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时间:2024-07-04 07:06:1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为了看另一部三国书,又翻出这本重温一遍做准备。想当初第一次在百家讲坛听易老师讲故事真心惊艳,对一个对三国故事非常无知的观众来说感觉很新奇很有吸引力。现在重看一遍,难免感觉这开头——为曹操的形象平反——多少有点故意吊人胃口的意思。曹操固然没有文学与民间传说中那么不堪,但也没必要非为他杀吕伯奢一家辩护吧,也没必要非在奸雄前加上“可爱”两字吧,硬要说真小人好过伪君子也是有点多余。不过曹某的民间形象和孔明一样,在两个方向上被极端化也是事实,为了吸引观众来这么一反转的亮相,也算可以理解吧。尤其在后续中,对各人的整体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对曹操晚年的凶残实话实说,对诸葛亮一生的政治水平的评价也是很高的。

  初入三国,总是对其中无数英雄豪杰年纪轻轻就病殁离世无法充分施展才华抱负而扼腕,如孙策周瑜郭嘉等等。但是再看看其他那些长寿之人的后半生,有年老昏花渐负盛名安全感丧失而不断自爆其短的(曹操孙权),有政治理想利益关系和领导渐渐冲突而郁郁不得志甚至死于非命的(荀彧陆逊)。所以那些英年早逝者,把生命终结于盛名巅峰时期,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再活下去,谁知道哪天也是晚节不保呢。

  作者用三国各自内部集团的矛盾和士族与庶族的阶级矛盾来解释赤壁之后各国的政治纲领、军事行动、人事任命(包括曹操杀孔融杨修崔琰等人的真相,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北伐屡战屡败还要屡败屡战的苦衷,孙权称帝后冷落张昭逼死陆逊的原因)及三国归晋的结局,也显得十分有理有据合情合理。所以三国虽然只有三国,但每个集团内部还分各个小团体互相勾心斗角,大大增加了局势的复杂、逻辑的隐蔽与故事的精彩性。然再复杂的故事,总结一下本质却也只是一句话,在当时的情况下,士族阶级掌握政权是势在必行的,所以三国的全军覆没也是不可避免的。每次看到这样的分析,都会不自禁地YY那些古人们如能穿越时空,看到后世对他们如此的评价,会作何感想。再奸雄再智慧再努力再隐忍,其身份决定了竟都是难逃失败一劫的。好在目前尚无穿越的技术,所以我们还是继续该奸雄奸雄,该努力努力,结局就任留后世去评说(或者更可能是化为尘埃随风飘散)吧。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相关文章: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04-04

读《易中天品三国》有感04-27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9篇04-14

易中天语录12-30

品三国_《三国演义》读后感04-14

易中天的语录34条11-16

品三国读后感04-29

《品三国》读后感01-28

易中天的语录34句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