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有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1
如学拼音时,一星目标是会按顺序、打乱顺序读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会拼读儿歌中红色的音节。二星目标是会拼读所有的音节,会念、背儿歌。三星目标是会认读生字。
学成语、古诗词时,能正确诵读原文得一颗星;能看着每行开头两个字背诵的得两颗星;能看着译文、解释背诵的`得三颗星。
韩老师的这些方法简单、有效、易学。看这样一级一级像台阶一样的目标,孩子们心中有一股向上的劲头,有奔头的日子才是幸福的人生。
曾有名师以自己的高标准对语文教师的素养做此定位:朗读要像播音员,说话要像演讲家,写字要像书法家,与学生交流要像心理学家,写“下水”文要像文学家……哈!有几人能够做到??韩老师是个很接地气的人,我们都可以学的来,她离我们很近!我们不妨学着做一个韩兴娥式的老师?带着孩子们快乐地读,海量地读。因为我们很清楚地知道,我们其实都成不了于永正,也成不了魏书生、窦桂梅。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2
韩老师真不愧是海量阅读的大家,在她的课堂上,你会看到《成语故事》《中华成语千句文》《成语笑话》《多音字儿歌200首》,这些书中有的暗含经典故事,有的蕴藏历史文化,有的能博同学一笑,这样有趣的书籍应该给孩子们,让他们在读中一点点明了,在反复诵读中学会更多。在课堂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韩老师用到了竞赛法,这个我也曾用到过,效果甚佳,很多孩子为了博得头彩都费尽心思的去学习去背诵,这能够吸引大部分孩子,当然也有少数除外。其实课堂上老师运用的每一个办法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学到更多,所以以后可以多一些奖励奖品来刺激孩子的竞争。韩老师用了很短的时间将课本讲授完毕,一学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海量阅读上,本身海量阅读就是一个见效较慢的过程,如果家长不理解,老师又敢作何?另一方面就是家长们为了孩子打印下来老师的要求的诗句,抽时间陪孩子朗诵。老师的所为离不开家长的这些努力。
在这本书上看到了很多课堂实录的一些情况,韩老师对学生的引读可谓精彩,成语、古诗乃至宋词,韩老师用极其经典的文字带着孩子们一次次朗读。她非常注重朗读,而且是每日长时间的朗读。朗读并不是不去理解,一首诗一首词只要孩子能明白大概意思即可,读的多了其中之意便可领会。只要朗读深入学生的血液成为每日必备之事,还愁不什么不解其中意吗?课上对唐诗宋词的学习很多,学生接触的诗人也相对多,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采用比较的办法。比如李清照词前期后期的.变化?李清照和辛弃疾词的比较。在比较中理解区分。韩老师的教学中很多地方用到了填空,也就是在孩子充分朗读以后,以填空的形式来引导孩子理解文意,从而加深印象。
作文方面韩老师也有自己独特之处。低年级的作文以看图写话为主,学生首先要学会的是区分段落的标志。在这里韩老师用到了故事法,她用故事来提醒孩子每个自然段的开头要空两格。她提到低年级写作文首先要养成及时改错的好习惯。这里提到了擦、描、抄。擦掉在原地房改,描老师修改的地方,抄写老师修改的句子。标点和句子的教法上韩老师采用的是抄课文的办法,第一步是照葫芦画葫芦抄写课文,将课文在格子里打印出来学生照抄;第二步是照葫芦画瓢,修改抄写格式;第三步是提高难度直接照着书抄写。韩老师特别注重老师要写下水文,老师的下水文是给学生看的,所以必须是真实的,写学生熟悉的人和事,这样才能更好的带动孩子去写作文。老师们在讲作文时,以为把作文讲明白了,殊不知明白和下笔写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只有写下水文去尝试才知道其中的难点。
读了这本书感觉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尤其是个人的文化底蕴方面还有待提高,希望通过努力能够有所改善。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3
这本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来自韩兴娥老师与家长交流的信件。文章从入学第一天、第一首儿歌的教学、一个字的笔画教学写起。着重探索课堂内如何阅读课外书,一步一步引领孩子们踏上幸福的书香之路。她的学生把历史故事、小说、经典融成一个整体,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在学生心中"立"了起来,孩子们成为了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小博士"。韩兴娥的"课内海量阅读",做得细、做得准、做得实,方法看似简单,其实是大巧若拙,为老师和家长们提供了一整套看得见、摸得着的阅读指导法——读书就是教育,教育就是读书。
读完这本书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她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与心血。她打破传统思想、教学走上快捷便利的康庄大道——踏上阅读快车道。阅读是幸福的,由于韩老师多年的文化积淀,对工作的严要求和一切为了孩子等因素,出谋划策、精心设计地教学环节让人记忆犹新、拍手叫绝。让人惊叹不已的是她编写好几本工具书不仅体现了她饱读诗书后的文字功底,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用心敬业的工作精神,还体现了孩子们不容小觑地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和一丝不苟地学习态度,师生合作,让“教材”更接近生活,接近载体——学生。
让人惊羡不已的是孩子们的乐学,大量地阅读并没有打消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老师奖励制度的刺激下,有序高效地学习,反而助长它日益滋生——阅读的乐趣,想必这就是教育改革的.目的。最难能可贵的是韩老师道出了教学的真谛——重视阅读,培养能力。忽视课本,重点在于课外阅读,全面系统地对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不揠苗助长,不以学习成绩为己任,鼓励支持,遵循随着年龄增长、学历增长、阅历增长,难题终会迎刃而解的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朝前奔跑,不断进步。
在今后的读书方面我觉得有几点可以借鉴的地方:
一是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让学生把阅读当做消遣,当做生活之必需,一日不可缺。
二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像韩老师那样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个人阅读某一本书,学生认为达到要求时再由老师抽查。
