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童年》有感【通用13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童年》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童年》有感 篇1
今年寒假,我阅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之一《童年》,有幸认识了童年时候的高尔基。
书中描绘了主人公阿廖沙。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他的父母双亡,他少年时代是跟随着对他疼爱有佳的外祖母,可他的外祖父和那两个舅舅不太喜欢他,所以生活中他常常被挨打。家中,他有一个推心置腹的好朋友——小茨冈。小茨冈是外祖母在门外捡的小孩。他处处护着阿廖沙并且告诉他许多生活与做人的道理,让他少受挨打。可是,正因为这样,他的朋友小茨冈却被两个舅舅害死了……你看,高尔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还能好好学习,成为伟大的作家,真是不可思议呀!
高尔基的童年是那么的悲惨,和他比起来,我可是幸福多了。
我出生在一个依山傍水,四季如春的美好的地方——永春,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亲人亲切无比的疼爱,伙伴们天真无邪的友爱,使欢乐的音符时时洒落在我的身边。在竹林里嬉戏,去山上采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闻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这样无忧无虑开始的。
拎着个大篮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后捡麦子,大篮子却总是撞到我的脚后跟.两条小辫儿上下欢快地跳动着,白蝴蝶在身边快乐地翩翩飞舞。湛蓝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微风挑逗着衣襟,篮中的麦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时光也就是在欢欣愉悦的劳动中度过的.。
走进了书香四溢的校园,也成了一个莘莘学子。充实的一天就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开始了。老师热心地传授我们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走向成熟。
我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这里没有抽人的鞭子,没有殴打的拳脚,没有仇恨,没有贪婪,没有乖戾,更没有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这里的人是善良,纯洁,乐观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的。因此,我们从现在起更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带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一张新的面孔迈向新的世纪,为人民做贡献。
读《童年》有感 篇2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乐的,还是令人厌烦的,它都使我们一生难以忘怀。童年反映了我们儿时的喜怒哀乐,我想这么些个喜怒哀乐早已在我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童年》这本书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又是怎样令人忘怀,令人感慨的呢?
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打动了我:四岁丧父,跟随痛哭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打架……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默默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渐渐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欢乐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争吵之类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是一生中最难忘、最快乐的时光,但高尔基的童年却与众不同。高尔基的《童年》主要写了他在童年时可怜的悲惨遭遇,从而体现当时社会的黑暗。读了这本书,我也有许多感叹:对高尔基的怜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呼吁,对姥姥屡遭姥爷的殴打,臭骂而愤愤不平,舅舅们无烟的战斗等等。姥爷对姥姥的打骂,让我万分气愤:每个人都拥有生命、自尊心,任何一个人都没有权力殴打别人,人都是有自尊的舅舅们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为了钱,为了个人的利益,明里争,暗里斗,没有私毫手足之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写的诗得好,人的一生,正如一粒种子,不历经风险,怎能长大?鸟的翅膀不历经风雨,怎能变硬?童年时代的高尔基生活在这样黑暗的社会中,这是他的不幸,但是使他磨炼了一身坚强的意志,这为他长大成人后遇到困难不屈服奠定了基础。想到这儿,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吁:那些没有人性的野兽人们,醒醒吧!彼此明争暗斗是没有好果子吃得。不如彼此关爱,那时你会发现幸福就在你身边!
读《童年》有感 篇3
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中,童年往往是最美好的对于我来说,童年是我最宝贵的收藏。可是高尔基的童年,是一段悲惨遭遇,一段不公平的人生!
在假期中我看了不少书,对《童年》这本书最感兴趣。据我了解,《童年》是高尔基用自传体写的小说三步曲的第一部(第二、第三部《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它向我们艺术地展示了阿廖沙(高尔基的小名)在黑暗社会追求光明的奋斗历程,还有十九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俄国社会风貌。
我读完《童年》,感受到了作者儿时的悲惨遭遇,觉得我是幸运的,我比他幸福,我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疼我爱我的爸爸妈妈,还有关心我的同学,老师。可是在作者3岁时,父亲病故,母亲就带他回了娘家。可外公却是个自私、贪婪而又专横的小业主,残酷剥削雇工,但是资本主义俄国的发展打断了外公的发财梦,从此破产以至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可怜的母亲改嫁之后,生病而死,十一岁的.作者被外公残忍地赶出了家门,到社会上自谋生路。
小小年纪的阿廖沙真可怜,和我们一般大,却要遭受我们承担不起的痛苦,老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难道十九世纪的俄国社会就这么黑暗吗?当我一次又一次读到阿廖沙所受痛苦时的情节都历历在目,这时我的心也在痛。恨不得马上就进入他们的时代,找到阿廖沙,再把他解救出来。带到我们21世纪,带到我们家,和他一起生活,使他也成为我爸爸妈妈的孩子,让他也有一个温暖的家。每天一起上学放学,在校园里认真学习知识。然后我们一起吃美味可口的饭菜,一起看有趣的电视,一起过多姿多彩的生活。也成为一个有父母疼爱,有老师,同学关心的孩子。
我真希望我的梦能实现,让19世纪的俄国社会不再黑暗,永远光明!让更多的孤儿也能得到多一点的关爱!从中我也明白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与阿廖沙相比,真的是一个在天堂,一个在地狱般的生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呀!
