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

时间:2024-05-15 10:34:1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的力量》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1

  肖川教授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要致力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言语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是啊!教育是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

  作为教师的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这个道理,但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做法却仍是肤浅。在讲授《四季》这一课,提到一年的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时,有个学生问“老师,一年为什么会有四个季节呢?”我不假思索的回答“因为地球的公转啊。”当孩子听到我的答案时,是一脸的迷茫点了点头。看到孩子脸上的表情我不仅反思自己,我的答案对孩子来说是天书,孩子不明白,我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去查书,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对!

  我们应该把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带入自己教育的范畴内,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镜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永远都充满希望和自信。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自己去“想”,更要发展学生的思考思维和研究探索的意识与能力。我们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发表意见,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独立研究与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高品质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也只是“想想”而已,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所以不能驾驭课堂,更不能做到游刃有余,从而造成课堂效果不满意。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深入思考和潜心研究,才能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读肖川教授的《教育的力量》好像和肖川教授谈心,一些教育上的疑难杂症随之蒸发、心理豁然开朗。

  对待教育,我们必须怀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高度负责的情怀,引领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引领学生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作为教师,我们承载着社会、家长对下一代的希望,所以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的,在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始终保持一种率真的勇气和向善的本性,让学生感受真正的、良好的教育,让我们的学生都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有用的人才。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2

  肖川先生说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譬如说,要尊重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成人’应该优先于’成材’,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等等。教育的道理,之所以都是些大道理,就因为教育是关涉人心的工作,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古皆然。"由此我想到,我们平时对学生日日提醒、教导的,正是经过了岁月的洗淘和一代又一代人社会历史实践的检验的道理,想到了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恐怕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笔者强调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在我们思考教育问题的时候,多一点历史的意识,少一点理智的虚妄,这样我们就会对教育的理解当会更细致、更深入。古老的智慧需要反复的咀嚼,需要不断的切已体察,不是简单的`诵记就可以得其真传的。由此,想到我们对学生的日日提醒,也要自己先不断咀嚼其真意,并且联系到实际生活情境中,并且带着发展的眼光和辨正的态度去教导学生。

  肖川先生提到教育即解放,他也提到,教育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读了这段话,我有被提醒的感觉,似乎我就徘徊在探索,启蒙,宣传和灌输间,徘徊在平等对话、自由交流和指示、命令之间;徘徊在丰富认识和统一思想,徘徊在尊重、信任和消极防范之间,似乎稍不留神,就会误入非教育的歧途。我们应该把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带入自己教育的范畴内,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镜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永远都充满希望和自信。

  书中提醒着我们,不能只习惯于树立榜样、宣传榜样、学习榜样,要学会观察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善端",我们该对别人多一份对人的信任和由衷的尊重,对待学生,特别是那些暂时还处于落后的学生,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让他们多一份真诚的感动。肖川先生说:"我相信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地方,就会有快乐!快乐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

  肖川先生的文章真是美文。喜也,怒也,哀也,乐也,无不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也许是平时所养成的一种职业习惯,我们已经看惯了也写惯了那类扳起脸来说教的文章。读完整本书,让我感受到,对待教育,我们必须怀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情怀,教学生去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学生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在这个当前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该时刻提醒自己的,在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始终保持一种率真的勇气和向善的本性,让学生感受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3

  有人说,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虽然贵重,但只要读好书,就会得到比黄金更贵重的东西--文化知识。

  我有幸拜读了肖川老师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我带着一份闲适和虔诚,陶醉在文字的海洋里,潜心研读了肖川老师的教育专着--《教育的力量》。读肖川老师的书,是一种享受,他让我觉得是经受了一场思想的洗礼,更让我一次次回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教育魅力。他那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几乎每一篇文章都让我感到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认真读完肖川老师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心理受到很大的鼓舞,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要为祖国培养杰出的优秀人才;心里升腾起一种力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必须承担起社会的.责任与使命。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从中得到很多体会:

  体会一:在《教育的力量》这本书中,肖川老师给我们谈人生,谈教育,谈幸福,让我很有收获。他让我领悟到了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不同于任何制造业的活动。他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个激荡心智,沐浴灵府,贞立人格,彰显个性的活动,关注学生成长的教育一定会包涵着爱,感恩、希望、探索,自由与自主。作为一名人民的教师,爱就是对学生的了解,尊重,责任,关怀和给予。缺乏了解,爱就是盲目的,当然也很肤浅;而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就没有对学生的信任,爱就会演化为支配和控制;同样没有对学生的责任、关怀和给予,我们对学生的爱就是苍白的、无力的。在这里,肖川老师对教育中的爱的诠释是如此的精辟,深刻,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给予学生的还应该有感恩,有希望,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爱,心存感恩。学会憧憬未来,有美好的盼望。从而在学生心中发掘出向上生长的力量。我想,如果我们的教育若此,那必定是成功的教育,和谐的教育,更是人文的教育。

  体会二:《教育的力量》不仅对教育有独到的见解,理论高深,而且肖川老师的随笔优美动人,总能感受到那是流淌在他内心深处的鲜活的文字,所用知识信手拈来。我叹服肖川老师的博大精深,更为他优美动人的文字所倾倒。“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读着这一句句一行行如诗如歌的文字,怎不令人怦然心动呢?

