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 长恨歌》读后感
《长恨歌》中王琦瑶的心始终没变,始终是那个用心在做人的王琦瑶。今天cnrencai小编跟大家分享几篇《长恨歌》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安忆《长恨歌》读后感【1】
无论是闺阁,还是爱丽丝,亦或是邬桥,亦或是平安里,孤独感总久久环绕着王琦瑶。
她是在上海弄堂长大的普通女儿,美丽温婉的女性,她懂得自己的美丽,不甘平凡。她的心是高的,因美丽生出的孤高,没有人能真正懂得她。她不想拿自己整段的岁月去做别人世界中的边角料,有着出人头地的名利心。像她这么美丽而又出身不高的女子,“为了在都市中求得荣华富贵,再加上自身知识和技艺的贫乏,她们往往不择手段,不惜出卖身体,出卖爱情、友情、亲情甚至出卖自己的人格” 。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中她一次次妥协,屈从了欲望。
她生活在上海,一个繁华热闹、时尚摩登而又充满风情的城市。上海人的观念是紧跟时代的,“上海小姐”是那时摩登的代名词,成为 “上海小姐”无疑是当时不甘平凡的女人最大的荣耀。王琦瑶本是个闺阁中的女学生,片厂的经历唤醒了她原本就高的心,“沪上淑媛”为她添了光彩,“上海小姐”的竞选成功更为她的繁华做了铺垫。她乖巧、善解人意、知道如何赢得人心, 争取人喜欢和同情。她的乖巧、善解人意也是出自她对繁华、热闹的追求, 对不甘平凡的渴求。成为“三小姐”的她,达到了她人生的辉煌,在花团簇拥中的繁华世界中,她也一步步走向了她所理想的不平凡,平常心已经慢慢向着虚荣心倾斜了。面对程先生真诚、不舍的追求,她毅然选择了能决定一切的李主任,当起了他在“爱丽丝”公寓的金丝雀,她拥有了她想要的繁华,而这一切是程先生给不了的,但这恰恰是她此刻最大的欲望。在做这个选择时她是权衡过利益得失的,李主任是大世界的人,她选择了他也就拥有了一切,拥有了不平凡的生活;而程先生是小世界的人,只能给她平凡的生活。“爱丽丝”公寓,如梦如幻的生活,正满足了她的虚荣,满足了她的欲望。只是她不知道她的这次选择注定了她以后的艰难。只是繁华来得快,去得也快,李主任飞机失事,王琦瑶的繁华梦也破了,她的期待变成虚幻,理想的生活离她远去。
无所依傍的她从天堂跌落凡间,邬桥的平凡宁静终究留不住她,单纯善良的阿二给不了她想要的生活,也走不进她的内心。她重返繁华的上海,到了平安里,开始了新的生活。曾经的繁华不复,但她内心渴望有份感情,有个依靠,这时出现的康明逊正好走进了她的生活。康明逊是从旧时代走过来的人,有着不错的家庭、门第、学历,王琦瑶选择了他,只是这选择到头来是没有希望的悲情。康明逊的无法承担责任,使王琦瑶只能自己承担、想办法。她寄希望于萨沙,只是萨沙无家无业, 最终逃离了上海。与程先生因吃而重逢,为生计凑在一起搭伙吃饭,程先生对她如故,但她对程先生仅是恩义而无情,最终程先生也渐渐淡了与她往来。王琦瑶基于自己利益的爱情打算,到头来也只是镜花水月,一场空。
到了八十年代,王琦瑶与向往旧上海的老克腊开始了一段不伦之爱,他们俩,一个是向往旧式情调的假怀旧, 一个却是怀念旧时光的真怀旧,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中假戏真做。当孤独寂寞、渴望有人陪伴的王琦瑶意识到这唯一的精神寄托也快要弃她而去时, 她毅然决定用她的青春换来的李主任的那盒金条来换取老克腊经常的陪伴,只是老克腊认清了现实,认清了他们之间隔着的岁月,这场利益交易以老克腊的告别而告终。
两性世界,本为最自然的世界,是以两厢情愿为基石的,可是一旦加入物质化的欲望,那爱情的真挚性也就荡然无存了。在弄堂长大的王琦瑶,美丽而孤高,她对爱情的追求是物化的,是以利益为着眼点的,但里面多少也透着些无奈。正如南帆所说的“无论是对王琦瑶人生选择的追溯,对她无望的抗争的感慨,还是对她道德理性的分析,这一人物无时无刻不渗透着无奈和悲凉”她的选择、她的人际关系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利益支配的,是王琦瑶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中为欲望所操纵的无奈选择。
自始至终,王琦瑶对生活的理想很高,她喜欢繁华,不甘平凡,但理想与现实充满了落差,理智与情感充满着冲突。那些走进她生活的男人:程先生、李主任、阿二、康明逊、萨沙、老克腊,无论是谁,终是虚幻,都不能一直陪伴着她,给她幸福,最后她身边的人都成了过客,无论朋友、情人还是女儿,一个个都离她而去了。一切,终是过眼云烟,只是这云烟太过飘渺了,还不如不曾遇到过。
倘若她的心没这么高,欲望没这么大,甘于平凡,容易满足,那她的生活该会是多么幸福呀!
