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围城读后感

时间:2021-02-24 11:35:0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关于围城读后感范文1000字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围城读后感范文10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围城读后感范文1000字

  围城读后感1

  解志熙说:“《围城》正是钱钟书立足于中国的这几块现代化文明的土壤而又方言世界,对整个现代化文明现代人生进行整体反思和审美观照的艺术结晶,它所要反映和揭示的是整个现代文明的危机和现代人生的困境。”

  《围城》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

  《围城》的象征源自书中人物对话中引用的外国成语,“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又说“像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婚姻来谈“围城”困境,显然不是钱锺书的本意。“围城”困境是贯穿于人生各个层次的。后来方鸿渐又重提此事,并评论道:“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这就是点题之笔。钱钟书在全书安排了许多变奏,使得“围城”的象征意义超越婚姻层次,而形成多声部的共鸣。

  《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的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围城”困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这看起来好像很有点悲观,但骨子里却是个严肃的追求,,热忱深埋在冷静之下,一如钱钟书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终极理想、终极目的的虚妄,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过程不再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义得以被认识和承认,使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的无止境而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

  钱钟书在自序中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有忘记他们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而这一类人物,就是当时的病态的知识分子。《围城》中常有诙谐的锋刃刺向这些所谓的“无毛两足动物”。可以说,在《围城》里的芸芸众生中,几乎每个人物场时作者都对其肖像进行了一番讽刺描绘。常常采用既含蓄而又挖苦的漫画式笔法,令其形神毕露。例如,那位出场一次的“哲学家”,他的名气是靠同外国著名哲学家通信和会面猎取的。当他沾沾自喜吹嘘他同罗索会面的对话时,其实是在揭露自己的空虚和无聊。再如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自称是一位研究生物的老科学家,人们却看不到他的科学家风范。其实是一位心术不正,好色贪杯玩弄权术的学术官僚,他本身就是那所黑暗腐败的大学的化身。在法国取得文学博士头衔的苏文纨号称“才貌双全”的“女诗人”,但她的“得意之作”竟是抄袭的一首德国民歌。自称是“诗人”的曹元朗,其“杰作”《拼盘姘伴》,令人发噱作呕。这两个最后却结成秦晋,确是“珠联璧合”。还有,韩学愈从美国的爱尔兰骗子那里买了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骗取了大学教授的头衔,还让他的白俄妻子冒充美国国籍,以便到英文系任英语教授。为了灭迹消踪,杜绝后患,他勾结陆子潇,教唆学生蓄意搞垮方鸿渐,勾勒出了一个厚颜无耻、奸险残毒之徒。……像这样的例子,在《围城》中随处可见。每一个人物,在钱钟书的笔下都化作一幅幅讽刺性极强的漫画。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品尝到漫画式的幽默。

  像这样拟人化的调侃,读过之余,每有会意,一种舒心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在行文中,《围城》通篇都是嬉笔。因此,它又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调侃语调述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剧。

  钱钟书善于用洞烛幽微、纤芥毕肖的笔触刻画人物心理,其犀利精微的心理讽刺,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立体感。而这部《围城》,的确不失为一部佳作。

  围城读后感2

  很早就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但是,很可惜,总是没有机会拜读这句话的出处——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前些日子,终于鼓足了勇气,翻开了这本堪称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读此书之前,想着这40年代的作品,应该是爷爷奶奶的事了,也就是抱着了解名著的心态去欣赏下。总觉得大师的作品吧,肯定是生硬晦涩,至少是我辈不易读懂的,要想读懂,也要摆上好几本字典在旁边,才能有读下去的勇气。可读完此书感觉完全不同,它通俗,从身边琐事娓娓道来,谈话、吃饭、交友、恋爱、工作、家庭,全是生活中种种细节,极其普通的琐事。然而正是在这些琐事中,在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中,一个个活生生的生活场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呈现在读者眼前,是那样生动,鲜活和逼真。方鸿渐的虚伪,赵辛楣的坦白,褚慎明的爱面子,苏文纨的媚俗,唐晓芙的纯真,孙柔嘉的.狡黠,跃然纸上,让人又爱又恨。

  书中方鸿渐与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的感情纠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伤害了苏唐两人,而又一步步陷入工于心计的孙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后自食婚姻苦果。这座感情围城,曾经令方鸿渐向往,之后又无奈于城中的琐碎与无聊。而在三闾大学教学期间着实是一座事业的围城,这里面充斥着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时刻让人感到压抑,令本性善良却怯懦的方鸿渐不堪忍受。但当他离开那里回到父母身边时,面对的却是一个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责任,事业的衰败,多层混杂的社会大围城,让他更加觉得无所适从,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只无情的大手掌控着。本就无材的方鸿渐也只会牢牢地屈服于这只手,逆来顺受地承受朋友的施舍,义无反顾地踏入爱情陷阱、事业低谷,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凉的结局。