三是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韩老师在逐句逐篇地听过学生朗读之后,从中选出读得多、读得熟的学生当“小老师”,并为之佩戴“小老师”证卡。
四是利用博客开辟“小书虫俱乐部”,创设交流平台。成立书香小组,根据队员的阅读数量和质量进行评选、介绍自己喜欢的书和猜猜这是什么书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阅读是学生获得幸福的基础,老师的首要责任就是让孩子喜欢阅读。因为没有阅读,就不会有通过阅读而激发的思维,就好比一块整理好的土地,却没有种子往上播撒,那它就不会有收成。所以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是我们所有教师不懈地追求。
“读书就是教育,教育就是读书。”这是韩兴娥老师写《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后的经典总结,也是她和苏霍姆林斯基这位教育大师不谋而合的观点。读罢,心中涌现一阵阵激动和兴奋,那是一种心灵的共鸣。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4
韩兴娥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我前后读了几遍,每读完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教育就是读书,读书就是教育”,这是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为了让孩子喜欢读书,在书的世界里快乐成长,韩老师所做出的努力多么令人佩服:如诱惑家长亲子共读、指导家长举行家庭读书宴、建立班级的图书超市、制定人人成功的阅读星级评价以及对孩子实行的形式多样的奖励政策等等,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努力使得学生们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都自由自在地畅游在书的海洋。如何让我班的孩子也能喜欢阅读,我从韩老师的做法中得到了许多启示。
每个周五的下午第三节课是我班的阅读课,开学以来,我在班级以不同的形式开了四次读书交流会,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次读书交流会:好书大家谈。
刚刚开学那几天,我发现自习或课余时间读书的孩子明显减少,通过和家长交流,我了解到很多孩子在家读书也不积极,为此,我真的'很着急。“读书就是教育,教育就是读书”为了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我打算开展第一次读书交流会:好书大家谈。要求大家把开学以后自己读得好书向大家推荐:可以说说书的主要内容,可以谈谈书中最精彩的情节,也可以谈谈读书体会等。我提前一个周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大家,让大家做好充分准备。接下来的这个周的时间,孩子们的读书热情明显高涨起来,课余时间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读书的身影。周五下午的阅读课上,孩子们先在小组内进行第一轮选拔,小组成员推荐讲得最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当时13个孩子参加了全班展示,说得都非常精彩,就连平时比较内向的小萌说得也是滔滔不绝,引来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这节课同学们在轻松愉快中分享了读书的快乐。
第二次读书交流会:优美段落我积累。
韩老师非常注重学生阅读积累,因为阅读积累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了让孩子养成诵读积累的好习惯,我打算第二次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展示背诵课外积累的优美段落,怕学生懒得背诵,我想了一个招,就是和小组评分结合起来,我告诉学生:只要能背诵一段优美段落,就给小组加5分,能背诵两段,就加10分、、、、、、这招真灵,为了给小组加分,孩子们的背诵热情很高,不仅晚上回家主动背(家长反映)连下课时间也背个不停。课堂上,大部分小组都加了分,下课的时候,还有两个小组没有展示完,这2个小组的同学主动跑到我跟前找我背。看到同学们的背诵积极性这么高,我也非常高兴,于是我想趁热打铁,下个周我决定继续开展背诵展示会。
第三次读书交流会:唐诗我会背。
这次读书交流会背诵的是《唐诗三百首》。三百首古诗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背下来,所以我让学生把古诗分分类,先背诵描写友情的古诗,这次交流会是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的,背的好、背的多的可以给小组加分,最后比一比哪个小组背的最好,背的最多,就是优胜小组。记得当时课堂上的气氛非常热烈。只见背下来的小组,组员脸上洋溢的是喜悦,而没有背下来的小组却是垂头丧气,组员都把“矛头”指向准备不充分的小组成员,这时不用我提醒他课后认真背,因为其他组员会给他足够的压力,我想他下次一定会背好。
第四次读书交流会:我来读,你来猜。
为了检查学生的必读书目《吹小号的天鹅》读得怎样?于是,我决定开展第四次读书交流会:我来读,你来猜。我读的主要是《吹小号的天鹅》的第一个章节,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我会让学生猜一猜下面的情节,或者是一个词,一句话等等。虽然大部分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但是我也发现部分学生没有认真读这本书,对书的内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我布置学生课后认真读这本书,争取下次读书交流会上有精彩的表现。
有布置就要有落实,这样会更好的督促学生读书。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5
放暑假前,学校教科室下发给每位教师两本新书,其中一本是韩兴娥老师撰写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由于自己是一名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怀有较深的感情,因此,一看书名便迫不及待地捧读起来。大约花了五天左右的时间,我终于将这本专著全部读完。韩兴娥老师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小学语文教师,她不囿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数年来一直锐意改革,在自己所任教的班上进行“课内海量阅读”的实验。她把教女儿认字、读书的做法迁移到了课堂教学中,从而使学生没有家庭作业,而个个考试成绩优秀,全班没有一个差生。她的专著《我的语文实验故事》不到半年就全部脱销。如今,她正带领着学生远离苦不堪言的作业,自由自在地畅游书海,为孩子们的书香人生奠定基础。
