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一生自在》有感

时间:2024-06-17 13:10:2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一生自在》有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一生自在》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一生自在》有感1

  随着年龄增长,视力下降,情有独钟的长篇名著只能束之高阁了,最近竟然喜欢上了短平快的文集,尤为喜欢的就是季老的《一生自在》。

  首先呢书里每一篇文章都独具风格,简短而朴实,娓娓道来。真的是一位年纪望九的老人在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自己一生不平凡的经历、故事及在不同年龄段思想的变化。

  其次读这本书恰似书的名字,让人自在舒服。一边读书里的故事,感受季老在漫谈自己的人生,也给后生晚辈留下思考人生的空间。全书五章,看看标题就足够吸引还在徘徊迷惘的年轻人。1书卷伴青灯,足以慰平生 2从容坦荡,心装万物 3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4 见识天地,遇见自己5 与其完满,不如自在。

  第三个感受就是真实,绝不是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也绝不是粉饰之词,真真切切的道出每段人生经历历练,苦辣酸甜咸,五味杂陈。合上书你会获益良多,心态更加平和,与其完满,不如自在。

读《一生自在》有感2

  我读了《一生自在》这本书,感触颇深。这本书是作者季羡林对生活点点滴滴的感悟,对自己一点一点的剖析,对心灵波动的忆念,也是对自在人生的向往。

  季羡林在《一生自在》中写道:“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他那填满了几间屋子的藏书,他那三位一体“初极狭,才通人”的.桃花源,他那抽屉里数不清的积压搁浅的稿子,无一不在诉说着他的爱书如命。季羡林不仅爱读书,也爱舞笔弄墨,只有舞笔弄墨,他的内心才能得到安宁。正因如此,他的学术成就才能够跨越多个领域,为中国和世界学术界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书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宝库。人类要生存下去,文化就必须传承下去,书也就必须读下去。如今在信息海量化、碎片化的时代,读书好似已退出了我们的生活的舞台,特别是参加工作以后,好像与读书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不再读书,甚至连“随便翻翻”的劲头也没有了,所以我们就如同被温水煮了的青蛙,鼠目寸光,坐井观天,原地踏步,这样不但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也终会被时代所抛弃。因此,读书应该是陪伴我们一生的事情。

  “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正是因为有了像季羡林这样的无数学者坐在冷板凳上辛勤耕耘,对传统文化深入研究,在“随便翻翻”中博古通今,祖国优秀文化才得以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才得以赓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融入生活、走进心灵,成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读《一生自在》有感3

  《一生自在》是一本体现季羡林人生智慧的作品。全书共五章,分别是“书卷伴青灯,足以慰平生”的读书自在;“从容坦荡,心装万物”的处世自在;“一念放下,万般自在”的心境自在;“见识天地,遇见自己”的求学自在;“与其完满,不如自在”的感悟自在。

  文集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都是短文。书籍是贮存人类智慧代代相传的宝库。团长要求我们读书是有道理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看得更远,方知世界之大。希望你们都是大侠,心里装着书籍的武器,手无寸铁,一举手一投足却是十八般兵器。关于时间的论述,我印象极为深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论是日出日落、沙漏、日晷、还是钟表,那种流逝让人揪心,拖延症或懒癌患者应该好好看看沙漏里细沙不经意的一点一点变少或者钟表的秒针滴滴答答走个不停。我曾经也是一个拖延症患者,只可惜生活将你逼上了绝路,高效率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支配。珍惜时间,珍惜光阴,宋代诗人朱熹充满韵味的诗句“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一寸金。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桐已秋声”也能唤醒我们对时间的理解。

  季老留学德国的经历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因为有故事情节。我第一眼看到的是阿根廷,可一想不对啊,这是一个城市名。“哥廷根仿佛是我的第二故乡。”季老这样定义他当年远赴德国哥廷根大学的留学经历。1935年,青年学子季羡林赴德留学,开始了十年羁旅生涯。数十年后,学术泰斗季先生已近耄耋之年,记述了先生当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的经过。特别是在哈尔滨到莫斯科的火车上,被人反复检查铁皮水壶、打开水、吃“裂巴”、抢厕所等情节,足见生活之困难。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学,先生几经辗转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遂对其倾注热情与辛劳,最终获得博士学位,论文和口语获得了四个Sehr Gut(优),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在此过程中,先生饱尝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带来的戏剧性苦难,而于苦难之外,又更难忘学长深思,友人情深。

