怎样平凡、卑微,母爱则是伟大的。

  少时的我天性顽劣,经常干些诸如逃学、打架之类的事。这对于所有为人父母者而言,恐怕是天底下最头疼、最不能容忍的事了。每当此时,少言寡语的父亲总是袖手旁观,而母亲的表现却异常积极。除了揪耳朵,“凿栗子”,“柳梢面”之类的“实刑”外,“政治课”也是每次都必不可少的。我至今都清晰记得每当我犯错时,母亲那种恨铁不成钢,气急败坏的样子。当然,最难忘的还是母亲边打我边对我唠叨的那句话——上等人不打不骂成人;中等人打骂成人;下等人再打再骂都不成人。其实,那时我很理解母亲的苦心。她试图通过她的打骂,把我从下等人改造成中等人,可惜,我总是令她失望,直至长大成人也是如此……

  而今,母亲不在了。在这万家团圆的节日里,我只能独自守在还弥漫着母亲气息的房间里,面对熟悉的景象,回忆过往,暗自神伤……

春节的随笔7

  本组课文是围绕着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本组课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点的民风民俗,反应了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厚。《北京的春节》就是这组课文中的一课,描绘的是春节的节日习俗。作者老舍先生运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北京春节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

  全文共13个自然段。依次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开始的日子腊月初、腊八节、腊月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几个特别的日子。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而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反映出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读后增长见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取的表达方法。

  本节课导入部分,我引导学会尝试回忆,你喜欢过春节么?你是怎样过春节的?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言,课堂气氛立刻热闹起来,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学生有了兴趣时,再引导学生一起学习课文,带着美好情绪一起跟着作家老舍走进北京,一起过一个京味十足的北京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很自然就被带进了课文中去。

  在整体感知课文部分,我首先引导学生进行了预习情况的交流,主要交流了字词、作者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做了充分的预习,在补充学生预习资料时,我出示了作者老舍先生的资料,资料内容比较详实。但是只要求学生读一读,并没有针对这篇课文,提及老舍的写作特点,与文章的教学略显脱节。课后,我反思可以在此环节,针对本篇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老舍的优秀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这些作品已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老舍的作品之所以如此脍炙人口,是因为他的作品语言通俗、风趣幽默,把感受口语化,在这篇课文中,同学们就可以体会到他写作的特点。”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作者,又能有针对性地学习课文。而且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本篇课文详略得当,而且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北京春节的习俗。所以利用课件出示表格,引导学生把时间找出来填写在表格左边,右边填写具体习俗。通过填写表格,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通过表格的填写不难发现作者在腊八、除夕、初一和元宵是详写部分。此时出示本课主线问题:作者是怎样写出各时间段特点的?画一画,写写自己的感受,师生再共同学习详写部分。在分析课文时,学生说得比较到位,但是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还有所欠缺。还应该提高对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

  最后,通过语言启发学生总结作者写法上的特点,体会详略写的好处,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春节的随笔8

  随着日历一页页的翻过,20xx年转眼已来到到,原本还没有春节的概念,可今天早上在公交车上,邻座一位大妈正在电话里说到:“知道了,你回来的时候什么也不要带,只要你能早点回来过年就行了,现在过年和以前不一样了,不用储存那么多东西,想吃什么到超市里转一圈就行了,特别的方便……”,听着大妈在电话里的叮嘱,不经意间想起了我小时候过春节的情形。

  记得小时候,已进入腊月,村里的年味就慢慢的开始了。从腊月初八开始,家家户户都要腌制腊八菜,据说只有这天腌制的腊八菜味道纯正,吃起来脆嫩清爽。

  在村子里只要进入腊月二十三后,就相当于进入了春节,大人们从二十三就开始扫房子、磨豆腐、杀猪肉、蒸馒头、购年货,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而我们小孩子,自放了寒假后,在家长的催促下早早的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就是玩。