书中还告诉我们要执着求知、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
读《童年》有感 篇4
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假期的下午,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的字体忽起忽落……
这本书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童年,读《童年》有感200。阿廖沙父母双亡,而外祖父脾气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爱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欢他,两个舅舅更是讨厌他。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却走过来了。其实,阿廖沙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这令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当时那个年代的`人的丑陋面目。高尔基的童年跟我们现在比起来,实在是太悲惨了!
所以,他的这种坚强不屈,敢于面对困难并勇于克服苦难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的。
读《童年》有感 篇5
童年,是梦想起航的地方,它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我一直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快乐、美好的童年。直到看了高尔基写的《童年》,我才发现有些人却不能拥有这份美好。
这本书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它讲述了在俄罗斯被沙皇统治时期,主人公阿廖沙因父亲的离世,和外婆、母亲搬到外公家住,接着在外公家度过的悲惨童年。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底层人民的野蛮、自私、穷凶极恶。主人公阿廖沙的不幸遭遇数不胜数:他因为想体验染布的过程被外公狠狠的抽打;他想和山谷里的孩子们玩,但孩子们却叫他“哈巴狗”,还朝他扔石头······
阿廖沙的家庭也很混乱。他的两个舅舅经常因为分家产的问题动粗;外公也时常打骂家中成员,和邻居们闹矛盾;他的母亲也常和外公吵架。
虽然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十分悲惨,但他没有因此而绝望。相反,他开始变得勇敢、无畏、正义。当有人欺负外婆时,他会勇敢的替外婆报仇;当邻居家的孩子遇到困难时,他也会出手相助;当舅舅们把外公家的钱花光时,他便靠捡废品挣钱,并把挣的钱都交给外公、外婆。
我的身边也有像阿廖沙这样的人。他很小的时候母亲生病,父亲要去城里打工养家,他和母亲住在外婆家。他的外婆同时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所以他上学以后就没有人照顾了。他不能像普通家庭的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但他从小就很独立,自己洗澡、洗衣服,有时还要帮外婆干农活。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也成长的很开朗、自信。每天都和村里的伙伴开心的玩耍,他还自学了打篮球,技术非常好。
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既然已经拥有了美好的童年,难道不应该好好珍惜这份幸福,在这优裕的环境中努力奋斗吗?我要学习阿廖沙积极向上、不怕困难的精神,在学习中要更加主动自律,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积极的去弥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学习,不虚度美好的童年生活。希望这本书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帮助!