新课程实施至今已近十年,然而,从总体上来看,并没有教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将应试教育搞得如火如荼在不少地方仍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为了确保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领导给学生征订了大量的教辅材料。教师呢,为了使自己所任教的班级的平均分能在几个平行班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拼命地挤占学生有限的休息时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久而久之,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日益突出。不少学校曾作过调查,能体验到职业幸福感的教师可以说寥寥无几,绝大部分的教师一提到上班便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只有个别小三门的教师声称自己没有这种不良情绪)。而学生当中有厌学情绪的自然也不在少数。在这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是“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学生则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
在我们班,每天早晨的早读课,学生都要在我的“监督”之下才能进行。否则,他们就不肯好好地读书,早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校图书馆每星期都会向学生开放一次,可一小部分学生虽然手中持有借书卡,但就是不愿去借阅。问及原因,回答是对图书馆的书不感兴趣。毫无疑问,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有不少孩子根本不喜欢读书,对阅读怀有较大的抵触情绪。
当然,出现这种状况,我们语文教师是难辞其咎的。在实验小学挂职时,时任校语文教导的薛丽芬老师曾在一次行政会议上向校长提过这样一个建议:阅读教学的时间可以适当进行压缩,多出来的时间语文教师可以每周带学生到图书馆进行阅读。虽然这是个金点子,但在当时因为有争议,所以最终未能实施。然而,韩兴娥老师却顶着巨大的压力开始了自己的实验之旅。她是我们语文教育界中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她创造了语文教学的奇迹——“课内海量阅读”的实验把“鱼和熊掌兼得”的美事落到了师生身上:没有家庭作业,考试成绩优秀,没有一个学困生,孩子有了一个美好甘甜的童年,老师拥有了愉快轻松的心态。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厚,知识越来越丰富,而且能融汇百科,贯通古今,渐渐地进入了读书——获取知识——读书的良性循环。
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学记》里说:“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又说:“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说的是教育得抓住时机,适时施教,错过时机以后再去学习,就会事倍功半。因此,把握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让孩子们在这时都得到教师的诱导、引导和辅导,既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走向成功的机遇。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些千红春满园。”真心希望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的成功教学经验能早一天得到全面的推广,那将惠及我们全中国的每一个孩子和他们的语文教师。当然,如果主管部门的领导缺乏开拓进取的意识,不尽快改变一下手中“指挥棒”的方向的话,那只能说是一句空话而已。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6
初识这本书是在“在线阅读”里,读了以后意犹未尽,所以再买回来细细品味。这本书中的大部分文章来自韩兴娥老师与家长交流的博客文章和信件。内容从入学第一天写起,从第一首儿歌的教学写起,从—个字的笔画教学写起,着重探索课堂内如何阅读课外书一步一步引领孩子们踏上了幸福的书香之路。她的学生把历史故事、小说、经典融成一个整体,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在学生心中“立”了起来,孩子们成为了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小博士”。韩兴娥的“课内海量阅读”,做得细、做得准、做得实,方法看似简单,其实大巧若拙,为老师和家长们提供了一整套看得见、摸得着的阅读指导法。
文中的笔调清新自然,朴实无,案例丰富,可操作性强。是韩兴娥老师多年推广“海量阅读”教学经验的总结,非常宝贵,特别适合小学语文老师阅读。在韩老师心中,所有的教学都是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中心,在课堂上韩老师让她的孩子们享受到了阅读是何等的幸福和快乐,用韩老师的话“当孩子沉浸于书香墨韵的时候,老师也步入宁静平和的港湾。”
特别欣赏韩老师的一句话“语文教学至简为上,人生法则从简如流。”这本书真的`特别适合家长和教师读。内容很详细也很具体,易于老师辅导和操作。这本书从小学一年级新生的阅读开始,一直讲中高年级的阅读方法。你能想象一下吗,“下课不许看书,否则要抬罚。”这就是作者韩兴蛾老师的课堂,她成功的阅读经验,让她的学生们受益匪浅。
韩老师的海量阅读几乎让我们每一个困于应试教育制度下的老师看到了希望,孩子真的可以没有家庭作业,照样能考出好成绩。按照当前的教育规则去看韩老师的教学理念,有点离经叛道,“课外书”怎么能拿到课堂上学?可事实确凿的是课外书并没有影响孩子的学习,相反它们让学生更优秀。
通过故事让学生爱上老师,爱上学习,爱上阅读,这是个多么睿智的老师,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7
很有幸读了这本书,让人受益匪浅。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今天我简单介绍上册。一位山东小学语文教师独辟蹊径开创了大量阅读课在课堂上专注上的先河。结合小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学习目标及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撰写了好几本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趣味十足地所谓的工具书。通过在课堂上大量阅读或精心设置、准备从而获取不菲的知识技能,赢得了家长、同事、社会、学生的一致好评,并把她这种教学思想的方法推广了出去。这位受人尊重、崇敬、非凡的老师名叫韩兴娥,让我们记住榜样的力量——一心扑在教育教学上的新型人才韩兴娥。
