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传统文化不能只活在秀场上》有感

时间:2023-12-19 16:37:2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传统文化不能只活在秀场上》有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传统文化不能只活在秀场上》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传统文化不能只活在秀场上》有感1

  俯仰中华五千年,笔墨纸砚、唐诗宋词、京剧昆曲……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为华夏儿女留下了灿若星河的宝贵文化财富。在科技蓬勃发展、时局风云激荡的时代,如何让文化更好地延续,让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以合适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如何才能为文化拂去历史尘埃,使其重新“活”起来?这是时代需要每一个人回答的问题。

  《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推广传统诗词文化的节目,在播出期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发现传统文化,张涛甫有言:“无去的历史的烟尘,从文化的根底处,发现千年一叹的回眸。”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到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到仁者爱人、以德立人;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到清廉从政、勤勉奉公……这些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滋润着亿万儿女的心田,也让国人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传统文化从故纸堆中飞入寻常百姓家。林清玄有言:“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近年来有许多传统文化通过传播方式的创新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加持。“汉服”一词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在许多大城市里有许多姑娘身着汉服头戴金钗云鬓,碎步于现代化街头;许多古典乐曲和电音个元素碰撞交融,于耳畔萦绕不止。

  传播传统文化,在触摸传统中延续文脉。柴静有言:“文化看上去无形无色,却决定了我们社会从何来,往哪里去。”为何国家强调坚持文化自信,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古风博主李子柒以巧手传播传统文化,她将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衣食用具向外传播,从而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厚度。

  传统文化从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汉三国,再到令人向慕的隋唐盛世。血脉相承的瑰宝无可计数,处处均有其不可磨灭的厚重。

读《传统文化不能只活在秀场上》有感2

  那辉煌的盛唐早已过去,但千百年来诗歌仍在人们的心间流淌;古希腊城邦早已覆灭,而那自由与民主的星火却依旧蔓延,在更深广的土地上燃烧了几千年……生活在这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而不能只让它活在秀场上。

  当今时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得益于诸多类似《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出现。推广这类节目的成效有目共睹,观众在春节期间远离了牌桌和酒席,坐在电视机前欣赏选手的精彩对决。

  古诗词的传播其实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其本身似乎缺乏现实活力。“古诗词”一词便足以让人们感到悠久与遥远。自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逐渐取代古文,新诗取代旧诗,古诗词就脱离了寻常人的生活。如今,能创作古体诗的人少之又少,能把古体诗创作好的更是寥寥无几。

  当我们将传统文化表现在现实中,或多或少会有点儿尴尬。所以很多时候传统文化成了表演,被刻意为之。而更有一些人觉得古诗词无趣,枯燥。其实这些都是因为很多人并没有真正领悟古诗词的`魅力。我十分喜爱古诗词,想象一下,落日将橘红涂满天际,缕缕余晖洒向江面,我站在江边,眺望历史的彼岸:我愿同韦庄“骑马倚斜桥”,看世间红尘;同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享远大抱负;同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赏山林秋色……“手拢暗香,拂袖尽散千里芬芳;眼纳疏影,尽看文化灵魂深邃。”只有真正领悟古诗词的美,才能将它更好地传播出去。

  别让传统文化只活在秀场上,让它在现实生活中俯拾皆是,这就需要我们用思想去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文字热烈,激起爱国人士的熊熊斗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文字细腻,引发天涯游子对故人的思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文字美好,让人体味到春日的温暖……在平平仄仄的诗句中,我认识了不同领域的文人墨客,他们跨越时空把这世间真谛向我娓娓道来,向我细细诉说他们的豪情壮志,展现他们的远大抱负。我目睹了百家争鸣的春秋,了解了战乱频起的西晋,认识了国泰民安的唐朝……我追随着诗人的足迹,感受世事的浮沉变迁。用思想去触摸诗词的温度,使古诗词运用到日常文字表达中,让我们在精神上雍容起来。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继先辈精神,赓续传统文化,不能让传统文化只活在秀场,而应将其运用在生活之中,让它们扎根于新时代的土壤,历久弥新,灿烂绽放!

读《传统文化不能只活在秀场上》有感3

  《中国诗词大会》热播后,思想界随即引发了背诵古诗词是否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的争论。放眼现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最大的挑战是它本身缺乏现实活力。虽然媒体传播很重要,但是群众随潮也固然重要。

  要让中华文化普遍于生活,首先就要从内心的去认可去接受它。例如:我们平时在手机上可以看到很多视频里的年轻人穿汉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难得一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穿汉服可能会遭受到其他人异样的眼光。如果要真正的去传播中华文化,就要让每个人都去平等的对待它,发自内心的去爱它。李子柒的视频火遍全网,也惊讶到了外国的网友,她用最朴实,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去传播中华文化。在她的视频中,每一幅画面都在透露出满满的诗意,她把中华文化生活化,平民化。人们看到的是她凡事回归本源的简单与朴素,是她与花草作伴共鸣的诗意与优美,更是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这让群众们用最朴实、最纯真的方式去欣赏它。无疑,这就是为什么她的视频能够被这么多人赞赏。

  要让中华文化普遍于生活,就要平等地接受其他文化。近几年,关于英语是否取消高考一直广受大众热议,有些网友认为,当代学生偏科严重,比较重视英语的`发展,从而影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但我认为在学校的活动中,中华传播是十分充足的,例如端午节的诗词比赛、元宵节庆典等等,这些活动让中华文化更贴近于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如果英语被取消,高考就让我们与外界的交流造成阻碍,有钱人家的孩子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去交流,去提升自己。而平民老百姓却只能在国外发展,就会造成更严重的贫富差距,而孩子们更难改变自己的命运。其次,学习英语也有利于向外界传播中华文传统文化,众所周知的孔子学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要让中华文化普遍于生活,就要让群众们切身体会传统文化的美好,从而避免文化商业化。如2020年迪士尼新出的花木兰,受到了群众们广泛的热议。众多网友认为,这部电影是针对外国群众而非中国的群众来表演的。我认为其电影里的两个关键的字眼“忠”“孝”的精神,在电影中迷失了它应有的内涵,过分的商业化曲折了其原来故事本身的内容,成为了一个利益导向型的空壳,由此可得,中华文化的传播的重要在于它的内涵,而并非一个看似完美的外表。还有2007年,央视某主持人在博客中评论,美国知名咖啡店星巴克在北京故宫开设分店,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糟蹋,以个人名义抗议,并要求其搬出故宫,后来出于舆论压力,星巴克撤离故宫。在时代的进步中,中华文化应跟随着现代科技进步而广泛的传播,但绝不是将文化当做商业利益。

  但从头到尾,要让文化生活化,普遍化,平民化是必然的。文化是评估社会兴盛繁荣的一个重要的方式,总的来说,文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乌合之众》里曾经说过:“没有传统就没有文化,没有对传统的缓慢淘汰,就没有进步。”这不让中华文传统文化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要通过我们自身的行动,真正实现文化所散发的生命力的强盛。

【读《传统文化不能只活在秀场上》有感】相关文章:

读《活在当下》有感03-31

读《活在当下》有感 3篇03-31

面试时不能只被动的回答问题09-26

读《我不能失信》有感04-15

创业不能只停留在理念与幻想上08-10

读《不能跳舞,就弹琴吧》有感10-01

读《五只小狼》有感09-03

读《我不能失信》有感5篇04-15

读《当时只道是寻常》有感07-06