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

时间:2023-12-22 08:47:2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1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如作家赵树理先生所说,这些名师就都是善于开矿的'沙里淘金'者。他们享受阅读,阅读也成就了他们。品读着,感叹着,感叹着他们在读书之路上的执着前行,感叹着他们确有成为名师的不一般之处。但作为名师,他们又有其共同点,特别在读书、教学、写作、专业成长方面卓有特色,各显风采。

  一、潜心读书

  (一)修炼

  '宁肯让生命燃烧,也不能让他冒烟。''读书能真正改变一个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学生。'这是于永正老师的名言。张云鹰老师认为,读书是人生最合算的>投资,是不可缺失的生活方式。读书其实就是与作者约会,幸福着他们的幸福,悲伤着他们的悲伤。

  一个人就是他吃下去的东西。一个人的未来取决于他读不读书、读什么样的书。底蕴是靠书堆积起来的。书读得多,不一定底蕴就深厚;但是不读书、少读书,就一定没有底蕴的。有底蕴的老师无论怎么教,都会独树一帜。而且无明确的阅读计划,是一种低价值的重复,要学会有计划地读书,有意识地完善自我知识结构。所以说,读书,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修炼。

  (二)时间

  有不少老师说,'我们工作很忙,没有时间读书。'教师的工作的确十分繁忙,华应龙老师反之认为,'因为没有时间读书,所以我们工作很忙。'正如,恋爱的人总有时间拥抱,想读书的人永远都有时间。让我们走出借口的羁绊,让自己与书为恋,做个有时间读书的读书人。

  (三)方法

  读书切戒的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1、善概括,重启发。

  于永正老师觉得自己读书的诀窍是:一是概括内容,看哪些话有启发;二是与人交流,与人交流收益大。于老师读书并不多,读书速度也比较慢,但于老师肯思考,善于抓重点和核心,在认识上每有所得,但喜不自胜,并努力付诸实践,让理念转化为行为,转化为'生产力'。这是值得我们读书学习的。

  2、读经典,有坡度。在阅读上实现质的提升,一是真正优秀的教师应有完善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开阔的人文视野。二是要将有限的时间花在经典阅读上。三是要坚持有坡度的阅读。四是关注学生的阅读热点。这是年轻的特级教师闫学老师的观点。可见,读经典,有坡度,是教师成长的首选。

  在吴正宪老师看来,真正让自己的>数学教学独树一帜的,得益于她对哲学与心理学书籍的阅读。多读哲学心理类书籍对我们老师是非常重要的。

  学会选择性阅读,这是钟志农老师读书>收获的法宝。

  遇到好文章,华应龙老师一般都读上三四遍,一读内容,二读结构,三读气度。

  以上这都值得我们学习。特别在名师中提到多次的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先

  知·沙与沫》就是经典中的经典。特别《先知·沙与沫》我没读过,我就很想去读一读,看到底有什么妙处让专家们一再推荐?

  (四)坚持

  李镇西老师说,'阅读欲'就是我的'生存欲'。

  当前教师阅读中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持之以恒,过于急功近利。其实,如华应龙老师所说,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偷懒。这样的偷懒,偷来了技巧,偷来的观点,偷来了方法,偷来了思想,偷来了习惯,也偷来了自己的进步。这样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懒不偷,岂不犯傻?

  读书,最重要的是行动。阅读可以影响人,而坚持阅读,不断思考才是改变人的关键所在。

  二、专注教学

  教师,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母鸡。是呀,这母鸡下什么蛋,那国家就会变成什么样子,这话很是有趣。但有趣之外,也带给我们深深的沉思。

  (一)有思想

  思想的缺席,是最可怕的缺席。首先我们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专业化成长的教师,显然,这一切,离不开读书。

  (二)有基本功

  于永正老师谈到我们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为:写一笔好字,会朗读,善于钻研教材,写一手好文章。>语文教学说到底取决于教师的语文素养,一个语文素养高的教师怎么教都能教好。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一是多读,二是多写。一位有文化底蕴的教师才能向学生输出正向的价值,让学生感悟到语文的魅力。想想自己,我是一个基本功优秀具备素养底蕴的语文教师吗?这也是我今后明确努力的方向。

  (三)不偷懒

  经过多年的教改实践,吴正宪老师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在教学工作中人人都会产生点点滴滴的体会,或深刻,或肤浅。如果放松,则稍纵即逝。如果稍稍留心,把它记下来,哪怕是肤浅的感悟或缺乏理性的直觉思维,都会带来日后冷静的思考。点点滴滴,可以积少成多,厚积薄发,请拿起手中的笔,善于思考,勤于笔耕,做教学的有心人。

