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六祖坛经》感悟
《六祖坛经》是一部经书的名称,主要讲述了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言论,是佛教禅宗典籍,禅宗代表著作之一,简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读《六祖坛经》感悟 篇1
传说佛陀有一天拈花沉默不语,众弟子不知其故。惟大弟子迦叶突然微笑,佛陀便说:“我有一个法门,不可说,已被迦叶悟去!”
二祖慧可在达摩菩提面前断臂示学佛决心(也示无相),后传衣钵给三祖僧璨,再传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再是六祖慧能。
六祖慧能原为岭南樵夫,有次砍柴听人讲经开启慧根,遂苦修佛法。关于他,有两个著名典故:“本来无一物”偈子和“仁者心动”。
相传五祖弘忍要传衣钵给慧能,但慧能当时在寺中地位低微,弘忍恐其遭嫉恨,于是想出一招:作偈子选传人。他的大弟子神秀在墙上写下:“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朝朝勤拂拭,莫使染尘埃。”后慧能经过,见众僧都在诵读此偈,便说:“我也有一偈,但我不识字亦不会写字,请帮我写下来。”于是有人帮他写在墙上,即:“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境界自是高出一大截,但弘忍为了保护慧能,把鞋脱下来擦掉此偈。后弘忍来到慧能舂米处,在他头上敲了三下,于是慧能晚上三更来到弘忍的房间。弘忍与他论佛法,把衣钵正式传给慧能,并连夜送慧能出寺。
慧能在外隐匿了十五年,有一天来到广州法胜寺,听到两位僧人在辩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他说:“既非幡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一语惊人,正在讲经的印度法师立刻跪拜慧能,慧能开始正式宣讲佛法。
佛法渡得是众生,这里面有美丑、善恶、贵贱、富贫......《圣经》中说夏娃经蛇的诱惑与亚当吃了智慧果,从此知道善恶,有了分别心,这分别心让他们知道了赤身祼体的羞耻,也使人类永远离开了伊甸园。
可见一个人没有分别心,是可以永远居住在天堂的。无门禅师曾有诗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节。”什么是闲事什么不闲了?哈哈,分别心又来了。不过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诗云:“世间事,除了生与死,哪一件,不是闲事?”
“平常心是道”由马祖道一始发扬光大。他说的平常心是指“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
道不仅在高山禅院,还可以在大千世界、一花一草。
不被心灵与外相束缚,饿即吃、渴即喝、困即睡,撇除当下的分别心,随缘即变,不变随缘。
读《六祖坛经》感悟 篇2
这次《六祖坛经》第五讲的内容非常精彩,主题是《坛经》中的庙堂与江湖。回想之前老师围绕这个主题布置的课前作业,我是绞尽脑汁地写,也没能把所有的题做完。不是不愿意写,而是难度太大,如果没把《行由品第一》读懂,这份作业是很难做出来的,因为所有的题在经文里找不到标准答案,所有的题都在考查你的思维和心性。这是老师传授学问的高明之处,目的是让你将所学落实到“知行合一”上。尽管作业写得艰难,但是过程却很美妙,因为先写作业再听讲和不写作业直接听讲,得到的效果很不一样。
本次讲座既有惊人的江湖故事,又有比较深入的关于“心法”的原理与运用。听完,感觉老师给的宝贝太多了,由于自己的'心没到,一时半会儿不能都拿走,能拿走其中的三分之一就不错了。现将自己的心得和收获与您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用阴阳的观点看世界
坛经行由品,向大众揭示了当时佛门中的江湖世界。由于语言文字比较平淡,一般人可能不能完全读出来。为什么说行由品隐含了一个江湖世界呢?这一点,从慧能到五祖寺见五祖,五祖对待慧能的态度,五祖选拔继承人,以及后来五祖寺的徒众追杀慧能,等等;一系列事情可知。我固定的思维认为,佛门乃清净之地,到五祖寺出家的和尚都是奔着修行解脱去的,怎么还会有衣钵、位置之争,五祖让徒众写偈子选继承人,结果上千弟子,只有神秀写了,难道五祖其他弟子都没修行?当神秀呈送一偈后,五祖明知神秀未见性,不仅没揭穿,还给神秀开小灶,给他小抄,让他重新写。这不是弄虚作假吗?当慧能到五祖寺,跟五祖说是为做佛而来,五祖也观察到了他的根器,把他打发到柴房舂米,难道仅仅是为考验他吗?五祖跟慧能见面为什么还要偷偷摸摸,竟说暗语,像地下党一样,连传衣钵都是偷偷的,这些行为又说明了什么呢?在慧能继承衣钵后,五祖让慧能赶紧逃跑,而且还告诉他往哪个方向跑比较安全,过多少年才能出来弘法……仔细分析五祖一连串的行为,可以判断五祖定是开悟之人。这样一个有智慧的人,为什么不能在五祖寺光明正大地传衣钵?种种疑问,经过老师的剥茧抽丝,我才明白,当时的五祖寺已被一股黑恶势力所控制,那个局面是五祖不能掌控的,他所有的做法其实都是为了保护正法能在慧能手里传承下去。
老师在讲述这段历史时,多次提到阴阳交互的情节,如果懂得了阴阳的原理,再来看五祖寺的问题,就不难理解了。因为有庙堂就会有江湖,有官方就会有民间,有利就会有弊,有明规则就会潜规则,有正法就会有邪法。阴和阳是同时存在的,有阴就会阳。这个领悟让我知道,在面对选择、看待问题时,不能执取一端,要同时观照到阴和阳。如果想得到“阳”,就得接受“阴”的可能性,同时也要预知到他人“阴”的可能性。只有傻瓜,才会认为世上有完美,才会从一个角度去看问题。
