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塘约道路读后感1000字范文
由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著名报告文学家王宏甲撰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塘约道路》一书,在社会上尤其是文学艺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下面是CN人才网为大家整理的塘约道路读后感1000字范文,欢迎参考~
篇一:塘约道路读后感1000字范文
乡村是需要民主的。我不敢说塘约村民已经实现了当家作主,但我相信,这正是塘约道路最重要的目标和方向。要是真能实现中国农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想象一下,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壮丽景象!
在亲眼看到了塘约已经做的和正在做的这些事情之后,我给这个村庄的党总支的书记、小我十五岁的左文学敬了一个礼,表面上像是开玩笑,内心里则十分庄重、真诚。
我在安顺待了十天,跟着宏甲不止一次见了村、镇、区、市四级党的书记。还接触了不少机关干部和其他领导干部。扶贫帮困,他们表现出来的那种急迫感,那种真心实意,是假装不出来的;我想我还有这个判断力。
跟周建琨书记的接触、交谈,还给了我一个相当深的印象——对于农民的脱贫,他和市长都不是简单地当作上级交下来的一个工作任务来完成,而是试图帮助农民找到一条长远的、靠得住的出路;给当地的农村、农业,找一条长远的、靠得住的出路。
我不断地受教育、被感动;在心底不断滋长的温暖和尊敬,我自己都能感觉得到。
我知道宏甲正在撰写《孔子大传》。他放下了手里很重要的写作任务,来写这个村庄正在跋涉的.道路。这期间他还接受了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长征》电视总撰稿任务,仍然挤出时间飞到贵州补充采访,继续写这个村庄……
对此,他自己解释说:“看到了,不敢不写。”
我可能比很多人都更理解宏甲一定要写这个的原因。少年、青年时代八年的插队生活,使他了解了农村,建立了对农民的感情。因此,二十五年前,他就多次对我讲到,不了解中国的农村,就不能说了解中国。几亿农民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再建二十个深圳,中国也不能说强大。
本来,他到安顺是给当地干部讲人民观的,却在无意中看到了塘约,看到了,就放不下了。我知道,这里面有一种宽厚深广的情志和情怀。
在安顺的那些日子,我看到他一次次与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机关干部座谈、交流,一次次追着问人家:你们怎么看?这个有希望吗?能推广吗?要是推广,阻力在哪里?……这已经不是一个作家在采访,在写文章。他是在工作,在为改革开放几十年后的中国贫困农民寻找道路,寻找那种能让人们活下去,活得更好、更有尊严、更有希望的东西。
不止一位当地干部说到,他们是在与“王老师”讨论、交流之后,才真正认识了塘约。
我熟悉宏甲的每一部著作。这部《塘约道路》,宏甲修改过很多遍,每一稿都给我看过,和我讨论过。有一次我们甚至通过微信视频讨论了一个通宵。在这个过程中,我一再感觉到,他确实不是在写一个文学作品。他是在做这样一项工作——尽可能真实、准确地把塘约呈现出来;要是有更多的贫困乡村能够从这里得到启发,组织起来,把前途和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那就太好了!因此与他从前的作品相比较,《塘约道路》的语言更朴素,更直接,更诚恳。事情做到这个份上,它叫不叫文学、是不是文学,都已经不重要了。
篇二:塘约道路读后感1000字范文
新中国成立67年了,为什么还有不少农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国家提出扶贫并加大力度也很多年了,为什么有的脱贫又返贫?为什么国家发放的扶贫款能够进入苍蝇们的腰包?为什么贫困妇女遭恶棍甚至长期霸占而无人敢管?为什么有那么多殷切期待而得不到父母呵护的留守儿童……?
