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像数学家一样思考》有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像数学家一样思考》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此书“书如其名”,是一本科普书籍。它介绍了22个数学的原则,并教会我们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它们。但是,标题的两个关键词:“数学家”与“思考”,又是什么更深刻的意思呢?
“数学家”算得上大家公认的“理性代表”之一,象征着理性,严谨,认真,缜密,而思考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比如“今天该做什么事?”、“今天午餐吃些什么好呢?”、“今天玩什么游戏好呢?”……这些都是我们思考的表现。所以,“像数学家一样思考”,意思就是指要“理性思考”。
但为什么是“理性思考”呢?为什么不是“感性”?或者说,“你会思考吗?”
在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保护,英美军对新村战机进行了调查。他们调查其的弹痕分布。结果他们惊奇地发现:“弹痕主要集中在机翼上,而机头,机身则几乎没有弹痕。”,于是,他们感性地加强受伤较多的机翼。可是,还是惊奇地发现,飞机的被击落率几乎没有变化。
再比如《河中石兽》中,讲学家以“实性坚重,沙性松浮”,从而感性地得出“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的理论。但结果却是被“不亦颠乎”一句打脸。
如果他们理性些,或许会明白,幸存飞机的弹痕分布多的地方,说明该处中弹,不会太大影响飞机幸存。往往是弹痕少的地方,这才会导致飞机不能幸存。因为机头和机尾中弹多的,往往都没有幸存!
如果他们理性,或许会明白“水之反击之力,必将于石下啮沙为坎穴”,然后就知道“反溯流而上”。也不至于掘地三尺啊!
他们都有思考,都有分析,都有数据,都有知识,可为什么的得出的结果与事实大相径庭呢?还不是因为没有“理性”思考!还不是没有客观考虑!
那时候的人们“据理臆断”还少吗?其实一点都不少。况且,哪怕是出生在21世纪的我们也未能常常理性思考。
回想一下,你是否有“从学校带回一堆书,却原封不动带回学校的”现象,你是否有“今天放松点,明天就努力,结果第二天还是继续放松”的现象。或许我们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只是主观考虑了,“我要复习什么?”“我要干什么?”。而没有客观的考虑到自己实际情况。
不知读到此文的你作何感想,反正,我认为,虽然我们未必成得了数学家,但是我们要学会用与数学家一样的理性的眼光去思考,学会理性对待事间万物。这或许就是此书要传达给我们的思想吧!
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