  在专业发展上不能偷懒,要舍得花别人不肯花的时间,肯下别人不愿下的功夫,认真研读别人未曾读过的书。不能怠慢每一天,才能真有所获。

  三、培育学生

  有人这样评价吴正宪:吴老师的课不仅仅是用理智在上,同时投入了感情,倾注了她的喜爱、兴趣、同情和幽默,学生受到了感染,产生了情感共鸣。这种情感的交流与共鸣是教学活动化平淡为神奇的催化剂。她对学生情绪的了解与调动,使干巴巴的课堂变得妙趣横生、丰富多彩。用心地读懂儿童,专业地读懂教材,智慧地读懂数学——多年的阅读与实践使得吴正宪找到创造儿童喜爱的数学教育的途径,形成了她独特的教学观,也使她的数学课堂荡漾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吴正宪老师觉得,因为读书,让她与孩子的心更近。读书与育人是紧紧相连的。读好书,育好人,不正是我们教育者神圣的使命吗?

  四、专业成长

  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如王崧舟老师所说,教师修行的方式和路径,也是我们说的最多的那个名号,即悟空与行者。要成就自己,一是悟,二是行。而真正的修行是'悟''行'不二的。

  我们要有'十年磨一剑'的规划意识,像名师那样,在读书中边悟边行,完善知识结构,铸造专业成长,成就自我发展。

  窦桂梅老师说,面对惶惑,或多或少都要执教公开课的我们,应当如何寻找课堂坐标?怎样克服一次次研究、试讲带来的审美疲劳,让激情、希望、魅力经由研究课的一点,漫射到教学生活的年年岁岁、角角落落?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让笔静静记下自己,在课堂本身找寻'我是谁'。……写,让自己活得明白,更让自己活出精彩。花的开放,赢得的是尊重,积累的更是尊严。写,也许会改变你的课堂磁场,甚至改变你的生命属性。……阅读自己心灵的文字花瓣,清点自己记录的精神财富。小小的笔改变不了世界,却能改变我们的课堂。

  是呀,窦老师诗一样的语言映射着柔软的心灵,柔软的心灵中又透出坚强的柔韧,这些,都渗透在了字里行间。小小的笔改变不了世界,但却改变了窦桂梅老师的命运。同样,小小的笔改变不了世界,却可以改变我们自己。

  华罗庚老师说,你认为数学无趣,是因为你站在花园的外面。我想说,我们认为读书无趣,也是因为站在花园的外面。让我们走进花园,像名师那样有韧性地坚持,自然会游恋书香花园,日渐迷醉……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2

  捧一帧书册,无须程门立雪,便可听师长之谆谆教导。

  ——题记

  近来读了《读书成就名师》这本书,深感读书是最经济的接近真理,广博见识,丰富学养的方法。幸会、幸会!与杰出者对话,遇见更好的自己。

  书中采访了史建筑、程红兵、于永正、吴正宪、窦桂梅、王崧舟、吴非等十五位名师,分享了他们读书的故事。每位名师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让人钦佩、感动,给人鼓舞和力量。

  阅读让课堂生彩

  深圳市基础教育系统首届“年度教师”王雪娟说:“是阅读,让她不断汲取前行的力量;是阅读,让她不忘追求有思想的语文课……”高中四个学期的语文课,她常常拿出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讲教材之外的东西,如文学作品、专业论文。为了上好一节《论语》课,她啃下5本《论语》研究专著;为了讲好诗歌的巅峰之作《春江花月夜》,她翻阅了近十万字材料。“当今的时代虽然有些浮躁,但总会有人静下心来,坚守足下的讲台。我渴望成为这样的人。一位教师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他在平凡的工作中,发现了自己的使命,我有这样的幸运。”王雪娟如是说。祝福我们自己也能成为自己渴望成为的人,拥有生命中最大的幸运。

  夏昆,中学语文教师,《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擂主,热心公益的阅读推广人。他用十年时间啃下了二十四史,这是一位享有盛名的老教师给他的建议。初期,目标是每天至少看一卷。为了强制自己,他在当时使用的Windows98系统上设置了一个预定任务,每天晚上8:00,不管是在听音乐还是看电视或者打游戏,系统就自动打开二十四史阅读系统,天天如此,从不间断。正是这样的阅读,让学生每每惊讶于他上课时对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旁征博引,娓娓道来。经常一节课下来,夏昆连书都没有翻开,但是一切却了然于胸,毫厘不爽。爱读史的他,举手投足间颇有魏晋风范;爱教育的他,一心一意让学生品味到世界的宏大、生命的美好。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窦桂梅老师认为,语文教师的底气就是拥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的获得、精彩课堂的生成没有他途,唯有广泛阅读。她就真正做到了精读博览,为了讲好《秋天的怀念》,她几乎通读了作家史铁生的全部著作;为了讲好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她找来对这一历史事件有着不同评价的论著,并深入钻研;为了讲好绘本,她更是收集了整整两大书柜的绘本,反复对比、琢磨。正因为这样,讲台上的她总是充满自信、底气十足,她总能展现文本背后的精彩,使自己的教学迈向研究与生长的高度。

