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别离小说读后感

时间:2020-12-30 19:54:3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小别离小说读后感

  《小别离》剧中,三个家庭的父母给予自己的孩子很高的期望,同时也想给他们最好的东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别离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小别离小说读后感

  《小别离》读后感篇一

  《小别离》暑期热播,断断续续看了几集,还挺有意思。故事以三个上初三学生的家庭为主线,讲述了当代都市不同经济条件家庭的家庭教育理念、孩子成长的烦恼以及人到中年的父母们自身也正经历着事业和家庭上的挑战与阵痛。可能很多情节能引起共鸣,所以看着还挺有意思。但是圆圆不爱看,总是将遥控器换台到湖南卫视,看《麻辣变形计》。我想圆圆是故意回避这部电视剧吧,她肯定是不喜欢我经常拿剧中的情节来教育她,如果看部剧都时常被教育,确实是件很不爽的事情。

  记得圆圆刚出生的时候,我根本就没去想她上幼儿园的事情,觉得那是三年后的事情,还早着呢。没想三年一瞬间,我们没有进行任何比较,就近原则,直接将她送到小区幼儿园。上小学也是一样,没有择校的想法说要为她找省一级或市一级小学之类的,还是就近原则,就在小区配套的小学读吧。幸亏圆圆自己上进,学习成绩还算优秀。

  最容易感叹的还是飞逝的时光,如今圆圆已经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了。很快就要面临小升初的问题。与圆圆同学的家长聊天,总绕不开谈论这些事情。为人父母,总是很在意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说什么要想考省重点中学,不仅各科成绩要非常优秀,还要有学校指定的特长,比如说全国小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二等奖以上之类;说什么要想考优秀的初中民校,必须要参加相应学校的入学考试,而考试内容大部分都是考试提纲以外的,这些知识只有参加社会教育机构(如学而思)的课程才能学到。于是,各种教育机构遍地开花,家长们趋之若鹜。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让圆圆参加任何学校以外开办的辅导班。尽管她能很好地掌握学校的课本知识,并且能很好地应付考试,但参加各种竞赛类的考试时还是与有经过专门培训的学生有差距。我经常说,在学习方面,圆圆为家里省了很多钱。但偶尔内心也会充满愧疚感,好像不花些钱给她报些辅导班,就是不够爱她一样。

  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我一直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虽然国家一直以来都在提倡减轻中小学生的负担,但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在民办教育机构的怂恿下,家长们不得不逼迫孩子加负学习、提前竞争。在如此大环境下,我们要做到独善其身,需要很大的勇气。当然,我本就能对她的学业进行辅导,虽然不够系统,但至少能够解答她所有提出的疑问。这也是不报辅导班的原因之一。

  我们到底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才算成功?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我不认为学习成绩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我希望圆圆学习成绩优秀,也希望她有个快乐的童年,更希望她在成长的过程心身健康。所以,我很愿意看到她每天都能合理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分一些时间学习,分一些时间跟小伙伴们玩耍,分一些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还要分一些时间与父母做亲子活动。如果为了学习成绩要花费绝大部份时间,我宁愿她放弃一些成绩。爱因斯坦说过:所谓天才,就是99%的努力和1%的灵感,但是这1%的灵感比99%的努力更加重要。假如她有学习的灵感,学习花不了多少时间;假如学习灵感欠缺,那就接受不优秀的成绩。

  心身健康的培养才是我最重视的。我经常教育她,要做一个活泼、乐观、积极向上、乐于助人、阳光宽容的人。不仅是说,还要做,以身作则。我会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她在家里时刻都感到心情愉悦;我会花很多时间陪伴她,做亲子交流,让她时刻都有安全感;我会调解她在学习和玩耍中遇到的困惑,让她的思路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只要圆圆能感受到父母对她的爱是由衷的、无私的,心身自然就健康了。

