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

时间:2024-11-13 14:44:1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雀东南飞》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恋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物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罗米欧与朱丽叶》代表的西方经典爱情悲剧,而一曲《孔雀东南飞》更见中国爱情的悲壮,红尘有爱,人间有情,我们总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使他们的爱情从起点到终点,经历磨难回归美丽的团圆。然而,纵观一下滚滚红尘,一幕幕爱情悲剧不也正在上演吗?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且看仲卿与兰芝这对恩爱夫妻的誓别,难道不令我们感动吗?他们“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的凄美场面不禁让我们潸然泪下,焦母的逼迫,使这对恩爱夫妻劳燕分飞,各奔东西,直到双双殉情,仲卿与兰芝在历史上演绎了美丽的“孔雀东南飞“的爱情悲剧。

  山无陵,江水为竭,东雷震震,夏雨雪,天地会,乃敢与君绝。仲卿与兰芝虽然没能白头偕老,但他们留给后人的却是无尽的暇思……

  几百年后,一个叫梁山伯的寒士,一个叫祝英台的士家女子,两情相悦却有缘无仲卿的份,有情人要被生生拆散,演绎了一出无奈的“化蝶”,怎能不让人叹息?人世间竟不能生相依,那么死则化蝶翩翩起舞吧。“渐行淅远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我认为梁祝化喋不应有恨,因为这种凄美已成永恒,代表了爱情的忠贞,成为千古传奇。他们的爱情悲剧着实浪漫凄美。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又是几百年后,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然而陆母逼迫夫妻离异,陆游随母意而另娶,唐婉也易嫁赵士诚。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郁而亡。“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又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残灯灭!”美丽的邂逅竟铸就了一个爱情悲剧,但它却留下了永恒的美丽。

  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是啊,放手让爱的人走,谁能做得到。焦刘之爱,梁祝之情,陆唐之恋,哪个不是悲剧,但哪个又不是美丽的,浪漫的呢?文学史上,从《关雎》到《静女》、到《氓》、到《孔雀东南飞》、到《王西厢》之张生和莺莺、到《牡丹亭》之柳梦梅和杜丽娘、再到《红楼梦》之宝玉和黛玉,这些文学作品表现了多少爱情的美好、多少怨男恨女、多少始乱终弃、多少出生入死终成眷属,一代代青年男女大胆地追求着真爱,憧憬着美好的生活,他们为爱而歌而欢,为爱而怨而恨,为爱不求功名,为爱忠贞不渝,为爱抛洒滴滴红泪,他们因爱而生,因爱而死,因爱还魂,谱写了一曲曲爱情悲歌。

  谁曾经拥有过的一切美好回忆,就算结果是悲剧,又能怎样?虽然每一个人都不喜欢悲剧,因为悲剧总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令人伤怀,但也只有悲剧才会有如此的艺术魅力,值得人如此回味。因为悲剧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的不幸,更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人们总是向往大团圆式的爱情,殊不知那惊天地泣鬼神,经受风雨洗礼的悲剧爱情是更美丽的。“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1、焦仲卿的爸爸那里去了?若其还活着。则焦母如此专横,怎又能反映“封建社会妇女社会低下”?若已亡,则焦母一妇道人家把俩孩子抚养成人,难道不能说明她的伟大?

  2、到底是什么让焦母看焦妻(兰芝)“别扭”:“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是焦母的`“正词”。但证人焦却说“女行无偏斜”。兰芝本人则讲“奉事循公佬”,“昼夜勤作息,邻频营苦心”。兰芝母说该女“十三教汝织,十四。。。兰芝见了焦妹则“泪落莲珠子”,说明姑嫂关系也不错。看来问题是在焦母。但什么原因呢?我认为可能是“无后”的缘故。焦已结婚时间不短:“共事二三年”。在汉末,避孕大概也只能靠安全期。在这二三中,焦妻仍无“事”,的确有点儿问题。这大概让没了老头,全心全意等着报孙子的老太“怒火中烧”!在人前人后,街坊邻居中觉得抬不其头来。儿子当然不能骂了。于是所有的火都发在了焦妻的身上。

  3、兰芝父在那里,从文章中感觉到也不在了。要不然也不会轮到其兄讲话!不只各位看过美国一个叫《luckyclub》的反映华人的电影没有,大汉的老爷们儿咋都象那里头的货?

