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西婚姻观——《围城》与《简·爱》读后感

时间:2024-02-18 12:01:4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西婚姻观——《围城》与《简·爱》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西婚姻观——《围城》与《简·爱》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西婚姻观——《围城》与《简·爱》读后感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人想要出来。

  ——《围城》

  你有权拒绝我的爱、但你不能视我的受,因为那是一颗真诚地为你跳动的心。

  ——《简爱》

  两句名言,足见得《围城》和《简爱》有关婚姻观的不同——《围城》的中式观念为“围城”,象征着婚姻表面美好,实则苦难;《简爱》中的西式观念“真诚”,更偏向于追求人格,拥有自我,以灵魂契合为基础。

  那是什么造成这两者不同呢?

  首先,从历史角度出发。中式婚姻观最初来源于“男尊女卑”下的“父母之命,媒约之言“,而这种观念从至今甚至都还有二三分影子。婚姻长期缺乏自由,固有观念等因素逐渐塑造出一套中式婚姻体系,即“以肉体繁衍为基础。”而西方历史中,文艺复兴、《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等皆可窥见对“人”的追求。这种影响同样衍生到婚姻之中,从而西式婚姻观念体现“以灵魂契合为基础”的要求。

  其次,从《围城》和《简爱》的作者本身和创作背景而论。《围城》创作于1944年,那时中国还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局势动荡,民不聊生,老旧婚姻观念仍有影响甚大。作者钱钟书也成婚,对此颇有所感,因而文中有关婚姻观念也带有其个人情感;《简爱》则于19世纪中期,那时女性地位初步提高,女权运动高潮、骗姐自由观念也传播甚远同为女性的作者也在作品中发表相应观点。

  最后,由作者本身可得到主题。《围城》是通过“婚姻”接入人生哲理,而《简爱》则是小女主简爱为榜样,展示现代女性魅力。两者主题不同所体现的婚姻观也会有所差异。而这也正体现中式与西式的最大差异——中式文学重视人生哲理,西方文学在意探求人格,那么,此等差异是否无法改变?

  显然不是,现代的中式文学中不再仅限于人生,也开始追求人,戴望舒的《我的恋人》,汪国真的《彼此爱过一次》,舒婷的《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诸如此类,正说明中式文学也在逐步走向“探寻成人”之路,而文化正因交流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