  体会三: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感受颇多。“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是人们对教师的赞誉。它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而我们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称呼和赞扬呢?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学生,要教书就要先育人,几十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向上的动力。把好的东西都给学生。《教育的力量》这本书就教我们如何教育好学生,教好学生怎样做人。

  《教育的力量》一本充满智慧和博爱的书,一本感受真诚和温情的书,一本润泽生命和心灵的书!读了这本好书,使我更加坚信要努力学习,用文化知识来塑造自己,武装自己。读一本好书,有如交一个益友。书是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我的人生道路,让我在前进的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所以,我一定要继续努力多读书,读好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南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这个校外教育事业添砖增瓦。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4

  读了肖川《教育的力量》中的《教师的五项修炼》一文,我思想转变了,行动转变了。它让我意识到这五方面的修炼对于教师来说的确也很重要,需要做一适度的处理。

  教师接触最多的就是学生,文中提到,教师是学生的重要他人,《教师的`五项修炼》中,提出了构筑教师魅力的“五项修炼”,就是教师要加强在仪态、表情、口语表达、着装、眼神等方面的修炼。我觉得通过这几方面,也能直接体现一个人的气质。

  教师的精神面貌,直接感染学生上课的状态。穿一身充满阳光的衣服,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活力、青春的气息。课堂中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学生耳濡目染,师生共同创造出充满活力的课堂,大家乐此不彼。

  教师对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是教师素养的一个方面。“表情从容、镇定,能控制冲动,使满意持久,这是表情修炼的应有之义;即使遭受冤屈,仍然保持微笑,这就是修养,就是境界。”文中的这些话让我感触颇深。在平时的工作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表现。往往很多是让人觉得麻烦,闹心,甚至窝火,有时真是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上课不认真,吵吵闹闹,打架,作业字迹不清楚,作业不完成、不订正等等,五花八门,让人措手不及。如何面对学生,如何处理事情,对于我来说,真是个难题。当着学生的面发火,首先不说效果如何,单单看到坐在下面,学生一双双充满无辜眼神的眼睛望着你,就觉得自己有些“残忍”——怎么忍下心对着这群娃娃们大吼呢。可是,就算我怎么强调,怎么提醒,同样的错误,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还是会犯。如果他们再犯同样的错时,我如何能微笑的和学生讲话,基本是气不打一处来。有时候想想,学生还小,很多事情都弄不清楚状况,还是要慢慢地教育,或许时严时松教育的效果比每次都严厉批评要好得多。

  让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让我们的形象越来越完美!只有把学习当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5

  利用闲暇时间,我潜心拜读了肖川教授的著作《教育的力量》。读肖川教授的书,是一种享受,是一场思想的洗礼,让我一次次回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教育魅力。还记得刚拿到《教育的力量》一书时,出于习惯,对着封面细细打量:黄底黑字透着庄严与素雅,温情、雅致、精道、犀利的文字如一株水墨荷花悠然盛开于心中,韵味无穷……

  最喜欢这种随笔形式的书,每篇文章篇幅不大,但说明问题,容易触动读者的神经,引起共鸣。肖川教授的随笔折射着一种睿智,读他的随笔是对心灵的一场洗礼。

  《教育的力量》一书从“追问教育、教育的方向、成为有思想的教师”等几方面阐述了作者对教育、教学、营造幸福人生等问题的见解。他那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这本书写出了教师的心声、教师的疑惑、教师的无奈和缺憾……它更像一面镜子,读的时候,让人不禁时时对照自己,我是这样做的吗?我做到了吗?……

  读了《祝福教师》一文,我为他文中的真情而感动。文章说:“教师是一种职业,一种古老的职业,一种将与人类共在的职业。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很多职业,诸如警察、军人、侦探、保安、门卫等等都将消失,但教师这个职业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它将永存。正是她,传承着人类文明的薪火。”是啊,作为教师的我们传承着人类文明的薪火,还承载着太多家长对我们的希望和学生对我们的期待,所以我们更要用百分百的努力去面对他们。在《祝福教师》一文中我还读到了“真诚”。真诚来自哪里?内心。只有来自内心的真诚才能打动人心。诚然,教师的职业是光荣的,社会给教师很多的美誉:“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托起明天的太阳”“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但同时又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只求付出,不求索取。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的政治和道德修养。过节了,祝福的短信纷至沓来,祝福的字眼比比皆是,而看过太多的文章却独独没有祝福二字,文中那一声祝福已经打动了每位教师。

  从《名师不可仿》中我读到的是“思考”。随意仿名师,一不小心就会“东施效颦”。如果能先衡量自己的能力、再仿名师,可能就是仿名师胜名师了。看清自己的长处,明白自己的短处,也就不至于浪费许多时间和精力,空自苦恼。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生活得更有意义,这样才无悔此生。我们应该走在知识的最前线,应该懂得尽可能多一点,这样在面对学生时才会做得更好,才会无愧我心。努力让我们的教育充满思想,正如教授所说,终有一天,我们的年华会老去,可我们的思想会在足迹中闪光,并将照亮前行的路。

  《教师的成长策略》我读到的是启发;《教育给了我们什么》我读到的是困惑;《一本让我感到羞愧的书》我读到的是无奈……每一篇文章都让我读出一种力量,不管是强大的还是微弱的,都是由内而发的。书中的每一个文字,无不在传递着这样的信息:

  1.要“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有思想会使得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会使我们的人际交流变得更有品味,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使我们能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教育百花园中汲取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使自己不再盲从名师,邯郸学步、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教育孩子是我们教师所担负的国家重任,我们要致力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我庆幸我能够在二中这样一个有着良好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的地方教书育人,这种教育使我意识到生活的意义,生命的多姿多彩。

  2、学会思考。

  《教育的力量》这本书给了我无限的思考与遐想,有时候我在向他请教,有时候我在与他对话。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是的,我的许多困惑总会在书中找到答案,引领着我在教育思想的境界中遨游。读至酣时,我总是问自己:教育的力量到底来自何处?我们能从教育中汲取到人生的何种能量?又或者我们自己就是教育本身的最大能力的发挥者?这些问题让我步入了思考的洪流之中,让我在反复阅读之后,使得自己的思想也可以受到间接的熏陶,丰富着自己精神世界的同时也激发了自己的语言中枢、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3.爱是一种能力,让情感教育常驻我心。

  透过《教育的力量》,肖川老师诗一般的语言浸润着他对人生的感悟、对他人崇高的激励、对美好生活的挚爱,一个充满智慧的导师,一个用情感感召他人的学者形象跃然纸上。人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知、情、意、行相互影响,相互生成,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容易导致疲劳;没有情感的付出,结果自然苍白无力。歌德年轻时写过这样一段话:“人们只能认识自已所爱的,爱或激情越强烈越充沛,认识就越深刻越完整。”爱是一种能力,能激励自我去坚定地面对挫折,同样能给人以力量去憧憬美好的未来。是爱发展了情感,而情感在人的生命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所以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教育才备受关注。情感教育是心灵的碰撞和真情的沐浴,它牵引着人们回到真实的生命状态,回到本原的心灵感觉,去感悟我们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学生的未来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他的智商,更取决于他的情商,如:求知动机、理想与抱负、意志的坚定性、兴趣和情绪的稳定性、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对话、更多的美感陶冶、更多的欣赏关爱。在这样的情感教育下,学生的学习才会如沐春风。

  4.读书,不会停歇的脚步。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指挥、理智和道德的典范……”,这种指挥力、理智力、典范力来自哪里?作为教师,读书,就成为了人生路上不能停歇的脚步,完美着这份神圣真理的存在。那么,给自己一个相对较高的目标,怀一份欣然的态度,充满激情地走在人生的路上,用自信和快乐点燃生活的灯,用信念和坚定铸造人生的剑,用自己的希望去扩展学生的希望,给学生一个人生的高度,也给自己一个全新的人生角度……

  从《教育的力量》这本教育专著中,我汲取了精神力量,更感受到了读书带给自己的教育能量,在读书中追求生命的质量,追求一种完满和无憾。如果不读书,我的思想不会呈现灵感,我更不会在积累沉淀后感到思想的充盈。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这种过程很有成就感,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拥挤与世事的纷繁复杂,掩卷而思,怅然所失的那一刻却聆听到了一种特别的声音——知己的倾诉、知音的交流,更是思想的提升。《教育的力量》让我懂得,教育是对人的成全,是面向心灵成长的活动。教育的力量来自对学生细腻而理智的爱;来自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来自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热情鼓励;来自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读一本好书犹如品一杯香茗,翻书细读之间美妙的感觉绕着指尖,停在唇边,好不惬意,《教育的力量》就是这样一本书。合上书,闭着眼,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停留在心中。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6

  近日拜读了一套书籍《家庭教育的力量-来自清华北大的38封家书》,俗话说向优秀的人学习我们才有机会变得优秀。考入清华北大的孩子并非天赋异禀,他们的优秀密码往往隐藏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优秀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身后默默支持,帮助的优秀父母。

  这套书是30多位清北学子以38封书信的方式来介绍他们的成长与学习经历,也能让更多家长了解到学霸父母如何解决成长路上的问题,如何教育孩子成才的。这套书共两册,先来说说第一册是关于《成长的秘密》,展现了学子们成长过程中家长如何引导他们度过迷茫与困境,助力他们的成长。他们的信中可以感受到,其实每一位孩子都有一个飞翔的梦,虽然我们常说孩子你长大了,拥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很多事也能自己决定,可还是需要我们家长牵着他的手一同前行,见证和分享他们的成长时刻,所见所闻所感。

  读到第3封家书我印象深刻,主题是完美的教育是加纳孩子的不完美。在成长的路上孩子会有许多不恰当的表现,这时候不要过于急躁地纠正或训斥,家长如果能够耐下心来,用爱心接纳、包容所有的优点和缺点,再辅以合适的引导,那么彼此的交流将会更加有效,孩子渐渐就学会了思考、成长、进步。看着作者深情的诉说着她的生活成长经历,感恩的话语,我也情不自禁想着我的一对好儿女,她们是上天赐给我最好的礼物,我也要做到像他的妈妈一般优秀,接纳、帮助她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第二册书是《学习的秘密》,每一位家长都望子成龙,但在翱翔高空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却困难重重:孩子缺乏学习兴趣,孩子学语文没有天赋,孩子学习数学遇到障碍,孩子每天很努力很辛苦,为什么成绩却不理想......