  4、兰芝本身的性格也有些问题:其兄也不过说了句“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痞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和云?”这样的话。可能人家不懂妹妹的“心底秘密”,但不管从什么角度说,这是很“有理有据”的“贴心话”。别忘了兰芝也说其兄“性行暴如雷”。但这样一个急性子却在这时候也如此的对妹妹“晓之以理”。我是一点儿也看不出有逼迫兰芝的意思。兰芝的心理可能太敏感了。

  5、到底是什么让兰芝在县令,府君如此“抢手”?文章中未提县令。但府君则显然受了县丞的“进言”:“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即兰芝出身好。哇塞。这难道就行啦!也太随便了吧。

  6、兰芝到底想不想嫁给府君的“第五郎”:亲事应下之后,府君送礼上门,订于次日迎亲。兰芝母对兰芝说“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兰芝便“左手持刀尺,右手执凌罗,朝成素夹裙,晚成单罗衫”。从此处看她还是有嫁给府君“第五郎”的想法的。事情的急转折发生在与焦见面后。焦的话“。。。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强烈的刺激了兰芝那本来就非常敏感,非常脆弱的心里。偏致的想法立刻产生,他们要“黄泉下想见,勿违今日言!”。再后来,就是两个19,20岁的男女青年走向了人生的终点,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自挂东南枝”。由此可见这场悲剧的核心是焦与兰俩人的脆弱心里。也是。20岁,能承受多大的压力?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2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这部经典的爱情史诗讲述的是我国汉末建安年间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仲卿和兰芝两情相悦,却不能长相斯守,便有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苍凉。为了摆脱独自徘徊的悲凉,他们选择了共同殉情。留下了“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千古盟誓。

  初读这一篇诗是在中学的课堂上,当时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并不深刻,后来看了电视剧版的《孔雀东南飞》,给我的触动很大。于是我找到这篇诗歌重新的读,反复的看,诗里的场景,人物,对话在我的脑海里是那么的真切,每一次都带给我很大的震撼。这次,陈老师让我们写一篇读书笔记,于是想到了这篇感动过我无数次的诗歌。

  爱是什么?我说不出。“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那一种”、“纵然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些千古名句不管是甜言蜜语的搪塞还是应诗应景的做作,着实让人揪心的感叹、羡慕了一番。而文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地让我们真正领略了一番感情的忠贞与圣洁。

  当日,刘兰芝这样立下誓言“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哪成想,这一日她收获的却是焦仲卿的如此指责“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这对苦命的鸳鸯能在二三里外就听出了故人的马蹄声,内心里的那份爱恋呵,它该是怎一个深字了得!当那个熟悉的声音划破夜空传来时,那种雨过天晴心花怒放的心情怎能不使兰芝欣喜若狂,奔出门去,两人深情对望时,兰芝的心结不复存在。但仲卿的话却深深刺痛了她“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两颗心隔绝了,别人不明了刘兰芝的心倒也罢了,连心中念念不忘的爱人也这样指责于她,试问刘兰芝除了说出“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又还能怎样!悔恨不已的兰芝面对另一个误解,她无能为力,唯一死以证明她对仲卿爱之深,爱之烈,超越生死与时空。相爱却不能相守。痴痴苦等着情郎早日实践“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的誓言。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临去的那刹那,她的心应该是解脱的吧?她的面容应该是微笑的吧?她是不是已经和他再次携手于奈何桥畔,即便做着四处游荡的孤魂野鬼也始终不肯喝下那投胎转世的“孟婆汤”?“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后人看到的总是他们双宿双飞的美好景象,却不知道,为了这一天,他们付出的却是永远不能再续写的生命代价,连同对爱的誓死捍卫。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那坚定凄楚的誓言穿越了时空,时常回响于耳畔。故事疑是凄美的,但是他同时也告诉我们,婚姻,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会与家人相处。在交际场上要时时注意,处处留心,同尊长、同平辈、同下人相处要融洽,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处理要和谐。