  那时候村子里比较冷,不像现在,屋里有空调、暖气,那时候的孩子也就不知道个冷。每天吃过早饭后,把四角(用废书纸叠成的)往棉裤兜里一装,一上午不再着家的,一直玩到大中午让家里人在大街上喊半天后才恋恋不舍的回家吃饭。虽然,手和脸被冻得红彤彤的,甚至手都被冻的裂了口,但还是喜欢在空旷的野外疯耍,一点也不觉得冷。

  到1988年左右,电视机刚刚普及到平常的百姓家,大多数都是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一共有3个频道,电视节目少的可怜,即便如此,也是每天晚上围在电视机前把电视看的没有台了再睡觉,反正第二天不用上课。每次看完精彩的电视节目后,小孩子们第二天就会聚到一起讨论剧情中谁是好的,谁的功夫有多厉害,甚至还会痴迷的去崇拜。

  稍大一点的孩子,有时也会帮助家里人干点活。那时候家里用电还不是很方便,过年村里人要做年糕,小孩子为了能早点吃上一口年糕,都要被“征用”来推石碾子。

  石碾子就是在一块大圆形的石磨盘上竖着一根木桩子,桩子上套着一个木框,框内框着一块石磙子,框着石磙子的木框上有一根长长的横杠子,人们就推着横杠子让石磙子在磨盘上生硬的转动。空推石磙子还容易,可在磨盘上放上要推的食物后,推起来要有一个劲。

  小孩子为了吃上年糕也是蛮拼的,大人将黍子倒在磨盘后,小孩子用力推着石磙子转圈,大人拿着扫帚和铲子跟着石磙子一边扫,一边从石磙子上向下清理粘在上面的面饼。经过多次的反复碾压,黍子慢慢的变成粉状后才算完成。

  做完年糕后,大人们一系列的炸丸子、请神圣(年画)、炒花生、写对联等事项就按部就班的开始了,而小孩子们则每天围着电视看个不停,大人们有时不高兴了就把电视给关了不让看。于是,小孩子们就每天东家串、西家跑的无所事事。

  到了小年那天,小孩子们是玩的最高兴了。大人们要包中午的饺子外,就剩下午把院子彻底清扫一遍后挂灯笼、贴对联,这时大人们把家里藏的过年时要用的鞭炮拿出来晾晒。然后给小孩子们一些“大地红”小鞭或者是用纸包装的“甩炮”。女孩子们则比较乖巧一些,呆在家里跟着奶奶学剪窗花。

  有了玩的“大地红”小鞭和“甩炮”后,小孩子们就更加的疯狂了,把家人给的小鞭拆撒了,装在棉裤兜里,一个一个的.用火柴点燃小鞭放,胆子大的孩子会用手拿着小鞭的底端部分燃放,但也有被小鞭炸伤手的。胆小的孩子一般都会将小鞭插在墙的缝隙里用长长的香(供奉神圣用的)来点燃小鞭,点着小鞭的引线后赶紧的远离,并用手捂着耳朵等小鞭炸响。调皮的孩子为了玩出花样是变着法的放小鞭,有时他们将小鞭插在过街的拐弯处,等有人经过时,将准备好的小鞭点燃,快速的跑到隐蔽处观看小鞭炸响后吓得路人一大跳的样子。更甚者会将“摔炮”装在裤兜里,跟随在骑自行车人后面,趁其不备将“甩炮”掏出用力的向脚下一甩,吓得骑自行车的人赶紧下来查看自行车那个轱辘爆胎了,这时小孩子怕挨揍,就赶快的向相反的方向逃离。还有调皮的孩子会将小鞭插在路边的牛粪上或雪堆里,路人从此经过时,小鞭也正好炸响,结果是被炸开的牛粪和雪堆弄得行人一身脏兮兮的东西。然后,这些孩子就会跑到没有人的角落里大笑老半天。

  要说过年最开心、最热闹的莫过于大年初一,那时候大街上还没有路灯,小孩子们早早的起床后,点上大人们给糊的小灯笼,去找本家的长辈们去拜年,只要是到了长辈家里,嘴上都会说一句给您磕头了,其实磕头不磕头,长辈们都会给上几块钱或者是一些瓜子、糖,哄得小孩子们特别的高兴。

