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祖冲之故事读后感(通用9篇)
祖冲之是南朝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是世界上把圆周率算到第七位的第一人,所以圆周率又被称为“祖率”。他在数学和天文学上的贡献,对后世的发展有着很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祖冲之故事读后感,欢迎阅读。
祖冲之故事读后感 篇1
祖冲之生于429年,卒于500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有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其祖父乃是祖昌,主管土木工程;其父祖朔,学识渊博,受人尊重。所以祖冲之有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来自家庭的熏陶和自己的努力,使他很早就有了博学的美誉。
祖冲之能在科学上取得巨大的成就,这和他执着、勤奋的研究态度有着莫大的关系。他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上至远古,下至他生活的年代,他全部都进行考察,而且他绝不会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古人的认识中。这也是他能在科学上走得比别人更远的原因之一。
后来,孝武帝听闻祖冲之的名声,任命他到总明观任职。当时,总明观是最权威的科研机构,在总明观任教,让他能够接触到更多、更丰富的资料,也让他拥有了进行研究与开拓的资本与条件。
其后数年,祖冲之虽然继续担任朝廷命官,生活并不安定,但他从没放弃过对科学的研究。公元462年,祖冲之在天文学上的呕心沥血之作——新历法《大明历》终于完成。
祖冲之晚年的时候,由于政局变化,社会的动荡,祖冲之的研究方向也随之发生的`改变,从对数学、天文学的研究转变为对文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这种改变是由生存环境和社会现实所决定的。
500年,这位在数学、天文学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大科学家去世,时年72岁。祖冲之一生科研成果无数,但他最重大的成就是对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了第7位。
祖冲之故事读后感 篇2
祖冲之五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祖朔之教他读《论语》。读了一段,就叫他背诵一段,可是教了两个月,祖冲之却只能背诵十来句,气得祖朔之把书摔到地上,不教了。以后,祖朔之又改变方法,把一些注解教给祖冲之,叫他理解“孔子之道”。可是,小冲之总是不懂。气得祖朔之大怒,骂道:“笨蛋”,“蠢牛”,“没出息”。有时急了还要打上几板子。
其实,祖冲之是一个非常有心计的孩子。虽然,他不喜欢读经书,但他却酷爱数学、天文。
一天,夜已经很深了。小冲之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觉。《周髀算经》上说:圆周是直径的三倍,这种说法可信吗?
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就把睡在身旁的.妈妈叫醒,恳切地对妈妈说:“把您做鞋用的绳子给我一根,好吗?”妈妈望着他幼稚的小脸,爱抚地说:“可以。不过,你要绳子干什么?”“好妈妈,您先别问,等会儿我告诉您”。小冲之央求说。妈妈知道小冲之很懂事,就高兴地答应了。
小冲之拿着绳子,飞快地跑到村头的大路上,一会儿朝前看看,一会儿朝后望望,像在等什么人似的。
突然,前面来了一辆马车,小冲之喜出望外,急忙跑上去拦住马车说:“爷爷,我用绳子量量您的车轮吧?”赶马车的是一位老人,听小冲之说要量马车的轮子,感到莫名其妙,他想看个究竟,就停住马车,对小冲之说:“你量吧!”
小冲之首先把绳子在车轮上绕了一圈,然后把被绕的绳子均分成三段,再用其中的一段量车轮的直径。左量右量,总觉得比直径长。他百思不得其解,问老人说:“爷爷,书上说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可为什么周长的三分之一比直径长呢?”老人被小冲之的话问愣了。他想:我赶了一辈子马车,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你一个小孩子家,想这些问题干什么?他不想耽误赶路时间,就一边吆喝牲口,一边笑着说:“孩子,我怎么知道它的长短呢?”马车轱辘辘地向前走着,周长的三分之一比直径长的问题,在小冲之的脑海里翻腾着。小冲之一直想啊,想啊,直到四十多岁时,才终于解开了这个迷,算出了精确的圆周率。
祖冲之故事读后感 篇3
这几天,我在看一些对我数学有帮助的故事,你们猜猜是什么故事呢?这么吸引我,想想。哈哈,猜不出吧,那个故事叫《数学家——祖冲之》你们应该都听过这个数学家吧。你们猜,我喜不喜欢看,想知道就看我下面的文章吧!
