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洞察”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洞察”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本书的名字叫《洞察》,作者是艾美.赫曼
本书的主题思想即为:观察细节提炼我们对事物的洞察能,从而提升信息搜索能力,战略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决策力已经用大脑探究事物的能力
如何提升洞察能力呢:作者认为观察艺术作品的锻炼可以来提升我们的洞察能力,据他的研究表面,一周经过艺术观察和一周未经过艺术观察的人对待问题的判定有明显的差异
你认为这幅画发生了什么事情,人物与物体是怎样的关系,这幅画引发什么问题
洞察(观看艺术品)的四步骤
评价分析清晰表达适应
第一部分评价
评价什么呢?
首先看待问题是观察,而不是看,即利用我们的注意力去观察我们看大艺术的内容是什么,发现的细节越多越好其次将看到细节串联起来,是看到事物的人物,事件,时间和地点,注意这里只 收集事实,而非推论,一副画里面的人是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情,在哪儿发生的,什么时候发生的呢?具体的案例大家可以 去看书籍如何阐述 具体的内容最后,我们在看待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细节,有些细节漏掉后,会导致关键信息的丢失,除了细节,还要抓住重点信息,不要将细枝末节的信息过于看重
第二部分分析
分析什么
从各个角度看分析
物理视角:前后,左右,山下,里外去实地看实物:注重整理:人物,事件,地点和时间感官视觉:味觉,嗅觉,听觉等等一起 参与进来新视角:即为换位思考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各视角看完后,我们对事物需要按优先级排序,这样才能知道那些是我们核心关注,那些非核心关注的,在这里面我们需要 注意的是,当我们扮演的角色不一样时,对应画的重点也会不一样,以上均是我们知道的内容,其次我们去看下,什么是我们不知道的?什么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最后汇总信息
第三部分--精准表达
在成功分析完问题后,我们需要运用精准的语言表达出来,用词的错误也会造成理解的错误,尤其是警察在破案的时候,要站在跟听众同样认知的角度来描述问题,更加容易理解,这里面的规则是我们描述完后,让对方重新描述,最后达成共同的认知,这里的流程未:重复--重新命名--重新构筑(对疑问的解答)
第四部分--适应
什么适应:我们看到的事物并未是我们认为的样子,我们的思维是有固定模式的,因而就会产生偏见,所有我们在看待问题必须是客观的看待问题
这里的偏见包括:固有的(比如我们就认为老人思考问题的速度慢),经验的,无意识的
我们如何打破这些偏见
自我有意识认识到自己存在偏见--即绿灯思维只阐述事实,不加以评论给出结论时,问问其他人的看法
本人认为这四个部分,如何阐述洞察的话,主要的是第一部分如何评估,和如何分析部分的是最为重要的,至于第四部分感觉跟洞察关系不大,洞察主要是我得到了什么,至于是否因为我的偏见产生了不同的间接理论上这个不是属于洞察的一个部分,他仅属于看待问题的方式
总结下,认为洞察的具体流程如下
从事件地点人物时间来看待事物间隔时间段来观察弥补存在细节的漏掉根据优先级认为细节的重要和不重要知道的部分按优先级来排序不知道的部分认为有那些需要知道的事情是什么表达
练习做完后,对自己可以提升注意力,判定事物的能力和决策力
【读“洞察”读后感】相关文章:
能源市场洞察调研报告12-30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04-29
读论语读后感10-20
读圆明园的读后感06-14
读边城的读后感11-09
读童年的读后感11-28
读《飘》读后感12-22
读好书的读后感04-29
读名著读后感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