  过了大年初一,都开始去拜年走亲戚,一般初二那天要去姥姥家,到了姥姥家,舅舅、姨姨们都会给压岁钱,不管多少,躲到角落里偷偷的去数钱,然后和小伙伴炫耀。回家后舍不得花,交给大人们替自己保存着。

  过了初六基本上亲戚也都走完了,大人们没事干就会聚到一起打打扑克,喝喝茶。而小孩子们还有没写完作业的,就被困在家里磨洋工。一吃过中午饭,村里大队部的锣鼓就会“咚咚呛”的响起来,那场景既热闹有壮观,一直会持续到正月十五。

  正月十六晚上,家家户户都有烤百灵火的风俗(也叫去杂病),吃过晚饭后人们会把家里用旧了、坏了的低价值可燃杂物,比如锅帽、炕席、簸箕、篦子等物品拿在自家的门前,用柏树上叶子(柏灵)引燃。一家人围着火堆在旁边伸手或伸脚烤一下,然后向里面放一块馒头,等火熄了再找出来分着吃,寓意着去除身上的各种疾病,杂物燃烧完后,家人们在睡觉前用工具将燃烧完的灰围着门口撒成半圆形,把家门封住。

  正月十七的早上,家家户户还要从家里往外拉蝎子、蚰蜒,拉蝎子、蚰蜒就是用黄草纸捆绑在一根芝麻秸秆上,点着后从家里的角角落落转一圈,一边转一边嘴里念叨着“蝎子、蚰蜒跟我走”,然后从家里一直念叨着走到村外边,把燃着的黄草纸扔出去,这寓意着家里一年没有蝎子和蚰蜒。

  过了正月十七,这个年也就算结束了,小孩子们也就该开学上课了,而大人们则又要为一家子人的生计忙活开来。

  现如今村子里的孩子和以前我小时候完全不同了,过去的年味随着现在的生活水平发展变淡了许多。有些传统的年文化伴着时代的变迁已成为了历史,留给我们这些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度初的人来说,春节已成为童年记忆里最有乐趣的往事了。

春节的随笔9

  站在春的门槛,我看到新年的朝阳冉冉升起,向大地洒下万丈光芒,让人心生诸多豪情与希冀。我的幸福,我的富足,我的欢乐,我的欣喜,都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肆意流淌。

  站在春的门槛,我等到了久别重逢的团圆。漂泊的离愁中我想到了苍颜的老爹,想到了白发亲娘。思儿心切的他们,在门前或村头伫立眺望,蜿蜒的山路有泪水洒落,有柔肠百转的惦念和盼望。春节,是万家团聚、灯火圆满的美好,终于可以给爹捶捶背,给娘洗洗脚,终于吃上娘做的家常饭,看到爹收获一年的喜悦脸庞。幸福便是一家人围着小火盆拉家常,一个话题说了又说,一盘点心吃完又拿。心田被洗涤成净澈的河流,枕梦被柔软成融融的月光。

  站在春的门槛,忽然也有了几天闲暇,可以踩着晨曦,消闲地压压马路;可以自告奋勇陪妻子买菜浇花;可以心无旁骛地给儿子批改作业,陪儿子嬉戏玩耍。串亲戚,访朋友,让亲情友情,在明媚的春日里,氤氲成最温情的浪漫。

  站在春的门槛,心忽然安静起来。辛辛苦苦劳累了一年,忙忙碌碌奔忙了一载,该给心儿洗个澡放个假,该给自己慰劳和养息。可以是一杯美酒,可以是一杯香茗,在一个无风的日子,享受春阳的抚摸,品味人生思索明天,静静地憧憬未来。在这里,我是一株悄然开放的花朵,有自己的'心情,有自己的空间,肆意怒放的生命,给我太多的感触;在这里,我是一只鸿鹄,有翱翔之志,要搏击长空;在这里,我是一只雄鹰,展翅扶摇九万里,傲视苍穹,睥睨世界;在这里,我是王者,踌躇满志,谋划新一年的工作、理想和生活,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