读完这本书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一位教育工作者本着爱学生就该让他收获更多这一热切期望,所付出了巨大努力、心血。她打破传统思想、教学走上快捷便利的康庄大道——踏上阅读快车道。由于韩老师多年的文化积淀,对工作的严要求和一切为了孩子等因素,出谋划策、精心设计地教学环节让人记忆犹新、拍手叫绝。让人惊叹不已的是她编写好几本工具书不仅体现了她饱读诗书后的文字功底,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用心敬业的工作精神,还体现了孩子们不容小觑地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和一丝不苟地学习态度,师生合作,让“教材”更接近生活,接近载体——学生。让人惊羡不已的是孩子们的乐学,大量地阅读并没有打消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老师奖励制度的刺激下,有序高效地学习,反而助长它日益滋生——阅读的乐趣,想必这就是教育改革的目的。最难能可贵的是韩老师道出了教学的真谛——重视阅读,培养能力。忽视课本,重点在于课外阅读,全面系统地对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不揠苗助长,不以学习成绩为己任,鼓励支持,遵循随着年龄增长、学历增长、阅历增长,难题终会迎刃而解的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朝前奔跑,不断进步。“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力量是无穷的',整个班所散发出来的能量巨大。韩老师身上的亮点、可取的地方不胜枚举。
相比韩老师所作所为,我差距不小。没有创新变革意识,没有一心本着为了孩子这个最初、最根本的出发点,没有课前的精心设计和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令人汗颜,羞愧难当。这次阅读、学习是对我思想、行为上的洗礼。我将痛定思痛,认真对待,迈向坚实稳健的步伐行进在荆棘又开满鲜花的路上。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8
假期间,读了韩兴娥老师的著作——《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 这本书中的大部分文章来自韩兴娥老师与家长交流的博客文章和信件。内容从入学第一天起,从第一首儿歌的教学写起,着重探索课堂内如何阅读课外书,一步一步引领孩子踏上了幸福的书香之路。她的学生把历史故事、小说、经典融成一个整体,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在学生心中里“立”了起来,孩子们成为了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小博士”。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做的很细、很准、很实,方法上看似简单,其实大巧若拙,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看得见、摸得着的阅读指导。韩兴娥老师在书中的很多观点对我的语文教学有指导性的作用,因为我的课外阅读观点与韩老师的海量阅读法产生了共鸣。这本精神食粮给我的教学支持和帮助如下:
第一,阅读是学生获得幸福的源泉,为学生快乐的书香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韩老师说:“喜欢学习的孩子在学校里会感到幸福,而讨厌学习的孩子在学校里就会痛苦。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不论能不能上大学,这十多年的学校生活是大部分孩子都要经历的,不爱学习的孩子如何忍受这漫长的岁月?所以,语文老师的首要责任是让孩子喜欢阅读。”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老师,我们都知道小孩子最喜欢在睡觉前听有趣的故事,然后带着甜甜的笑容入睡……可见孩子都有喜爱阅读的天性,年幼时爱听故事是因为他们当时还不具备阅读的能力,只能通过读的方式来满足阅读的需求。所以作为一位基础的语文教师或是懂教育的家长,我们都应该用带着丰富的感情色彩的语言把孩子带入幸福快乐的真善美的故事之中,这样不仅能丰富孩子的感情世界而且更能荡涤孩子纯洁的心灵。如果老师和家长不引领他们,他们的人生将会变得充满艰辛,没有书香的人生将是多么地悲哀!没有一开始就讨厌读书的孩子,也没有靠自己明白过来而变得喜欢读书的孩子,关键在于是否有人把他们带入用文字写成的美丽世界中。通过海量阅读,可以让让孩子们深深地体会人物的情感性格和悲欢离合,从而感悟到亲情、体验到幸福。
第二,海量阅读人人可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使我认识到要想影响、带动大家,就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阅读不需要有学生具备多好的基础,只要孩子识字老师加以感情色彩的指导,就能让孩子遨游在书海世界。这时候老师的阅读习惯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榜样作用。我在班级的阅读总是和孩子们一样拿起书籍,一边看一遍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其实那时候孩子们都还小,可是他们都好奇的问我:“老师,你一边看还一边在抄啥呀?”我温和的告诉他们老师觉的有的词句用的很好怕忘记了就抄在笔记本上,以后自己写文章是就可以拿出来用上可以让自己的文章变的.越来越好,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从此我看到了仅仅入学一年的小孩子就能够面对书本沉思静读、自求博取,沉浸在书香墨韵之中的时候还在摘抄好词好句……就连班级里最差的两个学生在我的鼓励下也工工整整的抄写,我坚信他们的成绩索然不好,但是在阅读的滋润下他们早晚会“开窍”。
在我的同事中存在“不爱”学生的行为,是因为没有具备让学生可爱的能力,是缺乏爱学生的能力。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慈爱、耐心,但一堆孩子在耳边哇哇乱叫,和颜悦色不管用时,只有声嘶力竭地大喝一声了。许多老师在“磨练”中很快失去了和颜悦色,在那群唧唧喳喳的“小麻雀”们面前,变得“神色像晚娘,语气像泼妇”。作为语文老师,如果我们一方面在教育学生从书籍中感受爱、在现实中寄予爱的同时另一方面我们又处处为难学习差的孩子、歧视残疾孩子的话,想想老师的人格力量在孩子心中的如何能树立起来呢?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以学生的分数高低来分等级对待孩子,因为每个孩子的资质不同、根基不同,所以我们应该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去爱每一个孩子!
