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老庄读后感600字
导语:说到孟子,我们还会想起"孔孟之道",他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使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孔孟老庄读后感600字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孔孟老庄读后感600字1
读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之孔孟有感:
正如文中所说,孔子生活在一个安逸的时代,贵族式的战争、骑士般的精神,至今让我们有些人遐想不已,而孔子本身也是贵族,尽管已经没落,但猜想在彼时的大环境下,想必也比孟夫子好得多,因而孔子更为关心的是“礼”,是一种统治秩序的维持,是“小资”的心态,因而他才能悠然自得地“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不会也不能过多地关心社会的底层,这点似乎与西方的贵族一样,顶多只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当你一展身姿要与他平分财富争夺地位之时,彼时的善良与同情也就消失地一干二净!
而孟子呢?却全然不同,人性的贪婪与倾轧让他看到的是一个不安全不稳定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他能没事出去旅游散心对着饭菜挑三拣四混入小资吗?他为什么提倡“革命性”?那是他的那个社会已经濒临崩溃已经没有前途,那是因为他长期混迹于底层(孟子没落贵族,此时照孔子的说法已经彻底“礼崩乐坏”了,很多方面可能享受不了孔子那个待遇),已经见识了太多的罪恶与凄凉。他为什么主张“性善”,那是因为在那个大环境大背景之下,唯有“性本善”能够给当时的大众,当时的有志青年一丝希望和曙光!我想,孟子在这方面也许与钱穆先生撰写《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目的一般。他为什么提倡“低水平平等思想”,这固然与他当时的视界局限有关,也与其对人生的终极意义的思索有关。
这些也许与黄仁宇先生以“经济的`角度”来观察中国大历史格格不入,但他们共同产生的一个话题就是: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是哲学地看待人的存在抑或其他?我想这才是孟子思想的起源地之一,也是人类不得不探索和深究的重点!
研究历史,正如黄仁宇先生所说,“一定要考究他们的历史背景”,但是仍有一点黄仁宇先生没有提出的就是考究他们的位置!粗俗的我们常说“屁股(位置)决定头脑”,莫不是如此?!
孔孟老庄读后感600字2
孔孟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孟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孟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课文的几则语录,体现《论语》的文学特点。首先,它们全是用当时的规范口语写成的,明白如话。其次,语言自然流畅,简约朴实,不事雕琢,不求辞采,却能表达出深刻的道理。再次,它们有一种从容不迫、多方启发的风格,体现出所谓“文如其人”的文章规律,使读者如同亲眼目睹“循循善诱”的师长。最后,《论语》偶尔也有生动的比喻,使读者耳目一新。
《孟子》也属语录体。《孟子》善于论辩,《孟子》的比喻,有故事,有情节。课文中“弈秋诲人”的故事,就是一例。这种故事往往成了寓言。这样的寓言是为了说理,为了辩论。《孟子》的寓言,多有民间故事色彩。《孟子》里许多寓言至今仍然家喻户晓,如“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等。
【孔孟老庄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孔孟阅读答案11-04
经典孔孟语录赏析02-03
孔孟语录二十则02-02
《孔孟》语文教学设计02-11
孔孟之道的成语解释01-04
孔孟经典语录(二十则)02-02
刘老庄82烈士观后感10-19
2015观《刘老庄82壮士》有感作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