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小说荷花淀读后感
《荷花淀》这篇文章,不长,细细地品读下来,也就花了10分钟的样子。但是读完后,给我带来的震撼,却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抗战小说荷花淀读后感 篇一
《荷花淀》这本书,是作家孙犁叔叔写的。他描写了中国人们与日本侵略者的顽强斗争,用明丽流畅的语言描写出劳动人们的团结、朴实和勤劳。
在白洋淀事迹之二芦花荡中,刻画了一个为八路军送军需用品的老头。他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的穿过鬼子的封锁线为八路军办事。一次他送两个要去参加八路军的的女孩去部队,在路上被鬼子发现,大女孩为了保护小女孩受了伤,老头为了报复日本鬼子,他在鬼子洗澡的时候撑起小船,把鬼子引进了事先布置好的鱼钩阵,鬼子们被鱼钩扎得鲜血直流,叫苦不迭。而老头却调转船头,用船篙捣鬼子的头,那架势真像捣老玉米,终于为大女孩儿报了仇。老头的动作虽然有些滑稽可笑,但也充分表现了他仇恨敌人的心情,也表达了他打击日被侵略者无畏的精神和决心。大女孩为保护小女孩受了伤,也许他们并不相识,但善良友爱使他们亲如姐妹,患难与共,亲热无比,我相信参军后,她们会在战场上成为出色的英雄小姐妹!
在纪念一章中,鬼子进入村子,八路军为了保护老百姓,和敌人打了起来,一位八路军由于连续射击,累得口干舌燥,但此时水缸里一点水都没有,一位妇女就拉开门,冒着枪林弹雨去井上打水,险些送了性命,在八路军冲锋之前,还把家中仅有的一点粮食送给了他,她是多么热爱八路军呀!
朋友,翻开这本书,你就会了解到当有外来侵略者的时候,我们是怎样抗击侵略的。这里军民一心,八路军有勇有谋,一心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老百姓勤劳朴实,团结互助,拥护八路军,配合他们打击敌人,重建美好家园。当你读这本书时,你的心情会随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变化,时而为失败而沮丧,时而又为胜利欢天喜地。
闲暇时阅读《荷花淀》这本书吧,我相信它会成为你最爱不释手的一本书!
抗战小说荷花淀读后感 篇二
在学校组织的“走近名家名篇”的活动中,我读了一篇朱自清的著名的散文《荷塘月色》,有很深的感触。它的大概内容是:这几天心里不宁静,在月圆的夜晚,作者独自到一个荷塘边散步。那里非常安静,只是偶尔有几声虫叫。荷塘里有荷花、荷叶,岸边有草丛、树木,它们似乎都睡着了,一片安宁、祥和的景象。作者陶醉在其中,想到了许多的`事情,不知不觉又已经到了家门口
读完整篇文章。我仿佛也来到了一个月夜,漫步在小径上……啊,那是一个多么优美、宁静的地方!作者的文笔让我身临其境,沉浸在他那优美的文字中,感受到迎面吹来的微风,感受到天上洒下的月光。
作者的文字恰到好处:不是太夸张,也不是那么枯燥乏味。句句话都饱满丰富,个个词都生动逼真,非常符合当时的意境:时候不早了,夜已经深了,一切都安静下来,只有月亮姐姐还注视着大地上的一切。作者重点写的荷花也正是朱自清自身的品质和精神的化身。荷花生长在淤泥里,但它却洁白无瑕。朱自清也一样,在日军侵略中国时,他因为不肯吃日本人的东西,居然贫病交加饿死了。这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这也说明朱自清是非常爱国的,他也就像那出自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样高洁呀。
作家写文章,都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我们读书不仅要去欣赏作家的文笔,更要去品味文章的韵味儿,读懂作者要表达的内涵,才算真正读完了文章。《荷塘夜色》让我走近了朱自清,也走近了一个爱国的心。
抗战小说荷花淀读后感 篇三
人们永远充斥着战争,因为他带来的只有悲痛与泪水,愤怒与哀鸣。可是,当我们把侵略者赶走时,那种喜悦安抚了战争带来的创伤。
故事讲了一位叫水生的汉子,因为会上成立了一个地区队,要各位踊跃参加,而水生又很积极,就第一个举手报了名,回去与老婆一说,就匆匆走了。丈夫在外打仗,哪有媳妇不担心?水生的老婆与其他战士的老婆一商议,决定去看看水生他们。她们哗哗摇着船去了淀的对岸,才知道水生他们刚走。她们不得不失望的往回走。这时,一艘日本军船,紧紧地跟上了她们。幸亏她们在白洋淀长大,不船摇得飞快,她们打算把鬼子引进荷花淀,因为那里水浅,大船开不进,当她们驶进荷花堆中时,枪声响起了,她们想,陷在敌人埋伏里了,准要死了,就一齐翻身跳入水中,当她们不得不上来换气时,看到开枪的并不是鬼子,而是水生他们,最后,鬼子被逼无奈逃的逃,死的死,而水生老婆却如愿与水生见面了。
和平如大海般稳健,如蓝天般深邃,如草原般令人向往,而战争永远只能活在人们的唾沫腥子下。《荷花淀》写出了人们多么希望抗战早日结束,因为,生命只有一次,要是因为战争而牺牲,那未来的美好年华岂不如被海啸噬没一般。我们只需要细腻精致的人生,不需要污秽漫长的战争。我们只愿赶走侵略者,永保和平。
【抗战小说荷花淀读后感】相关文章:
《荷花淀》读后感精选01-11
《荷花淀》读后感01-28
荷花淀读后感03-26
抗战英雄读后感01-14
荷花淀读后感范文06-12
《荷花淀》读后感13篇03-31
《荷花淀》读后感5篇06-09
荷花淀读后感15篇02-25
荷花淀读后感8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