王琦瑶的一生有过繁华,有过热闹,但那些都是过眼云烟,繁华、热闹的外表下却包裹着更深的寂寞与孤独。她的心是高,有着太多的不甘,应该说,她的“孤独城堡的构建与冲突”是她自己在一次次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中一次次地屈服欲望,她是物质生活的化身, 也是欲望的象征,只是繁华散尽,留下的唯有孤独。
王安忆《长恨歌》读后感【2】
刚读完了《长恨歌》,心有余悸,还没从云山雾罩的感性世界里抽离,趁着这种余韵,想写点稍理性的人物评,不知是否合时宜。
这本书是以小说的形式包裹着散文诗的内心,用的不是小说体常用的语言和叙述手法,而是散文体,所以对人物的塑造有诸多留白和诗意的想像,但能挠到人的心里去,像起潮的天气,无法让人痛快地痛,也无法痛快地乐。
王琦瑶,小门小户小康的家庭出身,玲珑剔透,看起来认命,其实一直在跟俗世命运抗争,不走寻常路,甚至有点惊世骇俗。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她上着女子中学,面容姣好,紧跟摩登,过着结交小姐妹的小日子,她去电影试境,去参加“上海小姐”选拔获得第三名,她有一个死心踏地的备胎,她被高阀包养,成了金丝雀,却用心用情。这就是她的前半生。通篇很少提及时局,外面的大动静与上海的小日子无关;通篇也很少提及她的父母,但读者可以想见那是怎样的父母。
王琦瑶是虚荣的,这种虚荣又透着不甘心的上进,也来源于那个家庭,她在小事上是世俗而功利的,是落地于生活的,在大事上却是看透的,懂得认命和安份守已,但在大方向的选择上不够智慧。所以她对自己的评价也是“我王琦瑶在小事上是最最精明的,但是大事上却总是犯错,而且一错就是大错”。
这样的高起点,或者说,在起点时走岔了一些,遇到一个大转折的时代,也许还能扳回来,像她的女友们那样找个老实人嫁了,过上按部就班的生活,可是她没有。她身处闹市般的弄堂,却离群索居,她仍然貌美,虽然是内敛着的。可供选择的相亲对象只有教书先生,她却像被养刁了胃口,仍惦念过去的光影,也成了可供别人短期悼念的一点旧情和光影。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吸引力法则,在这期间她结识了严师母、萨沙、康明逊等人,这些人出身家第不俗,可都有些失意,也是对命运做不了主的。都是经历些事的利益中人,除了生计,感情也变成了你退我进的旁敲侧击和周旋,其实没有女人会喜欢这样的。三十岁的王琦瑶在面临人生的又一个岔路口时,她仍是选择了岔路。也许主路和岔路并没什么分别,只是选择不同因而风景不同而已,仅有的区别就在于走岔路更辛苦些。也许王琦瑶不够爱她自己,也许是因为看得太透,也许是因为不甘心。她在不可能结婚、没有将来的无望中开始了一段感情,并怀上了孩子,最终生下了她后半生唯一的亲人——女儿。
她的女儿很普通,跟她像姐妹,也像仇人,有时还像竞争对手,都不如外人知心。王琦瑶跟女儿的朋友们做朋友,尽力为女儿谋划工作和爱情,仍是孤独着的,带着旧光影,和旧时摩登。太孤独了,也太识趣了,让女儿的同辈们都心疼她的可怜。尤其是在女儿女婿出国后,那内心的孤寂是可以摧毁优雅的,她结识了“老克腊”和长脚,一位让她想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紧紧抓住,可终究用黄金都换不回,一位让她碧落黄泉,只为换来几块金条。这个结局看似随意和偶然,其实都是故意和用心的——在了无生趣处寻了个去处。