  其实,正确的家庭教育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现在的孩子不用经历刀光剑影,艰苦岁月,但有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使命,家庭教育让孩子在向前奔跑的路上充满温暖,家人的支持与引导让孩子的学习更有目的和动力。

  读到第20封家书深有感触,主题是引导阅读,受益终身。阅读是当今必备技能,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每位家长的“必修课”。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多读书,读好书,让知识充实自己,我也一直陪伴鼓励孩子多读书,有时带去图书馆看书,有时买一些孩子喜欢的书回家读,女儿每天也能坚持早起晨读,儿子也加入晨读行列,我和老公自然也不示弱陪宝贝一起晨读,女儿现在没有拼音的书读的.也很流利,有时候读书认真的时候饭都顾不上吃还真是不忍心打扰。儿子马上一年级了,我每次陪他读书他都能认识很多生字,每次出门有认识的字都大声的向我炫耀我认识那个字,晚上睡前他们姐弟俩也喜欢争抢着在书架上选自己喜爱的书,伴随故事声进入梦乡。书是“良师益友”,当家长为孩子的学习、教育感到困惑焦虑时,当你真正沉浸在一本书时,你会得到放松和内心的平静;当孩子在为学习感到有压力不知所措时,请拿起自己喜爱的书籍酣畅淋漓地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吧!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同时第22封家书也至关重要,主题是最好的自律教育方法是父母以身作则。我们在引导和教育孩子的时候,请记得“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用行动带领我们的孩子共同前进,孩子的问题其实就是家长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调试,改变。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这一封封用心写成的家书、一段段充满感情的文字、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成长故事,字里行间都在告诉我们--这些孩子之所以优秀、之所以考上清华北大,离不开父母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家庭氛围的熏陶。可以说家庭教育的力量不容小觑!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7

  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带着一份闲适和虔诚,我再次潜心研读了肖川先生的教育专著——《教育的力量》。

  《教育的力量》这本书中,肖川老师有一句话,使我感受颇深,肖川老师提到“教育即解放,教育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读了这段话后,我有一种被唤醒的感觉。想想在平常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自己的有些做法,我深感做为人师的不称职。为了让班级的纪律安静,以自己的`意志强制学生不要乱说话;为了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有些问题曾经让学生无数次机械记忆;在有时的课堂上,为了加快课程进度,强行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几岁的小学生,正是活泼开朗、思维敏捷,可塑性极强的时候,当学生乱说话的时候,身为老师,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是不是不够吸引学生,老师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不够;当学生同样的问题经常出现错误的时候,身为老师,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是不是不适合学生;当学生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思维不敏捷的时候,老师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虽然教育不是万能的,但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应该试着引领学生探索新知;与学生平等对话、自由的交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我们的学生在公开、平等、宽松的教育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8

  看了一篇题为《教师是教育创新最大的阻碍力量》的文章,顺手转发到朋友圈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老师的回复都觉得这个人说话以偏概全,没有真正认识到教师这个群体的责任和担当;教师外的群体都觉得我转发这样的文章,真是大胆。

  对我个人而言,很不喜欢这样贴标签的方式,把教师这个群体归结于阻碍教育创新的最大力量,我也觉得非常不妥。但是转念一想,作为教师,或者说,教师要表达的教育观念应该引领时代,而不是紧跟在时代之后。我希望自己不要成为创新的.阻力,所以发文自勉。

  上世纪30年代,电影在中国开始涌现,可是整个电影界的形势复杂,很多人都主张,不要去蹚这潭浑水,以免控制不了局面。xxx沉思良久,决定派夏衍等文化人进军影坛,接着《风云儿女》《马路天使》等一系列的优秀电影一扫武侠神怪、鸳鸯蝴蝶的窠臼,点亮了民族心灵的灯塔。

  面对新技术、新媒体、新的思想文化、新的领域,老师到底是应该挺身入局还是裹足不前?是与时俱进还是墨守成规?这好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既然无法回避,那我们就坦然面对。教师,是教育最大的变量。在这个社会环境没有办法左右的时候,改变自己的想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影响周围的人,给周围一丝微微的光,可能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在我决定做小学教师的时候,有一篇文章起到了很大作用,这就是巴蜀小学的建校宣言:

  教育有成功的一天吗?直接了当地说,不会有。

  假使你只有空间观念,那么,教育有可以成功的一天。

  假使你在空间观念里承加了时间观念,那么,教育永不会成功。时代潮流在不停地前进,教育怎能停留在时代的后面?文化思想在不停地扩展,教育怎能停留在文化的后面?教育是时代上继往开来的事业,他要趋合时代,适应潮流;他要发扬文化,扶植思想。在未来的时日中,他决没有止境。(文章很长,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

  我常读这篇文章,每每感叹于先辈的勇气和力量,“巴蜀因为地理上的关系,在教育没有长足进步的我国里,不能站在最前线上。”“人才的缺乏,足以阻碍进行。因袭的思想,足以影响前途。”“个个教师都是儿童的导师。”……

  如果有这样的反思力量,我们何愁自己不进步,教育不进步呢?最后也用《宣言》的话语来结束这篇文章:我们决以最大的努力,期获最大的效果。敬请各界人士给我们最大的助力。

  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成为教育创新最大的推动力!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9

