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小说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虽然是一部神话小说,但所表现的依然是我们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下面是CN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西游记读后感
看到的第一本小说,是《西游记》;喜欢的第一个角色,是孙悟空;讨厌的第一个人物,是猪八戒;瞧不上的头一号,是唐三藏。
但我的心里有个寂寞的沙僧。
高中时,《西游记》作为家里唯一一本“藏书”,那本199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蓝白皮硬精装绘画版《西游记故事》我颠来倒去记不清看了多少遍;而莫名其妙的是,我最念念不忘的人是沙和尚。
本来我以为会是大师兄孙悟空的。那个足蹬齐云履、头戴紫金冠、手持如意金箍棒、通晓七十二诸般变化、大闹天宫、护送师徒西天取经的齐天大圣,可是在那个光怪陆离的西天取经途中,最终留守在我心里的,是那个寂寞的沙和尚。
大师兄牵着的高头大马上面,坐着面如冠玉的英俊僧人唐三藏,大师兄时不时地给师傅指指路、化化缘、打打妖怪;中间懒散地行着似醒非醒的二师兄猪悟能,有时候大师兄玩心渐起就跟他说两句玩笑话,举着棒子耙子来回追逐打闹一阵儿;只有他沙和尚,总是挑着担,沉默寡言,走在最后面,不喊渴、不喊累、不闹情绪、不提散伙,没有赞赏,没有责骂,有妖怪来就打,打不过就被抓,被抓了就等着大师兄来救,救出来继续挑起担上路。
后来我想,也许那个时候我也正这样平庸寂寞吧,经历过一些生活的动荡,变得沉默寡言,收敛了锋芒,温和与人,不争不抢,不声不响。
我没有不用听讲不用写作业依然考第一第二的本事,也不是飞扬跳脱到处惹是生非的所谓“坏学生”,三年的评语也仅止于老师笔下“勤奋踏实、刻苦好学”几个字;我不是班长或什么委员,没在全班面前唱过歌甚至是大声说过话,我只是那个搞值日时默默拿着扫帚抹布扫地擦黑板的人;我没有出现思想品德课本里说的青春叛逆期,没离家出走,没讲究穿衣打扮,没有早恋或者沉迷游戏,我是那个穿了6年校服以至于毕业时候穿着牛仔裤都没有同学认得的人。我是如此隐忍而克制,静默而平凡,就像心里这个人前欢笑人后独坐的沙和尚。
我多像、你多像、我们都多像这个寂寞的沙僧。似乎每个平庸的中等生,心里都住着一个沙僧。14年的取经路上,看着别人金蝉转世,看着别人大闹天宫,看着别人坐享其成,看着别人波澜壮阔、风云际会占据了整个故事的三分之二,而你始终是那个老实的、不言不语的沙和尚。
有时候也会抱怨,觉得不公,毕竟你不是佛祖的徒弟,你没有翻天覆地的本事,天庭里没有关系,背后更没有一个强大的家族,连那些个妖怪好歹也是某个菩萨的坐骑。即使是哪一天取经散了伙,师傅自不用管,西天净土的一帮佛祖菩萨不会让他受苦;大师兄可以回花果山做他的山大王;二师兄早就想回高老庄当回炉女婿;那个跟你交流最多的小白龙也可以一走了之,回家投靠龙族的亲戚朋友。可是你呢?你还能回到天庭吗?你还愿意回去做卷帘大将吗?你要回到流沙河去做一个“十分凶丑”的妖怪吗?
我猜你一定不甘心吧,毕竟如果取经成功了你还可以做个金身罗汉,虽说是师兄弟里职称最低的,可好歹强过伴君如伴虎的卷帘大将。你来这西天的路上走一遭不就是为了混个出人头地吗?没人提携没有关系没有背景,但不想没有未来,所以你才更要向前走。
向前走。看,多像挤在高峰地铁不甘被生活抛弃的你我。沙和尚,你知道的,即使是走很远、走很久,有些东西你永远也得不到、比不上,就像大师兄的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就像二师兄永远比你多出十八般变化;但沙和尚,你也知道的,有些东西他们永远也做不到,就像这十万八千里,只有你才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不幸你是沙僧,庆幸你是沙僧,这西游的十万八千里、九九八十一难,记下的是他们的.精彩,修炼的却是你的苦行。
我们赞叹着孙悟空的勇敢,咀嚼着猪八戒的小聪明,感喟着唐三藏的善良,却在心里留守住了沙和尚的寂寞。这世上总有大圣总有元帅总有佛子总有菩萨总有妖魔鬼怪,而我们都是寂寞的苦行僧。
这一路上,你寂寞吗,沙和尚?你说:“且自换肩磨担,终须有日成功也。”你说:“宁死也要往西天去,决不干此欺心之事。”
篇二:西游记读后感
想必《西游记》大家都不陌生,它就是我国四大名著中吴承恩的著作,书中唐僧、孙悟空等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让人读起来就舍不得停止,我一口气把他读完了,心中感慨万千。虽然是神话,但批判的却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丑恶的一面。
书中重点讲述了唐僧四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个个修得正果。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从石猴出世到大闹天空再到修得正果,他神通广大,火眼金睛,乐于助人,每次都是孙悟空把唐僧从险境中救出来,无论是三打白骨精还是收八戒,降沙僧都是整本书的精华。唐僧虽善良有爱心,但也十分书呆子气;猪八戒虽懒却为取经做出贡献,他鼓着个大肚皮,成天好吃懒做,背着个大耙子,还号称自己以前是天蓬元帅,猪八戒还是一个好人,没有害人之心,并且终于坚持到最后的胜利;沙僧勤劳肯干也十分有特色。
