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本来单纯》有感
《活着本来单纯》中儿童看待人生的这种特殊态度,叫做“绝缘”。即解除事物在世间的一切关系,所见的便是事物的“本相”,而非交织利害与智谋的世间因果之网。
读《活着本来单纯》有感 第一篇
前段时间,我的朋友给我推荐了丰子恺的文章。只看了一点,自己便深深地被他的散文和画所吸引。于是,我读了本丰子恺的散文漫画精品集《活着本来单纯》,刚好利用空暇时间细细拜读。
在拜读之前,我上网了解了一下丰子恺的相关资料,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画家、散文家,师从弘一法师,学贯中西。他的散文兼有平易简朴之风、宽仁隽永之意和童真天然之趣,是现代文学中备受推崇的佳品,多次被选入中小学教材。他的漫画幽默风趣,流传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争相收藏。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说:“丰子恺是最中国的中国人。”
这本书总共分成了六部分。
第一部分的主题是“豁然开朗”
第二部分的主题是“无宠不惊过一生”
第三部分的主题是“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
第四部分的主题是“你若爱,生活哪里都是爱”
第五部分的主题是“学会艺术的生活”
他的散文集穿插着一系列亲笔画,大部分画作取景于最朴素的大自然与单纯的孩童,每副画都把人物与大自然安排得非常巧妙,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丝毫没有违和感。作者通过对身边事和往事的回忆,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最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在这本书里,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丰子恺在《从孩子得到的启示》这篇文章里讲的一则故事: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岁的孩子华瞻来骑在膝上,同他寻开心。我随口问:
“你最喜欢甚么事?”
他仰起头一想,率然地回答:
“逃难。”
我倒有点奇怪:“逃难”两字的意义,在他不会懂得,为甚么偏偏选择它?倘然懂得,更不应该喜欢了。我就设法探问他:
“你晓得逃难就是甚么?”
“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
啊!原来他的“逃难”的观念是这样的!他所见的“逃难”,是“逃难”的这一面!这真是最可喜欢的事!
文章的最后,丰子恺说他受了这孩子的启示:孩子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我在世智尘劳的现实生活中,也应该懂得这撤网的方法,暂时看看事物本身的真相。唉,我要向孩子学习!
读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小孩子的快乐很简单,而大人简单了就会很快乐。大人们常常会误认为小孩子缺乏生活常识或经验,因此小孩子的话常会引人发笑,然而他们发自内心的话,看似简单,却常常蕴藏着人生最美好的哲理。大道至简,莫过于此。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当我们感慨当今的教育变得如何复杂、如何糟糕时,不如静下先来倾听一下孩子们内心深处最纯真的需求与期望……
读《活着本来单纯》有感 第二篇
《活着本来单纯》是丰子恺先生的一部漫画散文集,我喜欢这书的名字,也自是敬重集文学与艺术于一身的人。小时候,我们从课本里知道丰子恺,看他的漫画,学他的那篇《白鹅》,我学着他的笔法也去写鸡、写鸭,遗憾的是却怎么也写不出他的乐趣来。
这书皮的颜色是薄荷绿,看着素净,与丰先生的品格也是不谋而合。翻开页面,五个章节,简洁明了的目录,字字清新,无论是豁然开朗,无宠不惊过一生,还是你若爱生活哪里都是爱,学会艺术的生活,要知道,这就是我所崇尚的生活状态呀!