  忙且“心不死” ――读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有感 这段时间,我都在翻阅林格的《教育是没有用的》这本由全国百所知名中小学校长联名推荐的教育力作。一来自己的确是想看看,因为起初买这本书就是被它的题目所吸引;二来也是响应学校号召我们教师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 这本书的教育理念的确与众不同,反映了很多中国教育的实在问题。林格也大胆革新,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这也实在给我们这些整日絮叨着自己忙的一线教师有了停下脚步、清醒反思的机会。书的内容广博无边,涉及了教育的很多实质内容。但我唯独对一段只占了极小篇幅的内容深有感触――借口“忙”,其实就是“心死”了。“何为忙,心死也。”而我零零碎碎地看完了这本书,感觉自己也真是“忙里抽空”看的。现在不知怎么了,谁都感觉自己在“忙”。如果问起“忙”什么呢?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忙,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一种状态,而不仅仅是一种说辞。 我也时常感觉到自己现在整天都在忙碌中工作、生活,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每天都会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或许有人奇怪了,你没当班主任了,咋还那么忙呢?我也不知道,只知道自己每天也忙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其实也是在做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过也感觉自己还是很忙。不过,话又说回来。忙碌,说明你很充实,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同样因为忙碌,使得你无法抽出时间来反思,来总结自己的工作,更没有时间好好静下心来,让自己的心得到片刻的放松,所以整天的忙碌,也意味着你的心在逼近“死亡”。 林格说“忙”也是“盲”和“茫”。当你在忙碌时,你的视觉观察、思维反应力也处于功能最弱势的状态。因而,离你最近的事物你却视为不见、见而不明。在人忙碌纷扰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做出一些错误的选择、错失良机,忽略或伤害了身边的人。就像我们的学生似乎理所当然就成了我们“忙”后遗症的受害者,当你因为“忙”而满腹牢骚或一肚子火时,你最容易拿没有任何杀伤力和防备能力的学生“下手”或“下口”。正所谓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当你对着学生痛斥他们在平时看来并不是错误的错误时,你心中的怒火已经让你失去理智而把这种小错无限地扩大化,以致可能在学生心上留下永久的阴影,成为无法抹去的伤疤。事实上,“忙碌”、“盲目”、“茫然”已经构成了一幅中国现代人的生活现状的图画,大多数人生活在浮躁功利的现实社会中,困于辛苦矛盾困惑的局面,内心充满了挣扎的抉择和追索的压力。我们身为教师,人类口中的“灵魂师”该如何首当其冲去改变这种现状呢? 工作之余,我们要静下心来,好好地问问自己,我每天都很忙吗?在繁琐的工作中,我的'心死了吗?我是否留出了一定的时间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休息与放松?我是否把工作带入了原本该休息的时间中?我是否有时间陪陪家人,和他们到户外去散散步、聊聊天,或者是看看电视?我是否因为工作而感觉到力不从心?我是否整天想着工作,而让自己的情绪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我想,要想冲出这层把“忙”当借口而让心悄然死去的黑色迷雾,最好的良方莫过于拥有阳光的心态!像魏书生说的,我们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让我们享受到为国家、为人民、为集体、为亲人尽到责任的快乐。如何塑造这样的阳光心态呢? 一、让自己有“成长感”――“我”在进步 教师这个职业决定了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职业的倦怠感、疲惫感常常会让我们感动无助的挫败,发现自己已经不能赶上新课程的脚步了从而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危机感。在这些压力下,我发现读书是一种让自己重获“成长感”的良方。有时候拿起一本教学杂志或教育书籍,看着看着会很有感触,引发出无穷的遐想,重新激起工作的激情。教育名家的建议和漫谈碰撞激起我们对教育的深层思索,祖国的古典古籍让我们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用经典浇灌祖国之花……我们在阅读中不仅可以增强心理调试能力,同时也可以将学习的收获和成果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我们还可以通过写博客的方式来将自己的工作心得、育人感悟、读书体会、人生启示以及迷茫和困惑表现出来,与家长学生社会沟通。像学生一样通过读书来让我们自己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吧!像学生一样通过写作来让我们自己感受到自己的快乐吧! 二、让自己有“成就感”――“我”在收获 我们经常说要让学生有成就感,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我想我们教师也得让自己有成就感,让自己品尝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就感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可以是一件无不足道的小事。就如我们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同事和学生给以赞美时,我们的心里何尝不是美滋滋的;当在我们的辅导下,学困生有所进步时,成就感油然而生;当课间倾听学生的心声,感受那毫无隐瞒的交流时,点滴的快乐早已在心底堆积……再引用魏书生一句话:你看别人都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中;你看别人都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中。因此,我们不要小觑了这些点滴的小事,它们虽然朴实无华,但只要我们放低教师的姿态,放松自己的心态,它们同样会让我们感受到成就感,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体会到收获的幸福。 拿“忙”这个字来搪塞自己,其实是对教育责任的一种回避。“忙”意味着“心死”,那也不是绝对的,有计划的忙碌可以带给我们充实,可以让我们找到快乐。只要我们拥有好的心态,忙碌更能提升我们的能力。我们真正要从忙中解脱出来,回归到平静和宁静的状态中,用内心真实的情感和温度去呵护我们的学生和身边的人。(备注:已经参加过区级评比,请勿随意下载。)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10