  王崧舟老师的课有味道。心平气和,不疾不徐,轻言细语,娓娓道来,40多分钟的.一堂课,听者完全被诗意与意象构建的世界所吸引,并兼有历史学、心理学、文艺学乃至哲学的奇妙体验。而这些特别有味道的知识,在王崧舟看来,还是出于自己不功利、随性自然的阅读习惯,“我就是天生喜欢读书,好奇书里的内容。我一直觉得,每本书都是一个生命,充满了诱惑与灵性……”。在教学《长相思》一文时,王崧舟苦苦琢磨了3个月之久,一直试图在古诗文教学上有所突破,但始终找不到灵感。于是,他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写了文本细读,研究了纳兰性德的生平,查找了大量资料,仍未有实质性的突破。不经意间,他读到了朱光潜的《诗论》,结果一看就看进去了,还看出了很多东西。后来,公开课《长相思》的教学效果非常好,成为他影响最大、最为得意的一堂课。“《诗论》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20多年了,我一直在读,每次重读都能看到新的东西。”

  特级教师闫学认为:没有大量的阅读,讲课的方法就可能比较笨拙,效果也不会好。说到底,阅读与教学是一种因果关系。有人说,江浙一带的老师讲课比较精彩,这与这里一直有阅读的传统、教师读书相对较多有关。读书多了,课堂会呈现多种面貌,而非单一的、概念化的课堂。闫学说:“为了上好课,我平日里不得不查阅大量资料,阅读大量的书籍,从前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阅读让思想独立

  广泛地阅读,不断地思考感悟帮助名师们拥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

  闫学老师认为:一个人不能同时画两幅画,再伟大的教育家也有局限的地方。在闫学看来,作为教师,不要轻易相信、膜拜某一个人。事实上,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某些观点,她也并非完全认同。教育阅读,更多的是要基于对教育现实的观察与思考,弥补短板,使自己变得丰厚、柔软、完善,使课堂变得明亮、多彩、阔大,使孩子知识与美德的浸润下快乐成长。

  浙江省首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钟志农老师回顾自己的读书经历,谈到读《鲁迅选集》感受到鲁迅身上那种针砭时弊、嫉恶如仇、不妥协不苟且的个性对他有很大的影响,他越来越深地感受到了质疑的乐趣,明白了不要轻易追随某一个人。

  吴非老师一生于书为伴,即使视力不好,已经退休了,却依然勉励阅读。著有《不跪着教书》、《课堂上发生了什么》和《致青年教师》,是一位有思想的读书人。吴非老师认为,读书不仅仅是为了长知识、学谋略、修身养性,更重要的是读书能够使人形成明辨是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说中国不缺搞应试的老师,缺的是爱读书的老师。他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思考一切,而不应盲从。一位教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否独立思考。有了思考能力,就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东西。教育要教会学生思考,通过阅读培养批判意识。

  王小妮在《上课记》序言中说:“在今天,一个自认的好人总不能什么也不做,总不能继续束手待亡。哪怕多数人都在侧目观望,认为我做的这些全无意义,渺小微弱,甚至是飞蛾扑火。如果它完全是徒劳的,也要让这徒劳发生。”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冷玉斌就是这样坚守理想的读书人,他说,“总得有人去擦星星”,“即使你不见得就能擦亮星星,但对星星而言,这种被爱的温暖,还是可贵的”。

  壮哉,吾师!其骨血气度,其理想执着,其目标坚定,其温暖幸福地前行,无不彰显了读书人的风采。

  阅读使人谦逊

  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于永正老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他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的课内容很丰富,其实是我平时注意积累,注意从读书中获得更多知识,从读书中找到迅速提取信息的方法。我每天都在读书,越读越觉得应该读。每当从镜子里瞥见自己的鬓角染上白发时,我便有被人猛击一掌的感觉,丝毫不敢懈怠。”

  钟志农说:“人生很短暂,好书跟好人一样,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我之所以用尽全力读书,是因为不想带着遗憾离开。”

  闫学:“那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好书似乎永远都读不完。我常常急迫地读着,总觉得时不我待。在这种囫囵吞枣的阅读中,我的功底确实变得深厚。”

  吴非:“我越来越发现,书读得越多,越觉得自己可怜。越觉得自己可怜,就越要读书。”

  各位名师还在书后给我们推荐了许多好书,让人产生一“读”为快,读尽好书的贪婪。

  最后让我用书中吴非老师的话作为结束:一旦教师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读书之于学生的引领,距离“中国的孩子就幸福了,我们的教育就有希望了”的目标也就不远了。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相关文章: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03-16

名师培养学生好习惯读书心得03-10

名师的寄语12-04

名师听课心得08-24

名师教学设计02-07

成就梦想作文07-21

听名师讲座心得08-29

名师工作计划11-21

名师课堂听课心得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