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西游记》读后感600字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它是我们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是多么残酷,它也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小学《西游记》读后感600字 篇一
前一段时间,成成很喜欢听《西游记》,就给他买了两套绘本。然后我觉得自己最好读一遍原著,读原著不仅能品尝原味,也能帮助我给Hanson讲故事时讲的更有味。花了一个多星期,把《西游记》看完了。
《西游记》厚厚的两大本,刚拿到时觉得这么厚的两本书,里面是不是很多故事以前没听过。看完后,的确发现有个别故事并不大,比如玉兔精的故事,以前就没听过,但伏妖除魔的故事基本上都听过。除此之外,更多的了解了其他的一些故事:唐僧的故事、到达灵山后的故事。更多的知道了故事的细节、优美的语言和详细的描述,这就是读原著的好处。
年初时,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读完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到现在,我已经读完三本书了,但一篇读后感都没完成。现在从《西游记》的读后感开始。
一、大数定律也适用于文学创作。大数定律是指在随机事件的大量重复出现中,往往呈现几乎必然的规律。通俗地说,就是在试验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试验足够次数,随机事件的频率近似于它的概率。这个定律非常的有用,很多时候会用到,但我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在学习投资知识中学到。大数定律有一个著名的假设:如果给一只大猩猩足够长的时间,它也能用打字机打出《莎士比亚全集》。看了序言,我认为《西游记》这本巨著就有点大数定律在起作用的味道。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学界确认《西游记》不是罗贯中一个人编出来的,是他对过去数百年无数民间故事的一个汇总和修饰。在《西游记》出版前,大部分故事已经在民间以戏剧、文学、口头故事等形式存在很长时期。《西游记》的创作者就是整个民间社会,创作时间长达几百年。
二、一部小说也可以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著作。这点已经有无数事实证明。在四大名著里,《红楼梦》、《水浒传》和《西游记》可以说比《三国演义》更能反映真实的历史。远的如《金瓶梅》,近的如莫言梦幻小说(不是科幻小说),都是基于历史创作。拿到《丰乳肥臀》的'时候,我还忐忑和紧张:“看这样的书被别人看到恐怕不合适?”果然,有人就说你怎么看这样的书。但我看完以后,释然了。这本书不仅创作手法神奇,而且反映的是近代几十年的历史。对近代历史不熟悉的人,拿到《丰乳肥臀》这本书会看不懂,一定会骂作者乱七八糟的不知所云。但我觉得这本书反映的历史很真实。我猜测莫言是想真实反映这段历史,但原原本本的写不仅不是小说是史书,而且也不允许写。于是,他借鉴了国外的梦幻创作方法。
《西游记》反映了许多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例如官僚腐败和社会体系。《西游记》反映的腐败是最为老百姓乐道的。有背景的妖怪不仅有本事,更有厉害的法宝,不仅孙悟空打不过,其他的神仙也都打不过,只有妖怪主人才能收伏。不管那些妖怪做了多少的坏事,吃了多少人,被主人收伏后不仅孙悟空不能拿它们怎么办,而且是收回天上继续当神兽去,打都不用打一下。没有背景的妖怪,不论你的本事多大,到头都会被孙悟空一棒打死。佛祖跟前的阿傩、迦叶因为唐僧他们没给好处,就故意刁难,把无字的经书传给唐僧。佛祖听说这事也只是笑笑,可见腐败是明规则。《西游记》还反映了几个朝代的社会体系。比如宗教(佛祖)和皇权(天庭),宗教与普通百姓,天庭影射官僚体系,等等。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析出许许多多的结果。