蒋丽莉是王琦瑶的女友中持续来往时间最长的一位,也是受王琦瑶半世的牵连,这种牵连是错结纠葛的。蒋丽莉家境殷实,父亲是富商,在外另立家室,长年不着这个家,母亲是父亲的发妻,是个愚钝的人。有优越的物质,却没有可以沟通管教自己的长辈,而自身又看了很多爱情小说,因此蒋丽莉长成了任性叛逆极端和梦幻的性格,这个性格可以说是毁了她的一生。她对朋友热心过头,她苦恋程先生,她跟不喜欢的人结婚,她狂热申请入党,而对自己小家的经营极其冷漠。她一辈子无论是做人行事,还是结婚交友都是走在狂热和冷漠的两极,好像从不知中庸为何物,也有一派天真在里面,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情商极低的表现。这也是她早早就得了肝癌的那个因。
严家师母比王琦瑶长几岁,是个活得很明白、得乐且乐的人,她与王琦瑶之间的友谊很有意味,像个酒肉朋友、牌搭子,话说了很多,但都不说尽,重要的都不说,时而攀比较劲,时而围炉夜话,比亲人还亲,其实都只是凑在一起取个暖,一个风浪过来就各自散开,再过个十年半载,也许还能凑到一起说上几句,彼此都成了故人。“女人的友谊其实是用芥蒂结成的,越是有芥蒂,友情越是深”,这话虽并不完全认同,却也是有几分道理的。
接下来该说说王琦瑶碰到的男人们了。人生的开头时碰到的人也许不一定能陪着到永远,但那纯那真却是永远的,影响也是永久烙在心底的。程先生就是王琦瑶开头时遇到的人,是众多待嫁少女及其父母争抢的婚配对象,因为他会是个“梳分头、夹公文皮包,到洋行去供职的家有贤妻的规矩男人”,而且他本人有主业,还有副业,副业是个新巧摩登的玩意——摄影,因此尽管他没谈过恋爱,却有种阅尽美人、千帆过尽的心态。可他还是遇见了王琦瑶,而王琦瑶只是把他当成了无可奈何时或可供选择的退路。他痴心一片,无可动摇。或者说在中年王琦瑶那里,他还是有机会的,他也是这样幻想的,可他幻想的应该不止是“在一起”,而是“相爱”。所以当他最终确定那个他爱了半生的人对他只有感激时,他就决定再不出现,栖居在城市的高楼上,与世隔绝,直到一个夜晚命运要他像一片树叶一样,从高楼上坠下。
康明逊这个人就像作者对他的着墨一样,一开始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接着色彩淡去只字不提,注定是个过客,除了给王琦瑶留下个非婚生女——薇薇。康明逊是二妈生的,却跟大妈亲,对父亲、大妈、大妈生的姐妹都有求必应、服侍到位,因此是个在利益圈中打滚、心里很有计量的人,也是个自私软弱的人,但心思细腻,让女人感觉很贴心,像可着心剪裁出来的一样。王琦瑶之所以也能吸引到他,也是因为王琦瑶身上保留的旧时代的韵味。TA们虽然年纪都不大,却都像前朝遗老那样,寻找那点怀旧的情结。利益计量地多了,爱情就少了,像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一样,这样的两个人的相守得需要大时代的倾城造就,少一点都不成。就像严师母得感谢新中国的政权让她老公不能名正言顺地纳妾一样。
老克腊并不老,却是王琦瑶晚年灰暗孤寂生活中的一小抹亮色,虽然有些闹心,但毕竟能让死水微澜。两人年龄相差四分之一个世纪,一个念旧,旧是芯上的底色,一个怀旧,旧只是表面的装饰色;一个身怀底蕴,一个想探究底蕴。两人会短暂的靠近,会产生共鸣,但毕竟本质不同,那种共鸣也只能是隔着时代的河岸观火,思想也许可以相通,生活却无法相通。寂寞是深重的,不过是想找个人来陪,却在你来我往中变成好莱坞大戏的节奏,自己也当了真,演起了爱怨痴嗔,原来女人一把年纪也会天真,都是寂寞惹的祸。因寂寞产生的感情都是虚妄的,只会落得个更加凄凉的下场。但又不禁假想:如果王琦瑶老的只是面容,不是心,又或者王琦瑶老的是心,而不是面容,那能不能留住年轻的老克腊呢?