第三,行动大于理念,实干就是能力。
我常常给孩子们说,勤能补拙,当你感觉无聊时、困惑时、就在书海里充实人生、寻找答案……在我任教的班级里孩子们都明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甘瓜苦蒂、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在读中去悟的方式,将获取的知识或道理内化成自身的修养就能弥补自身的不足。在广泛阅读中我还指导他们去理解文中各种修辞手法的妙处和各种描写方法的恰当运用;古人感慨:“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功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一个人的语言成就,人事的努力只占三分,天分的作用却占到七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来改变这三七分的局面。富含文学熏陶的气质脸庞一定可以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亮丽的色彩。其实当学生爱上阅读时,当孩子们沉浸于书香墨韵之中的时候,老师也步入了宁静平和的港湾。
“让学生的眼睛浸泡在铅字中,让耳朵浸泡在读书声中,让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这才是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所在。” 从书中,我们不难看出,韩老师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其中追寻心平气和的9月中“让课堂静下来”让我获益匪浅,我也由此学到了很多。作为老师,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安静,韩老师对此采用了很多方式、手段组织教学,使学生令行禁止,这些方法真是又简单又有效。“定能生慧,静能通神”其实就是要强化一个观念;安静。
通过阅读此书,我会及时地把这一教学理念运用到了我的课堂之中,相信一定会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9
我翻阅了韩兴娥老师《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一书,书中的字里行间闪烁着韩老师的智慧,她用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向我们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让我得到了许多教育教学的的启示。
在书中,韩兴娥老师倡导“课内海量阅读”。“课内海量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四十分钟之内进行的大量阅读。这项实验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阅读量的成倍增加;二是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可能有人会对此提出质疑,果真有这样“鱼和熊掌兼得”的好事儿?她的回答是:有。不仅有,而且做起来也不难。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她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这就是她称之为的“课内海量阅读”三部曲。
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离不开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积累。没有坚实的塔基,就没有金字塔最后的塔尖。韩老师倡导有教无类。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后天的影响各不相同,学习的速度和深度也有很大差别。她的“海量阅读”不强求达到同一标准。她根据每本书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星级标准”,对部分学生降低要求,即使学生达到“一星级”的目标,也是老师眼里的好孩子。她坚信:那些“慢”孩子、“懒”孩子,在“举三反一”、“举十反一”的过程中总有头脑开窍的那一天。第一轮实验,她用了两年的时间消灭了学困生。从三年级开始,考试基本上能达到100%的优秀率。
最让我叹服的是韩老师在教学上的创新精神。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教学难题,她总是锲而不舍,千方百计找寻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如:面对闹哄哄的一年级课堂,她利用自己编的儿歌小册子让学生在诵读中识字,有事可做不但让孩子们静了下来,也让阅读从开学的第一天就驶入了正道;在识字写字的教学中,利用韵语识字、描空心字识字、编故事识字等;以填空题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以归类的方法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由分散转化为集中,以创设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将记忆的知识学以致用……在我的眼里,韩老师就是一个智慧锦囊,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难得倒她。
从书中,我们不难看出,韩老师还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其中追寻心平气和的“让课堂静下来”让我获益匪浅。我也由此学到了很多。作为老师,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安静,可是应该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呢?老师声嘶力竭的批评、敲桌子等只能获得一时的平静。韩老师认为:老师说话太多、声音太大不利于创设安静的.氛围,老师吵、学生闹,一上课老师就亮开嗓门,以后要求学生安静就很困难。老师手指黑板时学生念、一根手指表示念一遍、手放下或背后表示停止、聪明的孩子能跟随老师的指示看黑板、看书,全班教一个学生(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有的学生在集体学习时不抬头、不张嘴,老师指名让他念他一般不会,如果一遍一遍的教他,其他学生就乱了,对这样的孩子,在课堂上教与不教都不符合面向全体的原则,韩老师的妙招是:全班同学教他三次,于是老师领读一遍,全班齐读三遍;再次让他读,如果不会,让全班学生再次教他三遍。这种情况下那个头不抬、嘴不张的孩子也会跟着念的。)韩老师还采用了很多方式、手段组织教学,使学生令行禁止。这些方法真是又简单又有效。“定能生慧,静能通神”其实就是要强化一个观念:安静。通过阅读此书,我及时地把这一教学理念运用到了我的课堂之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通过阅读,韩老师在我心中竖起的形象是朴素的,是我们教师队伍中无数平民的化身,她用亲身的经历使我们相信“课内海量阅读”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她以自己的言传身教让我们习得了更多的推行“课内海量阅读”的方法而不至于走弯路……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10
在新一轮课改的呼吁声中,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这场阅读洪流中,自身的阅读量也提高了不少,韩兴娥老师写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到了很多。
现今的教育要求半年学完一本书,字、词、句翻来覆去的学,到考试时,得到满意成绩的却很少,特别是上了高年级以后。但韩老师搞的海量阅读,孩子们越是到了高年级成绩越理想。并且学新教材的时间只需要短短的几周。难道这不是海量阅读的作用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信息技术日趋发达的今天,孩子们从小就被各种各样的、声型色聚全的玩具包围了,大多数孩子小时候得到的第一件礼物就是玩具,于是孩子们从小就对玩具情有独钟。
“电视”这个时代的新发明是大人、孩子的最爱,下班后电视旁有大人的身影。放学后电视前有边看电视边写作业的小学生。学生的周末、假期都被电视节目所包围。问他最近读了几本书,却是少之又少。这样下去前途何在呢?有的家长认为把课本上的学会了就行了,看闲书浪费功夫,有时间做做课外练习,对考试有帮助。但是现在的考试对课本上的知识考的越来越少了,注重的是综合能力、实践能力,课外积累显得尤为重要。课本起到了一个引导作用,只是给你开启了一扇阅读的大门,你需要走进去才能看到里面美好的东西。那才是自己终身受用的。因此,大量阅读是事在必行的。作为老师我们应担起这个重担。
