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诗经》读后感

时间:2024-03-25 17:43:1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精选]《诗经》读后感1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经》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诗经》读后感15篇

《诗经》读后感1

  这是一首感念母恩而自责的诗。前两段,它用温暖的和风比喻母爱,用棘树,比喻子女。棘树在和风的'吹拂和照料下茁壮成长,子女也在母亲辛劳的照顾下长大成人。

  后两段,则透露出子女因无以为报而自责的心态。寒泉(后世用“寒泉”这个词来形容母爱)默默地在地下流淌,滋润着人们,怎能不图回报呢?黄鸟用婉转的歌声,取悦着人们,做子女的不知慰劳母亲,岂不连鸟儿都不如吗?

  后世歌颂母爱的诗作,最出名的便是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其实中国式的母爱就是这样,它像凯风,像寒泉,像春晖,体现在细微之处,在无言中默默地奉献。在这种伟大的情感面前,子女们总因无法回报,而易感到自责和遗憾。

  但母爱从来就是不图回报的呀。

《诗经》读后感2

  《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它是青年对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的痛苦和想像求而得之的'喜悦。掀开《诗经》页,映入眼帘的这首《关雎》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听着似从遥远的天穹飘来的吟咏声,一幅幅美妙的画卷随之在舒展开来,我好似又回古老的年代,正沿着碧草青青的河床地向上行走着,走进河汊密布的地带,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中,小岛正伫立在河湾的,若隐若现。是声音远远地,欢快?难道这传说中的雎鸠鸟吗?思绪陷入美妙的遐想之中,爱情的故事便姗姗而来…

《诗经》读后感3

  《诗经》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看法。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所以到汉代《诗经》又得到流传。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诗经》秦风《蒹葭》,因为这首诗我刚刚背过。这首诗风格缠绵、朦胧凄美、如梦如幻,表达的是对朝思暮想的人的赞美和思念,其中我最喜欢“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句,因为“所谓伊人”就是诗人思慕的'对象,“在水一方”写出了云烟飘渺、茫茫无际的景象。我还想起了卫风《木瓜》,这首诗描写了青年男女两情相悦后相互赠答,它告诉我人和人相处要投桃报李。通过这两首诗,我迷上了《诗经》,今后我要多读,争取把它们都背下来!

《诗经》读后感4

  《诗经和礼记》这篇文章讲了:《诗经》是我国第一步是个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期约500年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目。《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政治问题的看法。但到了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通使用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成了贵族认识必需的文化素养。

  读了这个故事,我深受启发:我们应该好好读书,好好学习,不让家长和老师操心;也要尊重师长,团结友爱;学习时更要抓紧时间,讲究效率。比如:在托管的时候,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在校时间,最好在学校把作业全部完成,然后再干别的事情。在家也是一样,不要让家长催促,应该自觉主动地做到快速、认真、高效地完成作业,写完就可以安心地去玩。

《诗经》读后感5

  《关雎》——彼岸的虚影。

  听着耳边水鸟相唤,眼中仿佛只剩下一个人,河对岸的那个窈窕身影。孤零零地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样都无法抹去她的`惊鸿一瞥,于是梦中相见,琴瑟表示亲近,钟鼓使她快乐,沦陷进这一场海市蜃楼的梦幻,却在梦醒时将这一切都归为虚无,笑他宏愿空想,却不过是相思成灾。

  《蒹葭》——坠落于迷茫。

  蒹葭苍苍芦苇荡,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那人却在水中央。虽路途艰难却依然要去追寻那一抹身影,但总是相距不远,无法靠近,只为一抹微弱光芒执着追寻。不断追逐,追逐,可是他到底在追什么?心里是不是早就有了答案,明白自己陷进了无法破译的迷障,却不愿面对现实。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束白月光,追着它有时会指引人生,有时却会迷失方向。所谓lover(爱人)也会over(结束),过度执着于单恋终究只会越陷越深,倒不如选择放手,去寻找更加幸福的未来。

《诗经》读后感6

  所有的植物自有一种光华,人类无能执掌它的内心,只好用自己的心情去阐释,这是一种诡秘的一厢情愿。

  《诗经》里的植物,可以使人们更容易想象我们远古文明生成的场所:心里的一爱一恨、容颜里的.一颦一笑、山风里的一呼一吸、雪雨中的一飘一落,虽然已经相隔差不多两千五百年,但似乎因着这层阅读的心路历程,使我对生活于其中的家乡土地、山川河流,突然间觉得比之眼前所看的,要更为厚重,更为缥缈,更为神秘。