  以前不怎么去刻意读书,最近在中心校的倡导下,连续几本书读下来,领略一位又一位大家的教育思想,感觉十几年教书的困惑不断的迎刃而解。那种又苦又累的心境有了很大的转化,不断的开始体会到做一名教师的幸福感。特别是最近拜读肖川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犹如与老朋友娓娓交谈,那么亲近、真切、理解,因为有了朋友的理解,工作中的辛苦与劳累感觉是那么值得,幸福感与成就感就会萦绕心头,努力学习、追求上进自然也成为我的一种愿望。他在《想、思考、研究》一文中写道:“遇到问题现在很多的人只会想一想,发表一点意见和个人看法,而不会思考。所以,那些意见和看法,往往经不起推敲,显得肤浅,甚至似是而非。”

  作为教师的我,深知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做法仍是肤浅。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想”,更要发展学生的思考策略和研究探索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发表意见,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独立研究与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高品质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也只是“想想”而已,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所以不能驾驭课堂,更不能做到游刃有余,从而造成课堂效果不满意。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深入思考和潜心研究,才能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教师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向学之心,即使再高明的专家,恐怕也不能对其起到引领的作用,“我们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按着马的头让它饮水”。自我反思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理论支撑的,高度自觉的对自己实践的回顾与审思——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作为基础,自我反思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至于同伴互助,是一种相互切磋、相互勉励和真诚分享。

  作为教师,教育探索并不一定要有研究课题,如果你真是为了提高自己,为了更好地胜任你的工作,为了更好的成长,而不是因为外在功利的诱惑,那么,只要你愿意,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可进行。它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它只需要一颗忠诚、明敏的心,只需要我们对那些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对那些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去发现,只需我们不断咀嚼、反复琢磨、再三玩味。

  读了肖川教授的《祝福教师》一文,我为他的文中的真情而感动。文章中说:“教师是一种职业,一种古老的职业,一种将与人类共在的职业。随者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很多职业,诸如警察、军人、侦探、保安、门卫等等都将消失,但教师这个职业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它将永存。正是她,传承着人类文明的薪火。”

  是啊,作为教师的我们传承着人类文明的薪火,还承载着太多家长对我们的希望和学生对我们的期望,所以我们更要用百分的努力去面对他们,这样才无悔此生。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走在知识的最前线,应该懂得尽可能多一点,这样在面对学生时才会做得更好,才会无愧于心。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

  这本书让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有思想的好老师,运用教师的智慧去启发和引导孩子,让他们永远充满希望和自信。在对待孩子们的时候,我们教师要有超强的责任心与耐心,认真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生活充满人性的光辉,让我们的心灵荡漾在博大、深邃、光明、温暖的思想之中。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11

  有人说,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在读肖川老师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时,我带着一份闲适和虔诚,陶醉在文字的海洋里。他那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

  《教育的力量》这本书中,肖川老师有一句话,我深感受益,肖川老师提到“教育即解放,教育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读了这段话后,我有被提醒的感觉,知道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应该如何去引领学生探索新知;与学生平等对话、自由的交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虽然教育不是万能的,但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应该时时审慎自己的教育行为,解放自己被禁锢的心智,让我们的学生在自由、平等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肖川老师在书中给我们谈人生,谈教育,谈幸福,让我很有收获。他让我领悟到了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不同于任何制造业的活动。他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个激荡心智,沐浴灵府,贞立人格,彰显个性的活动,关注学生成长的教育一定包涵着爱,威恩,希望,探索,自由与自主。作为一名教师,爱就是对学生的了解,尊重,责任,关怀和给予。在这里,肖川先生对教育中的爱的诠释是如此的精辟,深刻,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给予学生的还应该有感恩,有希望,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爱,学会憧憬未来,从而在学生心中发掘出向上生长的力量。我想,如果我们的教育若此,那必定是成功的教育,和谐的教育,更是人文的教育。

  《教育的力量》一书不仅对教育有独到的见解。理论高深,而且肖川老师的随笔优美动人,总能感受到那是流淌在他内心深处的鲜活的文字,所用知识信手拈来。我叹服肖川老师的博大精深,更为他优美动人的文字所倾倒。“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读着这一句句一行行如诗如歌的文字,怎不令人怦然心动呢?

  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感受颇多。"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是人们对教师的赞誉。它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而我们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称呼和赞扬呢?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教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学生,要教书就要先育人,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的动力。把从书中学到好的东西都给学生。而《教育的力量》这本书就教我如何教育好学生。

  《教育的力量》一本充满智慧和博爱的书,一本感受真诚和温情的书,一本润泽生命和心灵的书!今后,我要不断的学习,用知识来塑造自己,不断进步,做一个充满教育力量的人民教师。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12

  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带着一份闲适和虔诚,我再次潜心研读了肖川先生的教育专着——《教育的力量》。

  《教育的力量》这本书中,肖川老师有一句话,使我感受颇深,肖川老师提到“教育即解放,教育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读了这段话后,我有一种被唤醒的感觉。想想在平常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自己的有些做法,我深感做为人师的不称职。为了让班级的纪律安静,以自己的意志强制学生不要乱说话;为了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有些问题曾经让学生无数次机械记忆;在有时的课堂上,为了加快课程进度,强行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几岁的小学生,正是活泼开朗、思维敏捷,可塑性极强的时候。(范_文_先_生_网)当学生乱说话的时候,身为老师,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是不是不够吸引学生,老师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不够;当学生同样的问题经常出现错误的时候,身为老师,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是不是不适合学生;当学生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思维不敏捷的时候,老师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虽然教育不是万能的,但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应该试着引领学生探索新知;与学生平等对话、自由的交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我们的学生在公开、平等、宽松的教育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13