  站在女人的角度,我很佩服兰芝。仲卿在孝字当头的社会里,尽管内心悲愤,但是他选择了妥协。当然单是焦仲卿为兰芝极力的袒护中,可以看出焦仲卿爱刘兰芝是有目共睹的。或许送走刘兰芝只是权宜之计,公务缠身的他实在无法顾及这家中变故,也许只想缓和一下局势的他,怎么也料想不到由此而引发的后果。走向悲剧。但是,在兰芝等待的日子里,拒绝了很多诱惑。而在今天这种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中,充斥我们视网膜的大多是那些用青春在男人这座金山上蹭下绚烂的粉末,等待着聚沙成塔的娇艳女人;或者是打着爱情的旗号,盯着男人的腰包,不惜横刀夺爱、鸠占雀巢的'第三者,与刘兰芝的完全不必煞费苦心便可名正言顺的坐享其成,却不去享受,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心中一片戚然,依然还在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缠绵的悲剧爱情而感叹、而惋惜,一对多么恩爱的少年夫妻就那样匆匆的离去了,一段多么美丽的佳话就那样匆匆结束了,多希望焦仲卿争取能争取和兰芝在一起,多希望焦仲卿母亲的宽宏大量的体谅儿媳,多希望兰芝家人的支持兰芝的等待,多希望一切能有圆满的结局!害人的休妻制度,吃人的封建礼教,让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一个无奈而无悔的选择。但是他们完成了他们认为最能保留这段爱情的唯一方式,用生命捍卫了感情的忠贞,用生命拒绝了私欲的诱惑,他们用生命写下了如歌如泣的凄婉爱情。对于他们的选择,我能够说的只有羡慕,让我在这个感情廉价的社会中又重温了纯真,坚持,信念,永恒的爱情。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也是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清泉;同样是为了爱情,刘兰芝和焦仲卿又演绎了一段人间悲情,谱写了一曲命运悲歌。

  仲卿和兰芝两情相悦,不能长相斯守,便有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苍凉。为了摆脱独自徘徊的悲凉,他们选择了共同殉情。留下了“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千古盟誓。终究,他们还是走在了一起。好不令人掬泪的悲凉“生不偕老”,好不令人慨叹的幸福“死求同穴”。

  曾经拥有过的一切美好回忆,就算结果是悲剧,又能怎样?虽然每一个人都不喜欢悲剧,因为悲剧总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令人伤怀,但也只有悲剧才会有如此的艺术魅力,值得人如此回味。因为悲剧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的不幸,更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

  可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人们总是向往大团圆式的爱情,殊不知那惊天地泣鬼神,经受风雨洗礼的悲剧爱情是更美丽的。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3

  何为悲剧?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雨果说:“悲剧所过之处,留下的是憎恶和怜悯。”悲剧似乎总是更能打动人心、动人心弦,正在于其通过极富戏剧性的悲情色彩,展现了个体生命在命运、在时代、在变革中的脆弱与无可奈何,引发人们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和反省,其目的不在于“虐”,而是直触人们灵魂的最深处,使人情不自禁地去感伤人生变化无常、时代洪流不可逆转。为了凸显主题的深刻,悲剧中必然会存在一部分“喜”,即一段美好,在《孔雀东南飞》中就表现为焦刘二人之间真挚的爱情,正因如此,二人爱情被破坏才让人悲恸不已。

  在《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基础,二人的婚姻本应十分牢固,如果没有焦母的破坏,或许他们真的可以相守一生。但是事实上,焦母的破坏在本诗中并不是导致二人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本诗之悲在于其悲剧结局不可逃脱、不可断绝,因为这悲剧植根于封建社会,这“悲从中来”正是从封建礼教中来,只要封建礼教一日不破,这样的悲剧就无法避免。

  从封建社会的背景出发,我们会发现,即使诗中所有人物的性格缺陷都得到补全,他们也无法逃脱这场悲剧。虽然焦母的性格异常强势、异常专断,但是在那个封建家长制笼罩下的社会,刘兰芝无论嫁到哪个家庭,她的自尊与主见都会遭到来自家长的扼杀。虽然焦仲卿的性格稍显懦弱,抗争不够坚决,但是在那个蔑视自由与爱情的时代,即使他激烈斗争、坚决反抗,也只会引来社会的指责与迫害。虽然刘兄性行暴躁、不顾亲妹感受,但在那个视女子如外人的社会,即使刘兄性情温和,爱护亲妹,刘兰芝的处境也只会是煎熬难过,受人指摘。虽然刘母未能真正理解女儿,但在那个宣扬三从四德的时代,她没有任何的权力去越过儿子支持女儿的爱情。至于兰芝,她已经足够完美了,难道要她放弃自己的尊严与思想,做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吗?所以在本诗中,其悲剧看似来源于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问题,但实际是指向那只在幕后推动这一切的“看不见的手”——封建礼教。

