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子读后感

时间:2024-05-15 09:20:3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子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子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子读后感

教子读后感1

  人是群居性动物,任何一个人类个体离开群体都无法独自存活。人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也无法实现种族延续,个人也将消亡。所以,无论何种原因,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限制孩子的交往。

  事实上,交往是人类的本能行为和需求。在很小的时候,孩子会更愿意与身边的亲人互动,到大一点,他们对父母的依恋程度就会降低,同时与同龄小朋友的社交渴望会大大增强。这也是他们正式进入社会交往时期的表现。

  其实,孩子的正常社交,也是对于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很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比如说,孩子在通过与同龄孩子的游戏中,会涉及到很多玩法和规则,在对这些玩法和规则的学习、掌握以及运用的过程中,孩子的灵感更容易得到激发。同时,与同龄伙伴的交往,还有助于确立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形成良好的心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以及组织领导力、规则意识、规则系统的形成。因为孩子在与同龄孩子的交往中,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而只有在这种平等的相处关系中,孩子才能总结出相处中的道理以及需要遵循的规则,才能逐渐锻炼出与人交往的能力,从而在符合自己发展规律的道路上顺利成长。

  同时,家长不是单纯地放开孩子,让孩子去交往就可以了。在孩子与同龄伙伴的交往过程中,家长也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及时了解孩子的交往对象,并适时地帮助孩子分析和解决一些孩子自己难以处理的.问题。而要想让孩子愿意、主动跟你分享,平等和谐的氛围是必须的。每个人都愿意跟自己的知心朋友分享自己的想法、喜怒哀乐以及遇到的事情。如果你是以家长的强势或奴隶式的软弱对待孩子,那么孩子是不可能告诉你他内心真实的想法的。另外,当家长发现或孩子主动告诉你他遇到的问题时,无论是多么让你暴跳如雷,或者按奈不住的事情,记住,首先要冷静,一定要压住自己的脾气和怒火,好好理清自己跟孩子的谈话方式。然后以一个朋友的态度跟孩子交谈,先注意倾听,听孩子讲完他遇到的事情经过以及所苦恼的问题,然后适时地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给出合适的意见,同时询问孩子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两方经过平等地讨论,达成合适的解决方法。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达成的意见,才会让孩子从心底里接受,从而用你建议的方法解决问题,接受你的正确引导,回归到正常的生长道路上去。

教子读后感2

  最近我拜读了《犹太人教子枕边书》,感受颇多。这是一部献给天下父母—的读物,同时更是一部关于儿童教育的神奇之书。它荟萃了犹太人最具成果的育儿智慧,这些智慧一直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着千千万万有责任感的家庭。它给孩子们的伟大前程提供了一份行动的指南,也给父母们望子成材的希望带来了福音。看了这本书以后,它给我教育孩子指明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中国的父母总是在溺爱中教育孩子,结果使自己的孩子早期没有形成很好习惯和能力,到后来琢磨出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很大的问题。

  犹太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个商人有两个儿子。父亲宠爱大儿子,他想把自己的全部财产都留给大儿子。但是母亲很可怜小儿子,她请求丈夫先不要宣布分财产的事。她总是想找个办法让两个儿子平均一些。商人也听从了妻子的劝告,暂时没有宣布决定。

  可是母亲想来想去还是不得法,于是坐在窗前哭泣起来。一路人看见走上前询问究竟后劝说她:“你的烦恼其实很容易解决。你只管让丈夫向两个儿子宣布,大儿子得到全部,而小儿子什么也得不到。但以后他们将各得其所。”

  小儿子一听说自己什么也得不到,就离开家去谋生了。他在那里学会了许多手艺,增长了知识。而大儿子一直依赖着父亲生活,什么也不学,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富有的。父亲去世后,大儿子什么也不干,最后终于坐吃山空;而小儿子却在外面学会了挣钱的本事,变得富裕起来。

  犹太人认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我们不妨让孩子吃点苦,有“台阶”让他自己爬。这样孩子才能“一鼓作气”,攀上顶峰。

  犹太人认为: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应该让他承担责任。自瞒自欺其实很容易,但是却无法逃离世人锐利的眼睛。因此,自己的`责任一定要自己负!