读《童年》有感 篇6
记得曾听人说过,说过的话,泼出的水,哪能收的回来?以前,我很不以为然:不就说几句话么,有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就在最近几天,我对这一观点有了重新的认识。
前些日子,老师让我读一篇文章——《童年宋庆龄》。故事很短,我花了十几分钟就看完了,可是我觉得不过瘾,又看了一遍,这才合上书本,深深地嘘了一口气。不容质疑,我被宋庆龄童年的故事深深感动了。
仅仅为了小珍和自己约好学做花篮的事,宋庆龄竟放弃了去叔叔家看鸽子的难得的机会,即使在父亲和姐姐的劝说下也坚持信守承诺,说:如果我忘了,明天见到她,可以道歉;可是现在我想起来了,我就应该等她,不然就不守信用了。很简单的几句话,却道出了宋庆龄心中坚定的信念。
这使我想起了自己的一件事。有一次,朋友小玲约了我在公园门口见面,一起去科技馆玩。可是,当天妈妈正好有空,要拉我去街上买衣服。我虽然还记得小玲约了我的.事情,但想到妈妈工作那么忙,带我上街的机会可是不多啊,我马上就跟妈妈走了,想也没想要不要信守诺言的事。我在大街上出入一家家童装店,逛得真是快乐,可谁知道,因为我的不守诺言,害得小玲在公园门口苦苦地等了一个多小时。虽然事后,我向她一再道歉,可是已经不能挽回小玲对我的友谊。她再也不轻易相信我的话了,跟她说件事情,都要再三强调:我不说谎,我说话算数。
现在,读了《童年宋庆龄》的故事,我才明白,我当时不信守诺言是一件多么值得遗憾的事。宋庆龄之所以是一代伟人,这跟她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是分不开的吧!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它维系着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我们小学生被称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更应该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重诚实讲信用的人。
童年宋庆龄的故事是我懂得:诚信应该是每一位小学生美好人生的起点。
读《童年》有感 篇7
长大了,那种不明的,称之为“爱”的东西,在我心头渐渐萌生了……
《童年》,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使我一看到它,就忍不住想看看里面的内容。可现实却并不如我所愿,里面阐述了一个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世界。书中的主人公阿廖沙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他的父亲去世了,母亲被迫改嫁了,继父整天无所是事,开心时,出去打工;不开心时就拿阿廖沙和他母亲出气。阿廖沙的两个舅舅整天闹着要分家产,他们无时无刻都在争吵、打架,有时连自己的亲父母也要打,甚至杀!这算是家吗?这叫一家人吗?还好,再坏的环境下,总会出现不一样的背影。乐观淳朴的小茨冈不止一次地为阿廖沙挡鞭子,教阿廖沙如何躲避痛苦;外祖母是真正关心阿廖沙的,是她那美好的童话把阿廖沙从家里的黑暗中拉了出来,让阿廖沙的童年都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无时不滋润着阿廖沙的心田。
文中还有一位重要人物——外祖父。许多读者也许都认为外祖父一直饰演着一个坏人,可我并不这么觉得。每天早晨起来,外祖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洗净手,对上帝做长久的祷告,请求上帝保佑这个家。我真是意想不到,像外祖父这样倔强的人,也会有信仰。当阿廖沙到了年纪,外祖父就不知疲倦地教他认字母,背诗歌,还夸阿廖沙聪明,记性好。这不是说明外祖父是喜欢阿廖沙的吗?从书中,我还总是听到外祖父说:“嗨,你们这些人啊……”我注意到,外祖父不管是伤心、愤怒或者是开心的.时候,都会在最后加上这句话。真是让我弄不清这是什么意思了,我总感觉的,这句话应该还有半句……这些种种说明,外祖父其实并不可恶,只是他的想法也许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吧!其实,他是爱这个家的……
一个家,就应该充满爱,可阿廖沙却说:那些像鲜明而颤动的彩虹似的、称之为“爱”的情感在我心中枯萎了。一个家如果没有了爱,那还叫家吗?现在,我家所有成员都分开了,我和姐姐在安地,妈妈在金华,爸爸在老家。这样已经很久了。可我们虽然分开了,但“爱”一直守护着我们的这个家。我爱我家,爱我的家人……我家多好啊!没有争吵,没有不愉快,有的只是满满的爱……
读《童年》有感 篇8
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不朽的作品,生动的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尤其是《童年》,记述了幼小的阿廖沙所经历的种种不幸和悲惨的命运,但是他没有向命运屈服,坚强的与命运抗争,在艰难困苦中勇敢的面对生活。他阅尽了事态的.炎凉和人间的冷暖,但他没有抱怨,而是把这些作为自己奋发向上的动力。读了这本书,我的内心受到剧烈的震撼,在对阿廖沙不幸的童年深表同情的同时,内心深处也受到了不小启发。
苦难和不幸的经历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经历生活的艰辛与磨练,就难以懂得去珍惜生活,去享受与艰难困苦作斗争取得胜利而带来的快乐。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纵观古今中外成就大事者,大多都是经历过很多困难与挫折。司马迁受酷刑后写出了《史记》,张海迪下肢瘫痪后成为作家,贝多芬双儿失聪后成了一代音乐巨匠,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他们无一例外都经历了种种不幸,遭受过人生中的巨大打击,他们都没有向命运屈服、向困难低头,而是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终于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幸福的生活应该成为奋进的动力,我的童年生活与阿廖沙相比有天壤之别,父母的呵护,亲人们的关爱,老师的教导,同学们的帮助,童年的生活幸福而多彩。但是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如何解决困难、克服困难,需要我们学习阿廖沙的这种不屈服的精神,只有勇敢面对,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到达胜利的彼岸。
读《童年》有感 篇9
《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写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的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于是列宁告诉高尔基应该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一本书,高尔基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在不久高尔基以书中形象描绘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童年。阿廖沙父母双亡,而外祖父脾气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最痛他,外祖父不喜欢他,舅舅讨厌他,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却走过来了,其实阿廖沙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这令我深深地体会到那个年代的'丑陋面目,高尔基的童年跟现在孩子的童年比起来,实在是太悲惨了! 现在的孩子多幸福啊!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父母宠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读书,放学有家人来接,回家有吃不完的零食,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不会有人欺负,而高尔基那个年代呢?他很少有安宁的日子,几乎每天都有人伤害他,辱骂他,欺负他,而他每天的乐趣却只有打开书那一会,他会把所受到的这些全忘记,其实有时我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喜欢干这种损人又不利已的事呢?这种毫无意义的事值得在一个小孩身上去做吗?