  历览古今中外的诸多悲剧名作,我们不难发现,悲剧的内核正在于美好的事物不可避免地走向毁灭,而且高明的悲剧往往会把这种毁灭的源头指向制度,指向社会,指向各种不受个人掌控的外部因素,或者个人无法改变的人性的劣根性,正是意在突出其“不可避免”的特性。而在此基础上,史蒂芬·平克还对悲剧进行了分类:“悲剧只有两种终结的方式:一种是莎士比亚式,一种是契诃夫式。莎士比亚式悲剧结束时,尽管天空上也许盘旋着某种正义,舞台上却已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尸体。与之相反的是契诃夫式的悲剧,结尾时每一个人都感到了幻灭、苦涩、心碎、失望、精疲力竭,但是都还活着。”对此又有人做了补充:“但实际上,生活属于第三种——所有人都死去,没有人得到正义。”

  如果我们把《孔雀东南飞》、《氓》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放在一起对比阅读,也许会不禁觉得“为什么我觉得好像《孔雀东南飞》少了点什么?”是的,《孔雀东南飞》与另外两篇有些不同,它少了那份“决绝”,《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不顾两人家族之间的仇恨,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彼此,并在得知对方的死讯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殉情,海洋文化赋予他们的自由精神让他们为了真爱可以不顾一切,这种牺牲精神热烈而奔放,使他们的爱情悲剧又增添了几分壮烈。而同样以中华文化为背景的《氓》,女主人公虽然曾经被甜蜜的恋爱冲昏了头脑,但在认清了“氓”的花心与暴戾后,她直接表达了对男子始乱终弃的不满,并在最后更是表达了自己坚决的态度“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是先秦时期还未受封建礼教影响的女子对爱情被背叛所采取的反击。

  但是在《孔雀东南飞》中,焦刘二人的`殉情却更像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是因为没有退路了才不得不走上绝路,是一种无力的反抗,他们虽然具有反抗精神,但受限于时代,他们并不能清醒地认识到封建礼教的残酷,所以在文中焦仲卿对焦母一开始其实是保有幻想的,直到最后在他与焦母说了那一番诀别的话后,他才从母亲的回答里真正意识到了母亲并不理解他,才会选择以死明志。而刘兰芝显得更加清醒,她从一开始就认识到焦母对这段婚姻的反对无法逆转,而且也预见了回家后会遭遇兄长的逼迫,所以她很早就做好了殉情的打算,但她也只是认为婚姻的失败在于“君家妇难为”,即焦母的苛刻,而她的殉情也是处于孤立无援境况下的无奈之举,是保存自己尊严、反抗恶婆婆的最后手段。

  同时,两人所担负的不同社会责任也使两人在殉情这一点上有不同的表现,刘兰芝身为被休弃的女子,未被赋予太多家庭责任,可以说她答应与太守之子的婚姻就已经是她对于维护家庭名誉的最后一点责任了,所以在新婚当晚她便决然赴死。但焦仲卿身为家中唯一的男丁,于私,他负有维持家庭的责任,于公,他还身负府吏之职,所以他在殉情前“徘徊庭树下”是合情合理的,同时也能看出他对爱情的忠贞。

  如果要把《孔雀东南飞》与前文所述的三种悲剧类型相联系的话,因为它来源于生活,所以与第三种的“所有人都死去,没有人得到正义”有些相像,但又有所不同,我认为《孔雀东南飞》应当是“有的人死去了,没有人得到正义。”在故事的最后,刘兰芝与焦仲卿为爱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焦母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刘母失去了唯一的女儿,刘兄失去了唯一的妹妹,在这场时代所酿造的悲剧中,没有人收获自己所想要的结果,反而还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或亲人。更加可悲的是,在故事之外,现实的悲剧还没有落幕,甚至焦刘二人的爱情悲剧仅仅只是个开始,自汉末至新中国成立,这中间两千多年里,源于封建礼教的悲剧从未停息,不可断绝。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4