激发兴趣,促成阅读。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通过阅读推荐书目,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分辨能力差,他们不知道在浩瀚的书世界里该读什么样的书,这就需要老师给予指导,推荐一些适合他们读的书。
鼓励先进,坚持阅读。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平时可以利用教室墙壁设定一些荣誉称号,如:阅读之星、故事大王等。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
亲子共读,打造阅读环境。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在家中以身作则是非常重要的`,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深远,经常读书的家长会让学生也爱上读书。刚起步读书的孩子,亲子共读不仅能激发其读书的兴趣,还能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
书店是最好的旅游景点,书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家长在节假日,多引领孩子去逛逛书店,让心灵得到净化,知识更加广阔,思维更加敏捷。在孩子有进步时,在特殊的日子里,把孩子喜欢的书作为礼物,即脱俗又高雅,在爱中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其游入阅读深处,撷取更多的营养。
行走在阅读的路上,让我们多一份执着,少一份抱怨。为孩子的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11
早就听说过韩兴娥老师的名字,只是一直没有很好的去感悟她的教育教学。这个学期,学校领导把韩兴娥老师《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一书发到了我们老师手里。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细细品味起来,当我一页一页、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往下读时,我发现《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一书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韩兴娥老师用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亲历的教育案例,展现了她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读此书不仅是一种享受,一种心灵的震撼,还给我的教育观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在书中,韩兴娥老师的“气定神闲笑对一年级新生”、“写话、作文教学”、“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几个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韩老师的 “高深之处”,就是把握住了语文学习的核心,语文教学的规律,那就是——“读”。通过大量的阅读,连我们学生觉得最累的作文对于韩老师的学生来说都好像是轻而易举的事,尤其是看到学生写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读后感,真让我觉得自叹不如。韩兴娥老师朴实的语言,朴实的教学方式告诉我们:老师的“精讲”,让学生一遍遍的重复性的作业,以及老师疲惫不堪的批作业,使语文教学变得苦、累。而真正的语文教学“读”才是硬道理。
现在想来,其实学生不爱读书是不是和老师的引导有关系呢?回答是肯定的。就拿我现在班级学生来说,一学期结束了,可在朗读上效果并不好,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过不了口语这一关,很多上课的时间都在“讲”而不是“读”,因为不能耽误了进度,所以往往因赶进度而忽视了朗读,只顾讲课了,而在学生读不好的基础上讲课,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把朗读当作业让学生在家读书的话,可能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不读。我也觉得应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朗读,然后提出重点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在“精”而不在“多”。
“让学生的眼睛浸泡在铅字中,让耳朵浸泡在读书声中,让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这才是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所在。”
从书中,我们不难看出,韩老师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其中追寻心平气和的9月中“让课堂静下来”让我获益匪浅。我也由此学到了很多。作为老师,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安静,可是应该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呢?老师声嘶力竭的批评、敲桌子等只能获得一时的平静。韩老师认为:老师说话太多、声音太大不利于创设安静的氛围,老师吵、学生闹,一上课老师就亮开嗓门,以后要求学生安静就很困难。老师手指黑板时学生念、一根手指表示念一遍、手放下或背后表示停止、聪明的'孩子能跟随老师的指示看黑板、看书,全班教一个学生(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有的学生在集体学习时不抬头、不张嘴,老师指名让他念他一般不会,如果一遍一遍的教他,其他学生就乱了,对这样的孩子,在课堂上教与不教都不符合面向全体的原则,韩老师的妙招是:全班同学教他三次,于是老师领读一遍,全班齐读三遍;再次让他读,如果不会,让全班学生再次教他三遍。这种情况下那个头不抬、嘴不张的孩子也会跟着念的。)韩老师还采用了很多方式、手段组织教学,使学生令行禁止。这些方法真是又简单又有效。“定能生慧,静能通神”其实就是要强化一个观念;安静。通过阅读此书,我及时地把这一教学理念运用到了我的课堂之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12
暑假里,我精心阅读了《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一书,当阅读完整本书,我已为韩老师深深折服。虽然她的课堂看似“风平浪静”,但在她的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却是“波澜壮阔”。
一年级学生识字二千多,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达到六年级水平。四、五、六年级开始真正海量阅读,教科书在韩老师眼里是无足轻重的,二、三个星期就搞定。传统的老师在课堂上的喋喋不休模式是找不到踪影的,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韩老师的课堂上是充分得到体现的。无须老师有多大的才学,只要引领得法,多动脑筋,教学相长,普通教师也能干出令名师们瞠目的成果。
以下我看了韩兴娥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一书后的体会:
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离不开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积累。没有坚实的塔基,就没有金字塔最后的塔尖。在今后的读书方面我觉得有几点可以借鉴的地方:
一是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让学生把阅读当做消遣,当做生活之必需,一日不可缺。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想方设法哄着孩子爱读书。