丰子恺的散文以朴素为美,少了铺陈和刻意的描绘,仔细看,他的漫画也是如此,简单的线条勾勒,造境着笔不求科特,在平实中寓意深远。单从这文集篇章的题目来看,41个短篇,取三字以下为题的25篇,这不比今日,自媒体时代,很多人为博人眼球,将文章的题目写成了句子,生怕读者看不懂这文章的情理。
再看这文集里,首篇文章拟题为《渐》,他说大自然有个“渐”的神秘原则,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荫的夏,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人也是如此,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了野心家,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人类极少有人能不为“渐”所着迷,不为造物所欺。丰子恺仅用一个“渐”字便能捕捉这世间圆滑进行的道理。
再后来有《家》、《春》、《秋》、取二字题的从《生机》到《晨梦》,从《梦痕》到《闲居》,从《吃酒》到《送考》……题材选择并不是深奥的道理,皆为琐屑俗常的事物,一字一句,简单明了,却又风韵独存,引人遐想。
林清玄说从丰子恺先生那里,学到了朴素。既有朴素的文章,也有朴素的道理。巴金评价丰子恺拥有一个与人无争、无所不爱、一颗纯洁无诟的孩子的心。
我印象深刻的是丰子恺笔下的《生机》,他从一球水仙花起笔,记录了这水仙的三次灾难:一次旱灾,一次水灾,一次冻灾。到了末尾处,一球水仙得出的是人的生机,人间的事,也同这水仙一样,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也终有抬头的日子。个人的事如此,家庭的事如此,国家、民族的事也如此。这篇《生机》写于一九三六年三月,当年当月,身系家国的丰子恺,在一球水仙之中,寄望于民族生机。
再来看《闲居》一事,丰子恺的闲居生活,对外绝少往来,每日读书作画、饮酒闲谈,他的性格决定他的时间全部都是自己的,当然无论是丰先生还是今天的我们看来,一个人能自由支配属于自己的时间那一定是幸福的。如果有人说这是生计上的所谓”不幸”,但在情趣上却是最快适不过了。
现在绝大部分的人已是寻不到快适的情趣了吧!你看今天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工作难求。房价高升,房贷压身,独生子女,敬老扶幼,科技发展的越来越快,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多少人追着跑,也是力不从心的。但凡有能闲居的人,不是惹人羡也是遭人恨的。
人生的苦大抵是在想放下的时候放不下,想追逐的时候追不上吧!我想:我们不如去学学丰子恺,在追逐的路上带点笑容,当有一天我们累了,倦了,在放下的时候也能乐得开怀,无宠不惊过一生。
读《活着本来单纯》有感 第三篇
我脑子里有一个“丰先生”的形象:一个与人无争、无所不爱、一颗纯净无垢的孩子的心
——巴金
提及散文,大家想到的可能会是鲁迅先生犀利的文笔,也可能是朱自清的真情实感,亦或是杨绛老师浓浓的睿智心性,但是有一个人,他的散文真正源于生活,平淡无奇,在这看似平淡无奇之中却又耐人寻味。这个人就是丰子恺,一个集书画、音乐于一身的才子。曾有人将冰心和丰子恺作比较,说同样写儿童、少年的.散文,冰心说理远多于丰子恺,但我不敢苟同,丰子恺的散文恰恰在平淡无奇之中将“理”贯彻全文,这大约和丰子恺师从弘一法师有关罢。今天昔年君要推荐给大家的,是丰子恺的一本漫画散文集——《活着本来单纯》,读丰子恺的散文,在失意的时候会给你安慰,得意的时候可帮你清心。
在这本书里,丰子恺通过五个部分对心态、生活、童年、爱和社会进行了描写。“凡我在三十年中所见、所闻、所为的一切事物,都有极详细的记载与考证;其所占的地位只有书页的一角,全书的无穷大分之一。我确信宇宙间一定有这册大账簿。于是我的疑惑与悲哀全部解除了”。读丰子恺的散文就是这样,道理无处不在,只是需要感悟。“大账簿”何尝不是贯穿每一个人的一生呢?也许很多不解的问题,某一天都会豁然开朗了。丰子恺将人的生活分为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笔者在这里将丰子恺的文章也分为三层,文章表面是第一层,看上去所叙述的是家长里短的平淡无奇的小事,细细品味发现里面透露着万物发展和联系的规律。大部分人读到这里觉得尚可,认为文中已无其他。其实不然,在这规律里面蕴含的是作者豁然开朗的心境和无宠不惊的态度。我相信不单是丰子恺,每一位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源远流长,但源远流长的前提就是“哲思为骨”,这也是丰子恺的散文至今仍然很受欢迎的原因。书籍的最后一部分写到“人生苦闷的根源”,说“我们虽然由儿童变成大人,然而我们这心灵是始终一贯的心灵,即依然是儿时的心灵,只不过经过许久的压抑,所有的怒放的、炽热的感情的萌芽,屡被磨折,不敢再发生罢了。这种感情的根,依旧深深地伏在做大人后的我们的心灵中。”这种感情需要宣泄,艺术恰恰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我们做到艺术教育、艺术生活。最后,丰子恺引用了孟子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只有真正做到了“不为物诱”这种状态,才能不致被“世间结成的网所羁绊”,这一点和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惊人相似,大概英雄所见略同大抵若此。
【读《活着本来单纯》有感】相关文章:
《活着本来单纯》读后感02-14
读《活着》有感02-09
读活着有感05-25
读《活着》有感05-23
【热】读《活着》有感12-01
读《活着》有感【荐】12-01
读《活着》有感【精】11-15
读《活着》有感【热】11-15
【荐】读《活着》有感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