  《小别离》读后感篇二

  最近,浙江卫视上演一部新片《小别离》,让我们家长体会到很多东西。

  在剧中,三个家庭的父母给予自己的孩子很高的期望,同时也想给他们最好的东西。这也是我们做父母心中所想的。然而在现在这个时刻,我们的孩子正进入青春期,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像从小那样听话,总是和我们逆向而行,也许就是在这一刻,我们应该要心平气和的和孩子们沟通沟通了。了解他们心里所想的一切,再和我们的观念结合在一起,作为初三家长的我,相信家长们心里的想法会和孩子的想法达到一个很好的沟通。

  我们的孩子已经步入初三,即将面临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的挑战,也许有的家长们为了孩子有个好成绩,给自己的孩子报了很多的补习班,有时连寒暑假都很少有时间休息。如此,多的补习班会对孩子造成过大的压力,使得孩子的成绩可能不进反退。正如剧中的一个孩子——方朵朵。她的家长在寒假中报了过多的补习班,使得孩子的精神状态不好,如此去听课,又能听进去多少呢?由此看来。我们家长要想想给孩子减减负,减减他们学习的压力,多带他们去散散心,聊聊天,定期把所积攒下的压力全部释放,不让他们背负过多的压力。

  在这部剧里也提到了一个热门话题“出国”。看完这部剧后我一直在想到底要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出国,出国真的是一件好事吗?在这里,我自己的观点是如果孩子将来有能力,我想让他在大学时出国留学。剧中,家长们想让孩子们在高中时出国,我觉得这不是太好。虽然外国的高中压力比中国要小得多,但在高中时期,孩子的适应能力不好且很难自己照顾自己,这样一来我们家长就要有一位跟过去,这对我们普通家庭无疑是一个很大的经济问题。从另一方面看,国外高中压力比中国小得多,这么一去有可能会过于放松,这对孩子们的自觉性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如果大学去外国留学,第一孩子有自己的经济来源,第二在高中过后,孩子的学习能力更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会更强,再加上国外学校极好学习氛围的影响,我想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但这还是要靠孩子自己,不能让他们过于依赖于父母。

  总之,对于孩子的教育,也许每位家长有每位家长的方法,但我们对孩子一定不能让他们过于紧张,压力过大。孩子,家长,老师一起努力,我相信孩子们的成绩一定会提高。

  《小别离》读后感篇三

  我以前一直是个不爱看电视剧的人,而就在几天前,无意中看了电视剧《小别离》的某些片段,不禁让我为之一动,选择了和夫人孩子一起认真观看这部真正贴近我们现阶段生活的好剧。

  该剧围绕中学生出国展开,讲述了三个家庭面对孩子升学、留学、青春期的故事。剧中的故事主线是黄磊代表的中产阶级的家庭烦恼,另外还有两条支线并行:一个是出于上层建筑中的家庭,另一对则是普通工薪阶层家庭。不同经济条件的三户人家,代表了当今中国社会的无数个家庭。虽然境遇不同,但他们都得面对孩子升学、留学、青春期的多重压力。而做父母的自身也正经历着职业和家庭上的挑战与阵痛,最终,是孩子的成长撑起了每个小家庭的大信念,他们也逐渐意识到,留学绝非看上去那样能解决一切问题。在内心纠结和重重挑战面前,“爱”既是出发点,也是源动力。

  从剧中朵朵的初三学习情况,我不由得想到我们的孩子马上就要上初三了,我们可能也要面对像剧中朵朵爸妈同样的孩子的青春期问题以及各种琐碎小事。初三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在这段日子里,孩子们将面临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我想不论是孩子还是家长或是老师都会面临着同样的压力。

  首先要面对的,便是孩子们来势汹汹的青春期现象。成长猝不及防,有时让人惊讶,有时让人惭愧。作为家长,我觉得一定要充分理解并尊重孩子的内心世界。如果像剧中朵朵爸妈一样,发觉了孩子可能存在小小心思或秘密,也不要整天忧心忡忡过度担心了,人生在世谁还没有个秘密呢?更何况是正处在花季的孩子们。有秘密只能说明家长与孩子之间仍有隔膜,孩子们心底里不愿与家长们敞开心扉。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予她们足够的信心和正确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中明白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不是一味的一棒子打死,将他们的梦想扼杀在摇篮里。