  犹太人认为:孩子有了过失的时候,恰好是父母对其进行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急于寻求救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有可能刻骨铭心。也许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后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孩子的责任感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形成的。平时把所有的事情都为孩子安排好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在某一天突然变得有责任感,这无异于白日做梦。

教子读后感3

  这是本全世界父母必备的教育子女指南,看完这本书,获益匪浅,纵观全篇早期教育很重要这个观点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想写篇读后感与大家一起分享看完这本书的感受。希望你们能从中学到一点东西。

  早期教育可以造就天才。儿童的潜能遵循着一种规律,那就是递减规律,比方说吧,一个生下来的孩子有100分的潜能,如果一生下来就受到恰当的教育将来就可以具有100的能力;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非常理想的教育,将来也只能具有80分的能力;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具有60分的能力了.也就是说儿童教育的越晚儿童与生路来的潜能就发挥的越少。所以,朋友们,看到了吧?早期教育是多么重要啊!

  知道吗?父母决定着我们的一生,学龄前的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很重要。这本书里用了很多实际例子和方法介绍了怎样挖掘孩子100份的潜能,相反,我们不要过分依赖学校,as we all know,今天的学校就其设备和教学方法来说,实在是太好了,因此人们过分依赖学校,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完全可以依靠学校,从而忽视了家庭教育,这是极端错误的。 教育当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学龄前的家庭教育,而不是学校教育。人们往往对学校教育的价值作为过高评价,而完全忽视家庭教育的价值。然而学校教育不论有什么样的好教师,使用什么好的教育方法,都不会收到多大效果。学校教育搞得好的话,可以使考进著名初中和考入高中的学生多一些,顶多也不过如此。但是它难以培养英才也不能培养出天才。而家庭教育搞得好的话却可以做到。

  人的命运几乎取决于学龄前的环境和教育。孩子达到入学年龄上学的时候,他的命运大体上就已经决定了。所以学龄前不佳的孩子,心得体会 教师花费多大的力气也难以受到太大的效果。

  我觉得在学校这种地方,对功课不好的学生合适,对功课好的孩子则是一种浪费。我们都知道在我们上课的时候坐在后边会的孩子一经老师指点就搞清楚了,可是那些不会的孩子老师讲了一遍又一遍他们还是不会,因此后边会的孩子无聊得很,老师一会儿让他们不要说话,一会儿让他们不要向后看,就这样,一节课大部分在无所作为中过去了,渐渐的这很难让人忍受,所以这种有秩序的无所作为多妨碍孩子的能力发展。这样一来大部分孩子都成为庸人。我们都知道“乌龟赛跑“的故事,兔子和乌龟赛跑的`时候,能有几只兔子不睡午觉呢?是睡午觉的兔子不好?还是让兔子和乌龟比赛的制度不好?学校让“兔子”和“乌龟”并足前进,所以“兔子”无聊的难以忍受就像后看,说话。学生精力越旺盛的越淘气,因而也常受指责。等到他变得安详,也不再受指责的时候,不再挨骂的时候,就已经由于无所作为的修养而是他的能力萎缩掉了。所以学校这种地方,是把兔子变成乌龟,把所有孩子变成庸人的场所。

  我并不是咒骂学校,社会上不懂教育的重要性的人很多,有的人知道也不想对自己的孩子好好教育,学校对这样一些像鱼一样生了孩子就放弃不管的人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单靠学校要教育孩子是办不到的。所以不要过分依赖学校。

  其次,我们不要相信天才论。赛德尔兹博士说幼儿就像烧陶瓷的黏土一样,可塑性是很大的,环境和教育愿把他培养成什么样就能培养成什么样的。培养音乐家是最容易的事,两三岁教他音乐就行了。但如托尔斯泰夫人所说的那样,人只能全面发展,保持平衡,不这样就不能称为真正幸福的人。教育的如何取决于它成就的大小。确实如此,小孩只要从小教育,就可以成为音乐家,画家,是人,学者等等。

  朋友们,看看社会上,你会注意到,名人或学者的孩子不一定是有名气的人,过去有个学校的教员在一次集会上作出一个结论:博士或名人的孩子一般成绩不好。这当然片面,孩子能否成为伟大的人单单看成绩是难以断定的。可是伟人的孩子不一定是伟人却是正确的,这类例子不胜枚举。才能这东西不靠遗传,重要的是智利是否发达。心得体会 只要幼年没有好的家庭教育一定会成为庸才,反过来说,庸才的孩子幼年时期好好教育,也一定会成为伟大的人。