二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像韩老师那样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个人阅读某一本书,学生认为达到要求时再由老师抽查。阅读之前,提出严格要求:一是要有恰当的圈划批注。二是理解文章大意。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在书上勾画,可以选择精彩片断写到读书笔记本上,并大体背诵,具体字数不限。每天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和积累、背诵的情况,并根据积累的质量、数量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检查的过程同时是指导的'过程。
三是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韩老师在逐句逐篇地听过学生朗读之后,从中选出读得多、读得熟的学生当“小老师”,并为之佩戴“小老师”证卡。小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希望自己在大家面前一展为师者的风采。所以,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诵读训练,甚至在家里让父母听着诵读。于是,诵读的新秀层出不穷,“小老师”的队伍不断扩大,从而形成一个群体,使更多读不好的学生随时得到指导。
阅读是学生获得幸福的基础,老师的首要责任就是让孩子喜欢阅读。因为没有阅读,就不会有通过阅读而激发的思维,就好比一块整理好的土地,却没有种子往上播撒,那它就不会有收成。所以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是我们所有教师不懈地追求。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13
寒假期间读了韩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一书,让我获益匪浅。下面结合我这两年的一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来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一、课内海量阅读
韩老师从一年级就开始让学生在课内进行海量阅读,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要培养和强化他们的阅读训练,主要要做到淡化理解,强化阅读。在他们进行海量阅读时,要适当降低要求,减小难度,但对于重难点,教师要去适当引导和讲解,注重他们的积累,同时会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阅读,比如:全班读、自由读、小组开火车读、接龙读、小老师领读这样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热情。海量阅读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不但轻松地让一年级的课堂安静了下来,在课堂教学上也取得了特别好的效果。
在教学生识字时,韩老师采用了阅读中识字的方法,总结出识字教学的模式:教师先指导学生读熟韵文,再利用生字卡片认读生字,然后出示一些与本课生字有关联的`词、句、段,让学生认读。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学习了生字,还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
二、拼音教学新模式
韩老师运用拼音教学新模式,使学生有效地在三个星期内学完拼音。
1、每次学新课前复习前两课的汉语拼音情景歌。
2、看图引出要学习的字母。
3、教学汉语拼音情景歌。
4、书空字母。
5、拼读音节。
6、再次读黑板上的汉语拼音情景歌(时间充足的情况下)。
7、书写字母。
在复习拼音的时候,韩老师充分利用好汉语拼音的情景歌来帮助学生记忆,抽出时间来让学生过关。还有就是进行音节的拼读和书写来复习拼音。而且在韩老师的拼音教学中采用的拼读姓名这个方式来复习的方法是很有效果又不失趣味性的,让学生通过名字的拼音认读来复习所学的拼音,会显得课堂气氛很好,而且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激发。
三、高效省力的写字教学
在一年级进行海量阅读,写字教学是关键,指导一年级学生写好字是“难中之难”。从笔画开始韩老师就采用整体输入笔画的方法,先把所有的笔画整理编成儿歌诵读教授,再进行字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笔画。在笔顺教学方面,提倡采用让学生先自己观察、练习、纠错的方法,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巩固学生的笔顺笔画学习。在学生写字方面,推广描红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习字能力,在此基础上抄写词语表,反复地练习看拼音写词语。在家长方面,引导家长“淡化考试,强化阅读”,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来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四、写话晚起步
一年级是学生们学校生涯中的“婴儿期”,他们会写的字太少,写话是一件很费力的事。因此在在一年级教学中,写话要晚起步,让学生多阅读,先奠定好阅读的扎实功底,可以先让家长代子捉刀来记录一些孩子的趣事,用第三人称来记录,与大家分享,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课堂中,以“读”为准,“说”的训练放在家里,韩老师通过信件、博客文章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学校生活,让家长引导孩子讨论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慢慢在学生有阅读积累的基础上,让他们开始进行简单的写话,有时甚至口头介绍都可以,开始认识段落,背诵填空题来积累词语,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改错。
总之,在今后的一年级教学中,我会借鉴韩老师的海量阅读模式,给学生呈现出一个故事不断的趣味课堂,尽可能多的给学生进行阅读拓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插上阅读的翅膀,飞向更远的蓝天。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14
请勿笑我孤陋寡闻,知道韩兴娥这个名字,还是在今年的6月份。
一次偶然的机会,翻看新近的教育时报,看到了上面登载的韩老师“课内海量阅读”的专题报道。透过文字的介绍,仿佛亲眼看到韩老师的孩子们在课堂上高谈阔论、旁征博引,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学生没有家庭作业,却个个成绩优秀,孩子有了快乐美好的童年,教师有了轻松愉悦的心态。这种“鱼与熊掌兼得”的辉煌图景诱惑着我,让我怦然心动,看到报道后面附有韩老师的作品《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马上网购了这本书。趁着暑假的空闲时间,每晚阅读数页,时至今日,终于读了半本。
最为欣赏的是韩老师关于阅读的理念:作为老师,要做的就是把大量的思想、文字俱佳的文章放在学生面前,为他们“吞食”提供条件,“反刍”是他们的本能行为。让学生的.眼睛浸泡在铅字中,让耳朵浸泡在读书声中,让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这才是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所在。
这即是韩老师所谈到的“鲸吞。”为达到此目标,韩老师从一年级进行大量阅读实验,至学生上完六年级时,他们的阅读量大得惊人:
一年级孩子们读《三字新童谣》《读儿歌识汉字》《日有所诵》《好妈妈儿歌四百首》《弟子规》《增广贤文》《拼音报》等;
二年级孩子们读的有不同版本的语文课本,《二年级古诗》《国学启蒙》《语文经典读本》等;
四年级上学期,学生就已学完小学6年的12册语文课本,读后感《《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一)》。中高年级读的书目有《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论语》《道德经》等,当然我所列出的这些只是不完全统计。难怪韩老师的爱徒们个个都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有此“厚积”,怎不“薄发”呢?