三、唐僧师徒四人的关系逻辑是什么?为什么塑造这四个人?唐僧:信仰坚定,逢佛必拜,认定一个目标,不死不休。唐僧也是一个很胆小的人,每次听说山上可能有妖怪,都会吓得跌落下马。孙悟空,暴狂易怒,敢打敢闯,蔑视规矩和传统。猪悟能,贪吃贪色,痴迷,毫无信仰,遇事只管退缩。沙悟净,傻呆,有蛮力,无主见。狂、痴、呆,人的三性。唐僧乃万里挑一的人物,我们所有人都是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当中的一个。
唐僧是一个人,带着“狂、痴、呆”三性在修行。为什么三徒弟都要跟着唐僧去取经?因为独自去的话,徒弟三人没人能修成正果。在取经路上,徒弟们许多次试图或者已经逃走。只有跟定唐僧,徒弟三人才能修成正果。尽管唐僧非常非常胆小懦弱,随时有“狂、痴、呆”三性发作,但他之所以能取得真经,在于他的信仰不动摇,信念坚定。
我们每个人难道不也是在取经路上嘛,不知道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等着阻挡我们前进,内心时刻在问今生能否到达目的地,时常要跟人性作斗争。
小学《西游记》读后感600字 篇二
正值新春佳节,各种贺岁大片层出不穷,而其中每年几乎都有一部西游主题的电影,因精彩的画面特效、逼真的演技、幽默的语言而颇得人心,但在我看来,却远没有原著中朴实的语言、鲜明的人物形象、还有那卷帙在指尖滑动的感觉来得美妙,使人沉醉。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为读者讲述了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故事。它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早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读物了。而书中最吸引我的便是孙悟空这个经典角色。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他与玉皇大帝敢斗,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那一次,他一人就搅得天宫鸡飞狗跳;他也敢与邪恶势力斗,他一路上降妖伏魔,从不轻饶一个坏人。也正是因为这种敢斗,他们师徒三人最终才得以取得真经。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妖怪们的克星,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书中写唐僧师徒锲而不舍,不畏艰险,历经九九八十一个磨难。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做事总是半途而废,经不起打击和挫折。他们的这种精神也许正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坚持到底,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啦……啦……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熟悉的歌曲又响在耳边,让我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踏上我们的取经路!
小学《西游记》读后感600字 篇三
西游记只看了第二十四回,就是三打白骨精那块,先写点读后感吧。之所以会看西游记,是看到有人说周星驰拍的西游中的孙悟空最接近原著。看了书发现果然是,五尺身,孤拐面,并不是我们在戏剧里看到的美猴王的形象,真实的孙悟空并不美。
就我现在看完的部分,孙悟空的人物性格要分为被如来压在五指山之前和跟随唐僧取经之后,前后性格有了很大的改变。西游记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跟其他几本书比起来有着自己非常鲜明的特色,就语言上而言我觉得就很通俗易懂,并且语言很接地气,读来全无障碍。而且小说极富画面感,基本上看着小说脑子里就浮现出一幅一幅画面,读起来非常有趣。
阅读小说能给人带来愉快的满足感,个人认为一定是上乘之作。西游记有人评价是佛门的高级黑,有太多可以思考的地方,我即使只看了一小部分,也很认同这个观点。看到现在为止,书里形象最高大的还是行者孙悟空,唐僧就是命好,书中说他是十世金蝉子转世,修来的好命,整天坐在白马上,累了就唤行者去化缘讨斋,即使是在前无村后无店的荒山野岭也依然提出如此不合理的请求,孙悟空陪笑道师傅您看看,这种地方如何有人家前去讨要斋饭,唐僧听后立即心生不悦,向孙悟空说道,想你在五指山下被压五百年之久,如若不是随我去西天取经,如今还在那山下风吹雨淋,如何能似现在这般自由,现在让你去化斋竟然推三阻四,定是你这猴子撒懒。孙悟空无奈只得驾着筋斗云去山间采摘桃子让唐僧充饥。类似的情节在小说中有很多,在我看来唐僧既无能耐驱魔除妖,又没有佛门中人的无欲无求随遇而安,出家人甚少动气,但是唐僧常常为这些小事动怒。