教子读后感4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两个月暑假期结束了,我现在是三年级的学生了,真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暑假里我的收获可大啦!我不但学习了二年级书中的知识,而且我还看了几本好书,如:《未来科学家》、《爷爷一定有办法》、《巴巴和他的孩子们》、《孟母教子》······其中《未来科学家》和《孟母教子》这两本书我特别喜欢看。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搬家,书中还讲到孟子小的时候,有一天他读书厌倦了就跑回家里,这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突然把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线剪断了,孟子很奇怪,就连忙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织布要一寸寸地织才能织成,如果线剪断了就不能织成一匹布。”你的'学习也一样,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有用之人。孟子听了母亲的话恍然大悟。从此他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名人。读了这本书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学习要一步一个脚印,不得有半点马虎,只有勤学好问、坚持不懈才能取得好成绩。

教子读后感5

  《许昌晨报》正在连载09年江苏省高考“状元”吴敌的父亲写的教子笔记,断断续续看了几次,一天一段,太不过瘾,索性买书,废寝忘食地看。

  吴爸爸的一些教子观点,我很认同,而且也实践了。比如,快乐和幸福才是最重要的,让孩子的成长顺其自然,给孩子充分的阅读自由等等。如果说成效,应该是孩子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求知欲和比较好的学习兴趣吧。因为阅读量大,他和同龄的孩子比起来“见多识广”,这也提升了他的自信心。学,然后知不足。和吴爸爸相比,差距显而易见。最突出一点,我缺少教育艺术和恰当的.方法。虽然孩子处在“散养”状态,但是吴爸爸是自觉的教育者,看似无为,其实有心。我的教育理论不系统,往往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如临大敌又束手无策。

  书中写了美国心理学家研究早期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时的一个故事。两个孩子都经历过小时候母亲分苹果的事情:面对红红绿绿、大小各不相同的苹果,一位母亲责备想要得到最大最红苹果的孩子,并告诫他“要学会把好东西留给他人,不要总想着自己”,之后把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了哥哥,因为哥哥改口说“我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另一位母亲在孩子们争着要大苹果的时候,不是施以责骂和说教,而是让孩子们进行除草比赛,最后兑现“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的许诺,把最大的苹果将给了赢得比赛的孩子。初一看,觉得两个母亲的做法都不错,但是结果却大相径庭。第一位母亲在把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哥哥的同时,也把撒谎、欺骗和投机取巧的种子撒在了孩子心田;第二位母亲在把苹果奖给孩子的同时,把诚实、勤奋对未来生活的信念和斗志奖给了孩子。

  心理学家的分析提醒我们做家长的,做人的道理不能教条地灌输给孩子,不讲方法的说教适得其反,须时时警惕啊!吴爸爸说的对,教育方法最讲因人而宜,切忌照抄照搬。我还需要多了解我的孩子,找出适合我们的方法。这是我看过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教子读后感6

  还没读之前,我一直怕买的这本书会落入俗套之中,结果买回来一看,竟然还不错!

  真逗,散妈与儿子的对话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加上川味,悠悠扬扬的,那感觉,绕在嗓子口这,一直绕着,绕着,直到你笑出声。

  真有趣,不拘一格,跟其他的教子书籍不同,这本书的内容并没有超越其他的.,但是用这种对话的形式,不仅可以让孩子们看得懂,还让孩子们听得进去,当然,还包括众妈妈读者群,也很适合你们读~乐趣在其中!

  真活泼,这本书的活泼之处在于~1,川味版~菜有川菜,这书也出川味了!如果该书能配上磁带,或者光碟,那就更活泼了!2,对话的形式!跟孩子平等的对话形式,不仅是每个妈妈喜闻乐见的,而且是孩子们喜欢的方式!