  红尘有爱,人间有情,我们总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使他们的爱情从起点到终点,经历磨难回归美丽的团圆。然而,纵观滚滚的凡人世界,爱情悲剧不是也在舞台上上演吗?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且看仲卿与兰芝这对恩爱夫妻的誓别,难道不令我们感动吗?他们“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的凄美场面不禁让我们潸然泪下。

  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白头偕老。我们可以从《孔雀东南飞》和《卫风?氓》两篇文章中找到一点答案。

  首先,结婚,只有爱情远远不够,需要学会和家人相处。《孔雀东南飞》一文以刘兰芝与婆婆不相容开始,以刘兰芝夫妇双双徇情、焦母失去唯一的儿子而孤苦伶仃、刘家为失去女儿而悲痛结束情节。刘兰芝与婆婆为什么不相容?

  刘兰芝说是婆婆故意刁难,“大人故嫌迟”;焦母说是刘兰芝没礼节,凡事自作主张,“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双方各执一词,怎么判断,我们只能再找旁证。请看焦仲卿说,他们“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他们结婚几年了,尽管焦仲卿觉得很短,实际上并不短了,而刘兰芝还没有生下一男半女(诗中任何地方都看不出有孩子),尽管她的品行没有不端正的,但是没有子女是不孝啊(按传统伦理),作为封建时代的婆婆谁也不能容忍!

  她一定会责怪儿媳无能(那时人们不会认为男人有问题)。这正是那个时代妇女被休的原因之一。有人说,那知府和太监为什么要为儿子求婚呢?

  这与刘兰芝没有生孩子无关,因为诗中没有说他们是否知道这种情况。因为刘兰芝的美貌、能力和对书籍的理解,所以只能从其他地方知道。

  从诗歌中也可以看出,焦家常常只有三个妇女在家,焦母守寡,独守空房;小姑年幼,不知世事(“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刘兰芝是青春xx,可丈夫很少回家,兰芝几乎形同寡妇,“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按照传统伦理,这婆媳之间除了偶尔问安之外,不可能有多少内心的交流,何况焦母那么专横,婆媳之间更不可能有真正的感情交流,她们的苦悲、烦恼实际上都依赖焦仲卿去排解,她们的欢乐都依赖他去建立,可是焦仲卿没有办法解决:一是没时间;二是性格懦弱,面对妻子的委屈和母亲的责骂、要求他休妻,他只有向母亲和妻子苦苦哀求的份,不能坚持自己的主张,最后看似坚定的死的举动,实际上是他内心懦弱无能,无法处理好妻子与母亲之间的矛盾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夫妻感情甚笃,一方面母亲不能容忍妻子,要求休掉,两难啊,矛盾逐步加剧,怎么办?)。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婆媳矛盾必然加剧,结果只能是焦仲卿离婚。封建时代,在焦仲卿这样的家庭里,婆媳矛盾解决不了,这也是离婚的原因之一。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婚姻生活中,拥有爱情并不完美,还需要学会与人相处。在交际场上要时时注意,处处留心,同尊长、同平辈、同下人相处要融洽,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处理要和谐。

  其次,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在婚姻中的言行。《卫风?氓》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民歌。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笔触,叙述了女主人公从爱情、婚姻到被遗弃的过程,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洁、忍辱负重、坚强清醒的复杂的女主人公形象。

  首先表现为女主人公的天真无邪。诗歌是从热恋场面入手描写的。诗歌开头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几句,着墨不多,就交代了氓是一个滑头滑脑的家伙,到女主人公这里来“贸丝”只是一个由头,真正的用意是“来即我谋”。为了达到目的,他装出一副“蚩蚩”的忠厚面孔,来向少女求婚。这位单纯的少女一下就被氓的虚情假意迷惑了,她丝毫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口就答应了氓的要求,许下了“秋以为期”的诺言。

  婚期临近,痴心的少女天天登上破旧的城垣眺望复关,望眼欲穿。没看到氓的身影,她就“泣涕涟涟”,看见了他的身影,她就“载笑载言”。迎她的车一来,她就带上嫁妆不顾一切地跟他走了。

  作为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女,在她的世界观里,爱情是纯洁无暇的。既然他已经向她敞开了心扉,就不必再去想了,只要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他。然而,正是她的纯真和善良为她未来悲惨的婚姻奠定了基础。