  站在春的门槛,我看到了五彩斑斓的春天。小溪在解冻,唱着欢歌奔向大河;小草睁开惺忪的睡眼,争先恐后拱出地面;春风剪开的柳树细叶婀娜多姿,优雅地翩跹起舞;最快乐的,要数那些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孩童,无忧无虑地在春天撒欢儿,湛蓝湛蓝的天空上,风筝漂浮成了另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牛背上牧童的春笛,吵醒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站在春的门槛,我看见农家人把寂寞了一冬的农具拿出,开始新的劳作。春种夏播秋收冬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伴着岁月轮回,也伴着他们一个又一个丰满的希望。泥土在犁铧下翻腾起细浪,农家人精耕细作一丝不苟,播下粒粒种子,就有了秋收累累硕果的底气。曾经寂寥的原野上,那花儿,势必会赶趟似的,争先恐后露出艳丽的脸庞,把春天装扮成花的海洋。连那些懒散的鸡鸭,那些慵懒的猪崽,那些猫冬的狗儿,都被春风陶醉,美美地尽情撒欢儿。

  站在春的门槛,伴着新年爆竹声声,我嗅到了春的气息,在明媚的天地间,触摸大地的脉搏,聆听她的心跳,我的身心充满着激情,迸发着力量,我愿被这暖暖的春温柔以待,我要以崭新的姿态砥砺前行。

春节的随笔10

  记得,很久没有放风筝了。在春看着那一只只遨游于天际的自由精灵,心中一阵触动。

  童年的天,也是湛蓝的, 湛蓝的天幕,挡住的一群欢呼雀跃的孩子。春风拂过面孔之际。我们最喜爱的就是在春天的一个晴朗的日子,拿着各式的风筝到那广阔的.田野上放风筝。那时候当风筝迎风扶摇直上时,心也跟着飞得很高很高,伴随着风筝飞往那遥远的云端,感受那无边无际的云海 。

  渐渐的,伴随着风筝越飞越高,人也长大了,心也跟着收了回来。小时候,常常梦想自己有筋斗云,遨游天际。常梦想自己有一身武艺,惩恶扬善……而今的我越来越现实,曾经儿是的梦想渐渐逝去。自由的翅膀上博上了现实的枷锁。感觉好沉重,只想休息。

  再翻开童年的相册,那一张张笑容纯真而自在,心灵一阵触动。而今的我,任能笑的这么自然吗?

  再回首,童年的时光已匆匆流过,童年梦想不复存在。那时心比天高比海深,现在已经力不从心。

  但是,我始终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童年的身影必将会重现……

春节的随笔11

  新年是中国的习俗,不仅仅是那喜庆热闹的气氛,更是因为一年到头,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休生养息,与家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实实在在的说,我喜欢新年的原因是——可以放假。假期在家里看看各个地方台的春节联欢节目,与家人吃年夜饭,没事采购一些年货、零食,上上网,睡睡懒觉,实在是颇为惬意。如果在北方的老家,说不定还可以和同伴们打雪仗、堆雪人、滑冰。年夜饭更是丰盛的.令人垂涎三尺,各色美味佳肴,是平时鲜为少见的。

  国家似乎早就有过明令要禁止燃放烟花炮竹,但在我看来,是不可能治住的。要知道新年期间,执法人员也是要休息的,很难腾出空来管制,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原因是,如果禁止,那么国家自己就要先以身作则。万不能“只许州官防火,不许百姓点灯”。在各种节日上,很多大型的晚会上,在这些大的公开场合,甚至是国家,也会放烟花炮竹。而遏制住了人们的习俗,那春节的气氛也会大打折扣。尤其是除夕夜守岁时,那声声不绝的鞭炮声,眼花缭乱、绚丽多彩的烟火,让人难以忘怀,处处洋溢着新年的喜庆。

  新年逛庙会自然是不二的选择。庙会是一种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民间性娱乐活动。由于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庙会上热闹万分,有舞狮子的、踩高跷的、唱戏的、猜灯谜的,花样繁多有趣,也有许多各色民间小食出售。

  这就是我喜庆而又简单的新年,虽然简单,但却乐趣充实。

春节的随笔12

  亲爱的妈妈,您好!