心念的力量和作用
一、何谓 “心生则种种法生”
心生万法,万法唯心造,这两句话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常常挂在嘴边。不可否认,心是很奇妙的东西,它的力量非常强大。心生的不同,创造的世界就不同。马云生了一颗要帮助所有中小企业成长的心,所以造就了阿里巴巴,成为全世界最好的互联网公司。乔布斯生了一颗让手机更加方便、快捷、智能的心,所以造就了苹果。这就是心的力量。也许您会认为马云、乔布斯他们都是非常聪明,有能力的人,他们可以做到,我可没那本事。如果您这样认为的话,就等于否定了心的作用。其实每个人的心都有无穷的力量,只要你真心想做,你就能做到。你之所以不相信,是因为你的心不相信。有一点佛学常识的人,都应该了解,很多大成就者、成功的人,他们修行的功夫越深,心念显现的结果就越快。可能一念心刚生起,结果不一会儿就呈现。
二、如何做到心想事成
既然心的力量这么强,这么奇妙,那又如何做到心想事成呢?首先要明确的是,心想事成不是向外求,不是在佛前烧几支香,求佛菩萨保佑,就叫心想事成。真正的心想事成,其实很简单,就是不断培养“我是”、“我能”的思维模式。当慧能到五祖寺拜见五祖时,五祖问他为何而来,慧能回答“唯求作佛”,这里的“求”就是“我是”。“我是”、“我能”,是经营者思维,代表富足的心。当你常常保持“我是”、“我能”的模式,不断付出的时候,你怎么可能不会心想事成呢。所有的大成就者、成功人士基本都是“我是”、“我能”的模式。而“我要”就是消费者模式,它代表的是内心的匮乏,向外索取,不愿付出。总是保持“我要”思维模式的人,他们的人生通常不会很幸福。
三、怎样管理好自己的心
《金刚经》讲“善护念”,意思就是要时刻守护好自己的心,不要随意起心动念。由于心念的变化速度太快,一秒钟我们可能生很多个心念,这些念头基本都是杂乱的,若不护好你的心,你的心就会乱掉,清净就会离自己越来越远,智慧就难以开发。之前老师交过一个空心法门,当有烦恼出现的时候,要观照自己的心,看看当下起的心是妄心、贪心,还是色心、傲慢心等等,找到后把它空掉。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与活在当下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来自《金刚经》。以前读金刚经,每次读到这句话时,我怎么也弄不懂。但这次听老师讲,才发现原来这么简单。我认为这句话很难理解,是因为把它想得太复杂了。它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你不能在一个地方打转。因为心念是不断变化的,过去的已成为过去,未来的还不知,唯一能把握的就是当下。换言之,如果你的心总是纠结在过去,期盼着未来,这都是愚痴的表现。你的心就无法得到成长。所以,真正懂得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就学会了活在当下,知道现在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你会随着心念的变化而动。不会纠结,不会焦虑。如果有纠结、有焦虑,说明你的心还住在过去。
活在当下,是不是不用思考未来,不需要有人生目标呢?告诉您,所有的伟人都有人生目标,同时懂得活在当下。当他们有了一个确定的人生目标之后,他们不会活在目标的想象中,而是根据自己的目标,做当下最能实现目标的事,一步一个脚印前进。另一方面,活在当下的人,他每天不会重复自己,他会不断突破自己、更新自己,日新又日新。老师就是这样。
以上分享的内容,只是我自己所能理解和领纳的一部分,如果您有兴趣的话,可以尝试做做下面的作业。
一:“惠能一偈,徒众总惊”。为何这些徒弟看了他的偈语,就发现了他的层次和地位很高,认定他是“肉身菩萨”?(其实惠能是“肉身佛”,地位比他们的想象更高)。这反映这些徒弟的心性和认知水平如何?
二:为何五祖对惠能的评语是“也未见性”?如果他顺势就推惠能出来,说他是“古佛出世”,借机帮助上位,顺利成为六祖,不至于颠沛流离15年。可以用更多时间来传法,同时还可以与师父亲近,增加学习。但为何他非要贬低惠能?
三:您能够从行为来反向推导出,五祖身边的徒弟具有什么样的心理思维和人格素质?这些徒弟的生活状态,组织行为模式是什么?
四:你如何理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为何惠能对此理解为【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五:请翻译解释五句【何其自性】,并解读惠能说这些话的时候的心情和态度。
六:五祖云:“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设想假如他当年就不传衣钵给惠能,只是让惠能做身边做“教学助理”,或者让惠能得法后就这样轻松离开,惠能不就平安无事了吗?五祖明知是争端,还把争端交给惠能去处理,不是害惠能吗?请设想你是五祖,穿越回唐朝的话,你应该怎样处理此事才好?
七:禅宗从来不重视神通,那你认为禅宗祖师有神通吗?干嘛不用神通来度众生?他们的神通是用来做什么的?
八:你从惠能和惠明的交流互动,你看到了当年禅师们修行的境界了吗?比你们现在水平如何?
【读《六祖坛经》感悟】相关文章:
1.读六祖坛经感悟
2.六祖坛经读书笔记
3.六祖坛经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