  至于学习,升了更高年级的孩子们,必然会感觉到更大的`压力。我们做家长的理应配合老师,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动态,尽量做到不留死角,让她感受到我们家长的关注和期望,在以后的学习里更加努力、用功。同时,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能对孩子太过严苛而把孩子变成可怕的“分数机器”。近些年因为考试不理想,自杀的孩子还少吗?为什么他们会如此想不开呢?想必家长的心里已经给出了答案,不是吗?父母爱孩子本身没错,但教育因人而异。就像剧中的三个家庭一样,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出国留学,不要把父母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孩子稚嫩的肩膀上。未来固然重要,可孩子,是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天使,是有资格快乐的,不该总被我们父母的一腔热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左右。

  有人说,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独父母的爱指向别离。但是我们心底里一直知道,我们从未真正离别过。希望各位孩子和家长,都能在新的开始里,取得新的收获。

  《小别离》读后感篇四

  《小别离》是这个时代难得的作品,因为它直视了我们共同的焦虑。

  与许多人悲催的生存境遇相比,方园等家庭的教育经历其实未必有多么不堪,多么催泪。在成千上万留守儿童、候鸟少年或者吃不上营养餐的贫困地区学生的匮乏镜像映射下,许多都市家庭孩子的教育是餍足甚至过度的,但根本点在于这样的餍足和过度丝毫不能带来幸福。所以,我们也不能据此判定鲁引弓的写作是矫情的,因为不同的家庭各有各的烦恼焦虑,无论它们因何而生,焦心的感受都是真切无比的。古人云,“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其实圣人也有“终身之忧”,庶民也有“一朝之患”,而中间的很多人呢,虽解决了形而下的困境,但还无法完成形而上的超越,在二者中间撕扯纠结,也许反倒有更多的不幸。方园、林红、吴佳妮们努力踮起脚尖“抢购教育”,想去够一够更好的生活,够不着当然痛苦,勉强够着了,也将衍生出一串串的烦累,比如,不得不委屈自己,不得不苟且过日,不得不仰人鼻息,不得不经历一番小别离。

  你是自认生活得不错的中产阶级么?但有时你是否觉得拥有的一切都脆弱得不堪一击?你侥幸赢得了自己这一代的生活,可有信心赢得下一代?……这是横亘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的问题,也是看《小别离》这时的感叹:这表面风光但实际千疮百孔的中年生活……

  但怎么办呢?谁让你遇上了这样一个时代。

  必须得承认,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情绪,而高速发展的时代里也许就注定了集体的焦虑。五十年代美国人集体焦虑,九十年代的香港人集体焦虑,所有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里人们都极度焦虑,因为选择太多,每一个选择都意味着将来生活形态的千差万别,责任太大,所以你无比焦虑。

  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洛梅安慰人们说焦虑也并不是没有好处“那是一种与创造性同在的情绪,而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焦虑的人才是真正健康,恰当的感觉到时代脉博的人。”

  也就是说,时代里最聪明的人才会焦虑,最有才干的人才会焦虑。焦虑让人不快,让人煎熬,但也让我们始终处于应激状态,更好地面对多变的挑战。

  但过分的焦虑是不必要的,因为无济于事,我们注定只能与焦虑共存,相融相合,带病生存,因为焦虑保护了你。

  也许,我们应该做点什么了,比如像黄磊和海清一样抱头痛哭一场,比如像朵朵一样去写一个大IP,比如写下真正让你焦虑的清单,告诉自己那些问题是能解决的,那些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做出了选择不必后悔,因为那已经是你当下能做出的最好选择了。你必须告诉自己你接受焦虑,就像你接受我们的时代,接受这时代给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好以及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