起初,我觉得很闷很闷。看了就想打哈欠,但是我看到他是如何艰辛地去研究密率,我的泪珠就不禁掉了下来。看到他这么辛苦,我就开始对他的故事产生兴趣了。
看完了祖冲之的故事后我有这样的体会:
一、我们要学习他这样的.精神,不达到自己的目标决不放弃;例如:遇到很难很难的数学题,我们做的腻了,就会想放弃,这时我们就要学习祖冲之的这种精神了,我们再把他这种精神发挥到我们的学习上,我相信我们的学习成绩会突飞猛进,更上一层楼。
二、还要学习他那种持之以恒的毅力,不要半途而废,这样只会让我们失去学习的信心。要持之以恒,不能是三分钟热度。只要持之以恒,没什么事不成!
三、要学习祖冲之,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要两边倒,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老是靠别人来决定,要有自己的思想。这样才会成功,才会得到真正的成功。
这就是属于我的体会,我体会到只有三个词,就是:不放弃,持之以恒,有自己的立场。或许这些也对你有更大的帮助。
祖冲之故事读后感 篇4
我读过许多中国古代科家的故事,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祖冲之在看《九章算术》书时,书中圆周率大概为“径一周三”很不精确,他想把圆周率计算好,于是他在房子里画了大大小小的`圆圈,不停地测量圆的直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无论酷暑还是严寒,祖冲之不停地算,从不间断。一道算术题祖冲之算了一辈子,失败了再重新算,在那样艰苦落后的条件下,他寒暑不避,日夜不分,终于算出了结果,创造了奇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属于永不放弃的勇士”。
祖冲之向人们证明一个事实:科学攀登,艰难曲折,辉煌属于百折不挠的人!
记得寒假我回了外婆家,外婆养了好几只兔子,一天,妈妈说带我野外摘兔子草,我高兴极了。我们来到野外,妈妈在前面仔细找兔子草,我在后面一边玩,一边捉虫子,兔子草没摘到,反倒被虫子咬了几个包。我跑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我们回去吧,摘兔子草太难找了,我一颗也没找到,妈妈你看,我还被虫子咬了好几个包”。
妈妈说:“儿子,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耐心,你要学会仔细去观察,去辨认,这样才能找到是兔子草”。听了妈妈的话,我不在一边玩一边捉虫子了。终于我也摘到了许多兔子草。
以后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要有始有终,这样才能成功。
祖冲之故事读后感 篇5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南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他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们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酷爱研究数学,并创制了新的历法《大明历》,这种历法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1秒,可见其精确程度了。他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指南车”,还造过“千里船”,又编写了一本《缀术》。他在数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关于圆周率的精确计算,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的圆周率在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7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而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1000多年以后的事了。
虽然祖冲之那么厉害,但据书上记载,他小时候并不聪明,他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成为大科学家的,其中家教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在爷爷祖昌的启发教育下,带领他走访过当时的天文学家何承天,何承天鼓励他敢于探索一切未知的世界,由此,祖冲之才慢慢地走上了成才之路。
古人曾用“头悬梁,锥刺股”来比喻学习的刻苦与勤奋。祖冲之正是通过这种坚持不懈、勤奋努力的精神,才达到了科学的顶峰。而如今有些人自以为比古人聪明,那恰恰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世上本没有绝对的聪明和愚钝之分,关键是靠后天的努力。俗话说:“聪明来自于勤奋”。如今我们的学习环境比古人强上百倍,但即使环境再好,后天不努力也是徒劳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嘛!为此,我们要向祖冲之等伟大的科学家们学习,学习他们那种坚忍不拔、勤奋好学的求知精神。只有通过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加倍努力,才能攀登上科学的高峰,完成他们未完成的心愿!