  “午夜时分,往事历历,纷至沓来。其中不尽是美事:痛苦、错误、未尽之事,以及令人羞愧和悲伤的种种往事,一齐涌上心头。但是一切,无论好与坏,痛苦与欢乐,都描绘进了丰富的人生画卷中,都成了我思想的粮食和进步的动力”,季老引用了作家梅·萨尔顿关于成长的论述,只有将经历变为经验,人生才有沉淀和积蕴,厚积薄发,吹进狂沙始到金。

  “这里风光却更加旖旎,高树蔽天,浓荫匝地,花开绿丛,蝉鸣高枝;荷塘里的荷花正迎风怒放,西山的紫气依旧幻奇”,季老对景物的描写很有立体感,正所谓格局、眼界使然。“我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酸甜苦辣搅和在一起,但是绝没有像调鸡尾酒那样美妙”,对心理描写又充满了生动和幽默。

  文集中的文章基本都写于20世纪90年代,毕竟时间已经过去了20余年,有些观点也有局限性,如对广告的逆反心理。随着时代的.日益快速发展,外部环境有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希望读者结合实际,选择性吸收。

  季老凭借自己一生的坎坷经历和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深邃透彻,行文驾轻就熟,充满了思辨魅力和哲学美感。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自在不是随波逐流、肆意放纵,是遵照本心,发扬天性,是拼尽全力后的顺其自然。

  余生,愿你我都能挺过生活给的重锤,永远生猛。无论生活怎样,希望你,保持自律,保持清醒。昨日之深渊,今天之浅谈。

读《一生自在》有感4

  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荐的一本书是《一生自在》。本书的作者是中国著名文学家、国学大师、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季羡林。而《一生自在》是他的一部漫谈人生感悟的作品,其中既有季羡林关于个人修养、道德与品质的见解,也有他对人间的世态炎凉、人生的毁誉祸福、个人的命运是非成败的认识。对或者不对,都在各人理解之间——但不能否认的是,老先生不仅是一名学者,更是一名智者;从他的身上,只要稍加留心,就不难学到更多。此书共分为五章,分别用不同的篇章讲述了季羡林先生在不同情境、不同环境以及不同时代下对于自在的理解和感悟,悟觉人生的生命自在。第一章是“书卷伴青灯,足以慰平生”这一章是关于读书启蒙的书中自在。第二章是“从容坦荡,心装万物”是关于处世智慧的人间自在。第三章是“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是关于心胸豁达的心境自在。第四章是“见识天地,遇见自己”是关于海外求学的人身自在。第五章是“与其完满,不如自在”是关于了悟人生的生命自在。

  生生死死、爱情婚姻、求学求职、接人待物,要是能够做到“一生自在”,何其难哉!但果真做不到,就不去做了吗?!不去做,又怎么知道自己做不到呢?!对待自己的人生,就是不仅要有一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精神,更要有一种“到了黄河依然心不死”的执著劲儿。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要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态度。或许有人会说,季羡林老先生之所以能够像《一生自在》中诸篇所说的那样,活得坦荡、清醒、真实——但那或许只是季羡林老先生自己的,却未必能够推而广之,让每个人都去实践。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透露出的却是一种消极、不作为。自己感觉做不到,就懒得连尝试也不敢去尝试,倒也真够随遇而安的。生活中允许有禅意,却不必过于佛系,而总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对自己负责任,尽力争取一个精彩的人生。所谓有滋有味的人生,其实并没有特定的法则与途径,每个人都可以去寻找并走了走那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有的`时候会一帆风顺,有的时候却难免碰壁——只不过,一帆风顺的时候虽然心里开心,却不必得意忘形;难免碰壁的时候虽然难过,却也不必过于沮丧,而是要镇静自若,重整河山,再去开启一番新征程。这才是每个人该有的人生之旅。

  季先生的文字,传递着一生自在通透的人生态度。引用书上的一句话: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获得坦荡、清醒、自在。愿这份自在和坚持分给每一位同路人。愿大家也都能找到人生最佳的状态即:人生自在。

【读《一生自在》有感】相关文章:

读《一生》有感01-25

读《一生》有感03-07

自在逍遥成语07-24

关于自在的句子04-08

读《一生》有感(精选42篇)09-12

自由自在的说说10-18

鱼儿自由自在的说说03-10

在家自在舒服心情说说12-06

关于自由自在的说说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