在三打白骨精这一回合,师徒四人行至荒郊野岭处,方圆百里都没有人家,只有一个白骨精,他得知唐僧来到他的地界,便化作一个妙龄女子,提着两罐斋饭去接近唐僧,此时孙悟空去寻食,临走前还特意告诉唐僧猪八戒等人此处甚是偏僻,人烟全无。当一个美艳的少妇提着斋饭走向唐僧师徒三人的时候,曾经贵为上仙的天蓬元帅竟然仅仅只因为妇人美丽妖艳的外表就全无抵抗之力,全然看不出这是妖精惯常的伎俩。可见猪八戒是有多么的不堪,我觉得此处作者是不是也在辛辣的讽刺,天庭的那些上仙真是酒囊饭袋,还不如石破天惊的猴子。如果说唐僧是肉眼凡胎分不出来人和妖,但是猪八戒屡次犯这种低级错误就是在太难当大用了。当孙悟空驾着筋斗云回来之时,隔着老远就看到地下的女子是妖精变的,立刻挥舞着金箍棒打向妖精,怕他伤害到唐僧的安安危。妖精使了个金蝉脱壳的妖术,化作青烟飞走,留下一个尸首。唐僧这下便大发雷霆,认为孙悟空本性难移,滥杀无辜。正当孙悟空百口莫辩之际,猪八戒却火上浇油,说孙悟空明明就是失手错杀了好人。孙悟空说自己在山上当大王的时候,如若想吃人,定会使出此种把戏,变作妙龄女子,引诱路人,一旦有人中招随她至山中,便露出原形,想生吃想煎炸煮焖全凭自己心情。孙悟空如此以实相告,说明孙悟空是一心皈依佛门,想保唐僧取经。然而唐僧却不以为然,可见他内心之中从未真正信任过这位徒弟。白骨精被识破后并不甘心,又变作一个老妇人再次靠近唐僧等人。猪八戒老远看见这个妇人第一句话就是师傅你快看,大师兄干的好事,人家过来寻仇了,纯属煽风点火的小人之辈。
这次孙悟空还是将老妇打翻在地,同样受到唐僧的责骂和紧箍咒,孙悟空再三哀求才唐僧得以强压怒火。贼心不死的白骨精第三次化作一个老翁,前来寻自己的浑家和小女。这一次孙悟空算是学聪明了一点,逼得妖精现了部分原形,唐僧刚要相信,猪八戒就从中作梗,说师傅大师兄神通广大,随便使个法术不就人变成其他样子了,唐僧一听此话立刻又开始怀疑孙悟空,说他连杀三个无辜好人,不要再收他为徒,孙空悟再三哀求无果后愤然离去,回到了花果山。
在我看的一小部分书里,三打白骨精这一回合可以算作一个小高潮,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的性格跃然纸上,一览无余,非常精彩。唐僧只是坐在白马上,有什么苦难都是孙悟空奋力化解,尽心尽力保他周全,并在一路上照顾他,唐僧全却无半点感激,甚至连起码的信任都没有,别人随便一挑唆,都能破坏他们之间的师徒关系。我想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很多吧。仅仅因为唐僧是十世修来的金蝉子,原就能享受着一切,他也永远不会被妖精吃掉,因为有很多神灵暗中保护,菩萨钦点的人怎么可能被妖怪吃掉。
我觉得全程真正在修行的人只有孙悟空一人。正如孙悟空自己所言,我也是活过人的,当年也是风光无几,头戴紫冠,身披黄褂,手持如意金箍棒,接受四方朝拜。后被如来压在山下五百年之久,风吹雨淋,落魄无依,这对曾经心高气傲、不可一世的猴王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境遇如此落差,非内心足够强大的人无法接受。如今受观音菩萨教化,潜心向佛,一心保唐取经,必定是下了一番决心的。一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怪,各种磨难,无一不是孙悟空冲在最见面,用尽自己的各种本领才智一一化解。一路上大圣的人缘很好,有很多人愿意帮助他,齐天大圣的面子还是很多人给的,我觉得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来孙悟空的好,有本领有智谋有胆识还有一副侠义心肠,不然不会这么多人帮他。然而孙悟空一片赤诚之心唐僧却全然不领情,实在让人唏嘘感概。作者称孙悟空为行者,我觉得行者的含义着实有很多。
【小学《西游记》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西游记小学读后感12-21
小学西游记读后感600字02-27
小学生《西游记》读后感07-31
小学生《西游记》的读后感12-30
《西游记》读后感01-12
读后感西游记03-01
《西游记》读后感12-16
西游记读后感01-22
《西游记》的读后感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