所以不管是小孩、大人都就该珍惜现在美满,幸福的生活,孩子们更应该在童年时代努力学习,千万别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样优秀的学习环境,这样美好的童年,一定要好好珍惜。
读《童年》有感 篇10
《童年》是高尔基写得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写的是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时光是如何过去的。
《童年》写了在沙皇统治年代,社会一片纷乱,人们势利、贪婪、残暴,甚至可以为了金钱,与亲人大打出手。当我读完这本书,对小说里的人们感到悲哀与同情,生活在的那样一个环境里,对人们的影响极大,人们常说,什么环境里会诞生什么样的人,在那样一个环境里,诞生的人们的性格也随着社会风气而改变。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在那样的环境里生存几年,如果他心志不坚毅,就会变得势利、贪婪、残暴,从而堕落,步那些人的后尘。而主人公就是没有堕落的'人之一,虽然他也生活在那个环境中,但他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一直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点应该让我们学习。
我读完《童年》后,不禁想起曾经的中国,没有人领导,人们堕落,不工作,而那些所谓的统治者,只懂得自己贪图享福,不理国家,国家一片混乱,那时的中国和沙皇统治年代不是一样吗?还好后来有人推翻那些统治者,让我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不然,可能现在还会有战争,更可能被其他国家占领。
而《童年》这本书也告诉了我们,我们不论在什么时代,什么环境,都要有一个勇敢而乐观的心态,哪怕自己在险境之中,也不要轻言放弃,要乐观一些。而且还要有一颗坚毅的心,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保护自己的能力与力量。
读《童年》有感 篇11
小说所写的是19世纪沙俄统治时期作者童年经历的苦难,它讲述的是阿廖沙3岁到11岁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以一幅悲伤的场景开头:“在昏暗的小屋子里,我父亲躺在靠窗的地板上,他穿着白衣服,身子伸得老长;他光脚板的脚指头,奇怪地张开着,一双可亲的手安静地放在胸前,手指也是弯的;他那一对快乐的.眼睛紧紧地闭着,像两枚圆圆的黑铜钱,他和善的面孔发黑,呲着难看的牙,吓了我一跳。”
这段话充分的运用了外貌、动作等细致的描写,为读者刻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痛苦。当我读完这段文字后,心情无端地变得沉重起来,并且迫不及待地想要往下阅读,探究到底是怎样的遭遇导致有了开头这么惨不忍睹的一幕。
后文写的是“我”同外祖母和母亲一起,搭上轮船,前往外祖父家。期间有一段话使我记忆深刻:“河面上是灰蒙蒙的湿雾,远方是黑黝黝的土地,接着它又消失在雾里和水里了。周围的一切在颤动,唯有母亲把两手放到脑后,靠着船壁僵直地站着,纹丝不动。她的面孔阴暗、铁青,瞎子一般,她两眼紧闭,老是一声不吭,人完全变样了,变成了一个新的人,连她穿的衣服我都觉得很眼生。”
我久久沉浸于这一片段之中,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文段中所描述的场景,霎时只感觉到周围的一切都毫无声息,仿佛看到了母亲心底无法言喻的孤独与绝望的沉郁的情绪。那种感觉就像是生不如死一般,所有的痛与苦都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体验。心,在滴血!