  学校组织我们留守小学生向远在他乡的父母写封信。这个消息既令我振奋,又让我不安。振奋的是,我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表达我对你们的思念,倾诉自己在家乡学做“小大人”的甘苦;不安的是,提起笔又不知从何说起。

  妈,您常说我们海原是宁南山区苦甲天下的穷地方,今年春季以来,这里又遭遇历史不遇的干旱,苦守这方贫瘠的土地是没有出路的,就因这,您和妈妈春节刚过,就又一次踏上了打工的路。

  说实话,看着周围同龄人在爸妈关爱备至的目光里撒娇时,我打心眼儿里羡慕,那时,我多想长出一双翅膀飞越千山万水,扑到您的怀里呀!但此刻我不能,家里有需要照顾的爷爷、奶奶,更有我耽误不得的.学业。 您时常教育我,人穷不怕,但志万不能短。我现在已经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了,老师说,我们都应该学会自立。我想,在家悉心照顾爷爷奶奶,做他们的贴心小棉袄;在校刻苦学习,关心同学,做老师的好学生,这样才能算作自立。

  妈,好长时间没听到您的唠叨声了,尽管您以前在家时细致入微的呵护常让我“不知好歹”,心生不快,此刻您的唠叨声犹在耳际,但对我来说,它们却似优美的旋律。此刻,我多想听听您的唠叨,哪怕是给我一通严厉的责备。妈妈,您知道吗?您的声音是孩子无尽的思念里心灵的抚慰。古人孟郊一首《游子吟》曾让无数远离他乡的游子清泪沾巾,久难释怀,但如今留守在家的我又何尝不是在“意恐迟迟归”中守望您的归期。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以前的无知和淘气在留守的日子里已经淡出,为家庭付出、让在外打工的父母放心,妈,这是您以前对我的教诲,现在在您不在的日子里我已一一担当。

  妈妈,还要告诉你您一个好消息,海原老城区的叔叔阿姨们专门为我们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开展了“小手拉大手”结对帮扶,县上的职工叔叔们还为我们捐赠了图书。妈请您放心在外打工吧!

  祝平安

  想您的孩子

春节的随笔13

  回想去年的这时,自己还是那个背着行李高兴回家过寒假的学生,而现在自己变换角色,成为了目送背着书包回家过年的学生的老师。时间不知不觉中从指缝间溜走,而我从事教学工作已经半年了,这个寒假也是工作以来的第一个假期。在这个寒假里,我不再是心中毫无牵挂,而在不知不觉中我会想起我的五十七个学生。

  在假期里,有时在无意间我会想起这半年以来自己所教的学生,会想起跟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尤其是那些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学生。尤其是班里最调皮捣蛋的张赵同学,他是我刚接班时认识的第一个学生,认识他的`原因正是因为他太调皮。他是那种爱捣蛋、脸皮特别厚的学生,是那种老师刚批评完一转身他就又开始捣蛋的学生。在这半年里,我经常教育批评他,甚至给他专门设了一个离老师最近的位置。值得让我欣慰的是通过这学期的努力,张赵在期末考试中进步非常大,成绩一下子提高了二十多分。从他身上,我真的体会到了付出就会有收获;但是同时假期里我也一直在想下学期应该怎么对待张赵,如何让他把成绩保持住,甚至继续进步。还有一个名叫曹峰的学生,这个学生更让我头疼,这学期在他身上我下了很大的工夫,但是他的成绩一点进步也没有,假期里我一直在回想这学期这个学生的点点滴滴,或许他的问题就出在没有学习动机,自己不想学习,希望下学期在老师和他的共同努力下,曹峰能取得进步吧。

  这个假期,当走在街道上看到小孩子放鞭炮时我会想我的学生会不会安全放炮呢,于是我会马上发优学通给家长,让家长提醒孩子安全放炮;当看到跟我学生一样大的小表妹在家里只顾看电视,不想写作业时,我会想到我的学生是不是也会忘记写作业呢?同样我会马上发优学通,提醒家长及时督促孩子写作业。

  很操心的一个假期,但也是很充实的一个假期!