  除此之外,书中大量精妙的比喻也运用得非常巧妙,为小说的幽默效果增色不少。例如:洞察人情世故的比喻,“我发现拍马屁跟恋爱一样,不允许有第三者冷眼旁观。”由此观之,“盗亦有道”,马屁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拍得来的,自有操作规程。剖析人生弱点的比喻,“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往树上爬,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标识。”这个比喻毫不客气,一针见血,使人不禁汗颜,自惭形秽,把它作为“夹着尾巴做人”的注脚是最恰当不过的。描摹人物情态的比喻,“船又过了锡兰和新加坡,不日到西贡,这是法国船一路走来第一个可夸傲的本土殖民地。船上的法国人像狗望见了家,气势顿长,举动和声音也高亢好些。”本体是法国人将到的西贡,喻体是狗望见了家,那气势、举动和声音何其相似。描写人物复杂心情的比喻,“那时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把苏文纨表面自命清高,内心渴望爱情、渴望被人关注的心理描写得入木三分。这些比喻简直惟妙惟肖,其诙谐幽默的效果,真的让人忍俊不禁,这些幽默的笑料背后隐藏着多么深刻的讽刺意味!

  当我读完全文后,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感到意犹未尽,故事戛然而止了。是啊,一切就这样都“结束”了吗?对于主人公的故事,对于整个《围城》,让人去细细地思索、静静地品味、慢慢地鉴赏。全文最后一句话:“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这种时间上的巧合不正是反映了世事的苍凉与变迁吗?

  围城读后感3

  第一次拿手机看名著一开始不习惯啊!以为“围城”讲得是一个城市里的形形色色的人川流不息的生活状态,当我读完第一章节后发现“围城”是在讲述一个主人公叫方鸿渐的多半身生活。

  书中提到“围城”这个词还是从苏文纨口中说出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该词,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展示“婚姻”中的那道“围城”在我看来主人公方红渐遇到鲍小姐所在船上发生的事件,让人觉得方鸿渐的“平庸”,没有太多男子气魄或许是当时环境的影响外加苏文纨的挖苦与讽刺,让他忍气吞声以至于被鲍小姐玩弄。

  对主人公方鸿渐体吾主要是从他对唐小芙的感情中又插入苏文纨的感情,导致纠结与胆怯心里并存,还有赵辛楣当时追苏文纨过程中对方鸿渐的态度和语言幽默风趣,方鸿渐明明知道苏文纨对自己的感情却不去回应,只是表面应付,从中不敢爱也不敢恨的态度全让唐小芙看在眼里,一开始当做笑柄,任方鸿渐对自己“私下的追求”,以至于方鸿渐和唐小芙感情纠葛很脆弱,苏文纨一离间导致他们的感情走向了终结。

  还有一处对我的印象较深的地方是方鸿渐和孙柔嘉结婚后,两人的世界总是在“无休止的争吵中度过”一开始我也以为孙柔嘉会比较温柔平易近人,没有想到后来也成为一个泼辣,斤斤计较,庸俗势利之人。夫妻两个人在经济上,家庭环境(背景下),生活方面存在太大差异,以及两人思想的交锋,小说虽写这两个人却是两种派别的代表,一个是在传统封建家庭背景下又接受了一些西方教育的影响青年,而另一方则先以温柔善良在婚后转入庸俗势利的女性代表,交织结合在一起……

  从赵辛楣身上看到“情敌”的表现(一开始对方鸿渐)到“同是天涯沦落人”再到“真挚”的感情,赵辛楣的家世背景给予他很大“便利”相比较而言还是比较喜欢的人物。

  从“苏文纨”身上看到“高傲”(知识才能)到“好强女性的心里”再到婚后“唯利是图”,又去招惹赵辛楣的情感,让我们读者很厌恶,憎恨,很鄙视她,她的“高冷”已经被这行为抹杀了。

  从“孙嘉柔”身上看到由“温柔”到“柔弱”到“强势”再到“泼妇”最后“庸俗势利”对感情真心流露只是迫于当时家庭原因处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妇女”形象的代言人,体吾“婚姻”生活的悲催性。

  从“方鸿渐”身上看到“无能”“软弱”“纠结”当时社会环境下以“大家庭种留学生”的形象青年,兼顾两种思想又有一种“无奈”的情感夹在其中,从“对情感追求”到“希望感情”再到“绝望”(对唐小芙感情破灭颓废)再到遇见“孙柔嘉”对情感“模糊性”最后到“婚姻给予的枷锁”折磨的让人窒息。

  大多数人物都是为“方鸿渐”做陪衬从侧面让读者明白方鸿渐所被困在这“围城”下的生活状况再现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人物心里,又有一种悲悯情怀夹在其中让人有一种思索在里面“命运的安排,还是安排的命运?”“人影响环境,还是环境影响人?”“思想决定行为,还是行为决定思想?”“思想能否鞭策行为?”

【关于围城读后感范文1000字】相关文章:

《围城》观后感03-28

《围城》读书笔记15篇02-23

钱钟书《围城冬夜》阅读答案11-30

读后感征文范文03-18

关于简爱读后感10篇04-11

成语故事读后感范文10-27

鞋匠的儿子读后感范文04-08

关于海底两万里读后感04-17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范文10-08

一百岁感言读后感范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