可以说,这是一部女人、传奇女子的史诗,作者长着一双锐利的眼,可以剥筋见骨,读者如我,费尽脑筋也只能浮光掠影,乱写一通。
王安忆《长恨歌》读后感【3】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书目是上海作家王安忆的《长恨歌》,名字取于白居易2000年茅盾文学奖作品,近期又重拾起茅盾文学奖书目,读到此书唯有回甘,读了两遍,两次内心获知的共鸣都有所升华,感动于作者的细腻、刻骨、深遂,故分享。
本书讲述的是主人公王琦瑶伴随着从旧上海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四十多年的一生历程。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的成长情感的小时代缩影。有五个地点、五个女人、五个男人和一种活物(鸽子)贯穿了整个主人公的一生,先说说五个地点。
第一章中弄堂,开场非以大上海的大景观和繁华,而是以弄堂为主场,由点、线、面、框、物、景、情,一点一滴的,慢条思理得诉说着上海一角的刚、柔、情,推动着小人物的一个集合体王琦瑶出场。相对于木心的“上海弄堂”的杂乱无章,在作者眼中,弄堂精致而有神,就是到了解放后的旧弄堂,也能品出几分作者对此的钟爱,只是多了哀怨和沉寂。空间格局投摄着时代的变迁,在以后的章节中也有此类写法。 片厂也是个重要的地点,布景杂乱,无常,是作者对王琦瑶浮生幻梦的一个伏笔,是主人公的青春印记重彩一笔。接下来是王琦瑶当选上海小姐后,被李主任接到爱丽丝公寓,奢华而不真实。对于作者邬桥的描写,是我较喜欢也是觉得较耐看的一个章节。“这类小镇,全是图画中的水墨画,只两种颜色,一是白,无色之色,一是黑,万色之总。是隐,也是概括。”
是王琦瑶在落寞后到姥姥家,用佛家和道家的话述对景的描写,展开了主人公的人生的重大转折。道家讲自然道,天自道,而引到主人公必将经历的人生阶段,佛家中讲包容、空、净、灵,以此引深到景的博大包容,回到了老家,休养生息。正如书中说:“每一个外乡人都有一个邬桥”,也许是心中的故乡,心许是安心之地,也是佛家之轮回。最后就是主人公度过余生的平安里,“魂已断,空留梦相随”有别于弄堂的一处栖息地,有了周遭的悲怆及时代感的叹息,都是顺应主人公的处境而应景。
还有一条线就是活物,也推动到情节到人。 正如文中所说“鸽子是这城市的精灵,它们是唯一俯瞰这城市的活物,这城市里最深藏不露的罪与罚,祸与福,都瞒不过它们的眼睛”,从开头一直穿插在结尾,唯一的一个可以见证王琦瑶沉浮一生的活物。
身边的女子:吴佩玲、蒋丽莉、严师母、妈妈、女儿,每一个人身上都带有鲜明浓厚的时代气息,五十年之间的时代特征。而王琦瑶倒像是金玉其外,享受着与周围环境不符的内心孤傲。
在男权社会中应运而生在王琦瑶生命中的五位男子,程先生、李主任、阿二、康明逊、老克腊(长腿),每一个人的出场都是推动着主人公向下一个成长阶段的进发,她本人是愿意沉浮和迁就于其中的。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点”。结尾引用了白居易的诗:碧落黄泉,整个故事突出一个悲字,就是一部婉转的悲怆挽歌,直击我们的内心。作者取了“金玉摇”中的同音字瑶,琦是美好之名,也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玲珑女子,“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却在作者的笔下上演了一场独特的人生。
【王安忆《 长恨歌》读后感】相关文章:
王安忆的《长恨歌》读书笔记12-29
王安忆语录12-29
《长恨歌》小说读后感05-26
王安忆《街景》阅读习题及答案02-11
《长恨歌》读后感(精选19篇)05-20
《长恨歌》读后感(精选5篇)05-15
长恨歌读后感(精选10篇)11-28
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范文08-20
王安忆《风筝》阅读参考答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