教子读后感7

  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书叫《弟子规》。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孟母教子。

  故事讲了孟子小时候非常贪玩,常常不上学而去和小朋友们玩游戏。为了教育孟子,母亲把他领到织布机前,说:“织布必须一寸一寸地累积,才能织成一匹布。假如织到一半就剪断,怎么能织好布匹呢?”看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自己,每次写作业的时候总想写写玩玩,看一本书总是看到一半就不再想看,对好多事情地喜爱也总是只有两三天的热度。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之后,能发愤苦读,我也希望自己今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半途而废,要到底。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教子读后感8

  傅雷家书》是家书,那么厚厚的一本全都是家书,这说明父母多么爱着他们的孩子啊!

  刚刚开始阅读时,我从心里拒绝这本书,我觉得无趣,但在深刻阅读下我改变了我的想法。

  书中到处是鲜活的人物性格,例如:苛刻、风暴般的父亲;隐忍、积雪般的母亲;羸弱的、积雪下幼芽般的孩子……

  家书中的傅家是容不得亵渎的,这里祖传的刚烈!

  从书中的内容可以知道傅雷是一个特别细心的人,对儿子的'关心无微不至,傅雷爱儿子却不溺爱孩子,悉心培养孩子,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时刻爱国,淡泊名利的人。

  长江的伟大,在于其深厚渊博,宽广无垠的胸襟;而京杭大运河,则在于其哺育众生,敦厚淳朴的品质。我认为,傅聪的母亲朱馥梅心中便有一条这般的河流。她的文字朴实无华,却仍能感受到满纸的母爱温暖,如那平缓如镜的运河之水温润婉转,晶莹剔透;她所表现出来对儿子的关切,对丈夫的体贴,化为那涓涓河水,悄无声息地浸润着我们的心灵。

  心灵的碰撞,迸发出热烈的火花;精神的河流之交汇,亦在水乳交融之间,使思想变得愈发深刻。傅雷夫妇在家信中常提及对文学、音乐、艺术的见解。“要使你的思想深邃,必先训练你的文笔。”傅雷先生对傅聪如是说。百川入海,方见大海的广阔。傅聪在与父母一次次的书信交谈中也升华了自己的思想。傅雷先生也毫不拘束,在与儿子的信里,宛若知己攀谈。父亲充满正义,言行一致的性格深深地影响了傅聪,如一双无形的手,指引着他,让他永保一颗赤子之心。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条河流,每个人都是世间独特的存在。但惟以淡薄、专一的心态,不懈努力,方可明静如初,闪耀出夺目的光彩!

教子读后感9

  假期拜读了《犹太人教子枕边书》,这本作为世界经典的教子书籍,书中没有生涩的说教,而是用一些精小的故事,先让父母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引导孩子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学会崇高的品质和人生需要的卓越智慧!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犹太民族是个非常优秀的民族,其人口只占据了世界上的0.3%,却贡献了超过20%的诺贝尔奖,同时还掌握着世界上40%的财富,而这一切都与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犹太人非常注重教育,教育意味着传承智慧,让后代少走弯路,这样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去改变世界。在这本书里,我感受到犹太人孜孜不倦地求索,广泛吸收他人优点,坚韧隐忍,从而获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取得事业的成功。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就是犹太人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重视亲子教育,是犹太民族最为突出的优良传统。那个被大众所熟知的典故《书本是甜的》,在每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孩子刚刚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将一滴蜂蜜洒在上面,然后,让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犹太人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正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父母学习和借鉴,是我们当前家庭素质教育最好的参考。

  我们平时多数的闲暇时间都被手机霸占去了,拿着手机陪孩子玩、陪孩子做作业,想想真的很惭愧!许多犹太人家庭碰到放学的孩子,第一句问的话是:“你又提问题了吗?”他们教育孩子学习应该以思考为主,思考是学习的基础。懂得越多,产生的怀疑就多,问题就随之增加,所以提问使人进步,提问和找到答案一样重要。而反过来看看自己,我在接孩子放学时,从没问过此类问题,一般会问,今天的课上学的是什么?今天的作业多不多?看来,以后也要学会向孩子灌输“提问”的重要性。我想鼓励孩子勇敢发言,即使错了也不要紧。再要求孩子学会提问,不懂就问是学习的方法之一。