韩老师倡导有教无类。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后天的影响各不相同,学习的速度和深度也有很大差别。她的“海量阅读”不强求达到同一标准。她根据每本书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星级标准”,对部分学生降低要求,即使学生达到“一星级”的目标,也是老师眼里的好孩子。她坚信:那些“慢”孩子、“懒”孩子,在“举三反一”“举十反一”的过程中总有头脑开窍的那一天。第一轮实验,她用了两年的时间消灭了学困生。从三年级开始,考试基本上能达到100%的优秀率。
韩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海量阅读”的道路上,能飞的要让他们飞起来,能跑的要让他们跑起来,能走的走起来,能爬的爬起来。这不正是我们所提倡的因材施教吗?多几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许多好孩子。
最让我叹服的是韩老师在教学上的创新精神。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教学难题,她总是锲而不舍,千方百计找寻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如:面对闹哄哄的一年级课堂,她利用自己编的儿歌小册子让学生在诵读中识字,有事可做不但让孩子们静了下来,也让阅读从开学的第一天就驶入了正道;在识字写字的教学中,利用韵语识字、描空心字识字、编故事识字等;以填空题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以归类的方法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由分散转化为集中,以创设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将记忆的知识学以致用……在我的眼里,韩老师就是一个智慧锦囊,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难得倒她。
通过阅读,韩老师在我心中竖起的形象是朴素的,是我们教师队伍中无数平民的化身,她用亲身的经历使我们相信“课内海量阅读”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她以自己的言传身教让我们习得了更多的推行“课内海量阅读”的方法而不至于走弯路……
文末,发自内心地说一声:可敬的韩老师,感谢您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这些舵手会在您这盏灯塔的指引下,将孩子们摆渡到幸福的彼岸!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15
拿到书,我首先看的就是这本书的作者介绍,我不禁产生了两个疑问,一个是何为“课内海量阅读”?再有“课外”读物“课内”读的时间从何而来?
后来我从韩老师的书中第一页中便可找到答案:所谓“课内海量阅读”就是在某一时间段,全班共同在“课内”阅读某一本“课外”读物,读完一本再换一本。没有固定的教材,任何健康有益的图书都可以为我所用。而如何做到“课外”读物“课内”读呢?首先就要删除没有多大价值的知识点和教学环节,比如拼音教学,鼻音、翘舌音等知识不用教,孩子也能学会拼读音节。在识字教学中,我很少让学生口头组词,因为低年级学生对用来组词的字只知其音不知其形,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认读词句,不只省时间,而且效率高。期末考试前,我才让学生“临阵磨枪”做几张试卷。平日除了阅读就是写写生字,课堂上不做任何试题。省出来的“课内”时间用在读“课外”书上了。
现在反思我自己的工作状态,就如同韩老师书中说的,“许多老师在磨练中很快失去了和颜悦色,在那群唧唧喳喳的小麻雀们面前,变得神色像晚娘,语气像泼妇。作为语文教师,我为一学期肯一本翻烂了却还没教会的课本烦,为学生磕磕绊绊地不会读书烦,为天天批改那些文理不通的'作文烦几乎每天都要经历急躁气恼的炙烤,于是我也失去了爱学生的能力”,这就是我现在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在解开我一开始的那两个疑问之后,我感慨于韩老师敢于突破一本教科书教到底的传统思想,让学生阅读多本教材,更佩服韩老师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敢于大胆取舍,为我所用。有很多时候,我们总在责怪教学时间不够用,该讲的还没有讲就下课了。现在想来,是不是我们把时间进行有效而合理的利用呢?不然,为何在韩老师的课堂上,哪来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呢?
当我看到韩老师“入学第一天每一个学生拿到一本我编辑的小册子,有“熟悉的儿歌”“汉语拼音情景歌”“同学的名字”等,在学生不会拼读音节的情况下就开始阅读、识字;《语文基础训练》《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音乐》上的儿歌也被我编辑成阅读、识字的教材;《拼音报》《阅读指南》等报刊也是阅读识字的好教材;不用指导就能理解的《好妈妈儿歌400首》也成为了我们的教材;《弟子规》《三字经》低年级孩子理解的难度大,我们就不求甚解,照样也可以成为教材。“借”也是我获取共读教材的好办法,我曾借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课本,让我的学生在中年级全部读完小学阶段的课本。学习《论语》《道德经》时,学生买了不同的版本相互交换着看,反而更能加深对经典的理解。”这一段时,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是啊,要进行这种阅读,必须要有所读的书目呀!在这里,韩老师就整合各类学科资源为自己的海量阅读服务。这让我想到了,在自己的课堂上,只观注一本语文课本,其他的课本都与自己的教学无关,似乎只是用来供学生消遣用的。读了韩老师的这番话,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忽略了学科之间是触类旁通的。看来,有时我们也要进行必要的资源整合啊!
读完部分内容后,我真切感受到海量阅读受益的是学生,能力提高的是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并且可以促进终身学习的是学生!韩老师的经验介绍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现在教育体制下,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之间寻找一条蹊径,在课余时间引发学生去阅读经典诗文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去开展大量阅读,在阅读中提高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是工具,学语文就是能读会写、多读善写,海量阅读会是一个强大的推动机。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有感11-21
踏上归途说说04-24
踏上返程的说说12-09
培养孩子阅读心得02-14
家长和孩子阅读心得05-16
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08-04
又要踏上打工的路说说02-24
踏上回家的征程的说说02-04
2014农民创业有了融资“快车道”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