  我们心态阳光,快乐是美德,微笑是力量;

  我们身强体健,身体是灵魂的寄所;

  我们心中有爱,爱是分享、爱是力量、爱是承担、爱是荣耀;爱需要尊重、爱需要希望、爱更需要等待。

  我们好学不倦,学高为师;

  我们行为规范,身正为范;

  我们引领未来,天下兴亡,我们有责。这是我校在第xx个教师节向全体教师发出的倡议。

  如何做一个好老师,特别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这个问题不简单。俗话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读完这本书让我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启发和引领孩子,让他们永远充满希望和自信。

  首先要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产生和谐的教学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教学双方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的。在没有辈份、没有权力障碍的因素下,师生之间能以朋友的身份或以同伴的关系以诚相待,互相信任,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是难能可贵的。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地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培养亲和的师生情感,并以自己丰富的学科知识、风趣幽默的生物学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多彩的生物研究方法展示生物的魅力。平时上课时我经常以“从生物学角度讲”作为口头禅,记得一次自习课上,一名学生去厕所。按班规自习课上是不能随意离开教室的,待他回来时解释说:“老板,我真不想违反班规,但从生物学角度讲我控制不住拉肚子啊。”看他可爱的表情,我还是帮他向班规监督委员会求情了。

  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

  师生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可以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探索生物问题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学生在课堂上是安全的,则必然会活跃思维、富于想象、乐于探索,学习生物也就成了非常快乐的事情和为之追求的目标。

  其次要学会爱学生。爱是教育的原动力。张主任、孙主任经常对我说:一定要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关心爱护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最为可贵的职业感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师爱更体现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要做到爱学生,一要建立家庭式的亲情关系。赵校长经常跟我们说:只有当教室里充满了家庭式的温暖,学习才会发生。我们的同学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相聚是缘,相扶是分。我们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就是一个大的家庭,在这个家庭里,我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真正让我们的班级充满温情。学生经常对我说,“老板,有你很温暖,班里很幸福”。

  二要宽容学生的过失。一个完善的教师一定是能爱着他的学生的。这爱是纯洁的,不为名声,不为利益,如一泓清泉滋润学生心田;这爱是广泛的,班里每一个学生,不论优差,不论贫富,平等地爱着他们,如点点甘露无私播撒。12月24日给学生上课时对学生说:“今晚是平安夜,祝福大家能够渡过一个幸福安康的平安夜。”这是一名女同学小声嘀咕到,“别整天崇洋媚外的,还老师呢。”可能是读书多了,肚量大了,我忍住没让不满的情绪表现出来,而是俯身低声询问后才知道,是他远在菏泽的母亲患急性阑尾炎,仍未获得康复的消息。正好这节课我们讲述的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我就以人的阑尾是人类漫长进化的产物导入该课,通过我们的.探究,阑尾炎、特别是急性阑尾炎是非常容易治疗的,这名学生也逐渐释然了。

  三是要学会微笑。肖川老师说“微笑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沟通彼此的心灵,能使人产生信心和力量,能受人心情舒畅,振奋精神。赵校长告诉我们,“学生微笑着向你走来就是你的成功,那你就是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有付出才有收获吗!远远的就开始真

  诚的微笑是我的必修课,刚开始有些傻,可随着时间的证明、无悔的坚持和真诚的付出,孩子们每每总是微笑着“老师好!”这时的幸福是无以言表的。

  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们用青春书写着这无怨无悔的人生。虽然平凡,我们的脊梁却支撑着祖国的未来,虽然清贫,我们的双手却托着明天的太阳!我们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我们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我无悔于我的生命,更无悔于我的选择,在这三尺讲台上,阅览春秋、幸福耕耘,用我的爱心、诚心来换取学生的开心,家长的放心!用我的细心、耐心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教师报上一首小诗,就让它来伴着我的交流结束吧!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用勤奋诠释耕耘

  ---用爱心播种希望

  ---似春雨,润物细无声

  ---高尚的情怀

  ---牵引着一颗颗渴望的心灵

  ---向着阳光飞行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用奉献理解收获

  ---用言行示范人生

  ---似春风,催开智慧的花蕾

  ---真诚的笑脸

  ---生动着一个个金色的童年

  ---走上壮丽行程

  谢谢各位领导,谢谢各位老师!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14

  反复研读郭思乐教授的大作《向大自然寻找力量的“天纵之教”——论生本教育的本质》,深深感受到郭教授文理兼通的学问境界。

  文章意在阐释生本教育的本质,一直站在为万千受师本本本考本教育之苦的学生谋幸福的最前沿的郭教授又一次把博大的生本教育思想化为振聋发聩的福音书传播给中国教育界。开篇即指出教育的真谛是一定要“依托生命自然,就全局皆活”多么深刻!读者依稀看到一条真理的历史长河,自东方的老子、西方的.卢梭处缓缓而来,正是由于郭教授的执着与努力,才使得这个人人能读懂,却鲜有教育者践行的道理终于在中国大地掀起了巨大浪潮,遍布全国各省市及港澳台地区的生本教育实验课堂里孩子们神采飞扬的脸庞正是那些美丽的浪花。

  记得郭老师在《教育走向生本》的序言中讲到,“教育面对的是人,他承载着人类几百万年的基因从远古走来,又向未来奔去。”然而,我们最不了解的就是我们人类自己,我们可以创造大量的高科技的物质,我们却无法独立的创造一个人。虽然,我们无法独立的创造一个人,但是我们有可能改变着一个人的命运,因为我们是教师。

  “我们的涉及生命高级活动的教育知识,却停留在研究者的意识和被研究者的意识领域之中,我们一直忽略在意识领域之外,还有广大的机能领域,而正是这样的领域,决定了我们的教育的发生和形成,以及结果。”郭老师让我们去意识我们未意识到的领域,不是忽视他的存在,而是倍加重视和呵护。面对我们未意识到的领域我们该怎么做呢?

