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教约》有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教约读后感
《教约》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如何形成自己学习的习惯,今天cnrencai小编跟大家分享几篇教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约读后感 篇一
从《教约》这一文中,笔者简单地归纳出了王阳阳的如下几点教育思想:
1、重视德育
王阳明是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的。“每日工夫,先考德”,每日早晨,第一件事便是用如下四个问题来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饬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
这与曾子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是为了加强道德修养,是高度重视德育的表现。
2、劳逸结合
王阳明劳逸结合的教育思想表现在如下几点:
(1)“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一天当中,各种内容的教学秩序是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身心规律的,非常注重劳逸结合。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五经之后,身心肯定会有些疲倦,此时便让他们“习礼或作课仿”,既可以让学生学习礼仪,又可以让他们借此机会活动一下筋骨、缓解一下疲劳,接下来又是学习四书五经,而在学生感到疲劳之后,学习内容便换成了比较轻松的诗歌。这种安排既没有浪费时间,又可以让学生在精力充沛的情况下学到很多东西,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2)在学习诗歌时,“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也就是说,每位学生每四天只有一天是学习的,而其他三天时间则是只要在一旁听着就行,这就让学生们一张一弛,效率更高。学习礼仪时,也是一样轮班学习,而且“习礼之日,免其课仿”,也是有劳有逸,十分符合学习规律。
3、适可而止
适可而止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无论是诗歌,还是习礼,都是分班轮流学习,而不是强迫学生不停地重复式学习;2)对教授内容的多少进行控制,“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这就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让他们可以稍微努力便可完成学习任务。
4、因材施教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资质的学生,就必须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唯有如此,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王阳明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教约》一文中,他就强调老师在教学时,必须“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而决定每天教学内容的多寡。在《寄希渊?二》中,他也提到:“人品不齐,圣贤亦因材成就。孔门之教,言人人殊,后世儒者,始有归一之论,然而成德达材者鲜,又何居乎?”
5、强调乐学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正如俗话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是如果我们真的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那就肯定不能长期地全身心投入其中,如此一来就势必学不好。还是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因为如此,王阳明才强调乐学。在《教约》一文中,他就多次强调了这一点:“凡授书不在徒多……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每日工夫……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
三、王阳明教育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借鉴作用
虽然当今社会距王阳明撰写《教约》已有五百多年的时间,但是其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依然可以古为今用,有着巨大的借鉴价值。笔者以为,我们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学习、继承和发展他的这些教育思想:
1、确确实实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虽然目前社会上一直在提倡学生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其实这只是一句喊了几十年的空洞口号罢了,很少有人将其落到实处。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学习王阳明“每日工夫,先考德”的德育第一精神,并且结合各地的具体实际,将其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始终。
2、劳逸结合,提高“教”和“学”的效率
目前的教育,尤其是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从早到晚,学生的时间几乎全被繁重的课堂学习所占满,一再被压缩的休息时间也常常是不情愿地花在各种辅导班上。在这种狂轰滥炸式的教学模式下,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很容易疲劳,导致效率低下。我们需要改变这种局面,让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做到劳逸结合,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
3、掌握适度的原则
如今的社会,人们是普遍重视教育的,但因为没有科学精神的指引,所以导致重量不重质的畸形局面。如今的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有学不完的课程、做不完的作业,这远远超过了他们的身心接受能力。我们应当学习王阳明“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的适度教学原则,让学生们在真正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可以让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
4、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他们的个性、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等等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教学方法就不能千篇一律,而应当千人千面、因材施教。当然,现在学生数量多,老师不太可能给每位学生单独授课,但在分班时可以将水平相近的学生尽量放在一个班,这样就可以在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了。
5、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众所周知,趋利避害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自然也不会例外。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我们务必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学、爱学,不再视学习为一件苦差事。惟其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教约读后感 篇二
每天早上,众学生参拜夫子画像和老师后,老师应该按顺序依次询问每个学生:“在家孝敬父母,有没有疏忽而
导致的不当之处啊?晚间给父母安睡,早晨起来问候安好的礼仪,有没有忘了做啊?来上学的路上有没有行为轻狂有悖礼仪啊?说话算数,不撒谎不骗人,有没有真正做到啊?”每个学生都必需老老实实据事实回答,如果有过失,就改正,没有就算了------但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犯这些过失。老师要对每个学生的疑点进行教导,然后打发走。然后学生们都各自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继续学习。
朗诵诗的时候,要整理好自己的仪表,清好喉咙,仔细的推敲诗歌的韵调,不要急躁,不要随意,不要胆怯,读的'多 了就会精神舒畅,心平气和。所有学生应该按人数平均分成四个班,每天挑一个班朗诵诗歌,这个班朗诵的时候,其他班就要严肃地仔细听着。每五天,组织一次全校朗诵大赛,每半个月组织一次全学区朗诵。
学习礼仪的时候,要抛弃杂念,观察他的动作,揣摩他的表情(“他”可能指的是老师)。不要偷懒,不要怯场*,不要粗野*(此处三句带星号的不确定,仅作参考。),要从容,又不能迟钝,要严谨,又不能呆板。学习的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变得懂礼貌,品性高雅。学生的分班就和唱诗班一样,每次抽出一天让一个班演习礼仪,其他的班就在一边严肃地看着。每到学习礼仪的一天,就不做作业了(“课仿”:即课业练习)。每十天组织一次全校礼仪汇演,每半个月组织一次全学区礼仪。
给学生教新课文不宜教的太多,但一定要保证教会。考虑每个学生的资质,能学两百个字的,只教一百个字,要经常让学生学有余力,这样学生才不会厌倦学习,开始享受学习(“而有自得之美”也可作“........因为觉得自己学到了东西而高兴”)。上课的时候,要让学生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学习,嘴里念诵,心里思考,反复理解字字句句,让朗诵的声音抑扬顿挫起来,让学生放轻松,这样日子久了,学生就会慢慢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懂事。
每天完了,先考察学生的德行,其次才是背诵课文,然后是考较礼仪和课业练习,接着是解释课文,最后考察朗诵诗歌。但凡学习诗歌礼仪之类的东西,都要让学生保持一颗童心,让学生喜欢学习而不感到劳累,这样学生就没时间沾染歪门邪道了。一个老师当成这样,就算是知道怎么教书的了。
虽然这里说的很简单,然而真正理解这些,的确有这样的人啊!
【教约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教约》有感09-17
《约客》教学设计12-25
网约车新政出台08-26
明天休假的说说求约01-05
关于约看电影的句子01-05
塘约道路读后感03-20
温州网约车新政落地07-31
网约车司机就业前景08-19
约女生看电影全指南03-07
约朋友出去玩的说说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