我最喜欢《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白骨精虽然狡猾无比,唐僧也曾一度的冤枉甚致赶走过悟空,但是悟空深深记得师傅把他从五指山救出来的时候,最后,他打败了为非作歹的白骨精,帮人民除了害。这也证明了邪-恶永远都不可能战胜正义。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遇到的种种困难在我看来就像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的挫折,这本书告诉我们,人生有许多的困难,这些也许不是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克服的,所以我们需要朋友,这些困难也许是自己能克服的,所以我们在此就要锻炼自己不怕困难,以及坚定的不后退的信心。
《西游记》不愧为一本名著,它那精彩纷呈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都是其它任何书所不能比的。是《西游记》告诉我做人的道理: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在世界上立足。
篇三:西游记读后感
平顶山伏魔的故事,是《西游记》中情节最精彩的故事之一。孙悟空在出师不利的情况下,连施巧计,最终将魔头手中神通广大的五件宝物都弄到了手,最终战胜了魔头。在这个故事中,孙悟空的机智令人钦佩,但最让人难忘的是孙悟空那一身铮铮傲骨。
文中有两个情节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一是悟空被魔头施法,大山压身时依然谈笑风生,还以语言戏弄魔头;二是悟空化身小妖,去压龙山压龙洞请魔头母亲时在二门外的一场哭。前者身处险境,不忧不惧,真正是好汉的行为,一身傲骨令妖魔胆寒。后者则是因为他平生只拜过佛祖、观音与师父,现在却要向一个妖精下拜,感觉受了莫大的羞辱。其实,忍辱负重者古已有之,比磕头更大的羞辱不胜枚举,孙悟空曾经历多少折磨,都“不曾有一点泪儿”,为何因为磕一个头而流泪呢?这就在于其身上的傲骨。
有傲骨者,不惧强权,重的是自身尊严,绝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也不肯为万钟禄失志。孙悟空所重者也是自身的尊严,为此,面对魔头的诡计,他可以不忧不惧,依然拼尽全力来与其相争。也正因为此,他也为见老妖不得不磕头而流下了英雄泪。但孙悟空毕竟还是向老妖磕了头,而且是“撞将进去”,丝毫没有迟疑。这就是因为他身上有傲骨,但无傲气。有傲气者,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持才傲物,盛气凌人。这样的人,又怎会心怀他人,经可以不取,但自身的排场架子是一点儿也不能丢的。而有傲骨者,虽然有自尊,有自信,但知进退,知大局。孙悟空也想过,“一卷经能值几何”,但想到师父在五行山下救自己脱困,取经也是为了点化众生,故而不惜使自己尊严受损,毅然磕下了这个头。前面孙悟空开导唐僧时曾言:“扫除心上垢,洗净耳边尘”,这不是让唐僧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让他坚守自己的主心骨,坚守目标,一路前行。
人有傲气容易,但去的也怪。因为有傲气者往往心中少内涵,自然也缺底气,一遇挫折磨难,就常常退缩不前,化傲气为泄气。但有傲骨不易,有傲骨者需有志向,有毅力,可坚守底线,不为外界所动摇。故大丈夫能屈能伸,真君子可进可退,他们并非随波逐流之辈,而是能在不同时势下都能坚守自己的原则。任你风吹浪打,我自扬帆前行,纵然狂澜遮天,仍有磁针指南。孙悟空心中就有这样一根主心骨,有这样一支指南针,让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不退缩,不逃避,傲然前行。因此,虽然他磕了这个头,可是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个凛然大度的美猴王。
读《西游记》,二十几个降妖伏魔的故事让人目不暇接。上天入地,斗智斗勇,一波三折,变化无穷。不过,如果仅仅读故事,不了解人物的性格内涵,只会让作者的一片苦心落空。这本书,一个最大的主题就是“立志”,唐僧是肉体凡胎,毅然踏上西行的道路,就是立志。虽然在一路上,他也曾有过感叹,有过迷茫,但前途已定,从不迟疑,这就是他身上的傲骨。孙悟空虽然西行之初有些野性难驯,但其内心却逐渐坚定起来,是西行队伍的顶梁柱。书中常常以“金公”来称呼来,这是道家对铅的称呼。铅沉重而坚实,恰恰与其内心相应。猪八戒心性懒惰,时常有回高老庄的想法,也因动了凡心常常被神仙悟空戏弄,这恰与书中对他的别称“木母”相应。“木母”就是道家对水银,其特性就是流离不定。但他在西行路上,也逐渐走上正途,一些苦活累活,都是由他承下。水银虽然流离不定,但散者终会相聚,恰恰与猪八戒的经历相应。而沙僧的形象比较模糊,不过几次考验也都能显出其坚定的内心,他一路勤勤恳恳,挑担至西天,是个默默无闻者,但也是不可缺少者。沙僧在书中又被称为“黄婆”,这是道家对炼丹时中和铅与水银的物质的代称。道家传说,炼丹以铅、水银为主,中和以其他物质,方能炼成金丹。这在现实中是无稽之谈,但如果放在人生中,坚定的铅与游离不定的水银恰是人生的不同状态,再加上中和物质,所炼成的金丹可以使人长生,那是因为其中有不散的傲骨在,让人的精神可以永存。
【神话小说西游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魔幻小说《西游记》读后感06-30
魔幻小说西游记的读后感05-08
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读后感05-10
吴承恩小说西游记读后感优秀范文09-05
神话少年读后感08-31
《神话少年》读后感09-10
小说名著西游记读书笔记01-25
缔造苹果神话的读后感04-28
神话传说读后感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