  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故事,告诉你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引导孩子走上正途,具有实际操作性,我们可以借鉴书中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比如有一个处在叛逆期的少女,离家出走,妈妈一直给她留了一扇回家的门,自从少女离家出走后,这扇门一直都没有上锁。在一个凌晨,少女正犹豫着要不要敲门,没想到轻轻一推门就开了,妈妈给她留了一扇回家的门。书中说道:对于误入迷途的孩子,最好的挽救办法就是一如既往地关爱他们,不抛弃,不放弃,总有一天,爱的力量会唤醒他们的灵魂,让他们迷途知返。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很具有借鉴意义,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还谈到,具有缺点虽然不是一件好事,倘若利用得好的话,缺点也是优点。讲了一个事例:格兰恩·卡宁自小双腿因烧伤无法走路,可他却是奥运会历史上一流的长跑运动员。为什么一个腿部有残疾的人却还能成为优秀的运动员呢?因为他的成功绝大部分在于他的自信心和积极的态度,也就是说,你要有自信,要执着。暑假期间,线上钉钉检查作业,让我刮目相看的其中之一就是梁同学了,之前他不太偷懒,书写潦草,作业能不做则不做,但是暑假每周的作业检查,他次次都能上交,再我不断地表扬鼓励下,他开始规范书写,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真是令人眼前一亮。孩子小,自信和积极的心态就需要老师做好激励和引导,让他们有所进步,坚持不懈,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教子真经,育生好书,智慧人生,从容生活。培养孩子良好品质,从平凡走向进步,走向优秀。

教子读后感10

  欧阳修4岁就没有了父亲,是母亲一个人把他养大。他的母亲是一个很有志气的女人,家里虽然很穷,家务活也很多,可是她仍抽出时间给欧阳修讲故事。讲完之后,还给他总结出道理来,这让小小的欧阳修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欧阳修该上学了,可是家里没钱请不起先生。怎么办呢?欧阳修的母亲对他说:“孩子,我一定能够让你读书。”

  母亲每天都在想办法。有一次,母亲在地里干活,看到池塘边长着荻草,心里一下有了注意:她要用这些荻草杆教儿子写字。她高兴地跑回家对儿子说:“娘有东西教你写字了。”

  幼小的欧阳修不解地看着母亲说:“用什么呢?”母亲拿出了荻草。欧阳修还是不解地看着母亲。母亲笑着在地上写出几个字说:“你看看。”欧阳修一看就懂得了母亲的心,他也很高兴。从那时起,母亲就用荻草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在地上很认真地练习写字。

  有一天是阴天,无法在外面写字,他们只好在屋里的地上写,可是屋里的光线太暗了,写在地上的'字看不清,母亲就在他的手上画着笔画。他和母亲一边笑着一边写,觉着十分的幸福快乐。

  天晴了,欧阳修跑到院子里对母亲说:“我们又能在院子里的地上写字了。”然后他娘儿俩蹲在院子里又写起字来。

教子读后感11

  看完金老师的《教子有方》,让自己最想做的却是“检讨”。

  回顾自己的教女实践,的失误就是言教过多,身教过少。或者尽管也知道身教重于言教,但实践起来还是习惯性地容易陷入只顾言教不重身教的泥潭。

  自己有一个非常爱说的毛病,只要女儿在家,每天早餐后总要和女儿说很长时间的话,有时也会感觉出女儿有不耐烦的表现。然后就是教育的重点关键点也还不容易抓得住,好的东西不能一而贯之地坚持去做。

  金老师的家教思路就非常清晰,即非常认真地实践曾国藩的家训:早起,习劳,读圣贤书。

  他自己身体力行,每天早上五点起床,一年四季,风雨不改,起床后就锻炼,做家务,读书。并要求孩子也这样,孩子一开始不适应,慢慢就被父亲感染,也早起,锻炼,做家务,读书。金老师教女儿洗碗竟可以以四个月的耐心让女儿体会做家务的学问和乐趣,相比之下,我就没有能够这样的耐心,也没有这样去要求自己,也没有这样去要求女儿,自己虽说也知道做家务的重要,也要求女儿做家务,女儿也一直做她“力所能及”的分配给她的家务,也得到过许多家里孩子不做家务的朋友的赞赏,但女儿对家务的乐趣却一直没有完全培养起来,对做家务的主动性也一直存在不足,以致女儿现在家务也还不是样样精通。这个根源还是我自己,没有象金老师一样重视,做好示范,手把手教女儿。金老师总是说,模样模样,有模才有样,有模必有样,模不好样就不好,我自己过去本身也容易放逸,也没有能够一年四季总是五点起床,有时也睡懒觉,这个模就不够好。自己决心坚持早起也是近两个月的事,是女儿上大学之后,所以还是自己的问题。

