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作之余,我有幸拜读了《听吴正宪老师评课》一书,再次感受到名师教育的智慧和教书育人的艺术。结合自身想想,平常听老师讲课后最主要是研究这个老师是如何教的,但是在吴老师的评课中我们能感悟到评课不仅要研究教材教法,更要研究教育思想;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还要研究学生的学,通过学生的需求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书中给我们呈现了大量的精彩教学片段,并对这些教学片断进行了全面的归纳、分类、总结,做了独到的分析、品读和解读,而不仅仅是一些原始的教学案例或者实录。在这本书中,不仅能让我们吸取教师在各个课例中的思路以及教法,也能让我们学习到如何去评一节课程。通过对书中片段的解读和思考,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课堂中精心设计提问,能够使课堂教学结构更为合理,推动教学发展。
有效问题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问题是提高课堂思维含量、激发学生思考兴趣、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核心因素。提问中抓好四个结合,即提问和情境相契合;提问与追问相结合;提问与思维相契合;提问与时间相契合。让恰到好处的提问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当教师把学生引入新知的海洋中时,抓住时机合理的追问可以使内容的教学层层递进,深入主题。追问就是把问题给学生,也就是把主动权间接交给学生,让他们积极思考,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吴老师还说“必要时教师还可以装糊涂,这是一种教学智慧,把讲台还给学生,教师要慷慨地退下去,该出手的时候,教师也要勇敢的站出来”。例“三角形的分类”这节课中有一个三角形它既是锐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学生刚学完它们的概念,老师接着追问“一个三角形怎么会有两个名字呢?”让学生陷入更加深入的思考,同时也直面数学的本质。
二、画出来的理解
数学家华罗庚说:“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数形结合,重视学生画图操作活动,利用画图策略借助面积模型渗透转化,引导学生探索算理,使新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体会数形结合有效性,体验数学趣味。通过画图,可以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画图与数学思维结合的过程,帮助学生打开学习的思路,更系统地学好数学知识。
三、读懂学生,让数学和学生对话。
在数学教学中要抓住基础概念的教学,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扎实有效。点评《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段时,吴老师说道:“一位好的数学教师应该是一位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的老师。”授课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学习经验后,课堂中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分数的意义,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你能用生活中的事说说1/3的意思吗?”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得以碰撞,感情得以沟通,价值得以实现。
优秀的数学教师一定是一个会反思的数学教师。只有反思,才能使经历上升为经验。品读完《听吴正宪老师评课》一书,吴老师书中的话语在我脑中回放,引发了我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进一步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践行吴老师的教育思想,结合学生实际将名家的教育智慧融入我们的课堂,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