  相信机能,相信人的本能,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激发人的生命活力,依靠生命,激扬生命,而不是模拟生命,控制生命。所以,让我们一起向大自然寻找力量吧!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15

  《教育的力量》一书由李镇西、魏书生、高金英等国内教育名家及很多优秀教师联袂编写,全书共分四编,从李镇西、魏书生等教育名家的名家讲坛到王晓波、戴荔、方海东等优秀教师的典型教育案例,精彩纷呈的教育故事、深入独到的理性思考和实践心得,充分展示了“教育的力量”。

  在名家讲坛篇,魏书生老师关注到了语文学习的后进生问题,并非常详实地讲述了教给后进生自学语文的方法,给广大语文老师支了高招。其中最有意思的“招数”之一是教会后进生进行查字典比赛,每次比赛魏老师都准备好了一份课文生字词及易错字词单,让后进生们去查找,查出来后拿回家考一考自己的亲朋好友,考完家人再到校讲讲“考试结果”。这一系列有意思的查字典比赛,降低了知识学习的坡度,让后进生们脸上露出了前所未有的自豪感,比赛进行地乐此不疲,后进生们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也不断攀升,这样类似的比赛可以在我们的日常语文教学中广而推之。

  谈到如何“用心灵赢得心灵”的问题上,戴荔老师提到了平时最爱用“铁拳头”解决问题、最能“惹是生非”的学生小宇。为了转变这个“特殊”的学生,戴老师“谋划”了好久,为他量身定做了一个岗位——班级“美容师”。这个新奇的岗位职责其实就是要照顾班级的绿植并整理好班级图书角,一开始小宇并不能胜任,但在老师和班委的鼓励帮助下他逐步担负起“小花农”“图书整理员”的职责,在班级惹事的时候少了,下课浇花、整理书架,甚至还细心地把书架上贴上了好看的装饰画,这个小小的角落变得整洁美观起来,小宇的“铁拳头”也因此变成了“温柔手”。这个案例真实地再现了要让一个孩子在班里感到幸福,就要让他有所牵挂,让他有种被需要的使命感,他们才能成功转变,而这样的转变正是老师智慧的凝结,正是教育力量的体现。

  这样的智慧还体现在方海东老师“一滴墨水”的故事中。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班里那些“哗众取宠”的孩子,这些孩子往往成绩不好,但在课堂上总会想出各种招来体现他们的“存在感”。比如正当我们激情澎湃的讲解某个词句时,总有某个学生来一句“文不对题”的“废话”,或是“不合时宜”的评论,或是“怪声怪调”的模仿,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这时的他反而洋洋自得起来,原本酝酿的`教学情绪此时早已被一扫而光,只剩愤怒的火苗在心中暗涌,面对这样“哗众取宠”的学生,真是让人头疼不已。

  方老师也遇到了很多这样的学生,她在费尽心力用了许多“整治”方法都无效之后,巧妙地设计了一个“语文实验”。实验仪器是一个吸满了墨汁的滴管和一个装着水的透明大玻璃杯,实验过程便是让学生感受滴管慢慢滴入水中的过程。刚开始滴入的时候,墨水慢慢没入水中,宛如一幅山水画,学生们看得惊奇不已,兴致很高;但当墨水持续滴入,山水画不见了,玻璃杯中只剩下一片浑浊,学生们也变得安静起来,不再言语。方老师趁此机会提到了班里喜欢“哗众取宠”的学生,他们上课的各种“花样”,是能引人发笑正如墨汁刚入水的“山水画”,但当大家都认同这种不良行为,整个班级都会被它影响甚至同化,直至成为一杯子浑浊不堪的水。这个实验过程简单,但效果斐然,学生们之后开始有了转变,语文课的上课氛围有了好转。

  方老师的成功其实就在于他巧妙地将学生带入到他设置的情境中,并设身处地地进行体验,因材施教,才让这些让人头疼的学生“改头换面”“从新为学”。

  教育需要智慧,智慧的源头便是对学生无尽的爱。不论魏书生老师的“高招”,戴荔老师的特殊“岗位”,方海东老师的“一滴墨水”,都是源于对学生的爱。正因为爱学生,他们才让后进生们也有了试着摘取学习果实的方法;才让更多的“铁拳头”变成了“温柔手”;才懂得对“哗众取宠”学生适时引导,因爱而“予”;才能用足够的智慧静待花开,撑起教育路上的一片蓝天。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07-26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10-28

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心得12-20

读《教育的力量》有感03-13

教育的力量读书心得12-31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3篇04-04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2篇04-08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2篇09-02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600字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