  其次表现为女主人公的忍辱负重。为了得到真爱,建立幸福的家庭,她真的做到了全心全意,无怨无悔。“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多年来无论怎样的困苦她都甘心忍受,无论多重的担子她都愿意承挑,甚至连丈夫的暴怒虐待她也毫无怨言。然而,尽管她如此地忍辱负重,残酷的现实留给她的只是一掬辛酸的眼泪,一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原来那一片“信誓旦旦”的假忠诚,那一脸“蚩蚩”的假厚道,在氓“言既遂矣”之后,就逐露出来了他的庐山真面目:

  生活上对她拳脚相踢,感情上也变得三心二意。尽管如此,女主人公追求理想爱情的梦仍没破碎,丈夫的辱骂毒打始终磨不掉她对他的爱,她坚信只要自己忍辱受重,维系这个破碎的家庭,丈夫终竟会有回心转意的一天,会和她再度共建美好的家园。

  最后表现为女主人公的刚烈清醒。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了。在无可救药的等待中,她逐渐醒来,意识到自己的羞辱不会让丈夫改变主意。因此她只能“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回忆起与流氓坠入爱河的情景,往日的一言一笑,还有旦旦的誓言,似乎他们还在眼前。怎么会想到他会违背誓言?她不愿相信氓会将她抛弃。但残酷的事实摆在她面前,不得不让她再次平静地面对这一切。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自己的幽怨何时才有尽头?既然如此,与其整天生活在这种恨意绵绵之中,不如痛下决心与男子割断感情上的联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想到这里,她终于做出了大胆的抉择,决定从感情的旋涡中勇敢地走出来,重新找回自己。同时她又用自己的血泪教训,告诫天下所有痴情的女子“无与士耽”,因为“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否则就会重蹈她的覆辙。

  由此可见,爱情需要时不时地更新,否则就可能分手。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把最刻薄的话留给最亲爱的人;心中的关爱脱口而出时,却变成了埋怨;对爱的渴望也总是以指责对方的形式出场;爱人的一个小缺点,我们总是习惯上纲上线,最后竟然以人身攻击而收尾。导致家庭的破裂。

  因为生活不是童话,而是婚姻,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5

  红尘有爱,人间有情,我们总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使他们的爱情从起点到终点,经历磨难回归美丽的团圆。然而,纵观一下滚滚红尘,一幕幕爱情悲剧不也正在上演吗?“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且看仲卿与兰芝这对恩爱夫妻的誓别,难道不令我们感动吗?他们“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的凄美场面不禁让我们潸然泪下。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白头偕老。我们可以从《孔雀东南飞》和《卫风·氓》两篇文章中找到一点答案。

  第一,婚姻,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会与家人相处。《孔雀东南飞》一文以刘兰芝与婆婆不相容开始,以刘兰芝夫妇双双徇情、焦母失去唯一的儿子而孤苦伶仃、刘家为失去女儿而悲痛结束情节。刘兰芝与婆婆为什么不相容?刘兰芝说是婆婆故意刁难,“大人故嫌迟”;焦母说是刘兰芝没礼节,凡事自作主张,“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双方各执一词,怎么判断,我们只能再找旁证。请看焦仲卿说,他们“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他们结婚几年了,尽管焦仲卿觉得很短,实际上并不短了,而刘兰芝还没有生下一男半女(诗中任何地方都看不出有孩子),尽管她的品行没有不端正的,但是没有子女是不孝啊(按传统伦理),作为封建时代的婆婆谁也不能容忍!她必然怪罪媳妇无能(那时人们不会认为男子有问题)。这正是那个时代妇女被休的原因之一。有人说,那为什么县令和太守要为儿子求婚?这与刘兰芝没有生子无关,因为诗歌并没有写到他们是否知道这个情况,只能从其他处知道是因为刘兰芝的貌美、能干、知书达理。

  从诗歌中也可以看出,焦家常常只有三个妇女在家,焦母守寡,独守空房;小姑年幼,不知世事(“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刘兰芝是青春少妇,可丈夫很少回家,兰芝几乎形同寡妇,“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按照传统伦理,这婆媳之间除了偶尔问安之外,不可能有多少内心的交流,何况焦母那么专横,婆媳之间更不可能有真正的感情交流,她们的苦悲、烦恼实际上都依赖焦仲卿去排解,她们的欢乐都依赖他去建立,可是焦仲卿没有办法解决:一是没时间;二是性格懦弱,面对妻子的委屈和母亲的责骂、要求他休妻,他只有向母亲和妻子苦苦哀求的份,不能坚持自己的主张,最后看似坚定的死的举动,实际上是他内心懦弱无能,无法处理好妻子与母亲之间的矛盾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夫妻感情甚笃,一方面母亲不能容忍妻子,要求休掉,两难啊,矛盾逐步加剧,怎么办?)。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婆媳矛盾必然加剧,结果只能是焦仲卿休妻。在封建时代,在焦仲卿这种家庭,婆媳矛盾不能得到化解,是导致休妻的原因之一。