  曾国藩家训中的早起、习劳、读圣贤书三点真是抓住了教育的根本,曾国藩曾说,如果一个家庭的子孙不能早起,必是败家之象。我后来读到《黄帝内经》后才知道曾国潘所言不虚,人不能早起,阳气得不到升发,体质必弱,而曾国藩在他的*之作《冰鉴》中说:富贵看精神。人,如果没有精神,哪来富贵?可见早起是多么重要!第二,习劳知感恩,习劳方成人。连马克思都说是劳动创造了人,皇明太阳能公司的董事长黄鸣说得更刺耳:你们大学生没有学会劳动,按马克思的.观点,还不是人,还是小畜生。家务就是劳动的开始,就是成人的开始,非常值得用心去教孩子。第三,读圣贤书就更不用说了,如果不读圣贤书,没有圣贤指路,靠自己从零开始去摸索,跟傻子没什么两样,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哪会成得了什么人才。难怪曾国藩家族一直到现在绵延兴旺不衰,现今活跃在中国大地上的有建树的曾氏家族的人就有两百多,不服不行。这就是家规家教家训家风的力量。

  金老师是智者,用心去实践,身体力行,身教为先,上施下效,效果卓著,相比之下,我甚是汗颜。要深刻地检讨,以便改过。

  还要好好向金老师等有德有学问之人多学习。还要谦卑一些,再谦卑一些;精进一些,再精进一些。

  但愿以此检讨,能让闻者不重蹈俺的覆辙。若能如金老师一样去教育子女,则大吉!

教子读后感12

  小羊不懂得珍惜,使原本丰衣足食的生活浪荡鞋头的命运。小羊不懂得珍惜,所以只有饿着肚子边找青草边防着野兽,每天都要胆战心惊。当羊妈妈见小羊吃尽了苦头,才把它带到一个地方。这儿水草肥美,鸟语花香,没有一丝的危险。小羊觉得这个地方不错,就叫妈妈住在这里。结果,它抬头一看,这是以前的家!

  故事很短,没有优美的语句;没有动人的话语;没有幽默的文字;但却有令人深思的道理。

  小羊不懂得珍惜美好的草地,而我们呢?

  在生活中,许多人都抱怨上帝不公:我没有美丽的外表;我没有聪明的头脑;我没有强壮的'身体?人们都觉得:只有上天欠我们的,没有我欠上天的。

  可我们哪知,没有美丽的外表,但有炫人的学历;没有聪明的头脑,但有高贵的身份;没有强壮的身体,但有令人称赞的口才?

  珍惜你身旁的所有吧!海伦·凯勒曾说过:“如果我们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珍惜每一天,才是最好的人生规则。”

  懂得珍惜,因为它会让你的生活更加精彩。

教子读后感13

  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他在教子方面是所有父母的榜样,他的家教是严厉的,却又透露着他对儿子的浓浓关心,他软硬兼施时刻关注着傅聪的音乐学习,在获奖时,伴随夸奖的还有不要骄傲的叮嘱,在做错事时,伴随着严厉批评的还有加油改正的鼓励。

  傅雷是个循循善诱的'人,他不会苍白地去给傅聪讲道理,而是从大小事中,运用实例,挖掘道理,来警示傅聪。

  傅雷的信,即谈写作感受,又谈人生感悟,他始终将国家人民放在第一位,以身作则,为傅聪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

  傅雷在交流中不给傅聪过多的压力,他们总是想朋友一样交谈。傅雷能够对事物给予客观的评价,对儿子音乐事业上的指导比较含蓄,即给了儿子尊严和余地,有给了儿子独立思考的空间,傅雷并不像一般父母那般肤浅,只重视结果,他更看重的是过程,是儿子在挫折与打击中一步步成长,日渐成熟的过程。

  傅雷不仅只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做人,修养等方面,甚至儿子写错了字,他也耐心分析,纠正错误。“细节决定成败”,不知不觉中便将傅聪也培养出了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