  艾蒿、飞蓬、荠菜、旱柳、桑陌、白杨、芍药、郁李、桃花、腊梅、古柏……这些在《诗经》里面或清明或朦胧的植物,将很多曾经熟悉的美丽推到我们面前,原来我们已经忘记了它们很久,原来我们的童年曾经十分富有。

《诗经》读后感7

  还没读完这本书,就忍不住想写点什么。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书,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走进书里的诗丛里,和谐神秘的靛蓝,自由杂乱的飞蓬,沉静相思的艾蒿。我在记忆里搜索着与书中相似的植物的样子。却又想起韩育生作者说的,人们给这些属于大自然的植物赋予名字,或适宜或不适,都不及植物本身所想要表达的深意。

  作者的文笔干净温暖,这种来自诗经,熟悉的贴近心灵的'松弛情绪,一次次安抚着最近郁闷躁动的我。

  忍不住去做笔记,看着带着自己个性的铅笔迹重复着那些悠扬的诗句,内心也仿佛变得安然了,平静了。

  我至今还不知道诗经除了国风,王风,还有什么分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定会明晰。真的好喜欢诗经啊,那些穿越了前年饱含感情的诗句,很通俗或是优雅,都在灌溉着我,宠爱着我……给予我生而欢喜的力量

《诗经》读后感8

  《诗经》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集。以前叫《诗》,被读的人奉为经典,才叫《诗经》,也叫《诗三百》。《诗经》的内容是诗词,后来成了贵族的教材。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因此古人对他非常熟悉。秦始皇时期曾烧毁过《诗经》,但《诗经》是容易背诵的.,所以又得以流传。

  我觉得:诗经是一部好书,是古代小学教材,我想起了我们的教材人教版语文,里面无论是内容还是插画都是非常好的。人教版语文里面有许多好文章,《翠鸟》让人们保护动物;《路旁的橡树》让人们爱护环境;《七色花》让我们关爱他人,想必,《诗经》里面肯定会有想人教版语文里面那样的好文章。

  《诗经》在秦始皇时期被烧毁,但为什么又流传下来呢?一定是因为它容易记住,二是因为它的名气。我们写文章也要学习《诗经》,写那样特别容易记住的文章,只有这样才容易被别人记住。

《诗经》读后感9

  这是一首亡国之际抒发悲痛的诗。

  本诗重章叠句,乍看起来似乎不知道在说什么。作者看着平原上大片随风摇曳的庄稼,心中似乎有无限的情绪想要表达,但是又没有办法表达出来,只能反复哀叹——懂得人自然会懂。

  联系“王风”的'背景,我们可以推测到,这是西周灭亡、王室东迁之际,当时的亡国之民们悲凉哀叹的诗句。

  本诗最大的特色就是“郁结”,这种巨大的悲痛和无奈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即使表达出来也无法缓解,于是悲凉哀痛、酸甜苦辣各种情绪就在胸中萦绕不散,让人非常痛苦。他只能够咬着牙龈长言咏叹不已。

  有一种说法,说这是东迁之后有人路过曾经的故都,看着曾经繁华的城市、祖宗的宗庙旧址,现在已成了一大片田地,由此产生的怀古悲今之情。这并不是学界主流的看法,备此一说。

《诗经》读后感10

  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卖命,我怎么会在泥里打滚!

  这是一首对统治者表示抗议和怨怼的诗。它的篇幅很少,结构很简单,或许是底层的劳役者创作并在他们中间流传的作品。

  周代是贵族社会,贵族奢华的生活,以及彼此之间的权争,都以劳动者的血汗堆就。无论是筑城、做工还是仅仅是为伺候贵族的衣食起居,劳动者并不被看作是与他们平等的`“人”而存在,甚至还有身份更加低下的奴隶们,像鬼魂一样在史书中毫无存在感,又像家畜一样被贵族无情地驱使。

  这样一个阶级,当然有满腔的怨怼,敢怒敢言却不敢反抗,于是便以诗歌的方式去控诉。

  为什么这样简单的一首诗,给人的精神冲击却无比剧烈呢?正是它采用的设问的句法,用“明知故问”强化了感情的表达。

《诗经》读后感11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今天下午,我和陈建一一起去上远方文学课程。今天讲的是《诗经》!