祖冲之故事读后感 篇6
《上下五千年》是一本让我百读不厌的好书,书中讲述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奸恶的秦桧,忠孝的岳飞……但在这众多人物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祖冲之。
《祖冲之推圆周率》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祖冲之从小就有追求做数学家的梦想,他便为实现这个梦想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从而在数学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人只要不断地去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梦一定会绽放出璀璨的花朵。就像文章中的祖冲之,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走在一条弯折泥泞的小路上,坎坎坷坷。小时候,他的父亲经常叮嘱他说:“孩子,研究数学是很辛苦的,既不能靠他升官,也不能靠他发财,你为什么要研究它?”祖冲之回答说:“我既不想当官也不想发财,就想弄清天地见的秘密。”祖冲之全然听不进父亲的劝告,继续浇灌自己的梦想,经过长期孜孜不倦的艰苦研究、反复运算,出色地完成了《推算圆周率》这项艰苦卓绝的工程。还制定了一部新的历法“大明历”,他们的精确程度,开辟了数学史、历法史的新纪元。当今,我们也有自己的梦想等着放飞,他们是否能撑起祖国的蓝天,就在于我们今天的努力!有梦,就要像祖冲之一样执着、努力!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铸造坚硬有力的翅膀,让梦想化作飞翔的动力,让承载梦的纸飞机向更高、更蓝的天空搏击,跨越宇宙的`上空,飞越世界的伟岸。无数中华子弟的梦想就是祖国通向强盛的桥梁,但在躬行中,不要因一时的微风卷过而收回翅膀,要能承受千磨万击的考验,这样才能造就精彩。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的梦就是祖国的梦,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让祖国更繁荣昌盛,现在的我们都要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我的梦是做一个实业家,制造出许多强壮的“力士”机器人,多功能飞机,让机器人帮助百姓们盖房子、造工厂,减少劳力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我还要让高科技的飞机开荒种田、浇水,喷洒农药,丰收时,按照人口分发粮食,让百姓们安居乐业。百姓的生活好了,祖国才能强大,九州才能欣欣向荣!
有梦,就要为之努力,我坚信:风雨过后总会见到彩虹!
祖冲之故事读后感 篇7
《数理化通俗演义》中记录了许多名人的故事,作者梁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许多遥远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科学成就再现在我们眼前。
祖冲之,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他得出的圆周率精确值在当时的世界遥遥领先。
祖冲之是在为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做注的时候遭遇到圆周率这个难题的,这个问题当时已经困扰中国数学学者四百余年。
祖冲之大量阅读了前人留下对《九章算术》注解,从刘徽的割圆术中获得灵感,将一个圆内接上正多边形,不断地割下去,求出多边形的周长,便能无限接近圆周率。
祖冲之和他的儿子祖暅在地上画了一个直径为一丈的'打算,将圆割成六等分,然后依次内接12边形、24边形、48边形……父子俩把地上的大圆切割到了24576份,这时的圆周率已经精确到了3.14159261。祖冲之知道这样不断的割下去,内接多边形的周长还会增加,会更接近于圆周,但这已经是小数点后的第8位,再增加也不会超过0.00000001丈,所以圆周率必然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首次提出了圆周率在“上下二限”之间这个提法,这个圆周率的精确值直到1000年后才被阿拉伯数学家超过。
圆周率的应用很广泛,尤其是在天文、历法方面,凡牵涉到圆的一切问题,都要使用圆周率来推算。祖冲之对圆周率数值的精确推算,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个重大贡献,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祖冲之故事读后感 篇8
今天,即使用算盘和纸笔来完成这些计算,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让我们想一想,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朝时代,一位中年人在昏暗的油灯下,手中不停地算呀、记呀,还要经常地重新摆放数以万计的算筹,这是一件多么艰辛的事情,而且还需要日复一日地重复这种状态,一个人要是没有极大的毅力,是绝对完不成这项工作的。
这一光辉成就,也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数学高度发展的水平。祖冲之,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敬仰,同时也受到世界各国科学界人士的推崇。1960年,苏联科学家们在研究了月球背面的照片以后,用世界上一些最有贡献的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那上面的山谷,其中有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