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两年以前也是个二级贫困村,900多户,3000多人,分散在十几个小村,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把这个村冲得一贫如洗,房倒屋塌,道路损毁,田地被冲得乱七八槽。真是穷到底、难到底了。市书记来这个村明察暗访11次,这么大的灾,居然没有死一个人,他说,这个村的干部不简单。问妇女需要帮什么,女人们不是说要钱、要粮,而是“先帮我们修路”,因为修好路,她们这些生产主力,就可以下地干活了。从而,他看到了这个村群众的.内生动力。他认为这个村有前途。
当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左文学正在冥思苦索怎样摆脱困境时,市书记周建琨点拨他:为什么不组织合作社?于是在土地确权流转承包的前提下,自愿参加、村社一体的合作社成立了,大家才重新走上抱团发展的集体化道路。不到两年,发展快得惊人,快得令人不敢相信。
这本书是著名作家王宏甲多次深入塘约村调查研究后写出来的。说的是老百姓的话,讲的是老百姓的事,很好看。
开篇就说:“希望国家发展,关心农村和农民命运的读者,读读这本小册子。”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取得的最伟大的制度性财富。巩固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加强党支部在农村中的领导作用,是当前农村中关系全局的两件大事,涉及亿万农民的利益。”
“一个好社会,不是有多少富豪,而是没有穷人。塘约道路不仅仅是一个迅速脱贫的故事。塘约的变化是在集体所有制得到巩固和加强,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得到加强的情况下迅速发挥出优势。……这是在基层筑牢共产党的执政基础,走一条使每一个农民的切身利益都能得到保障的同步小康的道路。”
篇三:塘约道路读后感1000字范文
《塘约道路》由报告文学家、著名学者王宏甲所创作,是记录贵州安顺一个穷山村在党组织带领下,如何从灾难之后的一穷二白中,通过重拾集体化道路,重拾乡约民俗,重拾村民自治,实现惊人蜕变的一篇写实报告文学。全文用字简练、文笔朴实、寓意深刻,读后发人深省、使人振奋、催人上进,个人认为是近年以来被穿越、玄幻、盗墓、神剧充斥的现代文坛浊世中难得的一股清流。作为一名层三农工作者,对文中所提及的诸项事宜,感触尤深。一些体会、几点思考,以飨读者。
“我们为什么不成立一个土地流转中心?”左文学说,“通过流转,把承老保障全覆盖,农村合作医疗及医疗救助全覆盖,教育资助等全覆盖,1-2项增收产业全覆盖。贫困村出列要通水泥(沥青)路,通客运车辆,组组通公路和村庄内便道全部硬化,通宽带及电话,自然村村村通生产用电;有美丽乡村创建点,有达标合格的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或有执业资格医生,有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信息员,有不低于3万元的`集体经济等收入来说,我们主要认为,只要能通过各种办法整合项目资金到位,就能解决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的问题。读了《塘约道路》,进一步思考才进一步发现,要做好“四有五覆盖、五通四有”,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有上级党委坚强的领导和支持。二是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在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进一步加强统的力量,壮大“村集体+合作社”,更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利用,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促进产业的发展,走集体化集约化道路。四是要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我认为塘约道路主要有以下四条路径。一是坚持“村党支部管全村”的领导路径。塘约村党支部2015年4月升格为党总支。村行政有村委会、合作社、老年协会、妇女联合会、产权改革办、红白喜事理事会六个机构,全部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各机构“一把手”都是总支委员。塘约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是“一把好手”,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群众改变了塘约。正是加强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塘约才有今天的发展。二是实行“村社合一”的发展路径。塘约实行“村社合一”,把村发展与合作社发展完全结合起来,一村一社、一社一村,以发展合作社来推动村发展。2014年6月8日,塘约村成立了合作社,在合作社下组建了农业生产队、建筑队、运输队等各类专业队。通过合作社的方式,集中使用土地,调整产业结构,并建立一套完善的运行制度、利益分配制度和奖惩制度,以此确保所有村民从中受益。三是尊重“村民的选择”的动员路径。尊重村民的选择这一理念贯穿于《塘约道路》一书全篇、实践于塘约各项重点工作之中。塘约采取成立各种协会、经常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措施,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发展,不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正因为尊重“村民的选择”,塘约在改革发展中拥有了老年人、党员、村民代表、返乡人员等四类帮手,这些人发挥了砥柱中流的作用。四是严守“红九条和黑名单”的管理路径。塘约结合实际完善《村规民约》,围绕整治滥办酒席、整脏治乱等村级事务,提出了“红九条”和“黑名单”管理方式,在执行过程中“下硬手”,坚持一视同仁,凡是踩红线的一律“拉黑”管理。探索了“村民管党员”的方式,加大村民对党员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作用。结合毕节实际,我们认为学习借鉴塘约经验,关键要做好立好《村规民约》这一个“法”,开好党员会和群众会“两个会”,算好增收账、民生账和资源账“三笔账”,用好老年人、致富带头人、本村在外成功人士和村民代表“四种人”,解决好扶贫措施不精准、底数不清、驻村干部作用发挥不好、党员等同于一般群众、党委村务不公开“五道题”,补齐后进村整顿、村活动阵地提升、层础保障、“空壳村”清零、“范本村”创建和村减负“六块板”等六项工作。
【塘约道路读后感1000字】相关文章:
关于塘约道路读后心得07-20
明天休假的说说求约01-05
广州网约车新政出台06-19
堰塘承包合同10-31
约女生看电影的注意事项02-25
堰塘承包合同 范本07-13
创作委约项目承接协议04-24
4个约女孩子出来的“借口”11-21
堰塘承包合同范本06-03
道路救援口号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