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的尊严》读后感

时间:2024-02-18 09:22:0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的尊严》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的尊严》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的尊严》读后感

  20xx年邂逅了一本好书,如同二月的阳光,温暖且美好。这本书有个好听的名字——《语文的尊严》。语文的尊严是什么?于漪老师可能想含蓄地表达:语文和人一样需要被尊重。带着千万个问题,在很多个清晨和午后,我津津有味地品读着,果然,这本书带给了我前所未有的一种快乐。

  因为这本书,我认识了于漪。或许,她是语文的标志,是语文的旗帜,是语文的代言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这是我第一次读她的作品,也因此对她充满了无限敬佩之情。目录总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坚守与引领》;第二章《语文课程与人的发展》;第三章《语文教师的使命》;第四章《语文教学艺术论》;第五章《闪耀教学语言的光辉》;第六章《把心交给文字》。每一页每一章节都呼应着前言的“渴望”,足以唤醒人的灵魂。记忆中尤为深刻的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坚守与引领

  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每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最终造就学生的健康人格。书中指出:“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有四点,其一脱离实际,远离现实生活;其二积淀太少,缺乏语文功底;其三重术轻人,偏离的培养目标;其四语文教师素质不高,又缺乏有效措施。”语文学习是“一掬水”,课外学习是“江河湖海”,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而忽略生活实践,这无疑是“小学而大遗”。

  当我读到这里,便情不自禁地问自己:我的教学困境究竟是什么?回顾一下三年的教学之旅,值得肯定的是,付出了十二分的热情去对待教育。所谓备课就是要深入钻研教材,备到文字一个个站在纸上,和自己对话,和自己交流,就能享受到人文的乐趣。所以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亦或是和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都成为了我在语文教学中前行的动力。但在语文的教学上,似乎我的专研和反思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多看书,多学习理论,每天坚持写反思,保留活泼有趣的教学课堂,从生活出发,真正地做到语文教改扎根现实的土壤,让语文教学充满生命力。

  (二)民族的语言是民族的生命

  巴金说:“我们有一个非常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小平同志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家陶行知讲教育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值得思考的是:要想教好学生,前提是什么?毋庸置疑,教师应该挤出时间进行学习。俗话说:“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一个(语文)老师每年不读五六本书,几年之后,他就不好当老师了。这句话如同夏天的暴雨,滴进了我的每一寸肌肤。实话说,五六本书都有些微不足道了,我每年都会读书,有没有完全吸收和理解就全然不知了,读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气质越来越好了,说话越来越有艺术了,人际交往越来越得心应手了……最后,我想说:“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学习。”一个人有学习的能力就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把民族语言有艺术性地传承下去、播种下去……

  (三)语文教师的使命

  美国一位管理大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三个石匠,在修筑教堂。有人问第一个石匠:“你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回答说:“我只是在这里混饭吃的。”问第二个石匠,第二个石匠回答说:“我要盖一个全国数一数二的教堂。”说完就埋头敲石头,他要做一个能工巧匠。问第三个石匠,第三个石匠遥视远方,然后说道:“我要盖一个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教堂!”同样是石匠,目标不一样,道路和成果也就迥然不同。其实,这也是当今老师的一种现象,第一类老师:得过且过,缺乏自信;第二类老师:有教学经验却不学习;第三类老师:有所学有所思有所创新。我们都知道学校的工作,最关键的就是课堂,固然、只有第三类老师才能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远。

  作为老师,我们的头脑不应该是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点燃的火把。语文教学不能光看表面的热闹,教学就要货真价实,把泡沫挤掉。少一点花里胡哨,多一点原汁原味。

  所以,在教学中,我会以高效课堂为核心理念。在课堂上设计实实在在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正如书中所说:“一篇课文就是一篇课文,一堂课就是一堂课,学生要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对语文教师而言,不算苛求。教学方法的设计与运用是重要的,但毕竟是第二位的,关键要把文本解读正确。文本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依据,每个单元的课文写什么,教师要认真阅读、推敲,把握来龙去脉,浅阅读、浮光掠影、乃至误读误解,不管采用什么教法,都不能与求实背道而驰。教师教的是语言,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对语言的掌握技巧,更应该有心灵的震撼、人文的熏陶。”因此,我觉得语文教师的使命是,让高效课堂和解读文本相结合,做一个有教学自信的语文老师,从真正意义上去影响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四)语文坚守是一种风采

  《语文的尊严》这本书,最核心的词语,就是“坚守与引领”。坚守什么?引领什么?——语文本身的学科价值、育人为本的教育价值,以及尊重规律的实践价值。当今时代,很多老师自身都缺乏坚守的精神,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丢失了引领的真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有体会。怎么教语文?关于这个问题可能需要一生去解答。很多外行的人都认为简单,其实、并非如此。当今社会,呼吁的口号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五花八门的市场,几乎都是补习班,数理化成为了香饽饽,而语文却遭到了冷落。于漪老师感慨道:“哪个民族不重视自己的母语文化?不重视岂非自己糟蹋自己!”

  诚然,民族的语文是民族的生命,是民族文化的根本,中国人要有文化,就得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源远流长的祖国文化。语文是有尊严的,离不开每个人都重视和热爱。从呱呱坠地起,语文就贯穿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语文有着神奇的魔法,它带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追溯千百年的历史;它像导游,带我们游山玩水,认识世界;它像天使,引领着我们去结交朋友,体味人间温暖。然而,语文老师就是为学生搭建一座通往语文的桥梁。

  (五)让自信,让创新住进心里

  于漪老师对当代语文老师赋予了诸多使命,她曾说:“我作为一名的语文老师,首先是树立信心。”只有对祖国的文字一往情深、一腔热血,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热爱语文的感情。因此、语文老师身上责任之重不言而喻。虽然,语文老师并非万能的,但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就应该拿出百分百的热情去对待教育这份事业。此外,于漪老师的那句:语文教师必须有教学自信。我非常认同,教学的自信来源于哪里?毋庸置疑,老师丰厚的学识理论、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好学的精神、不断的反思……最后,还得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前进。

  不仅如此,于漪老师对新时代的青年教师寄予厚望。她说:“年轻的语文教师,要发展,要创新。”新时代,对青年教师的要求更为严格,除了与时俱进,我们更不能丢失文化底蕴。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在创新的过程中,要以扎实的文化素养作为依托,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教育理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文教育虽不简单,但也并非难题。语文是有尊严的,而语文教育是用心的一门教育。我愿意做一个勤奋好思、敢于创新、不断反思的青年教师,守护语文的尊严,体味语文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