在章节的末尾,从一段外貌描写中,我已经可以看出外祖父一家人的性格特点——自私!作者高尔基是这样写的:“外祖父和我母亲走在最前头。外祖父个子很矮,只到我母亲肩头,他迈着小碎步,走路很快。我母亲俯视着他,同他并排走着,仿佛悬空漂浮着。两个舅舅跟在他们后面,一声不响。米哈伊尔舅舅黑头发,梳得光溜溜的;雅科夫舅舅干瘦,像外祖父一样,他一头鬈发,头发是淡黄色的;还有几个胖女人,穿着很鲜艳;六个孩子年龄都比我大,都很文静,不爱吵闹。我走在外祖母和纳塔利娅舅妈身边。纳塔利娅舅妈个子很小,脸色苍白,蓝眼睛,挺着大肚子,走走停停,喘着粗气,小声说:‘噢喔,我走不动了!’”
本章是全书的开篇,故事的开始。作者以儿童视角来观察描写周围事物,他并没有意识到家庭巨变对自己的影响,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揭露了主人公阿廖沙有着一颗善良、高尚、纯洁的心。多次环境描写的压抑与低沉,也奠定了全书的感情基调,让人于凄凉中看到些许光亮。
读《童年》有感 篇12
《童年的秘密》是早教经典原著,此书揭开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神秘面纱,提出了“敏感期”这一及富革命性的理念,即儿童在智力、节奏、运动、人物角色认识和工作等方面的发展拥有一个特殊的敏感期,处于敏感期的孩子会根据“敏感性”的指令,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从周围的环境中进行吸收和学习。如果能很好的抓住敏感期,将对儿童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本书也对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进行了反思,指出成人应该处于观察者的地位,不要压抑孩子的发展,要学会富有智慧的爱孩子。怎么叫有智慧的'爱孩子呢?我认为可以做到这几点:
1、对儿童不必热衷于“出手相助”。
成人比较注重行为的终极结果,总是将“最大效益”作为重要的行事法则,选择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和策略,以最快的速度达成目标。在我们眼里,儿童对某些看起来非常锁碎而毫无价值的东西十分热衷,比如儿童发现桌布歪了,想要去铺平整,我们看着儿童完成困难,就去给予帮助,直接铺好就走人。当我们做出这个行为时,就剥夺了儿童成长的机会。
2、成人应承担帮助孩子的责任。
儿童总是充满热情的观察着周围的环境,我们的行为更容易吸引他们,我们必须慢慢的、平静的行动,只有这样,才能为儿童提供正确的指导,让儿童清楚的观察到动作的细微之处。就是我们说的以身作则。
3、做温柔的人。
我们经常会针对儿童的某种行为大发脾气,发脾气就像一场暴风雨,它会使儿童的内心无法真实展现出来,而深深掩藏了起来。那么我们就不能无法真正的认识儿童,并把他们从所有的束缚中解救出来。儿童只有生活在一个不受约束的环境中,才能使他们的心理生活自然而然的获得发展。
4、自由的选择。
儿童所进行的自由选择,使我们看到他们的心理需要和倾向。儿童的兴趣和专注才会发自内心的产生。
最后与大家分享一句话:爱默生所说“儿童就像弥赛亚,他降临到堕落的人间,是为了引导人们重返天国。”
读《童年》有感 篇13
这个这两个星期,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它给我的感触颇深。
马克西姆高尔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木工家庭中。在残暴的沙皇统治时期,高尔基吃尽了苦头:幼年丧父,却又受尽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围的人都是那么的自私,贪婪,充满了仇恨……高尔基的童年是那么的悲惨,和他比起来,我可是幸福多了。我出生在一个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亲人亲切无比的疼爱,伙伴们天真无邪的友爱,使欢乐的音符时时洒落在我的身边。在竹林里嬉戏,去山上采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闻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这样无忧无虑开始的
拎着个大篮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后捡麦子,大篮子却总是撞到我的脚后跟。两条小辫儿上下欢快地跳动着,白蝴蝶在身边快乐地翩翩飞舞。湛蓝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微风挑逗着衣襟,篮中的麦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时光也就是在欢欣愉悦的劳动中度过的
走进了书香四溢的校园,也成了一个莘莘学子。充实的一天就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开始了。老师热心地传授我们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走向成熟。
我生活在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这里没有抽人的鞭子,没有殴打的拳脚,没有仇恨,没有贪婪,没有乖戾,更没有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这里的人是善良,纯洁,乐观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的。
【读《童年》有感】相关文章:
(经典)读《童年》有感08-25
读《童年》有感06-15
读《童年》有感08-10
读《童年》有感05-16
(荐)读《童年》有感03-25
读《我的童年》有感12-30
读《童年》有感[必备]08-20
(优选)读《童年》有感08-08
读《童年》有感(热门)01-30
(热)读《童年》有感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