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适应了当时生产实践的需要。他亲自研究过,并用最新的圆周率成果修正古代的`量器容积的计算。
古代有一种量器叫做“釜”,一般的是一尺深,外形呈圆柱状,那这种量器的容积有多大呢?要想求出这个数值,就要用到圆周率。祖冲之利用他的研究,求出了精确的数值。
他还重新计算了汉朝刘歆所造的“律嘉量”(另一种量器,与上面提到的 都是类似于现在我们所用的“升”等量器,但它们都是圆柱体。),由于刘歆所用的计算方法和圆周率数值都不够准确,所以他所得到的容积值与实际数值有出入。祖冲之找到他的错误所在,利用“祖率”校正了数值。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
以后,人们制造量器时就采用了祖冲之的“祖率”数值。祖冲之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将圆周率推算至小数点后7位数,并得出了圆周率分数形式的近似值。
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查考;如果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000多边形,这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
据《隋书·律历志》记载,祖冲之以一忽(一丈的一亿分之一)为单位,求直径为一丈的圆的周长,求得盈数为3.1415927、肭数为3.1415926,圆周率的真值介于盈肭两数之间。
《隋书度量衡》没有具体说明祖冲之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盈肭两数的。一般认为,祖冲之采用的是刘徽的割圆术,但也有别的多种猜测。这两个近似值准确到小数第7位,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
直到一千多年以后,15世纪阿拉伯数学家卡西和16世纪法国数学家F.韦达才得到更精确的结果。祖冲之确定了π的两个渐近分数,约率22/7和密率355/113。
其中密率355/113(≈3.1415929)西方直到16世纪才由德国人V.奥托发现。它是三个成对奇数113355再折两段组成,优美、规整、易记。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把圆周率π的密率叫做“祖率”。
祖冲之在数学领域的成就,只是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的一个方面。实际上,14世纪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数学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比如几何中的勾股定理,在中国早期的数学专著《周髀算经》(大约于公元前2世纪成书)中即有论述;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另一本重要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最早提出负数概念及正负数加减法法则;13世纪时,中国就已经有了十次方程的解法,而直到16世纪,欧洲才提出三次方程的解法。
祖冲之故事读后感 篇9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科学家和数学家,但是,祖冲之童年的时候并不是很聪明的。读完这个故事,我被祖冲之的好奇和坚持所感动,更为他那孜孜不倦研究科学的精神所感动。
小时候的祖冲之可不太聪明,总是记不住圣贤书的道理,还被别人嘲笑为“小笨蛋”。
虽然祖冲之不爱读圣贤书,却特别喜欢亲近大自然,他爱上了天文学,爸爸、爷爷也跟他一起研究天文知识。祖冲之长大后推算出了“大明历”,编写了一本《缀术》,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七位数以上的科学家。正是因为祖冲之那强烈的好奇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使他成功的。
祖冲之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时间与现代科学测定的数据相差不到一秒,可想而知,祖冲之这个测定的过程付出了多少的艰辛和努力,也历经了多少的失败和挫折。
可见祖冲之永不放弃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
如果我们继续保持着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再通过刻苦的钻研以及持之以恒的态度,那我们一定会在科学领域继续发扬光大的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一个道理: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付出艰辛的代价,祖冲之、爱迪生以及其他的科学家都一样,他们的发明创造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
同样道理,我们在学习上想要取得好的成绩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失败了没关系,只要继续努力,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的!
【祖冲之故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故事读后感11-03
故事读后感06-29
《母爱故事》读后感04-12
女儿的故事读后感04-10
公主故事读后感04-08
《美德故事》读后感04-30
史记故事读后感04-30
《数学故事》读后感04-30
科学故事读后感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