春节的随笔14

  我一个人呆在寂静无声的宿舍,这时,没有朋友,没有啤酒,没有音乐,更没有那庆祝狂欢。只有坏了的保险丝吱吱地响,只有窗外同学们外出兴奋的喊叫。心底里慢慢地泛起一丝丝孤独与忧伤,慢慢地又想起一些人,一些事。索性放一首民谣,在委婉的旋律中释怀这种难忍的落寞。今晚就这样平平地过吧。

  只是不知家中父母如何,母亲的腰伤有没有好转。哦,他们也许早就关了灯,打着呼噜进入梦乡了吧。属于年轻人的跨年和他们永远无关。

  也不知她又在做些什么。尽管刚才因为一件小事我们又吵了一架,可我仍然想着她。想这些年,我们怎样度过这青春时光。想这个时候,你在做些什么事情。想你的容貌,你的声音,你的,你的一切!上了大学,我们有了距离。甜言蜜语少了,而莫名其妙的吵架多了。所以感觉我们在渐行渐远。这么多日月我们一起走过,可未来的路实在崎岖陡峭,真怕在某一个地方我们分道扬镳。由此,亲爱的,我庆幸,又同你走过了一年的日子。

  越来越接近凌晨,20xx就要挣脱着离我们而去。手机的'屏幕突然亮起,是姐姐提前发来的新年祝福。她的短信仍然直白而且充满爱和温暖。大我将近二十多岁的姐姐在我心里就如同半个母亲。从小到大,对我宠爱至极。虽然我已经到了成年人的年纪,可她仍然把我看做一个小男孩一样。逢年过节总少不了嘘寒问暖。即便我现在是落寞而伤感的,但是这个短信在这个时候倒是能给我一点安慰和感动。我由衷地回了她一句谢谢,这是一声真挚的谢谢。也期望她身体能健康,生活能快快乐乐。等我毕业,将她多年的宠爱一一报答。

  终于来了,虽然没有人陪着数倒计时,但是我却感到非常激动与兴奋。时间一滑,滑到了20xx年。随之而来的是QQ微信上,同学朋友们发来的寥寥的几句祝福。我没有回他们,因为我突然麻木了。思想突然瘫痪,我刹那间心慌意乱。新年到了,要做些什么呢?或者许些什么愿望呢?我无法回答自己。

  那就默默坐着,静静地想一些事情。直到脑袋变得清醒一点,才合上眼许下一些愿望。

  最后走向阳台,眺望眼前冲天的烟花。寒风飘飘,星星寥寥,烟花在这种环境之下显得格外好看。

春节的随笔15

  在一年里的三百六十五天之中,最令人开心欢喜的日子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和第一天,也就是“过年”了。

  小孩高兴得是自己长了一岁,能进一步长大成人,体验许多自己没有体验过的事。而老人呢?当然是为了自己年龄越来越大,比以前更加长寿,也是为了陪自己的孙子、侄子等晚辈一同欢喜。

  最热闹的.时候当然是三十晚上了。每个房子都挂满了红灯笼,分别写着“福”、“吉”、“财”等字。放烟花的时候最为热闹:一两个大人拿着打火机点燃烟花的引线,不一会儿,烟花便开始了它精彩的表演。瞧,那个烟花今天过爆炸,形成了一个圆形;另一个形成了笑脸;还有那个连发的,烟花按从右往左的顺序连续发出了九个烟筒,在天空中连续爆炸;还有一种烟花最为特别,每一个烟筒发射到天空上爆炸以后,都会有一个小型的降落伞从天空中飘落下来,上面写着一些关于美好未来的对联。

  现在的科技已经很发达了,在烟花世界中,烟花的种类五花八门,无奇不有,相信你在新年里,一定也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吧!

  最后,祝大家在新年快乐,幸福安康!

【春节的随笔】相关文章:

春节的随笔06-13

关于春节的随笔02-19

关于春节随笔02-19

春节见闻随笔03-12

有关春节随笔03-12

春节随笔小学03-12

春节随笔高中03-12

春节随笔大全03-10

春节感受随笔03-10

春节随笔初中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