  历史上第三个朝代,是周朝。周朝是当时的第一大国,有300万平方千米,周天子总共分了800多个诸侯国。但是怎么能保证这些诸侯们能治理好自己的人民?于是,周天子找了一些40多岁的,没有结婚的老光棍,还得有文化。把他们叫过来,给他们进行更上等的培训,让他们周游列国。把民俗风情,人们所唱的歌和当时的情况记录下来,最后,进行筛选。有305首,被称为“诗300”。

  秦始皇焚书坑儒,可秦始皇十分推崇法家思想,只留下了医学书,农耕社会的书,剩下的书全部烧毁。后来的`汉朝,有几百年的历史,汉朝十分推崇儒家经典和儒家学说,就又开始收集了305首诗,编辑到一块,就有了后来的《诗经》!

  老师讲的真有趣啊!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

《诗经》读后感12

  《诗经》这个文章主要写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最初被称为《诗》,被汉代的读书人奉为经典,才改为《诗经》,也叫《诗三百》。孔子就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因此,古人们对该书非常的熟悉,秦始皇时期曾经焚毁过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诗经》是易于记诵的,士人普遍熟悉的书,所以到汉代又得到流传。

  我的感悟是:中国的传统礼仪道德,其中很大一部分到今天仍是有益的,我们要从这些有益的成分学习,吸取精华部分。在古代,学习《诗经》也成为小学生的必备课题,吕老师现在要求我们背诵诗词也是想通过背诵让我们了解古代文化,从中吸取做人做事的道理运用到现实的学习生活中。

《诗经》读后感13

  《诗经》很有名,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但到后来,《诗经》变成了贵族的音乐书。秦始皇时期曾经焚毁过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但人人都熟悉《诗经》,因为《诗经》很有名,所以到汉代又得到流传。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经非常有名。

  我从小到大也背过一些经典的诗,我从咿呀学语时就开始背诵,一直到我幼儿园、小学,目前我已经可以背诵100多首了。我不光把他们背下来了,而且还熟练地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有一次我旅游,结交了一个朋友,我们离别时我给他写了一首诗作为纪念,这首诗是仿照李煜的《相见欢》来写的'。诗文是这样的:

  《送别》

  一声别,朋友走了。

  无耐朝来孤独晚来悲。

  不知联系,又不知姓名。

  只望下次能再见。

  这也充分体现了“熟能生巧,巧能生精。”以后,我一定要多读诗、多背诗,多作诗,继续把经典传承下去。

《诗经》读后感14

  文|许灼洋。提起诗经,人们总会想起雎鸠关关的声音,以及君子奏着琴瑟与淑女交好的情形,但诗经能够流传千年,其中魅力必然不光只有这些。

  诗经作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其中记载着古代劳动人民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

  诗经中的“风”相传是周天子派史官游走四处收集民谣后汇集而成的.。新闻人在收集新闻的时候,应该像史官一样,腿脚能奔走。

  诗经中的诗是感人的,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纪实,这也给了我一定的启示,我们的新闻必须要纪实,我们应该搬运事实,不能捏造事实。

  在新闻的写作中,“赋”这一写作技巧对我们来说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豳风·七月》就集中运用了赋的手法,按照季节物候变化的顺序,铺叙了农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其中描写的就非常细致。我们在写新闻消息的时候也应该像这样,把事情交代清楚。

《诗经》读后感15

  《诗经》主要讲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的诗歌,工三百零五篇。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中国古代的唐诗和宋词也是广为流传。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开始背诵唐诗三百首了,如今也积累了不少诗集。现在,我还开始接触一些英文诗歌,读着读着,我发现除了内容丰富,读起来也特别的朗朗上口。不过,读了这么多中外有名的诗词歌赋,我最喜欢的还是李白的《望天门山》。这首诗豪迈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力都深深的吸引了我,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古诗词是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它博大精深,首首经典,我们要好好的学习它,感受传文化的魅力。

【《诗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诗经简介03-28

经典诗经语录11-16

读《诗经》有感诗经的读书心得12-16

诗经中的经典句子10-11

诗经里经典句子02-24

诗经爱情句子02-14

诗经阅读心得01-17

诗经读后感10-14

《诗经》读后感08-02

诗经的读后感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