  从这可以看出,在婚姻生活中,有爱并不是完美的,还需要学会与人相处。在交际场上要时时注意,处处留心,同尊长、同平辈、同下人相处要融洽,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处理要和谐。

  第二,需要重新审视我们自己在婚姻中的一言一行。《卫风·氓》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民歌。诗歌通过生动的笔墨,叙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直到被遗弃的婚恋过程,塑造了女主人公天真纯美、忍辱负重而又刚烈清醒的复杂形象。

  首先表现为女主人公的天真无邪。诗歌是从热恋场面入手描写的。诗歌开头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几句,着墨不多,就交代了氓是一个滑头滑脑的家伙,到女主人公这里来“贸丝”只是一个由头,真正的用意是“来即我谋”。为了达到目的,他装出一副“蚩蚩”的忠厚面孔,来向少女求婚。这位单纯的少女一下就被氓的虚情假意迷惑了,她丝毫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口就答应了氓的要求,许下了“秋以为期”的诺言。婚期临近,痴心的少女天天登上破旧的城垣眺望复关,望眼欲穿。没看到氓的身影,她就“泣涕涟涟”,看见了他的身影,她就“载笑载言”。迎她的车一来,她就带上嫁妆不顾一切地跟他走了。作为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女,在她的世界观里,爱情是纯洁无暇的。既然爱神已向她敞开了心扉,那么就用不着再行考虑,可完全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他。然而正是她的天真善良,为她将来的悲剧婚姻埋下了伏笔。

  其次表现为女主人公的忍辱负重。为了获得真正的爱情,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她可谓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无怨无悔。“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多年来无论怎样的困苦她都甘心忍受,无论多重的担子她都愿意承挑,甚至连丈夫的暴怒虐待她也毫无怨言。然而,尽管她如此地忍辱负重,残酷的现实留给她的只是一掬辛酸的眼泪,一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原来那一片“信誓旦旦”的假忠诚,那一脸“蚩蚩”的假厚道,在氓“言既遂矣”之后,就逐露出来了他的庐山真面目:生活上对她拳脚相踢,感情上也变得三心二意。尽管如此,女主人公追求理想爱情的梦仍没破碎,丈夫的辱骂毒打始终磨不掉她对他的爱,她坚信只要自己忍辱受重,维系这个破碎的家庭,丈夫终竟会有回心转意的`一天,会和她再度共建美好的家园。

  最后表现为女主人公的刚烈清醒。时间是一点一点的流逝了,在无望的等待中,她逐渐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的忍辱受重是不会让丈夫回心转意的。因此她只能“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回忆起和氓相恋的情景,昔日的言笑,旦旦的誓言,仿佛还在眼前,何曾想到他会违背誓言?她不愿相信氓会将她抛弃。可残酷的事实摆在她的面前,不得不让她重新冷静的面对这一切。“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自己的幽怨何时才有尽头?既然如此,与其整天生活在这种恨意绵绵之中,不如痛下决心与男子割断感情上的联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想到这里,她终于做出了大胆的抉择,决定从感情的旋涡中勇敢地走出来,重新找回自己。同时她又用自己的血泪教训,告诫天下所有痴情的女子“无与士耽”,因为“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否则就会重蹈她的覆辙。

  可见,爱情需要时时更新,否则就有可能破裂。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把最刻薄的话留给最亲爱的人;心中的关爱脱口而出时,却变成了埋怨;对爱的渴望也总是以指责对方的形式出场;爱人的一个小缺点,我们总是习惯上纲上线,最后竟然以人身攻击而收尾。导致家庭的破裂。

  因为生活不是童话,而婚姻,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相关文章: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1-26

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12-04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04-14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4篇03-23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5篇04-05

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15篇04-05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4篇03-18

读孔雀东南飞有感07-13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精选15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