  傅雷没有过多的宠爱傅聪,他常常点到为止“爸爸不能永远成为你的秘书,事实上也不可能做”,傅雷并不优柔寡断,他懂得去放手,他不自私,把孩子留在身边。

  傅雷曾说:“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是的,忠言总是逆耳的,父母总想给我们多传授些生活经验,因此耗费苦心,但我们常常体会不到。

教子读后感14

  《教子有方》是孩子上小学后我精心选订的读物,封面温馨,内容丰富,每月一期。当我第一次阅读它,就被里面的内容深深的吸引,我将它放在床头,陪伴着我。

  感谢《教子有方》这本杂志,使我明白了作为家长,无论工作和生活多么忙,都应该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关爱孩子,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陪伴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现实生活中,我身边的朋友或亲戚,平时由于种种原因疏于管教孩子,最后导致孩子对电子产品痴迷、上网成瘾。造成家庭氛围紧张,父母痛苦愁闷,甚至引起家庭悲局的发生。

  我在20xx.09期杂志上阅读到一篇《孩子有网瘾,家长怎么办?》的文章,认为内容中肯,见解到位,值得父母借鉴。全文从现象,分析,经验入手,教导父母面对孩子沉迷网络,做父母的一定要转变认识,参与孩子上网。再次要因势利导,转移孩子兴奋点。网络日益普及,孩子喜欢上网聊天玩游戏在所难免。父母要从思想认识上不能简单粗暴排斥网络,在于引导和帮助孩子辨伪识真,汲取精华,去其槽粕。如果硬性禁止,只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前段时间,我发现儿子老是趁我下班回家不注意时玩手机游戏。当时我站在那里,告诉自己要克制,然后用淡定平和的语气说:“儿子,怎么玩呢,给老妈也教教,咋俩一块玩。”儿子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我。“我说的'是真的,妈也想学学,你教教我”我态度诚恳。接着我坐在孩子身边向他请教,他高兴的不得了。我又说“只能再玩五分钟,否则伤眼睛。”儿子爽快的答应了。我想起儿子说他最喜欢踢足球、打兵乓球,提醒我几次给他买球拍。我想这是转移他兴奋点的好机会。于是我赶快去超市买了拍子和球,趁他写完作业,就赶紧拉着他去体育厂打球玩,同时也动员老公多抽出时间陪他运动,还赞扬他有运动天赋,儿子得到了肯定,倍受鼓舞,与此同时,有趣健康的运动也使他与网络游戏渐行渐远。

  儿子上小学后,平日的习题、作业、试卷,我们都要和他一起分析做正确或做错误的原因,有时候常常为他的犯的低级错误而懊恼,却又很无奈。这时我想起《教子有方》上说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错题本,把平日里做过的习题、作业、试卷中的错题或不会做的题收集起来,归纳分析原因,并把正确解题答案和思路注写在旁边,对于考前查漏补缺非常有效。

  总之,父母在孩子的一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能力,熟练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必不可少。无疑《教子有方》是一本值得每位家长阅读的最佳刊物,是我们每位家长的良师益友。

教子读后感15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孟母教子》,讲的是孟母为了教育孩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为孟子创造学习条件的故事。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曾三次迁居,当时搬一次绝非易事,而孟母为了儿子的成长,竟然连三次搬迁,可见孟母多么爱她的儿子。孟子长大后有那么大的成就,孟母功劳功不可没。

  每个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读了这故事后,我想起了我的母亲。记得二年级的一个晚上,我发烧感冒了,妈妈立即用电瓶车把我送到了医院,可是半路上下起了大雨,妈妈连忙把自己的外套脱给了我,给我披上,雨水滴答滴答地响着,毫不留情地打在妈妈的头上和腿上,妈妈不一会被雨淋湿了身子,妈妈我爱你。谢谢你,这几年给我的养育之恩。

  妈妈,我真是太爱你了!从那一刻开始,我就下决心,做个听话的孩子,不让妈妈伤心,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长大以,我一定会报答妈妈,对我的养育之恩。

【教子读后感】相关文章:

关于教子心得08-30

关于教子的心得03-09

优秀家长教子心得03-26

关于教子心得模板01-08

教子有方心得02-26

教子有方征文11-05

教子心得体会04-17

家长教子工作总结03-16

教子心得体会范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